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对比

合集下载

新生儿经股静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方法对比研究

新生儿经股静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方法对比研究

临床 上新 生儿病 情 复杂 、变化快 ,常需抽 取血 液以协助诊 断 。而新生儿血管细 、血量 少,且 易哭 闹、不 配合 ,故 此类患
在其 内侧 0 5 m 即为穿刺点。患儿取仰卧位 , . , 1c 双腿 分开呈蛙状 ,
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 区, 左手固定压 迫采血侧 下肢防止活动 , 右手持 一次性 注射器垂直刺入 , 然后逐 渐向上提针, 同时抽吸 , 并 见有 回血时停止提针,抽 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签压迫 穿刺部
腕 横纹 处垂 直 向下 按压 2 ,按压 的力度 以局 部皮 肤苍 白为度, s
反复 2 3次 ,桡动脉就会逐渐充盈 显露 ,呈现出一条笔直 ,接 近  ̄ 皮肤 颜色的血管 ,显 露时 间为 l ~5S 0 1 。新 生儿腕部皮下组织 薄,
各项情况 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 ) 尸 00 ,具有可 比性。采血 操 5
运不佳的新生儿者应从较 大范 围推压 ,如血 运确实差 ,切忌不 可 用力挤捏 ,宁可穿刺第 2次,以免组织液被挤 出稀释血液而影 响 检验 结果 l 。一般 情况下动脉止 血压力应稍大 ,时 间应稍 长些 , 否则 有血肿形成可能 。新生儿皮肤较娇嫩 ,如按压力量过 大会 引 起局部皮肤瘀斑、甚至肢体青紫可能 ,导致患儿家属的埋怨 。
作均 由新 生儿科工作 3年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执行。
1 方法 . 2
再结合 “ 十”字定位法穿刺 ,可提高穿刺成 功率。术者右手 持 】
采血前须告知患儿家属采血 目的及重

1 . 宣教及采血前准备 .1 2
次性 采集针 以 2 。 3 。 针,见 回血 后,同时 将患儿的手 轻 0 O 进 向压迫穿刺点止 血。
意义 (< . )结论 : P 00 。 5 桡动脉位置表浅 ,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 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具有 较高的临床应 用静脉 ; 桡动脉

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效果的比较

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效果的比较

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效果的比较目的:在儿科特别是NICU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血液检查是新生儿辅助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采血技术,本次通过护理实践比较新生儿经股静脉与桡动脉两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此探索出一种对新生儿安全、损伤性更小的采血方法。

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120例新入院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股静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60例。

观察比较两组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局部损伤情况及穿刺后止血时间。

结果: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高于股静脉采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桡动脉采血组穿刺局部损伤较股静脉采血组小,穿刺后止血时间较股静脉采血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为新生儿采取血标本时,应用经桡动脉采血优于经股静脉采血,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取得满意效果,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桡动脉采血;方法;效果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儿科特别是NICU里最常见且难度又较大的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又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护理操作,新生儿一次采集较多的血标本,由于患儿血管细、能见度差,再加上不配合,因此技术要求高,同时在陪护病房患儿家长也会给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护士常常在穿刺技术上苦练,力求一针见血,传统的采血方法是经股静脉穿刺,但由于股静脉解剖位置复杂,操作不方便,难度高,局部损伤大。

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笔者所在科室于2013年6-11月在穿刺技术上调整,实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共60例,并与股静脉穿刺采血的60例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桡动脉采血不仅提高了穿刺采血的成功率,还减少了穿刺时间,再加上桡动脉压力较静脉高,回血快,血流速度快,采血量保证,对新生儿创伤小,从而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深化了优质服务内涵,现报告如下。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血管损伤情况。

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提高了10%,达到了95%;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股静脉采血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

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标签: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股静脉采血;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真空采血管由于新生儿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血液检查结果来帮助诊断,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末稍循环欠佳,采血难度大,采血的量较多,再加上现在的患儿家属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很高,要求一针见血,因此掌握新生儿采血方法和技巧显得特别重要,在临床中常常习惯选择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

