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经络腧穴学各论经络穴位详解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行。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经络腧穴各论ppt课件
10
少商
❖、发热、昏迷、
癫狂 ❖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 ❖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11
二、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 经脉循行
❖ 1.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 2. 沿着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 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深肌腱与拇 短深肌腱)之间的凹陷处,3. 沿前臂前方,4. 至肘部外侧, 5. 再沿上臂外侧前缘,6. 上走肩端(肩髃),7. 沿肩峰前 缘,8. 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 脉),9. 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10. 联络肺脏, 11. 通过横膈,12. 属于大肠。13.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 14. 经过面颊,15. 进入下齿龈,16. 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 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 明胃经相接。
❖ 十四经起止腧穴,穴位总数及各自名称。常 用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
❖ 特定穴的名称和相应的腧穴。
3
一、手太阴肺经(11)
❖ 1.循行:《灵枢·经脉》中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 的部位)横出腋下(体内),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 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腕后方 的支脉,从列缺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 经相接。)(体表)
治疗大肠腑证主穴。
16
肩髃
❖ [定位]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图3-2-3)。
❖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齿痛、风热瘾疹、瘰疬 ❖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5寸。
17
迎香
少商
❖、发热、昏迷、
癫狂 ❖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 ❖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11
二、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 经脉循行
❖ 1.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 2. 沿着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 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深肌腱与拇 短深肌腱)之间的凹陷处,3. 沿前臂前方,4. 至肘部外侧, 5. 再沿上臂外侧前缘,6. 上走肩端(肩髃),7. 沿肩峰前 缘,8. 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 脉),9. 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10. 联络肺脏, 11. 通过横膈,12. 属于大肠。13.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 14. 经过面颊,15. 进入下齿龈,16. 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 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 明胃经相接。
❖ 十四经起止腧穴,穴位总数及各自名称。常 用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
❖ 特定穴的名称和相应的腧穴。
3
一、手太阴肺经(11)
❖ 1.循行:《灵枢·经脉》中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 的部位)横出腋下(体内),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 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腕后方 的支脉,从列缺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 经相接。)(体表)
治疗大肠腑证主穴。
16
肩髃
❖ [定位]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图3-2-3)。
❖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齿痛、风热瘾疹、瘰疬 ❖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5寸。
17
迎香
经络腧穴PPT课件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腧穴的分类
❖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类
❖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肩胛局部病证、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穴)
❖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 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 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 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 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外侧,经过外踝 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 隐白 ❖ 公孙 ❖ 三阴交 ❖ 阴陵泉 ❖ 血海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穴)
❖ 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 属心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 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 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 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 于脑的脉络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PPT课件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可以简单地 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 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 《灵枢·逆顺肥瘦》所载: “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 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
13
14
• 十二经脉按其循行顺序分别成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 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 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 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 统的主体,所以称其为“正经”。
• 记忆: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15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 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出处:《灵枢.经别》 十二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有离、入、出、合于人体表里之间的 特点,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 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十二经别多从四 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 联系(入),在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 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 故有“六合”之称。
5
• (六)郄穴 • (七)下合穴 • (八)八会穴 • (九)八脉交会穴 • (十)交会穴 • 五、腧穴的作用 • (一)协助诊断 • (二)防治疾病 • 六、腧穴的主治规律 • (一)分经主治规律 • (二)分部主治规律
6
第一节 经络总论
学习目标
1、理解经络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 3、了解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PPT课件
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府藏 (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 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 • 十五络脉是指人体十二经脉加上躯干前的任脉、 躯干后的督脉各自别出的一络和躯干侧的脾之大 络,共十五条。
10
11
十二经的命名规则
先必须按照经络理论进行辨析,判断病变的脏腑、
经络,然后再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部位和联系范
围来选定,此即“循经取穴”。所以,针灸及推
