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最新诊断标准
血清淀粉酶胰腺炎诊断标准
血清淀粉酶胰腺炎诊断标准
一、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
血清淀粉酶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胰腺炎发作的情况下,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大量的淀粉酶,导致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
正常值为40-180 U/L,超过这个范围通常提示存在胰腺炎的可能性。
二、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比值大于60%
除了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还需要考虑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比值。
正常时,肌酐清除率与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比值接近1。
当比值大于60%时,提示存在胰腺炎的可能性。
三、淀粉酶活性升高程度与患者腹痛症状呈正相关
患者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程度与腹痛症状通常呈正相关。
血清淀粉酶水平越高,患者腹痛等症状可能越严重。
因此,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程度和腹痛症状可作为诊断胰腺炎的参考依据。
四、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清淀粉酶升高
血清淀粉酶升高并不一定都是胰腺炎引起的。
其他原因如胰腺外伤、胰腺炎后遗症、消化道穿孔等也可能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
因此,需要排除这些原因引起的血清淀粉酶升高。
五、影像学检查(如CT、MRI)显示胰腺炎症或胰管扩张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显示胰腺炎症或胰管扩张等异常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胰腺炎。
当患者有胰腺炎的典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时,应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六、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也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细胞计数通常在正常范围内或略有升高,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见的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酒精性肝病、高脂血症等。
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就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其中,上腹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呈持续性难以忍受的剧痛,常放射至背部。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等全身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指标包括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
其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标志,而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则提示有炎症反应。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胰腺的病变程度、有无坏死等情况,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
根据2012年国际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诊断急性胰腺炎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持续性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二是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的升高,或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炎的特征性改变。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只有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才能够准确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时,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轻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检查指标
轻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临床上诊断和确认其严重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轻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和检查指标,以及如何正确评估和确认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胰腺炎的定义和病因1. 胰腺炎的定义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自我消化而导致的炎症性疾病。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胰腺炎和重度胰腺炎。
2. 胰腺炎的病因胰腺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酒精性胰腺炎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
其他病因还包括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感染等。
二、轻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1. 轻度胰腺炎的诊断标准轻度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影像学检查主要通过腹部超声、CT、MRI等来确认胰腺的炎症性病变。
2. 重度胰腺炎的诊断标准重度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相对于轻度胰腺炎来说更为复杂和严格。
除了上述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结合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情况等综合评估。
三、轻重症胰腺炎的检查指标1.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诊断和评估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白细胞计数等是常用的生化指标。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认胰腺炎的病变情况,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
