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金融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金融理论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探讨了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本作用和金融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职能。
本文通过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深入分析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金融理论,旨在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等先驱者根据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的。
其核心思想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
这一理论体系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等重要组成部分,为理解金融理论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基本观点1. 金融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金融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经济关系。
金融的本质是货币的流通和资本的运动,是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进行的。
金融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起着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2.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强调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金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设施,它通过资金的融通和资源的调配,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金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将金融视为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认为它在实现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金融的作用不再是为了追逐利润,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顺利运行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三、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实践价值1. 指导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对于指导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探索金融改革的路径和方向的依据。
2. 指导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对于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的内在矛盾和风险机制,可以有效指导金融监管的政策制定,并提出风险防控的对策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是该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常常被人们视为同义词,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它们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理论解释。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主要指的是社会总产品(GDP)或国民收入的总量增加,是一个数量性的概念。
而经济发展则更加综合和深刻,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等方面,是一个全面性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增长往往伴随着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批判。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的全部。
相反,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应当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既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批判,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浅谈次贷危机与我国房地产市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教学实践环节论文题目:浅谈次贷危机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年级、专业: 2010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时间:成绩:指导教师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内容摘要: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是当前全球最关注的事件。
目前我们宏观经济背景与危机前的美国经济有一定的相似性,流动性过剩导致以股票和房屋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虚增。
通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并结合资本主义的本质对次贷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在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基础上,浅谈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此得出对我们资本市场的借鉴,在现实中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本主义;马克思;房地产;启示一、次贷危机如何产生次贷危机是随着美国住宅金融中面向低收人阶层的所谓次级贷款出现问题而对各种经济活动造成破坏性影响的总称。
这种影响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遭受到广泛而严重的冲击。
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出现下滑,房价开始下跌。
当不断上升的基准利率一方面终于将房地产市场由繁荣引向衰退,房价开始下跌,另一方面,借款人尤其是申请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由于不堪重负的高额贷款利息而开始违约,提供这类贷款的金融机构开始受损,随后以这些次级贷款为标的的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即所谓的次级债券的价格开始下跌,受损者开始扩大到各类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以及美国国外的投资者,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流动性危机开始显现。
资金链的源头出现断裂,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这场次贷危机。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析次贷危机马克思就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做出了明确和系统化的解释和思考,即生产过剩理论。
生产过剩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古典经济危机,也可以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剖析和解释现代经济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自然也不例外。
概括起来,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基本逻辑框架就是:(1)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2)生产过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群众的购买力不足;(4)群众购买不足的原因是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分化;(5)两极分化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的本家占有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是核心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阶级斗争为基础,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设施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探讨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是无限的,但生产关系的束缚导致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制约了经济增长的平衡发展。
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平衡性相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实现经济平衡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消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从而实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被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控,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全面平衡。
