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与困惑
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
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一轮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试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
”一、教学目标如何把握、定位。
现象1: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参与着、思考着,“我来、我来……”气氛异常活跃热闹。
但整节课,学生们没有动过笔,也没看过书。
现象2: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如某教师在上“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景。
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着车、唱着歌行走在路上,来到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
老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都是一步式题)。
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并追问:“这些题目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
缺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具体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其它目标成了“副产品”,只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顺便”进行,这确实滞后并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从上面两个现象来看,新课堂似乎过分强调了后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整节课不动笔,怎么检测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目标?“计算课”是不是一定要创设情景才算是为达到“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后三个方面目标的凸现势必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削弱,忽视了传统教学的精髓,即抓好基础,当堂巩固。
新课改实践中的困惑和对策
新课改实践中的困惑和对策从2007年9月开始的新课改已进行了四个多月,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已充分感受到它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同时也感受到了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心存很多困惑。
第一、关于教材新课改条件下叫教学资源,它和以往的教材比起来有很多新的特点,比如编排的体例新,采纳的观点新,编入的内容新,呈现的方式新,设问的角度新等等。
但是,它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要高很多,就我们现阶段的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来说显然要高很多,以至出现学生学不懂历史的现象。
同时,教材的编写也有不严谨不科学的地方,有不少疏漏,前后矛盾,甚至错误的地方。
现举几例略作说明,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材在三处就有三种不同的表述。
第一种在教材69页最后一行,关于五四精神用了一句文学色彩很浓厚的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意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来到。
可到了教材84页第21课的提要则成了“五四运动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同一课正文85页又成了“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到底以哪一种观点为准呢?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北京第一版)第13页是这样写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请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再比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教材95页是“1954年9月20日”,可到了96页又成了“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再比如第28课多极化趋势加强一目126页第一行“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很显然,中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和发展中国家内涵有重合的地方,它们不是并列关系,不能放在一起使用。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理解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要达成的目标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明白了课改要体现为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此,初次接触新教材,应用新教材,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角色等重新定位,重新构思,精心备课,力求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学习”。
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诸多困惑与思考。
困惑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无法开展。
原因是:1.学生基础差。
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类似故事会、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难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
2.学习习惯差。
学生主体精神丧失,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特别是B类班级,有相当部分的人不愿学习。
老师要求完成预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等,学生往往不做或不能不成,导致第二天教学无法预期完成,更无法自主、合作、探究。
3、学生词语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
4、学生无参与意识。
教学初期,我曾经作过尝试。
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坚持了三周,教学内容落下一大节。
我想,也许一个月、两个月能有点成效,但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办?困惑二:语文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
自实施以来,新课改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一、新课改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部分学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课程设置过于追求全面,导致课程内容繁多,学生负担加重。
同时,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部分教师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影响教学质量。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
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导致新课改在不同地区的推进程度不一。
4.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新课改强调过程性评价,但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仍然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二、新课改的反思1.调整课程设置:在保证课程全面性的基础上,适当删减部分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鼓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降低考试分数在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业绩中的地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课改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
课改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城镇学校已经收到成效了,而我们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进展缓慢。
农村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问题究竟在哪?该如何面对?几个月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春风,我们学校的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收获也是可观的,但在课改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教师素质差异大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目前,从我们这里的教师队伍结构来看,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的特点,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老教师认为实施课程改革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
二、课堂评价方法单一课程改革到现在确实没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
“质量”这根大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方向与方式没有及时转变与改变,致使学校的管理理念很难有大改变,只能紧紧围绕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直接实践者不敢放开手脚,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去组织实施教学。
因此不光阻碍了教师的发展,甚至有的教师与学校产生抵触情绪。
三、家长观念滞后农村学生家长们由于穷怕了,读书成材成了唯一出路,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导致人才观和育人观念远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因此学校很难组织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家长就不愿意孩子参加,怕耽误学习。
我认为,要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的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探索新的评价办法,积极采用多种办法争取家长的配合。
具体对策如下:一、从抓教师培训入手。
首先是要求教师积极自觉参加课程培训,全面掌握各学科的特点、标准,以便在教学中把握尺度。
然后是要主动参加校本培训,多组织听课、评课、说课活动,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实例分析、反思,有条件的最好能组织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等。
课改的成败关键在课堂,主要看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程度。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宜都二中赵巧云高中新课改的推行,广大一线教师确实感到激动、振奋,对新课改充满了信心和期望,满腔热情地欢迎新课改,投身新课改,自觉学习和踊跃接受、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
新课改的实施就像一场细雨,也滋润着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田。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面前,我们又感到极其困惑与无助。
面对应试教育的强大威力,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只是杯水车薪。
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原因(1)学校对信息技术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学校精力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仍然只是充当“配角”。
比如我校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机房,高一年级每周只能保证一次课,高二年级两周一次课,为了学生上机不冲突,排课的老师下费尽了心思。
(2)由于信息技术暂时还未列入高考科目,导致了学校给信息技术课安排的课时过少,不符合新课改规定的标准。
同时,对信息老师的工作随意安排,这在无形当中给学生感觉可有可无,也在无形当中给信息技术教学和改革带来了难度,最终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课改目的。
2、来自于教师方面的原因(1)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未突破,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仍然有所存在。
另外,教师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还没深刻理解。