3. 综合评估除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认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轻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评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为胰腺炎的病因和病情复杂多样,需要全面、深入地评估和确认病情的严重程度。
及时合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总结轻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确认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指标和检查,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在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时,需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胰腺炎分级标准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严重程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胰腺炎分级标准:
1. 急性胰腺炎的Ranson 评分法:该评分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2. 急性胰腺炎的APACHE II 评分法:该评分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疾病史、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3. CT 影像学分级法:根据CT 影像学表现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轻度表现为胰腺局限性水肿和炎症,中度表现为胰腺坏死和脓肿形成,重度表现为广泛性胰腺坏死和腹膜炎等并发症。
4. 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BISAP)评分法:该评分法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程度、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评估,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5. Atlanta 分级法:该分级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轻度表现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中度表现为有明显症状但无并发症,重度表现为有严重症状并伴有多种并发症。
以上是常用的胰腺炎分级标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分方法进行评估,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胰腺炎诊疗规范
胰腺炎诊疗规范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诊断标准】1.病史发病前常有暴饮暴食、进油腻饮食、酗酒或药物服用史或有胆石症病史。
2.症状(1)腹痛:多为上腹剑突下持续性痛,可放射到腰部及左、右肩部,腰部可呈束带样疼痛。
(2)恶心,呕吐一般较频繁,吐后腹痛不缓解。
(3)腹胀常伴有停止排气排便。
(4)全身症状可有轻度发热,重症胰腺炎可有高热和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表现。
3.主要体征(1)皮肤、巩膜可伴有黄染。
(2)合并出血性胰腺炎者,脐部或腰背部皮肤有时可出现青紫瘢、水肿和压痛。
(3)水肿型胰腺炎血压、脉搏、呼吸多无变化,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可有血压下降、脉搏及呼吸加快,重症病人可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阳性。
(4)上腹剑突下或偏左有压痛,重症病人可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腮腺或睾丸可有压痛。
4.化验检查(1)血和尿淀粉酶增高,但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不成比例。
(2)白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3)有条件时,测定变性血红蛋白、脂肪酶、弹力蛋白酶、载脂蛋白A2(apo-A2)以及C-反应蛋白有助于胰腺坏死的诊断。
5.特殊检查(1)B超检查:了解有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和结石,胰腺是否肿大及其周围渗液范围或脓肿形成。
可见横结肠、胃等充气扩张,或有左侧膈肌上升,左下胸腔积液。
(2)腹部X线平片:可见横结肠、胃等充气扩张,或有左侧膈肌上升,左下胸腔积液等。
(3)CT检查:了解胰腺肿大情况,周围渗出情况及有无脓肿或囊肿形成。
6.腹腔穿刺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时,在右/左下腹常可抽出血性液体,淀粉酶测定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治疗原则】一经诊断急性胰腺炎或高度怀疑本病时,应先采用非手术疗法,重型急性胰腺炎则需要积极的支持治疗或手术处理。
1.非手术疗法(1)持续吸氧,禁食及胃肠减压。
(2)防治休克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3)营养支持:应用全胃肠道外营养,适当补充钙剂。
重症胰腺炎血糖标准
重症胰腺炎血糖标准
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糖标准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首先,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有坏死,胰岛细胞受到损害,可引起血糖调控的机制出现障碍,导致血糖波动,表现为血糖升高。
其次,临床上一般建议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糖应控制在7\~10mmol/L。
由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胰腺有坏死,会导致胰岛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可引起血糖调控的机制出现障碍,导致血糖波动,表现为血糖升高。
此外,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有如下几点: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
2. 体征:患者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肌强直,格雷特纳征,卡伦征。
3. 辅助检查: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钙离子明显下降,血钙在2mmol/L以下,而血糖升高,一般大于11.2mmol/L。
4. 腹腔诊断性穿刺见有高尿淀粉酶活性的腹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血糖的标准可能因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请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胰腺炎诊断标准
胰腺炎诊断标准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可以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诊断胰腺炎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一、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可伴有肝脾肿大,可出现腹膜炎症状,如腹膜疼痛、腹壁压痛、反跳痛等。
