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护理

合集下载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渊源 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药熨法
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
药熨袋制 作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热熨袋内温度应保持在50℃~60℃;药 熨时用力来回推动且用力均匀,开始时 温度较高,用力要轻,速度要快,随着 药熨袋温度的降低,用力可渐增大,同
汗法的作用 汗法的适用范围
汗法及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应注意避风保暖, 及时更换潮湿衣被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禁忌
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
表证兼有风湿者 ,须用数次微汗
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 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
吐法及护理
吐法 亦称催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 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功能锻炼
中药换药法
目的总的目的:促进树组立无织菌生观念长。、重伤点掌口握愈解除合敷的料最终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的 面方 及法 周, 围换 皮药 肤物 的品 消的 毒传 方递 法,方包法扎,固创
操作前准备
定方法,污物敷料的处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中药熏洗法
定义 是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待 温后再用药物淋洗、浸浴全身或患处局部 的一种外治方法。
特殊煎药法
5.烊化 6.磨汁 7.冲服 8.泡服
二、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目的 (二)煎药前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三节 中药口服法
1 概述 2 方法
17
中药口服法——概述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温度 特殊送服方法 服药禁忌
服药温度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

用法选择
根据药物性质和功效,选择合适 的用药方法,如煎服、泡服、冲
服等。
注意事项
注意用药时间和频次,避免过量 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产 生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患者 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
PART 03
常用中药分类及功效解析
REPORTING
解表药类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
副作用小
中医用药以天然草药为主,副作用相 对较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轻。
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
预防保健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不仅关注疾病治 疗,还注重预防保健,帮助患者增强 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标准化程度不高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缺乏统一的 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地区和医 疗机构之间存在差异。建议加强 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操作流 程和规范。
智能化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中医用药及八法 护理的智能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国际化推广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未来有望在国际上得 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副作用小
相比西医药物治疗,中医用药 通常副作用较小,对患者身体 的损伤也较小。
预防保健
中医用药和八法护理不仅可用 于治疗疾病,还可用于预防保 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
病的发生。
PART 02
中医用药基本原则
REPORTING
辨证施治原则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4.防复感。 5.采用措施透邪发汗;防止“闭门留
寇”,忌大汗。 6.要因人因时而发汗。 7.防止汗出太过。

二、吐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 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 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2、适应症: 中风、痰涎壅盛、癫狂、宿食、 食厥、气厥、胃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 泻不得等。

4.灵活应用给药方法。 5.注意病情观察。
六、清法与护理
1、定义:
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 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方法。
2、适应症: 对于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皆可 适用。尤其治疗温热病中更为常用。
3、护理方法:
1.环境护理。 2.饮食护理。
3.服药温度。
3、护理方法: 1. 药宜空腹温服;以邪去为度,中病即止。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排
泄物的质、量、色、味等。
3.注意适应症,服寒下药期间应暂禁食,
待燥屎泻下后再给以米汤、面条等养胃气 之品。
4.服温下药食宜温热性味之品。 5.服润下药期间应配合食疗以润肠通便;
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三、下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 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 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 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下法: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 兼施
2、适应症:
适用于邪在肠胃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
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 邪正俱实之证。
中药用药“八法” 及护理
教学目标
识记:

1、以下概念: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 清法、消法、补法. 2、能准确复述汗法、下法、温法的护理要点。

中医给药护理技术

中医给药护理技术

中医给药护理技术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1、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

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

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在指定时间内给药。

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

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

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

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

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

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 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

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

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

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

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中医用药护理习题与答案

中医用药护理习题与答案

中医用药护理目录第一节用药一般护理 (1)第二节用药禁忌 (3)第三节中药汤剂煎煮法 (5)第四节给药规则 (7)第五节用药程序 (10)第六节中药服法与护理 (12)第七节中药外用法及护理 (23)第八节常用中药中毒与解救护理 (30)第一节用药一般护理(一)填空题中医用药一般护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护士如何做到正确安全用药?(三)选择题A型题1.用药护理中,对医嘱中有毒的药物有疑问时,护士应A.不给用药B.减少用药剂量C.改变给药途径D.用药后观察用药反应E.及时请示主管医生2.中药给药时,护士执行查对制度,应除外A.病人姓名B.病名C.医嘱药物D.组方原则E.给药剂量X型题1.中医用药一般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根据医嘱给药B.执行查对制度C.掌握给药途径D.正确安全用药E.用药观察施护2.现代的中药给药途径,包括A.口服B.外用C.吸入D.肌内注射E.静脉注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根据医嘱给药执行查对制度掌握给药途径正确安全用药用药观察施护(二)简答题护士要做到认真按照医嘱查对;掌握合理的给药途径、时间、温度、剂量及方法;注意所用药物的存放时间;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掌握用药注意事项、用药禁忌、要无毒副反应及中毒后的抢救方法;密切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注意中西药之间有无配伍禁忌;如有疑问时及时向主管医生询问。

