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黄伟
催化作用原理-资料
2.3 Current Trends in Applied Catalysis Auto-Exhaust Catalysts (Three-way catalysts)
Pt-Rh/CeO2-Al2O3/Mg2Si5Al4O18
The effects of air/fuel ratio on the emission in auto-exhaust of HC, NO, and CO
一些工业催化过程
催化反应 合成氨 催化裂解 催化重整 乙烯水和 乙烯氧化 二氧化硫氧化 氨氧化 丙烯氨氧化 丙烯聚合 乙炔选择加氢 甲烷化 F-T合成
催化剂 Fe-Al2O3-K2O SiO2-Al2O3,沸石 Pt, Pt-Re H3PO4/硅藻土 PdCl2-CuCl2 V2O5/硅藻土 Pt P-Mo-Bi系 -TiCl3-AlEt3 Pt/Al2O3 Ni/Al2O3 Fe,Co,Ni
1923年: BASF公司, 建成合成气制备甲醇的工厂(400C, 200bar,Zn-Cr Oxides为催化剂);
1937年: Union Carbide公司, 商业化银催化的乙烯环氧化制 环氧乙烯;
Late 1930s: 催化裂化(catalytic cracking)
Fixed-bed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ors
加氢脱硫/加氢脱氮: Co/MoS2, Ni/WS2 supported on Al2O3; 氢源技术: catalytic hydrocarbon reforming & catalytic
steam-reforming 烃类的选择脱氢/选择氧化 烯烃的歧化反应 烯烃的聚合反应: Ziegler-Natta 催化剂(TiCl3/MgCl2)
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电子封装材料包括金属基封装材料、陶瓷基封装材料和高分子封装材料。
其中高分子封装材料(主要为环氧树脂)以其在成本和密度方面的优势在封装材料中一枝独秀,有95%的封装都由环氧树脂来完成。
环氧树脂作为集成电路的支撑材料,有着极大的市场容量。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布线日益精细化,芯片尺寸小型化以及封装速度的提高,以前的环氧树脂已不能满足性能要求,为适应现代电子封装的要求,电子级环氧树脂应具有优良耐热耐湿性、高纯度低应力低张膨胀系数等特性,以适应未来电子封装的要求。
本文以此为环氧树脂封装材料的发展方向,着重论述了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氧树脂封装材料研究现状一、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现状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能与胺、酸酐、咪唑、酚醛树脂等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
这种聚合物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醚键、氨基等极性基团,从而赋予材料许多优异的性能,比如优良的粘着性、机械性、绝缘性、耐腐蚀性和低收缩性,且成本比较低、配方灵活多变、易成型生产效率高等,使其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LED的封装1962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尼克·何伦亚克(Hol-onyak)开发出第一种实际应用的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就是使用环氧树脂封装的。
环氧树脂种类很多,根据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缩水甘油醚型、缩水甘油酯型、缩水甘油胺型、脂肪族、脂环族、酚醛环氧树脂、环氧化的丁二烯等。
由于结构决定性能,因此不同结构的环氧树脂,其对所封装的制品的各项性能指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Huang J C等以六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以TBAB为催化剂,分别对用于LED封装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D E R.-331、UV稳定剂改性后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Eporite-5630和脂环族环氧树脂ERL-4221进行了研究。
PET合成用钛锑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研究与开发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2023, 40(5): 7随着纺织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行业作为排污和耗水大户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1]。
其中,含锑化合物价格低廉、活性高、副反应较少,常被用作PET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
但是在PET后处理(如纺丝、碱减量、染色)过程中,由于高温会使大量锑离子被释放出来,导致废水中重金属锑含量超标[2-4],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
目前,PET合成用催化剂的主要制备方法为复配法、水解法、稳定化法等[5-6]。
其中,通过复配法制备的钛锑复合催化剂不仅可以弥补钛系催化剂在应用中的缺陷,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中锑的利用率,对新型PET催化剂DOI:10.19825/j.issn.1002-1396.2023.05.02 *PET合成用钛锑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王泽男1,杨淑娟1,来 雷2,杨 飞3,崔科丛1,张秀梅1,张 勇1*(1. 浙江理工大学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8;2. 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31;3. 浙江宇博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摘要:以氯化锑为原料,活化后坡缕石(HATP)为载体,聚乙二醇和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混合溶液为助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合成用钛锑复合催化剂Sb/Ti/HATP,对其进行表征,并利用“FWO法”和“等转化率法”评估其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Sb/Ti/HATP的比表面积可达156.8013 m2/g,平均表观活化能可降至42.84 kJ/mol,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钛锑复合催化剂 坡缕石 表观活化能 催化剂活性中图分类号:TQ 342+.21;TQ 426.64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2-1396(2023)05-0007-05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itanium-antimony composite catalystfor PET synthesisWang Ze′nan1,Yang Shujuan1,Lai Lei2,Yang Fei3,Cui Kecong1,Zhang Xiumei1,Zhang Yong1(1.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xtile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2. Company Limited of Zhejiang Transfar Whyyon Chemical,Hangzhou 311231,China;3. Company Limited of Zhejiang Yubo New Material,Taizhou 318000,China)Abstract:A titanium-antimony composite catalyst(Sb/Ti/palygorskite[HATP])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yntheis was prepared with antimonous chloride as raw material,activated HATP as carrier,polyethylene glycol and Isopropyl tri(dioctylpyrophosphate) titanate mixed solution as assistant,which was characterized and whose 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FWO method and equal conver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b/Ti/HATP is as high as 156.8013 m2/g,and its averag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can be reduced to 42.84 kJ/mol,its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Keywords: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timony-titanium composite catalyst; palygorskite; apparent reaction activation energy; catalytic activity收稿日期:2023-03-27;修回日期:2023-06-26。
高稳定性钛系聚酯催化剂TiOC@SiO2的制备及应用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3 期高稳定性钛系聚酯催化剂TiOC@SiO 2的制备及应用刘斌,王勇军,吕汪洋,陈文兴(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8)摘要:钛系聚酯催化剂因催化活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传统锑系聚酯催化剂的理想替代品。
为了制备出耐水解性好、分散性好、催化性能稳定的钛系聚酯催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得到核壳结构催化剂TiOC@SiO 2。
在钛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包覆一层硅氧烷,以此稳定钛有机化合物的催化活性。
利用多种现代表征方法对TiOC@SiO 2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其在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中的催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TiOC@SiO 2催化剂为粒径约200nm 的核壳球形结构,无Ti —O —Si 键,钛含量为6.95%。
TiOC@SiO 2催化剂在90℃下水浴2h 后,其结构和催化活性保持不变,复合结构显著提高了钛有机化合物的耐水解性和分散性。
在聚酯合成实验中,仅添加5μg/g TiOC@SiO 2,在270℃下缩聚反应92min ,即可制备出特性黏度为0.677dL/g 、端羧基含量为14.4mol/t 、b 值为2.16的PET 。
