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3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四、婴儿嗅觉的发展
• 嗅觉功能在出生第一天就有表现,并能形 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 • 出生一周的婴儿就能辨别几种不同气味, 并偏爱母亲的体味; • 对嗅觉的空间定位相当敏感; • 嗅觉的改善一直延续到成年,到老年又衰 退。
四、婴儿味觉的发展
•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有人对早产 儿进行研究,认为6-7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 味觉能力;但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也有 实验证据。 • 新生儿能辨别甜、酸、苦、咸这四种基本 味道。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 甜、酸、苦、咸这四种基本味道作出反应。
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装置
——视觉悬崖(E.J.Gibson&R.R.Walk,1960.1961)
婴儿的深度知觉
• 关于婴儿的深度知觉的争论: 儿童的深度知觉是天赋的,还是习得 的?实质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对 立; 这一争论体现了认识论上经验论和唯 理论对立。
关于婴儿深度知觉的研究
婴儿视觉的发展 ——视敏度的发展
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 1、视觉偏好法 2、视动眼球震颤法 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4.婴儿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婴儿颜色视觉发展之特点
1、新生儿无颜色感觉;黑白灰 2、2个月时,已对某些不同的波长作区分; 3、3个月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接近成人,能 区分彩色和非彩色; 4、红色特别能引起婴儿的兴奋; 5、4—8个月的婴儿喜欢暖色,不喜欢冷色;喜欢 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6、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黄色、红色、绿色、蓝 色、紫色、橙色。
儿童感知发展的总趋势
• • • •
1、无意性 有意性; 2、冲动性 思考性; 3、笼统、未分化 精细、分化; 4、整体与部分分离 统一。
(一)视觉集中的发展 (1)新生儿(0-2、3周):视觉集中活动尚未形成; 表现:两眼活动不协调; 原因:眼肌不能很好地协调运动; 注意事项:防止斜视 (2)3周的婴儿:开始出现视觉集中 (3)2个月时:视觉集中出现得最频繁; (4)4个月:视觉集中的水平接近成人,能象成人一 样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1、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出生时视觉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 1、视觉集中:出生后3周婴儿的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
2、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 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
3、颜色视觉: 出生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 4、对光的察觉; 出生后24~96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觉光的闪烁
5、视敏度:在出生后24小时只要成人的13∕100,期后开始稳定发展
婴儿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的理论)
(一)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主动交往。 约占儿童的40% (二)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负性情绪多。 约占儿童的10% (三)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情绪不甚愉快。 约占儿童的15% (四)混合型:约占儿童的35%
(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 (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一、模仿学习 二、条件放射学习方式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婴儿的学习
一、模仿学习 二、条件放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 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 出食物性条件放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 汁即将到口的信号。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所提 示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1、自发性微笑阶段 2、无条件的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 3、主动性的哭
(四)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 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1、最初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1)本能性的驱动力 (2)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和大脑语言中枢 的发展,婴幼儿逐渐学会发出各种语 音,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 需求。
语音意识培养
语音模仿
婴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语调,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 交流,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发音,逐渐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
语音游戏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语音游戏,如“猜猜我是谁”、“学 动物叫”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不同的语音和语调。
触觉及其他感觉发展
新生儿触觉灵敏,适当的抚触可以安定 情绪、促进睡眠、增加食欲、促进亲子
关系等。
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 地和疼痛都有触觉感受能力。比如喜欢 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触觉 最灵敏的部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
经常喜欢吃手或咬东西。
新生儿已有痛觉,但反应迟钝;第2个 月起才逐渐改善。相对来说,触觉是最 不发达的感觉,直到婴儿后期才有了真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婴幼儿的合法权益,为其 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婴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 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正的触觉。
02
情绪与情感发展
情绪概述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 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婴幼儿情绪的特点
婴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变性、冲动 性、传染性和外露性等特点。
基本情绪表达
笑的表情
婴幼儿在3-4个月时开始出 现社会性微笑,这是他们 表达快乐情绪的一种方式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CONTENTS
