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河口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及潮间带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大连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大连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大连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它是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

大连海区潮间带是我国东北沿海的典型潮间带,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对于了解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多样性和丰富性为特点。

根据之前的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内已经鉴定出大约200多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贝类、多毛类、环节动物等。

这些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丰富度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

这些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潮汐、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根据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可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潮上带主要分布着耐干扰性强的物种,如藻类、螃蟹等。

潮间带则是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大量贝类和环节动物在这个区域繁衍生息。

潮下带则主要分布着对日照和潮汐变化敏感度较高的动物种类。

此外,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点。

根据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动物群落丰度和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这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潮汐和海洋营养盐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在冬季水温较低、盐度较高的情况下,动物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而在夏季水温较高、营养盐丰富的情况下,动物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高。

最后,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有机物分解和能量流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它们还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滤者,对海水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因此,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对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制定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垂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

海岸带上的潮间带有哪些特殊的生物群落?

海岸带上的潮间带有哪些特殊的生物群落?

海岸带上的潮间带有哪些特殊的生物群落?潮间带是位于海岸带上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是海洋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相互交融的地带。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生物群落。

下面将介绍潮间带中的几个特殊的生物群落。

一、藻类群落潮间带是藻类繁盛的地区之一。

在潮间带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藻类,如石莼、福氏菜、马尾藻等。

这些藻类以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们善于利用海水中的阳光和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潮间带提供了丰富的能量来源。

同时,这些藻类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潮间带也是众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地。

例如海葵、海星、螃蟹等。

这些无脊椎动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它们在潮间带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掠食者,也是被掠食者。

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和逃避捕食的关系,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三、底栖动物群落除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潮间带中还有许多底栖动物。

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或沙泥底质上。

其中包括螺类、贝类、蠕虫等。

这些动物通过在浅水中吸食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为整个潮间带提供了重要的解耦功能。

同时,它们也是许多鸟类和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四、海洋鸟类群落潮间带不仅是海洋生物的家园,也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

在潮间带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如海鸥、鹬鸟、鹈鹕等。

这些鸟类以其优美的飞行姿态和敏捷的捕食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它们通过在潮间带上觅食,维持了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稳定。

总结起来,潮间带上的特殊生物群落包括藻类群落、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底栖动物群落和海洋鸟类群落。

它们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成功生存,为整个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当保护这些特殊生物群落,共同呵护我们的宝贵自然资源。

河湖健康评估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河湖健康评估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Predictor variables 深宽比、温度、底质类型I(≤2mm)、底质类型I (>256mm) Predictive model validation
表1. 漓江源头猫儿山期望出现的具体分类单元和实际观测到的分类单元及数量
Baetidae Hydropsychidae Simuliidae Tipulidae Neochaliodes Neoneuromus Helodidae Parapoynx crisonalis Thalerosphyrus Philopotamidae Elmidae Tabanidae Hydrobiosidae Baetis Cheumatopsyche 四节蜉属 纹石蛾属 蚋科 大蚊 斑鱼蛉属 齿蛉属 沼甲科 草螟科 短鳃蜉属 等翅石蛾科 长角泥甲科 虻科 螯石蛾科 1 1 1 1 1 1 1 1 0.999 0.999 0.995 0.803 0.802 Ephemerellidae Nemouridae Baetidae Leptophlebiidae Leuctridae Heptageniidae Ephemerellidae Euphaeidae Hydrophilidae Psephenidae Gomphidae Cincticostella Nemoura Baetiella facialis Perlomyla Cinygmina Torleya 带肋蜉属 叉襀属 花翅蜉属 宽基蜉属 长卷襀属 似动蜉属 大鳃蜉属 溪蟌科 水龟虫科 扁泥甲科 春蜓属 涡虫 0.802 0.801 0.8 0.796 0.796 0.607 0.605 0.605 0.605 0.604 0.602 0.593
2.2 Data analysis Stepwise evaluating 36 candidate metrics. Crop, forest and urban land use in upstream watershed of every site were analyzed using satellite image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SPSS 16.0.