关键词:催化剂;聚合;纳米粒子;聚酯;催化性能中图分类号:TS15;TQ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3-1395-08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stability titanium polyester catalystTiOC@SiO 2LIU Bin ,WANG Yongjun ,LYU Wangyang ,CHEN Wenxing(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Textile Fiber Materials & Processing Technology,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Abstract: Titanium-based polyester catalysts are ideal substitutes for traditional antimony-based catalysts due to their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In order to prepare titanium polyester catalyst with hydrolysis resistance, good dispersibility and stabl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iOC@SiO 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reverse microemulsion method. A layer of siloxane wa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 to stabiliz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iOC@SiO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modern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synthesi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OC@SiO 2 catalyst had a core-shell spherical structure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about 200nm, but no Ti —O —Si bond, and a Ti content of 6.95%.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C@SiO 2 catalyst remained unchanged at 90℃ for 2h.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hydrolysis resistance of the titanium organic compounds and dispersibility. In th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ynthesis experiment, with only 5μg/g TiOC@SiO 2 added and polycondensation at 270℃ for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349收稿日期:2023-03-07;修改稿日期:2023-06-01。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口头报告
分会场报告14日下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题:新型碳催化材料主持人 黄少铭 温州大学杨为民 上海石化院13:30 KA-1 负载型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组装与性能研究王远,北京大学SiC基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催化特性14:10 IA-1潘秀莲,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炭基催化新材料的创制及性能研究14:30 IA-2陆安慧,大连理工大学纳米金属催化剂设计及对碳纳米管结构调控14:50 IA-3魏飞,清华大学碳催化15:10 IA-4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15:30-15:50 休息主持人 苏党生 中科院金属所潘秀莲 大连化物所基于纳米结构碳材料电催化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15:50 IA-5黄少铭,温州大学纳米碳杂化树脂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16:10 IA-6杨为民,上海石化研究院Exotic Au nanostructures: structure solu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16:30 IA-7韩宇,KAUST(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纳米碳材料表面含氧基团对异丙苯液相氧化反应的作用机制16:50 OA-1彭峰,华南理工大学17:10 KA-2 多孔聚合物催化材料孟祥举,浙江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题:催化剂组成、结构和性能主持人丁维平 南京大学罗孟飞 浙江师大稀土倍半氧化物上过氧物种光诱导生成的18O同位素示踪研究13:30 IB-1翁维正,厦门大学脉冲化学吸附/反应与时间分辨的原位漫反射红外结合及其在固相催化13:50 IB-2剂表面催化反应研究中的应用黄伟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4:10 KB-1 多相催化研究的宽波段原位红外光谱表征技术陈明树,厦门大学14:50 OB-1 17O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纳米氧化铈的氧物种与表面化学反应彭路明,南京大学15:10 OB-2 模型Ag/CeO2催化剂的结构研究朱俊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人 翁维正 厦门大学黄伟新 中国科大15:50 OB-3 氧化物包裹的金属催化剂体系:精细设计与催化性能调控路军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10 OB-4 高选择性单原子Pt 催化剂用于NO+H 2反应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6:30 OB-5 改性VOx/Al 2O 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田钰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6:50 OB-6 表面改性碳纳米管与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研究张炳森,中科院金属研究所17:10 OB-7 贵金属/FeO 界面的低温CO 氧化反应: 分子尺度机理,界面限域效应与尺寸效应杨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7:30 OB-8 原位XAFS-DRIFTS 联用装置司锐,上海应用物理所会场: 宋城厅(二),主 题: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催化剂主持人 郭晓光 大连化物所周朝晖 浙江工业大学13:30 IE-1 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机遇与挑战孙予罕,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13:50 IE-2 中低温非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李永丹,天津大学14:10 IE-3 CO 与 H 2O 低温催化转化为液体燃料马丁,北京大学14:30 IE-4 二元氮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研究廖世军,华南理工大学14:50 KE-1 煤转化过程相关的催化基础研究王建国,山西煤化所15:30-15:50 休息主持人李金林 中南民族大学马 丁 北京大学 15:50 IE-5 MTO Catalyst and Catalysis FundamentalsTeng Xu ,ExxonMobil Chemical16:10 OE-1 介孔分子筛负载Ru 纳米粒子催化合成气转化制汽油馏分康金灿,厦门大学16:30 OE-2 协同效应对负载型Co 基F-T 合成催化剂活性影响的研究姚楠,浙江工业大学16:50 OE-3 直接无氧催化转化甲烷制高附加值化学品郭晓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7:10 OE-4 CoMn 纳米基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烯烃的研究于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17:30 OE-5 Re-PW 12/TiO 2催化剂上二甲醚氧化制备二甲氧基二甲醚张清德,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会场:创意城,主 题:环境保护中的催化原理与技术主持人 路 勇 华东师范大学董 林 南京大学13:30 IF-1 稀土Ce 基催化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杨向光,长春应化所13:50 IF-2 构筑类整体式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纪红兵,中山大学14:10 IF-3Mesoporous Hybrid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袁忠勇,南开大学14:30 IF-4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DeNOx 反应郑小明,浙江大学14:50 IF-5 半导体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毕迎普,兰州化物所15:10 IF-6 Role of fatty acid metabolic genes in photocatalytic in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PK Wong(王保强),學香港中文大15:30-15:50 休息主持人 纪红兵 中山大学索掌怀 烟台大学15:50 KI-1 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催化剂张金利,天津大学16:30 OF-1 用于甲苯氧化反应的高活性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钴负载Au-Pd 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戴洪兴,北京工业大学16:50 OF-2 整装Al-fiber@meso-Al2O3@Pd 上甲烷及VOCs 的高效催化燃烧路勇,华东师范大学17:10 OF-3 高活性和高水热稳定性Cu 基分子筛的制备及NH3-SCR 反应性能研究刘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7:30 OF-4 载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对胶体法制备Pt/FeOx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张文祥,吉林大学会场:苏黎士,主题:生物质转化催化剂(一)主持人刘海超 北京大学梁长海 大连理工大学椰壳活性炭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研究13:30 IG-1胡常伟,四川大学水相催化纤维素直接转化为烷烃的研究13:50 IG-2马隆龙,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14:10 IG-3碳纳米管负载金钯合金催化5-羟甲基糠醛选择氧化制2,5-二羧酸呋喃邓卫平,厦门大学甲醇介质中苹果酸C-C键催化选择氧化断裂制备丙二酸二甲酯14:30 IG-4徐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效催化过程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14:50 IG-5田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d-NbOPO4多功能催化剂在生物质脱氧加氢中的作用研究15:10 IG-6王艳芹,华东理工大学15:30-15:50 休息主持人 徐 杰 大连化物所邓友全 兰州化物所MIL-53(Al)催化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5-HMF的研究15:50 OG-1王家强,云南大学微波辐照下碳水化合物的均相催化转化16:10 OG-2张亚红,复旦大学纤维素绿色催化转化合成多元醇平台化合物16:30 KG-1刘海超,北京大学负载型铼催化剂的微波绿色合成以及丁二酸加氢性能研究17:10 OG-3梁长海,大连理工大学可再生糠醛的催化氧化转化及机理研究17:30 OG-4尹国川,华中科技大学15日上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 题:MOFs及介孔催化材料主持人 郭新闻 大连理工大学朱伟东 浙江师范大学含氧含氮化合物的绿色催化合成08:20 KA-3吴鹏,华东师范大学磁性MOFs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反应性能研究09:00 