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慢性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ZHUAN』A FANG TAN»专家访谈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本刊记者:陈词傅青春:现任南京军区上海肝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师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副组长,《肝脏》杂志副主编。
擅长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治和肝脏病的介入超声治疗,主要科研方向为终末期肝病的评估和处理、药物性肝病、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临床转化等。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三等奖各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副主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记者:傅教授,您好!药物性肝损伤一直都受到临床上的广泛关注,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傅青春教授:现在药物性肝损伤虽然总体来说并不是高发疾病,但是近年来,在我国住院患者,尤其是肝病的住院患者里,占比呈现 上升的趋势。
因为现在一方面药物品种的增加,各种保健品、膳負补充剂等等上市增多,另一方面老百姓的保健意识增强,服用保健品的情况逐渐上升,但是保健品的监管并不像药品那么严格,就会有不那么过关的产品上市,其中就会出现—些不良反应。
过去常见的还有一种情况,民间流传的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的方法,往往会用各种中草药来泡药酒,但是这些草药大部分未经检测和加工,往往也会引起肝脏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务必要引起大家的警惕,要吃这些东西还是要到正规的药店购买、加工,但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哪里都能买到,都是制成粉剂,根本搞不清里面是什么东西,也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
当然还有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酒精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导致原来比较安全的药物变成对肝26专家访谈kZHUAN』A FANG TAN脏有损害的药物。
特别是酒精,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毒性阈值,使得平时安全的剂量就变成不安全了,比如扑热息痛,饮酒者的阈值会降低。
除了肝脏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皮肤、血液系统等等的损害。
所以从科普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一、不要乱吃所谓的保健品、补品、土方、中成药。
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及护理
[71
Andrade
RJ。Lucena MI,Fernandez MC Dmg—induced liver
tO
in]ury:fin analysis of 461 incidences submitted
registry
over a
the spanish
肝损害。DILl可由药物的内源性肝毒性和药物的
特异质肝毒性(idiosyncratic liver toxicity,ILT)引
诊断、早治疗及提供合理的护理,能为患者争取更
有利的治疗时机,亦可规避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护 理质量。现将DILI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1
起[5],前者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导致,后 者的发生机制又可以分为代谢异常和变态反应
DILl临床表现
DILl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临床容 易误诊。早期症状有发热,随后出现乏力、纳差、 皮疹、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黄疸、尿色深等,肝脏
肿大并伴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以血清转氨
近年来中草药的使用及其
诱发的肝损害增多,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中草药少
万方数据
有毒副作用,因此服药时间较长,导致草药中有害 成分缓慢蓄积,出现肝损害时间相对较长。陈成 伟[19]研究表明,中药引起DILI居于第2位。临床
段的监控[1 7|,对使用有肝损害或怀疑有肝损害的 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药物治疗期间有无毒副反
反应。该损害仅发生在某些人群,或有家族聚集 现象,无剂量依赖性,也不能对患者作出预测,在 实验动物模型上无法复制[9]。由免疫特异反应所 导致的DILI通常会表现出发热、皮疹、瘙痒、末梢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高敏反应症状。
41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药 物 性 肝 病 ( ID) 是 指 在 使 用 某 种 或 几 种 药 物 后 , DL 由药 物或 其 代 谢 产 物 引起 的肝 损 害 ,可 表 现 为 目前 所 知 的 任 何 类 型肝 病 ,以 急性 肝 损 伤 最 常 见 ,少 数 可发 生 威 胁 生 命 的
肝 功 能衰 竭 ,是 药物 毒 性 临 床 检测 和 防 治 的 重点 口 。为 此 需 通 过 多种 检 查 手 段 ,分 析 肝 损 伤 是 否 由肝 炎 病 毒 ( 括 甲 、 包
仅 有 乏 力 、恶 心 、食 欲 不 振 、上 腹 部 不 适 等 消 化 系 统 症 状 , 2 例 伴 有 发 热 、药 疹 、关 节 疼 痛 、浅 表 淋 巴 结 肿 大 等 症 状 , 9 1 2例较 重 者 合 并 黄 疸 ,其 中 8 6 4例 发 病 前 有 肝 病 史 及 HB - s 携 带 者 或 是 长 期 大 量 饮 酒 者 ,较 HB A ag s g阴性 、无 饮 酒 者 明显加 重 ,两 者 相 比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0 ) 2 .5。 4