• 感知觉与认知发展 • 情绪与情感发展 • 语言与言语发展 •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 道德认知与行为发展 • 总结:关注婴幼儿心理健康,
[学习]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决定环决境定与作主用。体相乔姆互斯作基用理论
LAD
强化说 普遍社语会法学习说个别语法
此理论的贡献在于从根本上改 变了语言获得中儿童被动模仿的 看法,注意了儿童本身的特点, 强调了语言获得与脑结构有关, 语言获得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 过程。
但其理论只是一种推测,在方 法论上是思辩的,在观点上是先 验的、唯理论的。
3、听觉的发展
⑴ 听觉辨别能力 感受抚慰 警觉 痛苦 ⑵ 语音感知 ⑶ 音乐感知
6个月以前:旋律、曲调 6个月左右:表达愉快的动作 1岁左右:伴随音乐的动作
⑷视听协调能力
4、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味觉(最发达) 嗅觉(24小时 1周) 肤觉
5、空间知觉的发展
⑴ 形状知觉(3个月) ⑵ 深度知觉(6个月)
明。
(3)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很多药物对正在发育中的胎儿有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大小, 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使用的剂量、次数和时间而不同。因此, 一般,孕妇要小心掌握剂量并选择作用类似,影响较小的药。
反应停、性激素、镇静剂、烟、酒
反应停——可以使孕妇减轻怀孕反应象恶心、呕吐及无名状的难 受等,它可有镇静、止痛、平定神经、提高睡眠等作 用。孕妇在怀孕的前两个月使用,会生出四肢严重受 损害的儿童。
单个字或单音重复、一词多义、以音代物、以词代句
2、双词句(1.5——2岁)(电报句) 儿童的语言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
“双词句爆炸”事件 由250句/月到1500句/月
3、完整句(2——3岁) 能说完整的简单,并出现复合句、词汇量迅速增加
(5)精神压力和意外事件
在怀孕期间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妇女会引起高血压。高血 压最常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它会使肾功能受阻,从而造 成孕妇手、脚、关节肿胀。一般,高血压不会损害胎儿,但 严重者会使母亲处于危险中,胎儿不得不提前取出。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婴儿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婴儿心理的发展3.1 复习笔记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1.身高、体重的发育出生第一年,儿童身体发育非常快。
从外部指标看,出生后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年后有所减慢,每月约增长1~1.5厘米,1岁时,身高可达70~75厘米。
体重增加得更明显,1岁时可达9~10公斤,等于出生时的3倍。
2.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婴儿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得也较快,从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的力量也不断增强,儿童逐渐能支撑住身体重量,逐渐能抬头、翻身、坐、爬、站,甚至能走上几步。
但婴儿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骼仍易变形,肌肉也易疲劳,所以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时,必须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儿童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1)脑的发育①婴儿脑的发育比身体其他部位更快。
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1岁时可达46厘米左右,而成人的头围也不过55厘米。
②1岁儿童的脑重可达900克,比初生时增加了一倍多。
这是因为,婴儿脑细胞的体积显著变大,树突的分支增多,轴突变长,大脑皮层的厚度增加,因而婴儿的脑重增加了,皮层的沟回也增多和加深了。
(2)神经突起的发育神经突起的发育使神经突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为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提供了可能。
婴儿的神经纤维开始了髓鞘化过程。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才是运动神经。
在联络皮层各部分的神经纤维中,与高级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髓鞘化的过程开始得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明显表现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增加。
新生儿每日可睡20个小时,周岁时已减少到14个小时左右。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课件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 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恶感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20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 力的关系
7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 生)、共同作用论、交互作用论。心理发展的动因,本 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内动力:新需要和现水平的矛盾;外 动力:环境与教育。 “关键期”问题: 印刻(劳伦兹)→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不可弥补) →敏感期(错过这一时期,也可弥补,但比较困难)→ 最佳学习期限(维果斯基)
16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平衡化
17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需要具 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迅速的时期。
这个时期儿童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出生第一年,儿童身体发育非常快。
从外部指标看,生后,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年后有所减慢,每1一1.5厘米,1岁时,身高可达70—75厘米。
体重增加的更明显,1岁时可达9—10公斤,等于出生时的3倍。
婴儿的骨胳肌肉系统发育得也较快,从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的力量也不断增强,儿童逐渐能支撑住身体重量,逐渐能抬头、翻身、坐、爬、站、甚至能走上几步。
但婴儿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賂仍易变形,肌肉也容易疲劳,所以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时,必须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儿童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婴儿脑的发育比身体其它部位更快。
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1岁时可达46厘米左右,而成人的头围也不过55厘米。
1岁儿童的脑重可达900克,比初生时增加了一倍多。
这是因为,婴儿脑细胞的体积显著变大,树突的分支增多,轴突变长,大脑皮层的厚度增加,因而婴儿的脑重增加了,皮层的沟回也增多和加深了。
神经突起的发育使神经突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为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提供了可能。
