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例:“一见钟情”)
一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反映。(例:“日久生情”)
三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 (一)感觉的种类 • P24
(二)知觉的特征
• 1.知觉的选择性。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 景。
(二)知觉的特征
• 2.知觉的整体性 人把知觉的对象作为统一的整体。
(二)知觉的特征
• 3.知觉的理解性 人总是用已具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 物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标注出来。
(二)知觉的特征
• 4.知觉的恒常性 •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 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 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课后作业
• • • • 1.背诵基本定义 感觉 知觉 2.看第一• (一)感受性 • 感受性即感觉的能力。感受性高的人能感 觉到的刺激,不一定能被感受性低的人感 觉得到。 例:感受性不一样:“寝室嘈杂声。” “染色工人能辨别几十种不同的黑色, 而一般人则很难辨别。”
四 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 (1)感觉的相互作用。 • 例:锅铲→牙疼; • 摇动(视觉)→晕车(平衡觉); • 食物颜色→味觉。
四 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 (2)感觉的适应。 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 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四 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 (3)感觉的对比 • 例:“月明星稀” 吃药后喝白开水,很甜。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三)观察的全面性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幼儿初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 展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 理解。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阶段、影响因 素、促进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通过感受和理解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它对儿童的认知、语 言和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刺激
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感 知刺激,如触摸、听力 和视觉刺激,以促进他 们的感知觉能力。
2 创造有趣的体验
通过创造有趣的活动和 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促 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
3 提供适当的挑战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 水平,提供适当的感知 觉挑战,帮助他们逐步 提高感知觉的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部分。通过深入了解感知觉的定义、 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感 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丰富的刺激和经验可以促进感知 觉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感知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能会继承特定的感知觉能力,如对音乐、颜 色或形状的敏感性。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感知觉发展产生着影响。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颜色、形状和模式有 不同的偏好。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1触觉Biblioteka 发展婴儿时期,触觉是感知觉的首要形式,通过接触探索周围物体。随着年龄增长, 触觉能力逐渐细化和提高。
2
听觉的发展
婴儿能听到声音并对其作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逐渐分辨声音的来源 和区分不同的声音。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 织和解释的过程。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闻到花香等,这些都是知觉现象。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活动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活动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活动应当得到重视。

一、视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视觉发展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儿童的视觉能力是通过大量的视觉刺激而不断发展的。

在幼儿园的视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视觉刺激,如拼图、图形识别、绘画和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视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视觉认知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二、听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听觉发展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的听觉能力也是通过大量的听觉刺激而不断发展的。

在幼儿园的听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听觉刺激,如声音探索、音乐活动和声音模仿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听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听觉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触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触觉发展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孩子们通过触摸认知世界,增强触觉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园的触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触觉刺激,如手工制作、图画制作、按摩训练和触摸感知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触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触觉认知能力和手指动作协调能力。

四、嗅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嗅觉发展活动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儿童的嗅觉能力也是通过大量的嗅觉刺激而不断发展的。

在幼儿园的嗅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嗅觉刺激,如嗅气味比赛、嗅嗅香水、嗅嗅芳香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嗅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嗅觉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活动对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应当注重创造有利于儿童感知和认知的环境和氛围。

帮助儿童通过不同的刺激和体验,不断增强其各种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无论从比较心理学发生的角度,还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期,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法采用一个很简单的测验程序: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制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视觉偏好实验一个很大的缺点在于,如果婴儿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个图案有明显的偏好,研究者便无法确认婴儿是不能分辨图案的不同,还是对所有图案都同样感兴趣。

(二)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它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习惯化的研究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二是婴儿注意的倾向性;三是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