(三)选择题A型题1.E2.DX型题1.ABCDE2.ABCDE第二节用药禁忌(一)名词解释中药配伍禁忌(二)填空题1.妊娠用药禁忌一般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二类。

2.病证食忌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________忌食某些食物。

饮食调护也应________施食。

(三)简答题一般常规应用中药的忌食是什么?(四)选择题A型题1.下列配伍中属于“十八反”的是A.芜花与甘草B.乌药与瓜蒌C.人参与菜菔子D.人参与五倍子E.人参与五灵脂2.属于妊娠禁忌的一组中药是A.巴豆、三菱、熟地黄B.穿山甲、雄黄、郁李仁C.藜芦、木通、薏苡仁D.牵牛子、麝香、地龙E.砒霜、肉桂、水蛭3.寒性病应忌食A.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B.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C.胡椒、辣椒、大蒜、白酒D.食油炸、黏腻、不易消化的食物E.鱼、虾、蟹等腥颤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X型题1.下列哪类药为妊娠禁用药A.峻下逐水药B.破血通经药C.通经祛瘀药D.行气破滞药E.剧毒及重金属药物2.热性病证应忌食哪类食物A.辛辣类食物B.油腻类食物C.煎炸类食物D.辛凉类食物E.辛热类食物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是指由于某些药物经过配伍能减轻或抵消药物的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因此临床上应当避免此类药物配伍使用。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4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酸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 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5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 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 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 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 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 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细需助, 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 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或麻 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 也不宜应用汗法。
12
二、吐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
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 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 脓,不可治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 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导的 治疗原则。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 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 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 感病邪随之而解。常用于中风、痰涎 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 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
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 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 水冲服解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 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18
吐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 必要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 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 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汇报人:2023-12-1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中药用药护理的实践应用目录•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药用药护理案例分享0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运用中药材、中成药或中药配方,结合护理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护理。

定义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和配伍禁忌,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特点中药用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医的用药实践。

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中药用药护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目前,中药用药护理已经在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养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挑战然而,中药用药护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中药用药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02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四气五味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不同药性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用范围。

升降沉浮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升降沉浮是指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特点,升浮是指药物具有向上、向外的作用特点,沉降是指药物具有向下、向内的作用特点。

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用药护理原则辨症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即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方法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药用药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中药饮片按照一定的程序煎煮后,制成汤剂或药剂进行使用。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在护理学科中,中药用药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用药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具体的护理方法。

首先,中药用药护理的知识是护士科室业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护士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常见的治疗疾病的中药方剂以及不同中药的配伍禁忌等内容。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药用药护理工作。

中药用药护理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患者的护理评估。

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身体状况等,以便确定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其次是对中药的制备和制作。

护士需要按照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煎煮、炮制或提取。

然后是对中药的使用指导。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其家属详细讲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同时,还需要解答患者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是对中药的观察和记录。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在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判断。

在中药用药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中药的味道不喜欢,或者对中药的煎煮方法有所疑虑。

因此,护士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中药的使用。

其次是中药的配伍禁忌问题。

由于中药复方中存在一些不适宜夹杂使用的中药,护士在制作中药时需要严格遵循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避免出现配伍禁忌的情况。

