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章 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学课件-第七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土肥

土壤肥料学课件-第七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土肥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 > 豆科作物 > 禾本科作物 生 育 期:生育前期 > 生育后期 器 官:幼嫩器官 > 衰老、繁殖器官 > 营养器官 种子 > 叶片 > 根系 > 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2、 分布
与代谢过程和生长中心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营养生长期:集中在幼芽和根尖(具有明显的顶端优 势) 生殖生长期:大量转移到种子或果实中。再利用能力 达80%以上 细胞水平:细胞质---液泡 区域化现象
三、土壤中磷的形态与转化
(一)形态: 土壤无机磷 50-80% 土壤全磷 土壤有机磷 20-50%
1.植 素 2.核酸类 3.核蛋白 4.磷脂类
无机磷:主要由土壤中矿物质分解而成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土壤无机磷可分为: 1.水溶性磷: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于土壤中,可被植 物直接吸收利用 2.弱酸溶性磷:能被弱酸(2%柠檬酸)溶解,但不 溶于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3.难溶性磷:不能被水和弱酸溶解,作物不能直接 吸收利用,但可溶解于强酸,主要是 石灰性土壤的磷酸八钙,磷酸十钙等
第七章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主要内容

土壤磷素营养 植物磷素营养 磷肥性质与合理施用
第一节 土壤磷素营养
一、土壤磷来源 二、土壤磷含量 三、土壤磷形态与转化
一、土壤磷来源



土壤磷来源于成土矿物和含磷肥料。 成土母质 气 候:北方少雨,淋洗作用弱,含磷量 高,南方土壤含磷量低 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含磷量高 质 地:无机磷多吸附于土壤粘粒上, 质地粘重土壤含磷高
※某些种植作物产生缺P的症状的旱地,改为水田后缺 磷症状会消失!
☆ 淹水后磷有效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植物营养及肥料重点

植物营养及肥料重点

绪论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它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根底之一。

分类:直接肥料间接肥料〔有机肥为二者都有的肥料〕生理酸性肥:*些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酸性离子增多,使土壤酸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是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些肥料进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阴离子大于阳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碱性离子增多,使土壤的碱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

施用技术: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

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

2.种肥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3.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机制,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合理施肥内容〔原则〕:时宜物宜地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合理施肥意义〔目的〕: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土壤构造目前土壤施固态微肥存在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

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目的:提高作物产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的三个学说:矿物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

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的有机物,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 1〕理论上,否认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限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决的根底;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

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精品PPT

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精品PPT
大麦褐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褐斑病
4 降低果蔬品质和耐贮存性。
氮素缺乏症状
• 叶绿素含量下降,均匀失绿黄化 • 植株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 • 禾本科分蘖少,叶片直立 • 后期缺氮,器官提前衰老(早衰) • 产量明显降低 • 蛋白质、维生素和必须氨基酸含量降低
氮素过多的危害
• 细胞增长过大,细胞壁薄,作物易受各种病害 侵袭
1.3 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
1)大量营养元素(0.15%以上)
C、H、O、N、P、K、Ca、Mg、S
2)微量元素(0.1%以下,0.1 mg/kg)
Fe、Mn、Zn、Cu、Mo、B、Cl
3)次量元素或中量元素
Ca、Mg、S
1.4 必需营养元素的来源
C和O来自于CO2 H和O来自于H2O
其它几乎全部来自土壤,豆科作物固氮, 植物叶片吸收一部分气态养分(SO2)。
• 植株高度增加过快,节间细,易倒伏 • 营养生长过旺,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 贪青晚熟 • 降低贮存品质 • 植物体内硝酸盐的积累
2.4 氮肥的种类与性质
含氮基团: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物理性质:液体氮肥和固体氮肥; 供氮速率:普通氮肥和长效氮肥。
液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和长效氮肥五大氮肥类型及其性质。
➢ 氨基酸、酰胺和尿素也能被植物吸收
NH4+ NO3-
推荐文献:徐兴良等. 植物吸收土壤有 机氮的研究进展.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4): 715-724
3 氮的同化
指植物体内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的过程。
NH4+
同化
氨基酸
还原
NO3-
NH4+ 同化
NO3–-N的还原(两步走)