2 0 年 1 月 收 治 的 4 6例 药物 性 肝 病 分 析 如下 。 09 1 1 1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4 6例 均 符 合 D I 的 诊 断 标 准 _ 。 . 1 ID 4 l I 其 中男 1 0 ,女 2 6例 ;年 龄 1 ~8 岁 。多 在用 药 后 4 8 例 3 2 2 ~ 9 O天 出 现肝 功 能 异 常 ,9 O天 以 内 的 3 4例 占 7 ,最 长 的 2 8
者2 O例 占4 8 。结论 药物性肝病女性、老年人居多,联合用药或用药前 HB A . s g阳性 、长期饮酒者肝损害较重 ,中药} j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指南。
乙型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指南将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指导意见,以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预防乙型慢性肝炎- 推广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慢性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推广疫苗接种可以帮助减少乙型慢性肝炎的发病率。
-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型慢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防护意识和行动。
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 临床症状:乙型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可以确定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
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于确定为乙型慢性肝炎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毒复制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 支持性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外,医务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补充营养、保护肝功能等。
注意事项- 避免饮酒:乙型慢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饮酒,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康复。
- 避免使用肝损伤药物: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具有肝脏损伤风险的药物,如某些解热镇痛药等。
以上是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的内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防治乙型慢性肝炎。
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操作,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防治工作。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如需具体指导,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如何避免药物性肝炎?
如何避免药物性肝炎?作者:宋立刚来源:《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3年第09期由于腹部长了难以根治的体癣,在连续5年使用某种治疗皮肤病的涂抹性软膏后,39岁的孙女士日前因药物性肝炎发作住进医院进行治疗。
在某医院收治的肝炎患者中,因各种各样的用药不当引发的药物性肝炎占了5%~10%左右,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呈上升趋势。
孙女士是因为多年的体癣一直用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膏擦拭皮肤,连续擦拭了5年后,导致药物毒性通过皮肤渗入体内,最终因肝脏损伤严重引起了慢性重症肝炎。
说到肝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乙肝。
其实,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仅是病毒性肝炎这一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已,在肝炎的家族里,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几大类。
其中,危害甚广、却不为人们所重视,而患病人数决不亚于乙肝的还有药物性肝炎。
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人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
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药物性肝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
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属药肝,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轻者没有明显的病状,仅血中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危及生命。
最危险的是爆发性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可在一二周内就死亡。
二、吃药也能吃出肝炎来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假如药物具有毒副作用,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必然是肝脏。
肝病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肝病的防治知识点总结一、肝病的分类肝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肝病和非感染性肝病:1.感染性肝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艾滋病毒合并乙型肝炎、肝吸虫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硬化等。
2.非感染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二、肝病的预防1.积极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对于乙型肝炎高发地区的人群,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实验室人员、血液制品工作者以及有性接触行为者都要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此外,丙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疫苗,预防主要依靠做好公共卫生措施和个人防护。