教学极易误入两个极端:有的老师“固步自封”、“穿新鞋走老路”,仍用老模式教新课程,在课堂上不提出任何问题让学生思考,不会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有的老师则“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设置很多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讨,但却忽略了课本上的一些内容。
这样,新课改的优势、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2)教师专业能力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
教师在把握教学标高,掌握教材重、难点,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还需要作更多的努力。
上好这门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
新课改困惑和解决浅析
新课程改革是一股春风,的给老师和学生都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带来新的气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住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新的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广大教师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探索和实施中,大胆尝试新课堂模式,新的评价模式,取得不少收益,但是,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1、决策层是否真的敢放权、敢实行改革,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改革就意味着要失去原来存在的一些好的做法,会打破一个既成的模式熟悉的范例而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模块中去,这中间一定会有许多的摩擦和不适应,形象的来说会有阵痛。
敢不敢用自己的政绩来牺牲,因为改革不一定会成功,就算成功也不一定来得那么快,课改会是一个比较长久抑或说有点缓慢见效的事物,当值领导会不会在自己的任上去尝试去开展,这个是要好好考虑的。
否则就会打着幌子只打雷不下雨的课改,不会有成果的。
2、新课程理论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解放,为师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天地。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规教学依旧占主体。
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依然受考试成绩的左右,每年的评优评先还是硬生生的成绩单卡着,你的课改操作一有不顺就会让学生不舒服就会再成绩上打折扣的,那么你自己的心中就不会有那么足的底气,你还敢义无反顾的去课程改革吗?所以我们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变,社会的分数决定意识不变,学生、教师、领导都会有点思路不清晰,都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折磨。
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教学改革,只要身心不受摧残就已经是相当不易,怎敢奢望追求那么多的“面向”和“平等”呢?3、新教法要求学生为绝对主体老师为主导,但是又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均衡,接受力参吃不齐,因而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感觉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有的是很吃力,愿意探究的敞开心去学习的就会更加实用,而对于内向以及潜能生就不好说了。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民乐三中田峰全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全面展开,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生活。
我校省首批实验校,在2003年秋季正式实施了实验工作。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了在实施课改中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现就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观念转变不够到位。
我们还没有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没有树立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协商者、话筒的传递者,角色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注意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但多数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组织合作学习目的的理解和对组织合作学习的调控,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缺少引发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改变“教材中心”的旧式,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存在演出“教案剧”的现象;我们仍按预设的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
2、“课标”意识不强。
我们对新课程要求的质量意识比较模糊,没有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六个改变”和“六点要求”。
特别是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为课改就可以淡化双基,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既使注意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自主探索,但由于目标模糊和组织能力不强,从而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泼而有序,结果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又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际上教学效益低下;要么就纯粹按旧的模式,结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不强,忽视教师和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学习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把“自主”变成“放羊”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在教师必要的讲解、计划和引导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练习,没有具体要求,练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练到底,满堂练,成为典型得“放羊式”教学。
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
这些做法,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主得权利,课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于是一些体育教师就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这种场景在目前一些公开课上可谓司空见惯。
--探究学习被泛化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趣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方式的,无需探究、考究的偏要去探究、考究,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价值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廉价的表扬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体育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你很聪明”、“你真棒”的话语不绝于耳。
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无论怎么错都不能批评,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03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建议
加强教材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01 更新教材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 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修订和调整。
02 优化教材结构
教材结构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体系的 构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03 丰富教材形式
教材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 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1
02
03
提升学生素质
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 础。
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实 践。
注重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 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育资源不均衡
0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但部分地区的教
育资源匮乏,影响改革的效果。
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02
新课程改革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但实际操作
中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
03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教
02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
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的矛盾
教材内容更新缓慢,难以跟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 01 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
教材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和综 02 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3 和主动性。
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新课改也引发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和反思。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困惑与反思1. 教材内容难以准确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话题为中心,跨学科进行教学。
教材中的话题涉及面广,难以完全准确把握。
有时教材中的话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离较大,教师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2. 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等。
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不佳。
3. 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新课改强调的是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偏重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常常感到困惑,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学习任务繁重。
新课改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实验观察等,导致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传统教学时期更加繁重。
学生常常面临多个学科、多个任务的压力,时间安排困难,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足。
2. 学习方法不当。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从教材的班级话题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对自主学习缺乏意识,缺乏合作学习的技巧。
学生在新课改下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和困惑。
3. 学习效果难以评估。
新课改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这给学生带来了困惑和压力,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以上教师和学生的困惑与反思,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加强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的课堂困惑和建议
新课改下的课堂困惑和建议
1. 课堂困惑:
-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如何真正实现学生主导式学习?