拿治疗必须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
30
• 2.分经用药 • 药物的治疗也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使药达病所,发挥其疗效。
21
• 抗御病邪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 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 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 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 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 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 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 五脏,散于肠胃。”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
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
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
表现。
20
• 运行气血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 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 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 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 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 润,关节得以通利。
10
11
十二经的命名规则
先必须按照经络理论进行辨析,判断病变的脏腑、
经络,然后再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部位和联系范
围来选定,此即“循经取穴”。所以,针灸及推
拿治疗必须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
30
• 2.分经用药 • 药物的治疗也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使药达病所,发挥其疗效。
21
• 抗御病邪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 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 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 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 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 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 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 五脏,散于肠胃。”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
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
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
表现。
20
• 运行气血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 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 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 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 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 润,关节得以通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腧穴方面我们准备介绍120个临床常用 腧穴,每个腧穴学习其定位、取穴方法、作 用、主治、配穴应用以及操作方法,实践课 将学习在人体上准确找到腧穴,称为点穴。 要求掌握腧穴的定位、主治和一些重要的操 作注意事项。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腧穴定 位和主治是针灸学的基本知识,点穴是针灸 学的基本技能,都很重要。随着所学的经脉 和腧穴逐步增加,很容易混淆,要及时复习、 比较,经常动手点穴,以加深印象。
现代研究:降压、改善肺通气功能。
•16
6、鱼际(荥穴)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功能:宣肺解表、清热利咽 主治: 配穴:合谷、商阳—咳嗽,咽喉肿痛
风池、廉泉—失语
大椎、肺俞—外感发热 四缝、大横—小儿疳积 刺灸:直刺0.5~0.8寸。
少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现代研究:平喘
•17
7.少商(井穴)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 方,沿上肢内侧前缘下 行,止于拇指桡侧端。 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侧 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 接。
•7
2、循行分布特点
走 向:从胸走手
位 置:手内侧前缘 循 行: 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
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属 性:阴经 属络关系:属肺络大肠 起 止 穴:中府—少商 交接关系:上接足厥阴肝经,
•12
2.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能:清肺降气,和肠舒筋。
主治:
配穴:肺俞、中府—咳嗽,气喘,胸痛
太渊、太溪、肺俞—肺热咯血
委中点刺—急性吐泻、丹毒
曲池—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8~1.2寸,或点刺 出血。可灸。
现代研究:降压、调整结肠蠕动、
神经性呕吐
•13
3.孔最(郄穴)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配穴:
急症—中风昏迷配中冲、水沟、足三里。 小儿惊风配合谷、曲池。
热病—咽喉肿痛配天突、合谷。 狂证配大敦。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孕妇慎用刺法)
现代研究:
•18
手太阴肺经小结
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属肺。 体 表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少阴和手厥阴之 前,过鱼际,止于少商。支脉从列缺分 出,在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联系 脏腑有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
•15
5.太渊(输穴 原穴 八会穴—脉会)
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功能: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主治:
配穴:偏历(原络)—外感咳嗽,头痛。 神门—唾血,振寒,呕血上气。 内关、心俞、神门—无脉症。 列缺—肋间神经痛及咳嗽,头身痛。
刺灸: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可灸(不宜疤痕灸)。
定位:腕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穴的连线上。尺泽与 太渊连线中点上1寸。
功能:清热降逆、理气止血 主治: 配穴:肺俞、中府、风门—咳嗽,气喘
曲泽、肺俞—咳血 天突、丰隆—失语
膈俞(郄会)—呼吸系统出血症
曲池—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 现代研究:鱼腥草注射液—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
•14
4、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天星十二穴)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 腱之间 。(简易取穴)
功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利咽
主治:
配穴:照海、鱼际、少商—咽喉肿痛 合谷—牙痛,偏头痛,前额痛。 阳溪、偏历—腱鞘炎
刺灸:针尖向上斜刺0.5~0.8寸。可灸。
现代研究:配肾俞或照海增强肾功能、排尿量增加、调解血管 舒缩功能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 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横行出来,向 下沿上臂内侧,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 进入寸口,经过手掌大鱼际边缘,出拇指桡侧端。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沿着臂侧走 向食指的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6
体内: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返循胃口,上 膈属肺。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 左右对称。
•19
手太阴经常用穴定位
胸桡侧,肘横纹上
(微屈肘) 前 孔最 腕横 7寸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臂 列缺 纹上 1.5寸 桡骨茎突上方 腕 太渊: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桡A桡
骨度分寸—腋前皱襞至肘横纹为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 两乳之间为8寸
•11
1.中府(肺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 一肋间隙处(云门下1寸)。
功能:清宣上焦、疏调肺气
主治: 配穴:肺俞、尺泽、太渊—气管炎
(俞募)
定喘、内关—哮喘 复溜——肺燥咳嗽 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胸。 现代研究:治肺痨、诊断作用、缓解哮喘
•9
(三)主治概要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咳 血,胸痛。
经脉病侯: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
•10
(四)常用腧穴