婴儿的神经纤维开始了髓鞘化过程。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才是运动神经,这也是i 嘢儿动作发展落后于感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联络皮层各: 部分的神经纤维中,与高级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髄销化过程开始得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明显表现为睡眠时间M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增加。
新生儿每日可睡20个小时,周岁时已减少到14个小时左右。
心理发展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发展学知识点总结一、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1. 婴儿的感觉与知觉发展婴儿期是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婴儿的感觉和知觉对后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婴儿期,婴儿逐渐学会感知外界环境,并通过感觉和知觉过滤信息、理解世界。
婴儿期的感觉和知觉发展对婴儿的情感和认知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情感的发展婴幼儿期是个体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幼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建立起情感联系和依恋关系。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照顾者的态度和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对婴幼儿的情感健康和个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认知的发展在婴幼儿期,个体的认知发展也在不断进行。
婴幼儿通过感知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模型,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对后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1. 性格和社会性发展儿童期是性格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建立社会性关系,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环境对儿童的性格和社会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 认知和语言发展在儿童期,个体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儿童开始进入学习阶段,通过学习和社会交往,逐渐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心理健康问题儿童期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期较为常见,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1. 身份和角色认同青少年期是个体身份和角色认同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
他们通过思考自己的命运和价值,逐渐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
2. 学业和职业规划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进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人类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心理变化的学科。
从婴儿时期到老年阶段,人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五个阶段来探讨人类发展心理学所包含的心理变化。
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一般指出生后的前两年,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婴儿对世界的理解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反应性的,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简单。
在婴儿期,社交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婴儿开始注意到家庭成员和其他重要的人,形成亲社会行为。
他们学会区分亲近和陌生的人,并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的恐惧。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婴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通常从2岁到12岁,是个体认知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并能够建立友谊。
在儿童期,自我身份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变化。
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同时,他们开始学习规则和道德价值观,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的认同感。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指从12岁到18岁的年龄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性格和身份的形成,以及与家庭、同伴等社会群体的关系。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意愿,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信念。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并追求独立性。
同时,青少年还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探索自我身份的挑战。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期是指从18岁到大约40岁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成年人经历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和维持社交关系等多重角色的转变。
成年期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自我发展和情感成熟。
个体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追求成就感和个人满足感。
心理发展资料
心理发展一、婴儿期心理发展在人类生命周期中,婴儿期是心理发展的起点。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婴儿会经历各种心理发展阶段,这对其今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儿在这个阶段会经历感知、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1.1 感知发展婴儿的感知发展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础。
通过感知,婴儿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刺激和信息,并逐渐建立起对这些信息的认识。
他们会通过感觉器官对声音、光线、味道、触觉等作出反应,逐渐学会辨别不同的感觉,并形成对环境的认知。
1.2 认知发展随着感知能力的增强,婴儿开始建立起更加复杂的认知结构。
在婴儿期,他们会逐渐学会通过观察、模仿和试错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婴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开始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3 情感发展婴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建立起与主要照看者的情感联系。
婴儿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与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这种情感联系对婴儿的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1.4 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与家人和其他照顾者的互动,婴儿逐渐学会社会规范和交往技巧。
