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及评课《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能模糊地了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意义,并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但理解不透彻。
回顾本课教学我有如下想法:1、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情境,(网购狂欢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物流中心的作用,从而引出三种交通工具,为新课打下良好基础。
2、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我采用了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认识路程和速度,边指边说出什么是路程,什么是速度,然后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
最后,提供变化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总结出另外的两个关系式。
不足之处:1、认识速度以后没能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速度,也没能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去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所以速度的含义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
2、整节课从时间的分配来看,前松后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对探究速度的意义及速度的表示方法用时偏多。
3、没有注意到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基础较好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基础较差的同学就思想不够集中,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活跃。
点评:1、线段图来得太突然,硬生生的直接强加给学生做,效果不好。
2、在线段图上认识路程和速度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速度的理解较好。
3、处理练习题第一题没有体会题的目的,其实不仅仅是根据数量关系求出得数,还要渗透三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含义,比较快慢。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第一篇: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的。
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而我觉得后一块内容只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方面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让课堂效果更好。
1、边感知边巩固速度的写法与读法。
选取人类、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2、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速度的写法和读法也是先问一问学生有没有知道的,若是不知道,我就直接告诉学生。
3、特别注意全体学生。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
让他们也能掌握本堂课教学的目标。
另外通过练习巩固与升华,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1、情境的创设:没能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的内容入手,以及在理解速度时没能让学生谈及自己生活的实际,没能在这里留下精彩的一笔,而是草草的将学生生拉硬拽拉到速度上了。
2、本课的重点是什么?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一般的老师都认为应该把重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放在重点。
事实上,教材的速度含义的理解应该作为本课重点,应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
而我对速度的处理得比较肤浅。
3、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放的不够。
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学习数学教学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54页《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本节知识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例3,本节学习的是“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的联成一体。
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源,使“速度、时间和路程”抽象的关系,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便于自主发现和探究。
有了此部分知识的教学,为学生解决较复杂的生活中行程问题打下了基础,使数学能应用于生活,更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能力,能根据乘除法的意义独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路程、时间、速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里是偏远的农村,所以,学生对车了解不是很多,课前要组织学生收集、了解有关车辆行驶方面的知识。
提高本节课的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会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建立行程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目标:1、在观察、比较过程中体会速度书写的简洁,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创设情境,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的环境,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让学生经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的形成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和学情分析:《路程、时间和速度》安排在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编排采用的是乘法模型,即“速度× 时间=路程”,教材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揭示三量关系。
本单元的例1已经接触了速度×时间=路程的解题思路,但是并没有揭示三量关系,只是作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引子。
前一课例4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三量关系,所以学生对于乘法的三量关系结构是有一定认知的。
学生对于相等时间比路程和相等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认识。
但在描述速度和描述比速度的方法时候,层次差异较大。
大部分学生对于隔级的单位换算(如时速转换到秒速)的能力水平较低,后续教学可以多加强。
较多的学生对于归总和归一的数学模型有一定的能力水平。
学生对正向的相遇问题前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稍微引导应该难度不大,教学这块内容时,可以增加适当的变式。
教学目标:1.在思辨中深入理解速度概念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立“路程、时间和速度”模型,并用模型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能结合生活实际比出速度的差距,建立一定的量感。
3.通过情境,深入感知速度快和慢对生活的影响,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立一定的量感。
教学难点: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形成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建立速度在生活中的意义。
在人类出行工具的发展史中,感受速度由慢到快的过程。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觉得人们出行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师:你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语——速度,我们之前学过度量物体的长短用长度,度量面的大小用面积.....而度量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
(板书:速度)三位同学相互比赛,但是为成绩争论不休,你们来当裁判,看看他们谁跑得最快。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三篇《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三、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教师电子备课记录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五、
拓展
延伸
1.程阿姨从甲地开车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90千米,4小时可以到达。返回时减慢了速度,多用了2小时。
(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
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4、召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90千米,/4、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甲车80千米/时乙车60千米/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小精灵和大家打招呼“嗨!大家好!今天我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引出“速度”一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的有关速度的例子,初步理解“速度”含义。
1. 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2. 小明上学每分钟走60米3. 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4. 高铁每小时行驶300千米什么是速度呢?像“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每分钟走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可以叫做速度。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1.写法、读法教学:16千米/时,16千米每时;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2.练一练:(1)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9厘米,写作9厘米/分(2)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写作:110千米/时(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写作:500米/分(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写作:340米/秒3.根据具体情景理解什么是路程、速度和时间(1)聪聪和明明国庆节乘飞机去了北京。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课前作业”自学课本第54页,勾画出疑惑点;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可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完成“课前作业”,注重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采用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大交流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3、对学生学习情况用“课堂检测”进行当堂检测,并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及时反馈纠正。
4、为了达到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学以致用目的,课后及时完成“课后作业”。
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有针对性的辅导。
【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生活中交通工具的速度及预习活动、80%的同学能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60%的同学能够找出题目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并且正确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教学重、难点】速度的单位【教学活动预案】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前作业”自学课本第54页,勾画出疑惑点。
指导学生: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可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完成“课前作业”,注重总结规律方法。
课中:一、结合课前作业进行小组交流。
按照结论——方法——收获流程,交流课前作业。
在此过程中,教师检查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到某些小组的合作中,并发现典型问题和典型学生。
并让其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接着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一)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3、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二)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