2.合理饮食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很强,但饮酒过量会对肝脏造成极大的伤害。
除了戒酒外,肝病患者还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富含蛋白质的食品,避免食用过咸、过甜和油腻的食物。
3.远离致病因素应避免接触病毒性肝炎、肝吸虫病的传染源,远离血液、餐具、针头等传播途径。
此外,要确保安全的性行为,避免性传播的病毒性感染。
4.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肥胖症和脂肪肝的发生和加重。
运动对调整血脂、血糖的平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糖尿病合并症的抵抗力。
5.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肝癌。
三、肝病的治疗1.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肝病的治疗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患者应戒酒戒烟,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
此外,应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积极治疗肝炎对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引起的肝病,应及早确诊,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还可以采取干预措施,采用巴里巴宁、肌醇等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3.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脂肪肝是常见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是由于非酒精性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
重视慢性肝病的防治
林 6~1 2个 月, C R A转阴率 6 % ~ 0 , 续病毒应 答率约达 4 % H V— N 0 7% 持 5 。 随着饮食结构和 生活 习惯 的 改 变, 省脂 肪肝 患者 明显增 多, 群 患病率 达 1 %[ 。以 非酒精 性 脂 肪肝 我 人 7 8 j ( AL ) N F D 为主 , 其发病 与代谢 综合征 密切相关 , A L N F D主要 包括 单纯性脂肪肝 、 脂肪性肝炎( A H) 脂肪性肝硬 N S 、 化 。肝 活体组织检查是诊 断的金标 准 , 临床难推 广 , 但 工作标 准为影像 学( 主要 B超 ) 断 , 诊 除外病毒性肝 炎、 酒精 性肝病等慢性肝病后 即可作 临床诊 断 , 还存在 代谢 综合征 或 血 清 A T水 平升 高持 续 4周 以上 则诊 断 N S 。 如 L A H
重要性 , 消除 或 抑 制 H V 能减 轻 肝 细胞 炎 症 坏 死 及 肝 纤 维 化 , 缓 和 阻止 疾 病进 展 , B 延 防止 肝 脏 失 代 偿 及 其 并 发 症
发 生, H V—D A 已成为诊 治的主要 指标。指 南规定抗病毒适应证 包括 : B A 故 B N H e g阳性者 H V D A≥1 贝/ B N 0拷 m ; BA l H e g阴性者为 ≥1 贝/ l 同时 A T≥2正常上 限。疗效评价指 标主要是 H V—D A水平 降低 ( 0拷 m; L B N 用抗 病毒药约 7 %患者可降低 ) 其他 指标 中因 A T A T影响 因素 多而不 可靠 , B A 0 , L/ S H e g转换 或 消失较 难达 到 ( 约 仅
药物性肝病61例论文
药物性肝病61例临床分析药物性肝病是指某些药物对肝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引起的疾病。
资料显示,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0%~15%[1],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本文对住院的6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使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有足够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患者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20~81岁,平均49.8±7.2岁。
本组病例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服药后,大多于1~4周内出现肝损害表现,但也可于数月后才出现肝病的表现,少数潜伏期可更长。
②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和黄疸等。
③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8%或白细胞计数增加。
④有肝内胆汁瘀积或肝细胞损害的临床特点。
⑤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抗hdv和抗hev阴性。
⑥再次给药后可发生肝损害。
如有①,加上②~⑥中的任何2条,即可考虑为药物性肝病。
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时间和药物种类:1~2周发病32例,3~4周发病17例,5~8周发病10例,超过8周发病2例。
引起的药物性肝炎药物种类有解热镇痛类药、中药、抗生素类药、抗结核类药、抗肿瘤类药、抗甲状腺类药、抗真菌类药、降糖药。
临床表现、分型及实验室结果:按zakim标准分为3型,肝细胞损害型27例,胆汁瘀积型15例,混合型19例。
临床表现有纳差、腹胀、腹泻、发热、恶心等;皮肤巩膜黄染(55.7%)、肝大(16.4%)、肝区叩痛(18.0%)、皮疹(19.6%)、出血倾向(8.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61例,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61例,总胆红素(tbil)升高34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27例,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gt)升高50例,凝血时间异常5例。
61例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
治疗方法: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
