数学课堂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课堂进行有效交流策略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进行有效交流的策略一、创设民主气氛,丰富交流的对象1、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中间来。
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的平等和真理面前的平等。
学生毕竟年龄小,他的想法,他的发现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些幼稚,教师应当倾听,只有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教师直接给予解题结果或解题方法,而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产生教学共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宽松、自由的生生交流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能让同学之间自由开展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
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最广泛的支持,评价、修正并给同学以启发,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发现。
当然,这种有效的自由交流必须是建立在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基础上的,要让学生知道“交流之前要做好准备”“语言简练、表达清楚”“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话打断”“对别人的高明见解表示赞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争议,更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使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3、学生与计算机、教材、社会之间新型的交流由于教材编写的不断扩充,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扩大,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已不仅仅满足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延伸到了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之间的交流。
这种交流是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基础的双向交流,学生不仅能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受到启发,从而积极思维,也能对此进行再思考甚至质疑,进一步拓展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结合多种感官,拓宽交流的途径数学交流的表达方式有听、说、读、写、做等。
谈谈小学数学课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1 . 看 后 交流 。让 学 生 先 观 察 主 题 图 、 演示 、 图形等 , 看 后 要 求学生说 一说 : 你看 到了什么 ? 发现 了什么? 你 还 能 提 出 什 么 问题? 这样 . 促使学生有话可说 。 2 . 算 后 交 流 。在 计 算 题 教 学 中 , 先让学 生进行独立尝试 , 认 真 思考 . 弄 清算理 , 并在小组 内进行交 流 、 展 示 自 己计 算 的 方法与过程。这样 , 把 算与说有机结合起来 , 从 而 使 学 生 不 但 知其然 , 而且 知其 所 以然 。 3 . 做 中 交流 。在 探 索 平 面 图 形 面 积 公 式 时 , 让 学 生 动 手 操
作学具 , 通过摆 、 割、 补、 拼、 转 等 手 段 探 究新 知 。 要 求学 生 结 合 自 己的 操作 过 程 , 讲 述 操 作 方 法 与 过程 。这 样把 操作 、 思 维 和 语言有机结合起 来 , 从 具 体 到抽 象 , 学生经过逐 步简化思 维 , 就能准确 、 精 练 地 表 达操 作 过 程 , 丰 富交 流 活 动 的 内 容 。 4 . 析后交流。在应用题教学时 ,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 认 真 分析 , 明 确 应 用 题 的数 量关 系 , 再进 行小组交 流 , 用 准 确 的 数 学 语 言 说 出 解题 思路 。这 样 , 可 以进 一 步 明确 题 目的数 量 关 系, 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最佳方法解答应用题 . 拓 展 学 生 解 题 思路 , 培 养 学 生 的 求 异思 维 。 5 . 议 中 交 流 。组织 学 生 开 展 小 组 讨论 , 先 让 学 生在 组 内进 行交流 . 针 对 问 题 谈 谈 自己 的 看法 与 观 点 。 这样 , 每 一 个 学 生 均 有 发 表 自 己见 解 的 机 会 . 共 同研讨 , 相互交 流 , 口头 表 达 能 力 得 到 锻炼 , 交 流 能 力得 到 提 高 。 6 . 辩 中 交 流 。能言 善辩 体 现 语 言 的无 穷魅 力 . 数 学 教材 为 学 生 的 辩论 提供 了 广 阏 的 天地 。如 ,同一 道 题 正 误 做 法 的辩 论. 同一 问题 的 不 同 观 点 的 争 辩 . 多 种 方 法 选 择 最 佳 方 法 的争 议等。 7 . 评 中 交 流 。 针 对 同 学 的 交 流 提 出 自己 的 评 语 。 各抒 己 见, 互相交流看法 、 见解 . 取长补短。 这 样 有 利 于 学 生之 间 的多 向交流 ,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 的精神 , 达到相互启 发 、 激 发 口头 表 达 欲 望 的效 果 , 同时 还 能 发挥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动 性 、 创造 性 , 进 而提 高学 习效 率 。 8 . 结 中 交 流 。学 生 在教 师 的 启 发 下 。 把 整 节 课 的 主要 内容 加 以总 结 、 概括 、 归纳 ,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加以展示 , 可 以起 到 帮 助 学 生 理 清 思路 、 加深 理解 、 巩 固知 识 的 作 用 。 三、 注 重 对 学 生 交 流 的 引导 评 价 1 . 在学生 的交流 活动 中. 教 师 对 参 与 交 流 的 学 生 应 及 时 以适 当 的方 式给 予 肯 定 和 鼓 励 。如 , 采 用语 言 的 鼓 励 、 手 势 的 肯 定 、眼神 的默 许 等 手 段 对 学 生 的交 流 行 为 给 予 充 分 的肯 定 和赞赏。因为, 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动人心的 , 它 容 易 成 为 学生 学 习 的 内驱 力 ,使 学 生 产 生 强 烈 的学 习热 情 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 .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认 识 交 流 的步 骤 . 了解 交 流 的 内 容 、 交 流 的方式 . 让 学 生 学 会 交 流 。教 师 在 关 注 学 生 交 流 的 过 程 中 . 发 现 问题 要 及 时 指 导 , 适 时补充 . 培 养学生边做 边想 、 先 想 后 说 的习惯 . 提高交流能力。 3 . 在学生 的交流过 程 中. 教 师 要 及 时 了 解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和学习效果 , 作 为 教 学 指 导 的反 馈 。 并 能 根 据 学 生 的 交 流 情 况 及 时 调 整 教学 方 法 和 教 学 策 略 。 提 高 教 学 效率 。
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几点做法“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必然要进行合作研讨、分析交流,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关键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要恰当创设“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静下心来听一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让学生精力集中,和老师讲课的思维同步,积极索取,仔细聆听教师标准规范的叙述,仔细品位关键词语的涵义,从教师那里获得表达数学语言的基本模式,并模仿老师的模式进行分析思考、解答问题,体会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小组活动中,都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虚心地听取同学对某个问题彻底理解后所发表的陈述与归纳,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用数学语言准确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发展和深化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二、放开胆量说一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陈述,激烈争论,不要因为怕说错或说不好而闭口不言。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或漏洞,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此时教师要耐心点拨、精心指导,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字、词要仔细推敲,讲述做到“咬文嚼字”,一字不漏不错,使学生的表述逐步达到准确与规范。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学生往往说成“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我引导学生分析“所含未知数的次数”与“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这两句不同实质的语句,学生很快找到了错误的根源,得到了正确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例如相反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这里对“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的含义,教师必须讲清楚,使学生透彻理解,如果忽略“只有”两个字,就会造成相反数概念错误。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中已经被广泛使用。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不让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其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勤思能言、乐听善辩。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合作交流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由此可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的方式,直接关系学生的思维逻辑、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