最后是中药的剂量控制。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使用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中药的剂量,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用药护理是护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中药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地制备和使用中药,并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合理的中药用药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自行购药服用
告诫患者不要自行购买和 使用中药,以免药不对症 ,加重病情。
提供科学合理建议
倡导科学用药
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遵循科学用药原则,确保用药 安全有效。
注重药物搭配与禁忌
提醒患者在服用中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搭配和禁忌,避免不良反 应发生。
关注个体差异
强调不同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
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教授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护理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 手段之一,护士需要教授患者自 我护理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健能力。
05
常见问题解答与误区澄清
解答患者关于中药用药疑问
药物煎煮方法
01
详细解释不同药物的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等要点,确保患
者正确掌握煎煮技巧。
服药时间与剂量
02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和剂量,提高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打下了坚实基础。
0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我不仅掌握了中药用药八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中药用药发展趋势
个性化治疗将更加普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中药用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 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祛湿类中药选用策略和误区提示
01
选用策略
02
误区提示
祛湿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湿邪引起的病症,如风湿性关节 炎、湿疹等。在选用时,应根据患者湿邪的轻重、部位以 及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祛湿类中药。
祛湿类中药并非适用于所有湿邪病症,患者在使用时应避 免盲目跟风。同时,祛湿类中药多具有利尿作用,因此患 者在使用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1.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
方法称为温服。一般汤剂多采用温服。中成药则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 体送服。中医认为凉(冷)者属阴,阴盛损阳,脾胃之气属阳,患者脾胃之气虚 弱时再进冷汤,势必更伤阳气,对病情不利。温服又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 反应,如瓜蒌、乳香、没药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 良反应,温服后能缓解上述不良反应。应注意汤剂放凉后,要温服时,应先 加热煮沸,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再放温服用。不宜只加热 到温热不凉就服用,因为汤剂放冷后许多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析出沉淀, 如果只服用上面的清液,舍去沉淀部分,必然影响疗效。如加热至沸,则已 沉淀的有效成分又可溶解,放温后服用,基本上与刚煎时效果相近。
➢ 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应浸泡30-60分钟。 ➢ 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浸泡20~30分钟。 ➢ 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 ➢ 夏季气温较高,可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防药物变质。 ➢ 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
煎药火候
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 煎药开始用武火,至水沸后再改用文火, 并保持在微沸状态
3.凉(冷)服( To Be Taken Cold)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 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寒药应凉服,属“热者寒之” 之理。真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属“热药凉服”,“治寒以热药,凉而行 之”之法。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 祛暑剂均应凉服。
泡服:番泻叶、胖大海 菊花
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
1.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间频服。 2.健胃药宜于饭前服用;消导药宜饭后服用;止泻药及时给 予,按时再服,泻止停药。 3.滋补药宜空腹服用,以利吸收;涩精止遗药宜早、晚各 服1次;安神药睡前半小时服用。 4.平喘药宜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用。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1.解表:指用药物来解除外邪所致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等。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适当休息,并定时观察体温变化。

2.泻下:指用药物来清除体内的积痰、湿、瘀等物质,以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常用的药物有大黄、芒硝等。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大小便情况,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清热:指用药物来清除体内的热毒,以缓解发热、口渴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野菊花、金银花等。

护理措施包括注意营养摄入,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等。

4.利湿:指用药物来消除体内的湿气,以改善湿盛所致的体重增加、胸闷、浮肿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六一散等。

护理措施包括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腻和高盐食物,适当运动,保持排汗和排尿通畅等。

5.祛风:指用药物来消除体内的风邪,以缓解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羌活、川芎等。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风寒,不要吃寒性食物,适当着装,注意保暖等。

6.燥湿:指用药物来消除体内的湿邪,以改善潮湿、胸闷、乏力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苦苣、车前子等。

护理措施包括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腻和湿性食物,保持室内环境干燥通风,不穿潮湿的衣物。

7.化痰:指用药物来分解和排出体内的痰湿,以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半夏、白前等。

护理措施包括适当清润喉咙,避免话多或喝冷饮,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湿腻食物。

8.行气:指用药物来疏通气血,以缓解疼痛、胀满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川芎、香附等。

