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及药物性肝病处理参考预案

合集下载

临床试验中药物性肝损伤的识别、处理及评价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中药物性肝损伤的识别、处理及评价指导原则

附件 2〇目录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3)二、DILI 概述 (3)三、临床试验中DILI 的一般考虑 (4)(一)前期研究数据对DILI 风险的提示作用 (4)(二)临床试验风险管理 (5)(三)制定合理的DILI 监测、识别和处理策略 (6)四、临床试验中DILI 的监测和识别 (7)(一)监测能够提示肝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 (7)(二)DILI 的识别及与药物因果关系的评估 (8)1、发现并确认肝损害 (8)2、DILI 临床诊断 (8)3、肝损伤与试验药物因果关系的评估 (9)五、临床试验中DILI 个案的处理和报告 (10)(一)临床试验中DILI 个案的处理 (10)1、暂停用药 (10)2、密切观察 (11)3、再次给药 (12)4、退出试验 (12)(二)临床试验中DILI 的报告 (12)1、DILI 病例报告表关键信息 (12)2、DILI 快速报告 (12)六、对试验药物DILI 的总体评价 (13)(一)对试验药物代谢的描述和评价 (13)(二)对照试验中肝脏相关不良事件的描述和评价 (13)(三)对临床试验数据库中肝脏相关不良事件的评估 (14)(四)对可预测严重DILI 事件的评估 (15)(五)对试验药物导致DILI 可能性的整体评估 (16)七、对治疗肝脏疾病药物临床试验中DILI 的一般考虑 (17)八、参考文献 (18)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指导评估药物临床试验中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潜在可能性,适用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对于大多数肝毒性药物,严重DILI 的发生率也较低,在上市前临床研发阶段,几千例接受药物暴露的受试者中很可能观察不到严重DILI 的病例。

但是,如果能对药物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析,就有可能通过评估那些本身并不太严重的DILI 病例,从而发现可能导致严重DILI 的相关证据或信号,并据此判断试验药物导致严重DILI 的潜在可能性。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与案例分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与案例分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与案例分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药物性肝损伤这个事儿。

你可别小瞧它,这就像是药物在咱们肝脏里搞了一场“小破坏”。

一、指南解读。

1. 啥是药物性肝损伤?简单来说,就是吃了药或者用了其他的药品相关的东西(像草药、保健品之类的),结果肝脏就不开心了,受到了损伤。

就好比你请了一个工人(药物)来家里干活,结果这个工人不小心把你家最宝贝的家具(肝脏)给弄坏了。

那指南里怎么定义它呢?就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了肝脏生化指标的异常,像转氨酶升高啦,胆红素不正常啦之类的。

而且这个得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原因,比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这就好比在一个案子里,要排除其他嫌疑人,才能确定是这个药物“犯的事儿”。

2. 风险因素。

这部分可重要了。

首先是药物本身的因素。

有些药物就像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容易惹祸,像抗结核药、抗生素等。

它们的化学结构或者作用机制可能就会让肝脏处在危险之中。

就像有些小孩天生就爱闯祸一样,这些药的“性格”就比较危险。

然后就是咱们患者自己的因素了。

年龄就是一个因素,老年人和年轻人就不一样。

老年人的肝脏就像一个用了很久的机器,功能没那么强大了,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所以更容易受到药物的伤害。

而年轻人如果本身就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酗酒、熬夜,这肝脏就像在“虚弱”状态下还要去抵御药物的攻击,也很容易受伤。

还有性别也有点关系,女性可能在某些药物面前更脆弱一些,就像女性有时候身体的敏感度更高一样。

3. 诊断方法。

诊断这事儿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医生不能只听患者说“我吃了药,肝脏不舒服”就下结论。

首先得详细地询问病史,这就像是侦探破案要找线索一样。

得知道患者吃了啥药、吃了多久、剂量是多少等等。

然后就是各种检查了,肝功能检查那是必须的,看看那些指标到底有多不正常。

有时候还得做肝脏的影像学检查,像B超、CT 啥的,看看肝脏的形态有没有变化。

还有一种叫做肝活检的检查,这就像是直接到肝脏这个“战场”上去看看损伤的具体情况,但这个检查有点像个“大动作”,不是随便就做的。

肝病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急救预案情景演练

肝病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急救预案情景演练

肝病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急救预案情景演练演练目标本次急救预案情景演练的目标是培训医护人员在肝病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

