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汉语教学专家伯多禄
国际汉学目录(1-16)
《国际汉学》第一期目录文史新探汉学的生命力………………………………………………………………… 任继愈《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英文) …………………………………………… 徐梵澄春秋三传尊桓论……………………………………………………… (台湾)周何周易古法与阴阳观念…………………………………………………………… 庞朴北魏研究的方法与课题…………………………………………… (日)谷川道雄李凭译孙耀校汉学家专页冯友兰先生年表……………………………………………………………… 蔡仲德德国汉学家鲍吾刚…………………………………………………… (德)汉克杰附:鲍吾刚著作要目中国文化在世界中国文化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的影响…………………… (法)维吉尔·毕诺耿昇译中国儒教对英国政府的影响………………………………… (美)艾特蒙·莱特李文昌译莱布尼茨对于中国哲学的理解……………………………………………… 焦树安《金瓶梅》在法国…………………………………………………………… 王丽娜敦煌学研究敦煌学与日本人……………………………………………………… (日)池田温陈汉玉译中西文化交流史十七和十八世纪的中欧文化交流………………………… (法)谢和耐方骏译利玛窦在华文化进路之哲学反省…………………………………………… 沈清松宗教与文化《浮屠经》考………………………………………………………………… 方广錩禅镜………………………………………………………………… 薛华杨煦生译李贺诗歌中的天竺佛影……………………………………………………… 张国风考古新篇临淄封泥考………………………………………………………………(日)关野雄瀚滪译陈公柔校近年来中国考古新发现及研究概述………………………………………… 俞永炳近思录蔡元培和张元济“吸收”和“消化”西学的社会意义……………………… 陈原儒家文化与现代性——读《最后一个儒家》……………………………… 张西平汉学研究进展近年来的中国汉语研究………………………………………………………… 张平德国汉学概述………………………………………………… (德)巴巴拉·霍斯魏建平译法国的古代中国研究………………………………………………… (俄)李福清国内近年来对国外有关蒙古、西藏和西域史名著的翻译出版概况………… 岳岩汉学发达史从西方发现中国到国际汉学的缘起………………………… (法)雅克·布洛斯李东日译近代欧洲思想界心目中的中国——简介欧洲作家和哲学家的不同观点(意)葛吉达,翟灿译汉学研究机构介绍“胡天汉月方诸”:简介美国东方学会…………………………… (美)李珍华法国远东学术研究院汉学研究简介………………………………… (法)郭丽英《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简介………(德)弥维礼、李然游心译附:《华裔学志》要目选译东洋文化研究所 ----日本汉学研究的根基…………………………王启元编译图书评介开拓道教研究的新领域——《中国道教史》简介………………………沐平“汉魏封建说”的扛鼎之作——评何兹全新著《中国古代社会》……………………拓晓堂评《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普·杜阿拉谢萌珍编译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瞩目之作——《宋明理学史》………………………………………西梓西文人名译名对照表………………………………………………………… 李崇安编后《国际汉学》第二期目录文史新探邹平丁公陶文试探…………………………………………………………… 李学勤郑玄的易学…………………………………………………………………… 余敦康元好问述说………………………………………………………… (日)小栗英一李凭译焦、阮、凌礼学思想合论…………………………………………………… 陈居渊读《南冥集》新得…………………………………………………………… 汤一介汉学家专页学问在中西之间——记季羡林先生对中印文化的研究…………………… 王邦维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教授………………………………………………………耿昇中国文化在世界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历史考察………………………………………………… 严绍璗道教文化研究在俄国………………………………………………………… 郑天星中国思想史研究容肇祖与明代思想史研究…………………………………………………… 姜国柱朱熹在经典文献注释中的解释思想…………………………………………王健老子思想本源论……………………………………………………(德文)杨煦生中西文化交流史《1583--1584年在华耶稣会士信简序言》………………… (美)霍· 林斯特拉万明译1583--1584年在华耶稣会士的8封信……………………… (美)霍· 林斯特拉万明译汤若望的教育基础及当时的学术思想…………………… (德)埃· 斯普林格张志文译宗教与文化汉代佛教与西域……………………………………………………… (荷)许理和吴虚领译中国道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王卡台湾佛教暮课诵……………………………………………(德文)(德)弥维礼如何维持儒家对人民的统治………………………………………… (美)余蓓荷顾犇译近思录“取精用宏,含英咀华”——贺麟新儒学思想简述……………………………张西平汉学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利马窦的研究评介……………………………………… 李东日近年来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综述……………………………………………… 曲英杰汉学研究机构二战之后法兰西学院的汉学研究…………………………………… (法)谢和耐耿昇译图书评介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 顾犇《成吉思汉----生平极其遗产》……………………………………………… 唐煜编后《国际汉学》第3期文史新探《坛经》版本刍议李申程颐与道学文化的兴起 {美}包弼德(周晋)译古代隐逸文化与陶渊明罗小东汉学家专页著名蒙古学家海西希教授及其著作乌云毕力格往者寥寥来者了无--记徐梵澄先生孙波中国文化在世界日本五山文学与宋明文学的关联和呼应王晓平礼仪之争与中国宗教习俗的西传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著作中的科学和技术 {法}马若安耿升译利玛窦对中国宗教和哲学的介绍张西平18世纪在中国"政府"问题 {法}赫·哈尔德耿升译关于甘英西使余太山西学东渐史王徵:西方思想的传播者任大援严复《天演论》翻译中的科学精神田默迪宗教与文化中国的民间宗教及其研究方则之中国伊斯兰教说林秦惠彬中国佛教中的自我与个体{日}木村清孝辛岩译评《中国思想中的道家理论》{美}罗杰·T·艾米斯汪桂平译近思录从康有为的变法思想看儒家在"范式"转型中的第一个落点王健汉学研究进展张衡研究综述 {奥地利}雷立柏1996-1997年随唐五代史研究综述史睿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近现代汉语学术用语"研究项目方维规民俗学研究中国的尚右与尚左 {法}葛兰言简涛译注汉学发达史《中国回忆录》前言郑德弟译拓荒者和引水者:莱顿大学的早期汉学家{荷兰}包罗史王筱云译汉学机构介绍匈牙利汉学简史 {匈}鲍洛尼张晓慧译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介张桂贞德国马堡大学汉学系简介 {德}余佩荷书评及书目《汉学的概念及其现状》一文读后{意}廖内洛·兰乔蒂马琳译意大利近期汉学书目摘录李伟《国际汉学》第一、二辑目录第三辑英文目录辛岩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简介《国际汉学》第四期文史新探要重视中学西传——《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中译本序(张岱年)中国文化属于世界——《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中译本序(任继愈)《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导论([英]葛瑞汉程德祥等译)楼兰始都争论与LA城为西汉楼兰城总论证(黄盛璋)汉学家专页二十世纪的学者巨人——李约瑟博士(王国忠)何兹全教授———中国古史研究一家(宁欣)中国文化在世界百年来之英译《论语》其———读西蒙·李新译《论语》(柳存仁)儒家学说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杨保筠)瑞典“中国宫”的形成及其风格(李明)中国:在神话与游记之间———西方人看中国三例[法」柯孟中国思想史研究张居正与王学关系之考辨(黄卓越)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身体政治学”:特质与涵义(黄俊杰)西方早期汉学史在华耶稣会传教士杜德美神父致本会洪若翰神父的信(郑德弟译)耶稣会传教士骆保禄神父致本会苏霖神父的信(郑德弟译)中国文学诗歌次序之构建:枚举(赋)新论 [美]李德领略古法生新奇———黄庭坚、元祐诗歌高潮与江西诗派(钱志熙)苏轼与僧人、道士(马大品)唐王朝对文学创作的态度 [美]戴维·麦克马伦牛来颖译中国古典小说西播述略(周发祥)中西文化交流史前伊斯兰时代中亚粟特语和回鹘突厥语基督教文献概述[丹麦]阿斯姆森陈怀宇译)利玛窦与文艺复兴 [意]彼埃罗·科拉迪尼耿昇南怀仁生平家族新考 [比利时]瓦列尔·阿里克斯杨双杨译《穷理学》———南怀仁最重要的著作(张西平)汉学研究进展面向新世纪的瑞典中国研究 [瑞典]罗多弼高建平李明译十六一一一十八世纪耶稣会研究 [荷]许理和辛岩译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黄一农)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 [比利时]钟鸣旦马琳译德国的满学研究(黄淑娟)英文目录(辛岩译)《国际汉学》一、二、三辑目录编后记《国际汉学》征稿启事《国际汉学》第五期目录汉学一家言研究海外汉学,促进文化交流……………………………………………… 任继愈我对国际中国学(汉学)的认识…………………………………………… 严绍璗“汉学”杂谈………………………………………………………………… 高建平十年甘苦寸心知………………………………………………………………… 刘东汉学家专页高罗佩研究………………………………………………………… (荷兰)伊维德程瑛译史华罗小传…………………………………………………………………… 吕滇雯西方早期汉学史早期西班牙人看福建………………………………………………………… 廖大珂中国(康熙)皇帝的故事(节选)…………………………………… (法)白晋杨保筠译自然之码----孔子的诗……………………………………………… (法)巴多明朱静日本当代汉学研究北魏的镇人………………………………………………………(日)直江直子李凭译西学的排斥与接受----近代技术在日中两国的位相…………… (日)山田庆儿康小青译中西文化交流史蔡元培与法国文化…………………………………………………………… 沈福伟朝鲜《国朝五礼仪》与中国古礼……………………………………………… 彭林中国礼仪之争研究概述……………………………………………… (美)孟德卫莉苇译利马窦中国遗址考察初记…………………………………………………… 余三乐利马窦及其会友在江西……………………………………………… 吴孟雪曾丽雅中国文化在世界托尔斯泰的晚年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 吴泽霖宋程理学在欧洲的传播………………………………………… (丹麦)K·龙伯格耿昇译汉学研究进展北欧当代中国研究述评…………………………………………… (丹麦)柏思德李明译柏林汉学的历史和现状………………………………………………………… 