营养与肥料

营养与肥料

名词解释:1、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须营养元素货建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2、堆肥:利用植物、动物性有机废弃物在好气条件下经微生物腐解转化而成的有机肥料统称为堆肥3、厩肥:指人、畜粪尿为主,加入各种植物废弃物一起堆制而成的有机肥料4、灰分元素:植物体经煅烧后剩下的不挥发物质称为灰分。

其中的元素成为灰分元素。

5、被动吸收:养分进入根细胞内不需消耗能量的属物理或化学的作用 (非代谢吸收)。

是植物吸收养分的初级阶段。

6、主动吸收: 凡是养分进入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的,具有选择性。

7、李比希三大营养学说: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2、营养归还学说: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矿物质以获得营养。

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是有限的,并随着植物种植和收获物的携走而逐渐耗竭。

植物收获物携出的灰分物质的增长,应通过往土壤中施入矿质肥料予以归还补充。

否则,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

3、最小养分律:在各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最少,其它生长因子即或丰富也难以提高产量(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支配)8、植物营养临界期: 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的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的那段时间.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期。

10、截获:是指根系在土壤里伸展过程中吸收直接接触到的养分。

对移动性小的离子较重要.如Cu、Mg.(10%)【离子交换】{离根近}11、扩散:是指土壤溶液中当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

速度较慢,每天只有几毫米.受离子浓度及含水量影响。

如P、K扩散。

【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离根较远} 12集流(质流):是因植物蒸腾作用而引起的土壤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

速度较快,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

NO3-之类高溶解性的离子的主要吸收机质. 如N、Ca、B、Mo质流【蒸腾作用】{离根最远}13、绿肥:凡是用做肥料的植物绿色体均称为绿肥。

大量元素氮对作物的作用和含氮化肥

大量元素氮对作物的作用和含氮化肥

大量元素氮对作物的作用和含氮化肥曹恭梁鸣早氮的元素符号是N,是第一个植物必需大量元素。

氮对植物生长是生死攸关的。

氮是蛋白质、叶绿素、核酸、酶、生物激素等重要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

一、植物对氮的吸收和转运植物根系可以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

作物种类不同,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不同。

水稻以吸收铵态氮为主。

在温暖、湿润、通气良好的土壤上,旱地作物主要吸收硝态氮。

旱地作物在幼苗期大多吸收铵态氮,而主要生育期以吸收硝态氮为主。

但在温度过高过低、土壤湿度过大过小、通气不良、使用硝化抑制剂阻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情况下,旱地作物被迫吸收利用铵态氮。

植物吸收硝酸盐为主动吸收,受载体作用的控制,要有H+泵ATP酶参与。

铵态氮的吸收机制还不太清楚。

根系吸收的氮通过蒸腾作用由木质部输送到地上部器官。

植物吸收的铵态氮绝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并以氨基酸、酰胺形式向上运输。

植物吸收的硝态氮以硝酸根形式、或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再向上运输。

韧皮部运输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氨基酸。

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在植物根或叶细胞中利用光合作用提供的能量或利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提供的能量还原为亚硝态氮,继而还原为氨,这一过程称为硝酸盐还原作用。

氨在植株体内参与各种代谢物质的生成。

二、氮在植物体内的转化硝态氮进入植物体后形成氨基酸。

氨基酸构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在氨同化作用过程中,氨与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各种有机化合物相结合,产物为谷氨酰胺、天冬酰胺等。

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在氨基酸合成过程中提供氨基,与α-酮酸等底物生成100多种氨基酸,其中有20种氨基酸用来合成蛋白质。

甘氨酸和谷氨酸这两种氨基酸参与生成另一种重要生命物质,遗传基因,即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二氧化碳、氨、氨基酸,有时还有甲酸盐生成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氮碱基与核糖相连,称为核苷。