我科于2013年7月开展了桡动脉穿刺采血代替股静脉穿刺采血法,明显提高了采血成功率,减轻了新生儿痛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新生儿100例,原发病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脓疱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新生儿呕吐、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B 链球菌感染、高危儿等。

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将100例患儿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性别、原发病和病情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均由采血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A组:(桡动脉穿刺)采血者先洗手,准备用物(选用一次性采血针[1]直接连接不同色码管帽的真空采血管)。

并将患儿取平卧位,再消毒双手,护士左手握住新生儿手部,掌面向上。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为了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正确判断患儿的呼吸功能、真空采血管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

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为108例高危新生儿分别采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对2组的采血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做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采血气分析108例,男婴67例,女婴41例,年龄为出生后0.5 h~25 d,平均13 d。

108例按照奇偶数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组应用股动脉采血(54例),桡动脉组应用桡动脉采血(54例),2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1.2 方法1.2.1 股动脉采血法采用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在臀下垫一软垫,下肢外展外旋,膝关节弯曲略屈曲,触摸股动脉搏动,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股动脉处,以搏动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操作者中、食指固定穿刺点,右手垂直从中指间进针,见回血至0.5 cm即可拔针,用软木塞或橡皮塞隔离空气,立即床边检测。

1.2.2 桡动脉采血法采用5.5号头皮针(以下简称小针头)1 ml注射器,将患儿的掌心向上,手稍向后伸,与腕部呈桡动脉解剖学图的角度放好并固定,按常规消毒皮肤,根据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定点距腕横纹一横指、距外侧0.5 cm处,以搏动点明显部位为准,顺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10~15°,见回血至0.5 cm即可拔针,用软木塞或橡皮塞隔离空气,立即床边检测。

1.3 血气分析检测仪采用德国产的CIBA-CORNING型床边血气分析仪,以上2种方法采血后,均在床边检测,一般只需3 min,标本均以肝素抗凝,采血量0.5~0.7 ml即可。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χ2检验。

2 结果2.1 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见表1。

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比较

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比较

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比较目的比较桡动脉与股動脉采血的应用性与安全性。

方法对1年内收治的62例经桡动脉采血以及60例经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对比两种采血方法的安全性以优缺点。

结果桡动脉组成功次数及成功率明显小于股动脉组(44次<49次,70.97%<80.67%);且桡动脉组的误入静脉次数、并发症发生次数、平均操作时间、平均按压时间同样小于股动脉组。

结论桡动脉采血较股动脉采血难度大,但是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小,不易误入静脉而造成标本不准确,患儿疼痛小,容易配合操作。

标签:动脉采血;新生儿;应用;比较新生儿期几乎所有的严重疾病均可导致酸碱失衡,因此行血液气体分析与生化等检查对疾病的判断已成为救治新生儿的重要内容。

经动脉采血是新生儿科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如何做到操作快速、安全、准确,是值得护理人员探讨的问题。

现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经桡动脉采血和经股动脉采血的122例病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的住院12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经桡动脉组62例,男37例,女25例;平均出生时间(11.5±2.3)d;体重2.0~5.1kg,平均体重(2.6±0.4)kg。

经股动脉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出生时间(11.7±2.4)d;体重1.9~5.1 kg,平均体重(2.7±0.6)kg。

两组在年龄、体重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组研究采血时,均由在新生儿科工作2年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