适当休息,加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糖、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c、b和e。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负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具有高度变异性。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HBV,其中约7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3.1 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
3.2 实验室检查(1)血清学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
(2)病毒学检查:HBV DNA载量、HBV DNA耐药检测等。
(3)肝功能检查: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4)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5)肝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
3.3 诊断标准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2)HBV DNA载量≥10^5 IU/ml。
(3)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肝炎表现。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4.1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DNA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炎症。
(3)保肝治疗: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4)抗纤维化治疗: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5)肝移植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降低疾病负担,本指南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关心自身健康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主动免疫:推荐新生儿、儿童和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接种程序为0、1、6个月。
被动免疫:对于暴露于HBV的个体,如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
2.2 血液和器官传播预防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
对于器官移植等高风险人群,应在移植前进行HBV筛查,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2.3 性传播预防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对于HBsAg阳性的个体,应避免与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肝功能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等)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等)。
3.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胆道等情况。
CT、MRI: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等。
3.3 组织学检查肝脏活检:评估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等。
四、治疗4.1 抗病毒治疗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注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
4.2 保肝治疗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水飞蓟素等。
4.3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药物:抗纤灵冲剂、扶正化瘀胶囊等。
4.4 肝衰竭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五、康复与随访5.1 康复治疗肝功能减退患者应加强休息,避免劳累。
药物性肝病发生和预防论文
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和预防【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612-01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 disease,dild)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大约有1000余种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害[1],dild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9%,占肝炎的10%~40%,是爆发性肝功能衰竭的20%~50%。
临床中很多亚临床型dild常常因为没有黄疸等表现而被忽视。
体内主要的代谢场所在肝脏,因此也就成了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众矢之的。
当肝功能不良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容易引起中毒。
因此,对肝病病人用药须特别注意选择药物并掌握适当剂量[2]。
1 药物性肝病的发生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临床报告表明,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中草药、中枢神经系统药、降血糖药等。
对病史进行研究,具备以下前2条,加上后5条中任两个,诊断为dild。
①服药后出现肝损害,停药后病情明显改善。
②有一定潜伏期,多于1~4w内,少数可更长,甚至在停药后。
③有肝损害病例和临床征象。
④可伴有发热、皮疹、瘙痒、其他器官损害的表现。
⑤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大于6%。
⑥血清病毒学指示排除病毒感染。
⑦再次给药后又出现肝损害[3]。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利用病历室计算机检索,输入主题词“药物性肝病”,剔除不符者。