IA-8季生福,北京化工大学共价-金属卟啉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氧化活性09:20 OA-2吴传德,浙江大学MOFs基催化材料09:40 OA-3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纳米薄层ZSM-5分子筛上不同空速的MTP反应产物分布10:00 OA-4巩雁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0-10:40 休息主 题:介孔催化材料主持人 吴 鹏 华东师范大学孟祥举 浙江大学介孔沸石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直链烷烃临氢异构化中的应用10:40 IA-9朱伟东,浙江师范大学Y型沸石的晶内造孔及其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11:00 IA-10申宝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子筛骨架中酸位的调控11:20 IA-11樊卫斌,山西煤化所表面富硅中空ZSM-5的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11:40 IA-12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 题:催化新反应及表征技术主持人贺鹤勇 复旦大学吕功煊 兰州化物所原位监测工作状态的金属催化剂获得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08:20 OB-9张强,清华大学近常压条件下碳/金属界面化学的原位表面研究08:40 OB-10傅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酸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机理的核磁共振和量化计算研究09:00 KB-2邓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09:40 OB-11甲醇制烯烃反应诱导期的反应机理研究戴卫理,南开大学10:00 OB-12SBA-15负载的Au-Ag(Cu)催化剂的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王爱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20-10:40主持人 王爱琴 大连化物所李福伟 兰州化物所10:40 IC-1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王心晨,福州大学11:00 IC-2Bi2O3表面氧空位密度调控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吕功煊,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1:20 IC-3Pt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李小年,浙江工业大学11:40 IC-4催化剂结构反应性能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刘昌俊,天津大学会场: 宋城厅(二),主 题:新型分子筛及多孔材料主持人 李永丹 天津大学王公应 成都有机所08:20 OA-5 单晶粒S-1分子筛积碳荧光成像研究王向宇,郑州大学08:40 OA-6核(Co/Al2O3)-壳(SAPO-34)复合型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研究李金林,中南民族大学09:00 OA-7限域纳米催化剂热稳定性的研究万 颖,上海师范大学09:20 OA-8一锅法合成有序介孔磷酸锆钨固体酸催化剂丑凌军,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09:40 KA-4低碳烷烃催化转化杨维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20-10:40主持人 魏 飞 清华大学余 皓 华南理工大学10:40 OE-6面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能源催化剂及反应机理邓德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00 OE-7具有高指数晶面的Pt-Ni二元合金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张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1:20 OE-8基于离子液体体系的电催化还原CO2周锋,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1:40 OE-9光催化剂中助催化剂配位态对产氢活性的影响江 治,上海交通大学会场:创意城,主 题:大气污染治理催化剂主持人 郝郑平 中科院生态中心戴洪兴 北京工业大学Cu基分子筛催化燃烧石化行业中含丙烯腈废气的研究08:20 OF-5张润铎,北京化工大学低温SCR催化剂的研究及工程应用08:40 OF-6何洪,北京工业大学等离子体催化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机理与应用研究09:00 OF-7朱爱民,大连理工大学铜基小孔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表征及机理09:20 OF-8李俊华,清华大学原位红外研究碱土金属掺杂对三效催化反应中HC和NOx转化的促进作09:40 OF-9用杨颜林,浙江大学不同WO3含量对Fe2O3-WO3/Ce0.68Zr0.32O2整体式催化剂的氨选择性催10:00 OF-10化还原NOx (NH3-SCR)性能的影响陈耀强,四川大学10:20-10:40主持人 李俊华 清华大学朱爱民 大连理工大学3DOM氧化物担载贵金属(Au、Pt)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以及催化炭烟燃10:40 OF-11烧性能研究赵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镁铝铁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Mg2AlxFe1-x O上H2S选择催化氧化过11:00 OF-12程的研究张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三维铁碳气凝胶的构筑及其在电芬顿中的应用11:20 OF-13赵红颖,同济大学TiO2(001)晶面优先取向的MnOx/TiO211:40 OF-14范以宁,南京大学会场:苏黎士,主题:生物质转化催化剂(二)主持人 王艳芹 华东理工大学田志坚 大连化物所氮杂炭负载型双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质酸存在下催化果糖一锅法脱水–08:20 OG-5加氢制2,5-二羟甲基呋喃的研究陈金,厦门大学08:40 OG-6纳米Cu-SiO2催化木糖醇选择氢解制备乙二醇和丙二醇黄志威,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09:00 OG-7高效加氢脱氧催化剂在柴油范围烷烃合成中的应用李广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d-Re双组份催化剂在丙三醇氢解中的性能研究09:20 OG-8贺德华,清华大学硝基芳香化合物及生物质醇的协同催化转化09:40 OG-9石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碱金属离子交换Beta分子筛催化乳酸的气相脱水反应研究10:00 OG-10严波,清华大学10:20-10:40 休息主持人贺德华 清华大学袁友珠 厦门大学介观催化:思想、方法与前景10:40 KB-3丁维平,南京大学实验室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基础研究的作用11:20 KE-2丁云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5日下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题:多孔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主持人 季生福 北京化工大学王正宝 浙江大学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成套技术GARDES的研究开发及应用13:30 IA-13鲍晓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3:50 IA-14Core-Shell nanostructured mesoporous particles as multifunctionalcatalysts宋卫国,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可溶性酸化氮化碳的制备与表征14:10 SA-1邹国军,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波加热制备掺杂石墨烯及其在催化硝基苯还原中的应用14:20 SA-2唐沛,北京大学磷修饰的纳米金刚石催化烷烃氧化脱氢的研究14:30 SA-3孙晓岩,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低温液相费托合成ε-Fe2C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14:40 SA-4许可,复旦大学MOF材料形貌调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14:50 SA-5胡深,大连理工大学功能化MOFs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15:00 SA-6张富民,浙江师范大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及其多段放大反应15:10 SA-7王奕人,大连理工大学Sn-Beta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环氧化合物水合反应的研究15:20 SA-8李兰冬,南开大学“拓扑结构重构”法合成MCM-49分子筛及其液相烷基化性能15:30 SA-9张凤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子筛酸性位点分布对其甲醇转化制烯烃催化性能的影响15:40 SA-10王森,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会场: 宋城厅(一),主题:反应及失活机理主持人 刘昌俊 天津大学李小年 浙江工业大学13:30 KH-2 “配位”助推的绿色催化研究李福伟,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4:10 SH-1A highly active and recyclable catalyst used in alkoxycarbonylation ofaryl iodides: Pd@KAPs(Ph-PPh3)雷以柱,华中科技大学高空速预转化催化剂Z504的开发14:20 SH-2王昊,齐鲁石化研究院14:30 SH-3硫化温度对PdxSy/SiO2催化剂甲烷低温催化燃烧反应抗硫中毒性能的影响余倩倩,浙江工业大学14:40 SB-1Methanol To Propylene (MTP®) From Fundamental Insights To NewOpportunities孙先勇,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荧光 XANES-DRIFTS 联用方法原位研究 Cu/CeO2催化 CO 氧化反14:50 SB-2应姚思宇,北京大学ZrO2/MgO掺杂的Al2O3负载的钴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失活研究15:00 SB-3张煜华,中南民族大学CO-PROX反应过程中CuO/CeO2催化剂的价态变化15:10 SB-4高志明,北京理工大学15:20 SI-1多孔金属有机膦酸盐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朱运培,南开大学高温处理碳载体对Pt/C催化氧化双甘膦的影响15:30 SI-2许孝良,浙江工业大学一种煤制芳烃的催化剂及工艺15:40 SI-3李康,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会场: 宋城厅(二),主题: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主持人赵凤玉 长春应化所韩怡卓 山西煤化所13:30 OE-10Tuning support acidity for ultra-high chem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aromatic ketones黄俊,悉尼大学杂原子掺碳材料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13:50 OE-11魏子栋,重庆大学新型铜-羟基磷灰石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在草酸二甲酯选择加氢合成乙醇14:10 