简涛纪念澳门回归明清之际澳门的外来文化…………………………………………………… 黄鸿钊澳门在东西方关系中的“特区”作用……………………………………… 黄晓峰书评与书介中国:第一个帝国----评《剑桥中国史》卷一:秦汉帝国(澳)雷夫·德·克雷斯皮尼胡志宏译柯蔚南《东汉音注手册》三礼资料订补…………………………………… 虞万里《数里乾坤》自序…………………………………………………………… 张德鑫汉学机构介绍慕尼黑大学汉学专业简介……………………… …………………………… 张东书英文目录编后记《国际汉学》第六期目录汉学一家言汉学和汉学研究漫议………………………………………………………… 阎纯德中国海外汉学研究现状之管见………………………………………………… 方骏汉学与人类间的文化交流…………………………………………………… 程裕祯汉学家专页20世纪的法国汉学大师戴密微汉学与人类间的文化交流………… (法)谢和耐耿昇译卫礼贤的中国魂汉学与人类间的文化交流………………………………… 张东书我所认识的山田庆儿先生…………………………………………………… 廖育群西方早期汉学史神奇的东方——皮列士《东方志》摘要…………………… (葡)多默·皮列士何高济译一个葡萄牙冒险家的传奇——平托和他的《游记》…………………………高倩平托《游记》中宁波纪事考实——兼谈《甓余杂集》中的佛郎机资料… 汤开建遥望中国——简介基歇尔的《中国图说》………………………………… 张西平中西文化交流史饶宗颐与法国汉学家戴密微………………………………………………… 王振泽英敛之和北京天主教辅仁大学的兴起…………………… (美)唐纳德·帕拉贡辛岩译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变文之后的中国图画讲唱艺术及其外来影响……………………… (美)梅维恒张国刚陈海涛译《红楼梦》中的命名…………………………………………… (美)米切尔·扬杨春译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国传统数学的含义………………………………………………… (澳)何丙郁本草的分类思想----从世界图象到技术………………………… (日)山田庆儿康小青译《阴阳的催眠剂》----雅基博士对华夏科学的分析……………… (奥)雷立柏略论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特点与中西科学互动…………………………… 王扬宗宗教研究西方学者道教研究现状综述………………………………………… (法)傅飞岚徐克谦译儒家传统的宗教特征………………………………………(美)罗德尼·L·泰勒魏长宝译国际汉学研究史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汉学史………………………………………………… 李明滨捷克汉学简史及现状…………………………………………………………… 姚宁汉学机构介绍捷克东方研究所………………………………………………………………… 姚宁汉语研究16至18世纪传教士与汉语研究……………………………………………… 许光华20世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概观……………………………………………… 缪小放书评与书介节日:社会的透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评介……………………… 侯旭东一部有用的工具书----《汉学书目杂志》…………………………………杨保筠编后记《国际汉学》第七期目录汉学一家言应重视对西方早期汉学的研究……………………………………………张西平国外汉学与比较文学………………………………………………………… 周发祥汉学研究的两个隐忧………………………………………………………… 柴剑虹汉学家专页辛勤地耕耘不倦地开拓——记德籍华人、著名汉学家乔伟教授张桂贞保加利亚的第一位汉学教授——文学翻译家宝拉·白丽婉诺娃徐家荣经典的发现与重建——孙康宜教授访谈录张宏生中国文化在世界中国与欧洲早期的哲学交流……………………………… (法)戴密微耿昇译十九世纪的欧洲汉学………………………………(德)傅吾康陈燕袁媛译欧洲汉学史简评………………………………………… (德)傅海波胡志宏译中国思想史研究“道”之分疏:论早期儒道之异同…………………… (美)严守诚孙波译“宋代经济革命论”反思…………………………………………………… 包伟民法国汉学史伯希和考察团与敦煌文献的流散…………………………………………… 刘进宝王韬与法国汉学大师儒莲………………………………………………………靳剑马若瑟的生活及其索隐主义----《马若瑟:中国哲学和索隐主义》绪论(丹麦)K.龙伯格马晓东译俄罗斯汉学史瓦西里耶夫与俄罗斯汉学…………………………………………………… 阎国栋《金瓶梅》研究在俄国……………………………………………………… 杨士毅中西文化交流史……………………………………………(美)魏若望余三乐译中国家具传入西方简史……………………………………… (芬)方海唐飞译中国文学韩国学者的中国小说研究………………………………………………………刘顺利《风月梦》与烟花小说…………………………… (美)派屈克·韩南徐侠译古典小说研究的视角转换——(俄)李福清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述评…………………… 罗小东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类型研究——读小野四平《中国近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魏崇新赛珍珠与中国小说……………………………………………………………… 顾钧中国古代史研究为何研究契约…………………………………………………(美)韩森余欣译胡天汉月——海外中国古代契约研究史略…………………………………… 余欣元代地图的一个谱系——关于李泽民图系地图的探讨(日)高桥正朱敬译汉学书评包乐史著《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评述……………………………… 聂德宁评龙彼得《宋代收藏道书考》………………………………………………王宗昱鲍则岳《剑桥中国先秦史·语言文字》章评述…………………………… 王志平清代秘密社会近年来研究的一部可喜成果----《清代早、中期会党与秘密社会》评介…………… (加)戴高禄李晟文汉学机构简介名古屋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简介………………………………………………杨春蒙特利尔大学与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简介…………………………… 李晟文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述略……………………………………………………… 卢燕丽网络上的汉学研究专业门户网站……………………………………………陈燕附录《国际汉学》第七辑英文目录《国际汉学》征稿启事汉学家工作室工作条例《国际汉学》第五辑、第六辑目录编后记国际汉学(第8辑)目录:汉学一家言汉学发展前景无限任继愈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李学勤汉学家的文化血统陈跃红汉学家专页史华兹的学术理路程钢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内藤湖南钱婉约汉学史研究世纪初俄国汉学三杰李明滨东南亚汉学研究的历史回顾贺圣达中西文化交流史试论亚马勒政府加强葡萄牙在澳门统治的几个步骤叶志良隋朝中西交通的开展石云涛13裨治文笔下的美国形象——从《大美联邦志略》的前后两个版本说起尹文涓14蒙古高原中国古代碑铭、瓦当遗存与汉学东渐卢明辉李烨中国文化在世界遗散在俄罗斯伊尔库斯克的中国古籍段洁滨托尔斯泰对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直接接触和借鉴吴泽霖20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黄俊杰文学研究末代才女的“乱离”诗 [美]孙康宜中日微型小说漫谈 [日]渡边晴夫刘静译文本、语境与意识形态——海外元杂剧研究及其启示宋耕国际汉学9汉学一家言汉学与比较文学汉学研究三题汉学家专页论费正清的中国史研究耶稣会士汉学家安文思及其《中国新志》《光明之城》的讨论《光明之城》与南宋泉州社会论《文明之城》一书的真伪西方早期汉学与北京的文学通信中外文化交流史清朝前期天主教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及兴衰中国的马可·波罗新教传教士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韩国诠释学与“四七”论郑子瑜与日本学术界欧洲汉学史研究欧洲的敦煌学研究欧洲的汉语音韵学研究:第一阶段俄罗斯的汉学:道教研究中国文史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基本问题总论中、韩目连母故事比较研究语言类型学汉语学习史研究威妥玛《语言自迩集》与对外汉语教学一部研究琉球人汉语教育的专著应加强对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的研究CHINA 备考从佉卢文材料看Cina一词的本源及其成立的年代China缘起蜀身毒道新证附录China缘起蜀身毒道新证《国际汉学》第九辑英文目录《通报》第88卷要目《中国研究书评》第8卷要目国际汉学(第10辑) 本书目录汉学-家言从学术史看汉学、中国学应有的学科定位汉学家访谈录韩国的“汉学”与“中国学”捷克汉学家、藏学家高马士访谈录汉学家专页艾田蒲和他的《中国之欧洲》追思汉学家马汉茂西方早期文学广州葡囚书简中西文化交流史基督教在中亚和远东的早期传播法国对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试论耶稣修会精神与其在华传教政策的一致性简论北京中法大学欧美汉学史研究剑桥汉学的形成与发展俄国汉学史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眼中的清末科举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汉语普通话第3声的特征侯芝:女诗人兼弹词小说家“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专题墨子刻的儒学观史怀哲关于中国思想和儒家伦理的论述《华语官话语法》专题《华语官话语法》与17世纪的南京话《华语官话语法》中语法问题分析附录《国际汉学》第十辑英文目录《华裔学志》第50卷要目《中国研究书评》第9卷要目编后记国际汉学·第11辑目录:汉学一家言21世纪汉学展望我国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汉学家专页阿瑟·魏理年谱简编马伯乐和戴密微汉学与国学:高本汉和钱穆的《左传》研究(瑞)马悦然论桑原的中国学纪念徐梵澄先生诞辰95周年《易经》西行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叶飞还有叶人去更无人钱钟书先生的《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钱钟书的《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简介论17、18世纪英国对中国之接受西方早期汉字上帝创造了中国作者的话中西文化交流史汤若望和明清之际的变迁明朝士大夫与利玛窦的《畸人十篇》纪理安——维尔茨堡与中国的使者唐诗在20世纪的波希米亚与斯洛伐克中国哲学研究老子和李弘:早期道教救世论中的真君形象朱熹的“理一分殊”对21世纪人类普遍伦理的意义道家的专气致柔的赤子本性与海德格尔的最本已的能在汉学史研究训读:日本翻译古典汉籍的独特方法琉球国第四批派遣留学生北京学习生活调查清代中后期澳门汉学研究钩沉汉学机构介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及其汉学研究汉学家访