(三)诱发电位法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的头部接上一些微电极。

(四)高振幅吮吸法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最 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无论是从动物心理发生的角度, 还是从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 感知觉都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过 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以及自 身的最初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感知 觉获得的。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系统,只 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引起相应 的反射活动。无论是自身经历的直 接经验,还是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 经验都是通过感知觉获取的。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含义
(三)感觉和知 觉的关系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 方面: 第一,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 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们通过知觉了解的内容要比感觉到的 东西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可以获得事 物的整体意义。 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 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 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 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二)感知觉是其 他心理过程产生的 基础 感知觉所提供的人类自身和 外界环境的信息,是人们获得知 识的源泉,其他一切高级的心理 活动,如注意、思维、记忆等都 是在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 上进行的。感知觉为认识过程的 高级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材 料,如果感知觉不能正常运作, 其他的心理现象也就不能正常发 展,“感觉剥夺”实验就充分证 明了这一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三)触觉的发展 2.触觉的发展
(1)口腔触觉
• 口腔触觉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反应,表现为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 这个阶段被称为“口腔探索阶段”,一般到5个月以后,婴儿的这种探索行为便逐渐减少,其 他方式的探索行为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第3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第3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 三、触觉
• 新生儿和1岁儿童,口腔是主要的触觉器官。之后手为主。 • 眼手协调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 四、痛觉
• 新生儿痛觉低,儿童痛觉感受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成 人对儿童的疼痛情绪可以起暗示作用。
• 五、空间知觉 • 方位:上下2-3岁、前后4岁、左右5岁
• 形状:难到易,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 五边形、梯形、菱形。
• (二)知觉的规律 • 1.知觉的选择性 • 影响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对象的活
动性、对象的特征、个人兴趣与需要。
• 2.知觉的整体性 • 影响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 • 3.知觉的理解性 • 影响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言语、动机、
期望、情绪、兴趣等。
• 4.知觉的恒常性 • 类别:明度、大小、形状、颜色
• 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 能提高(暗适应)也可能降低(明适应)
• 4.感觉的对比
• 同一感受器接收不同的刺激而使得感受器 发生变化。(同时对比、相继对比)
• 5.联觉现象
•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例,红色象征 吉庆热烈、绿色象征春天表示健康和青春)
第3章 一、什么是感觉?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二、什么是知觉?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
•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
认识阶段;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 2.感觉阈限
• 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 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界限或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而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

3. 提高教师对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观察和指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知觉的定义及分类。

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3.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4.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

5. 感知觉发展障碍及干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知觉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知觉发展障碍及干预方法。

4. 实践操作法:设计感知觉发展活动,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 课件:感知觉发展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活动材料:感知觉发展活动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感知觉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分析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讨论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知觉发展障碍及干预方法。

5. 实践活动:设计感知觉发展活动,进行实际操作。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和对感知觉发展策略的应用。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 网络资源:有关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研究报告、教育文章等。

3. 视频资源:有关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实验、教学案例等。

4. 活动材料:感知觉发展相关教具、玩具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讲解感知觉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

第2周:分析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策略。

第3周:案例分析,讨论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1. 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感知觉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儿童感知觉能力。

3. 培养教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关注和引导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发展感知觉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2. 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环境因素:如教育、文化等遗传因素:如家族遗传等3. 感知觉训练的基本方法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儿童感知觉整合能力游戏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锻炼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的感知觉发展4. 感知觉训练在教育中的应用日常生活教育:通过日常活动,培养儿童的感知觉能力专业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相应的感知觉训练课程5. 教师在儿童感知觉发展中的作用观察与评估:了解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为教学提供依据引导与支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儿童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促进感知觉发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训练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知觉训练的应用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设计感知觉训练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3. 实践报告:评估学员设计的感知觉训练活动的创新性、实用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如《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案例库:收集各类儿童感知觉发展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感知觉训练器材:准备各类感知觉训练器材,如拼图、沙盘、益智玩具等。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论文、资讯,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触觉
• • 1.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 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周岁以 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 2.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 的表现,手的无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 后出现的手的动作。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 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 觉和深度知觉
说,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
பைடு நூலகம்
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 5、观察概括性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幼儿对观察活动的兴趣; (二)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 观察活动; (三)确定认知的目标和任务; (四)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
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幼儿初期(3~4岁) 能辨认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 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异的能力逐渐 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近似色,并能说出 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 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 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视 崖 实 验
3.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
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小班幼儿具有一些初步 的时间概念; 中大班幼儿对昨天、今 天、明天等经常使用的 时间概念已能分辨清楚。
任务三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
1、观察目的性的发展;
2、观察方法的发展;
3、观察时长的发展;
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平 均只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总的来
二、时间知觉
一、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的发展: 3岁 4岁 5岁 辨别上下 辨别前后 开始辨别左右
2.形状知觉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 1、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或相 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 似的物体; 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 形→梯形→菱形。 并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3、用几何图形的标准名称去 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解释”物体形状特征。 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
项目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本章学习内容
任务一 感知觉的概述
任务二
任务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任务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视觉: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
出生后5-6个月的婴儿视力相当于常用视力表的 1.0,即成人的正常视力。 我国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 1--2岁,视力为0.5——0.6; 3岁, 视力可达 1.0; 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
3.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为了证明婴儿有无深度知 觉,沃尔科(Walk)和吉布森(Gibson) 于1961年做此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幻 觉悬崖”,悬崖是一块盖着玻璃的平板, 板上方格图案的设计使“悬崖”的一边形 成一种深度的错觉,另一边没有错觉。实 验中,婴儿在没有错觉的一边很快就爬过 去了,但是他们不肯向看上去有深度的那 一边爬过去,甚至,他们的母亲站在那边 招呼他们过去时,婴儿也拒绝爬过去。说 明婴儿有深度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