演练准备人员准备1. 参与演练的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应经过相应的肝病急救培训。

2. 演练中需要模拟患者的角色,可以由模拟患者或其他医护人员担任。

物品准备1. 演练场地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2. 演练前确认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药品的保质期未过期。

演练流程1. 介绍场景首先,主持人向参与者介绍演练的场景和目标,提醒大家在演练中要保持冷静和专业。

2. 模拟发病情景模拟患者在演练场地倒地,出现昏迷和呼吸困难等肝功能衰竭的症状,演练人员应立即做出相应的应对。

3. 急救操作根据肝功能衰竭的急救流程,参与者应迅速进行以下操作:-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情况并请求医生支持。

-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如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

- 尽快给予患者氧气并监测氧饱和度。

- 根据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解痉药、止血药等。

- 同时,做好相关监测,如心电图、血气分析等,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4. 演练总结和讨论演练结束后,主持人组织参与者进行总结和讨论,包括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演练过程中,要确保参与者按照流程和标准操作,保证演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演练场地应具备紧急情况的安全和隔离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参与者的安全。

3. 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演练场地,确保设备和药品的妥善保存。

4. 演练之后,要对参与者进行总结和培训,强化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肝病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急救预案情景演练的文档,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肝功能化验异常的研究分析及处理对策

肝功能化验异常的研究分析及处理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5期 117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肝功能指标检测是实验室常见的诊断多种疾病的技术,通过检测肝功能中多个项目的含量或浓度,可确诊患者肝脏疾病或其他身体疾病,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白蛋白等指标是实验室肝功能检测中常见的指标,而这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则表示患者患上或者容易患上某些肝脏疾病,要特别注意[1]。

本次研究以笔者收集的220份血液样本为例,探讨肝功能化验异常的研究分析及处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实验室收集的220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进行肝功能化验,220例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77例,男性年龄在13-60岁,平均(36.8±4.8)岁;女性年龄在15-62岁,平均(38.2±6.3)岁。

由同一名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检测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I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等指标。

1.2 方法所有样本均取自病例清晨八点半的空腹静脉血,用专业的抽血仪器抽取2ml血液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做好标记。

将样本置于冰箱中保存好,后取出采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3000r/min离心5min,采用常规肝功能指标检测法进行检测。

2 结果220份样本中发现152例肝功能异常,其中64例为转氨酶升高、23例为胆红素升高、65例为血清总蛋白升高。

经分析可见,57例为急性肝炎、48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4例为酒精性肝病、23例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3 讨论氨基转氨酶是肝细胞内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转氨酶会渗出肝细胞,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进行肝功能指标检测会发现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

临床上,影响肝细胞的疾病成为肝细胞损伤性疾病,这种疾病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患者往往会出现肝区不适、食欲减退、腹痛、黄疸等症状。

肝功能异常护理指南

肝功能异常护理指南

肝功能异常护理指南导语: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肝功能异常护理的相关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肝脏健康。

一、了解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和症状肝功能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肝炎、肝硬化、酒精滥用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黄疸、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乏力等。

在发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进一步检查。

二、均衡饮食,选择适宜的食物饮食对肝脏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以及脂肪含量适度的食物。

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摄入脂肪和盐分过多的食物。

三、限制饮酒和避免吸烟酒精和烟草对肝脏有害,会进一步损害肝细胞功能。

因此,应限制饮酒量或戒酒,并且坚决避免吸烟。

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四、避免滥用药物和毒品某些药物和毒品对肝脏具有毒性,过量使用或长期滥用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在用药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导,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五、定期进行体检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是防治肝脏疾病的重要途径。

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体检和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查结果,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六、积极治疗慢性肝病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应积极进行治疗。

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中草药等,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

