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专题学案 主要的地质灾害(一)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中地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地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地震(1)定义:岩层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突然①__________或②________,能量急剧释放,并以③_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地震构造a .图中C 为④________、B 为⑤________、BC 为⑥____________、AB 为⑦__________。
b .D 位于⑧________线上,是指地面⑨____________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大小等级 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影响因素 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一次地震的数量1个 多个(4)震级分类标准按震级⎩⎪⎨⎪⎧造成破坏:5级以上造成重大损害:7级以上(5)分布⎩⎨⎧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带⎩⎪⎨⎪⎧⑩ 地带⑪ 地带2.滑坡和泥石流类型 滑坡 泥石流 主要物质组成 不稳定的⑫__________ 大量的⑬____________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⑭____________ 发生 条件 ⑮________________,地势起伏较大,⑯________________ ⑰________的地形,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 诱因 ⑱________,工程建设 ⑲________、冰雪融水危害 破坏⑳______、建筑物、○21______,造成人员伤亡等 ①断裂 ②错位 ③地震波 ④震源 ⑤震中 ⑥震源深度 ⑦震中距 ⑧等震 ⑨破坏程度 ⑩环太平洋 ⑪地中海—喜马拉雅 ⑫岩体与土体 ⑬泥沙石块 ⑭山区沟谷中 ⑮岩体比较破碎 ⑯植被覆盖较差 ⑰陡峻 ⑱重力作用 ⑲暴雨 ⑳农田 ○21道路 滑坡 泥石流 特点 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 发生 条件 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2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地质灾祸(1)一、地震灾祸(2)1.定义:当累积起来的地应力超出岩层所能蒙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忽然发生断裂或错(3)位,使长久累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开释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围流传,使地面发生震(4)动,称为地震。
(5)2.地震的因素(6)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7)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域地面遇到的影响和损坏程度。
一次地震能够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质结构、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8)震源:地震内部岩层破裂惹起震动的地方。
(9)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10)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11)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12)等震线:把地面损坏程度相像的各点连结起来的曲线。
(13)3.危害(14)造成房子坍毁。
(15)损坏道路、管道、通讯等基础设备。
(16)致使人员伤亡和财富损失。
(17)引发倒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疫病延伸等灾祸。
(18)造成流离失所和生活突变,进而严重伤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19)4.散布地域(20)地震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固。
环太平洋地带(2)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我国的地震灾祸①地震灾祸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②发生屡次的地域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定义: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洗、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由,在重力作用下,沿必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岩体比较破裂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区(2)滑坡多发原由植被覆盖度较差工程建设屡次的地域损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危害拥塞河流可能造成重要人员伤亡2.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融化等激发的,含有大批泥沙、石块的特别大水。
拥有丰富的松懈物质(2)发生条件短时间内有大批水流摧毁聚落损坏丛林、农田、道路(3)危害淤塞江河可能造成重要人员伤亡3.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散布宽泛,发生屡次,尤以西南地域最为多发。
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专题 精品导学案 主要的地质灾害(1)
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学习目标:地震的发生机制、分布及防御措施。
学习内容:1、地震定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以____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特点及主要描述参量(1)能量大小——震级只有一个;破坏性地震----__级以上。
(2)破坏程度——烈度1—12度影响因素:_____、震源___、_____、地质构造、其他(如地面建筑)等。
(3)地震构造示意: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4)地震波分S波(__波)和P波(__波)(5)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成因主要:地壳中的岩层在____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倾斜和弯曲。
当积累的应力超过岩层承受限度使其突然断裂或错位—构造地震其他:火山,岩洞崩塌,陨石,人为活动等4.分布(一般;世界;中国)世界地震带:_____地震带;__________地震带中国地震分布:_____5.地震的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灾情_____,特别严重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台湾。
6、地震防灾减灾(1)主要手段基本方针:____为主方针:以___为主,_____结合救灾方针:依靠___,依靠___,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与扶持。
(2)板块交界多——环太/地中海—喜马内陆——活动性断层;90%以上为____地震。
_____是引起地震的最主要原因(3)灾害防御(防灾)(抗灾)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改变_____,防止或减轻灾害的强度;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财产等___相遇;改变财物等的___。
灾前准备——_____灾中应急(救灾):对_____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____灾害源检查加固;抢救生命;抢救财产、设备;发放_____。
灾后重建(灾后恢复):目的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____,增强未来灾害的_____。
形式:_____、民间救济、_____6、地震防灾减灾(1)主要手段地震灾害_____;防震减灾教育;预案演习;提高建筑物_____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地质灾害(解析版)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1.5·12汶川地震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
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其中,四川省遇难68708人,失踪17923人。
四川除攀枝花市和宜宾市之外的19个市(州)均有人员遇难,尤其以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广元市因灾伤亡严重,5个市(州)人员遇难均超过4000人,其中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伤亡均超过万人。
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5462人遇难,5·12汶川地震中被毁的北川县城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离震中映秀东北方直线距离250公里之外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5·12汶川地震造成4个社区整体掩埋,780余人遇难。
人教版地理《地质灾害》说课教案
人教版地理《地质灾害》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掌握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分布特点。
学会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现场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灾害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知识讲解(1)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的灾害。
(2)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分布特点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泛,主要灾害有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3.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灾害为什么会发生吗?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4.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同学们,请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一下如何预防和应对你们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2)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1)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地质灾害有什么新的认识?四、课后作业1.列举五种地质灾害,并简述其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预防和应对你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2.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3.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6.2地质灾害学案_1
其次节地质灾难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地震、震级、烈度等相关概念。
2.把握地震灾难的分布和危害。
3.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4.把握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地理实践力:具备肯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力量。
区域认知: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难严峻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质灾难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难的变化过程。