核苷与磷酸连接成核苷酸。

核苷酸组成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库。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植物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科学,而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植物营养指的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肥料管理则是指如何通过施肥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合理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植物营养和肥料管理两个方面对植物农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植物营养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的过程。

植物通常需要13种营养元素,其中有9种营养元素被称为必需元素,植物无法生长和发育。

(此处可以进行必需元素的介绍,描述每种元素的作用、摄取方式和缺乏症状。

)此外,植物还需要4种微量元素,尽管它们的需求量较少,但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此处可以介绍4种微量元素的作用和摄取方式。

)理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对于合理施肥和肥料管理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质量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合理管理土壤和提供适宜的肥料对于植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肥料管理肥料管理是指通过施肥措施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肥料是供给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一种辅助措施,可以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施用。

(此处可以介绍不同类型的肥料,如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肥料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分析和需求评估: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分析并评估植物的营养需求非常重要。

根据土壤分析结果来确定缺失的元素,并进行合适的肥料补充。

2. 施肥方法和时机:合适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减少二氧化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3. 肥料的选择和配比:根据土壤分析和植物种类,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配比。

不同植物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肥料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4. 施肥量的控制:肥料过量使用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土壤肥料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土壤肥料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5
【判断题】(2分)
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累积的数量不同。
A.

B.

6
【多选题】(2分)
下列属于运积母质的是
A.
洪积母质
B.
冲积母质
C.
黄土母质
D.
残积母质
7
【单选题】(2分)
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A.
木本植物形成酸性土壤
B.
木本植物形成土壤多呈碱性
C.
起主导作用
D.
草本植物易形成酸性土壤
1
【单选题】(2分)
在一般土壤中,腐殖质约占有机质总量的
A.
60~70%
B.
30~40%
C.
10~20%
D.
85~90%
2
【单选题】(2分)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机质的碳氮比为
A.
55:1
B.
25:1
C.
80:1
D.
100:1
3
【单选题】(2分)
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大约是
A.
20~40%
A.

B.

第十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B.

C.

D.

2
【多选题】(2分)
充足的钾素供应能够帮助植物提高抗性,包括()
A.
抗寒
B.
抗旱
C.
抗病
D.
抗倒伏
3
【多选题】(2分)
钾肥的有效施用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A.
肥料性质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教案设计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教学目标:◆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的诊断;常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的种类、特点及施用方法。

◆理解: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原理;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状况;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了解:常见植物缺乏症状。

◆学会:土壤速效N、P、K含量的测定;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

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教学重点:◆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及一般生理作用。

◆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N、P、K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诊断。

◆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施肥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主要营养元素缺乏症的诊断。

◆配方施肥基本方法及施肥量的计算。

一、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概念碳、氢、氧、氮为能量元素或气态元素。

燃烧后残留下来的主要是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氯、硅、钠、硒、铝等为矿质元素或灰分元素。

其中只有十几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称为必需营养元素。

2.判断标准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应符合三条标准:①对所有植物完成其生活周期必不可少的;②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③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

3.种类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氯(Cl)、铁(Fe)、锰(Mn)、硼(B)、锌(Zn)、铜(Cu)、钼(Mo)。

4.类型碳、氢、氧、氮、磷、钾等为大量元素;铁、硼、锰、铜、锌、钼、氯、镍等为微量元素;镁、钙、硫等为中量元素。

氮、磷、钾等为“肥料三要素”。

(二)植物矿质营养吸收原理1.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2.植物根部营养(1)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三种途径:截获、质流和扩散,其中质流和扩散是主要形式。

一般土壤中移动性大的离子中NO3-、Ca2+、Mg2+等主要通过质流迁移到根表;一般土壤中移动性小的离子如H2PO4-、K+、Zn2+、Cu2+等以扩散移动为主。

土壤肥料学-各章试题

土壤肥料学-各章试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肥料二、判断题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