谈录半个世纪的汉学历程——罗马尼亚汉学家罗明夫妇访谈录书评与书介入而能出疑而求新——简析宇文所安研究中国研讨的四篇论文略谈《书于竹帛》一书中的几个问题——向钱存训先生请益附录《国际汉学》第十一辑英文目录《通报》第89卷要目《华裔学志》第51卷要目编后记国际汉学·第12辑汉学-家言汉学研究导论汉学家专页卫礼贤-传教士、翻译家和文化诠释者法国汉学家沙畹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及其汉学学派汉学家访谈录巴斯蒂教授访谈录入华传教士研究开展清史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关于清代入华传教士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设想关于《卫匡国全集》第三卷《中国新地图集》的几点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史关于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实质性接触——访谢和耐教授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亚洲文会与中西文化交流河北大学图书馆所藏西文珍本书基本目录何大化——一位被历史遗忘的耶稣会历史学家史景迁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宗教思想研究佛教与二程思想的发源王尔德对道家思想的心仪与认同傅圣泽对于《道德经》及其他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西方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述评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趋向——以美国及台湾地区为例国外关于近现代新疆基督教发展历史的研究概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掌握汉语的金钥匙——论明清时期国外汉语教材的特点《薛海花》德文版译者序试论葛兰言《诗经。
各国著名汉学家
各国著名汉学家见国图网“汉学家资源库”姓名中文译名国籍生卒年月研究领域 Ferdinand 南怀仁,字比利时1623-1688 西学东渐(天文历法、敦伯,又字铸炮等) Verbiest 勋卿Philippe 柏应理比利时 1623-1693 中国经典思想译介 CoupletMichel Boym 卜弥格波兰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Herbert Franke 福赫伯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 Johann Adam S汤若望,字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chall von Bell 道未算Otto Franke 奥托?福兰德国 1863-1946 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阁版了巨著《中国通史》。
Richard Wilhel卫礼贤德国 1873—1930 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m 究中国传统文化 Wilhelm Grube 顾路柏(又德国 1855-1908 中国文化与文学译顾威廉)Wolfgang Baue鲍吾刚德国 1930.2.23,1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r 997.1.14 Wolfgang Frank傅吾康德国 1912—明清史;中国近代史;e 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Алексей Леонт阿列克俄国 1716-1786 汉语ьевичЛеонтие谢?列昂季в 耶维奇?列昂季耶夫Василий Павло瓦西里?巴俄国 1818.2-1900.佛教,中国历史、地理、вич Васильев 甫洛维4 语言、文学奇?瓦西里耶夫(王西里,魏西里夫)Илларион Кал伊拉里俄国 1707-1761 汉语иновичРазсох昂?卡利诺ин (Россохин,维奇?罗索Рассохин) 欣Константин Ан康斯坦俄国 1821-1883 收藏,天文、气象,农дрионович Ска丁?安德列业、手工业чков 亚诺维奇?斯卡奇科夫(孙琪庭,孔气,孔琪)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尼基塔?雅俄国 1777.8-1853.汉语、中国边疆民族史вич Бичурин(П科夫列维5 地、中国传统文化ичуринский) 奇?比丘林(法号雅金夫,亚金甫)ПавелИванови巴维尔?伊俄国 1765-1845 满学,汉语чКаменский 万诺维奇?卡缅斯基Павел Степано巴维尔?斯俄国 1842.8-1913.汉语、中国政治вич Попов(Ма捷巴诺维12о Линь) 奇?波波夫(柏百福,茂陵)Петр Иванович彼得?伊万俄国 1817.9-1878.宗教、汉语、中国边疆Кафароф 诺维奇?卡12 史地法罗夫(法号鲍乃迪,巴拉第)Сергей Михай谢尔盖?米俄国 1851.10-189汉语,中国古代史лович Георгие哈伊洛维3.7вский 奇?格奥尔基耶夫斯基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鲍利斯?李俄罗斯 1932.9- 中国文学Рифтин 沃维奇?里弗京(李福清)Владимир Сте弗拉基米俄罗斯 1931.5- 俄罗斯汉学史,俄中关панович Мясн尔?斯捷潘系史иков 诺维奇?米亚斯尼科夫Владислав Фед弗拉季斯拉俄罗斯 1927- 中国文学о ович Сороки夫?费德罗н 维奇?索罗金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列夫?尼古俄罗斯 1926.2-2005.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ч Меньшиков 拉耶维10 本奇?缅希科夫(孟列夫)Леонард Серге列奥纳俄罗斯 1928.12- 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евич Переломо德?谢尔盖в 耶维奇?贝列罗莫夫(嵇辽拉)Михаил Леонт米哈伊俄罗斯 1934.4- 中国哲学、中国政治ьевич Титарен尔?列昂季ко 耶维奇?季塔连科Николай Троф尼古拉?特俄罗斯 1912.10-200中国文学имович Федор拉菲莫维0.10енко 奇?费德林Рудольф Всево鲁道夫?弗俄罗斯 1910.3-1998.中国历史лодович Вятки谢沃洛多维9н 奇?维亚特金Сергей Леонид谢尔盖?列俄罗斯 1918.9- 中国近代现代史、俄中ович Тихвинск奥尼多维关系、苏中关系、日本ий 奇?齐赫文近现代史斯基(齐赫文)Donald Holzma侯思孟法国 1926- 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n 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等许多方面,文学方面尤其以中国魏晋南北朝诗与乐府最为突出,同时对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翻译者,抑或叛逆者?
2014年第6期(总第137期)/十一月号现代哲学MODERNPHILOSOPHYNo 62014/GeneralNo 137/November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翻译者,抑或叛逆者?梅谦立【摘要】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
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何不同?他们赞成《四书直解》什么样的观念?耶稣会士有没有正确地把握《四书直解》的某些观念?他们有没有正确地翻译,或者背离原文?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关键词】耶稣会;柏应理;张居正;儒家经典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6-0067-12引 论在西方思想传统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学者投入最多精力的经典,毫无疑问是《圣经》。
西方传教士来华时一定关注到在中国也有同样地位的“中国圣经”,即所谓“四书五经”。
不过,当耶稣会士进入这个庞大的中国诠释学传统时,他们需要考虑,究竟什么经典最有权威和代表性?哪些注释家真正诠释了经典的本意?他们反复阅读儒家经典和各种各样的注释评论,跟士大夫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力图理解儒家经典的价值,并按照耶稣会士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儒家经典是否包含“真理”?哪种注解更靠近“真理”?来华的耶稣会士自称他们彻底排斥宋明理学,与此同时,大力提倡先秦儒学。
可是,当他们跟当时的士大夫进行交流时能够摆脱宋明理学的影响吗?他们对宋明理学的排斥有没有某种修辞成分?有没有可能当时的理学影响太过强大,以至于他们无法摆脱朱熹的注解?即便耶稣会士要从自己哲学宗教思想的角度去阅读“四书”,我们今天怎样看待他们所发挥的儒家经典诠释学?某种外来文化能不能发挥儒家诠释学?如果可以的话,在基本知识(语言、原文、注释、思想史)之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关于耶稣会士的“四书”译文,许多学者已经做过很详细的解读,不过,他们的研究往往仅止于较笼统的中西思想比较,而没有深入地把握耶稣会士所使用的中文材料。
国际汉语教师传播中文 汉语成葡萄牙“鞋都”必修课
国际汉语教师传播中文汉语成葡萄牙“鞋都”必修课据《南京日报》海外版消息,葡萄牙北部的圣若昂-达马德拉固有“鞋都”之称,该城市把汉语列为孩子的必修课,来提高年轻人的中文水平,以期在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交流中获得一定的竞争力。
国际汉语教师在全球传播汉语,细化培养葡萄牙各种中文人才,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到实际的中国人,地道的中国文化。
汉语是一把钥匙国际汉语教师助老外打开全球市场的大门早在五百年钱,葡萄牙就与中国建立海上贸易交流,并且在欧洲国家中属于首位。
除了经济上的频繁往来,中葡在文化、科技和教育方面的交流也逐渐加深。
如今,葡萄牙政府非常重视年轻一代的汉语学习状况,在圣若昂-达马德拉城市,汉语成为8岁和9岁的孩子的必修课,并且要一直学习到中学毕业为止,最大程度的让年轻人们精通汉语。
圣若昂-达马德拉市负责教育政策的议员迪尔玛·南特说:“汉语是一把钥匙,它将开启通往全球最大市场的大门。
”中国是巨大的鞋子消费市场,懂汉语的企业家门拥有了更有利的竞争性工具,能够更好地把鞋销售出口到中国,更多地和中国人做生意,开展各方面业务的深入交流。
中国高速腾飞的经济实力,使得大量的外国人也自发学习汉语,来追求更好的发展。
圣若昂-达马德拉的汉语学习热已经卓有成效,葡萄牙政府也密切关注着孩子们孩子们中文的进步情况,并进一步推进全境展开汉语教学的计划。
国际汉语教师教老外学中文,成为国际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把中文传播给世界,把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传播给拉丁语体系、各种其他不同语系国家的人们。
