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0课 随堂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B2.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B3.申纪兰,这位扎根在山西西沟村的劳模,是唯一一位连任11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面对各种荣誉和机会,她固守着朴素的心愿,“我是一个农民,我的根在西沟村”。

她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行使的权利有()①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投票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④代表农民提出“三农”问题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①②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故③不符合史实,④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答案:A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的建立()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1954年宪法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随堂+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题: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随堂+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一、选择题1.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表,它表明新中国政权(B)B.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解析]从表格中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可知新中国政权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

故选B项。

2.(2019·南京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材料主要阐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说明本次会议(A)A.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B.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表明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行使立法权,故A项正确;1949年新政协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始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故C项错误;1949年确立的原则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A.社会主义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坚持多党合作[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这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与超越,故A项正确。

5.“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

(3)参政议政:民主党派除履行上述职能外,还直接
参与政权,参与国家和各级政权的事务管理,参与 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条件: 2、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 年9月,、北京)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 (内容、原则、性质). (2)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毛泽东主席、朱德副 主席、刘少奇人大委员长、周恩来总理)
6、发展完善: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八字方针,发展到新阶段
1982年提出与民主党派十六字方针,使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 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 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 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 权分立、两院制。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
小结: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主观: 为保证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民族原则
①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见教材P94页) ②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③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表现: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Word版含答案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目标: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3.结合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

情景创设:探究一:结合史实,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探究二:1954年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与西方政党政治有何不同?探究三:结合教材P96“学思之窗”材料及相关史实,请回答:⑴概括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⑵概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含义及其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作用。

探究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过程指导: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目:(1)作好课前准备:组织一些学生采访民主党派和政协成员,请他们介绍民主党派是怎样参政议政的,政协是怎样行使职能的,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解。

(2)教师先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再请学生将采访的情况在课堂上做简要交流。

教师总结时注意归纳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任务。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历史纵横”的两段材料(毛泽东关于民主党派的谈话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启发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现实形势的需要两个方面,思考“建国初期能够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目:(1)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原则三个方面,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 旗 代 表 新 中 国 礼 目 注 行 要 旗 升
《义勇军进行曲》 作者
田汉
聂耳
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 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一届人大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
(2)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阅读思考: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背景 ①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旧中国由于历史、地理和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少数民 族社会发展比较落后。 ③新中国成立后,实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二)建立与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最早) 民族区域自治” 20世纪50年代:新疆维吾尔、广西 壮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2、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宪法 3、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 (三)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保证国家 统一;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 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 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 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 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 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思想救国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 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 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在这
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曾以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
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洋时期的社会特点?
孙中山
李烈钧
荣宗敬
荣德生
一战中的中国劳工
蔡元培
胡适
革命救国
背景
“宋教仁案” 袁世凯称帝
——《上海妇女志》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
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
上所提出的问题。”
——据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周世钊的回忆
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 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2018·广东学考)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三民主义D.新民主主义解析:选D。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2018·海南会考)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它颁布于( )A.1949年B.1954年C.1982年D.1999年解析:选B。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3.(2018·北京学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一国两制”方针④普遍推行村民自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抓住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

“一国两制”方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是在20世纪90年代。

4.(2017·江苏学考)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此文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此宪法诞生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故选C项。

5.(2019·洛阳高一期末)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6单元第20课【北京】同步课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9张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6单元第20课【北京】同步课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9张
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 权,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 续存在。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⑴性质: ⑵职能: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统一战线组织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政治协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 人人选的协商 【民主监督】:监督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国 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 制定和执行 认识: 共产党是执政党 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 各民主党是参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一)背景 :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二)建立和发展历程: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不再 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而作为统一战 线组织继续存在 3、发 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严重破坏: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政协制度 破坏 5、完 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内容: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 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结各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 主专政。 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B、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是新民主主义的临时宪法。
2、正式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
西方国家两党或多党之间的关系:轮流执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背景: 1、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 2、时机成熟: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 规模展开
(二)确立和发展
1、 确 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随堂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随堂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2018·九江高一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这说明 ( B )A.中共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中共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C.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中共和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解析]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而非执政党的身份参加政协会议,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中国政治建设的成败,故D项错误。

2.(2018·遵义高一联考)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

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 B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解析] 根据“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根据所学,《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是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一、选择题
1.(2018·九江高一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这说明(B)
A.中共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中共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
C.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中共和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解析]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而非执政党的身份参加政协会议,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中国政治建设的成败,故D项错误。

2.(2018·遵义高一联考)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

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B)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
[解析]根据“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根据所学,《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是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3.(2018·宿州高一期末)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D)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即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而非1954年宪法颁布的作用,A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建立,C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层面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D项正确。

4.(2018·广州高一期末)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该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A项正确。

5.(2018·莱芜高一联考)费孝通说:“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材料从什么方面说明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C)
A.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传统B.汉族的经济发展优势
C.长期形成的居住和生活特点D.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经历
[解析]依据材料“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等信息可知,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居住和生活特点,故答案为C项。

A、B、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

二、非选择题
6.(2018·芜湖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二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得出是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小问实际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答案]追求:人民至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权力最终来源于人民,它服务于人民,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意义: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为国家政治建设准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名称。

简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时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解析]第一小问直接根据所学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他们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

[答案]名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关系: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