SE-1酸甲酯和乙二醇中的应用温超,复旦大学镍整体型催化剂催化甲烷自热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研究14:20 SE-2王亚权,天津大学丙烷脱氢PtSn/Ti-KIT6催化剂的研究14:30 SE-3李佳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Mo/Al2O3@SBA-15催化剂上丁烯歧化制丙烯14:40 SE-4李秀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14:50 SE-5煤焦油浆态床加氢制备清洁液体燃料马怀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15:00 SE-6超细负载型Ni-Mo/γ-Al2O3催化剂在浆态床渣油加氢中的作用童凤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亚微米ZSM-5负载Cr高效催化CO2气氛下C2H6脱氢15:10 SE-7程彦虎,复旦大学焦油水蒸气重整镍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结构与性能15:20 SE-8李达林,福州大学15:30 SE-9HYDROGEN-RICH SYNGAS PRODUCTION VIA SAWDUSTGASIFICATION ON NANO IRON-ZINC-ALUMINA CATALYSTSFANGZHU JIN,University of Sydney水相中喹啉的高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15:40 SE-10朱珠,四川大学会场:创意城,主题:环保催化剂及反应技术主持人赵 震 中国石油大学何 静 北京化工大学乙炔氢氯化负载型金催化剂的活化再生研究13:30 OF-15田学林,厦门大学负载金催化剂室温脱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13:50 SF-1石川,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合成用于高效制备山梨醇的Yolk-Shell结构催化材料14:00 SF-2李辉,上海师范大学双孔载体Cu-Fe基催化剂孔径调变对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14:10 SF-3定明月,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低温NO还原催化剂表面Mn活性组分的研究14:20 SF-4李哲,太原理工大学Cu2O的晶面效应对于催化消除NO的性能研究14:30 SF-5董林,南京大学14:40 SF-6NH4HSO4在Ce改性的钒钛SCR催化剂上分解规律的研究晁晶迪,北京工业大学Ni/Cu-BTC强化吸附脱除废水中刚果红染料分子的研究14:50 SF-7胡珏,浙江师范大学类芬顿纳米反应器15:00 SF-8林凯峰,哈尔滨工业大学低对称型一(1,4-二噻英)三(双正丁硫基)四氮杂钴卟啉的合成、表征与性15:10 SF-9能研究周泉,中南民族大学Ce0.9Cu0.1O2纳米棒催化剂上低温水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15:20 SF-10陈阿玲,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5:30 SF-11SnO2-CeO2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及反应机理研究刘程,天津大学会场:苏黎士,主 题:生物质转化催化剂(三)主持人 乔明华 复旦大学范 杰 浙江大学13:30 OG-11 温控分离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应用 侯震山,华东理工大学13:50 SG-1 在Pd/H β和Pd/Ce-β上生物油类苯酚水相加氢脱氧性能研究 王安杰,大连理工大学14:00 SG-2生物质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失活原因的研究 宋法恩,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4:10 SG-3钼磷杂多酸盐催化果糖“一锅”转化制备2,5-呋喃二甲醛 胡常伟,四川大学 14:20 SG-4Bifunctional Polyacrylonitrile Fiber-mediated Conversion of Sucrose to 5-hydroxymethylfurfural in Mixed-aqueous System 史显磊,天津大学 14:30 SG-5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和生物丙醇 朱善辉,山西煤化所 14:40 SG-6木质纤维素降解产物催化转化制备生物航空燃油 陈伦刚,广州能源研究所 14:50 SG-7果糖催化转化制备生物质基化学品的研究 陈金铸,广州能源研究所 15:00 SG-8SiO 2负载的Pd 合金单原子催化剂的乙炔选择加氢性能研究 裴广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10 SG-9顺酐选择加氢制丁二酸酐的研究 卢磊,上海华谊集团 15:20 SG-10非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金属磷化物及植物油催化加氢制备生物柴油性能研究 李伟,南开大学 15:30 SG-11预水解精细调变孔口尺寸合成第二代纳米笼环氧烷烃水合催化剂 钟明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40 SG-12NbOPO 4负载的Ru 催化剂在不同溶剂中催化转化纤维素的研究 席金旭,华东理工大学 墙报展示,热带雨林厅 15:50-19:00PA01-382; PB01-50; PC01-85;PD01-43; PE01-145; PF01-123,PG01-82; PH01-31; PI01-42 张贴时间:13:00以前, 撤展时间:21:00以后 会场: 第一世界厅,“催化原位动态表征”论坛 19:00-22:00Probing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s for Better Catalysis 刘景月 同步辐射原位表征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刘志16日上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 题:金属及合金催化剂主持人廖世军 华南理工大学李 勇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08:20 KA-5 金的多相催化作用:从小分子活化到绿色合成曹勇,复旦大学铌钨氧化物固体酸催化葡萄糖制5-羟甲基糠醛09:00 IA-15贺鹤勇,复旦大学纳米氧化物催化有机官能团化反应研究09:20 IA-16王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粒子/规整形貌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催化一氧化碳与挥发性有09:40 IA-17机物燃烧及醇类水汽重整制氢反应季伟捷,南京大学化学10:00 IA-18High efficient tetradentate ruthenium catalyst for esters reduction张绪穆,武汉大学10:20-10:40 休息主持人曹 勇 复旦大学王 峰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型镶嵌式中孔钌炭催化剂的调控及其加氢性能10:40 OA-9李瑛,浙江工业大学PdCu 纳米粒子的晶相调控及其对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11:00 OA-10李勇,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20 OA-11Facile Fabrication of Caramel-Treats-like Layered Mesoporous Cu-SnMixed Oxides: a Novel Catalyst for CO Oxidation王翔,南昌大学11:40 OA-12Synthesis of M-N-C/SiO2 (M=Co, Mn, Fe) from metalloporphyrin, adance of M-N-C on the support刘志刚,湖南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 题:催化新反应及新技术主持人 范以宁 南京大学杨向光 长春应化所过渡金属催化的C-N键活化反应研究08:20 OC-1黄汉民,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基于分子筛催化的氨基醇缩合胺化反应08:40 OC-2杨建明,西安近代化学所09:00 KC-1 绿色介质中催化反应研究韩布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09:40 OC-3 碳氢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最新研究进展余运波10:00 OC-4 绿色介质中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反应选择性控制及其机理程海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10:20-10:40休息 主持人 袁忠勇 南开大学罗孟飞 浙江师大10:40 OC-5 钴基助催化剂用于可见光催化分解水氧化反应章福祥,大连化物所11:00 OC-6 SO3H-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s Catalyzed Transformation of Alcohols韩 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1:20 OC-7 阳离子缺陷型Bi 6S 2O 15纳米线光催化性能研究朱永法,清华大学11:40 OC-8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表界面调控巩金龙,天津大学会场: 宋城厅(二),主 题:金属及氧化物催化剂主持人 王安杰 大连理工大学巩金龙 天津大学08:20 OA-14 基于钙钛矿型氧化物和Ag/Al2O3的非铂NOx 储存还原催化剂孙科强,清华大学08:40 OA-15 Pt/CeO2催化剂上CO 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鲁继青,浙江师范大学09:00 OA-16 纳米Au 在原子级别的二维结构调控及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王 亮,浙江大学09:20 OA-17 FeOx 担载的Pt 单原子和准单原子催化剂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王爱琴,大连化物所09:40 OA-18 TiO2纳米晶暴露晶面对Au/TiO2催化性质的影响研究高飞,南京大学10:00 OA-19 超高分散氧化铁催化芳香醇低温空气氧化刘钢,吉林大学10:20-10:40休息 主持人 陈明树 厦门大学魏子栋 重庆大学10:40 OA-20 制备方法对MoO3/SiO2催化甲基苯基碳酸酯歧化反应的影响陈彤,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11:00 OA-21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陈丰秋,浙江大学11:20 OA-22 新型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应用研究尹双凤,湖南大学11:40 OA-23用于生物质转化的有机-无机杂化固体酸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郭伊荇,东北师范大学会场:创意城,主 题:均相、手性及酶催化主持人 杨启华 大连化物所尹双凤 湖南大学有机膦酸钴基高效类Fenton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08:20 OH-1朱运培,南开大学Co单原子催化伯醇和仲醇氧化偶联制备α,β-不饱和酮08:40 OH-2张磊磊,大连化物所二维层板水滑石协同Rh(III)配合物高效催化C-H键活化反应09:00 OH-3何静,北京化工大学09:20 OH-4Design and Application on Enantioselective Oxidation of a NovelPorphyrin-Inspired Chiral Ligand高爽,大连化物所09:40 KH-1 水: 有机小分子催化中的独特介质刘,大连化物所龑10:20-10:40 休息主持人 丁云杰 大连化物所阎子峰 中国石油大学预硫化型FCC汽油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10:40 II-1李阳,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汽油质量升级技术开发及应用11:00 II-2马安,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11:20 