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交流,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合作交流仅流于形式。
多数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而在展示合作交流成果时往往只是少数优等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要么坐享其成,要么盲目随从,甚至个别学生还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解决不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且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表达交流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根本就没有得到发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勤思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过个体的思考而匆忙展开交流,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
教师在给出合作学习的任务、组织合作交流前,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确保人人有思考时间,并要求所有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仔细分析其他同学思考的方法,加以辨证,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能言大胆、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观点,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作者:徐敏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3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然而,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数学交流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但是由于课堂交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如调控不当,易流于形式,费时低效。
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应注意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一、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会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
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对”、“不对”等简单作答,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1.引导学生学会说完整、简练的话,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想法,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话描述。
2.引导学生学会说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地交流。
当学生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交流。
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谦虚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也使自己的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敢说”宽松融洽的气氛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
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核心素养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核心素养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数学语言能力以及数学认知能力等。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针对不同的核心素养,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
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寻求多种解法。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做出有论据支持的结论。
数学方法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数学方法能力的策略:(1)建立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基本方法,避免学生因“一知半解”而选择错误的方法。
(2)对于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常见解题方法,例如常用公式、定理等。
(3)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抽象数学方法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1)引导学生掌握数学专业术语的含义和用法。
(2)通过课堂演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3)鼓励学生参与数学交流活动,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锻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和思考数学道理。
(3)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之,核心素养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针对不同的素养,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那么,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呢?此文就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时,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为学生搭起合作交流的平台、并注重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技能的训练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交流;能力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和各地区都逐渐意识到,数学在当今各学科中的用途急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能简明地表达和交流思想。
从各国和各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看,都很重视数学交流。
美国数学课程标准(1998)的第8条标准就是“交流”。
英国的cockcroft报告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数学可用来作为一种传递信息——表达、解释和预测信息的强有力的手段”,在1995年修订的国家课程标准之下有一项是发展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我国2001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有一点就是“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数学合作交流能力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任务之一。
什么是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
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究: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敢说”现在农村初中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学时,总觉得学生交流不起来,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优生发言,他们或者讲解习题的对与错,或者把习题的解答过程念一遍,对所涉及的内容,并没有更深的阐述;成绩不好的学生无从表达甚至听不懂。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交流的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交流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共识凸显: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交互作用、多边互动的过程,是思想、情感、知识交流沟通的过程,以对话、合作交流为特征的构建课堂人际交往、更新和激活知识的动态的师生生命互惠的生存的过程。