北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生物评价

北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生物评价

北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生物评价曹然;黎征武;毛建忠;盛萧;王旭涛;邓培雁【摘要】Water quality bio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investigated at 25 sampling sites in the Beijiang River.In this study, 46 genera of macroinvertebrates belonging to 31 families and 15 orders were identified, among which aquatic insects (30 genera), mollusks (eight genera), annelids (six genera), and crustaceans (two genera) accounted for 65.22%, 17.39%, 13.04%, and 4.35% of the total, respectively.Polypedilum, Barbronia, and Branchiura sowerbyi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among all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The Shannon-Wiener index, Margalef index, Pielou index, biotic pollution index (BPI), biotic index (BI), family biotic index (FBI), and Goodnight-Whitley modified index (GBI) were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Beijiang Riv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ety and the number of macroinvertebrat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had changed remarkab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1980s.The biodiversity had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pollution-tolerant species had increas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had deteriorated according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seven biological indices showed a certain difference.Some of the indices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other.The BPI and FBI indices were more adaptable to the water quality bioassessment of the Beijiang River due to their accuracy and rationality.The water quality was at low orextremely low levels at six sites, at moderate levels at 16 sites, and at high levels at three sites, 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quality at all the 25 sites was at a moderate level on the whole.Human activities had some influence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the Beijiang River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based on water quality bioassessment.%对北江2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对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研究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6属,分别隶属于15目31科,其中水生昆虫30属,占65.22%;软体动物8属,占17.39%;环节动物6属,占13.04%;甲壳动物2属,占4.35%.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种属分别为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巴蛭属(Barbronia)以及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 (biotic pollution index)、BI(biotic index)、FBI(family biotic index)、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7种生物指数对北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的评价结果相比,北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种类和数量等多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耐污种所占比例增加,水质理化参数恶化;7种生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FBI指数和BPI指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强,适用于北江水质的生物评价.在25个采样点中,6个采样点水质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差或极差,16个采样点水质评价等级为一般,3个采样点水质等级为良好,整体水质属于一般的水平.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质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学的角度衡量,北江水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8页(P80-87)【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评价;水质;北江【作者】曹然;黎征武;毛建忠;盛萧;王旭涛;邓培雁【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 650106;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广州51061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近年来,生物评价法已成为河流健康评估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1]。

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监测与评价

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监测与评价

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监测与评价中国鲎(Meretrix meretrix)是一种著名的贝类动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口、沿海湾、潮间带等沙质底质生境中。

作为一个重要的底栖动物,中国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命周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进行生态监测和评价,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沙质潮间带是中国鲎的主要栖息地,它是潮汐作用下海水与陆地交汇的地带。

沙质底质的特点使得该地带富含有机质,并且介质孔隙度大,透水性好,这些特性使得沙质潮间带成为适合中国鲎生存的环境。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监测与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鲎的生态需求和栖息地特征,进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生态监测是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来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过程,从而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在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可以通过定期采集和样本分析来监测中国鲎群落的组成、密度、体长分布等相关指标。

同时,还可以对中国鲎的生存环境进行调查,如沙质质地、水质条件、温度等因素的监测,以了解这些因素对中国鲎生态需求的影响。

生态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状况和功能进行评估的过程。

对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进行生态评价可以评估鲎群落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

通过生态评价,可以了解中国鲎种群的数量和分布,评估其受到的威胁和压力,以及生态系统对中国鲎的容纳能力。

此外,还可以评估中国鲎栖息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鲎生态需求和栖息地特征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中国鲎栖息的生境,维护其种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

此外,生态监测和评价还可以对中国鲎及其生境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为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因此,加强对中国鲎栖息的沙质潮间带的生态监测与评价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摘要:潮间带区标志着由陆地向海洋的过渡,虽然它在世界海洋总面积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人类的海洋活动却首先从这里开始,而且,至今仍然是人类进行重要海洋生物养殖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近年来由于经济动物养殖、污水排放、旅游等人为干扰日益加剧,对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潮间带处在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受海洋和陆地因子如水温、光照、波浪、潮汐、盐度和人为活动干扰的直接影响,潮间带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世界湿地生态系统中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1]。