1.2.1经桡动脉组将所有采血用物备齐(一般用5 ml注射器1支,5#号头皮针及常规皮肤消毒用物),将患儿左或右上肢平伸外展,操作者用食指、中指在前臂下段外侧触摸动脉搏动点并定位,按常规局部消毒,左手握住患儿手部并使其稍背屈,紧密连接注射器与头皮针,右手持针在腕横纹处向动脉搏动点以15°~30°角进针,一般针头只需刺入少许即可见回血,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按压约5 min。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
总之,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O 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要 A,
仔细分析病情,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积极采用注射和运动疗
法相结合的方法, 保护膝关节, 缓解疼痛, 改善功能, 使患者 关节恢复良好的功能, 以利于负重和行走。 参考文献:
[ ] F retr , a z Ihbt no hg cts y 1 o rse B l s A.n iio f a oyoib J a E i p s hg l ul i th auo aeJ .mmu og , ihmoe — rwe h ylrn t[] I c a g nly
用。它与糖蛋白结合黏附于关节软骨, 滑膜表面可形成一菲 薄的不定结构层 , 对细菌毒素、 免疫复合物等起屏障作用, 并 且还具有高度弹性及润滑作用, 在关节滑动时可缓冲应力对
软骨的直接作用。 而当关节受创时, 它可先于软骨表层破坏 , 从而维持软骨的完整性[ 。 1 ]
重要, 但功能锻炼必须是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 进行, 以不加重关节负重和膝关节的损伤为原则。
应强度 , 进行了 比较 , 报告如下。
121 股动脉采血法 .. 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采用 5 5 . 号头皮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接血气试管, 术者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协助患儿取仰卧位, 脱
去两侧外裤, 使腹股沟部位暴露, 大腿下垫一小枕, 下肢伸直
龄1 个月~5 岁。4 8例按照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 股动脉组
2 例采集动脉血, 4 桡动脉组 2 4例采集动脉血, 两组在年龄、
性别、 病情以及操作者技术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O0 ) P .5。
12 方法 .
别采用股动脉和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液标本, 对两组的一针成 功率、 穿刺所需时间、 血液标本凝血发生率、 患儿对穿刺的反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对比研究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对比研究

回血即 固定针头 , 并采集 所需血 量 。连 穿两次及 两
儿 , 行静 脉采 血进 行 血 液生 化检 查 J 2 , 性 需 0例 男
次以上未见回血或所采血量不足为失败 ; 穿刺采血 时 间是 指从 进针 至按压止 血结束 计算 时间 ; 血肿 发
生率是 指 采 血 后 出 现 血 肿 例 数 与 总采 血 人 数 的
B组采用股静脉 采血法 , 换尿 布 , 更 洗净臀
部及会 阴部 , 将新 生儿 仰卧于治疗 台, 穿刺侧 大腿外
度不够 等 , 致静脉采 血 困难 。传统 的采血方 法是 导
经股静 脉采血 法 L , 血 时新 生儿 需 平 卧屈 膝 , 2采 ] 由 于新生儿 不合作 、 闹 , 哭 需两人 或多人 协助 , 股静 且
作 者单 位 :4 0 0 安 徽 省 芜 湖 市第 二 人 民医 院儿 科 210
芜 湖
谢桂月 , ,9 1年出生 , 女 18 大专 , 护师
脉穿 刺部 位靠 近会 阴部 , 清洁 消毒不易 彻底 , 眼 针
护理杂志 2 1 0 0年 1 月第 9 2 卷第 6 期
・ 6 ・ 9
腋 静 脉 留 置针 穿 刺 过 程 中 两 种 送 管方 法 的效 果 比较
邓 业芹
摘要 目的
席章 艳
将入 住 NI U治 疗的 10例患儿随 机分 C 0

6 ・ 8
临床护理杂志 2 1 0 0年 1 月第 9 2 卷第 6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 生 儿桡 动脉 采 血 与 股静 脉 采 血 的对 比研 究
谢 桂 月 汪 昌玉
摘要 目的 较。结果
关键词
崔春梅