在这一共识的驱使下,数学交流日益成为一线教师积极尝试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笔者也一直关注数学交流的研究和积极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数学交流实践和调查研究,同时也更多地从数学交流的角度去观摩各种示范颗和研究课,总结如下的优化数学课堂交流的策略:一、坚持集体备课,注重教学预设,作好数学交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1 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认知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差异也很明显,无数个成功的“集体智慧结晶”的公开课案例说明集体备课能够使这种差异成为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而集体备课本质上是师师交流合作的过程,通过师师交流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原有的观念和实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助于唤醒教师的数学交流心理、激活交流意识、信心和勇气,所以应该把集体备课(即师师交流合作)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 为了能够在交流中“左右逢源”,教师要坚决摈弃或淡化狭隘的模式化的备课,注重“心中有人”的教学预设式的备课,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留出时间和空间。
为此在预设首先要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一致;还要思考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情感。
另外在预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从关注“教师怎么教”的设计,转到关注“学生怎么学”的设计上,从而促使教师对课堂作好充分的预设,对结果要了然于胸,对过程要多做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又该如何引导?不妨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能够有效地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有效的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际物体或图片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教学小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并互相帮助。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拼图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4. 周期性复习: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复习可以通过小测验、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5. 注重思维训练: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6. 多样化教学方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展示等方式来传授知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7. 倡导实践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比如量的比较、测量等。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8. 注重反馈: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积累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建议。
一、开启数学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不同的解决途径。
帮助学生从“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到“没有固定答案”的数学思维转变。
二、培养数学交流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倾听和交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每堂课结束前,总结当堂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并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
可以布置一些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他们的基本知识。
四、运用实际问题数学是实际问题的抽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五、培养思考习惯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数学思维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六、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多样化教学生活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学工具,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八、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扩展,自主学习。
九、注重知识的联结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培养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方法摘要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也是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随着数学应用范围的扩大,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数学的语言也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数学时代生存发展的必备素养。
关键词数学交流交流意识交流机会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再把“听”到的加以“思考”和“理解”,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能力。
通过数学交流,使得学生能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自我发展。
一、交流缺失现象1 交流意识——淡。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非常被动的,有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对学习的自信心而担心交流会暴露自己的不足,或者说因性格内向、胆小而不愿意去交流,自己不会主动思考、交流,这说明他们的交流意识是非常浅薄的。
还有部分学生倾听能力差,要么把自己当“局外人”不听不想,要么“一心一意”只想着自己的问题或观点,没有心思听别人的。
2 交流机会——乏。
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会为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让平时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甚至有时候宁可自己反复讲解、演示。
不少学生即使把手举得高高的,也没有发言的机会。
可想而知,学生课堂交流的机会相当匮乏。
即使有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也是用提问的方式把学生拴在了老师预设的框架中,强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时间和空间较少,这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数学交流”。
只有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他们才能产生愉快的数学体验。
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继续进行着“注入式”的教学。
3 交流能力——弱。
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不理想,“心欲明而口不能言”,表达能力差;围绕一个内容的讨论交流,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大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只能偶尔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设计探究性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2.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通过举例、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形成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3. 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应用和解释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如使用教具、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性思维。
6. 鼓励学生反思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
以上策略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运用,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年级数学数的交流与合作