七、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寻求帮助。

八、关注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海鲜或肉类。

同时,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整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九、积极锻炼和减压适量的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

同时,要学会有效减压方法,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药物性肝病临床路径

药物性肝病临床路径

药物性肝病临床路径一、药物性肝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损伤,但已系统性地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因而诊断为药物性肝病(ICD:K71.1/K71.9)(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7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版《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1. 临床表现:可具有非特异性的肝病相关症状的临床表现。

有时可出现肝外临床症状,如发热、皮疹等。

2.经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检查,明确存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病。

3.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且服药时间与肝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

4. 应用RUCAM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评分≥6分,提示肝病“很可能”是由药物引起。

5.基于详细病史、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合理应用的排除性诊断,是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诊断策略。

需排除引起肝病的其他可能病因,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隐源性肝硬化、急性胆囊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脏小静脉闭塞症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版《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内科治疗:1.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2.支持治疗根据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可酌情考虑予适当支持治疗。

3.药物治疗:(1)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等重型患者应尽早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

成人一般用法:50~150 mg/(kg·d),总疗程不低于3 d。

(2)糖皮质激素仅限于应用在超敏或自身免疫征象明显、且停用肝损伤药物后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甚或继续恶化的无禁忌证的患者,并应充分权衡治疗收益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内科学——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教学教案

内科学——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教学教案

电解质紊乱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 正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 紊乱。
原发性肝癌
对肝功能异常患者定期进行肝 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CHAPTER 06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增加新鲜蔬 果摄入,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生活习惯改善
分类方法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 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
临床意义
对肝功能异常进行准确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2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肝功能酶学指标
如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等,反映肝细胞损伤情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调适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定期随访安排和内容
随访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议每3-6个月 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情 评估等,以及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个 性化指导和治疗方案调整。
况。
胆红素代谢指标
包括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 等,用于评估黄疸类型
及程度。
蛋白质代谢指标
如白蛋白(Alb)、球蛋 白(Glob)等,反映肝
脏合成功能。
凝血功能指标
如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等,评估肝 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
影像学检查在肝功能评估中应用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

盖住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茸代谢产物引起 的肝脏损害,病程一般在 3 个月以内阳,胆计淤积型肝损伤
病理较 K. 可超过 1 年【~, 4] 如避免药物导盘肝脏损害所用 名闹革一致,建议茸用国际共识意见 [oj 规定的统一术语"肝
HBY、 HCY 、 HDY、 HEV) 、巨细胞病毒 <CMY) , EB 病毒、
加趋骨.因此,有必要提出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撞治意且,
以期进一步现范相提高我国药物性府前的临床珍治水平,
一、急性药物性Ilf损伤的定义和分型
真珍断线索拥r. 1 是否完圭排除肝损伤的其他病因?应追问患者既往
有无肝脏或胆道援病史以及嗜酒虫。需通过多种检查手段,
仔细分析排除现症肝损也是否因为肝虫病毒〈包括HAY 、
性数据库贵料,尤其中草药刷保健药更难以获得有关药物不
良反应的妻照贤料.因此,对于肝毒性平明的可疑纯物,尚
需上网检章 .g 口j 能获得有关药物肝毒性的报道性信息,依
ALP 正常[1] 0 ⑥既往无府硬化.在 26 周内出现肝功能事化
此作为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妻照信息.
(二〉临阵语断标准 在综合分析「述临床线章的基础上.对临床诊断药物相 关性肝损伤病例可作出 F 罗'I 3 种关联性评价 [10] I.诊断标准 z ①喜与药韧性肝损伤虫病规律相 致的
肝脏异常升高指标一般迅速恢复$再次服用该药后又出现肝
脏指标明显异常(再用药反应阳性l'时,后者是评价药物性
肝损伤关联性非常强的诊断依据.但应注意故意再用可疑肝 毒性药物是有害的。 11] ~此外.再用药并不屈、生导致肝损伤 里发 g 每种药物诱发肝损伤的潜伏期变化较大,i:J}从数天到
主要表现为 ALT 革平明匾升高,曹先于TB 在平升高和E 著大于 ALP 丹商事平,其临床睡断标准为血清 ALT 升高?i>