新生儿股静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新生儿股静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意义。
2 结 果
例, 女2 4例 ; 年龄 4 h一3 0 d ; 体重 1 3 5 0— 4 3 0 0 g ; 足月儿 3 2例 ,
早产儿 2 0例 ; 股静 脉 组 5 2例 , 男 2 7例 , 女 2 5例 ; 年龄 3 h~ 2 7 d ; 体重 1 4 0 0— 4 3 5 0 g ; 足月儿 3 3例 , 早 产儿 1 9例 。两组新 生儿原发病主要包括新 生儿缺 氧缺 血性脑 病 、 新生 儿窒息 、 新
比较 [ J ] .南 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 0 1 2 , 5 2 ( 4) : 6 6 - 6 8 . [ 3 ] 吴银宇 , 黄英群 , 林 琳 .新 生儿经 股静脉 采血 与经桡 动脉 采血
全, 且一次成功率 较高 , 穿 刺所 需时 间少 、 不 良事 件发 生率 低 。
2 . 4 家 属 满 意 率
小, 故对新生儿损伤 程度 小 ; 该穿 刺止 血方 法相 对股 静脉 穿 刺 止血 容易 , 并且在抽 血后 易观 察其 压迫 止血 , 对 于 局部损 伤 小 较轻 , 青紫瘀斑 、 红肿及血肿 发生率较低 ; 该 穿刺采血 法相对 股 静 脉穿刺采血压力高 , 血流速度快 , 针孔 不易被 阻塞 , 同时能 够
是危重患儿与早产儿 的血标本 J 。近年来 , 临床 上常用股 静脉
穿刺采血法采集血液标本 , 该 法穿刺部位靠 近会 阴部易致 使针 眼污染及周 围紫绀瘀 斑发生 率较 高 J 。对于新 生儿 取血 采取 桡动脉穿刺还是股静 脉穿 刺 , 学者仍 未获得 统一 的定论 , 为 了 进一步分析两种采取形式 的临床效果及其 安全性 , 本文研究 选 择需采集血标本 的新生儿 1 0 4例 , 应用 股静脉与桡 动脉两种 方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股静脉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上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目前大多医院采用传统的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法。

我科NICU病房于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对10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了经桡动脉采血和经股静脉采血对比研究,以探讨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NICU病房住院新生儿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10min 至28d,体质量1100~4550g。

其中早产儿64例,足月儿36例。

原发病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等。

随机将100例新生儿分成经桡动脉采血组和经股静脉采血组,每组50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传统的经股静脉采血法在股三角内股动脉表浅,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及其搏动,与其平行的股静脉在其内侧0.15cm,即为穿刺点。

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呈蛙状,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区,左手固定压迫采血侧下肢防止活动,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1.2.2 经桡动脉采血法患儿体位不限,露出前臂,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做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的中点做一垂直平行线,即成一“十”字,于“十”字的交叉点向掌根部约0.5cm于第1腕横纹处或第1~2腕横纹之间,即为进针点。

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拇指自然放于其掌心,然后将患儿手掌略抬高并轻轻拉向于手背约40°,使桡动脉相对固定,术者右手持一次性采集针以20°~30°进针,见回血后,立即接上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同时将患儿的手轻轻放平,固定针头,即可采所需血量,采血完毕,用干棉签纵向压迫穿刺点止血。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效果观察

在临床实践中,建议采用桡动脉 采血作为新生儿的采血部位,以 减少对新生儿疼痛刺激和凝血功
能的影响。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 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更好地为新
生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采血工作的 管理和监督,以确保采血工作的
安全和有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桡动脉采血平均采血量为1.5ml ,肱动脉采血平均采血量为 1.3ml。
两种采血方法在采血量上没有 显著性差异,可以满足临床需
要。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桡动脉采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肱动脉采血。
桡动脉采血并发症发生率为 5%,而肱动脉采血并发症发 生率为10%。
桡动脉采血安全性较高,并发 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 效果观察
2023-11-04
目录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和分析 • 结论和建议
01
研究背景
新生儿动脉采血的应用
新生儿动脉采血是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监测 患儿的血液气体分析、电解质、血糖等生化指标,为医生提 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在新生儿科、儿科、产科等临床科室,动脉采血已成为一项 常规检查和治疗方法。
,从而控制采血量。
患儿循环血量
患儿循环血量也是影响采血量 的因素之一。循环血量较低的 患儿可能难以抽取足够的血液
样本。
并发症发生率的考虑因素
穿刺部位出血
穿刺部位出血是新生儿动脉采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股 动脉和桡动脉穿刺时均有可能发生出血,需注意压迫止 血方法,避免局部血肿形成。
感染
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风险。若 患儿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处理。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应用对比分析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应用对比分析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应用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6-08-05T15:35:06.0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谢雪霞【1】李润萍【2】彭文静【3】[导读] 分析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应用对比效果。