他们开始学会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等社交技能,并逐渐建立起社交关系。
二、儿童期心理发展儿童期是心理发展的继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化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儿童在这个阶段渐渐脱离家庭环境,开始接受更广泛的社会化教育和影响。
2.1 认知发展的进一步在儿童期,认知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儿童逐渐建立起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更加全面的认知,并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社会角色。
2.2 情感发展的深化儿童期的情感发展在婴儿期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他们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共情能力。
儿童在情感交流中学会理解、尊重和支持他人,这对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2.3 社交发展的加强儿童期是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学校和社交活动开始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婴儿心理与教育 第三章 1-2岁婴儿心理与教育
四、1-2岁婴儿个性发展特点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一)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生理的自我 Self-awareness 物我分化、人我分化完成 逆反心理出现 (二)性格开始萌芽——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三)能力的发展体现在动作能力发展上 主要为运动能力与操作能力
五、1-2岁婴儿社会性发展特点 Sociality development
(五)言语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language
1.“隐语阶段” Argot period 刚学会说话不久,他所掌握的词汇量很有限,但又 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因此常常说出一 连串的大人听不懂的话。 2.“不完整句阶段” 单词句和双词句为主 3. 语音意识尚未出现 Phonological awareness 4.从言语功能看,属于自我中心言语 Egoism language
第二节
1-2岁婴儿的教育
一、1-2岁婴儿教育应把握的关键要事 二、1-2岁婴儿行为习惯教育
三、1-2岁婴儿身体发展教育
四、1-2岁婴儿言语发展教育 五、1-2岁婴儿的社会性发展教育
一、1-2岁婴儿教育应把握的关键要事
独立行走 手的灵活运用 完全模仿 ? 秩序敏感期 想象与思维萌芽 言语爆发 社会性初步发展
秩序敏感期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 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孩 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对 秩序的要求”是婴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婴儿的秩序 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 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 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 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级考试笔记
婴儿啼哭的原因
1. 饥饿 2. 瞌睡 3. 身体丌佳 4. 心理丌适 5. 感到无聊
分离焦虑发展过程:
• 分离焦虑: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 环境癿情冴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1. 最初阶段:啼哭,悲伤,找妈,拒绝,抗议。 2. 第二阶段:希望破灭,减少啼哭,情感况漠。 3. 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陌生人,企图适应新环境 。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 社会性微笑癿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癿开端。 • 婴儿癿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 癿収展过程。 • 三阶段: 1. 自収性微笑阶段:生理反射性微笑,非社会性。 2. 无选择癿社会性微笑:对人丌加区分。 3. 有选择癿社会性微笑:分人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 在婴儿学会语言乊前,哭泣是表达需要癿唯一斱 式。 1. 自収性癿哭:生理反射性,无社会性。 2. 应答性癿哭:丌适宜癿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癿哭, 是向抚养者表达个体某种需要癿信号,具有社会 交往性质。 3. 主动操作性癿哭:从经验中学到癿,具有明显社 会性,如把打针不疼痛和白大褂联系起来癿经验 ,惧怕穿白大褂癿医生。
2. 叐知识经验癿支配
容易注意不已有经验丌相匹配癿新异刺激。
3. 叐言语癿调节和支配
记忆
• 人类个体记忆収生癿时间是胎儿末期。 • 按记忆内容分: 12个月乊前: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12个月乊后:
表象记忆 词语记忆
加工信息整合
习惯化 去习惯化
问题解决
1. 无效尝试 2. 有效尝试 3. 无须尝试 直接成功
依恋类型:
1. 安全型 依恋 2. 回避型依恋 3. 反抗型依恋
衡量母亲教养的标准
1. 反应性 2. 情绪性 3. 社会性刺激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婴儿期
结论
为了保障婴儿期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会需要加强早期教 育、关注婴儿的情感与社会需求、缓解婴儿的压力与焦 虑。
语言能力
婴儿自出生即能够发出哭声,后来逐渐会发出不同 含义的叫声和单词。
感官能力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开始不断发 展,使婴儿能够更好地感知外界世界。
自我认知能力
发展出自己的喜好、情感及与他人的关系,初步掌 握自我意识。
婴儿的主要认知发展
1
感知阶段
0-2个月,婴儿只能感知到外界的简单感官刺激。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婴 儿期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对儿童以后的 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婴儿期的定义和时期
定义
指自出生到2岁龄的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
时间
婴儿期的时间一般为12个月(一岁),但也有人把0-3 岁称为婴幼期。
婴儿的主要生理发展
运动能力
从不懂得动到会翻身、爬行、走路,奠定了后续身 体发展的基础。
社会托育
社会托育是保护儿童权益、促进 儿童健康与成长的重要环节,影 响着婴儿的生理、认知、心理、 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在后续的心理发展中不可替代,它是性格和行 为养成的基础,对个体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总结和结论
总结
婴儿期是个体发展生命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涉及 身体、感知、认知、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对日 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不能自我调节到能够逐渐 掌控自己的情绪,学会适应、 表达情感。
逐渐将外部的规范、价值观、 信仰等转化为自己的信仰、 态度,形成自己的信仰系统。
婴儿的主要社会发展
婴儿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 你会给婴儿使用教育类玩具或媒体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 记忆吗?