三年级数学数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数学学习中,数的交流与合作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学交流和数学合作两方面来探讨三年级数学教育中的数的交流与合作。
一、数的交流数的交流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语言、符号、图形、实物等方式进行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等的沟通与交换。
数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知识传递,还能够促进学习者对数学的深入思考和全面理解。
1.1 提倡言语交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言语进行数学交流,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来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理解和计算过程。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的思路说给旁边的同学听,然后再进行讨论和改进。
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的理解。
1.2 引导符号交流数学中的符号是进行数学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符号的含义、使用符号图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符号交流。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符号来表示加法和减法,并通过符号运算的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够更好地理解符号的意义和运用。
1.3 利用图形交流数学中的图形也是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观察图形来进行数学交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分数的大小图形,通过观察图形,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二、数的合作数的合作是指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合作与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和技巧的过程。
数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的多样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可以设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讨论答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解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情 况 、 查 教 学 效 果 , 时 调 整 教 学 计 检 及
他 们 的判 断 能 力 , 别 人 的作 业 中接 受 教 训 , 从 吸取 优 点 , 又 有 利 于提 高 学 生 自身 的责 任 感 和 评 价 能 力 , 能 收 到 必
数学词汇 , 养 学 生正 确 理解 数 学语 言表 述 的数 学 内 培
频率. 同时要 信任学 生 , 励学生参 与交往 , 鼓 教师在 学习 小组交 流活 动 中, 积极参 与引 导 , 要 维持 小组 的交 流气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容. 因此发展学生 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
语言的教学”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 和数学 思想 的载 体 , . 数 学 知 识 与 数 学 思 想 最 终 要 通 过 数 学 语 言 表 示 出来 , 并 让人们理解 、 掌握 、 流和 应用. 交 各种 定 义 、 法则 、 式 、 公 性 质 都 是 通 过 数 学 语 言 表 述 的 , 生 对 数 学 知 识 的 理 学 解、 掌握 , 实质就 是对 数学 语言 的理解 、 握 , 掌 因此要 进 行 数 学 交 流 , 必 须 加 强 数 学 语 言 的 学 习 , 富 学 生 的 就 丰
在 20 0 3年出台的《 普通 高中数学课程 标准 》 实验 稿 ) ( 在 陈述 课 程 目标 时 也 强 调 要 “ 高 学 生 的数 学 表 达 和 交 流 提 能力” 由此可见 新课 程标 准非 常重 视学 生数 学交 流 能 . 力的培养。 学交 流能力 就是通 过数 学语 言 , 数 利用 数学
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技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探讨一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问1. 给予学生自主提问的权利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权利,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通过主动提问,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启发式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问题解决活动1. 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指导学生从问题分析、找出解题途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检验结果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进行团体合作解题活动团体合作解题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提高自己再次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他人的总结中借鉴经验,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提供丰富多样的问题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问题材料,让学生面对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问题。
通过接触各种问题,学生能够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问、开展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总结经验,并提供丰富多样的问题材料。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与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与评价引言1.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探究实验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来观察、总结和归纳规律。
在学习数学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几何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3. 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解决。
在学习代数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代数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数学知识。
这种合作学习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 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交流思想,分享观点,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和碰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
这种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交流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与传统的单向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数学课堂上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上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交流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
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方式主要受教师的引领和安排,交流的作用是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数学教学;交流能力;互动模式针对高年级数学课的教学特点,我曾尝试过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觉得有效,在此愿与同行们共享。
一、积极引导,营造宽松的交流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和自我保护的本能意识在不断增大,为了较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学生交流的热情,充分发挥课堂交流的作用,我们应注意积极引导,有意识地营造宽松的交流气氛,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促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树立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样循序渐进,诚恳点评,鼓励优势,逐步消除学生自卑和恐惧的心理,就会调动起学生交流的热情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在交流时,既表现了自己的价值才能,又汲取了别人的有益见解,形成互动机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盘活共享资源。