郫县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成都 611730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应用对比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0例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一组取40例新生儿经股动脉采血设为股动脉组,另一组取40例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设为桡动脉组。

比较两组新生儿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部位损伤情况等。

结果: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97.5%,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82.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明显高于股动脉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5%,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22.5%,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血,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桡动脉组操作时间明显比股动脉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更短,穿刺部位对新生儿造成的损伤更小,已成为新生儿动脉采血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股动脉;桡动脉;经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法,若采血失败再改为其他动脉实施采血[1]。

有研究认识股动脉采血成功率比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也有研究认为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比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2],为探讨两组采血成功效果,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实施桡动脉采血成功率较为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0例新生儿分成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40例。

新生儿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应用效果比较

新生儿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应用效果比较

新生儿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应用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7-12-01T15:56:39.1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作者:熊健赵霞[导读] 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新生儿二区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方法将 416 例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住院清醒新生儿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208 例。

统计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血肿及操作所需时间。

结果较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且操作所需时间短,均 P<0. 05。

结论与经股动脉采血相比,经桡动脉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采血;股动脉;桡动脉;成功率;安全性动脉采血是新生儿临床护理中较常见的技术操作,也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

由于患儿较小和疾病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动脉采血的难度。

而如何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损伤,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信,是护理人员需不断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本文选择了208例经桡动脉采血新生儿与同期经股动脉采血新生儿208例进行了比较,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血肿及操作所需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6年8月~2017年6月我科 416例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住院清醒新生儿,男239例,女177 例;年龄 30 min~28 d,平均(11. 4 ±2. 2)d;体重1.5~3.5kg,平均(1.93 ±0. 5)kg。

其中早产儿31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8例,新生儿肺炎25例,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208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效果对比分析

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效果对比分析

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效果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3-05-10T15:09:53.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孙国东陶菲[导读] 桡动脉血标本采集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血的首选方式。

孙国东陶菲 (辽宁抚顺市中心医院儿科 113006)【摘要】目的比较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的效果,如成功率、操作所要时间及安全性。

方法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桡动脉、股动脉和头皮动脉三组各一百例,比较三组采血成功率和优缺点。

结果经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85%(85/100);经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62% (62/100);经头皮动脉采血组成功78率78%(78/100),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桡动脉血标本采集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血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采血部位效果分析对新生儿进行日常的诊疗护理或是突发疾病的急救工作一般都需要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工作,经动脉采血已成为新生儿临床护理救治的常用技术与关键环节,而如何做到操作安全、迅速及准确,也是广大护理人员探索的问题。

现对2012年-2013年在我院新生儿采血的300组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比较经桡动脉、股动脉和头皮动脉的不同血标本采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生儿科的需要进行动脉血标本采集的新生儿,其中男婴165例,女婴135例。

经统计学分析,P>0.05,三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日龄或是采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选用的血标本采集病例都是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操作,具有可比性。

1.2操作方法1.2.1经桡动脉采血先将全部采血需要的用品配齐,经桡动脉采血一般选用的针是5.5号的头皮针,之后将新生儿放置身旁,露出其左或右臂前段,并将上肢平伸外展,这时操作者利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桡动脉的穿刺点位置进行触摸,感知动脉搏动进行定位,确定了穿刺点的位置后,用百分之五碘伏以点为中心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消毒,同时施针者的按压新生儿的手部位也要消毒。

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采血在儿科采血技术中的应用比较

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采血在儿科采血技术中的应用比较

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采血在儿科采血技术中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

方法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患儿200例,按采血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

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96% ,皮下淤血发生率2%、标本溶血发生率3%,股静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88% ,皮下淤血发生率9%、标本溶血发生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皮下淤血发生率、标本溶血发生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关键词】儿科血样采集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儿科采血在临床工作中一直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的操作,年龄越小,采血越困难。

传统方法是抽取外周静脉血或股静脉穿刺采血。

而股静脉采血难度相对较大,一般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且一针成功率不高,并容易污染和造成穿刺部位血肿,引起家长的不满。

为了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2011年6月至今我科成功开展小儿桡动脉采血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新生儿及婴幼儿200例,按采血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

