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教学例10的内容有问题,需要删除。

教学例9:1、操作准备。

要求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每个小组摆出的长方体都不相同。

2、观察思考。

让学生观察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记录在表格中。

然后让学生数出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让学生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数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

3、分析推想。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让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学练:让学生完成练六第1-3题,巩固所学知识。

1.在刚才的操作和讨论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否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但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依次展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然后问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启发学生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

3.要求学生按自己小组的想法摆放,然后数一数,看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4.组织交流,问学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是否与他们操作前的想法一致?追问:如果再给你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来吗?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5.根据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提问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交流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 x 宽 x 高。

然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进一步启发: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需要特殊说明。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明确每个a³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6.进行“试一试”和“练一练”练,让学生独立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并强调用公式计算更简便。

和高,巩固已学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和前面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不同和联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通用公式。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优秀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优秀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 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追问:还可以怎么说?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3.口答准备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一)教学例11.读题2.分析探索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

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 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5篇好的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

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境导入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比的应用)二、新授: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3、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3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3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3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篇一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

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

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ppt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②汇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数的整除概念,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提高判断能力,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概念之间相辅相承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数的整除概念。

数的整除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部分知识。

(板书:数的整除复习概念)通过这节课复习,我们要准确掌握概念,并理解概念,弄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过程1.复习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请大家看投影片上的三道算式:①106=1.6 ②382=19 ③156=2.5(1)第①和②、③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2)②和③相比较又有什么不同?(板书:整除)并追问:什么叫整除?(3)观察整除式382=19,谁能被谁整除?为什么?(4)在38能被2整除的前提下,38是2的什么? 2又是38的什么?(板书;倍数、约数)(5)什么叫倍数?什么叫约数?(6)倍数、约数能单独存在吗?它依存于哪个概念?(7)从382=19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出38是2的倍数,还能看出38是谁的倍数?那么38可以叫做2和19的什么?(板书:公倍数)(8)2和19只有38这一个公倍数吗?有多少个?为什么?(9)既然2和19的公倍数是无限多个,那么有最大的公倍数吗?有最小的吗?是多少?(板书:最小公倍数)(10)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11)依据382=19这个等式,谁能用整除、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来说明等式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2.复习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1)我们已经知道38是2的倍数,2是38的约数,除2以外,38还有哪些约数?(板书;1,2,19,38)(2)2的约数有哪些?19的约数有哪些?(3)观察38,2,19这三个数的约数,你能指出它们的公约数吗?(板书:公约数)(4)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5)38和2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38和2的什么?(板书:最大公约数)(6)38和2的最大公约数是几?38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几?(7)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8)2和19有公约数吗?是几?有最大公约数吗?是几?(9)2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1,2和19是什么关系?(10)什么叫互质数?(板书:互质数)(11)请你举出有互质关系的两个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10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10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10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投影机。

学生预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快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按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争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殊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争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

4.学生依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阅历和学问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将用生活阅历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展数学思索,培育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转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转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看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转变,上移时行也就是其次个数据发生转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学问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检验沟通,最终,教师再展现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1.1 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1.2 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法。

掌握分数的简化方法,即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章:分数的乘除法2.1 分数的乘法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2 分数的除法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分子除以分母,再取倒数。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倒数。

第三章:小数的意义与运算3.1 小数的意义学习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小数点表示的是整数和分数的分界线。

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例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

3.2 小数的运算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运算的性质和规则,例如小数点对齐、进位等。

第四章:整数的乘除法4.1 整数的乘法学习整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的乘积。

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4.2 整数的除法学习整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即被除数除以除数。

理解整数除法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倍数。

第五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5.1 几何图形的认识学习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5.2 几何图形的计算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例如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第六章:比例与比例尺6.1 比例的意义学习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比例的组成,即两个比例项的乘积等于两个比例项的乘积。

6.2 比例的计算学习比例的计算方法,即比例项的交叉相乘。

理解比例计算的性质和规则,例如比例的等价性、比例的合成与分解。

第七章:百分数与折扣7.1 百分数的意义学习百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

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

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学期,我将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力争本学期使我班数学综合成绩在总体水平上有一个大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成 7 个单元,前 6 个单元是新知教学,第七单元是整理与复习,其中新授知识分属于三个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 5 个单元,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百分数》。

《分数乘法》主要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认识倒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主要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百分数》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简单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 1 个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单元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体积、容积的意义、单位及进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册教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1、目标的定位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

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

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本班共有39人,两级分化较严重。

总体上看,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懒惰,而且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