查阅病历,均为院外感染者。
记录服药史(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症状出现时间、有无合并用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血凝功能、病原学检查)、b超及肝组织病理结果。
药物性肝病的范围:药物直接引起的肝损伤或有药物引起其他因素间接引起的肝损伤均属于药物性肝病范围。
临床上可根据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剂量关系分为:①剂量依赖性药肝:即随药物剂量增加其肝毒性增大。
②非剂量依赖性药肝:即肝毒性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无平行关系。
药肝的病理变化:①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坏死可分为点状坏死、局灶性坏死和片状坏死三类。
2023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治疗措施
2023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治疗措施药物性肝损伤(DI1I)是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我国DI1I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原因主要是:(1)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合并多种慢性病服用多种慢病治疗药物的人群巨大;(2)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3)非肝病专业的医务人员对DI1I的诊断和管理尚不熟悉;(4)制药企业对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尚不完善;(5)公众普遍缺乏对药物安全性尤其是DI1I的认知。
DI1I治疗可促进肝损伤恢复,防止重症化或慢性化,避免急性肝衰竭、慢性DI1I、肝硬化等发生,减少对原发疾病的影响,降低全因或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其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一、DI11的治疗目标1 .促进肝损伤尽早恢复。
2 .防止肝损伤的重症化或慢性化,避免急性肝衰竭或慢性DI1I甚至肝硬化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最终降低由此导致的全因或肝脏相关死亡风险。
3 .减少DI1I事件对原发疾病治疗的影响。
二、DI11的治疗原则1 .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2 .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3 .根据DI1I的临床分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4 .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
目前不推荐2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联用,无证据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炎保肝药物可减少DI1I的发生,应在用药的前3个月加强检测,及时发现肝损伤并给予合理的治疗。
三、DI11的治疗措施1 .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多数患者在停用肝损伤药物后可完全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DI1I,极少数患者可能进展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停用肝损伤药物。
(1)血清谷丙转氨酶(A1T)或谷草转氨酶(AST)>8倍正常上限(U1NX(2)A1T或AST>5倍U1N,持续2周。
杨钦和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体会
病例2:肝癌术后腹水 ●徐某某,女,59岁,检察院干部。2015年5月6日初诊。左肝 外叶切除及肝S6段肝癌切除术后3月,伴腹水。患者患慢性丙肝 20年,没有经过正规治疗,间断口服中药汤剂和丸剂治疗6年(具
体不详)。
◆ 2014年12月不明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曾经中西 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到广东某三甲医院就诊。CT平扫+增强 显示:肝左叶发现4.0cm×3.5cm癌肿, 肝S6段2.0cm×1.5cm, AFP636. 63 ng/ml,ALT226U/L,AST151U/L,GGT251U/L。
生活和生命健康。
●多年来,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广大医务科技工作者为之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诸多可喜的进步和成果。 ●现结合本人所从事的有关专业和领域,谈一谈在临床治疗慢 性乙肝及肝硬化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敬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一、治疗慢性乙肝, 中西联用效果好 西药为主抗病毒,中医辨证增疗效
代偿性肝硬化。
●我国以乙型(乙肝)或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多见,近年来
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明显增多。
●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在中医学的
证候病机上存在基本病机和基本证型。
●在肝硬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证候特点,主要表
现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气阴不足、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
●丹参20g,制鳖甲20g(先煎),赤芍12g,郁金10g
●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白茅根30g,绵茵陈20g,鸡骨草 20g,车前子20g(包煎),黄连3g ●佛手10g,鸡内金10g,生麦芽30g,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口服3次。
②肝复乐片(国药准字Z10940066):健脾理气,化瘀软坚, 清热解毒。初用4片 ,tid;后期6片,tid。 嘱不要服用太多太杂的药品或者保健食品。 ③饮食调理:
肝脏疾病的防治策略——保护你的排毒工厂