试验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

两组护理人员均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六年以上护师,有婴幼儿动脉采血操作经验,且人员相对固定。

其中试验组男66例,女34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性,具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年龄比较1.2采血方法试验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

操作方法:①艾伦实验检查侧肢循环和尺动脉的通畅,艾伦实验阳性者禁用桡动脉穿刺。

②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用左手握住患儿手,并使其手腕伸直,触摸桡动脉,用指甲印记标记穿刺部位。

消毒局部皮肤。

与皮肤大约成30°进行穿刺,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直到见血。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对比情况。

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危重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采血时间、疼痛反应(VAS评分)、按压时间、采血成功率、误入静脉率和血肿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在采血成功率(对照组:88.24%;观察组:94.12%)和误入静脉率(对照组:14.71%;观察组:8.82%)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2.52±0.65)、VAS评分(4.17±1.21)、按压时间(6.24±1.19)和血肿发生率(2.94%)均低于对照组[(3.17±0.59),(5.84±1.46),(9.73±2.42),(2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桡动脉采血法具有取血快速、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且在采血过程中疼痛感相对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经股动脉;桡动脉;血气分析;误入静脉率前言血气分析是用来了解机体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方法,通常以动脉血液为标本进行检测,是临床上一种基本检测手段[1]。

在儿科病房中,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依从性差,且免疫力较低,快速准确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成为儿科临床上的一个难点[2]。

本文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68例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股动脉和桡动脉不同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危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儿采血量均为1mL。

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0.5~6.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2±1.10)岁。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发表时间:2016-05-26T16:50:40.5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顾芳华[导读]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99)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液检查不仅是新生儿住院期间进行诊治,需要采集血标本进行相关检查,也日益用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工作。

顾芳华(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99)【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

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

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进行比较,桡动脉采血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股静脉采血组,组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结论:对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关键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股静脉【中图分类号】R74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12-0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液检查不仅是新生儿住院期间进行诊治,需要采集血标本进行相关检查,也日益用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工作。

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上难度比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

因此需要摸索出更适合新生儿的采血方式,以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

我科新生儿病房进行了经桡动脉采血和经股动脉采血对比研究,以探讨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6月通过对100例新生儿,男52,女48例,年龄1~28d,体重2200g~4500g,随机将100例新生儿分成经桡动脉采血组和经股静脉采血组,每组50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病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采血方法1.2.1股静脉采集血法: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呈蛙状,新生儿需要暴露一侧下体,臀部需要适当垫高,新生儿的两腿需要助手来固定,使得穿刺一侧肢体向外展30~45度,然后外旋,在股动脉搏点的内侧0.5cm位置的距离,针的针头方向朝向股动脉内侧位置直刺进针,见回血后,固定住针头以及空针的位置,抽取到所需要的血量后拔出针头,最后进行按压的方法给予止血。

新生儿股静脉与桡动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股静脉与桡动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股静脉与桡动脉采血的效果分析郑璐黄科志李素萍何美群谢巧庆(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510080)【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2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法,分析两组采血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发生溶血及血肿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采血过程中一次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血样采集;桡动脉;股静脉由于新生儿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血液检验结果来帮助诊断,而新生儿血管细、血量少,且易哭闹、不配合,采血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掌握新生儿采血方法和技巧显得特别重要。

我科对新生儿患者进行了桡动脉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需采血的患儿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

对照组中:高危儿61例,男32例,女29例,27~36周早产儿79例,男40例,女39例;实验组中:高危儿65例,男32例,女33例,27~36周早产儿75例,男38例,女37例。

两组新生儿入院时胎龄、性别、体重和一般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采血方法两组均由采血穿刺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观察组:采血者先进行双手消毒,做艾伦试验(Allentest)检查侧支循环和尺动脉是否通畅,取患儿仰卧位,充分暴露手腕穿刺部位,采血者左手掌托住患儿手背,抬高患儿手臂约10cm,掌心朝上,触摸到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对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采血者用左手固定患儿腕部,右手持7号采血针,针尖斜面朝上,以15~30°角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距桡动脉搏动最强处约0.5cm处进针。