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面临着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的理论框架,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导致的经济增长不平衡性,又探索了实现经济平衡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继续深化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的研究,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经济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doc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在跨世纪的新纪元征程中,向种种社会现象和前沿问题挑战已成为衡量跨世纪人才的标准和尺度。
这些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人开始了解GDP,开始关心CPI。
从亚洲金融风暴到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至于这一段时间的CPI持续上涨,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不断蔓延的国际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
在这一制度中,资本与劳动存在着根本对立。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
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
这样就产生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
这是产生危机的重要条件。
信用和股份制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使生产和消费可以超出自有资金的限制而获得跳跃式的增长。
但是,它们也创造出了巨大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虚假需求。
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这一方面使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单位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资本过剩。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摘要: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研究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是汗牛充栋。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研究综述一、前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发展除了对经济规模产生作用外,对经济结构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动也会产生一定作用。
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的研究却是在最近十多年间才发展起来的。
greenwood和jovanovic (1990)的理论模型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先河。
在此以后,与其观点相近的文献逐渐涌现,大都是要证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倒 u 型关系。
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然而大部分中国学者的实证研究结论都与国外的理论有一定矛盾之处。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尚处在金融发展倒 u 型的前一阶段,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并没有区分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的缘故。
二、国外研究综述(1)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分析greenwood 和 jovanovic (1990)的研究开创了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先河。
他们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模型来研究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
在该模型中,他们假设初始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并且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存在固定的金融参与门槛成本,而不是所有的人均能够支付起这一成本。
则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时,金融发展将会扩大收入差距。
但随着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发展将逐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u”型的轨迹。
aghion 和 bolton (1997)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他们假设道德风险和信贷约束是资本市场不完美及持续收入差距的根源。
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生产效率也较低下,因此存在财富不平等现象;而到了金融市场有效和生产率水平较高的阶段,扩大的资本积累则会降低收入差距。
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影响理文论文
关于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摘要麦金农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了金融发展理论,主张在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几十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相继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是一个国家福利的体现,收入分配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理论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对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均存在着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自由化的经济增长渠道,危机渠道及信贷的可获得性渠道来影响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的。
本文对现有的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收入分配不均20世纪70 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奠定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拉开了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序幕,此后的几十年中,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
随着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对现实世界改革情况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家们对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经济危机发生风险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金融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的文献较少。
一个国家福利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也就是这个国家的基尼系数的大小。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文总结了现有的研究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的文献,对现有的研究结论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梳理。
一、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渠道das和mohapatra(2003)总结了有关金融自由化的福利效应的研究文献:“目前为止,有关金融自由化福利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被很多文献所研究,那就是金融自由化是怎样改变改革国家的收入分配方式的。
”研究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渠道问题,现有研究的主流观点是有三条影响途径。
金融自由化分别通过经济增长渠道,危机渠道及信贷的可获得性渠道来影响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
金融学题库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二、单项选择题: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下降20%)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第三章信用二、单项选择题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商品交易)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是否需要承兑)。
4、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银行信用)。
5、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间接融资的是(银行发放贷款)。
6、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直接融资的是(开出商业本票)。
7、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商业信用)。
8、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范畴是(金融)。
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的时间是(1995年5月10日)。
10、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与货币运动紧密相联,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
11、高利贷信用产生的经济条件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12、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借贷行为的统一)。
13、商业票据必须经过(背书)才能转让流通。
14、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消费信用)。
