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0课 随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练习: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立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政治者国家〞。
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指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20世纪回忆?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发生时间最晚的是( )3.1953年中共山西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 )B.进展民主训练,理论新民主主义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4.有这样一首长诗:“祖国,您在哪里?……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诗中“新宪法〞指的是( ) A.1954年宪法 B.?共同纲领?C.1982年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根底,又是共同纲领的开展。
〞这部宪法的“开展〞主要表达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C.以工农联盟为根底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6.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这主要是因为( )7.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个黎族自治县和2个苗族自治县。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8.下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规模宏大的民主选举运动的局部数据。
这次选举是为了召开(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表达的社会主义的原那么 B.制定机构不同C.所表达的人民民主的原那么 D.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件 (共28张PPT)
目前我国有哪几个民主党派?
全
称
简 称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
九三学社
九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
25.10 30.8 41.10 45.12 45.12 46.5 47.11 48.1
美国旧金山
【过程】 发展:职能演变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 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 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 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 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 监督。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会徽
【过程】 发展到新阶段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 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 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 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探究活动】 (1)
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间的区别
社会制度 实施群体 主要作用 享有权力
民族区域自治
社会主义制度 少数民族聚居 各民族共同繁荣 无高度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
资本主义制度 港澳台同胞 祖国的和平统一 享有高度自治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阶级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
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政党活动 中共领导下的多 党合作制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历史20课教学和复习提纲
民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19 19 9
资 产 阶 级 领 导
1840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49
无 产 阶 级 领 导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1924年-1927年) 1924年 1927年 192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19 地 19 7 1937年--1945 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949 1949年 1946年--1949年
1936年12月12日 6、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 )、背景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与张学 良的东北军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解停战。 良的东北军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解停战。 蒋介石不放弃“攘外 蒋介石不放弃“ 必先安内”的主张, 必先安内”的主张, 威逼张、杨执行“ 威逼张、杨执行“剿 计划。 共”计划。 (2)结果:和平解决 结果: (3)和平解决的意义 扭转时局 十年内战结束
张学良 杨虎城
?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5年 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 1945 1、日本全面侵华
(1)标志 (2)日军暴行 (3)统治策略
2、国共合作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 旗 代 表 新 中 国 礼 目 注 行 要 旗 升
《义勇军进行曲》 作者
田汉
聂耳
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 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一届人大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
(2)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阅读思考: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背景 ①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旧中国由于历史、地理和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少数民 族社会发展比较落后。 ③新中国成立后,实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二)建立与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最早) 民族区域自治” 20世纪50年代:新疆维吾尔、广西 壮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2、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宪法 3、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 (三)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保证国家 统一;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积极性。
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0课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C)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③,答案选C项。
2.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
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B)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解析]根据“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根据所学,《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是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3.(2019·洛阳高一检测)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B)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大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解析]1953年进行人口普查,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从时间上看二者存在先后关系,故B项正确;全国人口普查与制定民族政策没有太大关系,故C项错误;人口普查与经济无太大关系,故A、D两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第20课
政 党 制 度
政治 制度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
性 质 民 族 制 度
政治 制度 中共 领导 的多 党合 作和 政治 协商 制度
性 质
发展演变 (1)1949年政治协商会 议的召开,初步建立 这一制度;(2)1954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召开,正式确立这一 制度;(3)1956年“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提出,标志着 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 新阶段
意义 调动了民 主人士参 政议政的 热情,开 创了群策 群力、共 同建设国 家的新局 面
2.初步建立
(1)标志: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2)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
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 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 (3)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人民民主 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国体——__________ 专政 __________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 针和政策。
[轻巧识记]
人民政协职能的转变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
人民政府 会和各级_______________ 。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经济 (2) 时机成熟:新中国 __________ 建设的大规
3.确立 (1)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全国 (2)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______ 人民代表大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任务已经结束, 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 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政治协商 和民主监督。 (3)主要职能:_____________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6单元第20课【北京】同步课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9张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⑴性质: ⑵职能: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统一战线组织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政治协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 人人选的协商 【民主监督】:监督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国 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 制定和执行 认识: 共产党是执政党 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 各民主党是参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一)背景 :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二)建立和发展历程: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不再 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而作为统一战 线组织继续存在 3、发 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严重破坏: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政协制度 破坏 5、完 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内容: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 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结各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 主专政。 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B、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是新民主主义的临时宪法。
2、正式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
