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精品教案(含反思共8课)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什么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如此突出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结合《北宋形势图》,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3.表演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备课素材附历史剧本——杯酒释兵权)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4.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契丹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新人教版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元朝的统治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元朝的统治重点,强调元朝的统治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元朝的统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元朝的统治内容,强调元朝的统治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元朝的统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书籍:《元朝史》、《忽必烈传》、《元朝政治制度研究》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元朝历史知识。
2. 辅助材料:
a. 准备元朝建立、统治措施、统一和社会变化的图片,如元世祖忽必烈的画像、行省制度示意图等。
b. 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如元朝疆域图、南宋与元朝的战争形势图等。
c. 收集元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如元曲、壁画等,以展示元朝时期的文化特色。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古代货币交换实验,以直观地了解元朝时期的经济状况。
题型5: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元朝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元朝社会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蒙古族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蒙古族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这些变化对元朝时期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十一心课题“元朝的统治”。
教材主要围绕元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元朝的统治和社会风貌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辽宋夏金时期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3.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教学法: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2.历史史料(如《元史》、《元朝实录》等)3.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如成吉思汗的统一、窝阔台的继位、忽必烈的建立元朝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元朝的政治制度,如行省制度、科举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政治体制。
4.巩固(10分钟)讨论元朝的经济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澶渊之盟的签订。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问大家有看过《杨家将》《杨门虎将》《杨门女将》等电视剧吗?有看过的同学知道这些电视剧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吗?北宋时期,杨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剧发生在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交战的过程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探究新知(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展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苏颂《契丹帐》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个民族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诗歌描写了契丹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契丹族兴起的原因。
提示: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西夏民族的概况。
提示: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展示图片: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教师提问: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列表归纳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提示:5.教师提问:建立政权后,辽和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学生回答:①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②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辽与北宋的和战”的相关内容,概括辽宋关系的变化。
提示:战→和→战→和。
2.展示材料: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南宋、西夏、金和元朝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此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文字和艺术方面,对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认识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都市的繁荣景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探讨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加深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理解。
5.知识拓展: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2.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5.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3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
……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A.东京B.临安C.应天D.建康8.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A.①④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9.《宋史•岳飞传》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新人教版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自主预习
巩固训 中考链 拓展阅
1.了解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及北宋的史实。 2.知道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
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部分。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崛起的过程:
汉族政权是( B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4.(2017·东营)右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
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B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金人 先后解除了岳飞、 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 时金兀术攻打淮西又连败于宋军,终于使他认识到 可能用武力取胜,也表示愿意与南宋议和,于是双 的和议活动。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
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 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因而宋高宗和秦桧 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此后宋金双方终 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 绢 25 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 和议因是在绍兴年间签订,故被称作“绍兴和议”
3.宋金议和 (1)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散关 划定分界线。 (2)影响:形成 宋金对峙 局面。
一、选择题
1.“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
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
人物最有可能是( B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2.如果请你为《完颜阿骨打》这本连环画写一份
15.读右图,1141 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本课分析《北宋的政治》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起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则揭开了本时期历史的序幕,本课内容包括两个子目,第一目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介绍了宋朝的建立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内容;第二目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讲述了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以及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等内容。
本课内容围绕着北宋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熟悉程度较高,从《水浒传》中对于“禁军”的这一名词有所了解。
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采用多种形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教材。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间、经过。