• 语言发展更差——迪斯尼的赔偿
• 婴儿们不需要有计划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仅仅是追随着 自己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言语的产生和发展
• 言语过程: • ——言语感知:通过言语的感知而获得信息的过程 • ——言语理解 • ——言语表达 • ——言语反馈:言语表述后的反应信息返回到大脑中去,对语义
营养促进运动发展
• 营养不良——长期的影响 • 非器质性发育不良——爱与关怀
感知觉的发展
• 她能看到你吗? • 她能听见你开心的逗她吗? • 她喜欢蛋糕甜甜的味道吗? • 她能通过小鼻子找到妈妈吗? • 如果她不开心了,你会轻轻抚摸她吗?
视知觉
• 视力的发展 • 视觉偏好 •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3个月) • 深度知觉——视崖(6个月) • 方位知觉——上下、前后、左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知识是直接的运动行为的产物。行动=知识 •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理解世界的基本建构方式。
• 拿到一本新书时,婴儿和你会有怎样不同的图式?
• 图式发展的原则 • 同化:人们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图式中,以 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量变。吸吮 • 顺应:遇到新刺激或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改变已有的思维、 理解或行为方式。质变。鸟和飞机
生理发展
• 身体发展——四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等级整合原则、系 统独立性原则
• 神经系统和大脑——可塑性和敏感期——睡眠节律
• 运动技能——反射
•
——粗大/精细运动技能
•
——动力系统理论——营养的作用
第三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评价
(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
(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 的行为。
婴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 师和家长要注意: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孩子 做出正确的表率;其次家长或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最后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社会行为。
第四节 婴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 对事、对物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反应。
一、婴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一)婴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第二个阶段:“简单交往”阶段。 第三个阶段:“互补性交往”阶段。 (二)婴儿早期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一般特点 1. 魔方家长交往 2. 借助动作交往 3. 易受成人影响 4. 自我中心化 5. 易被玩具吸引
绪反应。 3. 易变性:情绪可以在短时期内有很大的改变。 4. 真实性和外显性:情绪毫不掩盖,完全表现在外面。
5.反应不一致性:同一刺激,有的婴儿可以反应的很强烈,有的婴 儿则无反应。
6.容易冲动:遇到激动的事情短期内不能平静,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二、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
3~6岁的孩子情绪还是容易激动,但高级的情感体验有了初步发 展。
3. 情绪调节多采用建构性策略 解决问题时尝试自己想办法。在 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采取替代方式(建构策略)。由于语言的发 展,4~5岁幼儿能够借口语表达情绪,从而使自己舒服。
4. 道德感进一步发展
(三)5~6岁幼儿的情绪发展
1. 情绪表现的社会性增强 5~6岁有明显的亲社会倾向,能意识到 表达消极情绪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第五节 婴幼儿人格发展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特点的稳定性 和可塑性
稳定性: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 点,都有相对的稳定性。
可塑性:与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教育条件 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具有一定可塑 性。
阶段过渡可以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 序一致
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 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 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 作用。
婴幼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 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婴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 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 发展顺序。
年龄阶段性:在婴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 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 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 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运动能力的发展
随着大脑皮质功能逐渐发育以及神经髓鞘 的形成,婴幼儿运动发育渐趋完善。
运动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而远, 不协调到协调,由粗糙到精细。
分类: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包括平衡):
抬头:新生儿1-2秒,3个月较稳,4个月稳 坐:5个月能靠着坐,6个月双手撑住独坐,
8个月坐稳。 翻身:7个月能有意识翻身 爬:8-9个月可以用双上肢向前爬