2、土壤是指在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三、选择题1、未在生产中反映出来的土壤肥力为A、人为肥力B、潜在肥力C、自然肥力D、有效肥力四、简答题1、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土壤、肥料学发展过程中一些主要学派的观点?2、思考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组成一、单向选择题1、下列土壤水分的类型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是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悬着水D: 重力水2、下列胶体类型中保存阳离子能力最强的是A: 蒙脱石B:高岭石C:腐殖质D: 伊利石3、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A: 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饱和持水量D: 最大吸湿量4、岩石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B:释放出盐基物质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母质中累积了有机质5、岩石遭受生物风化,其结果是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B:释放出盐基物质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母质中累积了有机质6、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界线是。

A:0.01mm B:0.02mm C:0.001mm D:0.002mm7、一般,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是。

A:生物热B:太阳辐射能C:地热D:A和B8、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和基本环节是。

A:氧化作用B:水化作用C:水解作用D:溶解作用9、在重力和雨水冲刷作用下,将山坡上的风化物搬运到坡脚或谷地堆积而成的风化产物称为。

A:残积物B:破积物C:洪积物D:冲积物10、下列成土因素中与土壤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A:母质B:气候C:地形D:生物11、狭义的土壤有机质指的是A: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B:腐殖质C:半分解动植物残体D:微生物体12、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一般是A: 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 萎蔫系数D: 最大吸湿量13、土壤基质的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的土壤水分自由能变化称为A:基质势B:溶质势C:重力势D:压力势14、土壤的热容量主要取决于A:矿物质B:有机质C:土壤水分D:固、液、气三项组成15、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一般指的是A: 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 萎蔫系数D: 最大吸湿量二、多项选择题1、腐殖质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A:游离态B:与Fe、Al等含水三氧化物结合形成复杂的凝胶体C:与粘土矿物合成胶质复合体D:腐殖酸的盐类2、岩石遭受化学风化,其结果是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B:释放出盐基物质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母质中累积了有机质3、地壳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7章 第3节 第2课时 化学肥料课件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7章 第3节 第2课时 化学肥料课件 (新版)沪教版

【解析】铵态氮肥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由此可以确定样品中含有铵态氮肥; 三种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只有碳酸钾,故样品 中肯定含有碳酸钾,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 氧化碳,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氯化钾,故 溶液E中除了未反应的硝酸钾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 钾,由于步骤③中引入了硫酸根离子,故不能通过步骤④证 明硫酸铵的存在。
2.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
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
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含氮化合物,雷
雨给庄稼施加了(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解析】选C。此过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
氧化物,被农作物吸收的是含氮化合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肥料的分类。解答本题的 关键是明确化学肥料的分类标准。复合肥是指含有N、P、 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素的肥料,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 P两种营养素,属于复合肥。
【拓展归纳】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料的比较
化学肥料
农家肥料
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少,但 常含多种营养元素,但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的含量大
矮小,缺乏氮、磷两种元素,应立即施用的肥料是( )
A.CO(NH2)2
B.NH4HCO3
C.NH4H2PO4
D.KNO3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肥料的认识与了解。解
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知道化学肥料的分类;(2)明
确各营养成分的作用以及缺少时产生的症状。题中只有
NH4H2PO4同时含有氮、磷两种元素,故选C。
【解析】(1)在纯净的碳酸氢铵中含有N、H、C、O四种 元素;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14+1×5+12+16×3) ×100%≈17.7%;图中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0%<17.7%,故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2)根据保存注意事项中防潮以及施用注意事项中避免雨 天施用,可知碳酸氢铵易溶于水;根据保存注意事项中阴凉 处以及施用注意事项中避免高温天气施用,可知碳酸氢铵受 热易分解,不要与碱性物质混用,可知碳酸氢铵能与碱性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

《植物生产与环境》练习题六(第7章)

《植物生产与环境》练习题六(第7章)

《植物生产与环境》练习题六
第七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1.营养:
2.能量元素是指、、、4种?
3.植物必须营养元素要符合哪三条标准?
4.掌握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各有哪些?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5.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主要是。