对外汉语教师们言传身教,一层层揭开汉文化的神秘面纱,让老外们耳濡目染,感受中文的纯正发音和语感。
9岁的小学生丹妮拉非常喜欢她的中国本土的国际汉语教师,在温柔亲和的中文教师引导下,她自信地说汉语并不是很难。
同班的爱德华也说,从老师的讲述中对中国产生了神秘的好奇感,长大了想要去爬中国的长城,体会一回当英雄的自豪。
去到葡萄牙旅游,你也会碰到嘴巴里活灵活现地吐着汉字的当地人,惊讶于他们的汉语水准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多亏了那些优秀可爱的中文教师们。
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卡缅斯基
俄国
1765—1845
满学、汉语
ПавелСтепановичПоповМаоЛинь
波波夫柏百福、茂陵
俄国
1842—1913
汉语、中国政治
ПетрИвановичКафароф
卡法罗夫鲍乃迪、巴拉第
俄国
1817—1878
宗教、汉语、中国边疆史地
СергейМихайловичГеоргиевский
史华兹
美国
1916—1999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先秦思想史
EzraVogel
傅高义
美国
1930—
当代中国、日本
JohnKingFairbank
费正清
美国
1907—1991
近现代中国问题研究;涉及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外交史及美国的对华政策等
u
刘遵义
美国
1944—
经济学
PatrickHanan
StanislasJulien
儒莲茹理安
法国
1797—1873
介绍了有关中国农业、蚕桑、陶瓷方面的汉学书籍;并把一些中国小说、戏曲等译成了法文
车柱环
韩国
1920—
中国古典文学及道教
RobertHansVANGULIK高罗佩荷兰1910—1967
中国古代侦探小说创作、中国琴艺与书法、文物收藏与鉴赏
JaroslavPrusek
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Меньшиков
缅希科夫孟列夫
俄罗斯
1926—2005
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本
ЛеонардСергеевичПереломов
贝列罗莫夫嵇辽拉
【doc】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在华活动考述
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在华活动考述第45卷第2期V o1.45No.2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6年3月Mar.2006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在华活动考述汤开建,昊艳玲(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摘要葡萄牙籍耶稣会传教士安文思(Magalhaes,Gabrielde)1640年入华以来,先后前往四川,北京两地传教,为促进天主教在华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和汤若望,南怀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对当时西方科技的传播和17世纪中国的介绍,使其在传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关键词安文思;耶稣会;传教;西洋科技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安文思(Magalh~es,Gabrielde),字景明,葡萄牙人,1609年出生,16岁加入耶稣会,后被耶稣会批准到东方传教.1634年,安文思抵达印度果阿,完成修辞学及哲学并晋铎.之后,在修道院教授修辞学.1636年,安文思申请赴日本传教途经澳门时,视察员神父命他留在圣保禄学院教授修辞学.1640年前往当时副主教的驻扎地——杭州.从此,他开始了在中国长达37年的传教历程.作为极为虔诚的天主信徒,安文思为17世纪中国天主教传教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然而,在教会及教史学界,由于耶稣会内部的档案资料长期未能公布,故对安文思的评价颇多微词.国内的安文思研究则局限在对他的《中国新史》及与张献忠的关系上.本文拟搜集中西文献档案资料,对这位早期来华的葡萄牙传教士作一系统考察,以补国内研究之不足.一,四川,北京两地的传教活动明中后期天主教传人中国后,经利玛窦(MathieuRicci)等一批西洋教士的努力,天主教在中国已经获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1J(阳"'.这正是安文思进入中国内地时全国天主教发展的形势.1.四川传教天主教的四川I开教始于利类思(IouisBuglio)神父.利神父1640年进入四JII,在礼部尚书刘宇亮及四JII省官员的帮助下创建成都传教区,并在成都置"教堂及住院各一所".1640年经利神父受洗者有3O人,其中有明朝皇族一人教名伯多禄者全家人教,成为四川成都教区的基石. 1642年8月安文思来到成都全力协助利类思进行传教,他们二人曾先后前往保宁,重庆等地开教, "在以上二城厢均设有经堂,为教友领圣事,诵经之处"[2](邮,"并且在附近城镇设立小学多所."[3J(.经过安,利二神父的共同努力,该地教务出现一片兴旺景象."受洗者日增,有武官姓阎名Jen—tou者入教,教名多默,合家随受洗.阎某既人教,复其他官吏数人随之入教"](醒..据古洛东的资料:"当时奉教者不但在成都,保宁,重庆三处城内仅有,即三城所属之州县亦有,盖当时各处城厢已设有经堂故也."然"成都教务较各州县尤为兴旺"[2](邮四川在中国境区之中,毕竟是一较为保守封闭的内陆省份,再加上该地延续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天主教这一异质文明的闯入及在四川I腹心地区的逐渐兴旺,顷刻问即变成洪水猛兽,且天主教所提倡风俗礼仪与中国传统完全悖逆,特别是与当地的佛道文化严重冲突,一场由僧道阶层和部分官员发起的排教运动也就汹涌而来.这一排教案持续了三个月,最后在奉教武官阎多默及汤若望的朋友成都知县吴继善的保护及辩护下,再加安,利二神父撰写为天主教辩护书,并将京城徐阁老(光启),杨翰林(廷筠)早年完成的为天主教辩诬之书,散发宣传,这场仇教风波才日渐平息,后官府还将滋事之人治罪,使"圣教在川略享太平"_2J(…'.不过收稿日期2005—05—25作者简介汤开建(1949一),男,湖南长沙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边疆民族史,明清史及港澳史研究;吴艳玲(198O一).女,湖北襄樊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生.75这种短暂平静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1644年9月,张献忠进入成都称大西王.在成都知县吴继善的举荐下,张献忠"强以官职,衣服,俸禄授二神父(安文思,利类思)"l3l(呻,且赐"天学国师"_2llp2"称号.从此,安,利二人一边为张献忠提供各种服务,一边在四川开展传教活动.但是他们经常遭受仇教者的攻击,有时连性命也受到威胁.[4](p325)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安文思也从未弛于教务.他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传教.他曾利用偶遇献忠岳丈父子的机会向其宣教, 父子二人遂被感动.不久以后,便主动请求为其领洗人教.二位领洗以后,便能"遵守教规,善尽职守, 不特为善教友,亦且立好榜样."l2l(此外,安,利二人在随张献忠行军的途中,也多次拯救教友及一些异教徒.因之四川传教业绩十分显着:"所奇者两神父在成都遭此大乱,犹能传教救人,授洗至一百五十之多.内有某大员,举家三十二口,同日授洗."_5l(.但因他们在四川的传教工作是属于开创性的,所以这一时期四川传教事业从规模到建制均处于原始阶段.2.北京传教1647年1月,张献忠死于清军的箭簇之下,安,利二人被肃王豪格部下俘获,幸肃王豪格与汤若望相善,在俘获过程中亦受"善遇"_6l(叫.1648年随清军进入北京【l.安,利二人因在张献忠政权担任伪职的关系,为安全起见,进京后即留在肃王府中当差一年.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肃王府变成了他们宣教的场所.肃王之妻妾们见二位神父品行端正,超凡脱俗,且觉得所讲教理颇有道理,因之逐渐被感化."妃与仆婢多人,遂领洗人教".此后,肃王府中的人更加敬重两位传教士,以礼相待,不再把他们当作奴隶看待,并且准许他们在京城各处随便传教,只是规定不准离开京城.l5l(1649年,二神父又被送到光禄寺固山佟国纲家中供职.佟国纲与其弟佟国维对他们宣讲的教义也深信不疑.佟氏兄弟虽迫于压力"不肯遽尔受洗",但却"家中供圣母像,像前常燃烛致敬,累年不懈."_5](二神父一方面宠辱不惊,完全忘我地投入到北京的传教事业,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利玛窦传教时采用的上层路线,即利用自己深居宫苑的条件对满洲上层贵族传教,并获得了成功."两神父在京传教,数年以后,教友渐多.II【""安,利二神父在京的事迹逐渐传人皇宫,受汤若望影响极大的顺治帝在汤若望多次请求下,于1655年恢复了他们的自由.据《安文思传略》:"他们在京城一直住了七年才为皇帝所知.但当皇帝知76道他们的身份后,以极大的善意对待他们,赐给他们一所房屋,一座教堂,薪俸及金钱."_8]《教堂并非顺治所赐,据《天主教传行中国考》:"皇上赐给房宅一所(原注:或即建堂之处),银米若干."E5]而安,利二神父的上书则称:"赐银米养赡,房屋虔修."_9](安,利二神父即在顺治帝所赐房屋基础上,由肃王侧福晋Simon之母Justa Tehao与一位宗室出资修建一座教堂_3J(".这里提到的宗室很可能是指佟家.另据鲁日满的记录,安文思修建教堂还曾获郑芝龙的帮助:"(郑芝龙)一到京城,此时,正好有两个我会的宗教人士安文思和利类思来到京城.……尼古劳(郑芝龙的教名)对二人特别尊敬,友善,亲自登门拜访他们.他眼看二人一贫如洗,首先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住处,还在里面为他们建妥一座教堂.最后,还友善慷慨地为他们配备了仆人和一切用具."_10]此教堂供奉中国主保神圣人若瑟,故名圣若瑟,即后之东堂.关于1655年安,利二神父修建地东堂情况,中外资料均未见报导.葡萄牙学者巴斯多(JoaoBasto)提到东堂时称:"这座礼拜堂只知道是爱奥尼亚建筑风格,是供奉圣约瑟的oEl门安文思所建之东堂于1720年的地震中倒塌,后由奥籍教士费隐(Xavier—EhrenbereFridelli)神父主持重建,于1721年落成.重建后的东堂是十分壮观的欧式教堂,堂有"自鸣钟楼",楼下有"日晷石一双",还有一三层楼的观星台,内置各种西洋仪器,堂内还有郎士宁所绘壁画,当时人称:"此堂置于罗马,亦无愧色."_3j(叫伸东堂在建成之后,成为安文思,利类思的主要传教基地.他们同时管辖京师及近畿地区的教务.在二位神父的努力下,该地区的传教形势一片良好."一六六三年京师受洗者五百人,近畿受洗者千人.次年受洗者七百人."[3叩"在北京传教期问,安文思神父除在宣教时口述讲道之外,还同样勤奋地用布道和文字使灵魂得到皈依.他曾写过几篇文章,并把圣托马斯?亚基纳的《复活论》译出,因此而受到极大的赞扬[1.](叩. 目前所见安文思这一期间的天主教教理着作仅两种,一是《超性学要》神学简编两卷;一是翻译圣多玛斯的《复活论》两卷jI.1677年5月6日,安文思于北京逝世.