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6: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6: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自学导航理解文化博大精深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探究一:环节一:展示中国的文学、文艺、建筑、科技等成就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提高思维能力,理解中国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环节二:展示中国的地域文化的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提高思维能力,理解中国文化各地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环节三:展示各民族文化的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提高思维能力,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环节四:探究中华文化包容性设计意图:理解包容性的含义,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阅读教材,合作探究,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知识梳理总结提升突出本课的重难点,形成知识体系『知识归纳』1.如何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含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指它形式的丰富多彩,内容的精妙、深刻、厚重,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独领风骚”,享有极高的声誉,占据重要的地位。

(2)表现:①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②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容性”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有:①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角度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角度说的;②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③二者的见证或表现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而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二者的联系: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三个特征。

2020年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精品精编版

2020年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精品精编版

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材分析】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围绕着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地位和特点讲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讲述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分析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及其作用。

说明中华文化的作用。

【学情分析】中华文化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但是他们对此却很少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从深层次上讲,本课涉及区域文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所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性思考和辨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 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2) 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在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上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活动过程一首意境优美的青花瓷,让我们再次欣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已经悠悠度过了5000 多年的岁月,而在这五千多年中,我们的中华文化也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科书相关内容』《文化生活》(人教社,2013年4月):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及其评析』本课时中突破难点的总目标是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意义,还需要提出较具体的目标:目标l:学生能记忆再认中华文化内容丰富目标2:学生能列举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目标3:解释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目标4:列举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评析:针对本框题首先提出一个总目标: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四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再认”,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解释”,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区域性”,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关系”,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说明”,名词短语是“重要原因”和“包容性”,“文化力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表例目标l—4:见上文,此略。

二、教学活动『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①高二学生在生活中和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和感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案例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案例

课题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材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主要是教育、历史、哲学、道德、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表现在“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也是它的三方面特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也是产生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原因,重要的原因是特有的包容性。

感受、认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最终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社会主义祖国和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感悟法、讲授法●教学活动过程新课导入: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悠久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化成就的汇集和升华,它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且所及范围至为宽广,积淀至为深厚,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教材分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五、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内容上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这节课学习第二框。

现在很多中国人崇尚西方文化,但是有个历史事实很少有人知道,从13世纪一直到18世纪,西方人都在崇拜中国文化,在欧洲大陆形成的“中国热”持续了6个世纪。

当时的欧洲人看中国,就像现在的中国人看美国一样。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7: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7: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3.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待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以我国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3.结合我国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及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说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征。

4.结合我国不同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说明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视频导入』中华文化之瓷器(学生讨论)『总结』中华瓷器丰富多样、造型精美、技术精湛,世界之最,体现中华文化的精深。

『过渡』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又一基本特征。

『板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课件』精美文学图片问题:同学们一定了解不少中国文学名著和表演艺术,你能说出对它们的印象吗?(师生互动)『总结』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等特征。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的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过渡』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中独树一帜『课件』精美科技图片问题:同学们一定了解不少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你能说出对它们的印象吗?(师生互动)『总结』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长达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0: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0: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内容。

(2)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原因、作用。

(3)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和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教学策略1、学法指导:夯实基础,熟记知识点,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实际联系理论,总结答题规律,积累答题经验。

2、过程与方法:本课以问题导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于高二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关于提前预习这个环节大部分学生都做的不到位,所以,由教师生成主要的重难点问题,随堂解决,达到考点细化记牢的目的。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4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4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精品(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是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编写的。

作为“融入民族文化”一课的第一框、本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并自觉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者(第二框和第三框将要学习的内容);这一框题的内容还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文化篇”的开篇。

所以说、这一框题的学习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能力目标: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关联的中华文化、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并能积极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3、教学重难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且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思想上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二、学生分析初中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化为爱国行动显得非常必要。

三、学法与教法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实践性”、“人文性”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案例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案例 -

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能力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综合的能力。

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以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情感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主题:忆国事谈文化导入:在平阴的时候,我就听说,历城二中的教育是响当当的,学生是优秀的,今天来了转了一圈,确实名副其实,并且我还发现了一个新特点,同学们不仅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今天我们就忆国事,谈文化。

新授:教师:近两个月,让你感到自豪的大事有哪些?学生:若答全运会,园博会,师说,非常好,该同学非常关心我们身边的事;若回答不出六十年大庆,师说我感到自豪的大事是六十年国庆;如果回答出六十年大庆。