2.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
体重减轻等,可伴有肝脾肿大,可出现腹膜炎症状,如腹膜疼痛、腹壁压痛、反跳痛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急性胰腺炎可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血液检查可出
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
升高等。
2.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出现蛋白尿、白细胞尿等。
3.胰腺酶分泌检查:可检测胰腺酶,如胰蛋白酶、胰酸酶、胰
脂肪酶等,其中胰蛋白酶和胰酸酶的活性可明显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壁增厚、血流异常等。
2.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壁增厚、血流异常等,可更清楚地显示胰腺结构及病变部位。
3.核磁共振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壁增厚、血流异常等,可更清楚地显示胰腺结构及病变部位,可更准确地诊断胰腺炎。
四、诊断标准
1.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炎病变,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2.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炎病变,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胰腺炎。
总之,诊断胰腺炎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临床表现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胰腺炎,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检查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检查
1、胰酶测定
胰酶的测定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后3~12小时开始升高,24~28小时达到高峰,2~5天后恢复正常。
血清淀粉酶值高于128Winslow单位(正常值8~16单位)或大于300Somogyi单位(正常值40~80单位)即提示为本病。
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值反而不升高。
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小时升高至1.5康氏单位(正常值0.5~1.0单位)。
2、腹腔穿刺
对有腹膜炎体征而诊断困难者可行腹腔穿刺。
重症胰腺炎时穿刺液常呈血性,并发感染时呈脓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穿刺液的淀粉酶值增高有诊断意义,若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水平,表示胰腺炎严重。
3、放射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帮助诊断。
B超扫描能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
还可探查胆囊结石,胆管结石。
但受局部充气肠袢的遮盖,限制了其应用。
(2)增强CT扫描:是敏感的确认急性胰腺炎的方法。
胰腺的改变包括弥漫性或局灶性胰腺增大,水肿,坏死液化,胰腺周围组织变模糊,增厚,并可见积液。
还可发现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病,如胰腺脓肿,假囊肿或坏死等。
增强CT扫描坏死区低密度(正常值小于50Hu)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
择有很大的帮助。
(3)MRI:可提供与CT相同的诊断信息。
胰腺炎分类新标准
胰腺炎分类新标准
目前,世界各地临床医学专家已经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胰腺炎分类新标准,根据病变的程度和分布将胰腺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具体标准如下:
1. 轻度胰腺炎:表现为临床症状轻微,例如轻度腹痛、恶心、呕吐等,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轻度升高,腹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 中度胰腺炎:表现为中度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明显升高,腹部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有一定程度的炎症病变。
3. 重度胰腺炎:表现为剧烈的腹痛、持续呕吐、高热等严重的临床症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显著升高,腹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明显胰腺炎症病变,可能伴有胰腺坏死、腹腔和周围器官的并发症。
这一新的胰腺炎分类标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评估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根据胰腺炎的分类,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此外,这一标准还有助于进行临床研究并进行病例比较分析,促进对胰腺炎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重症胰腺炎 诊断标准
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如下:
1.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同时会出现坏死、
假性囊肿、脓肿等局部并发症。
2.患者的体征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压痛、肌紧张、腹胀、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者消失。
3.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包块,常见的有脐周皮下淤斑征以及腰胁
部皮下淤斑征等。
4.患者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脏器官功能障碍,同时还会表现出严
重的代谢紊乱,出现低钙血症。
5.采用增强CT或者B超可以为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相关依
据。
6.APACHEⅡ评分≥8分;Balthazar CT分级系统≥Ⅱ级。
胰腺实验室诊断标准
胰腺实验室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胰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主要的功能是分泌胰岛素和消化酶,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和调节血糖水平。
胰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胰腺炎和胰腺癌。
胰腺疾病的确切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关于胰腺实验室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
1. 血清酶水平检查:一般情况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水解酶的水平会明显升高,在急性胰腺炎时尤为明显。
高血清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排除胰腺炎或胆道疾病的其他病因。