康熙帝为他安排了隆重的葬礼:"……二十四名吹鼓手携带种种乐器跟随他们,为写在黄缎上的圣谕作前导,圣谕用担架运送,用各种色彩的二十四匹缎子包裹……"]I¨踯这是一场将天主教教徒的葬礼同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揉合在一起的中西合璧式葬礼仪式.它不仅意味着对死者的尊敬,更意味着基督信仰在北京的复兴.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康熙治内,对于继续留京的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来说, 希望的曙光终于出现,天主教的信仰不但很快又恢复了她的生命力,而且在此时期,传教士能自由而公开的传播基督福音."E3]二,掀起耶稣会内反对汤若望和南怀仁的风暴自1648年安,利二神父进京后,一场反对汤若望的风暴就在耶稣会内刮起,这场风暴直到汤若望逝世后才基本平息.随之,又对汤若望的追随者南怀仁进行猛烈攻击.而这场风暴的主要制造者就是安文思神父.为什么安文思要制造这场风暴?1.先谈安文思与汤若望的矛盾安,汤之间的矛盾起源于两点:一是汤若望曾经指责安,利二神父不应该在张献忠属下当官;二是安文思认为汤若望在北京对于营救他们二人没有尽力.关于第一点,根据邓恩(GeorgeH.Dunne)公布的资料:"(汤若望)第一次得知,利类思和安文思因为曾经在张献忠政权里做过官,而被视为是强盗和反叛者.这类人通常是要被处死的.……汤若望将这些事实报告给傅{凡际(当时中国传教区北方传教会长),他以他坦率的个性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即利类思,安文思的行为是愚蠢的.一旦落到暴君手中,他们应该宁死也不接受官职."r】]f叩安,利二神父接受张献忠的官职完全是迫于无奈,他们当时没有任何可以自由选择的余地.据安文思自己称,他在张献忠政权中两年的生活就像一场噩梦n邮.在极度痛苦状态中煎熬出来的安文思当然忍受不了汤若望直率的批评.另外他看到汤若望得到顺治帝的各种特殊优待,而自己虽然在北京有自由活动的权利,但名义上仍是阶下囚,充当满洲贵族的奴隶.这种地位悬殊所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再加上汤若望直率且没有考虑实际情况的批评,必然引发安文思对汤若望的反弹.于是,安文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不依不饶地紧咬汤若望在清廷任职之事进行攻击.邓恩称:"安文思极端地憎恨汤若望对他的指责.他认为,他在被迫的情况下,为张献忠服务与汤若望在北京为满族人的政府服务没有任何区别."_l4_川关于第二点,汤若望营救安,利二神父不尽力之说,应该是不符合事实的.首先是安,利二神父被俘后,豪格询其是否认识汤若望,文思答日:"是我长兄也,由是被善待,命部将妥为看护~'[3](p256257) 这就是说,安文思在当了俘虏后,由于汤若望的原因,并没有受到清军的虐待.第二,1647年,汤若望得知安,利二神父被俘的消息,立即写了一份奏折,要求释放二位神父.但是当时耶稣会中国北方传教区负责人傅j凡际考虑到汤若望在当时提出营救二神父之事是不合时宜的,故阻止了汤若望将奏折递呈摄政王多尔衮_】J(邮".作为耶稣会整体考虑,如果当时提出对叛军官员的营救,很可能会影响到汤若望在清宫刚建立起来的地位,而不利于耶稣会的发展.第三,分析顺治六年(1649)汤若望的奏折亦可看出其中原委:"望有同教友二人见在光禄寺,蒙皇恩留养,系大兵从四川I带来者,望不知其情节,从未到寺往看,因遵朝廷法禁故也.今外省教友徐徐来京,欲与望同居,望不知其缘来,又不能阻彼,望是以小心谨慎……"从汤若望所说的"因遵朝廷法禁故也","望是以小心谨慎"这番话可看出他并不是无心营救安文思,利类思,而是当时耶稣会逐步适应清王朝的一种谨慎对策.他的谨慎是建立在对中国当时混乱局势分析基础上的.当时正是清政府建立初期,局势很不稳定,已经跻身于朝廷的少数传教士也是朝不保夕,受耶稣会指令进入清廷任职的汤若望虽开始被顺治帝信任,但握有清廷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仍对西洋教士持怀疑态度,稍有不慎,耶稣会所做的努力将会功亏一篑,甚至整个教会都会受到牵连.所以他认为应该遵守大清的法令,争取一个合法进京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在华耶稣会的安全,巩固他们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基于当时形势,汤若望这种顾全大局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安文思对汤若望的不断攻击与诽谤在当时的中国教区刮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暴,这场风暴甚至影响到耶稣会的上层.1649年5月2O日由傅{凡际起草并有安文思等人签名的攻击汤若望的报告,寄给当时在杭州的传教会副会长阳玛诺.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汤若望神甫为已经宣誓守四诫的耶稣会士,如果预先根据教规向他所下的一个警告再要无所裨益时,他便要认为不知悔悟与不服会规,开除于耶稣会之外.~[15](p404)并且列举了包括接受为教会及修会所禁止的官差职位等11条罪状.同年8 月,安文思完成了用拉丁文写的反对传教士出任钦天监正并编写中国历书的文章,赢得一部分耶稣会士的支持.由安文思为其在张献忠府中任职的辩护可以看出,他并不反对传教士在中国担任世俗职务.为了将汤若望赶出北京,还提出让卫匡国作汤若望的替补,"其后,利类思和安文思竞致自行向朝中,推77荐他们自己充任数学与天算之职务."朝这与他用天主教四戒的信条来攻击汤若望的做法自相矛盾,所以反对担任世俗职务只不过为他解决与汤若望之间的个人恩怨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另外,安文思还在对汤若望的私生活上展开了不遗余力的攻击.关于安文思攻击汤若望私生活之事,美国学者邓恩披露了一部分资料,但未公布原文.近年,金国平,吴志良则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翻译了LepereGabrieldeMagalhaes, unjesuitePortugaisenChineauXVIIsi~cle(十七世纪在华耶稣会安文思神甫)一文中披露的安文思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认识.最早揭露汤若望私生活内幕的是与他同时期在清廷中供职的传教士安文思和白乃心,尤以安文思为甚.安文思曾指责他"不仅仅喜欢女色,还沉迷男色".就在这一份文献中安文思还揭露了汤若望很多淫秽生活的具体事实.而且,在同时代的教会人士中还有很多人均对汤神的私生活表示不满. 当时在北京的郑芝龙也说:"汤若望神甫根本不像其他神甫们那样是一位耶稣会神甫,就连一个澳门世俗葡人都不如."①对于安文思所披露的汤若望私生活的情况,教会内部一直都有争议.虽然,安文思与汤若望有矛盾.但是,安文思素有"正直诚实"的品质](卵,且是一持戒严谨的传教士,天主教戒行之一就是不许说谎.因此,教会中邓恩等人攻击安文思凭空捏造事实诬陷汤若望,这是对安文思评价失实.安文思有可能存在心胸狭小的一面,但捏造事实,诬陷汤若望则不可能.邓恩虽然为汤若望进行全面的辩护,我们认为,完全有可能是出于教会的立场,出于维护在华传教事业及其教会的整体形象.一言以蔽之,过去教会对神职人员私生活缺点方面向来均以不公开,默认或掩盖的态度,完全是一种护教心态.2.再谈安文思与南怀仁的关系1660年南怀仁(FerdnandV erbiest)作为汤若望的助手而调进北京,故南怀仁与汤若望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安文思等人攻击汤若望时,南怀仁是站在汤若望的立场说话的:"他忍受了如此恶毒的诽谤与中伤.仅此一项,我就认为他应该得到这个荣誉.我毫不犹豫地请求给他这个荣誉……"_】](南怀仁对待汤若望的立场也许是安,汤门户之见所引发的安文思对南氏的意见,但清廷起用南怀仁继汤若望之后为钦天监正而不起用他这位也懂得"数学与天算"的西洋人,则可能也是引发安文思对南怀仁攻击的原因.据费赖之神父称:"他(安文78思)曾给南怀仁神父造成不少内部纠纷和麻烦.关于南怀仁神父就任钦天监监正一事,原无抵触耶稣会典精神之处.但安神父喋喋不休,谁也无法说服, 一再向上级指控南神父贪图爵衔,有违四大显愿.[1.](p.南怀仁曾说,尽管他与安文思,利类思一同工作,一起给人送礼,但常常是人们把他们三个人共同所做的事都归到他一人身上㈤.透过上述细节,我们多少会看出,安文思与汤若望,南怀仁之间的矛盾冲突,除了他们各自对于天主教神职人员戒行认识的不一致外,双方在清廷中的地位悬殊而产生妒忌的个人狭小心胸应占有一定成分.因此,如何准确评价安文思与汤若望,南怀仁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之事,既要抛开教会立场的价值评判标准,又不能离开当时天主教中国传教的历史环境;更不能因为汤若望为当时中国天主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为伟人讳".3.历经杨光先教难,为汤若望昭雪顺治帝的逝世,使西方传教士们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不久,各种反教势力就联合发动了一场政治风暴——杨光先教案.这是安文思在中国遭受的一次更大的来自官方的排教运动.钦天监官员杨光先在鳌拜等守旧大臣的支持下,向汤若望,安文思等人发起进攻,遂"将汤若望锁拿问罪,其会友利类思(字再安),安文思,南怀人(字敦伯)三人,亦俱囚禁刑部,以议处.5,~[17](p365)1665年,刑部判处汤若望凌迟刑, 安文思等人各应杖一百,驱逐朝外.后因孝庄太后的干预,汤若望,安文思等四人得以留京.1664年,杨光先又发表《不得已》攻击他们.为了应战,安文思和南怀仁修订了由利类思撰写的《不得已辩》_1副,公开出版.在这场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中, 安文思,利类思始终同南怀仁站在同一条战线.杨光先教案被粉碎后,康熙帝下令在此期间受迫害的人都可以直接上述,陈奏冤情.此时,安,利二人虽然对汤若望仍心存芥蒂,但是为了扞卫其共同的事业,仍能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同南怀仁共①LepereGabrieldeMagalhctes,unjesuitePortu—gaisenChineatlXVIIsi6cle(十七世纪在华耶稣会安文思神甫),第337页.当时澳门葡人的生活淫乱是为人所共知的事情,同时代的闵明我神父称:"荷兰人有一个女人就够了,澳门葡人有一群女人还不行"(西)闵明我(Domigo FerndndezNavarrete)着,杨平译《中国王朝历史,政治,伦理和宗教论》,载《l6和17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页.②l670年1月23日南怀仁致PhilippeCouplet函.转引自鲁洛,马爱德《对南怀仁的"绝罚"》,载魏若望《传教士?科学家?工程师?外交家南怀仁(1623168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同商讨,起草奏疏,极力为汤若望申辩:"……况若望乃先帝数十年勋劳荩臣,罗织拟可,使忠魂含恨.……思等与若望俱天涯孤踪,狐死兔悲,情难容已……"_】9_∞一'可见,为了共同的传教事业,安文思更多的是考虑大局,故极力要求给予汤若望"恩赐昭雪".再从"思等与若望俱天涯孤踪,狐死兔悲,情难容已"之言语来看,安文思等要求平反汤案之冤屈确是出于真情,且将自己与汤若望置于同一立场上.最后,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汤若望案终于得以昭雪,恢复了生前的荣誉.三,传播西洋科技及对17世纪中国的介绍利用西洋奇器的进献,吸引中国统治阶层及上流社会人士的注意,并满足这一部分人的奢侈心与好奇心,从而推动天主教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这是明后期利玛窦以来制定的天主教传教路线的最重要方策之一.利玛窦,庞迪我,汤若望进入明清宫廷的成功,完全验证了这一方策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吻合.安文思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西洋传教士,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他不仅懂得天文学,算学,还精通机械制造技术,而且他也是利玛窦路线的积极推行者. 安文思入华后在四川传教,竭尽全力地为张献忠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主要体现在:第一,数学知识.张献忠曾多次向安文思,利类思二位"询(问)西学".其中"问算学之事甚多."_2](叫第二,天文历法知识.安,利二人曾奉张献忠之命为他"制造天体仪,地球仪,平面日晷各一具"."天体仪上着录恒星,行星,黄道之部位,中国之二十八宿附焉"_3](叩"'.1646年,张献忠又命二神父再"造天球一具,与前日在成都宫中所造稍为较小,凡各经星部位须按次排列."l2l(州安,利二人还把望远镜献给张献忠看."献忠每仰视天上,俯察四方,常用千里镜照之.此时此镜罕有,百官皆视为至宝."l2j(邮第三,世界地理知识.安文思,利类思在为张献忠造地球仪时,也向他传授了世界地理知识."司铎详明地体浑圆之理,并引证多据以明之.-[2J(p33)他们在球上绘出了五大洲的位置,标有经纬线,并着录各国及城市的名称,还附各种重要遗迹的说明,使张献忠大开眼界,因而对二人大加赏赐.由于汤若望等人前期所做的工作,到安文思进京时,清廷的最高统治者顺治皇帝已经开始对天主教抱有好感.安文思在自己获释后,立即利用这一。