肝功能异常及药物性肝病处理参考预案

肝功能异常及药物性肝病处理参考预案

附件一:肝功能异常及药物性肝病处理参考预案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神评中心2013年10月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上网征求意见稿)》制定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是指在正常治疗或临床试验剂量范围内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肝脏损害。

(一)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DILI的发生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前者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后者多为特异质性。

DILI的发病机制与药物、宿主或环境因素相关,也可能三者协同作用,目前认为多由药物代谢相关的酶缺陷、酶活性低下或个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DILI的诊断主要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过程,即使依靠肝活检也难以确诊。

目前国内外有数种半定量的DILI诊断标准,其中RUCAM (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 ,Roussel Uclaf 因果关系评估法)评分表为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CIOMS)制定的用于DILI诊断的量表(见附录1)[1],较为广泛地得到肝病学专家的认可[2,3]。

其主要参数是:用药、停药与发病的关系,风险因素(年龄、酒精、怀孕),其他肝损伤因素的排除,合并用药,对当前潜在肝毒性药物的认识水平和激发试验的结果。

DILI有急慢性之分,急性DILI是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占90%以上[4]。

CIOMS将药物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

1.肝细胞型: 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或R≥5[R值为ALT实测值相对于正常值上限的倍数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实测值相对于正常值上限倍数的比值];2.胆汁淤积型:仅ALP>2×ULN或R≤2;3.混合型:ALT (>2×ULN)及ALP均升高且2 < R< 5[5]。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治疗肝功能异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研究演示稿件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治疗肝功能异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研究演示稿件

03
肝功能异常的病理机制
肝功能异常的定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受到损伤,导致其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一系列生化指 标的异常。
这些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等。
肝功能异常的病理机制
01
02
03
04
肝炎病毒感染
如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等, 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苯甲酸酯类化合物
03
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对多种
细菌和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甘草的药理作用
甘草甜素
甘草甜素是甘草的主要成分,具 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 肿瘤等作用。
甘草次酸
甘草次酸具有抗溃疡、抗炎、抗 过敏、抗病毒和抗菌等作用,对 多种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甘草多糖
甘草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 和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提高机体 的免疫力。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治疗肝功能异常临床应用专
家共识研究
汇报人:XXX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的药
理作用 • 肝功能异常的病理机制 •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录
•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专家共识
• 研究结论与展望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保持作息规律,适 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其他治疗
如肝移植、人工肝等,针对严 重肝病患者。
04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治疗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治疗方法
选取肝功能异常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定时记录患者情 况。

药物性肝病诊疗常规

药物性肝病诊疗常规

药物性肝病诊疗常规【概述】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物性肝病。

其表现与其他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诊断标准】1.有与药物性肝损伤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初次用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一般在5-90天内,有特异质反应者潜伏期可<5天,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导致肝损伤的潜伏期可>90天。

停药后出现肝细胞损伤的潜伏期≤15天,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潜伏期≤30天。

2.有停药后异常肝脏指标迅速恢复的临床过程:肝细胞损伤型的血清ALT在8天内下降>50%(高度提示),或30天内下降≥50%(提示);胆汁淤积型的血清ALP或TB峰值水平在180天内下降≥50%。

3.必须排除其他病因或疾病所致的肝损伤。

4.再次用药反应阳性:有再次用药后肝损伤复发史,肝酶活性水平升高至少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1+2+3,或前三项中2项符合,加上第4项,均可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

【纳入标准】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1.601/K71.901药物性肝病的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者。

2.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如重症肝炎、肝性脑病等。

3.合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他引起肝损伤的原因。

4.其它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治疗的关键是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且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与致病药物在生化结构和(或)药物作用属于同一类的药物。

2.误服大量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宜早期洗胃、导泻,并加用吸附剂,以促进其排泄和清除。