2.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检查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糖尿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通常会受到胰腺功能的影响。
3.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对于胰腺癌患者,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如CA19-9和CEA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和生长速度。
高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通常表示胰腺癌的可能性。
4. 腹水和胰液检查:对于患有肿瘤或胰腺炎的患者,腹水和胰液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胰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腹水和胰液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类型和组织损伤程度。
5. 影像学检查:胰腺疾病的确切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MRI和内镜超声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胰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以及检测肿瘤或炎症的存在。
胰腺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胰腺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检查血清酶水平、胰岛素和C肽水平、肿瘤标记物、腹水和胰液、以及进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胰腺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一步完善胰腺实验室诊断标准,提高胰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本文2000字】。
第二篇示例:胰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胰腺实验室诊断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胰腺实验室诊断包括一系列检测项目,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其他生理指标,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胰腺疾病、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方案。
诊断重症胰腺炎的三个标准
诊断重症胰腺炎的三个标准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
苦和健康风险。
要及早诊断重症胰腺炎,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标准进
行判断。
首先,患者的临床症状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
者常常出现剧烈的上腹疼痛,这种疼痛常常持续数天不缓解,并且
放射至背部或腰部。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
化系统症状,以及发热、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
这些临床症状的出现,特别是上腹疼痛的持续和放射特点,对于诊断重症胰腺炎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常常升高,这是因为胰腺炎导致胰腺酶
释放增加而进入血液循环所致。
此外,白细胞计数和 C 反应蛋白等
炎症指标也常常升高。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可以帮助医生
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患有重症胰腺炎,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最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诊断重症胰腺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腹部 CT 或 MRI 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的炎症变化,如肿胀、水肿、
坏死等。
此外,腹部超声检查也可以发现胰腺的肿胀和积液等异常情况。
这些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直观地显示患者胰腺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之,诊断重症胰腺炎的三个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这三个方面的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诊断重症胰腺炎,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能够重视这些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重症胰腺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ercp术后胰腺炎诊断标准
ercp术后胰腺炎诊断标准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胰腺炎的诊断通常涉及到一系列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下面是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具体情况可能会因患者个体差异和医生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1.临床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痛、呕吐、发热等。
这些症状可能
在ERCP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发生。
2.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包括白细胞计数的升高、血清淀粉酶
水平升高等。
这些指标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通常会升高。
3.影像学评估:腹部超声、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
检测胰腺的炎症和其他异常。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认是否存在急性胰腺炎。
4.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ERCP术前和术后的情况,以及
其他可能引起胰腺炎的因素。
5.其他: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其他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
可能引起症状的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国际胰腺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或其他医学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来辅助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ERCP术后的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需要及时的医学干预。