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取穴要点
解剖标志 —锁骨及锁骨下窝、腋前皱襞、 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肌腱,桡骨茎突 腕横纹,桡动脉,第一掌骨, 赤白肉际,指甲角。
•3
手太阴肺经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4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 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 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 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5
(一)经脉循行
1、循行路线
下交手阳明大肠经。
•8
(二)主要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风寒:肺胀满, 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 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 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 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 色变。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 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经络腧穴各论
•1
经脉方面,将学习十四经脉的循行路 径,包括体表路径,即有腧穴分布部分; 和体内路径,即没有腧穴分布部分,主要 是与相关脏腑的联系,即属络关系。
学习经脉的主要病候,即该经脉功能 失调会出现什么症候。
同时学习经脉的主治概要,即这条经 脉各腧穴共同治疗的病症。
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十二经脉的体表路 径、络属脏腑和任、督脉的循行路径。
腧穴方面我们准备介绍120个临床常用 腧穴,每个腧穴学习其定位、取穴方法、作 用、主治、配穴应用以及操作方法,实践课 将学习在人体上准确找到腧穴,称为点穴。 要求掌握腧穴的定位、主治和一些重要的操 作注意事项。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腧穴定 位和主治是针灸学的基本知识,点穴是针灸 学的基本技能,都很重要。随着所学的经脉 和腧穴逐步增加,很容易混淆,要及时复习、 比较,经常动手点穴,以加深印象。
现代研究:降压、改善肺通气功能。
•16
6、鱼际(荥穴)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功能:宣肺解表、清热利咽 主治: 配穴:合谷、商阳—咳嗽,咽喉肿痛
风池、廉泉—失语
大椎、肺俞—外感发热 四缝、大横—小儿疳积 刺灸:直刺0.5~0.8寸。
少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现代研究:平喘
•17
7.少商(井穴)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 方,沿上肢内侧前缘下 行,止于拇指桡侧端。 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侧 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 接。
•7
2、循行分布特点
走 向:从胸走手
位 置:手内侧前缘 循 行: 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
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属 性:阴经 属络关系:属肺络大肠 起 止 穴:中府—少商 交接关系:上接足厥阴肝经,
•12
2.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能:清肺降气,和肠舒筋。
主治:
配穴:肺俞、中府—咳嗽,气喘,胸痛
太渊、太溪、肺俞—肺热咯血
委中点刺—急性吐泻、丹毒
曲池—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8~1.2寸,或点刺 出血。可灸。
现代研究:降压、调整结肠蠕动、
神经性呕吐
•13
3.孔最(郄穴)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配穴:
急症—中风昏迷配中冲、水沟、足三里。 小儿惊风配合谷、曲池。
热病—咽喉肿痛配天突、合谷。 狂证配大敦。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孕妇慎用刺法)
现代研究:
•18
手太阴肺经小结
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属肺。 体 表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少阴和手厥阴之 前,过鱼际,止于少商。支脉从列缺分 出,在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联系 脏腑有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
•15
5.太渊(输穴 原穴 八会穴—脉会)
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功能: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主治:
配穴:偏历(原络)—外感咳嗽,头痛。 神门—唾血,振寒,呕血上气。 内关、心俞、神门—无脉症。 列缺—肋间神经痛及咳嗽,头身痛。
刺灸: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可灸(不宜疤痕灸)。
定位:腕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穴的连线上。尺泽与 太渊连线中点上1寸。
功能:清热降逆、理气止血 主治: 配穴:肺俞、中府、风门—咳嗽,气喘
曲泽、肺俞—咳血 天突、丰隆—失语
膈俞(郄会)—呼吸系统出血症
曲池—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 现代研究:鱼腥草注射液—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
•14
4、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天星十二穴)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 腱之间 。(简易取穴)
功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利咽
主治:
配穴:照海、鱼际、少商—咽喉肿痛 合谷—牙痛,偏头痛,前额痛。 阳溪、偏历—腱鞘炎
刺灸:针尖向上斜刺0.5~0.8寸。可灸。
现代研究:配肾俞或照海增强肾功能、排尿量增加、调解血管 舒缩功能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 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横行出来,向 下沿上臂内侧,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 进入寸口,经过手掌大鱼际边缘,出拇指桡侧端。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沿着臂侧走 向食指的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6
体内: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返循胃口,上 膈属肺。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 左右对称。
•19
手太阴经常用穴定位
胸桡侧,肘横纹上
(微屈肘) 前 孔最 腕横 7寸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臂 列缺 纹上 1.5寸 桡骨茎突上方 腕 太渊: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桡A桡
骨度分寸—腋前皱襞至肘横纹为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 两乳之间为8寸
•11
1.中府(肺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 一肋间隙处(云门下1寸)。
功能:清宣上焦、疏调肺气
主治: 配穴:肺俞、尺泽、太渊—气管炎
(俞募)
定喘、内关—哮喘 复溜——肺燥咳嗽 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胸。 现代研究:治肺痨、诊断作用、缓解哮喘
•9
(三)主治概要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咳 血,胸痛。
经脉病侯: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
•10
(四)常用腧穴
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取穴要点
解剖标志 —锁骨及锁骨下窝、腋前皱襞、 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肌腱,桡骨茎突 腕横纹,桡动脉,第一掌骨, 赤白肉际,指甲角。
•3
手太阴肺经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4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 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 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 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5
(一)经脉循行
1、循行路线
下交手阳明大肠经。
•8
(二)主要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风寒:肺胀满, 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 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 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 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 色变。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 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经络腧穴各论
•1
经脉方面,将学习十四经脉的循行路 径,包括体表路径,即有腧穴分布部分; 和体内路径,即没有腧穴分布部分,主要 是与相关脏腑的联系,即属络关系。
学习经脉的主要病候,即该经脉功能 失调会出现什么症候。
同时学习经脉的主治概要,即这条经 脉各腧穴共同治疗的病症。
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十二经脉的体表路 径、络属脏腑和任、督脉的循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