肝功能异常的药物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药物治疗

保护肝细胞的目的。
但从整个过程来看,GSH只是防止肝细胞损伤的发生,
而对于已受损的肝细胞则无能为力,因此,对于肝功能改善
作用较弱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适用范围
降转氨酶 改善脂质代谢 修复肝细胞膜 改善肝脏组织学 预防肝纤维化、 肝硬化 提高肝脏解毒功能 副作用
•各种肝脏疾病 •化疗辅助治疗 •外科手术 •心脏传导阻滞 •肾衰 •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尤其对于药物 导致的肝中毒
副作用
腹泻
肝细胞保护---多烯磷脂酰胆碱
膜外液体环境 糖类
生物膜构成
糖蛋白 糖酯类
胆固醇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质
表层蛋白

相互作用
胞浆
(1) 脂质: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磷脂,胆固醇;
(2) 糖类:糖蛋白,糖脂
(3)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和内侧,许多球形的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深度镶嵌 在分子层中,即镶嵌蛋白。或覆盖在分子层表面。不同的细胞,磷脂和蛋白质含量不 同。蛋白质越多,细胞膜的生理功能越复杂、多样;
❖ 副作用:胃刺激 ALT反跳,AST持续异常,少数出现黄疸 病理改善不同步
近年认识
❖ 适量应用可减轻心理压力,改善自觉症状 ❖ 一味增加降酶药并非有益 ❖ 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 ❖ 避免多种五味子类药物联用 ❖ 它的降酶作用是通过降低ALT的活性,对肝细胞的水
肿,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没有明显的改观,甚至 还有加重作用,如AST会升高,黄疸的上升
PS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1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鉴于硫普罗宁注射剂可致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特殊要求贮存和配制,还要 加

肝性肝病应急预案

肝性肝病应急预案

一、背景肝性肝病是指由肝脏疾病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导致肝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为提高肝性肝病患者的救治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肝性肝病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领导、肝病科主任、护士长、医护人员等组成。

2. 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应急预案1. 病情监测(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观察患者神志、意识、黄疸程度等。

(3)监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2. 病情评估(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2)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紧急处理(1)建立静脉通路,确保药物及时输入。

(2)针对昏迷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使用肝素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5)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4. 早期干预(1)早期发现肝性脑病先兆,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

(2)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肝性昏迷发生。

5. 家庭护理指导(1)告知患者家属肝性肝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知识。

(2)指导家属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如饮食、休息、用药等。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肝性肝病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病情监测、病情评估、紧急处理、早期干预等。

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肝性肝病患者的救治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预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加强家庭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治意识,共同应对肝性肝病这一严重疾病。

肝功能异常的预防和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预防和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一、肝功能异常的预防1. 健康饮食- 均衡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 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菠菜、苹果、橙子等,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肝脏。

2. 适度运动-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促进脂肪燃烧,减轻肝脏负担。

-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肝脏。

3. 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4. 避免滥用药物-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 在服用药物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5.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 接种肝炎疫苗,如乙肝疫苗等,预防病毒性肝炎。

二、肝功能异常的治疗1. 一般治疗- 休息:肝功能异常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肝脏负担。

- 饮食调整:根据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

-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 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等,可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如乙肝、丙肝等,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病毒药物。

- 其他药物:根据具体病情,还可使用利胆药物、降酶药物等。

3. 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病毒性肝炎、戒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4.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一些中药具有保肝、降酶、利胆等作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针灸、推拿等:可以辅助治疗肝功能异常,缓解症状。

总之,肝功能异常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从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预防,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肝功能异常及药物性肝病处理参考预案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神评中心2013年10月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上网征求意见稿)》制定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是指在正常治疗或临床试验剂量范围内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肝脏损害。

(一)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DILI的发生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前者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后者多为特异质性。

DILI的发病机制与药物、宿主或环境因素相关,也可能三者协同作用,目前认为多由药物代谢相关的酶缺陷、酶活性低下或个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DILI的诊断主要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过程,即使依靠肝活检也难以确诊。

目前国内外有数种半定量的DILI诊断标准,其中RUCAM (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 ,Roussel Uclaf 因果关系评估法)评分表为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CIOMS)制定的用于DILI诊断的量表(见附录1)[1],较为广泛地得到肝病学专家的认可[2,3]。