- 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平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如何因材施教?
- 新型教学模式下,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2. 建议:
- 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
-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 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方案。
-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 营造良好师生互动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只有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困惑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困惑通过看学习资料和专家的录像讲解、示范课等,我对于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探究性教学模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实行课程改革,改变了自己对新课改的看法。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现在我简单谈谈体会:一、新课程教学过程的精心备课。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出发点。
课前要精心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
准备的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自己在备课时尽量做到“心中有人”不仅要钻研教材,备学生,还要备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二、新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平等、科学的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不能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应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一个接纳性、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这些都要求教师们要有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高素质组织能力,以及课堂中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的应变能力。
新课程还赋予了德育工作的新内涵,突出了人际交往、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意识的增强、竞争意识的增强,变过去教师硬性渗透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接受。
三、新课程教学要渗透“探究性”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教学.是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主题,进而通过对材料、案例的分析(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思辨法)以及实验(实验法),最终释疑并获得结果的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困惑与反思王岗小学余高云从2002年秋开始我走进课改已经整整五年了,在这五年的课改征途中,我有过成功的惊喜,也有过失败的痛苦,面对五年的课改生涯,恐怕更多的事是迷茫与困惑,矛盾与冲突,表现在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程式化的做法。
作为一名站在课改一线年轻教师出现这些困惑我们不去关注、去研究、去澄清,否则,听之任之,只会导致在貌似改革、在高举新理念的旗帜下越来越偏离课程改革的宗旨和轨道的结果。
困惑一:提倡小组学习,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选择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努力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热闹的活动有效吗?过度安排小组学习能有多大的收获呢?反思与回应:的确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
但当前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唯活动是瞻”、“为活动而活动”,甚至到了没有活动就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的情况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绝对化倾向,这又是我们必须要引起关注的。
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如何更好地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首先,要以“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其次,在活动的设计上,不应该只是注意外在表现方式,更多的应是注重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具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
第三,提高活动的内向化水平。
有价值的活动应是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完成内向化过程的活动,即应使外部实践活动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逐步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以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否则,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而忽视对活动内在过程的有效转化和品质的提升,将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实效。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困惑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变革和更新,但是实践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
以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困惑与对策:
困惑1:课程难度过大
有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还没有真正的学会许多基本能力,如果幼儿园开设的课程难度过大,孩子学不会会感到失落,甚至会让他们对学习充满抗拒心理。
对策1:因材施教
幼儿园应该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设计,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基本能力和知识。
困惑2:课程内容过于简单
如果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内容过于简单,那就会让孩子过于轻松地度过一个个日子,那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就远远难以达到。
对策2:保持教学活跃性
幼儿园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利用这些活动让孩子在感性认知上得到发展。
同时,在课程安排时,也可以创建一些更加复杂的游戏或活动,以此来刺激孩子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困惑3:缺乏家长参与
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理解,这就会阻碍孩子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甚至会使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陷入困境。
对策3:与家长建立互动联系
幼儿园可以通过咨询会,家长会等方式加深和家长的互动和联系。
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在家长反馈中得到对课程改革的建议,尽快调整和完善课程方案。
总的来说,幼儿园的课程改革需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才能推动幼儿园和孩子的共同发展。
新教学实践的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教学实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教学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困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教学实践的困惑。