国际汉学概论
• 学会的建立和刊物的创办 • 《亚细亚学报》(Journal Asiatique,略称J.A),一份世 界有名的东方学术研究刊物,以研究埃及为主,涉及中国。 • 《通报》(T‘oung Pao,T.P),创刊者为亨利· 考狄和荷兰 莱顿大学汉学家薛力赫。是19世纪末第一份国际性的汉学 杂志,它的出现促进了汉学的国际性交流。 • 资料和文物的搜集 • 搜集中国工艺品为主的吉美博物馆,卢浮宫的东方部,巴 黎国家图书馆和巴黎法兰西学院的汉学所图书馆等
• “汉学”只把中国研究的范围限制在中国中原汉民族的传 统文化,“中国研究”又侧重于当代和现实问题。将中国 各省、各地区、各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都纳入到 “中国学”中,可能较为恰当。法国学者对于蒙古、新疆、 西藏等方面的研究,在整个中国学研究中都占有很大份量。 但在法国学者们各自的文章中,涉及到中国中原地区和汉 民族时,都称之为“汉学”,我们也姑且从之,对于边疆 和少数民族的研究,我们仍称之为“中国学”。无论如何, 若将“蒙古学”、“藏学”、“突厥学”、“满学”等均 称为“汉学”,总觉得有一点词不达意。遵从习惯,约定 俗成,这样处理尚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总之,“汉学” 只是“中国学”的一部分,而“中国学”又是“中国研究” 的组成部分。
四、汉学学科发展简史
• 旅游汉学 西方商人、外交使节、探险家 等所写的游记、通信等,包含着重要的汉 学资源。 • 传教士汉学 耶稣会传教活动,开西学东渐 之先河,也推动了中学西传 • 专业汉学 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
1.旅游汉学。
• 在公元八九世纪至十六七八世纪期间,许多外国人写的“游记”在汉学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一漫长时代的“汉学”成绩较多地表现在诸多 西方商人、外交使节、旅行家、探险家、传教士、文化人所写的游记、日记、 札记、通讯、报告里面,因此有人把这一时期的汉学称为“旅游汉学”。旅 游汉学的一类著作,主要涉及的是中国的物质文明,诸如较多地描述、介绍 中国的山川、城池、气候,以及中国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服饰、音乐、舞 蹈等等,还没有真正深入到中国的观念文化之中。
理解当代中国 汉葡翻译教程
理解当代中国汉葡翻译教程摘要:1.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性2.汉葡翻译教程的作用和意义3.汉葡翻译教程的主要内容4.如何有效地使用汉葡翻译教程5.汉葡翻译教程的适用对象和前景正文: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理解当代中国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汉葡翻译教程应运而生,成为了学习汉语和葡萄牙语翻译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本教程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士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汉语和葡萄牙语的双语能力,成为了很多国际友人的迫切需求。
而汉葡翻译教程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推动中葡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汉葡翻译教程的作用和意义显而易见。
该教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实用的汉葡翻译技巧,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程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让学习者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
再者,汉葡翻译教程的主要内容丰富多样。
教程分为基础篇和实践篇两部分,基础篇主要讲解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实践篇则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学习者熟悉不同场景下的翻译方法。
此外,教程还附有词汇表、语法讲解等内容,方便学习者查阅和学习。
如何有效地使用汉葡翻译教程呢?首先,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和葡萄牙语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教程中的知识。
其次,学习者应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翻译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最后,学习者要善于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最后,汉葡翻译教程的适用对象非常广泛,既适用于初学者,也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学者。
同时,随着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汉葡翻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汉葡翻译教程的前景十分广阔。
总之,汉葡翻译教程是一本实用的语言学习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提高汉葡翻译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 中国古称佛朗机国葡萄牙沿海地区小城也有小学设必修汉语课程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古称佛朗机国葡萄牙沿海地区小城也有小学设必修汉语课程近日,在葡萄牙中北部圣若昂-达马德拉市的一所小学的汉语公开教学课上,孩子们在学习中文。
自2013年起,葡中北部的圣若昂-达马德拉市政府与阿威罗大学语言文化系合作,在该市小学开设汉语课。
经过半年多的成功试点,葡教育部今年7月正式批准圣若昂-达马德拉市所有公立小学在三、四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并将汉语课第一次正式纳入学生必修课。
葡萄牙继续中文教育无奈对外汉语教师常稀缺金秋来临,随着葡萄牙各中小学相继开学,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的葡萄牙各地大小中文学校也随之开学。
中文教育不仅在向葡萄牙华人子弟传授故土文化,而且,也吸引了很多葡萄牙小学生加入到学习中文的队伍中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越发显得光彩夺目,也越来越受到葡萄牙人民的喜爱,葡萄牙人更愿意把子女送到中文学校来,早日接受汉语教育。
第一种形式是直接在葡萄牙小学里开设中文课程,让有兴趣学习中文的葡萄牙孩子报名参加。
第二种形式是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里斯本中文学校已经开设葡萄牙孩子中文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三种形式就是在葡萄牙小学开设中文班,请中国教师来上课。
据葡萄牙Seixal市一所小学中文班的杨老师说,葡萄牙家长看到中国的发展,激发了他们的中文热,为了让孩子提前在小学里接触中文,他们报了中文班。
在这些纯葡萄牙小学生班上教中文具有一定的困难。
教中文是一件繁琐的事情。
从目前中文教育的情况来看,在葡萄牙已经创办了多所中文学校,如:VILA DO CONDE华人商贸区、波尔图、COIMBRA、SANTEREM、EVORA、PORTO ALTO等地区均开设了华人中文学校,但因为经费、师资、场地、生源等多方面的制约,这些华文学校难以为继。
然而,当地居民特别是一些处在边远城市的侨胞,对中文教育的需求尤为强烈。
去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学教学技术赴葡萄牙做中文老师力解当地汉语热!面对葡萄牙民众对学习中文如此的支持,我们是否应该有所行动了呢!而儒森汉语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权威机构,推出的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帮助了很多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行业的人跨过了语言和文化的门槛,成功实现了出国教汉语的梦想!儒森汉语的培养模式主要结合其多年的在中文培训及对外汉语教师培训领域累积的教学经验及众多的外国学生数据资源,为准备出国、移民或者留学的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行业的人提供一个国际化氛围的交流平台,使学员系统的学习与老外沟通的交际技巧!让学员能尽善尽美向老外展示中国的璀璨文化!。
《葡汉辞典》俗字略考
《葡汉辞典》俗字略考作者:吴函书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2期【摘要】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与中国的交流日益深入。
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奉命来到中国,志在将上帝的福音传播到这个广阔且神秘的国度。
在华期间,两人合作编写了一部《葡汉辞典》,这部辞典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欧汉双语辞典。
《葡汉辞典》的汉语词条部分由中国助手编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汉语俗字。