由于潮间带是陆上污染物排放入海的必经之路,大量废物的注入和滞留给潮间带底质环境及水环境带来明显的负作用,致使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严重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2]。

底栖动物是指那些生活于水体沉积物底内、底表以及以水中物体(包括生物体、非生物体)为依托而栖息的动物类群。

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栖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粒径较大的基底或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

在摄食方法上,以悬浮物摄食和沉积物摄食居多。

底栖动物生活在海洋环境的“底栖区”,上至湿地潮间带区域,即从潮间带到潮下带(近海)、下至深海处,其中又可分为河口潮间带、湿地潮间带、港湾、珊瑚礁、红树林、深海热液口、海草地等各种生境区域。

潮间带底栖动物不仅能作为各种河口生物的饵料来源,而且许多大型底栖动物可供人类使用,如:河蚬、缢蛏、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齿吻沙蚕(Nephtyidae.sp)等[3]。

近年来由于经济动物养殖、污水排放、旅游等人为干扰日益加剧,对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也越来越多[4],本文就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底栖动物生态类群的划分根据分选网筛孔径大小,底栖动物可分为3种类型:大型底栖动物(大于500μm)、小型底栖动物(42~500μm)、微型底栖动物(<42μm)[5]。

底栖动物水生生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水生生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水生生态健康评价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水质、水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底栖动物的概念、分类、生态功能和水生生态健康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底栖动物的概念和分类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水底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底栖动物可以根据其形态、生态特征、生境等因素进行分类。

按照形态分类,底栖动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按照生态特征分类,底栖动物可以分为底栖性、半底栖性和游泳性。

按照生境分类,底栖动物可以分为淡水底栖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

二、底栖动物的生态功能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和评价:底栖动物是水质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指标生物,它们可以反映水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状况和水质状况。

2. 养分循环:底栖动物可以促进水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例如,它们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质,提供养分给其他生物。

3. 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底栖动物可以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它们可以控制水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种群数量,保持生态平衡。

4. 生态修复:底栖动物可以参与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例如,它们可以分解污染物质,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

三、底栖动物的水生生态健康评价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生物。

水生生态健康评价是通过对水生态系统中的底栖动物进行监测和评价,来判断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水质状况的方法。

底栖动物的监测和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例如,采用生物指数法、生态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等。

其中,生物指数法是指通过对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和分类,计算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的数量和比例,来评价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生态指数法是指通过对底栖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来评价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底栖动物水生生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水生生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水生生态健康评价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底栖动物的水生生态健康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水底或水底附近的动物,包括各种无脊椎动物和鱼类。

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性强:底栖动物能够适应各种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包括淡水、咸水、寒冷、温暖等不同环境。

2. 生命力强:底栖动物的生命力很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温、水质等方面的变化。

3. 繁殖能力强:底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保证种群的稳定。

二、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底栖动物对水质的敏感性很高,能够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的水质状况。

2. 营养循环:底栖动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

3. 生态平衡:底栖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能够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三、底栖动物的水生生态健康评价底栖动物的水生生态健康评价是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群数量:底栖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种群结构: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能够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3. 生物多样性: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4. 水质状况:底栖动物对水质的敏感性很高,能够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的水质状况。