护理措施包括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

总之,中医药的八法及护理是中医药疾病治疗的基础,药物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人体情况,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药基本知识 •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中药的使用护理 • 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分类与作用
草药
来源于植物,治疗日常疾病和轻度 病情,如感冒、咳嗽等。
矿物药
来源于矿物和岩石,补充人体的微 量元素和矿物质。
咳嗽
咳嗽的治疗需要分清寒热虚实,如风寒咳嗽可用麻黄、杏仁等中药材,风热咳嗽可用桑叶 、菊花等中药材。
胃痛
胃痛分为寒性胃痛和热性胃痛,寒性胃痛可用干姜、吴茱萸等中药材,热性胃痛可用黄连 、黄芩等中药材。
中药在四季养生中的应用
春季养生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宜用辛温 发散的中药材,如黄芪、红枣等, 以促进人体的阳气生发。
等。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不良反应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性肝损害、药 物性肾损害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中药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患者身体状 况和过敏史,避免过量和滥用药物。
治疗措施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05
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药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药膳
中药与食物结合,起到调理身体、滋养补益的作用,如人参炖鸡 、黄芪炖瘦肉等。
中药的药性及药味
寒凉性
温热性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性 病症和阴虚火旺的病人。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适用于寒 性病症和阳虚怕冷的病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性
五味
不偏寒也不偏热,适用于各种体质的人使用 ,一般无特殊禁忌。
中药根据味道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种 味道,不同味道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 效。

中药给药护理

中药给药护理

精选ppt
25
(5)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
(6)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用于消食导滞的药物 ,则在饭后服,以达开胃、导滞之功效。
(7)对胃有刺激性药物宜在饭后服。
(8)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
(9)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 ;泻下药,按"日哺人气收敛"之理,应入夜睡前 给予;止泻药,按时再服,泻止药停。
(3)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用寒药或真寒假热证用 热药。属“热者寒之”、“热药冷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大法 。
精选ppt
21
7、服药剂量
服药剂量在服药方法中也需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用药的剂 量一般由医生确定,但护理人员也应掌握和了解,以便在 有误时给以及时指出。 每日一剂,视病情2-3次分服,每 次200-250ml。病情危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一次, 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有利于顿挫病势。应用药力较强 的药,如发汗药、泄下药,服药应中病即止,以得汗、得 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患 者宜小量频服,小儿等特殊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浓煎顿服 。中成药根据剂型不同及要求可给予片、丸、粒、克等单 位药量服用,小儿按要求和年龄酌情减量。
不喝浓茶,因为茶叶含有鞣酸,与中药 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疗效。
2)服滋补中药时不能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化痰、 通气的作用,特别是服人参、地黄、何首乌等,吃萝卜会 降低滋补功效。
3)服寒凉性清热类、清热凉血类、滋阴类药中药时忌食辣 椒。清内热的中药忌服葱、蒜、胡椒、狗肉等热性食物。
用法:内服、灌肠、外洗。
精选ppt
5
配方颗粒
特点:配方颗粒是选用优质中药饮片 为原料,参照传统煎煮方法,利用现 代化的生产工艺“全成分”提取而制 成的速溶中药颗粒。

皮肤病中医用药护理操作技术

皮肤病中医用药护理操作技术

皮肤病中医用药护理操作技术中药治疗是中医防治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中药用药护理是皮肤病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中药用药护理的具体方法。

一、中药内服与护理(一)一般用药护理口服中药的治疗效果,与药物剂型、服药时间、服药量、服药温度、服药方法等有关。

1.服药时间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特殊药物,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I)饭前服药:可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能迅速被吸收,充分发挥药效。

攻下药、滋补药、健胃药宜保前服。

(2)饭后服药: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的刺激;如促进消食导滞的药物,宜饭后及时服用,如消食药。

(3)睡前服药: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润下药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4)其他:生津润燥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

2.服药剂量一般疾病服药,每天1剂,分早、晚二服,或早、中、晚三服,每服药量为200~250m1;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

应用药力较强的药物,如泻下药、发汗药,服药应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泻下、汗出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患者服药应小量频服。

给服中成药时,剂量遵医嘱。

3.服药温度一般汤药多宜温服。

如寒证用热药时,汤药宜热服;热病用寒药时,如热在胃肠,患者欲食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寒药仍以温服为宜。

4.服药方法中药剂型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的剂型等采取不同的服药方法。

一般丸剂、滴丸、片剂、胶囊等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散剂、丹剂、膏剂以及某些贵重细料药,可用白开水或汤剂冲服或含服;呕吐患者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也可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汤药应浓煎少量多次服用,以防止呕吐。