肝脏疾病的防治策略——保护你的排毒工厂一、全球肝脏健康的现状与挑战在全球范围内,肝脏健康的议题日益凸显,因其作为人体的核心解毒器官,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活品质与全面健康。
肝脏疾病带来的影响深远,不仅对患者个体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负担。
1.1 全球肝脏疾病的广泛影响肝脏疾病的种类繁多,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广泛健康困扰。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者估计高达3.25亿每年因此导致约140万人失去生命。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攀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在急剧增长,成为了一个日益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
特别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1.2 个体与社会层面的肝脏疾病影响在个人层面上,肝脏疾病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乃至肝癌,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医疗照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早退或丧失工作能力。
心理上,患者可能会遭受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并影响社交活动。
从社会角度看,高发的肝脏疾病和死亡率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沉重压力。
治疗和管理肝脏疾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药物、手术及长期康复护理。
同时,由于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产力下降,肝脏疾病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已将预防和控制肝脏疾病列为关键目标,以减轻疾病负担,提升全球公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肝脏功能深度剖析肝脏,作为人体内体积最大且功能最为复杂的实质性器官,其在众多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1 精妙的解毒机制肝脏拥有卓越的解毒能力,能有效转化并消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包括药物残留、酒精以及各种毒素。
这一过程得益于肝细胞内精密的酶系统,它们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或毒性较低的形式,随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护体内环境的和谐稳定。
2.2 生命之源:蛋白质合成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工场,负责生产多种关键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和凝血因子。
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及防治
cn cue d g nu e eaiste t ai ehd r s g hpt a dsae ajnt e d g n o b igwt C iee fmu t a as r —i cd hpti h r t g m tosae ui eai i s duc v r sad cm i n i hns o l e u d t, e n n c e i u n h r ad
5 维生素及 酶类药物 : ) 维生素 A、 酸、 烟 天门冬 酰胺酶等。 6 其他药 物 : ) 乙酰唑 胺 、 尼丁 、 奎 硝苯 地平 、 西咪替丁 、 雷尼替 丁u1考来 烯胺 I 等。 。 、 “
床表现 除了肝炎 常见的乏力 、 右侧肋部不适等肝病体征外 , 常伴有
消化道症状 ( 如恶 心 、 吐等 )有 的伴有 发热 或不 同程 度的黄疸 , 呕 , 部分病例还会 出现皮疹 、 瘙痒 。 上述症状 、 征大多 出现 在用药后 体 1 4周 , 配合 生 化 检 查 , 发 现 胆 红 素 和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如 ( ¨ )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S )外周血液内嗜酸性粒 细胞 A 、 AT , 大于 6 % , 0 巨噬细胞或淋 巴细胞转化试验 阳性 , 各种病毒性肝 炎血 清标志物 阴性 , 就可 以辅助诊 断1。 2 近年有文献报道 尿葡萄糖二酸 1 ( G 的测定对药物性 肝炎的鉴别 诊断亦有价值 『 U A) 。 1 可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
慢性肝病患者手术前后如何保肝护肝
慢性肝病患者手术前后如何保肝护肝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手术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手术本身的创伤、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的恢复过程都可能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
因此,在手术前后采取有效的保肝护肝措施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慢性肝病患者手术前后保肝护肝的方法。
手术前的保肝护肝措施一、全面评估肝脏功能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脏的储备功能、是否存在肝硬化、腹水等情况,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二、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如乙肝、丙肝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规律用药,确保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以减少手术对肝脏的损害。
对于使用某些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如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应在术前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改善营养状况慢性肝病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会影响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