人地协调观:正确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本节要点1.自然环境的特别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形成自然灾难。
2.我国常见的地质灾难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一种自然灾难可能引发多种灾难,产生更为严峻的后果。
自主梳理一、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__断裂__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__能量__急剧释放,并以__地震波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惊,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1)图中C为__震源__、B为震中、BC为__震源深度__、AB为震中距。
(2)D位于__等震线__上,等震线是指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像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是__地震烈度__。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__震源深度__、震中距、__地质构造__、建筑物的结实程度等因素亲密相关。
3.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根底设施,导致__人员伤亡__和财产损失。
(2)诱发倒塌、__滑坡__、__泥石流__、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疫病扩散等灾难。
(3)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人们的__心理__健康。
4.分布(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__环太平洋__和__地中海—喜马拉雅__地震带。
(2)我国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有__台湾__、、__西藏__、__青海__、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定义:山地__斜坡__上的岩体或土体,在__重力__作用下,沿肯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考点解读地震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
当积累的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或,使长期积累的急剧释放出来,并以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震动,成为地震。
2.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有关,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__ 震级。
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烈度。
烈度与大小、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等有密切关系。
3.分布:板块的地壳,是地震易发区。
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参考答案1.地应力地应力断裂错位能量地震波2.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一个影响多个震级震中距地面建筑3.交界处不稳定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要点精析要点一: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与发生过程1.地震的形成机制①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②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内的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岩石发生破裂和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③除了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都可能诱发地震。
2.地震的发要点二:震级与烈度【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366378特点及主要描述参量1.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2.烈度概念: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它们的关系如下:概念 计量和单位 影响因素震级 用以衡量地震本身 强度的“尺子”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 地震释放的能量烈度 表示地面遭受地震 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 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 【典型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震源深度越大,震级越大 B 、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大 C 、震级越大,烈度越小D 、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解析:考查地震要素中的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学案(人教版)
第八章自然灾害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从洪涝灾害形成条件角度,分析亚洲多发生洪涝及我国洪涝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的原因。
提示:洪涝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降水强度大与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亚洲多地和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易发生洪涝灾害。
2.列举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提示: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二)干旱灾害1.简述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提示:降水量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
2.简述旱灾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规律。
提示:世界上旱灾频繁出现的地区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我国旱灾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最频繁。
3.干旱容易带来哪些危害?提示: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说出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及台风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点。
提示:西北太平洋海域。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多台风。
(四)寒潮灾害1.说出我国寒潮发生的时空规律。
提示:影响我国的寒潮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2.寒潮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提示:①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②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1.据地震构造示意图,填出有关内容。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弧线DE为等震线,它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6.2地质灾害(1)学案
第二节地质灾害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一、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指标(1)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2)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
(3)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及地面建筑有密切关系。
3.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心理健康: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频发地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5.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判断1.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 × )2.地面建筑质量影响地震烈度。
( √ )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第二节 地质灾害》学历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地质灾害》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地质灾害”。
我们将深入探讨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特点和防御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增强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应对自然灾害做好准备。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成因;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知识点掌握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质灾害基本概念、类型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地质灾害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质灾害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讲解:介绍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成因,通过图示、实例等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质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地质灾害的知识点,强调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和类型的掌握情况。
2. 案例报告:布置学生撰写地质灾害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一种地质灾害的资料,包括成因、特点、影响及防御措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修五《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考点解读地震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________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
当积累的________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________或________,使长期积累的________急剧释放出来,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震动,成为地震。
2.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________有关,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震级。
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________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___烈度。
烈度与________大小、震源深浅、________、地质构造和________等有密切关系。
3.分布:板块的________地壳________,是地震易发区。
