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 轴对称(1)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  轴对称(1) 教案

七、图形的运动(二)第1 课时轴对称(1)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多媒体课件、直尺、一张长方形纸、带方格的练习纸、硬纸片。

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图片。

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身影。

至今,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历史的遗产中感受到几千年的文明。

瞧,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的花鸟纹锦……无一不使我们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见证历史的艺术品,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很美。

师:其实,这些美丽的艺术品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充分体现了图形变换的魅力。

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感受轴对称的美。

(板书:轴对称)二、探究新知师:生活中,你曾经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回答。

(略)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第一部分的图。

请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一说这些轴对称图形有些什么特点?你能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画一画。

(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习教材第82页的例1。

观察“松树”。

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

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标出A′点)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做对应点。

教师在图案中再取两点B、C,并提问。

师:谁能找出B点的对应点呢?C点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标出B′点、C′点)师:中间的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被对称轴平均分成两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七单元)2018年春学期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一、【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二)二、【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学科:数学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备课组长(签字):学科:数学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备课组长(签字):学科: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教案

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轴对称图片。

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二、复习旧知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1、出示例1(1)这幅图对称吗?(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小结: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3、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练习:P83做一做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平移(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

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计划

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3次。

第一学段安排了1次,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

第二学段安排了2次,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本单元是第二次学习“图形的运动”,主要内容有轴对称、平移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述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单元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三、单元教学策略:(一)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核心问题。

教科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有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化,更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科书,重视教科书的修改变化,确定好教学目标,把握核心问题,落实课标核心理念,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

(二)设计活动,重视数学思考。

教科书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填一填等操作活动,而且还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轴对称(1)》。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

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板书)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运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学会用图形运动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初步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实例。

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同时,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难点: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平移和旋转的定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图形,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绘制直线的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3.能够解决问题中有关图形变化的具体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2.绘制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想象图形做不同的动作,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学习平移
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3.练习平移的相关题目。

3. 学习旋转
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3.练习旋转的相关题目。

4. 学习翻折
1.讲解图形的翻折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翻折操作。

3.练习翻折的相关题目。

5. 综合练习
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将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计
算每次的移动距离和角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拓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运动,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形的运动概念,对平移和旋转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理解不透彻,难以准确判断图形运动的方向和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距离,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距离。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图形运动的特点。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和活动。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和设计图案的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运动。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运动的方向和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学具进行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教案(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运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运动,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运动,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学具,如小卡片、剪刀、胶水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在实际当中的运用,体会平移、旋转对图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运动规律,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对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运动规律理解不深,空间想象力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加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体会平移、旋转对图形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形运动的规律,增强直观感受。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运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形运动的图片、实例等。

2.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2.观察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4.交流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利用教具或学具,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运动的基础知识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平移和旋转在实际当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运动的基础知识,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平移和旋转概念及应用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实际例子,如图片、模型等。

3.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包含观察和操作任务的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2018年春学期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一、【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二)二、【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学科:数学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备课组长(签字):学科:数学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备课组长(签字):学科: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面积问题主备人课型新授备课时间研讨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规律。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2.学具:准备相关学具,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3.实例图片: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图形是如何运动的?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图形运动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4.巩固(10分钟)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如何将一个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变成另一个图形?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使用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区分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观察操作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操作材料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1课时 轴对称 优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1课时  轴对称  优质教案

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图片,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同时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审美能力。

2、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性质。

3、让学生体会、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与和谐的美,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在方格纸上按步骤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投影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

出示主题图。

提问:(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2)看到这些图形,你能想起什么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这是本节课教学的起点)监控: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3)你能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将这些图形分类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监控:依据对称、平移、旋转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一)借助分类,体会对称的价值。

出示例1上面的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对称的知识。

提问:①这些图形又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吗?③什么是对称?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松树”图案有什么特征。

生:指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虚线是它的对称轴。

师:当沿着虚线对折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生:“松树” 左右两半重合。

再次观察,发现什么?(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三)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①画出轴对称图形。

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图形运动(二)》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图形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授课设计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 : 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对称轴,研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色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 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立美的能力。

授课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轴对称图片。

请欣赏下面的图形,这些图片美丽吗?为什么美丽?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因为对称而让人感觉美的物体。

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例题讲解(一)经过例题 1 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 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看法:若是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好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能够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也许作对称图形。

授课画对称图形。

出示例题 2:引导学生思虑: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小组谈论:1.在谈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2.经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师小结:1.找出所给图形相重点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重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重点点的对称点。

4.依照所给图形,按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习题牢固:课本第 83 页“做一做”第 1、2 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作业:课本第 84 页练习二十 1、2、 3、 4 题。

第二课时新授第 2课时课题平移课型课时课知识与技术目标:让学生在详尽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1)【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情景导入】师:出示对折后的图形:根据看到的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完整的图是什么吗?(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形、一片树叶、一只蝴蝶)师:把对折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生:让学生试着画出另一半,然后打开验证。

师:(1)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生: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折痕把左右两边平分,从对折中可以知道两边完全一样。

【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师:像这样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样的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例1:出示课本中松树图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

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说说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

尝试概括轴对称的性质。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轴对称(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

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板书)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发散
完成练习二十第3、5题。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1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