15、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政府债券)。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马克思的著作《哥达纲领批判》在分配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他认为,分配不同的社会财富是建立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是剥削和压榨劳动者,使得财富分配非常不合理和不公平。
马克思提出,要消除财富的不合理分配,首先需要进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这样才能保证财富的公平分配,满足广大劳动者的需求。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公问题源自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即生产资料的私有化,这种私有制度使得资本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整工人的工资和劳动时间,剥夺了工人的自主权利和劳动成果。
因此,马克思主张要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样才能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分享社会的财富,共同享有社会的福利。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社会经济政策不可避免的问题。
尤其是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以及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加强财富分配调控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分配思想中得到以下的启示:首先,要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劳动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他们的辛勤劳动应得到公正的回报。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和维护,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每个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公正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其次,要加强收入分配调控。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矛盾。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加强收入分配调控,通过税收调节、社会福利保障等措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经济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最后,要加强社会公共财政的作用。
社会公共财政是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公共财政的管理,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社会福利范围,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金融资本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遏制金融风险,确保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金融危机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金融危机引言:如今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近年来世界经济多次出现大幅波动,在欧洲,美国,日本多次出现金融危机,严重威胁了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使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下降,严重威胁到了政府的安危。
摘要: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
然而,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党名词解释:(1)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2)政党: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分析:接下来了解一下社会的主导者:政党所谓左派右派之分是个历史的产物,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诞生的名词,又被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讲清左派右派这个问题,还和你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有关。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发展探索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发展探索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金砖国家开始崛起。
面对剧烈变化的国内与国际环境,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理论也必然面临新的发展和突破。
本文将从社会发展阶段、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我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小平同志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战略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总体部署,并希望到本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而,由于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各项经济指标纷纷提前实现,同时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和发展障碍,实力此消彼长,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中国将提前三十年实现小平同志的战略规划,在2020年前后正式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还有短短数年时间,作为指导经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前瞻性,及早研究。
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必然有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乃至共产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国际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而提出的,本文即将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论断,也是基于此三方面的原因。
经济基础。
2020年前后,中国将会面临两个重大的质变,一是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二是中国的总人口将面临下行拐点。
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对外投资、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根据正常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以及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测算,届时我国人均gdp将超过一万五千美元;人口和劳动力的减少,就业压力将大大缓解,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科技实力与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正式加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论在⾦融学中的应⽤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论与⾦融学研究的⼏点思考姓名:郭⼀凡学号:220160930181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出来的,对⼈类⽂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化⽣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有所渗透,有所体现。
在⾦融学⽅⾯,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均受马克思主义⽅法论的影响,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法论进⾏研究。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法论之所以得到⼴泛应⽤是因为他是⼈类智慧的⾼度结晶,是系统科学的思维⽅式,对任何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整体上的指导作⽤。
关键词:马克思;⽅法论;⾦融学经济学就是⼀个研究经济⾏为和现象的分析⽅法框架,⽽⾦融学是经济学科下的⼀个具体学科,⼆者关系紧密。
正应为如此⾦融学研究⽅法是⼀个被⼴泛讨论和研究的领域。
在已有的研究中,⾦融学⽅法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法:其⼀,⾦融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法,对于经济学作为⼀个学科的规范思维⽅法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之称为“⽅法之⽅法”,从“范式”的⾓度看,在⼀定的程度上,这⼀层次的⽅法是超越某⼀特定范式的;其⼆是⾦融理论中作为基本研究⼯具的⽅法,我们将之称为“⼯具性⽅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出来的,对⼈类⽂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化⽣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有所渗透,有所体现。
在⾦融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论发挥重要作⽤,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时间作⽤。