教师:你对国庆大典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阅兵式、国庆联欢晚会、展示的军事实力、烟花等等,若答不出民族团结柱,师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民族团结柱。

接下来,我们师生共同欣赏民族团结柱,,注意特别关注的是民族团结柱上的图案。

欣赏感悟谈表现播放图片集《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的部分片段,教师:民族团结柱图案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学生:穿着节日的盛装在跳舞教师:他们穿的衣服、跳的舞姿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不一样,说明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不同,舞蹈文化不同(教师点拨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学设计

课题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3.10规定的“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标志。

”【教材分析】本框题内容包括三个目题。

第一目题: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材从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于文学艺术,教材分析了以下几个层次:文学艺术的作用,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及其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

第二目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不同的成因和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目题: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三个目题之间的关系:首先,三个目题分别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其次,分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最后,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现在的高中生知识面比较宽,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在这些认识中,感性的成分比较多,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框题的内容相对高中生的知识面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等方式,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又能够渗入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第一关:眼力鉴宝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总分40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8: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8: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本框分为三目。

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性;第三目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本课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它是上一课的继续,同时又对学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做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本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是他们的知识大多是文学与历史方面的,感性认识要多一些。

学生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而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辨析中华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明确: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及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法,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参考教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参考教案1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参考教案1一、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本课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及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品格;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非凡创造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的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解析:本框题内容包括三个目题。

第一个目题: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材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

关于文学艺术,教材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学艺术的作用,即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到的作用。

二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关于科学技术,教材讲了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是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三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四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第二个目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

第三个目题: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地位和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3、运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

能力目标:1.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1.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2.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3.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教育学生尊重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 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第一关:眼力———鉴宝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总分40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高中政治第06课第02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必修3)

高中政治第06课第02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必修3)

广博精湛的中华文化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知道我国文化地区性的原由;明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含性。

2、能力目标:联合中华文化独到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广博精湛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建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感觉中华文化的广博精湛,热爱中华文化,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骄傲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民族骄傲感,培育团队精神和爱国感情。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 1、中华文化的独到性、地区性、民族性; 2、中华文化广博精湛的原由:包含性【教课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可感和归属感讲课说明三、教课方案【知识系统】【知识重点】一、中华文化的独到性:1、文学艺术:作用:反应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到作用。

特点:悠长历史、丰富内涵、独到风格。

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中据有重要地点。

2、科学技术:地位 :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之一。

在古代,我国科技长久处于世界的前列。

特点:适用性和整体性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奋、智慧和奋发图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建力的生动表现。

二、中华文化的地区性1、原由:受经济、历史、地理等要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显然的地区性。

2、不一样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长久互相沟通、借鉴、汲取,既渐趋交融,又保持着各自的特点。

三、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各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互相促使,共同熔铸了绚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拥有激烈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盛的民族凝集力。

四、中华文化广博精湛的原由:包含性1、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意义:有益于与其余民族文化友善的关系中沟通,加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可和对其余民族文化的理解。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特别崇敬孔子,他高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当赞叹,应当愧疚,尤其应当效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材分析】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围绕着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地位和特点讲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讲述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分析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及其作用。

说明中华文化的作用。

【学情分析】中华文化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但是他们对此却很少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从深层次上讲,本课涉及区域文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所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性思考和辨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在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上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活动过程一首意境优美的青花瓷,让我们再次欣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已经悠悠度过了5000多年的岁月,而在这五千多年中,我们的中华文化也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那么我们再从内容上看,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丰富多彩,绚烂多姿。

所以,如果我们想再用另一个词概括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那就是——博大精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进生活:(教师讲述)首先让我们走进生活:给大家介绍一位外国朋友——汤姆,他是我的美国网友。

我们俩经常在网上聊有关美国和中国的风土人情。

过两天他将来到中国旅游。

在来之前,想让我再次详细地给他介绍一下中国,并且为他的旅程提些建议。

今天,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出谋划策,给汤姆提更多、更好的建议。

让他的中国之行更加充实、更加完美!下面,先让汤姆给大家做一段自我介绍:幻灯片:Hello, I am Tom. I am from the USA.大家好,我是TOM.我来自美国. I like China very much, especially its culture.我非常喜欢中国,尤其喜欢中国文化.Several days later, I am going to China. 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make this trip worthwhile and fruitful.几天后我要去中国,你能告诉我怎样使得这次旅行丰富多采吗? Before going there, I have learned that China has a very long and brilliant history. So from what aspects can I learn about China?去之前,我了解到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应该从哪几方面了解中国呢?在汤姆的介绍里,大家看到,他对中国的什么非常感兴趣?——文化教学互动,合作探究1.汤姆的第一站将来到山东,你建议他去哪些地方旅游?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从地域上来说,我们山东属于什么文化?——齐鲁文化。