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学目标- 熟悉并掌握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数与代数- 1.1 数的读写与扩展- 1.2 数的大小比较- 1.3 十进制的意义- 第二单元: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 2.2 有理数的加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3.1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 3.2 点线面的认识- 3.3 图形的对称性- 第四单元:直线与角- 4.1 直线的认识与性质- 4.2 角的认识与性质- 4.3 角的度量与比较- 第五单元:计量单位- 5.1 长度的认识与单位- 5.2 时间的认识与单位- 5.3 容量的认识与单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 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 日常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 作业测试:通过教学单元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成绩考核: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整体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202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202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202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数字的世界显得冷冰冰且纯净如水晶,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最为稀缺的事物,那便是“绝对准确”。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202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202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 (2/5+1/3)÷4/5+3/43/10÷[1/2×(2/5+4/5)] 7/16÷1/10-7/16÷1/9(1-1/6÷5/12)×7/6 (4/25×99+4/25)÷1/8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习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新教材】苏教版2023版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2023版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2023版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数字的读写和比较主要内容:1. 研究数字0~的读法和写法2. 研究数字的比较大小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列和分类教学重点:1. 数字的读写2. 数字比较大小教学难点:数字排列和分类第二章:运算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1.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2. 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列竖式计算3. 认识乘法的符号和意义4. 进行简单的口算和列竖式计算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列竖式计算2. 乘法的概念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乘法的综合应用第三章:分数初步认识主要内容:1.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符号2. 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3. 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和绘制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和符号2.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分数计算和图形的绘制第四章:度量衡初步认识主要内容:1. 认识长度计量的单位和换算2. 认识重量计量的单位和换算3. 认识容量计量的单位和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重量、容量计量单位的认识和换算教学难点:长度、重量、容量单位的复合运用第五章:平面图形初步认识主要内容:1. 认识图形的分类与名称2. 研究图形面积的意义3.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学重点:1. 图形的分类和面积的意义2. 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复杂图形面积的计算总体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比较、运算的基本方法、分数和度量衡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8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8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8篇)活动目标: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

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

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

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

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圆,正方,长方形,三角形活动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够数出来活动难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正确数出多少种图形活动过程: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

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7篇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7篇

六班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7篇六班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得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察看、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察看分析本领、抽象概括本领和类比本领,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酷爱数学的情感。

学具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教学过程:一、沟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1、多媒体出示:带着问题欣赏奥运会场景,问题:2024.8.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当天晚上8:08的开幕式,看了吗?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开幕式好吗?这些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些点线面体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识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线面体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就存在于身边。

)2、点动成线我们看看燃放烟花的图片,烟花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烟花是很多点运动形成,成了一条条的线)。

看过流星吗?流星划过星空会形成什么?(演示多媒体)同学们还可以自身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吗?(风扇转动,风扇上的一点快速转动成一条曲线;车轮上的蝴蝶结经过转动后成一条曲线;射击时子弹的运动轨迹)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白什么?(点快速运动可以形成了一条曲线或者直线)。

3、线动成面(演示多媒体)奥运会期间,中国迎来了很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宾馆。

而各个竞赛地方离住处较远,他们要从住处到各个竞赛地方,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车)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条什么?(线段)现在让我们来察看雨刷擦玻璃的过程,说说你瞧到了什么?(雨刷擦过的面是个扇形,雨刷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平面),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过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可以自身在举个例子吗?(线编织而成布;卷轴打开时)刚才举的例子都说明白什么?经论:线经过运动会得到一个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教案杨章顺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课题: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 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些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认识长方体学生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1*师: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师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学生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教师板演画法。

3、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4、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三、认识正方体1、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同桌里交流。

2、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说说它的特征,量出它的棱长。

3、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比较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说说哪些相同的,哪些不同。

三、巩固应用1、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思考: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是怎样知道的?先独自说一说,再同桌互说,最后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怎样知道的。

四、全课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的特征: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8个顶点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3以及“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特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1)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平方厘米3*4厘米4厘米4厘米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拿着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介绍各自的特征。

(2)要焊接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一共需要多少铁丝?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1、出示正方体纸盒:师: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2、学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一剪,并在同桌里交流。

3、学生再自主尝试其他的剪法,通过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以及进一步展开、复原的操作,从而学生逐步熟悉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的位置。

认识长方体的展开图4、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根据刚才展开正方体的步骤,独立操作展开,再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5、长方体的展开图,想想有什么发现,最后找一找三组相对的面!三、指导完成“练一练”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四、全课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教材全解第9页第1、2、4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画展开的平面图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教学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二、自主探究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从而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

(3)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应用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四、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五、作业做练习二第3、4、5题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5,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6~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教学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一个长方体纸盒,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

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学生自己读题,先在同桌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5: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读题,并思考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再想想怎样计算,在同桌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集体交流订正。

2、出示练一练第1题思考: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明确就是求侧面积。

学生读题后思考求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也就是求侧面积,然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二第9题思考:求五级台阶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求铺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布置练习二第6、7、8题。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例5: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

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需要的玻璃=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的面积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的例6、7,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1~4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