6.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分别解释。

7.简述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的区别。

8.叶部营养具有哪些特点?
9.为了提高叶部营养的施肥效果,一般应注意哪些事项?
10.简述拮抗作用的协同作用。

11.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一般功能有哪三方面?
12.简述N、P、K三要素的生理作用。

13.简述Ca、Mg、S三要素的生理作用。

14.简述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5.什么是肥料?
16.什么是配方施肥?什么是配方?什么是施肥?17.配方施肥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18.什么是肥料利用率?
19.施肥应包括哪三个时期?其作用分别是什么?20.什么是化学肥料?
21.简述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的挥发作用。

22.铵态氮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3.硝态氮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4.土壤中磷素的固定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5.什么是复合肥料?其特点是什么?
26.简述肥料混合的原则。

27.什么是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作用有哪些?
28.了解堆肥和沤肥,掌握堆肥腐熟过程的几个阶段。

29.什么是绿肥?了解绿肥的各种分类方法。

30.根瘤菌肥施用的注意问题有哪些?。

第七章 复合肥料

第七章  复合肥料

第七章复合肥料第一节复合肥料的意义及其发展动向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按其制造方法一般可分为化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掺合复合肥料三种类型。

(一)、化合复合肥料:在生产工业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得的复合肥料,一般属二元型复肥。

无副成分如:磷酸铵、硝酸磷肥、硝酸钾、磷酸钾等。

(二)、混合复合肥料:通过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合复肥的机械混合,有时经二次加工造粒而制成复合肥料称之。

大都属于三元型复肥,含有副成分。

如:尿素磷铵钾、硫磷铵钾、氯磷铵钾、硝磷铵钾等。

(三)、掺合复合肥料: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肥料作基础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的配方,经称量配料和简单机械混合而成。

掺合复合肥料是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开始的,1976年美国化肥总售量中40.1%是颗粒掺合复合肥料。

它与混合复肥的基本区别在于二次加工不在生产厂中完成,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比例可按当地生产要求做较大幅度调节,一般是随混随用,不长期存放,掺合复肥要比混合复肥降低成本10%左右,美国散装,而发展中国家需袋装。

复合肥料的有效成分用N-P2O5-K2O的含量百分数表示。

如含N12%,P2O552%的磷酸一铵表示为12-52-0,含N13%,K2O 44%的硝酸钾,表示为13-0-44几种营养元素含量百分数总和称为复合肥料的总养分含量。

总养分含量≥40%称为高浓度复合肥料。

≥30%为中浓度复合肥料。

三元肥料≥25%,二元肥料≥20%为低浓度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与单元肥料相比有以下优点:1、养分种类多,含量高,能均衡地、长时间低同时供应养分,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提高效果。

2、可以大量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及施用等费用,有效成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可降低包装、运输成本。

如每贮运1吨磷酸铵,约等于贮运过磷酸钙及硫铵3-4吨,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不易结块,施用方便,便于机械施肥,可减轻施肥劳力。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计划产量养分需求总量
计划产量指标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
无肥料区作物产量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量
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 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 率。
有两种测定方法:
示踪法和差值法
计划施 肥用量
=
计划产量所 需养分总量
肥料的养 分含量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3学时) 第二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3学时) 第三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化学磷肥(2学时) 第四章 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及化学钾肥(1学时) 第五章 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 微量元素肥料(1学时) 第六章 复混肥料(1学时) 第七章 有机肥料(1学时)
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
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 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 律。
报酬递减律: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 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施肥技术包 括三个环节
施肥量确定 施肥时间 施肥方法
施肥量确 定依据:
植物计划产量的养分需求总量 土壤供肥量 肥料利用率
63.8
穗粒数
0.14 2.3 17.1
籽粒数/g.m2
0.03 1.0 14.0
1.溶液的组成
不同溶液组成叶片吸收速度不同 KCl>KNO3 >KH2PO4 尿素>其它N肥
2.溶液浓度及pH
在不引起伤害的前提下养分进入叶 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升高而升高
大量元素 0.2~2%
微量元素 0.01~0.2%
微 量 元 素 的 有 效 性
5
6