KI-2 油品质量升级与催化的机遇李明丰,石科院会场:苏黎士,主 题:理论催化及计算模拟主持人 李 隽 清华大学龚学庆 华东理工大学08:20 ID-1Hierarchical catalysis苏宝莲,武汉理工大学多相催化反应活性理论研究08:40 ID-2胡培君,华东理工大学亚表层C原子对锐钛矿TiO2(101)负载Pd4和Pd2Ag2簇催化乙炔选择09:00 OD-1性加氢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王贵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纳米催化体系选择性调控的理论基础09:20 OD-2傅 钢,厦门大学碳纳米管限域效应的理论研究09:40 OD-3肖建平,大连化物所10:00 OD-4Rational design of zeolite catalysts for methanol conversion fromdescriptor-based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王传明,上海石油化工院10:20-10:40 休息主持人王建国 浙江工业大学傅 钢 厦门大学10:40 KD-1 纳米催化材料活性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李微雪,大连化物所不同PdAg表面上乙炔选择性加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1:20 OD-5宋丽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1:40 OD-6纳米粒子的全局结构优化与新型氧气电还原催化剂的设计韦广丰,复旦大学16日下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 题:氧化物催化材料主持人杨维慎 大连化物所沈俭一 南京大学Au-Cu催化剂上CO-PROX反应性能研究13:30 OA-13祁彩霞,烟台大学烷基膦酸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催化氧气氧化甲苯为苯甲醛13:50 SA-25李 磊,南京大学卤氧化铋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14:00 SA-26曹昌燕,中科院化学所Co改性CuO-Ce0.8Zr0.2O2催化剂对CO选择性氧化的影响14:10 SA-27罗永明,昆明理工大学K2CO3催化反应蒸馏技术制备β-二醇二苯甲酸酯14:20 SA-28谢伦嘉,北京化工研究院氮掺杂石墨烯基空盒状二氧化钛的制备、光催化性能及应用14:30 SA-29陈连清,中南民族大学14:40 SA-30Facile Synthesis of Polyacrylonitrile Fiber-Supported Poly(ammoniummethanesulfonate)s as Active and Recyclable Heterogeneous Br?nstedAcid Catalysts张文勤,天津大学水滑石前体晶格定位制备高分散Pt催化剂及其重整性能研究14:50 SA-31朱彦儒,北京化工大学介孔结构ZrP用于木糖脱水制糠醛的性能研究15:00 SA-32郭学锋,南京大学杂多酸/洋葱状纳米碳复合催化剂用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15:10 SA-33刘 威,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液滴反应器沉淀控制制备均一尺寸单分散球形Fe/SiO2催化剂15:20 SA-34李春林,大连化物所15:30 SA-35拓扑结构转化合成孔道结构调变的新型硅基沸石分子筛张 坤,华东师范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 题:工业及应用催化技术主持人 王仰东 上海石化研究院章福祥 大连化物所喹啉在预硫化型(Ni)MoS2/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氮研究13:30 OC-9韩伟,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3:50 OC-10High Throughput Experimentation (HTE) as Valuable Tool to IncreaseR&D ProductivityPhilipp Hauck,hte GmbH。
茂金属催化剂及烯烃高分子材料研究新进展
收稿日期:2005-05-21作者简介:徐兆瑜(1935-),男,湖南益阳人,高级工程师,已发表论文百余篇,现从事化学及化工领域内的信息调研工作。
茂金属催化体系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烯烃聚合,采用的助催化剂是烷基铝,催化效率低,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1980年德国汉堡大学教授Kaminsky发现茂二氯化锆(Cp2ZrCl2)和甲基铝氧烷组成的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的均相催化体系,显示出超高活性,同时观察到采用非均相固体催化剂未曾获得的许多聚合特性,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关注,并迅速形成了茂金属聚合物研究热潮[1 ̄2]。
到20世纪80年代,茂金属催化体系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而在1991年,Exxon公司首先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在1.5万t/a工业化装置上成功地生产了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标志着茂金属催化剂已正式进入工业化阶段。
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是聚烯烃生产中一次重大革新,它使聚烯烃分子结构、性能、品质和应用领域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涌现出了许多新型材料。
目前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成了高分子合成研究中的热点课题[3]。
高分子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其中占高分子材料1/3以上的聚烯烃材料又是合成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类。
所以茂金属催化体系的开发、应用和革新必将对21世纪聚烯烃工业产生极大影响[4]。
1 茂金属催化剂的主要特性1.1 茂金属催化剂组成茂金属催化剂是由茂金属络合物和助催化剂组成的催化体系。
茂金属化合物是指过渡金属原子与茂环(环戊二烯或取代的环戊二烯负离子)配位形成的茂金属催化剂及烯烃高分子材料研究新进展徐兆瑜(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41)摘 要:介绍茂金属催化剂的一般组成、主要特性及在烯烃聚合催化技术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和近年研究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详细叙述采用茂金属催化工艺技术合成的一些烯烃聚合物,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间规聚苯乙烯(sPS)、茂金属环烯烃、茂金属乙丙橡胶、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等。
成果转化典型案例
成果转化典型案例案例1: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的合成及应用开发——青岛科技大学“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黄宝琛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国家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的合成及应用开发”项目,开发了一种采用负载钛体系催化异戊二烯本体沉淀聚合合成TPI的新技术,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为了及时将该成果转化,中心对资金、用地以及人才技术进行多方位协调,2013年9月20日,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和世界第一套万吨级反式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装置在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合成橡胶工业园投产,生产出合格的反式异戊橡胶产品。
该装置的投产成功改写了中国和世界无反式异戊橡胶万吨级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历史。
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是由青岛科技大学牵头成立的青岛科大方泰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和青岛易元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拥有该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是原始创新,是中国创造。
国外公司研发生产的反式异戊橡胶均采用钒体系催化剂溶液法聚合,其成本太高,产品售价是天然橡胶的10倍以上,难以广泛应用。
而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和青岛科技大学开发的本体沉淀聚合法工艺克服了国外工艺的不足。
首先是催化活性高,较国外采用的钒体系提高了30余倍,可免除后处理脱灰,反式结构含量≥98%;其次是聚合体系黏度低,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再次是产品为粉末状橡胶,无“三废”排放,能耗、物耗低,较通常溶液聚合能耗减少1/2~2/3。
此外,该工艺简单、投资少,合成成本比国外反式异戊橡胶低很多。
反式异戊橡胶主要用途是制造环保型轮胎。
目前,第派新材有限公司每年为世界轮胎巨头固特异公司提供大约2500吨反式异戊橡胶用于轮胎制造。
使用反式异戊橡胶生产全钢子午轮胎磨耗提高20%以上,耐疲劳性提高300%;用反式异戊橡胶生产的半钢子午轮胎可节油2.5%,经计算1吨TPI用于生产半钢子午轮胎轮胎,可节省燃油70吨,减少汽车尾气二氧化碳排放量200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层状金属氧化物用于二氧化碳吸附及其催化加氢转化的研究进展
合方式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研究,其中,静电自组装 法合成的LDO/氧化石墨烯(LDO-NS/GO )复合材料, 方镁石中的Mg被Al替代或者八面体水镁石中A1原 子的空缺导致活性物质M g-O键出现,从而展现出优 于纯类水滑石材料的CO?吸附性能。通过对其合成 条件、吸附条件、CO?吸附性能、热稳定性、再生循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layered metal oxide (LDO) in CO2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was reviewed, and its advantages and possibl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LDO has abundant pore structure and adjustable alkaline sites on the surface, which enhance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2. Meanwhile, its special layered structure can promote the uniform dispersion and interaction of active metals, which improv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2 hydrogenation. Based on its precursor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 with adjustabl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tercalated anion exchange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and by selecting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controlling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catalytic materials with stronger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higher hydrogenation activity can be obtained.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are limited to the adsorption of CO2 by LDO, and the hydrogenation products are also relatively single. In the future work, LDO materials can be further studied in order to combine the adsorption, activation and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obtain more abundant target products.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环境友好型聚酯用钛系催化剂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环境友好型聚酯用钛系催化剂项目简介环境友好型聚酯用钛系催化剂系列产品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酯多元醇(己二酸或对苯二甲酸基)、粉末涂料用聚酯等多个聚酯品种生产所需的催化剂。