如果患者出现疑似胰腺炎的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慢性胰腺炎(CP)的诊断标准
b.ERCP显示全胰腺散在不同程度的分支胰管扩张,或单纯主胰管不规则扩张或伴有蛋白栓
c.CT显示主胰管全程不规则扩张伴胰腺形态不规则改变
d.超声或内镜超声显示胰腺内高回声病变(结石或蛋白栓),或胰管不规则扩张伴胰腺形态不规则改变
b.连续多点观察尿胰酶高于正常值
5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异常
任何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在6个月内有2次以上检测结果异常
结果解读:
1或2任何1项典型表现,或者1或2疑似表现加3、4和5中任何两项可以确诊。1或2任何1项疑似表现考虑为可疑病人,需要进一步临床观察和评估。
2
组织学特征性表现
典型表现
胰腺外分泌实质减少伴不规则纤维化;纤维化主要分布于小叶间隙形成“硬化”样小叶结节改变
不典型表现
胰腺外分泌实质减少伴小叶间纤维化或小叶内和小叶间纤维化
3
典型上腹部疼痛或用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上腹部疼痛,伴或不伴体重减轻
4
血清和尿胰酶水平异常(任一项)
a.连续多点观察血清胰酶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慢性胰腺炎(CP)的诊断标准
诊断条件
编号
表现
1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典型表现(任一项)
a.胰管结石
b.分布于整个胰腺的多发性钙化
c.ERCP显示主胰管不规则扩张和全胰腺散在的不同程度的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
d.ERCP显示近侧主胰管完全或部分狭窄(胰管结石、蛋白栓或炎性狭窄),伴远端主胰管和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炎最新诊断标准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上腹痛,其中近半数放射至背部,起病迅速, 30分钟内疼痛达到高峰,通常难以耐受,持续24小时以上不缓解。
疼痛常伴随有恶心和呕吐。
体格检查往往显示剧烈的上腹部压痛及肌卫。
诊断急性胰腺炎一般需以下3点中的2条: (1)具有急性胰腺炎特征性腹痛; (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 (3)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
本定义允许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如果患者具备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腹痛,血清酶水平低于正常值上限3倍,必须行CT检查以确诊急性胰腺炎。
此外,本定义尚允许患者因急性或慢性疾病致严重神志失常而使腹痛无法评估的可能性。
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一般均升高。
血清脂肪酶升高持续时间可能稍长于淀粉酶。
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的程度与急性胰腺炎的轻重并不直接相关。
同时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往往无必要。
血清脂肪酶应优选,因为在可能导致淀粉酶升高的非胰腺疾病,如巨淀粉酶血症、腮腺炎和某些肿瘤,血清脂肪酶仍保持正常。
血清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般优于淀粉酶。
确诊急性胰腺炎之后仍每日监测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对评估疾病进程或预后的价值有限。
如果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持续数周,提示持续的胰腺/胰周炎症、胰管阻塞或假性囊肿形成等可能性。
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范围较广,包括肠系膜缺血或梗塞、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绞痛、主动脉夹层、肠梗阻、下壁心肌梗死。
二、影象学检查三、是临床上诊断慢性胰腺炎最为常用的手段. 自从B型超声普及后,应用X-线对慢性胰腺炎进行诊断已很少使用. 但腹部平片对于发现胰腺钙化仍有一定价值. 目前,B超、CT和ERCP 是诊断慢性胰腺炎最有价值的方法[6]. CP的超声所见[7]:①胰管壁不规则并呈现断续的高回声表现. 85%的CP患者可出现这一典型表现. ②胰腺结石和钙化灶同时存在,胰腺实质内可见点状高回声. ③胰腺萎缩和胰腺局限性增大. 在CT 上,慢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为胰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间质广泛纤维化和胰腺钙化. 有的患者还可在CT上看到由于炎性刺激而增厚的肾前筋膜. B超和CT诊断CP的正确性和特异性无显著差异,但CT在发现胰腺钙化和囊肿方面要优于B超[8]. 此外,B超检查还容易受到诸如患者体形、胰腺和肝脏的位置以及胃肠内气体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结合CT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 ERCP在慢性胰腺炎诊断方面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9]. Ala et al[10]认为ERCP可作为当前慢性胰腺炎诊断的金标准. Moreira et al[11]则对ERCP的应用指征进行了总结,并认为尽管当前内镜超声(EUS)、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螺旋CT等新的诊察手段不断出现,但ERCP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MRCP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诊断技术,在CP的诊断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MRCP的突出优点是能够在三维空间对图形进行处理,因此可以非常精确的显示胰胆管的结构,能够很容易的发现管道内的结石、钙化以及管道本身的狭窄. EUS在慢性胰腺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瞩目[12],他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可以观察到胰腺全貌和胰腺的细微结构,能够发现B超和CT还无法探测到的微小肿块,并且避免了传统B超容易受到诸如肠内积气干扰等缺点[13]. EUS有可能成为发现慢性胰腺炎早期实质损害的最为敏感的方法,但这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其诊断的可靠性. 缺乏标准化的分类也使EUS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四、五、2酶学标志检测六、血清酶学测定用于C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已有较长的历史[14]. CP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胰多肽氨酸水平多下降[15];弹性蛋白酶1、DNA酶、RNA酶、CA19-9、蛋白分泌胰蛋白酶抑制物(PSTI)的水平多有升高,肌酐清除率也多同时上升[16] . 有5%~10%的患者因胰胆管内开口水肿或胰腺纤维化压迫胆管,引起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酶学的检测多不特异,如上述多种指标酶的升高或降低在胰腺癌中也可发生[17]. 但如果对血清酶水平进行量化,则更有意义. 如CP患者血清CA19-9升高幅度一般不会超过100×103U·L-1,当达到10000×103U·L-1时,则应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可能[18]. 