________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参考答案1.地应力地应力断裂错位能量地震波2.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一个影响多个震级震中距地面建筑3.交界处不稳定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要点精析要点一: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与发生过程1.地震的形成机制①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②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内的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岩石发生破裂和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③除了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都可能诱发地震。
2.地震的发生过程地震波特点对人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影响纵波传播速度快,引起地使人先感到上下颠簸使建筑物上下震动面上下颠簸震动横波传播速度慢,使物体产生前后水平晃动使人在地震发生一段时间后感到水平晃动使建筑物水平晃动,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要点二:震级与烈度1.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复习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复习教案[考纲要求]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知识讲解](1)主要地质灾害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分类:3级以下微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我国死火山:山西大同;休眠火山: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五大连池;活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昆仑山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月球、火星、金星也有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 活火山: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死火山:史前喷发过,后来未喷发过 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我国火山分布: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白头山、五大连池)、台湾、海南岛等地,最近年代(1951年)喷发的火山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火山喷发 分类定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定义: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及巨大的砾石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当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时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占2/3,地表起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破坏,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高一地理教案主要地质灾害_0812文档
2020高一地理教案主要地质灾害_0812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一地理教案主要地质灾害_081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的】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质灾害之间相关性的原因和表现;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认识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的分布特征;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教学过程】地质灾害──陆地环境在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下不断变化着。
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异常激烈,当这些自然现象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了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一)地震1.定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地震构造(教材图 4.24):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
3.地震大小:里氏震级表示。
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
按震级分类为:微震(3级以下)、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4.分布:与地质构造有关,有活动性断层的地区。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二)火山喷发1.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2.火山构造教材图(4.26):火山锥、火山口及火山通道。
3.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喷发过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地质灾害导学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科:地理姓名:班级:学无止境逆水行舟6.2地质灾害【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探究,辨析三种常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含义,应用相关术语描述其特征,分析其形成的一般规律;2.主要以我国为例,利用地图归纳三种地质灾害的一般分布特点;3.运用实例说明三种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认识其关联性。
【自主学习】1.地震的含义,地震的要素和分布地区。
2.地震的危害和防震减震措施。
3.滑坡和泥石流的定义、分布地区。
4.滑坡和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危害和防御措施。
【合作探究】探究一: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烈度达到11度。
这一天,13亿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悲痛当中,因为就在这场灾难中,有69227位同胞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任务一:震级和烈度如何划分?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有何关系?任务二: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
任务三:读图分析中国地震分布有何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任务四:2021年12月6日17时29分,山东潍坊市安丘发生里氏2.4级地震,震源深度8KM,如果日后发生大地震,我们该如何自救?探究二:滑坡和泥石流任务一:分析说明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任务二: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提示:可从地形、地质、降水、人为活动等方面考虑)。
总结提升: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可从时间分布特点、空间分布特点考虑)探究三: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任务一:写出与下列灾害相关的灾害旱灾地震任务二:写出你家乡的灾害类型并画出灾害链条【当堂检测】1.关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正确叙述是()A.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B.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C.市内有个别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D.离震中远近不同地方的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某年5月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颈子乡由暴雨导致的泥石流,造成多人伤亡。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学案
11.Y地因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A.Y地人口密度较大 B.Y地距离震中较近
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两
题。
12、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区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地质灾害的哪些基础知识?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我们以干旱、洪涝、台风和寒潮为例一起来学习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掌握干旱、洪涝等灾害形成的原因。
2.能运用实例和相关数据认识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地质灾害(一)
地震
学习目标:
地震的发生机制、分布及防御措施。
学习内容:
1、地震定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以____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特点及主要描述参量
(1)能量大小——震级
只有一个;破坏性地震----__级以上。
(2)破坏程度——烈度1—12度
影响因素:_____、震源___、_____、地质构造、其他(如地面建筑)等。
(3)地震构造示意: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4)地震波分S波(__波)和P波(__波)
(5)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3.成因
主要:地壳中的岩层在____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倾斜和弯曲。
当积累的应力超过岩层承受限度使其突然断裂或错位—构造地震
其他:火山,岩洞崩塌,陨石,人为活动等
4.分布(一般;世界;中国)
世界地震带:_____地震带;__________地震带
中国地震分布:_____
5.地震的危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中国灾情_____,特别严重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台湾。
6、地震防灾减灾
(1)主要手段
基本方针:____为主
方针:以___为主,_____结合
救灾方针:依靠___,依靠___,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与扶持。
(2)板块交界多——环太/地中海—喜马
内陆——活动性断层;90%以上为____地震。
_____是引起地震的最主要原因
(3)灾害防御(防灾)(抗灾)
非工程性防御;
工程性防御:改变_____,防止或减轻灾害的强度;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财产等___相遇;改变财物等的___。
灾前准备——_____
灾中应急(救灾):
对_____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____灾害源检查加固;
抢救生命;抢救财产、设备;发放_____。
灾后重建(灾后恢复):
目的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____,增强未来灾害的_____。
形式:_____、民间救济、_____
6、地震防灾减灾
(1)主要手段
地震灾害_____;防震减灾教育;预案演习;提高建筑物_____等。
(2)防避(自救与互救)
①家庭防震:应急包;应急卡片;清理物品(床下或牢固家俱腾空)
②地震时:把握十几秒自救机会
③自救
④互救:先救__,后救___;先易后难;先救生,后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