上述钛系催化剂外观均为浅黄色至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常温不水解、不含重金属元素、活性高、选择性高、添加量少、使用成本低、不属易燃易爆危险品等优点,是取代现有重金属(锑系和锡系)催化剂以及钛酸酯类催化剂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型催化剂。
该系列钛系催化剂产品由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开发,均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大型聚酯生产装置(20万吨/年PET装置、1万吨/年PBS装置等)成功得到应用。
所属领域化工、材料
项目成熟度产业化
应用前景
以PET为例,目前90%PET生产采用的是锑系重金属催化剂,按照2009年世界PET产量6000万吨计算,如其中30%采用钛系催化剂,则该催化剂的总需求量约为2400吨,产值将超过3亿元。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上述钛系催化剂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日本专利1项,美国专利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
本项目得到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纳米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均可。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电催化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电催化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SMSI)是一种重要的电催化现象。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金属负载于可还原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如TiO2),在高温下还原时,载体被还原(如TiC),将部分电子传递给金属(如使Pt的非占有电子轨道被充满),导致降低金属(主要是Pt、'd'、Fth等贵金属)对H2的化学吸附和反应能力。
这种载体对金属相互作用所作的电荷修饰作用,使金属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形貌发生较大变化(如R成为六角形的单原子层筏结构),诱发特有的催化活性和化学吸附性能。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盛闻超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碱性氢气氧化反应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稳定性新突破的研究论文。
他们发现,Ni基非贵金属和TiO2载体之间也存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MSI),这种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碱性氢气氧化反应(HOR)的稳定性。
例如,Ni2W/TiO2在 V仍然具有HOR活性,且极限电流密度只有轻微衰减,在 V过电位下同样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文献资料,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配位化学的发展史
配位化学的发展史摘要自从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创立配位化学已来,配位化学理论得到不断发展,逐渐完善。
经过化学家们100多年的努力,由传统经典的配合物,发展到今天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并显示出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越特性,成为现代无机化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配位化学晶体工程配位超分子化学自从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Werner)在德国《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对于无机化合物结构的贡献”的配位化学方面的第一篇经典著作之后[1],原本作为无机化学分支的配位化学发展极为迅速,并始终处于无机化学研究的主流。
配位化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的界限,在众多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以其花样繁多的价键形式和空间结构,在化学键理论发展、配合物性能等多样性方面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1 经典配位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配合物的记载在很早就有,国外文献[2]最早记录的配合物—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是在1704年,其化学结构是FeIII4[FeII(CN)6]3,距今已有300年历史了。
我国《诗经》记载“缟衣茹藘”,“茹藘在阪”,实际上是二羟基蒽醌和铝钙离子生成红色配合物(比普鲁士蓝发现早2000多年)。
最早关于配合物的研究是1798年法国塔索尔特(Tassert)关于黄色氯化钴([Co(NH3)6]Cl3)的研究,他在CoCl2溶液中加入NH3•H2O 后没有得到Co(OH)3,而是得到了桔黄色结晶,起初认为是一种复合物(CoCl3•6NH3),但他在该桔黄色结晶的溶液中加碱后得不到NH3,也检查不出Co3+离子的存在,可见Co3+与NH3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加AgNO3后却得到了AgCl沉淀,证明Cl-是游离的。
塔索尔特的报道使一些化学家开始研究这类化合物,因为当时的原子价理论不能解释这类化合物,故称之为复杂化合物,即络合物。
崔建峰
钛催化下的高顺式聚异戊二烯丁烯的共聚物贺爱华黄宝琛焦书科胡友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程塑料,对分子科学中心的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部门,青岛化工学院技术、青岛266042,中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工程,北京100029,中国2002年7月1日接受收到;2002年10月23日摘要:丁二烯的共聚的Bd)和异戊二烯(Ip)和一个支持钛铝催化剂体系进行了研究。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谱,并分别与外地组分表明产品差异化单位被随机共聚物熔化温度和温度(Tg)和_74或thereabout),特别是这是非常相似的天然橡胶。
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的基本特徵是high-反式 1、4-configu和反式1、4-content Bd单元的90%。
定义了的比率大于Bd的Ip(rBd)_ 5.7和rIp _ 0.17。
该序列分布的共聚物的单体单位跟随了一个一阶马尔可夫统计模型。
,2003年Wiley期刊Sci 89:[J].石油1800-1807学报,2003年关键词:催化剂,共聚,共轭聚合物人们普遍认为high-反式 1、4-构型 diene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包括优秀的抗疲劳、低滚动阻力、低热量的积聚,良好的绿色的能源和好的损失低磨损。
这是必要的,为高性能轮胎s.1-5式1、4-构型聚合物链有良好的弹性,有助于低温和动态性能的聚合物。
, 刚度的因素是越低,就会有越多的弹性的聚合物链。
然而,高顺式丁二烯均聚物像是反式聚异戊二烯或是天然橡胶和顺式聚丁二烯具有很好的结晶性能。
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到来,反式聚异戊橡胶的硫化技术已经发展了。
为了降低tpi的结晶度和获得弹性体。
高硫化技术应该得到应用。
黄教授和他的同事指出TPI弹性体有很好的强度,完美的抗疲劳性能和低的滚动阻力。
可是,相当高的结晶温度(Tm=54)对工艺性能有一些副作用。
对于聚丁烯本质的缺陷,像高的加工温度会导致加工的不稳定性,快速结晶和橡胶硫化的非均质性阻碍它成为广泛应用的弹性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丰富而廉价的丁二烯(Bd)资源可以被使用和一种新的反式合成橡胶,它能被开发为高性能轮胎。
钛磷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PET合成中的应用
钛磷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PET合成中的应用作者:朱海鑫王勇军吕汪洋陈文兴来源:《现代纺织技术》2024年第04期摘要:钛系催化剂兼具绿色、高效等优点,在替代锑系催化剂上拥有广阔的前景。
为探究自制钛磷催化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缩聚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催化剂结构。
此外,通过超高效聚合物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射仪联用(APC-MALLS-RID)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表征所合成PET的分子量和热性能。
结果表明:钛磷催化剂钛质量分数为17.10%;FT-IR谱图中,催化剂1567 cm-1和1438 cm-1位置出现了羧基中CO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羟基(—OH)的拉伸振动峰出现在3424 cm-1附近,证明催化剂中Ti离子和配体之间发生强烈相互作用,钛离子被成功配位;钛磷催化剂在催化预聚物反应180 min后可获得重均分子量为57240 g/mol的PET。
DSC和TG實验结果表明,钛磷催化剂所制备的PET相比锑系催化剂热稳定性更优。
关键词:钛系催化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催化性能;缩聚反应中图分类号:TS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2024)04-0029-09聚酯作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聚合物,有着成本低和力学性能优异的优点,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产量占比最大[1]。
截至2021年底中国聚酯总产能已经突破6500万吨,占世界产量比重已经超过70%[2]。
目前,PET合成所采用的催化剂主要为锑系、锗系和钛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是锑系催化剂(三氧化二锑或乙二醇锑)。
然而,锑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因此日常使用锑系催化剂制备的PET产品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3-4]。