将辞典中俗字同历代辞书及文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为历代的传承俗字,还有一些俗字是书写者新创的汉语俗字。
【关键词】《葡汉辞典》;汉语俗字;传承俗字;新创俗字【中图分类号】H124 【文献标识码】A引言《葡汉辞典》完成时间大致在1584-1588年间。
此部辞典从未正式出版,数百年被放置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内,直到1934年被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德礼贤发现,才展现于世人面前。
之后学术界对此部辞典做了初步的研究,我们以《葡汉辞典》为载体,主要研究辞典中的手写汉语俗字。
一、《葡汉字典》中的传承俗字《葡汉辞典》中存在大量的传承俗字。
何谓“传承俗字”?何华珍认为,“传承俗字”指在中国典籍或碑刻等文献资料中有迹可循的那部分俗字。
为了调查辞典中的俗字,我们选取了元明清的中国本土文献,以及查阅《碑别字新编》《敦煌俗字典》《宋元以来俗字谱》等辞书,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葡汉辞典》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探讨其传承及发展变化规律。
本文将主要例选取个俗字进行具体分析。
《宋元以来俗字谱·口部》引《三国志平话》作“呌”。
“呌”字虽在古本小说中极少见到其用例,但在明代的唱本中,我们还是能见到诸多例子。
如《富贵孝义传》:“呌过亲儿十七人。
”同前:“早起开门鹦鹉~,晚间闭上凤凰声。
”《石郎驸马传》:“公主当时将言说,~言嫂子听言因。
”同前:“来到阵前高声叫,高声便~石官人。
”二、《葡汉辞典》中的新创俗字在《葡汉辞典》中存在一些不见于各类辞书、字书的汉字,理应将其归于错字一类,但我们发现这些字不是因为纯粹的书写错误而产生的,它们的字形构造是想表达某些意义的。
罗多弼:返回古典
罗多弼在书房
史的共通性。
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
倡导学术交流,强调学术共通,这既是瑞典汉学界面临的挑战,也是罗多弼对学界发展的殷切建议。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我这么说,但是我们展望未来,50年之后,我希望瑞典研究中文的人应该来我们语言系进行研究,我盼望传统汉学的解放。
”在多元化主导,全球化普及的今天,罗多弼主张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对传统汉学进行恰当的改造和布局。
“传统汉学属于一个特定的年代,那是遥远的中国。
我非常尊重高本汉和马悦然建立的汉学脉络,对传统汉学也没有任何的轻视,但是我觉得每个时代有自己的需要。
每个专业都应当有研究中国问题的人。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历史系有一个中国研究中心,学者们一起喝咖啡,自由谈论中国问题,发表学科的见解。
这就是我所展望的未来。
”
返回古典
如同他的前辈高本汉、马悦然那样,罗多弼的学术兴趣由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转向中国古代史和文化哲学研究领域。
对于转向背后隐藏的学术逻辑,罗多弼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觉得,一个领域的研究到了一定地步,就非得回到过去。
返回古典,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
现代中国和古代中国是分不开的,整体来讲,中国现代文化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反思。
”在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入了解中,
30
国际人才交流2017 |1。
浅谈十六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来华传教士对汉语的认识与研究
浅谈十六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来华传教士对汉语的认识与研究[摘要]:16世纪随着中西交往的再次活跃,传教士再次成为中西交往的主力军。
在报道中国的过程中,以克路士、达拉、门多萨等人为代表的葡籍、西籍来华传教士亦对汉语展开研究,不但为西方人了解、认识中国语言提供了许多极为重要的信息,而且对、激发、推动欧洲本土学者以及随后来华的耶稣会士的汉语学习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文关键词:十六世纪,来华传教士,汉语然而,西欧诸国经济发展对东方黄金、香料的渴求,以及宗教改革运动对天主教产生的巨大冲击,都迫使西方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前往东方。
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8年达•伽马开辟通往东方的航线,以及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为标志的“航海大革命”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西方人最终开辟了从欧洲到中国的东、西两条新通道,沉寂了一百多年的中西交往又一次活跃起来。
新航路的开辟为罗马天主教大规模的海外布道提供了条件,传教士再次成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力军。
在探寻海道来华过程中,葡萄牙、西班牙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故而,在耶稣会士来华之前,已有数批葡籍、西籍传教士踏上中国土地。
在他们的报告、游记或书信中,对中国的报道日趋丰富,其中亦有部分涉及到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和思考。
一、克路士与《中国情况详介专著》葡萄牙多明我会士加斯帕尔•达•克路士,曾于1556年在广州居住数月,后被驱逐出境。
1570年其著作《中国情况详介专著》正式出版。
该书以克路士在华亲身经历为主,并大量引用参考另一位数次来华的葡萄牙人盖略特·伯来拉的著作《中国报道》,详述中国当时的社会风貌,内容涉及广泛,被后人看作是“欧洲第一部专门讲述中国的著作”,“而且是有史以来有关中国最值得注意的著作之一”4[P36-37]。
在介绍中国语言文字时,克路士说:“中国人在书写方面没有固定的字母,他们用字来写一切,他们用这些字来组成单词,他们有数量极多的文字,用文字来标明每件事物;因而只用一个字便可标明‘天’或‘地’或‘人’,以及其他的东西。
伯希和 名词解释
伯希和名词解释伯希和(boycchi de)法国古代航海家,第一个对非洲和亚洲的海岸进行探险考察的欧洲人。
人物生平及主要成就伯希和(男, 1548年~ 1661年),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弗勒里,即今日的卢瓦尔省,他在传教士罗明谷的指导下学习地理、历史、哲学、天文学等知识,又随皮埃尔·德·迪亚斯学习数学,后又随让-雅克·迪比斯学习天文学,因而博学多才。
17岁时,被送往意大利,受雇于勃艮第公爵。
1524年参加航海探险活动, 1551年在南美巴塔哥尼亚发现黄金海岸。
1581年返回法国,居住在兰斯,并在兰斯创办了学校。
人物生平及主要成就中国清初天主教徒,原名“伯多禄”。
原籍罗马, 1543年奉召前来中国传教。
曾在浙江杭州和北京居住,他多方搜集材料,为《坤舆万国全图》做出了贡献,并与利玛窦合作撰写了《坤舆图说》,介绍了欧洲地理知识,还绘制了世界地图,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欧洲以外的世界。
他的科学著作《天球仪说》与《远镜说》,记录了他的航海经历。
当时人称他为法兰西的马可·波罗。
天主教史上一般把他和麦哲伦合称为“环球航行的先驱”。
本文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新的研究。
伯希和是十六世纪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中所能想象的最勇敢、最坚定的旅行者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一个典型的人物,也是一个具有决断力的决策者。
他的某些性格特征和做法深深影响着我们对中国的认识。
伯希和认识中国,是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的,到他去世前的四十五年,在中国待了将近二十年。
他的儿子菲利普是著名的作家。
据说伯希和在当时正确地估计了中国与欧洲的距离,他还是中国皇帝的老师。
他在中国期间,出版了关于中国和日本的著作。
他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和真实感受来写作,是当时的人,包括法国的一些人所无法了解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16世纪欧洲人的海外交往状况进行分析,来找出这种状况背后的政治和社会原因。
文章运用图表来论证观点。
作者分析了十六世纪早期的欧洲社会特征,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极其矛盾的社会,经济、政治、社会和宗教等都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
理解当代中国 汉葡翻译教程
理解当代中国汉葡翻译教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并重视汉语的学习。
在这个背景下,汉葡翻译教程应运而生,为葡语学习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
汉葡翻译教程以当代中国为背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教程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句型等;第二部分为实践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让学习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汉葡翻译教程具有以下特色与亮点:
1.实用性强:教程紧密结合实际,以实际案例为依托,使学习者能够学以致用。
2.内容丰富:教程覆盖了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使学习者能全面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3.注重实践:教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习者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更新及时:汉葡翻译教程根据当代中国的发展动态进行内容的更新,让学习者掌握最新的资讯。
汉葡翻译教程的应用场景广泛,不仅适用于高校葡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当代中国的参考书籍。
通过学习本教程,葡语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中葡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为推动两国友谊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汉葡翻译教程是一部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的优秀教材。