综上所述,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底栖动物的保护,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生态 系统健康评价 中的作用进行 了分析和总结 。 生物监测 法和多指标评 价法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手段 , 而利用指示
物种 、 预测模型 和底栖生 物的完整性指数等多种方法可 以对水生态 系统健康 进行 快速 和准确的评价。 何完 善底 栖动物在 生 如
态系统健康评价 中的作用并综 合运用其他评价技术 , 以及结合评价结果对受损水 生态 系统 进行 生态修复和重 建将 是这一领域
生态环境 2 0 , 76: 172 1 0 8 1()2 0— 11
Ec l g n v r n e t o o y a dEn io m n
ht: w.ec. r t / p/ ww j sio e cn Emale i r esi o - i dt @jec. r : o cn
中 】 。本文在 系统讨论生态系统健康 的概念和研究
方法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 了底栖动物尤其是大型底 栖 无脊椎 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 价中的作用及其 角色 , 并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 了剖析 ,以期 对 相关 的生 态建设 、受 损水 生态 系统 的修复技术 的研发和科学管理有所指导和促进。
作者 简介 :戴纪翠 ( 97年生 ) 17 ,女 ,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Ema :ac zk . uc - i di @spue . l j d n
未来研究 的重 点所在 。
关键 词 :生态 系统健康 ;底 栖生 物 ;评价
中图分类号 :X14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7 — 15( 0 8) 52 0 .5 6 22 7 2 0 0 —170
人 类 社 会 的 可持 续 发 展 归 根 结 底 是 生 态 系 统
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之一 , 维持 健 康 的生态 系统 已经 成 为众 多学 者 的共识 。水 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 的发展过程 中发 挥着至关 重 要的作用 , 它不仅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产 品, 还具 有 维持生 态 系统结 构 、生 态 过程 与 区域生 态环 境的功能。但是近年来 ,由于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物 排放强度的增大 , 轻视保护水资源使水环境功能遭 到 了严重 的破 坏 ,并 直 接导 致 了河 流断 流 、湿 地丧 失 、区域 生态 环境退 化 、生物 多 样性 减少 等 ,生态 系统 健康 状况 受 到严重 的威 胁 J因此 如何 评 价生 之。 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水利科学 、生态科学和 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 的热点之一L 3 。 水生态系统的任何变化都会影 响水生生 物的 生理功能、种类丰度 、种群密度 、群落结构等, 因 此 生 物 评 价 法 已成 为 评 价 河 流 生 态 系统 健 康 状 况 的重要手段 , 以鱼类 、 而 硅藻与大型无脊椎 动物为 对象 的指示物种方法仍是河流生态 系统健康 的主 要 研 究方 法【。底栖 动物 是 水生 态 系统 中最重 要 的 5 J 定 居 动物 代表 类群 之 一 , 响着 水 生态 系 统 中 的物 影 质分解和营养循环 ,如在水底能加速碎屑的分解 , 并能调节沉积物. 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 ,促进水体 自 净等【。底栖动物群落是水环境生态系统 的重要 6 ] 组成 部 分 ,尤其 是 在淤 泥 质河 口潮 滩 生态 系 统 中 , 底栖 亚 系统是 一 个非 常 重要 的动态 中心 , 而底 栖 动 物群落在这个动态 中心里 占据 着承上启下的关键 位置 。 由于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数量对于环境条件的 保护特别敏感 , 因此常常被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动 物 【 J并被 广 泛地应 用 于生 态 系统健 康 评价 的研 究 6,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2)生境特征 底质:硬质底部 光线:清澈海区,藻场可延伸至20-30 m深处。 温度:仅分布在冷水区。暖温带和热带海区则不出现大型藻场。
(3)大型海藻多具一年周期的生 长和枯死节律。另外,藻场在平 时也会受到波浪的作用而被部分 破坏。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浮囊 藻柄 叶片
附着器
示一种海藻植物体的结构(仿Nybakken,1982)
(5)河口区除了陆源营养补充之外,还具有滞留营养物的水文 和生物机制。
河口湾的水循环模式--“营养物收集器”
三、河口生态系统
2、群落特征 (1)河口区生物种类种类多样性较低,但某些种群的
丰度却很大。广温、广盐和耐低氧是河口生物的重 要特征。
(2)河口湾植物在整年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植 物包括浮游植物、小型底栖藻类和海草、沼泽草和 海藻等大型水生植物等。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1、珊瑚礁生物群落在热带沿岸区的广大海域。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体内有共生动黄藻)死亡骨骼、含
钙藻类以及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共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环境。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2、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中多 样性程度最高的群落,原因在 于,珊瑚礁生境复杂以及每个 种占据很狭窄的生态位。
植物:底栖硅藻&大型海藻 底栖动物:几乎包括各个门类的代表,种类组 成与底质类型有密切关系。
游泳生物:
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是各种鱼类,世界主要渔 场几乎全部位于大陆架或大陆架附近。 按FAO于1967年统计,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 一半的6种鱼依次是:鳀鱼、大西洋鲱、大西洋普 鳕、鲭鱼、阿拉斯加狭鳕和南非沙丁鱼。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2、大型海藻场
(4)生物群落及关键种 大型海藻提供了藻场生物群落的框架,其巨大叶片上附着微型或小型动植物,

