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将相和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35《将相和》2、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3、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4、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渑池之会1、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4、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

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析《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Part.0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读快,可以达到,但一边读快,一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需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人物特点,也需教师予以点拨。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

教学时,在上一课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基础上,连词成句地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再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把握人物形象。

Part.0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1.记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通过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Part.04重点难点重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Part.05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理清文章的脉络。

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难点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Part.06教学流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18将相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18将相和》教学设计
7.词语积累:收集与“将相和”相关的成语、名言警句,进行分类整理,提高词汇积累能力。
8.家长评价:请家长协助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求明确,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重视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量适度,避免过重负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内容较为熟悉,但可能对其中的一些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深层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家长监督与指导,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与《将相和》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
2.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将相和》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不少于300字。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将相之间的谦让、团结、和谐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6.个性化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方面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7.创新评价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相和》 导学案

《将相和》 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4、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2)领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习难点(1)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

(2)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将相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约前145 年约前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试着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语句,想一想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互相补充。

2、探讨以下问题:(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要秦王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和氏璧?(2)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3)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4)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六、展示交流1、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成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整体感知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

(板书:蔺相如廉颇)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二、切入,直击冲突处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三、品读,感受蔺相如(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出示句子: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2.(1)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2)组内学生代表汇报分段情况,全班交流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个小故事(第1~9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第二个小故事(第10~14自然段)写渑池会面;第三个小故事(第15~17自然段)写负荆请罪。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启发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默读课文,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批注式默读。
在学生批注式默读时,教师可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深入研读,感悟体会(用时:27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完璧归赵”。
2.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不辱使命,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1.(1)明确自学问题:“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研读体会。
6 将相和导学案设计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臣”是翘舌音;“罪”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强、划、削”在本文中的读音,并掌握它们的其他读音。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导学案及教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导学案及教案

18.《将相和》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导入:前两个故事,主要讲了蔺相如毫不畏惧地与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后立了功,职位比廉颇要高。

这个结果导致了他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感受课文:(1)“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前因:经过:结果:三.理解课文:1.感受廉颇的傲气:(1)廉颇对蔺相如被封为上卿,职位比他还高这件事,是什么态度?有什么想法?2.感受蔺相如宽广胸襟:(1)假如你是蔺相如,听了廉颇的话,你会有什么想法,会有什么做法?(2)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的话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3.体会廉颇的“负荆请罪”(1)听了蔺相如的话后,你有什么想法,又是怎么做呢?(2)听了蔺相如的话后,廉颇有什么想法,又是怎么做呢?(3)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四.感悟人物形象(1)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五.合作探究思考:(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箭头()标示出来,并在前头上方写上联系。

这三个故事中蔺相如和廉颇的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在前头下方写上。

例:(联系)A B(关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六.作业1.把课文三个故事的关系串联起来,写成一段话。

写在句子练习本上。

2.推荐阅读《语文课外同步阅读》中《孙庞斗智》与《韩信不计较小辱》。

18.将相和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顾前两个故事内容。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

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

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

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

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

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导学案:《将相和》【导学目标】1.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内容,并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2.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分析故事的结构;3.学习欣赏诗歌的对仗和美感;4.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发现语言的美。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与学生共同回顾已学过的故事《将相和》。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理解故事1.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将相和》的主要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将相和》讲的是什么故事?- 故事的结构是怎样的?2.教师指导学生读一读故事,并进行组织性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故事中的将相们为什么要互相比拼?- 谁最终成为了将军的儿子?- 故事最后,为什么说“孰云不与君同舞?”有什么含义?三、欣赏诗歌1.将《将相和》剧本中的诗句抄在黑板上,教师读诵,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些诗歌的美感。

2.教师解释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诗句中的对仗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诗歌中的对仗能够体现出美感?四、深层含义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冬天和鸦卢卡庙的寓意,并讨论以下问题:- 冬天象征着什么?- 鸦卢卡庙代表什么?- 故事中的冬天和鸦卢卡庙有什么深层含义?2.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给出答案,并引导学生重新阅读相关的段落,加深理解。

三、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讲解了《将相和》的故事情节、诗歌美感和深层含义。

2.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实践应用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对《将相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在下一堂课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了故事的结构。

我们还欣赏了诗歌的对仗和美感,并理解了词语的深层含义。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从中获得一些思考和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将相和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壁、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通过交流搜集到的历史人物故事,激发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2.了解历史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3.知道“将”、“相”指的是谁,理解课题的意思。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七个比较强的国家,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就是最强的一个。

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

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

赵国处在两大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上的措施,就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期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3.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时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介绍所了解的历史人物。

了解历史背景。

齐读课题。

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2.读准字音:诸、诺、怯3.识记字形:璧(壁)、秦(奏)4.理解部分词义。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两课时导学案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两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6.将相和(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划、相”,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维能力:连词成句地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审美创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划、相”,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一、走近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二、资料连接:本课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比较强的诸侯国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史称“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