锗系催化剂有活性可控且稳定的优点,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
钛系催化剂由于其高催化活性、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在代替锑系催化剂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乙烯齐聚制α-烯烃工艺
乙烯齐聚制α-烯烃工艺
乙烯齐聚制α-烯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艺。
该工艺利用催化剂
将乙烯进行齐聚反应,从而得到α-烯烃,这些α-烯烃可以作为高级
单体用于聚合反应,制备出高分子材料。
乙烯齐聚制α-烯烃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铬催化剂、钛催化剂等几种。
其中,钛催化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催化剂。
钛催化剂的结
构有很大的变化,有原子组成异同、活性中心不同等等。
在工艺实施过程中,催化剂选择,催化剂前驱体的回流时间和温度,反应气氛气流量、脉冲宽度等是影响催化剂活性和反应选择性的因素。
齐聚反应过程中,乙烯的添加速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
催化剂被过量的乙烯毒害,同时也要避免产生不良的副反应,保障系
统反应效率。
该工艺生产的α-烯烃主要包括丁二烯、异戊二烯和己二烯等。
这些α-烯烃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比如聚烯烃)、合成橡胶、制备粘合剂、合成润滑剂等。
该工艺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为化工领域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
一种具有互镶嵌结构的高模量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互镶嵌结构的高模量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黄陆军,孙枫泊,安琦,王帅,张芮,崔喜平,耿林
申请号:CN202111461372.0
申请日:20211203
公开号:CN114134383A
公开日:
202203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具有互镶嵌结构的高模量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涉及一种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有互镶嵌结构的高模量钛基复合材料为只含有TiC0.53增强相的钛基复合材料,TiC0.53增强相与Ti之间构成互镶嵌结构;TiC0.53增强相占钛基复合材料体积分数的55%~80%。
制备方法:一、计算石墨粉与纯钛粉的质量比;二、混合石墨粉与纯钛粉,在保护气氛下低能球磨;三、真空热压烧结。
互镶嵌结构中TiC0.53增强相起到强化和提高弹性模量的作用,互镶嵌结构中的Ti起到了变形润滑作用,在热加工过程中协调变形、避免TiC0.53增强相因应力集中而导致被破坏。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址: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艳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钛催化剂研究进展
钛催化剂研究进展摘要:文章主要综述了钛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以及研究的主要进展,详细的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钛催化剂的常见类型包括无机钛催化剂、有机钛催化剂和负载钛催化剂以及各类催化剂研究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钛催化剂;进展前言催化是工业生产中追求高效率、高纯度、低耗能的有效手段。
以催化反应为基础的催化生产工艺,是当今化学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与核心,在现代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含钛催化剂是工业催化剂的一个重要门类,对现代化工与石油化工生产的发展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3年,K·齐格勒发现用烷基铝和四氯化钛为催化剂,乙烯可在常压下高收率聚合,从而在世界上开创了高密度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G·纳塔在此研究基础上,发现立体定向聚合,创建了聚丙烯生产的工艺过程。
他们所研制的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及其聚合与共聚合,树立了现代高分子科学和工艺发展的里程碑。
近年来,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得到飞速发展,其国产化率已达到90%,同时含钛催化剂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就近几年来我国催化科学工作者对含钛催化剂所做的一些研究,作简要介绍。
一、催化机理过渡金属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催化剂,钛就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元素,由于具有空的d轨道,可接受电子或者电子对,形成配合物,同时d轨道上的电子也容易失去,即配体也容易脱去,当有新的配体进攻金属原子时,原来饱和的结构容易解离出一个配位体生成一个具有配位空缺的不饱和络合物,然后再与新的配体结合,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直至完成整个反应。
催化作用的实质就是借助配体与受体的配位作用而形成活性中间体,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达到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
这在有机合成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钛的另外一种催化现象是在光催化领域,典型材料是纳米二氧化钛(TiO2)。
当纳米TiO2吸收光子能量后,其价带上的一个电子跃迁到导带,原价带保留一个空缺,称为空穴,带正电荷。
内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行为及氢调敏感性的影响
内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行为及氢调敏感性的影响李红明;义建军;高明智;周军;张宇;张明革;黄启谷;黄伟欢;李萌萌;洪柳婷【摘要】以芴二醚、芴二醚酯、芴二醇酯、邻苯二酸酯四种内给电子体作为氢调敏感性研究对象,考察了内给电子体结构对催化剂的聚合行为和氢调敏感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内给电子体结构的变化,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氢调敏感性的催化剂,通过内给电子体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对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有效调控.氢调敏感性低的催化剂在加氢较少的情况下发生2,1插入几率较低,主要是发生1,2插入,容易产生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聚合物,这也是氢调敏感性低的催化剂得到的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在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会有一个小凸起的原因.【期刊名称】《弹性体》【年(卷),期】2019(029)004【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Ziegler-Natta催化剂;丙烯聚合;氢调敏感性【作者】李红明;义建军;高明智;周军;张宇;张明革;黄启谷;黄伟欢;李萌萌;洪柳婷【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 102206;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 102206;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 100013;中国石油华北化工销售公司,北京 100009;中国石油华北化工销售公司,北京 100009;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 102206;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 102206;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 102206;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 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6经过几十年的发展,Ziegler-Natta催化剂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六代,催化剂的各项性能不断提高,聚烯烃新产品、新应用不断出现,对聚烯烃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6]。
催化科学技术的里程碑——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催化科学技术的里程碑——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潘斌万伯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 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分子材料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形形色色的人造纤维、人造树脂和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所有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都离不开背后庞大的聚烯烃工业和推动聚烯烃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
最初,烯烃聚合采取的是自由基聚合方式,采用这一机理需要高压反应条件,并且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链转移反应,导致大量支化产物的产生。
对于聚丙烯,问题尤为严重,无法合成高聚合度的聚丙烯。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Karl Ziegler)和意大利化学家居里奥·纳塔(Giulio Natta)发明了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即Ziegler-Natta催化剂(Z-N催化剂),并开拓了定向聚合的新领域,使得合成高规整度的聚烯烃成为可能。
从此,很多塑料的生产不再需要高压,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使得生产者可以对产物结构与性质进行控制。
由于齐格勒和纳塔对于烯烃聚合的突出贡献,两人分享了196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催化机理Ziegler-Natta催化剂主要是由IV~VIII族元素(如Ti、Co、Ni)的卤化物与I~III族金属(如Al、Be、Li)的烷基化合物或烷基卤代物组成的。
目前得到公认的聚合机理为(以乙烯聚合为例):四氯化钛与有机铝首先作用,被还原至三氯化钛,然后被烷基化而得氯化烷基钛,烯烃首先在钛原子的空位上配位,生成π-络合物。
再经过移位和插入,留下的空位又可以给第二分子烯烃配位,如此重复进行链的增长过程。