速度、时间和路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知识框架的建立;
2.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1.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2.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数学概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提问,如“你们做作业来学校的路程,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识
1.定义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引导学生反复领读新知识,举例说明;
3.教师在黑板上绘制速度和时间的示意图,辅助学生理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思考,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和路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练习
1.在课件上展示小汽车和自行车两种不同的速率前行相同的路程,让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时间和路程的差异;
2.布置练习是,让学生围绕不同的速度、时间和路程,进行实例验证。
3.齐声寻找身边具体的实例,做好展示和总结。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概念;
2.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3.作业布置:写100字读后感,并把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整理和复习。
教学小结
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构建自己的数学框架。
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此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愉悦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4小时可行多少千米?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行程问题
主备教师:审核组长: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 程 与 方 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难点办法: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法。
教具准备:PPT
教学课时:1课时(第六课时)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1)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3、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1、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速度”概念的理解。
3、列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出示)哇,大家快看,谁来了?(喜羊羊)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要和大家一起在数学王国里探索知识,你们欢迎吗?(生:欢迎)他有一个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
愿意吗?出示课件。
他们俩谁跑的快?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出示)三、探索新知:(一)教学“速度”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3出示)(1)通过预习54页上面内容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在这里要指导“速度”统一表示法的读法和意义。
2、、“速度”的表示法及作用。
教师介绍: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板书)3、即时练习(幻灯片4出示)(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500米,可写作_________。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___________。
4、“单位时间”及“路程”的介绍(1)请大家读上面几句话,想一下这几句话都包含哪些内容?学生1:有时间,例如每时、每秒、每分。
学生2:有路程,例如120千米、20千米、8米。
教师明确说明:在上面例子中的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都是单位时间。
教师质疑:能不能说110千米、500米、340米这些是距离?教师明确:“距离”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度,也可以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教材采用了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教材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并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速度×时间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材料教科书和教具及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与学习活动匹配的使能目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阅读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
学生叙述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海、空到宇宙方面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创设情境学习兴趣学生的认知视野。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书写建构模型,探究新知学生自主学习70×4=280米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25×10=2250全班交流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独立完成汇报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独立完成1、教学速度的概念的写法11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时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度。
问有什么关系吗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数量关系。
通过练习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活动二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王叔叔开车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
去时的速度是40千米/时,4小时到达。
原路返回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独立完成填空。
提出一个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的问题先利用“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路程,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求出返回时的速度。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路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2. 时间:物体行驶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 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他走了10分钟,行驶了5公里,请问他的速度是多少?”2. 讲解:介绍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应用。
4.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实验2.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深入地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路程,记录不间下的速度,并计算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4. 活动步骤:a. 每组选取一个路程,如10米、20米等。
b. 记录不间下的速度,如5秒内走完10米、10秒内走完20米等。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为此,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安排了一个又一个情境:110米栏比赛刘翔获得冠军,路程一样裁判为什么判刘翔获胜?龟兔赛跑,时间一样,为什么兔子赢了呢?当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时又该如何判断谁赢得了比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练习,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二、学生分析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式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向学生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速度、时间及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9)
P53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5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感知速度:(1)出示第一组图片:前四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及速度,问这是什么?读句子,谁的速度快?(飞机快)飞机的什么快?(速度快),谁的速度慢?(自行车)自行车的什么慢?(速度慢)(2)出示第二组图片:问这是什么?读句子。
(3)出示六幅图:无论每小时、每分钟上、每秒行的路程,我们叫它是?(速度)板书:速度。
二、导入:(4)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好象速度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三、新授:(一)、出示例5(提前板书)(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①、齐读题目,问:(1)那两句话是速度?时间?路程?并在下面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②、从题目中看:什么叫做速度?什么叫做时间?什么叫做路程?(三个概念投影出来,齐读一次)③、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两道题解答出来。
(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解答,说理由)④、通过解答,你知道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吗?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⑤、上面两个速度还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小时。
225米/分钟,读作:225米每分钟。
四、质疑:(可以写成:70千米/小时,吗?)五、练习:(一)口答题:1、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里面画“√”并说明理由。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学会速度表示法。
初步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水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归纳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视野,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价值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学会速度的表示法。
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等课型新授课一、情景导入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和小华约好在文化广场见面,打算骑车环城一周欣赏一下美景,小明从家里出发4分钟来到文化广场,小华7分钟来到广场,他们谁走得快?(学生会说不好比,因为不知道他们走了多远-----引出要比他们每分钟走的路程。
)每分钟走的路程数学上叫速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1、理解时间单位、速度(1)让学生谈谈对速度的理解(2)课件出示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语言描绘的):这些是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引出“单位时间”一词)像每小时、每分钟、每天这样的时间叫单位时间,你还知道哪些单位时间?(生:。
)单位时间走的路程叫速度。
2、学习速度的表示法师:像“马车每小时走10千米”(课件出示:马车每小时走10千米)能够这样表示:马车的速度是 10千米/时(课件出示),会读吗?(教生读-----出示其他速度让学生表示并读出。
)3、在解决问题中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1)学习例题3:课件出示:小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说说已知什么数学信息,求的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列式,师板书:80×2=160(千米)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文第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9.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