(二)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中医"八法"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1汗法及护理(1)概述:汗法又称解表法,是运用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达到开泄胰理、宣发肺气、调和营卫等目的,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用时,置于容器中 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
合 剂
将各种药物通过 蒸馏法、渗漉法或 煎煮浓缩法加防腐 剂而制成的一种剂 型。
多用于感冒、咳喘、 咳痰等证。
银柴合剂
片 剂
将一种或多种中 药经过粉碎加工和 提炼后,与辅料混 合,压制而成的剂 型。
体积小,用量准确, 易服用,贮运方便。
清开灵片剂 银杏叶片
糖浆 剂
(3)凉服
•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 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 寒药应凉服,属“热者寒之”之理;真 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属“热药凉 服”,“治寒以热药,凉而行之”之法。 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 敛、清热、解毒、祛暑剂均应凉服。服 药呕吐者,应先口服少许姜汁或嚼少许 陈皮后再凉服,以减轻症状。
(2)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人体产生 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观察 服药后的各种反应,如服用泻下药后除 了要观察大便的次数以外,还要观察大 便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 否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发作的时间、 程度等。

(3)观察服药后的毒副反应
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中药具有性能平和, 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等优点。但也有部分药物,由于加工 炮制和使用不当也能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对中草药的性能 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有清楚的认识,用药前,应将用 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清楚。严格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能和 应用剂量,避免滥用,纠正中草药不会中毒的错误观念。 中药中毒时常见的症状是:咽干、舌麻、面色及全身发红、 皮肤干燥,伴有皮肤丘疹、头晕、烦躁、呕吐、腹泻、腹痛, 中毒严重者可出现语言及肢体运动障碍、烦躁不安、呼吸急 促、随即转为意识模糊、呼吸暂停。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音 低、脉细弱、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如临床出现上述症状, 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救治抢救。
(2)热服
•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 水送服的方法称为热服。解表药必须热服以 助药力发汗。寒证用热药,应热服,属“寒 者热之”之法;真热假寒用寒药,应热服, 属“寒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 之法,以减少患者服药格拒。不论是汤剂还 是中成药,凡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剂均 应热服。
吸收慢,药力持久, 体积小,服用、携带、贮 存方便,常用于慢性疾病 的治疗。
内服 外用
散 剂
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研成 细粉并混合均匀、干燥。
运用灵活,吸收较 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 便于携带。
内服,即可直接冲服 或 用汤剂、米汤等调服,如 元胡散;外用,即将药物 外敷、掺、撒疮面或患处, 如养阴生肌散。
(三)泡药
(四)煎药火候
•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 “文火”和“武火”之分。如《本草纲目》曰: “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武火 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 “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 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 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解表类、 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防药物挥发; 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是有 效成分充分煎出。
(五)煎药时间
五,中药给药规则
• (一)给药时间 一般药宜在进餐前后 2小时服;急性病可及时多次给药;滋 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对胃 肠道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润肠通 便药宜睡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 空腹;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 来月经后停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某些药物的服用要根据医嘱服用。
(一)、煎煮容器
• 应选用陶器制品如砂锅,瓦罐或汤匙 器皿为好。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制品,因 金属容易与药物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如:铁器与鞣质 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色成加深,与黄酮 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与有机酸生 成盐类药物等均可影响疗效,加上长时 间煎煮后,有些可给药液带入铁锈味, 甚至引起恶心,呕吐。
膏 剂
将药物用水或植物 油煎熬浓缩而成的 剂型。
①内服膏剂有浸膏、流 浸膏、煎膏(膏滋), 一般用开水冲服。 ②外用膏剂有软膏,用 服用量小,外用可 时直接涂抹于患处。 缓慢吸收,持久发 ③硬膏,用时先以文 挥疗效。 火烤热,使其变软, 待全部软化后,贴于 患处,双手用力压匀, 皮肤过敏者禁用。
丹 剂