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法论,也不同于作为⼀般哲学⽅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法论中⼈⽂科学⽅法论和⾃然科学⽅法论、⽅法论个⼈主义和⽅法论整体主义构建⽽成的。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经济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经济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当代的经济发展趋势也日新月异。
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当代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贫富差距的扩大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在当代经济中,由于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则越来越贫困。
这种现象与马克思主义中的“剩余价值”理论相符合,富人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工人阶级收入的增长却相对较低,导致贫富差距增大。
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市场扩大和全球化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国家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金融资本的崛起在当代经济中,金融资本的地位日益凸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金融资本的崛起。
金融资本的运作可以快速获取利润,同时也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金融领域的监管和控制成为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四、科技创新的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对当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代经济中,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催生出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
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正在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五、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当代经济中,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最大化时,常常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兴起。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系统地阐述了生息资本理论、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和虚拟资本理论,构成其金融资本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指出金融资本是以商品资本和产业资本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制度,具有资源配置、资本积累、经济反映和经济调节等社会功能,集信用、杠杆和风险于一身。
1.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生息资本理论中,生息资本就是能带来利息的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息资本的形成,它和产业资本的分离,是产业资本本身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把货币放出即贷出一定时期,然后把它连同利息(剩余价值)一起收回,是生息资本本身所具有的运动的全部形式”。
“利息最初表现为、最初是、并且实际上始终不外是利润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被简化,可以说是“在生息资本的场合,资本的运动被简化了,中介过程被省略了”。
正如马克思所说:“生息资本是作为所有权的资本与作为职能的资本相对立的。
”“第一次支出,使资本由贷出者手中转到借入者手中,这是一个法律上的交易,它与资本的现实的再生产过程无关,只是为这个再生产过程作了准备。
资本的偿还,使流回的资本再由借入者手中转到贷出者手中,这是第二个法律上的交易,是第一个交易的补充。
一个是为现实过程作了准备,另一个则是发生在现实过程之后的补充行为。
因此,借贷资本的出发点和复归点,它的放出和收回,都表现为任意的、以法律上的交易为媒介的运动,它们发生在资本现实运动的前面和后面”。
2.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生息资本的发展必然产生信用,生息资本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首先,“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让渡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关系也发展起来。
货币成了支付手段”。
接着,由劳动分工产生了货币资本家,开展货币经营业务,主要是为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保管和兑换货币,提供记账和出纳之类的服务,体现了货币的贮藏和支付手段职能。
马克思的金融理论
银行家所以受人尊敬,而高利贷者所以受人憎 恨和鄙视,是因为前者贷款给富人,而后者贷款 给贫民。
— 弗·威·纽 曼
纽曼对这一点讲得很庸俗,他没有看到,这里 的区别是两个社会生产方式之间以及和它们相适 应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区别,并且这个问题是不能 用贫富的对立来解决的。
—马克思
超过生产者最必要的生活资料(即后来的工资 额)的全部余额,在这里能够以利息的形式被高 利贷者所侵吞(这部分后来表现为利润和地租)。
作为资本贷放的商品,按照它的性质,或是作
为固定资本贷放,或是作为流动资本贷放。货币 可以在这两种形式上贷放。例如,如果它是在终 身年金的形式上偿还,让资本一部分一部分地带 着利息流回,它就是作为固定资本的贷放。有些 商品,例如房屋、船舶、机器等等,按照它们的 使用价值性质,始终只能作为固定资本贷放。… 贷出者定期得到利息,并得到固定资本自身的一 部分已经消耗的价值,既周期损耗的等价物。贷 出的固定资本中尚未消耗的部分,到期也以实物 形式还回来。如果借贷资本是流动资本,它也就 会按照流动资本流回的方式流回到贷出者手中。
—马克思
一个借钱为了获取利润的人,应该把利润的一
部分给予贷出者,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合乎自然
正义的原则。
— 吉尔巴特
在这里,同吉尔巴特一起说什么自然正义,这
是荒谬的。生产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的正义性
在于:这种交易是从生产关系中作为自然结果产
生出来的。这种经济交易作为当事人的意志行为,
作为他们的共同意志的表示,作为可以由国家强
G — G — W — G′ — G′
AB
B
A
在这里,出现两次的是,1·货币作为资本的支 出;2·货币作为已经实现的资本,作为G′或G+ G的流回。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论文报告题目一:马克思高利贷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高利贷理论认为,高利贷是一种掠夺性的行为,资本家从劳动者手中获得利润,而不是真正的价值,这是一种无产者剥削的表现。
同时,马克思指出,高利贷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现象,作为一种非生产性的资本积累方式,高利贷的存在会从根本上妨碍经济的发展。
题目二:我国民间高利贷问题的根源我国民间高利贷问题早在古代时期就存在,这与封建社会缺乏周全的金融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人们经济意识淡薄等原因密不可分。
此外,当前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了部分民间借贷人与高利贷的存在。
题目三: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对我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发展的影响马克思高利贷理论揭示了高利贷的本质及其危害,为国家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和规章制度提供了指导方向。
同时,理论还提醒我们,高利贷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应该从宏观层面上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使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逐步实现金融的现代化。
题目四: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承担维护金融公平责任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制定贷款政策和制定标准时,应该反映人民的利益,并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高利贷的防范。
此外,在贷款和融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借款人的身份鉴定和借贷管理,防止高利贷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存在。
题目五:正确引导劳动者正确看待投资收益和利率问题即便没有高利贷的存在,投资者在投资时也必须注意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国民的理财教育,提高民众金融投资的风险意识和正确理性对待投资和利率问题的认知。
案例一:女子因借款担保被拘十日这是一名女子因为为他人的借贷行为担保,发生违法行为而被处罚。
可以看出,民间借贷中银行系统的缺陷,也是造成高利贷的原因之一。
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提示,帮助民众避免陷入高利贷困境。
案例二:Suisse自贸区高利贷引发舆论热议这是一起涉及Suisse自贸区公司高利贷的案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最纯粹最巨大 的赌博欺诈制度 ,并且使剥 削社 会 财 富 的少 数人 的人 数 越来 越 减 少 ; 一 方 面 , 是 另 又
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 的过渡形式 。” 行信用 , 作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 .在促
中 图分类 号 :F 一 O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0 — 3 22 0 )5 04 — 5 0 9 28 (0 80 — 0 0 0
一
、
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 : 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1 经 典马 克 思经 济 理论 关 于金 融发 展 的收 入 分 .