西方国家两党或多党之间的关系:轮流执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背景: 1、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 2、时机成熟: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 规模展开
(二)确立和发展
1、 确 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Word版含答案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目标: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3.结合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
情景创设:探究一:结合史实,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探究二:1954年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与西方政党政治有何不同?探究三:结合教材P96“学思之窗”材料及相关史实,请回答:⑴概括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⑵概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含义及其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作用。
探究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过程指导: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目:(1)作好课前准备:组织一些学生采访民主党派和政协成员,请他们介绍民主党派是怎样参政议政的,政协是怎样行使职能的,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解。
(2)教师先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再请学生将采访的情况在课堂上做简要交流。
教师总结时注意归纳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任务。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历史纵横”的两段材料(毛泽东关于民主党派的谈话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启发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现实形势的需要两个方面,思考“建国初期能够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目:(1)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原则三个方面,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随堂+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一、选择题1.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表,它表明新中国政权(B)B.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解析]从表格中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可知新中国政权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
故选B项。
2.(2019·南京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材料主要阐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说明本次会议(A)A.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B.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表明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行使立法权,故A项正确;1949年新政协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始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故C项错误;1949年确立的原则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A.社会主义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坚持多党合作[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这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与超越,故A项正确。
5.“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随堂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2018·九江高一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这说明 ( B )A.中共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中共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C.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中共和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解析]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而非执政党的身份参加政协会议,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中国政治建设的成败,故D项错误。
2.(2018·遵义高一联考)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
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 B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解析] 根据“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根据所学,《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是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B2.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B3.申纪兰,这位扎根在山西西沟村的劳模,是唯一一位连任11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面对各种荣誉和机会,她固守着朴素的心愿,“我是一个农民,我的根在西沟村”。
她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行使的权利有()①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投票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④代表农民提出“三农”问题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①②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故③不符合史实,④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答案:A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的建立()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1954年宪法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导与练】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中央与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之间关系的基 本民主制度。它的基本内涵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这些民主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 地位。
【问题】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探究这一政 治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解读】 基本政治制度据材料表头内容可知;据材料表格人大代表来自 社会各行各业和一些基层组织,可概括出其特点是具有广泛性、民主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结论】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源具 有广泛性、民主性。作用:集中人民的意志,充分保障了人民通过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
解析:第(1)问,首先要看材料的来源,材料一出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 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性 质及根本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我国的五个自治区为西藏自治区、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任意写出三个 即可;“制度”结合表格可知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 治区;(任选三个)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使少数民 族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保证了祖国统一。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2018·广东学考)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三民主义D.新民主主义解析:选D。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2018·海南会考)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它颁布于( )A.1949年B.1954年C.1982年D.1999年解析:选B。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3.(2018·北京学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一国两制”方针④普遍推行村民自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抓住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
“一国两制”方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是在20世纪90年代。
4.(2017·江苏学考)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此文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此宪法诞生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故选C项。
5.(2019·洛阳高一期末)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表,它表明新中国政权(B)
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政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国民
党革命委
员会
中国国民
党革命委
员会
中国
民主
同盟
中国
共产党
B.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解析]从表格中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可知新中国政权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
故选B项。
2.(2019·南京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材料主要阐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说明本次会议(A)
A.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表明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行使立法权,故A项正确;1949年新政协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始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故C 项错误;1949年确立的原则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
A.社会主义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坚持多党合作
[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这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与超越,故A项正确。
5.“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这一评价适用于(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
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
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解析]据材料一中“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概括即可。
[答案]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解析]民国时期仿效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但由于“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为限制
袁世凯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没“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答案]民主共和制。
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3)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解析]三幅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的政党制度;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解析]作为开放性题目,结合材料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