婴儿期是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人的基本语言能力,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 与能力,各种心理能力,基本情绪和情感 获得都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 意
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
识过程。感觉是认识的开端,丧失感觉, 就不能产生认识,更不能产生情感和意志。 知觉: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 过程,实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腿和脚:婴儿在学会翻身、坐起的动作后 逐渐学会了爬行。婴儿最初往往用着地滑行 来代替爬行,也就是婴儿坐着,用手臂和腿 推着身体前进;以后是匍匐爬行,腹部蠕动, 用手臂带动身体前进,两条腿拖在后面;接 着用膝盖和手爬行;最早约在8个月时才能用 手和脚作四肢爬行。1岁左右的儿童能扶着东 西走路,14个月时能不用支持物自己独立走 几步,一般在1岁半时能自如行走。
• 2.先天论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乔姆斯基)
• 3.交互作用论(皮亚杰)
① 习得论 斯金纳(B. F. Skinner, 1904--1990)认为,儿童掌握语言是 强化和模仿的结果,父母会对婴儿接近成人语法的语言 给予强化 。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则认为,儿童通过认真聆 听和模仿年龄较大的同伴的言语掌握了人类语言。 习得论在解释人类语言获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Fantz关于新生儿 的图案偏好的测 试。 婴儿偏好观看复 杂的刺激物更胜 于较简单的黑白 椭圆形。 然而婴儿并没有 较喜欢似脸孔的 图或较不喜欢混 杂的脸孔。
2.深度知觉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和沃克(1960) 创设的一种称为“视觉悬崖” (简称视崖)的装置。 这是 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 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 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 后一侧是深滩。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实验记 录婴儿的爬向。 这个实验表明: (1)6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2)对婴儿视崖研究还发现,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17
14:33:26
3.方位知觉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 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 后才会辨别左右。
• • • • 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 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 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7—8岁时才能辨别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的左右方 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即初步掌握 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例如,研究发现,母亲是否给儿童赞许,更多依赖于
儿童讲话的真实性,而不是语法的正确性(Baron,1992; Brown, Cazden&Bellugi, 1969);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儿 童通过模仿成人言语而获得语法规则。
② 先天论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认为,婴幼儿之所 以能够掌握语言,是因为人类具有语言获得装置(L AD),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处理结构。 全世界所有儿童在大致相同的年龄达到一定的语言 发展阶段,大脑有关部位受伤或病变,就丧失了语 言能力,这似乎印证了先天论的观点。但很多研究 显示,儿童的语言环境也在以各种方式促进语言学 习。
11. 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 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 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 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 遇到问题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 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约束。 17. 在情绪高昂的时候,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 低落的时候,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18. 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 心。 19. 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 碰到危险情境,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 对学习,工作,怀有很高的热情。 22. 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二、思维的发展
• 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 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依靠动作进行,只能反映 动作所触及到的事物。 • 1.直观性和行动性 • 2.间接性和概括性 • 3.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 • 4.狭隘性 • 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
三、言语发展理论
• 1.习得论
强化说(斯金纳) 社会学习说(班杜拉)
(三)恐惧的发展
• 1.本能的恐惧 •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 • 3.怕生(陌生人焦虑,6-8个月时出现) 影响怕生的因素: (1) 父母是否在场。 (2) 环境的熟悉性。 (3) 陌生人的特点。 (4) 抚养者的多少。 (5) 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6) 婴儿接受的刺激。 • 4.华生的恐惧训练实验