资本 原 始 积 累 阶段 和 自由资 本 主义 阶段 ,私 有经 济
进利润平均化和资本集 中和积聚过程 中,具 有更大 的作用 。它把社会上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 吸弓到 自 { 己的手 中,使 自己变成 了一个实现资本集 中的庞大
机 器 。“ 随着 大 工业 的发 展 , 出现 在 市场 上 的货 币资
场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在垄断阶段 , 由生产集中生长 起 来 的资 本 家 垄 断 同盟 , 卡 特 尔 、 如 辛迪 加 、 拉 斯 托
济学在这一领域的拓展留下了理论空间。 第二 , 信用、 银行发展引起 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 资本论》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中 马克
值的生产过程 ,认为商 品的全部价值包括剩余价值 都唯一地来源于劳动。资本在生产过程 中只转移 旧
价值 , 不创造新价值 。由于商品生产所有权的资本主 义 占有规律 ,资本家 占有 了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和剩 余价值, 而工人只得到了维持生存的工资。由于竞争
极 分化 。
用信用 , 在一定限度内 , 取得绝对支配别人 资本 、 财 产和劳动的权利 , 使少数人越来越走上投机 、 冒险和
赌博 的道路 。在 投机 活动 中 , 成功 与失 败 同时导致 资
资本积累 ,在一极是财富的积 累,同时在另一 “ 极. 即在 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 面 , 是 贫 困、 劳动折磨 、 受奴役 、 无知 、 粗野和道德堕落 的积 累。” 后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 。 嘬 , “ 达到 了同它们 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 壳就要 炸毁 了。 资本 主义 私有 制的 丧钟就 敲 响了 。 剥
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 , 分析了产业资本家 、 银行资
本 家 、 业 资本 家 和土 地所 有 者 之 间的关 系 , 出在 商 指 平 均 价格 、 均 利润 率 的形 成 过程 中 . 资本 积 聚和 平 在
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 .迫使资本家不断地将
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 即进行资本积 累。资本积累 :
维普资讯
M0DERN EC 0N0MI S C RE EARC H
制度 固有 的二重性是 : 一方面 , 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
力— — 用 剥 削别 人 劳 动 的办 法来 发财 致 富— — 发展
将来 由整个社会即全 民族来剥夺做好了准备” 。列 ⑤ 宁认 为 ,生 产 和 资本 的 集 中是 垄 断 资 本 主义 产 生 的 基础和出发点 ,在工业领域 由于价值规律 和竞争的 作用 , 加剧了资本 的积聚和生产的集 中, 导致经济生
本的集中, 导致最大规模的剥夺。这种剥夺在资本主
义制度本身内。 表现为社会财产为少数人所 占有。这 种剥夺导致社会收入的更加不平等 . 社会收入差距
的进一步扩大 。资本主义信用 的发展使生产规模惊
人的扩大化 , 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 加
速了资本的集 中,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 状态 , 从而促进了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说 :信用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5期
马克思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
罗 贵 发
内容 提要 :马克 思经 济理论认 为 ,金融 发展 存在 收入 分配 效应 ,金 融发展 主要 通过 金 融发展 的 “ 门槛 效
应” “ 、 就业 效应” “ 富集 聚效益 ” 制 , 大 了收入分 配 差距 。如何 利用金 融发展 作 用 于收 入分 配的机 制 , 和 财 机 扩 以 减 少金 融发展 所造 成 的收入 分 配差距 扩 大化 是本 文探讨 的 内容 。 关 键 词 : 融发展 金 收入 分配 马克 思
方面使资本家 占有 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 ,社会财 富集 中于少数人手 中: 另一方 面 , 资本积累过程 中,
资 本 有机 构成 不 断提 高 , 成大 量 的相 对 过剩 人 口。 造 失 业 大军 的存 在使 在 业 者 只能得 到 生 存工 资 ,结果 整 个 无产 阶级 陷人贫 困境地 。资本 积 累 的实 质 即两
夺者就要被剥夺 了。”马克思的理论深刻地揭示 了 ②
(
马克思:资本论》 《 第一卷 , 民出版社 17 人 9 5年 6月版 , 7 8 8 1 82页。 第 0 、3- 3
③ 马克思 :资本论》 《 第三卷 , 人民 出版社 17 9 5年 6月版 , 4 2页。 第 9
.
பைடு நூலகம்
40 .
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关系。但由于时代 的局限性 , 马克 思对经济发展 中收入分配差距长期趋势的预测同当 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轨迹并不完全吻合 。现实情
配效应 观点
第一 , 资本积累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马克 思的《 资本论 》 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 , 分析 了剩余价
况是收入差距停止上升 , 甚至下降 , 这正好为现代经
一
集中过程 中 .资本主义信用具 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 信用制度的必然形成 , 以便对利润率 的平均化或这 个平均化运动起中介作用 ,整个资本 主义生产就是 建立在这个运动的基础上的。” 本 主义信用 的发 ‘ 愤 3
展, 使单 个 资本 不 仅 可 以支配 自 己的资本 , 可 以利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