依据患儿胖瘦调整进针角度,较胖者所需角度稍大。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比较卢林阳;王国琴【摘要】目的比较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100例入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各50例.统计各组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组操作所需护理时间.结果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这两种方法采血所需护理时间有明显差异,P <0.01.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比经股动脉采血技术简便、易掌握,所需操作时间短,节时省力,易于新生儿保暖,便于观察局部有无继续出血,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损伤小,家长易接受,更适用于门诊新生儿采血.【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6(005)004【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血样采集/方法;股动脉;桡动脉【作者】卢林阳;王国琴【作者单位】230051,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合肥;230051,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合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R322.121对新生儿采血常选择股动脉等部位,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桡动脉采血,发现它有很多优点。

为此对2005年10月入院的部分新生儿进行了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科2005年10月入院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股动脉采血组5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平均体重2480g;桡动脉采血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体重2340g。

采血量均为2ml,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日龄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股动脉采血组:采血用物为2.5ml一次性注射器及7号针头,取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必要时臀下垫小枕,常规消毒皮肤。

同时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采血针与皮肤呈90°或45°进针,刺入股动脉,见回血停止进针,采血至2ml。

两种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比较

两种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比较

两种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比较黄金芳;黄婵;李雪芬【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

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blood sampling method which were used to neonatology.Methods 200 cases of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100 cases),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pediatric NICU. Radial artery blood method was taken to collect blood samples of observation group,and femoral artery blood method was taken to collect blood samples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 Successful rate of punct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Vein strayed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 <0.05).Proportion of hematoma or ecchymosis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Severe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unctur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femoral artery blood,adverse effects on children of radial artery blood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ts advantages conclude convenient operation,safety,simple and puncture success rate,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131-133)【关键词】新生儿科;桡动脉采血;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作者】黄金芳;黄婵;李雪芬【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罗定527200;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罗定527200;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罗定52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血气分析能够反映出新生儿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是协助医生进行新生儿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和参考价值[1],对判断低氧血症、指导氧疗和调节机械通气的各项参数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故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是儿科临床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 。如何做到穿刺操 作的快速 、 安全、 准确 , 提高一 次性穿 刺 成功率 , 降低副反应 , 保证检测结果 的真实可 靠 , 是护理人 员
亟需探 讨与解决 的问题 。本文选 择 5 2例桡 动脉采血新 生儿
脉血流方 向做穿刺 , 与皮肤 呈 l 5 。 一3 0 。 角进针 , 向上抽 吸 , 见
病类 型等差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 P> 0 . 0 5 ) 。均 由从 事儿 科 护 理 工作 2年以上 的护士完成操作 。 1 . 2 采 Nhomakorabea血 方 法
1 . 2 . 1 股动脉采 血 组
用 7号 直针 头 , 2 m l 玻璃 注 射 器 。
[ 5 ] 宋金兰, 高小 雁. 实 用骨 科 护 理及 技 术. 北京: 科学 出版 社 ,
2 0 08:5 81 .
经 股 动 脉 与桡 动 脉 采 血 在 新 生 儿 中 的应 用 对 比
俞 翠 英
【 摘要】 目的 对 比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 中的成功率和安全 性 。方法 将1 0 4例需采
中华护理杂志 , 2 0 0 3, 3 8 ( 4 ): 2 6 9 — 2 7 0 . [ 2] 邹小红. 断肢再植的观察与护理. 中国医药 指南 , 2 0 1 0, 8 ( 3 O )
: 1 2 7— 1 2 8 .
及淋 巴等 回流障碍 以及 功 能锻 炼不 及 时等 , 经 过术 后 1—3
计算 。 1 . 4 统计学 方法
2 结 果
平均 ( 2 . 7± 0 . 3 ) k g 。其 中早产 儿 6 5例 , 新 生儿颅 内出血
2 l 例, 新生儿肺透 明膜 病 1 8例 。按 照奇偶 数 随机分 成股 动 脉采血组 和桡动脉采血组各 5 2例 , 两组性别 、 年龄、 体重、 疾
1 . 1 一般 资料
例需采集动 脉血气分析标本 的住院清醒新 生儿 , 男6 5例 , 女
3 9例 ; 年龄 3 0 a r i n~ 2 8 d , 平均 ( 1 1 . 4±2 . 2 ) d ; 体重 2 . 0— 5 . 1