基于ABC曲线的天津潮间带生物群落受扰动的分析

基于ABC曲线的天津潮间带生物群落受扰动的分析

基于ABC曲线的天津潮间带生物群落受扰动的分析胡桂坤; 秦璐璐; 李郁郁; 蔡鹏飞; 刘亚顺; 申怡园; 张青田【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4)005【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扰动; ABC曲线; 天津高沙岭【作者】胡桂坤; 秦璐璐; 李郁郁; 蔡鹏飞; 刘亚顺; 申怡园; 张青田【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天津 300457; 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天津 300457;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 Q178.531潮间带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潮汐作用下,潮间带频繁受到变化较大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交替影响,同时潮间带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严重的区域[1-3].大型底栖动物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活动区域范围相对局限、生活周期长、对栖息环境的变化较敏感等特点,其群落结构变化常用来反映环境变化和受扰动状况,以此评价海域受污染扰动程度.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变化成为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4-6].生物群落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影响,Warwick[7]提出了用ABC(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曲线法监测环境对大型底栖生物的扰动状况.未受扰动的群落,往往是一种或几种大个体生物占优势,而其生物丰度并不占优势,以至于生物量的曲线完全在丰度曲线之上;受中度污染(或干扰)时,群落失去大个体优势种,生物量和丰度的曲线接近,或者出现交叉;污染严重时,一个或几个机会种占种群优势,此类生物丰度高而生物量低,ABC 曲线表现为丰度曲线在生物量曲线之上[7-8].在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验证研究中发现,ABC 曲线可以灵敏地展示出群落结构对污染的反应[9];而且此方法被陆续扩展到更多的生物类群[10-12].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天津海岸带的开发强度增加,功能区划改变[13],这些变化对潮间带生物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虽然科研工作者已经对天津近岸海域的各类底栖动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4-17],但是潮间带生物群落的ABC 曲线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天津潮间带重点区域3 个时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ABC 曲线分析,希望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污染和生物群落受扰动状态及原因,为潮间带的研究提供基础生态资料,为其他生物或化学途径的分析提供参考,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帮助.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海域及采样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于天津高沙岭附近潮间带设置A、B、C、D 共4 个断面,每个断面设置4~5 个站位(图1).图1 中垂直岸线的11 条短线为20 世纪80 年代初天津潮间带调查的断面.由于沿海开发等原因,多数断面所在海域已经被填海造陆,本研究所选区域为保持相对较好的潮间带,是旅游者赶海拾贝的主要区域.该海区坡度较平缓,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每天两涨两落,落潮流速小于涨潮流速[1-15].各断面间隔约1 km,2003 年5 月采集了全部站位,2016 年5 月只采集A、B、D 断面近岸的两个站位,2016 年11 月没有采集C 断面和A5 站位的生物样品.定量采样使用尺寸为25 cm×25 cm×30 cm 的采样器,每站点取3~4 个样方.样方内沉积物等用孔径 0.5 mm 的过筛器现场筛滤.若30 cm 深度以下仍有生物,则继续深挖至无生物为止.收集大型底栖动物用中性甲醛固定,带回实验室计数和鉴定[18].图1 潮间带生物调查区域和站位设置Fig.1 Sampling area and stations for intertidal macrobenthos surveys1.2 室内样品分析对生物样品进行清点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和计数,优势种和主要类群鉴定到种级水平.生物样品固定3 d 后,用电子天平称湿质量,称量前将标本置于吸水纸上吸干体表固定液[18].1.3 数据分析1.3.1 多样性指数计算利用生物丰度数据计算Shannon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优势度指数(Y).