土壤肥料学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培训课件

土壤肥料学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培训课件

土壤肥料学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培训课件一、植物氮素营养(-)作物体内氮素含量与分布植物体含氮量一般为O.3~5%o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籽粒、叶片>茎杆、根系生育前期叶片>生育后期的叶片;氮素含量随代谢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含氮量还受土壤供氮水平和施肥的影响;氮在植物体中的运动性较强,在利用率在70~80%o3)、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含量不同在各生育期中,作物体内氮素的分布在不断变化。

在营养生长阶段,氮素大多集中在茎叶等幼嫩器官,当转入生殖生长时,茎叶中的氮素就基本向子粒、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转移;成熟时,大约有70%的氮素已转入种子、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

如水稻,分薨期含量高于苗期,通常在分孽盛期含量达到最高峰,其后。

随生育期推移而逐渐下降。

2、分布1)、不同作物种类含量不同豆科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氮量也高。

按干重计,大豆含氮2.25%,紫云英含氮2.25%;而禾本科作物一般含氮量较低,大多在1%左右。

同为禾本科作物,小麦>小麦〉水稻2)、作物不同器官含量不同一般,幼嫩器官和种子中含氮量较高,而茎杆含量较低,尤其是老熟的茎杆含量更低。

如小麦子粒含氮量为2.0%-2.5%,而茎杆仅为0.5%左右;豆科作物子粒含氮量为4.5%-5%,而茎杆仅为1.4%o3)、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含量不同在各生育期中,作物体内氮素的分布在不断变化。

在营养生长阶段,氮素大多集中在茎叶等幼嫩器官,当转入生殖生长时,茎叶中的氮素就基本向子粒、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转移;成熟时,大约有70%的氮素已转入种子、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

如水稻,分薨期含量高于苗期,通常在分孽盛期含量达到最高峰,其后。

随生育期推移而逐渐下降。

(三)各种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同化■1、N(λ-N吸收与利用NCVN被主动吸收后,一般有下面几条去向:a.穿过液泡膜储存在液泡中。

b.从根系中运输到木质部,然后被运输到地上部。

c.在根系中或地上部被硝酸还原酶(nitratereductase(N.R.))还原成亚硝酸。

元素与肥料概述共83页文档

元素与肥料概述共83页文档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元素与肥料概述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土壤肥料学-第7章 大量元素肥料

土壤肥料学-第7章 大量元素肥料
(资料:植物吸收的NO3-与排出的 OH-的比值约为10:1)
(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同化 (1) 部位:在根部很快被同化为氨基酸 (2) 过程:

酮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还原性胺化作用

酰胺

转氨基作用
种 新 的 氨 基 酸
水稻幼苗对NH4+的吸收与H+释放的关系
NH4+的吸收 (μmol/L)
2. 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 氮的10%)——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 基础
3. 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
4.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 —光合作用的场所
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1、B2、 B6等)--辅酶的成分 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IAA、CK) --生理活性物质 7.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 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
第7章 大量元素肥料
?
主要内容
要求
1. 植物的氮、磷、钾素营养
熟悉
2. 土壤中的氮、磷、钾素及其转化 掌握
3.氮、磷、钾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掌握
第一节 氮肥
第一部分: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1.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 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 器官:种子>叶>根>茎秆
麻类:纤维量减少,纤维拉力下降
苹果树:枝条徒长,花芽分化不充足;易发生病虫害; 果实不甜,着色不良,晚熟
水稻氮过量,一般抽穗迟而不齐,无效分蘖增加,穗小, 每穗粒数少。尤其是穗颈附近的颖花退化,抽穗明显延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铵 (NH4) 2SO4 20~21
3、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品种
液氨
转化及结果
NH3+H2O
施用
NH4++OH- 基肥, 深施
氨水
碳铵
对土壤和作物影响不大
NH4++HCO3- 对土壤没有副作用
基肥,追肥,深施
基肥,追肥,深施 适于各种土壤和 大多数作物
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有机氮
生物固定作用 李晓林材料
无机氮
(二)土壤中氮的转化
NH3
挥发损失
N2、NO、N2O
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 生 物 固 定
有 机 氮
氨化作用
生物固定
铵态氮
硝酸还原作用
硝态氮
有 机 氮
吸附固定
淋洗损失
吸附态铵或 固定态铵
李晓林材料
水体中的 硝态氮
(三)土壤供氮能力评价
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包括
• • •
土壤中的氮素
土壤N素形态及有效性 N素在土壤中转化 土壤供N评价
(一)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性 速效氮源 <全氮的5% 1. 有机氮
全 氮
水解性 缓有效氮源 占50~70% 非水解性 难效态 占30~50%
(>98%)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
2. 无机氮 交换态 土壤胶体吸附
矿化作用
(1~2%)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
第七章
第一节
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氮素营养与氮肥
一、植物的氮素营养
二、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方法
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李晓林材料
一、
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1.NH4+为还原态,有利形成还原性有机物
如:薄荷、烟草体内芳香族挥发油含量增加
2.NO3-为氧化态,有利形成氧化性有机物
NO3流失
NO2嫌气反硝化脱氮
N2O、N2
(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1、合理选择及施用氮肥
(1)作物需肥特性 、碳铵等效果较好。硫酸盐常被还原
(2)土壤条件 (3)肥料特性 (4)气候条件
分吸收,因此不宜用硫酸铵。而马铃
如:水稻宜用铵态氮肥,尤以氯化铵
为硫化氢,妨碍水稻根部的呼吸和养
薯不仅利用铵态氮效果较好,而且硫 对其生长有良好影响,适宜于硫酸铵 。硝酸铵对烟草有特殊作用,能提高 其芳香族挥发油的形成和燃烧性
2.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 合成与运载 3.促进氮素代谢 (1) 促进蛋白质合成. (2)利于体内硝酸的还原和利用 (3) 增强豆科作物的固氮量
4.促进脂肪代谢
5.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如抗旱、抗 寒、抗病等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1. 主要是正磷 酸盐:H2PO4-> HPO42->P043-
1965 1975 1985 1993 2000
103.9 370.9 1144.0 1528.0 1900.8
11 54.2 54.8 50.8 -
1.5 4.2 35.2 39.8 60.4
3.3 1.8 1.8 3.3 -
44.3 13.1 5.7 3.5 -
世界部分国家氮肥生产品种(占%)
结果是:局部土壤暂时变碱(促使氨挥发) 若渍水通气不良,NH4+不能转化为NO3-,则会 引起氨中毒。
例 96、98 施用量大、表面施用靠近根部、高温多雨、土壤渍水、 尿素转化快、局部碱性、通气不良、 NH4+不能转化为 NO3-、NH3不能挥发所致。
3、尿 素施用
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宜作基肥和追
硝酸铵 HN4NO3
34~35 (生理中性盐)
硝酸钠 NaNO3
15~16
生理碱性盐
少量多次
硝酸钙 Ca(NO3) 12.6~15 硝酸钾 KNO3 14-0-45
吸湿性 (水培营养液氮源) 助燃性
(三)酰胺态氮肥 —— 尿素
1、理化性质
分子式:CO(NH2)2 含氮量:46% 基本性质:有机物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吸湿 肥料为颗粒状;表面有石蜡防潮 易溶于水,呈中性,热稳定性差。
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
1、共同特性 ⑴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⑵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
⑶易发生反硝化作用
⑷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
⑸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
⑹ 硝态氮肥含量均较低
2、理化性质与施用
表 硝-铵态和硝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和施用
品种 分子式 含氮量 (%) 性质 施用
旱地追肥
(一)铵态氮肥
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
1、共同特性(均含有NH4+ 或NH3) ⑴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⑵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 ⑶可发生硝化作用 ⑷ 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⑸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⑹ 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颉颃作用
2、理化性质
表 铵态氮肥的基本性质
大麦 燕麦
玉米
禾本科作物 缺氮的症状
-N +N 小麦
苗期缺氮
绿色V字症
老叶缺氮
不同时期和部位的缺氮症状
马 铃 薯
油菜
烟草