我们山东的风景名胜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浓缩为三个简单的词,这几个词足以体现我们齐鲁文化的特色。

——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边说边展示图片)从意境上说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厚重、大气、豪迈、热情、粗犷(幻灯片)2.除了山东之外,汤姆还想去别的地方看看,你建议他去哪里?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地方。

有人说道有苏州园林,那大家知道,从地域上来说,它属于什么文化吗?——吴越文化。

我刚好也制作了个有关吴越文化的短片,想传给汤姆看看,那么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视频播放短片)吴越文化从已经上有带给我们另一种感受:温婉、清秀、恬静、阴柔、精细(幻灯片)从通过比较说明: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思考:(1)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回答、总结: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2.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2)大家能说说我们不同区域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里可提示,如我们齐鲁文化中,有没有吴越文化的特色?)3.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一个表现:区域性教学互动,合作探究汤姆还想借这次旅行,学习一些中华文化,回去好向自己的朋友介绍和展示一下。

4.汤姆还想学习一些中华文化,你建议他学那些?为什么?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大家刚才给汤姆提了很多建议,如学习书法、国画、京剧等等。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艺术在国外有吗?——没有。

这就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也就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个表现。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大家刚才提到的书法、国画、京剧等都可以归为文学艺术这一类,而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第一个表现。

分析、总结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和地位。

1.文学艺术(1)特点:(让学生分析再总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鲜明。

教师:前不久,我们刚刚度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我想,大家在八月十五的晚上,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望望月亮吧?看着月亮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起过与它有关的诗词歌赋?(出现图片)大家现场能说上几句吗?展示诗词句(略)(可朗读其中几段)而我想起了这样一首诗:余光中——乡愁我是从外地来济南工作的,从上大学开始,就没有在家过过中秋节,每当中秋团圆时,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首诗,(富有深情地读诗),我想不光是我,当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读到这首诗时,可能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这说明诗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其它的很多文学艺术也是如此,说明文学艺术——(2)作用:反映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我们国家一直被称为文明古国,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文明古国?除了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之外,还有什么表现吗?学生讨论、分析回答:科学技术教师:(1)大家能举例说明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回答略)(2)如果没有了这些先进的技术,我们还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古国?大家都不敢肯定,说明2.科学技术(1)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而科学技术是我们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第二个表现。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具有独特性呢?它独特在那里?下面就让我们一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看看它体现了我们科学技术的什么特点:幻灯片展示,分析、总结:(2)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3)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教师:刚才大家在建议汤姆去旅游的地方时,有人建议他去云南、新疆。

在这些地方的文化不仅有独特性和明显的区域性,还有一个特征,大家能说说是什么吗?这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第三个表现——民族性(同学们可以答上来)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新疆地大物博,民族众多。

有13个世居民族,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维吾尔族。

除此之外还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其他少数民族。

教师:那么你们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吗?我很乐意给大家介绍。

就以维吾尔族为例,这个民族已形成了上千年,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文学的体裁、内容都十分丰富,如流传至今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等。

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

流传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

古代维吾尔族史诗——《十二木卡姆》,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维尔吾族能歌善舞。

明快活泼、深情优美,步伐轻快灵巧;饮食文化:抓饭、拌面、揪片子、大盘鸡、馕,巴达木、葡萄干、杏干、沙枣、甜瓜、哈密瓜、伽师瓜…..手工艺品:维吾尔小花帽、造型独特富伊斯兰风格的铜器、精美锋利的维吾尔小刀、珠光宝气的首饰、质优柔软的皮毛、上好的织锦地毯……当然,我们的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优秀的文化。

比如柯尔克孜族的唱片英雄史诗《玛纳斯》,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孜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除了新疆的少数民族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也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幻灯片)利用歌词分析民族性的表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体现地位)一想到花,大家能想到什么?美丽、绚烂、鲜艳。

那用花来形容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说明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也都像花一样美丽、我们的文化也都像花一样优秀!也就是说,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停顿一下,让学生说),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的——骄傲(停顿一下,让学生说),我们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也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失去了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都不会像今天这样等富多彩,异彩纷呈。

五十六组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关系)我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的特性,但是我么却能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不断地交融、促进,发展文化,并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说明我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用我们第二单元将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来说就是)共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要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