当物种优势度Y>0.02 时,认为该种是调查海域的丰度优势种[19-20].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 为物种数;A 为总丰度;Ai 为第i 种生物的丰度;fi 为第i 种生物在各站位出现的频率.1.3.2 ABC 曲线绘图及W 值计算k-优势曲线(k-dominance curve)可以便捷地指示环境污染状况[21];用PRIMER®软件绘制3 个主要调查阶段的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k-优势曲线(ABC 曲线)比较二者的关系[8].当站位、时间或重复样较多时,为每个样品绘制ABC 曲线是很繁琐的.因此,Clarke[22]提出了统计量W(式(4)),用来简化操作和便于统计分析.W 的取值范围在-1 和+1 之间,当W 数值为+1 时预示着物种的丰度值均匀但生物量是单一生物占优势,当W 数值为-1 时则相反.用SPSS®22.0 计算H′和J′与W 的Pearson相关性.式中:Bi 和Ai 分别为第i 种生物的生物量和丰度.2 结果与分析2.1 多样性指数分析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9 种,名录如下: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以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腕足动物为主.2016 年11 月份所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最多,为22 种;2003 年5月采集到15 种生物,2016 年5 月的物种数亦为15种.计算出的指数中:2003 年5 月的H′最大值为1.78(A2 站),最小值0 出现在A1 和A5 站位;而A1站位的H′在2016年5 月升高为最大值2.04,B1 站为最小值0;2016 年11 月,B1 站位的H′值最大(1.42),最小值0 则出现在A3.这表明Shannon 指数在不同站位的变化很大.表示均匀度的J′值波动相对较小:2003 年5 月的最高值为0.97(C5),最低值为0.34(B4);2016 年 5 月最高值 1(D1),最低值0.66(D2);2016 年11 月的最高值0.88(B1),最小值0.32(D3).结果显示,生物的多样性不高,但是丰度的均匀性相对较好.按照物种优势度Y>0.02 的标准对优势种进行判断.2003 年5 月的优势种有5 种,分别为艾氏活额寄居蟹、彩虹明樱蛤、海豆芽、四角蛤蜊和托氏昌螺,其 Y 值依次为 0.200、0.104、0.080、0.075 和0.021.2016 年5 月的优势最大的物种为新出现的泥螺(Y 值0.186),其次为海豆芽(Y 值0.135)、牡蛎(Y值0.068)和豆形拳蟹(Y 值0.031).2016 年11 月的优势种为阿莫抱蛤、海豆芽、彩虹明樱蛤和四角蛤蜊,其Y 值依次为0.189、0.067、0.052 和0.027.结果表明,优势生物存在明显的变化,一些优势物种的个体质量差别较大.2.2 ABC曲线分析2.2.1 不同调查期的比较不同调查时期的ABC 曲线结果如图2 所示.天津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的干扰,而且随着调查时间而变化.图2 不同调查期的ABC曲线Fig.2 ABC curves of different surveys2003 年5 月时,整条生物量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上方,无交叉重叠,生物量起始位置与丰度起始位置相隔最远,两线相距较近,此时大型底栖生物受到的干扰较小.2016 年5 月,虽然整条生物量曲线仍在丰度曲线上方,也无交叉重叠,但生物量曲线和丰度曲线的位置间隔相对于2003 年5 月的更加接近;表明大个体优势种的地位降低,受干扰加重.2016 年11月,两条曲线更加接近,丰度曲线开始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且出现明显的交叉;此时的大型底栖生物明显受到中度干扰.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的干扰有逐渐加深的趋势,2016 年11 月的干扰程度明显比2016 年5 月的严重.2.2.2 各调查期的W 值分析调查站位ABC 曲线的W 值见表1.表1 调查站位ABC曲线的W值Tab.1 W values of ABC curves at each station 注:“—”表示没有采集该站位样品.站位 2003 年5 月 2016 W 年值5 月 2016 年11 月A1 0 0.300 0.246 A2 0.196 0.353 0.217 A3 0.239 — 0 A4 0.023 — -0.128 A5 0 ——B1 -0.104 0 0.443 B2 0.500 0 -0.025 B3 0.264 — -0.363 B4 -0.244 — 0 C1 0 ——C2 0.569 ——C3 0.370 ——C4 0.363 ——C5 0.629 ——D1 0.471 0.626 -0.252 D2 0.199 -0.201 -0.078 D3 0.294 — -0.093 D4 0.049 — 0.257不同时期ABC 曲线的W 值表明:2016 年11 月的干扰最重,为负值;这个结果展示了3 个调查时期的总体比较.各个站位的数据更加具体地印证了前述3 个时期的整体分析.2016 年11 月,负值数量明显多于前面两次调查(表1).W 值最大值出现在2003 年5 月的C5 站位(0.629),最小值则出现在2016 年11 月的B3 站位(-0.363);在2003 年5 月,只有2 个站位出现负的W 值,2016 年11 月则增加到6 个.