术前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但对于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诱发或加重脑病。
四、控制基础疾病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应积极控制这些疾病,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功能,增加手术风险。
五、心理调适手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可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属也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手术中的保肝护肝措施一、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肝脏功能情况,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和药物,以减少麻醉过程对肝脏的负担。
二、控制手术创伤手术医生会尽量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切口的大小和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对肝脏的应激反应。
三、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通过输液、输血等措施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保证肝脏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全 国发 明展 览银 奖、青 岛市科技 进 步二 等奖 。共 获 国
论 家、省 、市科研成果 奖 1 2项。主编 医学专著有 : 《 新编 实 用
●
肝病 学》 、《实用临床肝病 学》 简明肝病诊疗手 册》 、《 、《实用 临床 胃肠病 学》 钙磷代谢 与临床》 、《 、《内科 临床 问答》 胃 、《
教 授 。 曾担 任 国 际 肝 病 研 究
药 物性 肝损 伤是一 个重要 的 临床 问题 。任何 药物 凡 能 引起胆 汁形 成和分 泌障碍 者均 可引起 胆汁淤 积性 肝 损伤 ] 。据 报 道 ,一 向 被 认 为 毒 性 反 应 小 的 中 药 ,其 中毒性 病 例 也 在 不断 增 加 ,如 土三 七 、昆 布 、 山海棠 等 均 可 引起 肝 中毒 ,已引 起 临 床 工 作 者 的重 视 。据 统 计 ,使 用抗 结 核药 物 时 1% ~3% 患 者 发 5 0 生 转 氨酶 升 高 ,8 % 发生 于 用药 1~ 0 7周 ;使用 免 疫 抑 制剂环 孢 素 时 肝 毒 性 发 生率 为 2 % ~4 % 。 目前 0 0
肠及肝胆胰疾病鉴 别诊 断 学》 《 、 消化 系统疾病鉴 别诊 断与治
分散 的肝细 胞坏 死 ,常伴有 单核 细胞浸 润和不 同程度 汇管 区炎性 反应 ;③慢 性肝 炎 :汇管 区周 围肝 细胞灶
性坏 死 ,汇 管 区 炎 症 和 纤 维 化 ,且 向周 围肝 实质 延
疗学》 、《胃肠病 水电平衡 失调 治疗》 袖珍急症》 现 代消 、《 、《
与 学 术 交 流 中心 学 术委 员、
英 国 剑 桥 国 际 传 记 中 心 (B IC) 咨 询 委 员 会 委 员、 美 国 传 记 研 究 所 ( B ) 顾 问 、加 AI
拿 大现代 医学研 究会理 事 兼顾 问、香港 中华 中医药学 院客 座
教授 、香港世界传统 医学研 究会 国际 学术顾 问,香港 中华 名
1 部 名 人 录 中 ,虽 已年 迈 ,但 仍 担 任 肝 病 、 胃肠 病 的 专 家 0余
门诊 、会诊 、咨询 服务 和指 导 医疗 工作 ,全 心全 意为人 民健
康 贡 献 自 己的 力量 。
建武平 籍。15 9 8年毕 业 于 山 东大学 医学院。青 岛市人 民 医院消化 内科 主任 医师,青 岛大学 医学院 内科 教授 。青 岛市著 名 医学专 家会诊 中心
伸 。药物引起 肝组 织炎 症坏死 的机 制与 免疫反应 引起 损伤 有关 。药物具 有抗 原决定 簇 ,在有 高能反应 参与
的生 物学转化 过 程 中,药 物可 能 与某 些 酶共 价结 合 ,
形成加合物 (d ut 。如果加合物足够大 ,就可能 ad e )
诱 发免 疫反 应 ,导 致抗体 形成 ,从 而介导 细胞毒 性反 应 ,或 诱发 T细 胞 介 导 的细 胞 溶 解 作 用 ,引 发 炎 症 反应 和 肝 脏 中 毒 。药 物 或 其 代 谢 产 物 与 肝 细 胞 或 ( ) 胆管 细胞 的部分膜 成 分 、微 粒体 成 分或 含 有肝 和 特异 性抗原 的可 溶性成 分结合 ,形 成具 有免疫性 的新 抗 原 。产生 特异性 免疫 应答反 应 ,引起肝 细胞 或胆管
一
药物对 肝组 织 的损害 与药物 、机体 的易感 性 、用 药 的剂量 和时 间有关 。本病 在病 理组织 学上呈 现如下
病理 改变 。 1 1 肝 细 胞坏 死 . 包括 :① 区带性 坏 死 :即选 择 性 地损 伤肝小 叶某 区带肝 细胞 ;② 非特异 性肝炎 :出现
定的声誉 。《 4 18例慢 性 胃病念珠菌感染 的前 瞻性研 究》 获
<I D>》 成就名人 录 ( no hee et》 亚太世界 B 、《 Me f c i m n) 、《 a v 名人 录 ( s / aicw o h ) 、 《 i rp yT d  ̄ 和 国 内 A i pc —h’ w o 》 a i f S Bo a h oy g
化道 出血诊 治指 南》 、《胃肠病治疗 学》 黄疸 鉴 别诊 断与治 、《 疗》 、《 腹痛 的鉴别 与治 疗》 《 、 排便 异 常鉴别诊 断与 治疗》 、 《 腹水的鉴 别诊 断与治疗》 共 1 7部。副主学百科 大辞海 <消化 学科 >》 、 、
医协会 理事 ,中华临床 医学会 副理 事长、 中华名 医协会 理事 、 山东省消化学会委 员、青 岛市 医学会 理 事。尚担任 临床 肝胆
病 杂 志 、 医师进 修 杂 志 、 中 西 医结 合 肝 病 杂 志 、 中 国 消 化 病
可造成肝脏损伤 的药物达 20 00余种之多 , 中以抗 其 结核药、抗真菌药 、降血脂药 、 抗肿瘤药对肝脏毒性 较 大 。
维普资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 0 7年第 卷第 麴
・
专
加 强慢 性 药 物 性肝 病 的防 治
池肇春
青 岛市市立 医院东院 ( 山东 青 岛 ,26 7 ) 6 0 1
作者简介 :池肇春 ,男 ,
汉 族 .13 94年 1 月 出 生 。福 0
1 药 物性 肝病 的病理 表现
学杂志、青岛 医药卫 生、 中华 内科 临床 杂 志、今 日世界 医学
杂志等 1 2家杂志编委 、获青 岛市科技 拔尖人 才、世界 名 医称 号。从 事消化 内科的教 学 、科研 和临床 工作 四十余 年 ,在 消 化专业尤其在肝病研 究与临床 方面卓 有成就 ,在 国内外享有
《 肝硬 化》 糖尿病治疗学》 共 4部 ,参加编著的有 :《 、《 临床
肝胆病 学》 肝病 治疗 学》 《 炎 学大典》 《 胆病诊 断 、《 、 肝 、 肝
学》 临床脑病》 《 、《 、 急性 中毒 》 《 、 急诊 学》 等专 著 1 部 , 0
计 10 0 0余 万字,发表论著 2 9篇 ,业绩 载入 《国际名人 字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