3.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发展历史Ziegler-Natta催化剂诞生至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过程:第一代Z-N催化剂:最初的Z-N催化剂活性低(催化活性:1g钛催化所得的聚烯烃的质量),约为聚乙烯2kg、聚丙烯3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钛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黄伟,张文娟,孙文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摘要: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聚烯烃材料中亟待发展的高附加值树脂,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和产业化应用,其关键推动力在于钛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发展。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钛配合物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配合物结构变化对催化剂活性和共聚性能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钛配合物;单茂钛配合物;催化剂;乙烯聚合;乙烯共聚聚烯烃树脂用量超过高分子材料使用总量的一半,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充分体现了化学家、材料学者和工程学者的集体智慧。
然而,聚烯烃革新的基础还是依赖于化学家,特别是催化学者在催化剂上的革新。
目前,工业化的聚烯烃催化剂有Zieg ler-Natta催化剂[1]、Phillips催化剂[2]和茂金属催化剂[3];茂金属催化剂最早由德国学者Kam insky的研究组发现,而产业化生产中采用的是单茂钛配合物催化剂[4],部分学者称其为Ziegler-Natta-Kaminsky。
这类Zieg ler-Natta-Kaminsky催化剂很好地解决了乙烯与A-烯烃或环烯烃共聚的问题,符合高性能聚烯烃树脂生产的需求,占据了目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生产四分之三的催化剂体系;而且,随着相关技术专利保护期的终止,近期出现了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趋势。
正是对于高性能聚烯烃树脂的需求,推动了钛配合物催化剂研究的发展,呈现了2-亚胺酚氧配位钛(FI催化剂)[5]、2-亚胺吡咯配位钛(PI催化剂)[6]以及非桥联酚氧配位单茂钛配合物[7]催化剂研究快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已经有了关于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综述文章[8],值此化学所所庆55周年之际,结合我组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对钛配合物催化剂以及配合物结构与聚合催化性能的新进展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我国相关研究和技术的发展。
1双配体的单阴离子双齿配位钛配合物催化剂1999年日本三井公司的Fujita等首先报道了双配体2-亚胺酚氧配位钛配合物1(见图1)[5],该类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不仅如此,其含有氟原子取代基配体的催化体系能够实现乙烯活性聚合,且所得聚乙烯数均分子量超过了四十万,分子量分布(M w/M n)小于112。
这类配合物催化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8a],配体使用的是2-亚胺酚氧2-iminophenox y(也可以写成phenox y-imine,ph表述为F),研究者把这类配合物催化剂称为FI催化剂。
坊间更有学者认为,之所以这样命名,源自Fujita领导下的研究工作,意为是Fujita Innov ated催化剂。
然而,FI催化剂致命的缺点是难于进行乙烯与alpha-烯烃共聚,为了克服这类缺点,Fujita等设计合成了双配体的2-亚胺吡咯(pyrro lide-imine)配位钛催化剂2(PI催化剂,见图1)[6]。
这类催化剂活性中心周围获得了更大的配位空间,极大地改善了乙烯与A-烯烃或环烯烃配位共聚合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共聚单体插入比。
借鉴这类双配体的单阴离子双齿配位钛配合物催化剂的思路,利用我们在镍配合物乙烯齐聚催化剂设计中使用的4,5-二氮杂芴-9-酮芳香酰腙配体[9],我们设计合成了酰腙钛配合物催化剂3(见图2)[10]。
其在MAO协助催化体系中,展示了良好的乙烯聚合活性,获得重均分子量在104~106g/m ol的聚合物,收稿:2011-08-09;修回:2011-08-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金号20904059和20874105);作者简介:黄伟(198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学;*通讯联系人:E-mail:w hsun@.Fig ure1F I and P I Pr e-catalysts图2酰腙钛配合物催化剂F igur e2T itanium com plex es containing ar oy lhydrazones然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宽;与此同时,没能实现烯烃共聚。
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存在多种催化活性中心。
为了克服所得钛配合物催化剂不能实现乙烯共聚的缺点,我们不得不回到PI催化剂模型[6]衍生化研究上,利用我们在中性镍配合物催化剂研究中使用过的吲哚亚胺配体[11],制备了吲哚亚胺钛配合物4 (见图3)[12]。
正如所期望的,这类双吲哚亚胺钛配合物表现出了非常高的乙烯均聚和乙烯共聚的催化活性;不仅如此,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长使用寿命,即在通常工业操作温度和较长催化聚合时间内没有观察到活性降低。
另外,令产业界关注这类催化剂的原因在于:聚合反应温度升高时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在乙烯与降冰片烯共聚合时,不仅共聚单体含量可以获得提高,而且引入单体后提高了聚合催化活性,展示了正的/共聚单体效应0。
图3双(吲哚亚胺)和双(2-甲基6-苯并咪唑吡啶)钛配合物催化剂F igure3T it anium complex es containing imino-indo le lig ands and2-methy-l6-benzimidazole-pyr idine lig ands然而,在尝试使用单阴离子两齿配体苯并咪唑吡啶代替吡咯[6]和吲哚[12]时,制得的2-甲基苯并咪唑配体的钛配合物催化剂5(见图3)[13],虽然可以实现乙烯的高效聚合催化,但是,催化活性中心持续的时间短。
Bochmann等[14]把FI与PI催化剂模型进行杂化,从这两个模型中各使用一个配体获得了双配体配位的钛配合物催化剂6(见图4),研究结果证明这类催化剂体系能够实现良好的催化聚合效果。
对这类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给催化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空间,对于并给特种(高性能)聚烯烃树脂合成带来了新的思维途径。
图4F I-PI杂化的配合物催化剂Figure4FI-P I H ybrid pre-catalyst2单配体单阴离子多齿配位钛配合物催化剂在大量报道的FI催化剂体系中,很多催化剂寿命比较短,使得研究工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于进行产业化深入。
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这类2-亚胺酚氧配位钛活性中心比较容易被杂质进攻,失去催化活性。
为了提高这类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探讨新型钛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在保留/2-亚胺酚氧0基础上,人们开始设计多齿配体,合成了三齿配位三氯化钛配合物7[15]和8[16]配合物(见图5)。
然而,催化剂7[15]的催化活性较低,催化剂8[16]在提高了共聚催化能力的同时,依据X原子的种类可以调控聚合催化活性。
此外,FI催化剂发现者Fujita研究组将2-亚胺酚氧配体改造成O^N^E三齿配体,获得的钛配合物催化剂9(见图5)[17],能够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实现乙烯三聚合成1-己烯,选择性高于90%,活性为711@106g#g-1(Ti)#h-1。
图5在F I基础上引入其它配位原子的钛金属配合物Fig ure5T itanium complex es lig ated by mo dified FI ligands w it h additio nal do no rs利用在设计配体方面的优势,我们制备了8-羟基喹啉亚胺类的三氯化钛催化剂10(见图5)[18],该类催化剂展示了较高的乙烯聚合活性。
由于含有三个配位氯原子,能够使钛周围形成较大的配位空间,使得乙烯与A-烯烃更具优势;数据显示,乙烯均聚时活性可以达到1150kg#m ol-1(T i)#h-1,分子量达3815万,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活性可以达到1560kg#mol-1(Ti)#h-1,分子量达6019万。
在原有2-亚胺酚氧配体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提供配位氮原子的吡啶基团,我们设计合成了钛配合物11(见图5)[19]。
该类催化剂能够以较好催化乙烯聚合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聚乙烯产物的分子量达到1119万;同时,可以实现乙烯/1-己烯或者1-辛烯的共聚,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分子量可以达到2215万;在乙烯/1-辛烯共聚过程中,却显示出正面的/共单体效应0,1-辛烯插入率可达3187%。
与单阴离子多齿配体相比较,双阴离子多齿配体研究较少,难于自成一节。
然而,我们设计合成了双阴离子配体)))6-苯并咪唑-吡啶-2-甲酸酰胺,与氯化钛反应时获得了双配体配位的钛配合物12(见图6)[13]。
该催化体系具有非常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长的催化寿命,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受到聚合条件影响较大,可能是由于体系中有多类催化剂活性中心,导致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比较宽。
图6双阴离子6-苯并咪唑-吡啶-2-甲酸酰胺钛配合物F ig ur e66Bis(6-benzimidazolylpy ridine-2-car bo xy limidat e)titanium complex es3非桥联单茂钛配合物催化剂受产业化Zieg ler-Natta-Kam insky催化剂采用限定几何构型的单茂钛配合物催化剂的鼓舞[4],考虑到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合成上固有困难,越来越多的学者转向非桥联辅助配体的单茂金属配合物催化剂[7]:其结构通式表示为Cp'M LX n,其中Cp'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基团、茚基或芴基,M为钛、锆或铪等IVB金属,L为含有一个或多个配位原子的辅助配体,X为卤素或烷基、苄基等,n=0~3。
1995年,G m ez[20]等首先报道了含有一个苄脒基团的单茂钛配合物13(见图7)。
Nom ura[21]和M ichalak等[22]报道了酚氧单茂钛配合物催化剂14(见图7),该催化剂不仅提高了聚合活性,而且能够促进乙烯/A-烯烃共聚,获得共聚单体插入率高的聚合物[23]。
在与CGC催化剂[4]的活性和共聚性能媲美的同时,该类催化剂还能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24]。
基于此,人们又发展了其它配体单茂钛配合物15(见图7)[21f,25],实现乙烯高效聚合的同时,同样可以较好地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获得较高分子量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
图7非桥联单茂钛配合物催化剂Figure7N on-br idged half-titanocene我们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多齿单阴离子配体,用于合成单茂钛配合物(见图8)。
其中,催化剂16[26]在乙烯聚合中活性高达7168@106g PE#mol-1(T i)#h-1,并且可以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分子量可达18018万。
在乙烯/1-己烯共聚催化时,活性达到8132@106g PE#m ol-1(T i)#h-1,所得共聚物分子量可达329万。
不仅如此,该催化剂能够成功地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十一烯酸甲酯共聚,极性共聚单体插入率达到1%,这是在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活性和插入率平衡中颇具竞争力的催化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