第三节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笑 • 婴儿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鲍尔比等): (1)内源性微笑: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笑, 其出现是在出生后的数周之内。婴儿笑时都 是闭着眼睛,是在浅睡中因身体舒适而引起 的情绪反应。
(2)功能性的笑:从第二周开始,婴儿开始睁
开眼睛笑,到第四周之后,婴儿会因周围的新奇 刺激出现而笑,每每面对人的面孔(无分熟人或 陌生人)而发笑。又称无差别的社会性微笑。 • 此时婴儿的笑会为母亲带来愉快的满足,将 对婴儿加倍的疼爱。
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
• 1.习惯化范式
习惯化 去习惯化
• 2.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
(二)视觉的发展
• 在新生儿时期,视觉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各种感觉 能力中是最低的。 • 1.视觉集中 • 2.视觉追踪 • 3.颜色视觉 • 4.对光的察觉 • 5. 视敏度。视敏度是精确地辨别物体(或物像) 细微差别的能力。俗称视力。
情绪与测谎仪
测谎仪图示
根据生理反应的变化及问题解答和词语
联想的反应综合考查。 199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和1993 年3月10日有关测谎器在中国的报道。准 确率达95% 测谎器可提供判案的线索,但不能提供 判决的根据.
二、气质
• 托马斯、切斯等将儿童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 • 1.容易型。这类气质的婴幼儿约占40%。他们的生活及生 理机能的规律性强,容易适应环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 不熟悉的人。总是情绪愉快,爱玩,对成人的招呼反应 较强。因而在整个儿童期都受到成人的极大关怀和注意。 • 2.困难型。这类气质的婴幼儿约占10%。他们经常大声哭 闹,容易烦躁和发怒,爱发脾气,不易抚慰。在生活及 生理机能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 心情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花很大精 力才能使他们接受爱抚,由于成人的抚爱经常得不到正 面反馈,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不密切。
3.迟缓型。这类气质类型的婴幼儿约占15%。他们的 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较弱,常常是安静地 退缩,对新事物适应缓慢。如果坚持和他积极地接 触,他们会逐渐地产生良好的反应。在没有压力的 情况下,对新刺激慢慢地发生兴趣,慢慢地活跃起 来。随着年龄增长,这一类儿童的发展情况因成人 抚爱和教育情况之不同而分化。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抬头、翻身、坐、爬、站、 行走 (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 (3)大小原则: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1.头部:发展的顺序是俯卧时能抬头,然 后坐着时头能垂直,最后仰卧时能抬头。 2.躯干部:躯干部的主要动作是翻身和坐。 3.手臂和手:首先,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 的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 式。其次,儿童在抓握动作中,逐步形成 眼手协调,即视觉和触觉的协调运动。手 的抓握动作约在周岁时接近完成。
23. 干。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符合自己兴趣的事情,干起来镜头十足,否则就不想 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别人总是说我闷闷不乐。 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疲倦时只要短暂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③ 交互作用论
语言发展来源于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语言 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其中儿童与同伴之间沟通情 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环境(Bohannon & Bonvillian, 1997; Tomasello, 1995)。
第三节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情绪 • 情绪获得的理论解释: (1)学习理论: (2)知觉再认:图式相似(知觉过程) (3)社会认知:观点采择
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学会独立行走、言语能力 很大发展、开始最初游戏活动、各种心理活动带 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第一节
• • • •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四)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1. 做事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 2. 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 来才痛快。 3. 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 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 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嗓音,危险镜 头等。 6. 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剔别人。 7. 喜欢安静的环境。 8. 我善于和人交往。 9. 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 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3)有差别的社会性微笑:在四个月以前的
婴儿,见到人会笑是不加选择的;见到熟面孔 会笑,见到生面孔也笑。到了四个月以后,婴 儿只对熟面孔笑,对生面孔不但不笑,而且会 出现面部疑惧的表情。婴儿此时的笑已带有社 会的意义了(Stern,1974)。
(二)哭
婴儿啼哭的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 感觉无聊。(工具性、社会性) “问题”学生? 哭• • • 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气质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