-N

+N

+N

-N


缺氮
供氮
落 叶 松
-N +N
氮过量
Cucumber growth with normal N Nutrition
蔬菜硝酸盐累积
二、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营养器官 种子>叶片>根系>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低磷土壤
2. 分布:集中在幼芽和根尖 再利用能力强达80%以上 有机磷:占85%,以核酸、磷脂、 3. 形态 植素为主 无机磷:占15%,以钙、镁、钾的 磷酸盐形式存在
占施氮量的百分数
2、测定方法
(1) 差值法
施氮区作物的吸氮量-无氮区作物的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100% 施用氮肥的总氮量 (%)
(2) 15N示踪法
(二)氮肥损失和失效的途径
NH3 挥发 矿物晶格固定 土壤胶体吸附
溶于水
NH4-N
水 解
NH4+ NO2-
-CONH2
O2
溶于水
生物吸收
NO3-N
李晓林材料
三、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生产情况: 1. 世界氮肥生产的主要国家
2. 我国的氮肥生产
3. 我国氮肥品种的变化
4. 某些国家氮肥生产品种
表 国家 中国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全世界
世界氮肥生产的主要国家( (1994) N 104t, ) 位次 占世界氮肥比例(%) 产量(× 1553.3 1 19.6 1447.5 2 18.1 723.1 3 9.1 500.0 4 6.3 7947.1 - 100.0
2.偏磷酸盐、焦磷酸盐 3.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
(四)植物对缺磷和供磷过多的反应
1. 磷素营养缺乏症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 少
*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 症状从茎基部开始 *植物缺磷的症状常首先出现在老叶
2. 供磷过多
植物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对植 株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叶片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间 过短;出现生长明显受抑制的症状; 繁殖器官常因磷肥过量而加速成熟进程,并由 此而导致营养体小,茎叶生长受抑制,也会降低产 量。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失调,在地上部生长受 抑制的同时,根系非常发达,根量极多而粗短。 谷类作物的无效分蘖和瘪籽增加;叶用蔬菜的 纤维素含量增加、烟草的燃烧性差等品质下降; 施用磷肥过多还会诱发缺铁、锌、镁等养分。
50℃以上
2Co(NH2)2
﹥135℃
H2N-C-N-C-NH2+NH3
缩二脲
O H O ‖ ∣ ‖
合格尿素缩二脲含量不﹥0.5%
李晓林材料
2、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
1. 溶解呈游离态被植物吸收
O---------H-O— 粘粒 =
腐 殖 质
2. 以分子态被土壤胶体吸附 NH2 C
3. 大部分在脲酶作用下水解
如:有机酸含量增加,特别是苹果酸、柠檬酸
3.铵态氮易引起“氨中毒”;硝态氮易产 生亚硝酸积累
4.作物吸收有选择性
喜铵植物: 水稻、甘薯、马铃薯 喜硝植物: 甜菜、烟草、大部分蔬菜,如黄 瓜、番茄、莴苣等
5.酸性环境有利硝态氮吸收,中性以上有 利铵态氮吸收
不能简单的评判哪种形态好或是不好,因为肥 效高低与各种影响吸收和利用的因素有关。
肥,但不宜作种肥。作基肥时,可结合翻耕撒施覆土。作
追肥时,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要经过一段时间转化,故肥
效较铵态、硝态氮肥迟一些,因此施用时,要提前几天。
在旱田穴施或沟施,并注意深施覆土,防止氨的挥发损
失。高温多雨时防止氨中毒,尿素特别适宜于作根外
追肥。
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一)氮肥利用率
1、定义: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数量
产 量 ( 万 吨 纯 氮 )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00.8 1856.9 1463.7 1144
999.3
370.9
0.6 7.8 19.6 103.7 152.3
年 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