其主要参数是:用药、停药与发病的关系,风险因素(年龄、酒精、怀孕),其他肝损伤因素的排除,合并用药,对当前潜在肝毒性药物的认识水平和激发试验的结果。

DILI有急慢性之分,急性DILI是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占90%以上[4]。

CIOMS将药物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

1.肝细胞型: 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或R≥5[R值为ALT实测值相对于正常值上限的倍数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实测值相对于正常值上限倍数的比值];2.胆汁淤积型:仅ALP>2×ULN或R≤2;3.混合型:ALT (>2×ULN)及ALP均升高且2 < R< 5[5]。

(三)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分级通常将急性DILI的严重程度分为5级:1级(轻度):仅肝酶增高,大多数患者适应。

患者血清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或ALP水平升高,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2.5 mg/dl(42.75umol/L),这种变化为可恢复性,并且无凝血功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5)。

又可分为有症状(S)和无症状(A)2组,症候群包括:疲乏、恶心、右上腹疼痛、瘙痒、皮疹、黄疸、虚弱、厌食或体重减轻,这些症候群被认为是由DILI所引起;2级(中度):检测到肝细胞功能轻度丧失。

患者转氨酶或ALP 水平升高,且TBil≥2.5 mg/dl(42.75umol/L)或虽无高胆红素血症但存在凝血功能异常(INR≥1.5);3级(中至重度):血清ALT、ALP、胆红素或INR升高,且因DILI而需要住院治疗或原已住院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4级(重度):患者血清转氨酶和/或ALP水平升高,TBil≥2.5 mg/dl(42.75umol/L),且至少出现下述情况之一:⑴有肝功能衰竭的表现(INR≥1.5,腹水或肝性脑病);⑵出现与DILI事件相关的其他器官(如肾或肺)功能衰竭;5级(致命):患者因DILI死亡或需接受肝移植[6]。

(四)药物性肝损伤安全性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DILI的肝脏血液生化学安全性指标至少应该同时包括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TBil、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五项。

当TBil增高时,应追查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以鉴别体质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当临床试验疗程超过6个月或怀疑慢性肝损伤或肝功能衰竭时,需要检测前白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INR以及总胆固醇等指标。

必要时可进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药物性肝损伤的安全性评价要点1.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的预警信号美国学者海曼 齐默曼(Hyman Joseph Zimmerman)提出:药物引发的肝细胞损伤如果同时伴有黄疸,为严重肝病的标志,预后不良,其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死亡率(肝移植)可高达10%-50% ,此现象称为Hy’s法则[7,8]。

该法则将TBil>2×ULN、ALT>3×ULN视作严重肝损伤的标志。

具体来说,与(无肝毒性的)对照药物或安慰剂相比,试验药物引起ALT或AST升高至≥3×ULN或更多,应当引起充分注意。

如果转氨酶峰值高达10×ULN,尤其>1000 IU/L者,是致严重DILI的特异性信号,应当引起严重警惕。

当转氨酶和TBil联合升高(转氨酶通常远高于3×ULN),在未发现胆汁淤积的情况下(ALP<2×ULN),TBil>2×ULN,这是药物引起严重DILI潜在可能的最明确、最特异的预测指标,表明受试者整体肝功能降低[9,10]。

在应用Hy’s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黄疸必须是肝细胞性的,而不是淤胆型的;(2)需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3)引起肝损伤的药物需有可造成轻度肝损伤的证据。

此外,除了胆红素和ALT增高外,凝血酶原时间(或IN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也可列入评估肝损伤程度的指标。

2.肝功能检测的时点考虑到DILI的发生存在潜伏期,尤其是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潜伏期较长,一般肝脏生化学检测正常的受试者若试验药物的疗程≤2周,至少需要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检测;疗程>2周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2周各进行1次检测,此后至少应每4周进行1次,时间应持续12周以上。