②穿刺部 位血 肿 : 肉眼可 见或 用手 可触及 直径 1 c m 以上 肿 块 。③操作所 需 时 间 : 以患 儿 准备 采 血 至按 压 止血 结 束 来
应用 S P S S 1 5 . 0统计 软件包 , 计 量资料 以
( 4 - s ) 表示 , 以 P< 0 . 0 5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桡 动脉采血组一 次穿刺 成功 率为 9 6 . 2 %( 5 0 / 5 2 ) , 高 于
股 动脉采 血组 的 8 6 . 5 %( 4 5 / 5 2 ) ,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案, 提高再植成功率 和功 能恢 复 。
参 考 文献
[ 1 ] 王谊 , 陈熠. 复杂 性断指 ( 肢) 远位 寄生再植 二期 回植 的护理
[ 4 ] 张丹丹 , 王金铃.2 6 8例断 指再植 术的护理 体会. 中国实用 医
药, 2 0 1 1 , 4( 1 O ) :1 9 9 - 2 0 1 .
选 方法。
桡 动脉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 穿 刺部位 损伤小 、 操作 时间短 等优势 , 可作 为新生儿 动脉采 血 的首
【 关键词 】 新 生儿 ; 动脉血气分析 ; 股动 脉 ; 桡动脉 ; 成 功率 ; 安全性
动脉血气分 析是新 生儿 期严 重疾 病诊疗 不 可或缺 的 内 伸略外展 , 常规消毒 。无菌条件下操 作者用 手指触 摸前臂 下 段外侧动脉搏动 点 , 距腕横纹 一横指 、 距外 侧 0 . 5 c m处顺 动
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 的住 院清醒新生儿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 5 2例 。统 计对 比两组 的一 次穿刺成功率 、 穿刺部位损伤及操作所 需时间。结果 较 股动脉采血组 , 桡动脉采血组 与经 股动脉采 血相 比 , 经 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 血肿发生率低 , 且操作所需 时间短 , 均 P<0 . 0 5 。结论
年的随访 , 没有 患者感染 。
3 讨论
[ 3 ] 李顺 英. 断肢 ( 指) 再植 术 患者 的护 理体 会. 中 国 医药 报 ,
2 0 0 9, 6 ( 3 3 ): 8 5 - 8 6 .
科学技术 日新 月异 , 断 肢再植 成 活率 提高很 大 , 但 功能 恢复依然 困扰外 科 医生 。如何 做 到保证 肢 体成 活且功 能得 到恢复 , 成 为治疗 的重点 。经过分 析 , 影 响存 活和功 能恢 复与受伤 原因和程度 、 手术 时间及方式 , 及断 肢的保存 、 肢体 处理 、 血管和神经 吻合等 。针对 以上制定出相应 护理 的方
1 . 3 观察 指标
统计 记 录两组 的一次 穿刺成 功率 、 穿 刺部
位 损伤 ( 即血 肿 ) 及操 作所 需 时 间。评定 标 准… : ① 一 针 穿
选取 2 0 1 2年 8月 ~2 0 1 3年 8月本 院 1 4 0 刺 成功 : 一次进针 后抽 出检 验所 需动 脉血 量 即为穿 刺成 功 。

1 9 0・
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 2 0 1 3年 1 2月第 7卷第 2 3期
C h i n J Mo d D r u m A D p l , D e e 2 0 t 3。 Vo [ . 7. N o . 2 3
经过分析 , 断肢再植 失败 的原 因 主要有 救治 时 间延后 、 血 液
回血后 固定 针头 , 抽取 2 m l 后拔针 , 局 部用无 菌棉 球按 压约 5~1 0 m i n , 1 5 mi n内送检血标本 。
统计 一次穿刺成功率 、 穿刺 部位损 伤及 操作 所需 时 间 , 并 与
同期股动脉采血 5 2新 生 儿 进 行 了对 比 。现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