任旭et al[19]对纯胰液(PPJ)中的CEA、CA50和CA19-9进行了检测,并认为对三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有效的鉴别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可能较乳铁蛋白稍逊. 纯胰液中升高的乳铁蛋白和在糜蛋白酶-蛙皮素刺激后,十二指肠液中增高的乳铁蛋白/脂肪酶比率,对C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七、八、 3 胰腺功能实验[20-25]九、与CP诊断有关的胰腺功能实验很多,敏感性也各不相同. 在一些影象学难以确诊的病例,功能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认为,通过十二指肠插管的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刺激实验(直接刺激实验)仍然是诊断CP的金标准,此方法的缺点是费时较长. Madrazo-de la Gar za et al 利用光纤内镜吸取十二指肠液,即在内镜监视下,在十二指肠内放入一根导线,然后将内镜撤出,再顺导线滑入吸管完成操作. 此方法由于减少了插管时间以及使用内镜测试胰腺功能的次数,使检查时间由150min减少到45min,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内镜插管取十二指肠液. 在间接刺激实验中,Lundh实验、NBT-PABA实验、无管实验由于简便易行而在一些地区仍有使用. 无管实验常使用的两种物质是苯酪肽(bentiromide )和二月桂精荧光素(pancreolauryl),二者对C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到85%,90%和90%,82%. 最佳胰功能实验是在摄入标准试餐或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后,测定十二指肠液分泌量与碳酸氢盐和蛋白浓度,更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口服可被胰消化酶消化的物质,然后测定其消化产物. 粪便中糜蛋白酶活性分析用来检测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对早期和失代偿期CP 的敏感性可分别达到49%和90%. 其他实验尚包括血清胰蛋白酶样物质的免疫反应性、口服蛙皮素后测定血清胰多肽以及改良的Schilling实验等. 晚近发展起来的胆固醇-碳13-酰辛醇呼吸实验(cholesteryl-C13-octanoate breath test)由于特殊的非侵入性和高敏感性而受到重视.十、十一、 4 基因诊断[26-31]十二、专门用于CP特异诊断的基因目前还没有发现. 但有些基因在CP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当前较为突出的是端粒酶与K-ras基因. 端粒酶是当前广谱的恶性肿瘤诊断标志物. 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可达到85%~100%. Hiyama et al用PCR-TRAP法检测了43例胰腺癌和11例胰腺良性疾病标本(CP和囊腺瘤)中端粒酶活性,结果有41例(95%)胰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呈阳性,而所有11例良性胰腺组织中端粒酶均为阴性. K-ras基因与胰腺癌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报道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突变率在胰腺癌可高达75%~95%.戴存才等应用PCR-SSP技术,对胰腺癌和CP冰冻组织的PCR扩增产物进行了K-ras基因检测,结果发现95%(39/41)的胰腺癌组织有K-ras基因突变,而29例慢性胰腺炎全部为阴性. 在Myung et al进行的实验中,对纯胰液内的端粒酶活性和K-ras基因突变进行了联合检测,认为可以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降低了将胰腺癌误诊为CP等其他良性疾病的机会.虽然寻找CP诊断的金标准是我们的目标,但到目前为止,现有的任何一种检查手段和方法都难以达到要求. 因为CP的不同发病阶段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检查方法的使用上也不尽相同. 严格地说,同任何其他疾病一样,诊断CP的真正金标准应该是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但这在临床上很难实现. 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对CP发病及调控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医学诊断手段和设备的日新月异,一种能够更早期、更灵敏、更特异的CP诊断方法一定会出现,到那时,一个临床意义上的金标准也就为期不远了.三、1)病情发展过程:可有以下3类:仅有过急性发作史,以后未再复发,但炎症持续存在;有过反复急性发作,但每次发作后并未完全痊愈,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不同;有些患者并无明确腹痛发作,而最终出现脂肪泻、糖尿病等为主要表现,此型又称为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2)症状:腹痛,初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部位及性状与急性胰腺炎相似,可伴有发热与黄疸。
因胰腺外分泌不足,胰酶缺乏而出现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现象,最终胰岛必将累及,出现糖尿病症状。
(3)体征:上腹部可有压痛,或可扪及包块,并发脾静脉血栓时,可引起脾大,或出现节段性门脉高压征。
少数可并发胰腺癌。
2.辅助检查(1)血清和尿淀粉酶:除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增高。
(2)各种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均可减退。
①促胰滠素试验。
胰液分泌量减少(<80ml/20分),碳酸氢钠(十二指肠液正常值:>80mmol/L)和胰酶含量减低。
②胆囊收缩素刺激试验。
结果同促胰液素试验。
③尿BT—PABA(苯甲酰一酪氨酰一对氨基苯甲酸)试验。
测定尿中PABA的排泄量,约为正常量的50%。
④Lundh试验。
胰酶活力降低。
此试验现已少用。
(3)血清放免法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测定:含量明显增加,系因胰酶减少,对胆囊收缩及促胰液素的反馈性抑制减弱或消失所致。
(4)1~I碘化脂肪吸收试验:血131碘<正常值;粪便”。
碘>iE常值。
(5)胰腺内分泌功能减退,血糖可升高。
(6)腹部X线平片:可见胰腺钙化影,钡透可有胃和(或)十二指肠受压征象。
(7)B超扫描:可显示胰腺肿大或缩小以及囊肿等图像。
(8)逆行胰管造影:可见胰管结石、管腔变形或呈串珠状。
(9)CT扫描:可见胰腺缩小、增大或正常。
密度下降或正常。
胰管扩张呈串珠状,或狭窄与扩张混合存在。
胰腺结石或钙化。
3.诊断标准①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外分泌功能明显异常,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改变,并可除外胰腺癌者。
②x线与CT有明确胰腺钙化或胰腺结石。
③胰腺活组织检查符合慢性胰腺炎。
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鉴别:后者在发作时血淀耪酶显著增高,腹部平片常阴性,胰腺组织无永久性炎症痕迹。
当慢性胰腺炎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常与胰腺癌、壶腹部瘟、总胆管结石等相混淆,往往须经多方面检查,甚至剖腹探查,经病理活检与细胞学检查才能作出诊断四.(1)临床诊断标准:突发上腹剧痛、恶心、呕吐、腹胀并伴有腹膜刺激征,经检查可除外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等其他急腹症,并具备下列4项中之2项者即可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