如果在合理的暴露期间后(如12周)无肝损伤的表现,检测间隔可适当延长至每12周1次直至疗程结束。

对于临床前长毒试验提示或组方中含有既往有肝毒性报道的药物以及受试者为易发生肝损伤的人群等,应酌情增加检测频度。

当基线测量值正常的受试者在接受试验药物后,如转氨酶升高超过3×ULN,或者基线测量值异常的受试者在接受试验药物后,转氨酶升高超过基线值的2倍,则应加以密切观察,以确定肝脏生化学异常是一过性并能自行缓解改善的,还是呈继续恶化的。

密切观察的时间密度为每周进行肝脏生化学检测2到3次,并根据需要增加评价肝功能的检测项目。

如果异常状况稳定或者研究药物已停用且受试者无症状,则重复检查可减为每周1次。

对于转氨酶低于3×ULN和/或TBil 低于2×ULN的轻度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者,应每周监测1次,并加强观察(详见病例报告表应收集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发生DILI时,除了肝功能会异常外,也可能发生与DILI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如食欲减退、恶心、疲劳、右上腹不适、呕吐以及发热、皮疹、瘙痒等。

在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为肝损伤的早期信号。

一旦受试者出现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的某些症状体征时,尽管尚未到达下一个肝功能检测的访视窗口,也应立即进行肝功能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测。

(六)决定停药的判断依据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用药,直至肝损伤完全消除或至基线状态,同时排除试验药物所致DILI外的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伤。

1.ALT或AST>8×ULN;2.ALT或AST>5×ULN,持续超过2周;3.ALT或AST>3×ULN并且TBil>2×ULN 或INR>1.5倍;4.ALT或AST>3×ULN,并有严重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痛或压痛、发热、皮疹及/或嗜酸粒细胞增加(>5%)[11]。

若肝损伤进一步加重,研究者应及时组织肝脏病专家对受试者进行救治。

(七)随访所有出现可能的DILI的受试者均应随访至所有异常值恢复正常或至基线状态。

结果应记录在病例报告表和数据库中。

应该注意的是,更长时间的随访有时会揭示与药物无关的重复出现的“DILI”,这种情况提示肝损伤与基础肝病相关。

(八)再暴露出于伦理学和安全性考虑,除非药物对受试者来说获益很大而且没有可替代的治疗,或者试验药物的真实累积数据未显示可致严重肝损伤,经相关的学术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讨论后,方可考虑再暴露。

再暴露时,必须将潜在的风险充分告知受试者并获得其同意,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

需进行单独的临床试验,制定相应临床试验方案。

一般对需要停药的受试者不应尝试进行再暴露。

(九)病例报告表应收集的内容肝损伤病例的病例报告表应收集关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异常及任何肝病的潜在原因,包含但不限于下述内容:1.开始给药至开始发病的时间和日期;2.停止给药的时间和日期;3.药物再暴露的时间和日期(如再暴露,需反应出药物暴露时间);4.合并用药包括非处方用药剂量、开始和结束时间、药物是否已知有肝毒性;5.可疑药物的再暴露和去激发信息,包括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剂量详情;6.临床症状(疲劳、虚弱、恶心、厌食、腹痛、深色尿、瘙痒)和体征(如发热、黄疸、皮疹、脑病)出现及结束时间;7.包括存在缺血/低血压、严重低氧血症或充血性心脏衰竭、败血症及怀孕等与肝功能异常有关的病史;8.饮酒史:平均每天或每周饮酒量(应折算成酒精克数)及持续时间等;9.潜在的肝病史;10.肝外特点:是否存在超敏反映(噬酸粒细胞增多,自身抗体阳性);11.实验室动态评估: ALT、AST、ALP、GGT及胆红素(直接和间接)开始异常、峰值以及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注明日期)。

如果没有恢复正常,对于肝细胞型3月后、胆汁淤积型6月后的随访结果,如果可能的话应长期随访;12.病毒学指标:anti-HAV-IgM、HBsAg、anti-HCV、anti-HEV-IgM、EB病毒外壳抗原IgM抗体及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等;13.血液学指标:噬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凝血功能测定等;14.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类风湿因子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等;15.能排除其他相关肝损伤的测试;16.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肝脏超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其他,必要时肝活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