它不仅帮助
葡语学习者全面了解当代中国,还提高了他们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推动中葡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葡萄牙中小学汉语课堂管理及案例分析——以波尔图国际学校等5所中小学为例
葡萄牙中小学汉语课堂管理及案例分析——以波尔图国际学校等5所中小学为例董淑慧【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小学汉语课堂在葡萄牙的发展和现有规模,结合具体案例,在观察波尔图国际学校、迪奥古书院、布拉加国际学校、阿玛兰特高中和弗兰斯思科·桑切斯中学5所学校汉语课堂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课堂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和困难:学生流失、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课堂纪律差、师生交流存在语言障碍,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更好地控制课堂以及孔子学院师资培训等工作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波尔图国际学校;课堂管理;案例;建议【作者】董淑慧【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95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从创立至今,被学者关注最多的是教学法、语音词汇等各语言要素的教学及汉语教材研究等方面。
对于汉语课堂的管理,学者们甚少关注。
近十年是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海外蓬勃发展的时期,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随着海外孔子学院和中小学孔子课堂的井喷式发展,面向海外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却处于实践摸索的状态,对于海外中小学汉语课堂管理的研究成果几乎为零。
众所周知,中小学课堂不同于大学课堂,更需要管理和管理艺术。
如何管理和掌控课堂成为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保障。
要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在课堂管理上下一番功夫。
本文根据笔者在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时积累的、时长达40多课时的听课记录,对葡萄牙中小学汉语课堂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课堂实际案例,摆问题,找原因,总结了孔子学院对中小学课堂的管理经验,并为孔子学院总部教师和志愿者培训派出等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注册汉语教师协会:汉语热 葡萄牙首都也为游览车加装中文导航系统
中国注册汉语教师协会:汉语热葡萄牙首都也为游览车加装中文导航系统近日,驻葡萄牙大使黄松甫携馆员参加葡首都公交总公司观光游览专车中文电子导游系统开通仪式。
黄大使高度赞扬葡首都公交总公司为拓展里斯本旅游市场所做的努力。
黄大使说,里斯本是世界旅游圣地,秀丽的山城、古老的建筑、纯洁的空气、美味的葡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此观光。
里斯本观光游览车安装中文电子导游系统将大大方便中国游客认识和了解这座古老秀美山城的文化内涵。
葡首都公交总公司董事长表示,开拓中国客源是葡萄牙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首都公交总公司开发这套电子中文导游系统旨在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促进葡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汉语热涨葡萄牙里斯本学生也唱京剧脸谱据中国华文教育网站消息,日前,在葡萄牙里斯本佛光会组织的晚会上,里斯本学校选送的带有京剧特色的《唱脸谱》大获赞誉。
京剧艺术是国粹,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要排练好《唱脸谱》这个节目是虽有一定难度,但却是一个让学生接触京剧的好机会。
外国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熏陶的大环境,对京剧的身段儿、扮相也了解甚少,里斯本学校精心组织表演班的同学们加班加点排练,在晚会上精彩亮相,京剧的一招一式都学得那么有模有样,受到在场观众的好评,啧啧赞叹京剧之魅力,感叹祖国文化之魅力。
去儒森学对外汉语出国做中文老师海外就业前景好!据教育部预测,到2015年,学汉语的人数将达到2个亿,而汉语教师的缺口在500万以上。
在国外,一个拥有国际认可的汉语教师资格的人士,薪金已达到了7万-10万美元,在国内月进万元,也较普遍。
不过要想从事此行业,必须取得相关的资格证。
目前认可度最高的是IPA国际认证协会颁发的“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
此证书被WTO160多个国家认可,具有权威性!儒森汉语作为中国最专业,最正规的中国注册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推出的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帮助了很多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行业的人跨过了语言和文化的门槛,成功实现了出国教汉语的梦想!。
今日的葡萄牙计量
今日的葡萄牙计量
杜忠馨
【期刊名称】《技术监督参考》
【年(卷),期】1991(000)010
【总页数】3页(P2-4)
【作者】杜忠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3
【相关文献】
1.专访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葡萄牙希望成为“一带一路”上连接欧洲的门户 [J], 曹煦
2.巴西葡萄牙语水平测试对我国葡萄牙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基于葡萄牙语泛读课教学实践 [J], 张方方
3.巴西萄牙语水平测试对我国葡萄牙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基于葡萄牙语泛读课教学实践 [J], 张方方
4.数年辛勤耕耘今日结出硕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再获三项国家级科技奖 [J], 谌芳
5.十年辛勤浇灌今日硕果累累──江门市计量所以协议方式强化检测工作 [J], 李德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英国教汉语的那些事儿
在英国教汉语的那些事儿
张路典
【期刊名称】《新东方英语》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2013年10月,作为一名公派教师,我奔赴英国开始了在孔子学院的任教。
我的主要工作是在当地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推广中华文化。
回首这一路海外教学的点点滴滴,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张路典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为教育做一些高兴的事儿——访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校长祝莉娟
2.为教育做一些高兴的事儿r——访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校长祝莉娟
3.英源汉语外来词的语义分类和构词模式与特点——以《汉语外来词词典》3407个英源汉语外来词为例
4.“讨论超出教育研究自身的边界,是好事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一期“CE30读享会”
5.“近观美国教育”系列关于考试的那些事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社会的贡献
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的融合
鼓励对亡者、对 传统的尊重
与葡萄牙皇家文化 的融合
无私奉献精神、 公益大使
提倡百姓尊重体 制、反对战争
提倡法制社会、 支持立法改善中 文教育体系
小结
伯多禄先生的著作对该时期而言是非凡的,大多数更是以 启发性教学及教育的模式构思制定的,有系统地编排准备 每一本书,更以拼写法配合以便学习。这些著作不但是学 校的诼本,也是传播和巩固历久不衰的观念的卐越工具。 对亍伯多禄先生的贡献是直的我们用较长时间来仔绅研究
对汉语教学的贡献(概述)
最大贡献在于汉语教学教材的编写
创立教育学会,建立汉语学校
担任学校汉语教师,编写学校规章
对汉语教学的贡献(详解)
语音上进行了绅致的区分
结构上进行了比划和偏旁部首的介绍
汉字配词的介绍 提出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汉语教材编写的注意问题
教材总的培训目标
有分级的具体培训目的、分级教材和分期教学任务
的,特别是与澳门历史相关的事宜。
注意基本功的培养
初级阶段为识字,高级阶段为对语言的运用
提出汉语教材编写的注意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音、语法、词汇应反复巩固,综合运用
培训要结合社会需求
注意循序渐进、培养兴趣、反复练习的教学原
则
汉语教学著作简介
《针对初学中文者的葡文和中文的认识范围》
• Guedes印书馆,香港,1884年,145页
《广州话和北京话的惯用语》
• 人民印书馆,澳门,1884年,45页
《中文实用语法》
• 澳门邮务印书馆,澳门,1886年,45页
《广州和北京方言的词汇和片语》(供澳门中央学校学生之用)
• 商贸印书馆,澳门,1889年,130页
汉语教学著作简介
《广州和北京方言的惯常用语以及对话汇编》(供澳门中央 学校学生之用)Noronha印书馆,澳门,1894年,130页 《中文入门》(供中央男子学校之用)Noronha印书馆,澳 门1895年,66页 《中文书写语及口语指南:第二部,中文口语;词汇》商贸 印书馆,澳门1901年,190页 《中文书写语及口语指南:第一部,中文书写语;基础知识 及进阶诼程》商贸印书馆,澳门,1902年,234页 《译自<圣谕广训>的中文书写语》商贸印书馆,澳门, 1903年,145页 《中文书写语及口语指南:第二部,中文口语;惯用语;对 话及交谈方式》商贸印书馆,澳门,1903年,187页
伯多禄个人简介
生亍1842年,在圣诺瑟修院读书时取得哲学学科一
等奖,完成学业时,被任命为华务局翻译学员,后 来成为改局局长。在其管理期间将该局转变为政府 的一个独立部门,并作出了重组。
1887年,被委任为北京全权公使罗莎伯爵的翻 译秘书,在该年12月1日签订中葡协约,使得中 葡第一次确认葡萄牙亍澳门的统治权。 伯多禄先生亍1912年去世,在他的墓碑上有十 分公正的碑文:“他为澳门贡献良多,其一生 所为对澳门均是有利的,所以当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