一、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师观念转变的困惑新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然而,部分教师在观念上难以接受这一转变,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种观念上的困惑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方式变革与教师教学技能的困惑新教学实践强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技能上存在不足,难以适应新教学方式的需求。
例如,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具备项目设计、组织、评估等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教学技能的困惑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效实施新教学方式。
三、教学评价改革与教师评价标准的困惑新教学实践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往往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这种评价标准的困惑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课程意识的困惑新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然而,部分教师在课程意识上存在困惑,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是学校或教研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
这种课程意识的困惑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
五、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困惑新教学实践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素养上存在困惑,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缺乏深入了解。
新课改的困惑
新教学环境带来的困惑
技术组:徐勇作为新进的技术教师,学生素质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的变化,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得到指导:1、课程的定位困惑
学生绝大部分的素质都很好,学生能很快的处理所学的知识,这是我这一学期来最大的感受。
但由于技术课的特殊性,学生来源的差异性,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困惑。
技术课是仅仅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课,所以技术课在学生中的位置,仍然显得极不重要。
学好学不好无所谓,所以就变成了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2、新课程改革的困惑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以导为主,所使用的教材,为大家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学生探索学习。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明显地感到,虽然理论上是一套套的,但更多的是令人陌生的、生吞活剥的概念,感觉听起来就磨拳擦掌,做起来却——无从下手。
3、专业技能急需提高
通用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属于全新课程,仅仅一本教材,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案例可借鉴,没有培训提高,所以业务不熟急需提高。
对于全新课程教材的把握,目标的确定等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感觉迷茫。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与困惑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与困惑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行了反思:冲破传统的师生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维评价方式,构建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激励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索;实践作者简介:杨新霞,任教于河南省巩义市第三初级中学。
巩义市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改的号角刚一吹响,我们三初人便积极而又热情地投入到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事业中。
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笔者的愿望便是:“即使我不能成为新课改中的一朵鲜花,那就做一棵小草也值得,倾尽自己所有的绿来装扮它美丽的春天”。
一、冲破传统的师生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而且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教师的角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教师从“管”、“教”的角色转变为“导”和“助”的角色,进行更富有创造和人情味的育人工作。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是一位帮助者,帮助学生筛选信息、整理知识;是一位参谋,为学生出主意、献计策,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中发挥智慧;是一位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心灵交流,以自己的人格感召学生,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
因此,笔者做了几方面的工作:1.向学生敞开心扉第一节课,我们就向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没有什么神秘,她只不过比你们学历高,比你们多一本教参,提前进行了备课,在很多方面还要拜你们为师,诸如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普通话交流,接受新事物迅速等都不及你们,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在教学中相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生 之 间 是 平 等 的关 系 , 师 没有 什 么 神 秘 . 只 不 过 教 她
比你 们 学历 高 , 比你 们 多一 本 教 参 , 前 进行 了备课 , 提 在 很 多 方 面 还要 拜 你 们 为师 , 如 上 网查 找 资 料 . 行 普 诸 进 通 话 交 流 , 受 新事 物 的速 度 等 都 不 及 你 们 , 们 应 该 接 我
关 键词 : 新课 程 改革 ; 索 ; 探 实践
中图分类 号 : 6 33 G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9 2 7 1 (0 O1 一 0 1O 1 9 - 7 2 l )3 o 8 一 2 1
巩义 市 第 三初 级 中学 是 一 所 年轻 充 满 活力 的学 校 ,
No.1 P81 3 -P82
第 l 3期 第 81 8 — 2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索\ 实践- q困惑
杨新 霞
摘 要 :本 文结合 笔者在 课程 改革 中的 实践论 对新 课程 改革 的 实施进 行 了反 思 : 冲破传 统 的 师 生观 念 , 构 建新 型的 师生 关 系 , 而营造 民主和谐 的教 学氛 围 ; 用 多维评 价 方式 , 建有 利 于师 生共 同发 展 的激 励机 从 采 构 制 ; 索灵 活 多样 的教 学形 式。 探
是 学 习 的 主体 。 是学 习 的 主人 , 师 应 把 学 习 的主 动 权 教
教给学生。 而且 网络 时 代 的到 来 , 教 师 的角 色 面 临着 使
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 使 教 师 从 “ ” “ ” 角 色 转 变 为 迫 管 、教 的
验 、 学 总结 、 学 评价 , 分 调动 了学 生 的参 与 意 识 和 教 教 充 学 习热 情 。 师 生 的互 动和 学生 的 自主 创新 创 设 了优厚 为
的条 件 。 二 、采 用 多 维 评 价 方 式 。 建 有 利 于 师 生 共 同 发 展 构 的 激 励 机 制
“ ” “ ” 导 和 助 的角 色 。 行 更 富有 创 造 和人 情 味 的育 人 工 进
作 。 师 在 教学 实 践 中应 是 一 位 帮 助 者 , 助 学 生 筛 选 教 帮
信 息 、 理知 识 ; 整 是一 位 参 谋 , 学 生 出 主意 、 为 献计 策 , 让
《 文课 程标 准 》 语 在评 价 建 议 中 强 调 : 语 文 课 程 评 “
价 的 目的不 是 为 了考 查 学 生实 现 课 程 目标 , 是 为 了检 而 验 和 改 进 学 生 的语 文 学 习 和 教 学 , 善课 程 计 划 , 善 改 完
学 生 在亲 身 参 与 的 实 践 中发 挥 智慧 ; 一 位朋 友 , 学 是 与 生进 行 平 等 、 诚 的心 灵交 流 , 自己 的人 格感 召学 生 . 真 以 培 养 学生 做 “ ” 品质 。 人 的 因此 , 者 做 了几 方 面的 工作 : 笔
1 向 学 生 敞 开 心 扉 .