2.了解北宋的地理位置。
史料实证1.结合《北宋形势图》(1111年),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北宋地理位置的认识。
2.结合《宋朝科举考试图》分析宋代科举考试的概况,进一步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历史理解1.了解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及这些措施导致的历史结果。
家国情怀1.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积贫积弱,认识到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地看问题的结论。
2.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及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课前准备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是宋辽夏金元时期历史的开篇,可以创设黄袍加身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和金朝形成南北对峙。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有“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蒙古族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有“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12.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13.宋朝时,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体现出宋朝()
A.重本抑末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重农抑商
A.唐朝长安B.北宋开封C.南宋四川D.北宋四川
3.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4.泰国香米在我国卖的非常火爆。早在宋朝时,人们就能品尝或种植外来优良稻米——占城稻,它引进于()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14.宋辽夏金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 )
A.辽、西夏、金、南宋、元B.西夏、辽、金、南宋、元
C.辽、西夏、南宋、金、元D.南宋、辽、西夏、金、元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
16.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9.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最杰出的词人有( )
①白居易 ②苏轼 ③李白 ④李清照 ⑤辛弃疾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D.②④⑤
10.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
11.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
A.农民起义夺权B.少数民族人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
18.如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
人教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巩固强化复习
C. 吐蕃、女真 D. 吐蕃、契丹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真题在线
3. [2018•南京中考]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 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为任掌。管”海材外料贸表易明征( 税C 、) 管理外商 A. 五铢钱的统一铸江及造南收地五购区铢舶的钱来开的货发统物在一的题铸官干造署材是。料在中汉不武能帝体时现期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宋高宗的话,表明南宋政府重视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故C符合题意。 D. 闭关锁国的危害 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真题在线
2. [2019•山西中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
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 B. 匈奴、女真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
B )秦少汉数时民期族唐 出骚是诗 塞金扰匈是中奴女原。真地族区建的立满宋的江词政红权。
王昌龄
岳飞
秦时明月汉时关, 壮志饥餐胡虏肉,
综合归纳
综合点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 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综合归纳
综合点3: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总体特点:高度繁荣。 (1)从领域上看:各个领域全面辉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真题在线
5. [2019•济宁中考]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
正确的是( D )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隋朝都城在长安,即今西安,
元隋朝都是城汉在族大人都建,立即的今,北元京朝。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是蒙古族人建立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点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请问这是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两宋时期2.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中书省B.门下省C.蕃坊D.市舶司3.为便于南粮北运,元世祖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车轨,设置市舶司B.疏通大运河,缩短航线C.设置驿站,改修粮站D.修整黄河,开辟海运航线4. 1004年,辽国承天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米真宗赵恒也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
但是,这场灭国级大战中,双方都觉得自己要满盘皆输了。
材料所述史实为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郾城大捷D.澶州之战5.《宋史》卷368《杨再兴传》记载:“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
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
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历史上称这次大战为A宋金大战 B.郾城大捷 C.宋西夏之战 D.宋辽之战6.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根据下列消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四川地区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统治阶级的需要C.印刷术的改进D.商品经济的发展8.“他用武力和意志扫平了东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B.元昊C.赵构D.苻坚2.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末以来潘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3.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B.李世民C.赵匡胤D.忽必烈4.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5.郭靖和杨康是金庸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来源于灭掉北宋政权的“靖康之变”。
灭北宋政权的是( )A.西夏B.蒙古C.辽D.金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该词反映的史实是( )A.宋军抗辽B.宋军抗金C.宋军抗元D.宋军反击西夏7.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开始B.1141 年宋金达成协议C.郾城大捷D.南宋收复建康8.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政权巩固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农业发展9.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商业贸易的繁荣B.手工业的兴盛C.农业的发展D.文化的昌盛10.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有一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元朝的海外贸易》和《元曲选读》,让学生了解元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情况以及元曲的艺术特点。
-视频资源:《元朝的建筑工程》纪录片,展示元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和风格,如大都城、赵州桥等。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寻找元朝时期的历史痕迹。
2.拓展要求:
-学生需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并做好学习笔记。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近距离接触元朝时期的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如元朝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文化成就等),深入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元朝的历史风貌,提高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行省制度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
-民族融合
-文化成就:元曲、建筑艺术
②重点词句:
-成吉思汗、忽必烈
-大都、行省、科举
-海外贸易、丝绸之路
-蒙古族、汉族、回族
- "马可·波罗游记"、元曲选段
③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内容和辅助信息。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挂图、元朝时期文物模型。
2.软件资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教学课件、历史视频资料。
3.课程平台:学校局域网教学平台、课堂互动软件。
4.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历史专题学习网站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5.教学手段:分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模拟。
4.课堂小结
5.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