正确地服用中药,正确地施以服药前 后的护理,不仅对疾病及时地发挥作用, 也可以提高其远期疗效,使药物能较长 时间地发挥作用,逐渐或迅速地发挥药 效,使慢性疾病得到渐渐恢复,使急性 疾病得到及时控制,再施以渐治之法, 可以根治疾病,战胜顽疾。
•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 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20-30分钟, 二煎需要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一煎需 要15-20分钟,二煎需要10-15分钟;受热易变性 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好前 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煎40-50分钟, 二煎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 狼毒等需要久煎,约60-90分钟。药物煎好后,用 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取液量成人约 300-400ml,小儿减半;每服量,成人150200ml小儿减半;每日可1-2服。
2 中药和西药的配伍
三、煎药方法
•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 煎药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 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 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 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 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 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煎药 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 此。”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 方法。
对于阴虚火旺之证 的病人禁用。
内服:多用于体虚失 养、风湿骨痛。 外用:可消肿止痛、杀 虫止痒。
药 露
用新鲜芳香药物 通过蒸馏收取蒸馏 液的剂型。
气味清淡、芳香无 色、便于口服,一 般作为治疗中的辅 助饮料。
内服
茶 剂
由药物粗粉与粘 合剂混合而制成的 固体剂型。
用量小,贮运服用 方便,多用于治疗 感冒、积滞等病证。
中医一般护理之 用药护理
广安区中医医院 胡婵
一 中药剂型与用法
剂 型 概 念 特 点 服 法 或 用 法
汤 剂
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 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 服,称为汤剂。
吸收快,作用迅速,加减灵 活,能照顾到各种体质的 病人及不同病证的特殊性, 适用于一般病证和急性病 证。
内服、熏洗、灌肠。
丸 剂
一种或多种药物加工成 细末与水或蜜、米糊、 面糊、酒、醋等赋形剂 混合制成的内服丸剂。


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以利于 药物更好的吸收;同时要严密观察服药 后的反应,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用的药 物和药性峻烈的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服 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1)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
•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 药理作用,否则,药物就未达到预期的 作用,如服解表药后,患者会汗出、服 利水渗湿药后,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增 加,这说明药物在体内发挥正常疗效了。
(二)、煎煮用水:
• 一般饮用水即可,以澄清清洁为原则, 如自来水,无污染的井水,泉水,河水 等。煎药的水量应根据药量,药物的质 地(吸水性)和煎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淹过药面3—4cm; 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2cm。水应一次 性加足,不要中途中途加水,更不能把 药煎干后重新加水,药煎糊就不许服用。




• •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药、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 不会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认为可增强疗效,其 实上述看法是片面的。下列不少的中成与西药在一起服用会 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应避免同服。 如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合用;中成药止咳定 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帕吉才 (优降宁)不能同服;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呱替定(杜冷丁)、可待因不能 同服; 中成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苯巴比妥(鲁米那) 等镇静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与丹参片不宜同用; 阿司匹林不宜与风湿酒、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同服。 乳酶生(表飞明)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碳酸氢钠、 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氨茶碱等不宜与山檀丸、保和丸 乌梅丸、五味子丸同用; 助消化药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不宜与麻仁丸、解暑片、 牛黄解毒片同服
用含汞、硫磺等矿 物质,经过炼制、 升华、熔合等技术 处理的化合制剂。 用单味或多味含 有胶质的药物熬成 胶状制剂。
剂量小,作用大, 常用于急性病证。
内服:如回春丹、大活 络丹; 外用:如红升丹、白降 丹。 烊化服用,具体服法参 看汤药煎煮法。
胶 剂
多用于滋补治疗, 贮运方便。
酒 剂
又称药酒,是将 药物浸泡于酒中, 使药物的有效成分 溶入酒中,得出澄 清浸出液的剂型。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 毒副作用。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 物相作用,而致使原有功效降低, 甚至丧失药效。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 作用。
如黄芪与茯苓相配。


如生半夏、生南星 畏生姜。 如生姜杀生半夏、 生南星人参恶莱菔子。


如甘草反甘遂、乌 头反贝母。
服用时冲入开水, 使其 溶解后,即可服用。 如:板蓝根冲剂
注射 剂
将中药经过加工 精制提炼而制成的 灭菌溶液。
皮下注射、肌肉注 射、 静脉注射、穴位注射。
其 他
除上述剂型外,还有胶囊剂,如西洋参胶囊;气雾剂,如定咳喘雾化 剂;安瓿 口服液,如双黄连口服液;滴丸,如丹参滴丸等剂型,在此不一一详 述。

将药物煎煮后去 渣取汁,再熬成浓 缩液,加入适量的 蔗糖饱和溶液而制 成的剂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