朵鲜 花 , 就 做 一 棵 小 草 也 值 得 , 尽 自己 所 有 的 绿 来 那 倾
装 扮 它 美 丽 的 春 天 ” 。
一
教师工作 。 四提 倡 : 倡 积 极 思 维 , 倡 积极 发 言 , 倡 提 提 提 动 手操 作 , 倡 参 与 口头 表达 。 比看 : 比看谁 发言 次 提 四 比
教 学过 程 , 而有 效 地 促 进学 生 的 发展 ” 这 就要 求 我 们 从 。
更 新评 价观 念 . 建立 以“ 展功 能 ” 发 为核 心 的 符 合语 文学 科 规律 及 学 生 身 心发 展 的 评价 体 系 . 面 科 学地 评 价 学 全
第 一 节课 ,我 们就 向学 生 明确 了 自己 的教 学 思 想 :
、
冲 破 传 , 构
为营 造 民主和 谐 的教 学 氛 围奠 定坚 实 的基 础 新 课 程标 准 指 出 :学 生 是学 习和 发展 的主 体 。 文 “ 语
课 程 必须 根 据学 生 身 心发 展 和语 文 学 习 的特 点 , 注 学 关 生 的 个性 差 异 和不 同 的学 习需 要 . 护 学 生 的好 奇 心 和 保 求 知 欲 . 分 激 发 学生 的 主动 意识 和 进 取 精 神 , 导 自 充 倡
第 4卷
(0 0 ) 2 1年
中 学 课 程 辅 导 ・ 学 研 究 教
S c d r c o r iuu e on a y S ho lCu rc lm Coa hig・ a h n s a c c n Te c i g Re e r h
V l4 2 1 ) o .(0 o
新 课 改 的 号角 刚 一 吹 响 , 们三 初人 便 积 极 而 又热 情 地 我
2 鼓励 学 生 大胆 质 疑 .
明 确我 们 的教 学 原则 : 四允 许 : 许 回答 问题 出错 , 允
允 许 随 时 向教 师 质 疑 , 许 和 教 师 展 开 争 论 , 许 代 替 允 允
投人 到 了这 项 光 荣而 又 艰 巨 的事 业 中 。 为一 名 中青 年 作 教 师 . 者 的愿 望便 是 : 即使 我不 能成 为新 课 改 中的 一 笔 “
数 最 多 , 比看谁 能 问倒教 师 , 比看谁 的进 步最 大 , 比 比 比 比看 谁 的学 习效 率最 高 。 3 强化 了 “ ” . 动 的督 导 机制 在 班上 成 立 了“ 文 学 习 委 员会 ” 每班 设 委 员 长 一 语 。 名 , 委 员 长 两 名 , 员 8名 , 有 学 生 毛遂 自荐 参 加 , 副 委 都
主 、 作 、 究 的 学 习方 式 。 这 一 教 学 思 想 强 调 了学 生 合 探 ”
实 行 宏 观 计 划 , 层 布 置 , 层 把 关 , 人 落 实 的责 任 分 层 逐 制 ; 立 了实 验通 讯 组 , 5 学 生 参 加 , 管 实 验 中 的 成 有 个 分
通 讯 报 道 和 实 验 小 结 , 生 共 同 参 与 教 学 研 究 、 学 实 师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