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于是企图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三、快速阅读,完成以下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A.春秋时代B.战国时代C.秦朝(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A.击否B.鼓瑟C.唱歌(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将相和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将相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道德观念等方面展开讨论。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人物情感。
2.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3.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4.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阅读拓展材料、完成写作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进行探究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5.读写结合,提高写作: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结合实际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拓展延伸,深化理解: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相关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将相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将相和》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如:廉颇、蔺相如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之间的和解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如:“谦”、“让”、“和”、“蔺相如”、“廉颇”等。
3.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
2.让学生从廉颇、蔺相如的榜样中,学会谦虚、勇敢、诚实、宽容等优秀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物归原主、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质量,懂得〝国度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深化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机智英勇、自信、有勇有谋的质量。

懂得〝国度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一、说话导入,激起先生对阅读名著的兴味1.同窗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绚烂文明,古典名著以它共同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选自古典名著«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将相和»。

2、和教员一同板书课题。

同窗们齐读课题。

3、故事发作在距今2400多年前,在秦一致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事先的主要国度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战国七雄〞。

〔明白位置〕秦国、赵国。

事先在七雄中,秦国是最弱小的国度。

【自主预习】一、先自己认读词语,然后在小组内反省。

和氏璧召集商议许愿害怕推托鼓瑟浩荡乘机击缶诸位拒绝物归原主渑池会晤无价之宝望风而逃望风披靡负荆请罪心心相印哑口无言蔺相如二、〔有请明天的书法小教员〕经过学习,我们以为本课难写的字是__________,请大家跟我一同书写三、词义了解,可以试着这么解释:经过查字典(联络上下文)的方法,我们了解了_____ ___词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还有哪个同窗有不了解的词语,想跟我们交流。

四、疏浚课文主要内容:读完课文,我了解了课题的意思:标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我知道这篇课文经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讲述将相从和睦到和的进程。

【全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你读到什么中央,觉得将相要和睦了?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试着用横线划线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将相和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将相和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将相和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友谊、宽容和谅解的主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感悟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友谊、宽容和谅解的主题。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生字词卡片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老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朗读技巧。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

4.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确保发音正确。

2.学生自主拼读音节,书写生字词。

3.老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让学生用它们造句。

(四)课文主题讨论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友谊、宽容和谅解的主题。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将”和一个“相”,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简短的对话,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3.老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优秀的学生。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友谊、宽容和谅解的主题。

第一步:导入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老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朗读技巧。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

4.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生字词学习1.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确保发音正确。

2.学生自主拼读音节,书写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适时点拨。
归纳文章的写法特点
交流展示深化感悟
(18)
我愿意就以上问题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我还能把握人物特点,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总结巩固Fra bibliotek拓展创新
(6)
一、总结归纳:
我在学习本文时的方法是?
晏子使楚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执教
吴清华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懂得晏子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我会理解:大夫侮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3、我能用“安居乐业”说一句话。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导入感知
(6)
一、激趣导入:
1、理解文题《晏子使楚》,晏子是(
)人。“使”的意思是()
2、从本文中,你想进一步了解晏子的哪些方面?
二、整体感知:
1、我能读通课文,并做好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批注、质疑。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
(20)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总结巩固
(5)
一、总结归纳:
我在学习本文时的方法是?
二、巩固练习: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晏子应对楚王的语言妙处是什么?
2、深入探究:试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故事
人物语言、表现
体会
3、我最喜欢的故事是:____。我愿意读一读,或者演一演。
4、本文的人物我最喜欢____,我是从文中这些地方发现和总结的?
5、三个故事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读学案,自主学习。
温馨提示:
1、边读边批画人物语言神态、批注,读一读。
3、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
收获
预习准备:
读通课文,识记生字词,针对课文质疑。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创设情境质疑定向
(6)
1、我会默写:
Wán bìguīzhào( ) miǎn chízhīhuì( )
fùjīng qǐng zuì( ) wújiàzhībǎo( )
2、我还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主要()和()之间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
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讲了晏子与楚王之间的哪几次较量?
2、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令你气愤的是什么?令你高兴的是什么?
4、从晏子的语言中你感悟到什么?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
5、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我能与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课文中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3、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讲了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探究
(6)
二、巩固练习:
1、学完本课,有什么感想,你能联系实际谈谈吗?
2、你能把这几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吗?
3、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
收获
李德才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
课题:
学习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及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思想品质。
预习准备:
读通课文,认记生字词,针对课文质疑。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3)
1、我会默写:wu ru( ) qiu fan( )
gan ju ( ) bi ren( )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吗?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0)
自读课文,我能独立思考完成:
1、整体感知:《将相和》一共讲了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
李德才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设计
课题:
将相和
课 型
讲读课
年级

执教
吴清华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读、写文中的7个生字,9个生词;
2、我能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我能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品质。
学习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