二、明确目标,规范课堂交流互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上如何交流作为一种教学常规进行训练。
数学课堂上的交流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要更加准确精练,并且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着力培养交流习惯,逐步形成有序有效的互动模式。
一是鼓励学生交流发言时,积极主动,不放弃,不退缩;二是提醒其学会倾听,准确接受并辩证分析别人交流的信息,不曲解,不盲从;三是要求其交流时声音要响亮清晰,语句要完整有序,突出主要数学信息,不重复,不啰嗦。
为了强化学生交流的规范意识,我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活动中的交流表现,包括发言和倾听的情况进行记录,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评定目标之一,目的不光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衡量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点也是实施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三、选择典型,作为课堂交流的核心议题数学课堂交流的内容是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展开的。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的需要,精心选择典型的交流话题,即有代表性的、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核心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在课堂中开展活动,让学生有话交流;静心倾听,让学生有空间交流;激励评价,让学生愿意交流三个方面来谈谈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开展活动、静心倾听、激励评价交流能力是指个体在事实、情感、价值取向和意见观点等方面采用有效且适当的方法与对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本领。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通过思维的碰撞,还有可能产生第三种思想”。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方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
一般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开展活动,让学生有话交流教学中,学生并非不愿交流,而是无话可说。
如何打开学生话匣子?作为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了活动的基础,再让学生说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的交流活动能很好的开展起来。
交流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1、说操作数学教学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都可开展操作活动,让学生先操作,再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关于如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教师让学生先自主的去画两条垂线。
然后让同桌用三角板相互检验一下,对方的是否垂直,再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法说出来。
由于有了操作的基础,学生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
并很容易在交流中发现别人画法中好的地方或不足。
更容易掌握垂线的画法。
2、说算理3、说思路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思路是否清晰是解决问题是否完整、正确的基础。
能将自己的思路完整正确的表述出来,更是对学生交流能力的一大提高。
在教学《买矿泉水》——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先让学生估算,这2箱矿泉多少钱?然后将自己的思路与同学交流一下。
这样学生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已经估算出了一箱矿泉水的价钱。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摘要:人要适应社会、认识世界、改选世界,就必须学会交流,当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交流”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进行简单举例说明。
关键词:提问,数学交流,启发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评论家伯纳曾经讲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杲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的就有两面三刀种思想了。
”“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达”与“沟通”。
人要适应社会,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要运用“交流”来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解决问题能力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在阐述能力培养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教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一、什么是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含义是什么呢?我国教学教育理论工作者普遍认为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经过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
从广义上说,数学交流就是探索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狭义而言,是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
而什么是数学交流能力呢?就是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与学会数学的一种能力。
二、数学交流的重要性主体性原则是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构建的过程。
数学交流可以重现数学思维的过程。
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讨论、思考、分析等都将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提高。
数学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责任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思想,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的有效指导
行关注的现 实问题 。笔者就“ 如何进行有效的 一 味着开放 , 意味着 “ 教学活动” 的组织者 和引导 ・
交流指导” 出一些看法 。 提
一
反思是一个 自我矫 正 , 不断提高 的过程 。
: 者要怀揣着对文本的科学解读走向学生 ,认真 :引导学生通过倾听 、 话、 对 评价他人 的意_ 对 见,
、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t 的倾 听、 智慧地捕捉生成性的资獠 , 把对话一步 ,照 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 , ‘ : 能不断地修 芍
语 言 , 知识信 息的载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 是人 与人 之间 :步引向深处 。 在倾听了别人的发言之后 , 学生还 : 自己、 正 提高 自己。“ , 哦 原来是这样的 !” 这种 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 工具。表达 , 是人 与人交 ・ 学会思考 , 要 此时教师可以适 当地介入 , 引导学 , 方法我没有想到过 !“ 从他 的方法 中想 到 - 我 ,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 养学生对 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的习惯 , 提高学生
有效性 , 发挥好教师课 堂交流组织者和引导者 : 对话 教学为我们 当前正 在进行 的小学数学课 : 的思维 自我评 价水 平 , 提高学 习效率 、 是 培养 的作用 , 促进 学生的有效 学习 , 成为 了广大 同 : 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对谲意味着平等 , :数学 能力 的行之有效 的方法。 意
结果 , 以 , 流是 数学课堂 必不可少 的教学 : 所 交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 不插嘴 , 指导学生从总体 :以恒 、 日积月 累的系统 工程 , 它需要教 师立足 手段 。传统 的交流方式 比较单一 , 只重视教师 : 上把握他人发言的要点 , 听取别人的思 考方法 ,: 课前 、 中、 课 课后等教学全程 的每个细节 , 有意 与学生 的单 向交流 ,并 且较多地表 现为教 师 : 及时对 比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意见 、 有补充 , : 要 识地加 以培养 。但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 对 讲、 学生 听。随着教学改革 的深入 , 课堂交流呈 : 等别人说完后冉发表 , 做到多思 、 多讲 、 多说 , :于同一道题 目, 这 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考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浦城县忠信中心小学黄兆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在“中外校长谈创新”时也指出:“在学生获得的知识中,有50%是在交流中从学生那里学来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课堂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沟通、智慧的碰撞和经验的提升,有利于数学语言的内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正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创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向的动态的数学交流氛围,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里,孩子们身心放松,积极参与,学习轻松、愉快,他们敢于解读、勇于评价,敢于交流。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的激励评价、情感语言、和蔼的目光、赞赏的表情、鼓励的手势,以及教师的尊重、信任和关注,都能使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使学生敢于交流。
如:一个学生在回答“1200÷4”时,心一慌,报出了“3”这个答案,随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羞得满脸通红。
这时,教师示意他坐下,笑着对大家说:这个同学想考一考大家,他还没有把答案说完呢,谁能接下去说?这时候大家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是3个百”,有的说“是30个十”,还有的说“如果是1200÷400就是3了”,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不仅那个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交流的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交流内容,让学生乐于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富有科学性、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内容,要善于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乐于交流。
如:实践活动《我们去春游》,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境,孩子对春游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喜爱春游,随即的问题中“东东带了10元钱最多可以玩哪几个项目?最少可以玩哪几个项目?”学生开始都忽视了划船及乘快艇价格表后的信息(每船限坐4人,每艇限坐2人),但在一些有游玩经验的同学的质疑中,大家猛然醒悟,这两项活动可以将人数凑齐再去玩,则每人分摊的钱会少一些,从而能多玩几个项目,这样的现实情境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学生有兴趣走入,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乐于交流这样的数学问题。
三、注重问题引领,把握交流时机,让学生主动交流
数学交流只有建立在个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并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认知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课堂交流质量的高低,能否深入、有效地开展,能否让学生主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思考性、趣味性。
因此,教师既要善于设计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也应善于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的小问题。
同时,要把握恰当的交流时机,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
如:梯形面积的教学,我们如何将学生的交流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主动交流?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一个或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折折、剪剪、拼拼,观察一下能发现什么?学生独立操作后,进行交流。
生1:我发现只要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发现梯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
生3:我发现梯形能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我还发现将梯形上下对折,沿着折痕剪开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交流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初步设想,最后让学生分组探索。
学生在交流时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富有创意的思路和想法。
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哪一种?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思维是
活跃的、开放的,交流是主动的、充分的、热烈的。
教师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素材,使学生有机会从多种角度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在学生提出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形成优化的方法。
通过交流,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而且领悟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种交流不再是被动的应答,而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内在需要。
四、选择交流方式,参与交流指导,让学生有效交流
在学习活动中,交流起到了触及人们思维活动的作用,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人类的活动。
教师不能只顾完成表面上的教学任务,应该让学生参与交流活动。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探索和采用那些利于交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提高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使数学课堂学生交流更具有效性。
在小组交流中,教师的参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交流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适时组织指导与参与分不开的。
在交流中,随时都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往往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
所以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交流进行现场观察,介入指导,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使交流顺利开展。
同时要及时捕捉课堂上新的生成,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领悟学生的思考点,以新的生成作为教学资源,放开让学生探索,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交流。
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学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大多数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演示,能明白这一特性,这时,一个孩子问到:“为什么4cm、6cm、10cm 这一组,6cm+10cm不也大于4cm,却不可以围成呢?”教师适时以此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察能围成的三根小棒,经过辩论,互相启发,有的孩子发现能围成的两组小棒,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还有的孩子找到捷径,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关键是要看两条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在交流中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澄清了头脑中模糊的认识,使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五、教给学生方法,学会倾听对话,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要使交流有效地展开,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并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
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3、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
一是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二是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地交流;三是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地思维和交流。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