表明多数站位中,大个体生物的优势度降低,小个体机会种的丰度相对增加.2003 年和2016年5 月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干扰站位很少,多数表现出未受干扰或较轻的状态.2016 年11 月,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受干扰程度和面积都表现出最严重的状态.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W 值与Shannon 多样性指数H'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634,P<0.01),与 Pielou 均匀度指数 J'亦有极显著相关性(r=0.870,P<0.01).3 讨论3.1 与多样性指数评价的比较Shannon 多样性指数等指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其评价污染状况并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有人建议采用多级的分类标准,但分级太多有时结果一致[23],同时也可能会引起难以解释的矛盾[24].为了适应ABC曲线的污染分类,这里采用3 档的标准.按H′分,H′小于1 为严重污染,在1~3 之间为中度污染,大于3为清洁;按J′分,J′值小于0.3 为重污染,0.3~0.5 为中度污染,大于0.5 为轻度或无污染[20-25].按照H′判断,3 个调查期内均没有清洁的站位,2003 年计算站位中的27.8%处于严重污染状态,72.2%处于中度污染状态;2016 年5 月有60%的站位处于中度污染;2016 年11 月则有72.7%的站位处于重度污染,27.3%的为中度污染.按照J′判断,则没有重度污染的站位,2003 年93.3%的站位处于轻度污染或者无污染状态,2016 年5 月全部都是轻污染或无污染,2016 年11 月有60%站位为轻污染或无污染状态.综合来看,生物丰度的多样性不高但是均匀性较好.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优势生物的种类存在变化,而且个体大小有差异.3 次调查的第一优势种依次为艾氏活额寄居蟹、泥螺和阿莫抱蛤,泥螺的个体质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但是在所有物种中的优势程度较低.个体较大、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四角蛤蜊在2016年5 月并不占优势,在2016 年11 月的优势度也明显低于2003 年5 月的.ABC 曲线在优势种类的比例、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关系等方面较好地表现出了以上3 个指数的结果(图2),而且比单一指数(例如J')的表现要好,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信息.ABC 曲线展示了尽管生物丰度的均匀性相对较好,但是多样性不佳,优势物种的生物量优势有所降低的状况.而且,各个站位的W值表现出与H′和J'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很多历史资料可以联合起来分析.传统多样性指数属于单变量分析,在降维的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信息,往往专注于多样性的某个方面[26-27],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建议综合多个指数进行分析,而不依赖于单一的指数.ABC 曲线和W 值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多样指数的一些缺失.3.2 潮间带生物受扰动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中度干扰,而且表现出了时间上的差异,造成生物群落变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海岸带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随着天津市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2006 年5月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天津市海岸带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天津海域的填海面积和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一定关系;曹妃甸围海面积下降则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28-30],天津港工业区围填海工程导致大型动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发生灭绝[31].围填海工程直接占用近岸浅滩,毁掉一些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且引起悬浮物、水动力等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造成生物群落不可逆的损害[30].2003 年调查结果要优于2016 年的,这和海岸带的开发程度有一定关系.牡蛎分布不广,只在泥沙中点缀的极少石块上,这些石块和人类活动有关.其次是人工修复环境时带来的影响.例如,泥螺的出现并成为优势种.在2003 年5 月的调查中并未有泥螺出现,在此前的调查中也难寻到记录[32];2005年9 月新闻报道,塘沽近海潮间带的泥沙滩上出现约15 km 长,300 m 宽的泥螺生长带.而在2016 年5 月的结果中,泥螺成了第一优势物种;2016 年11 月泥螺没有突出的优势可能与生物节律有关[33].在本研究潮间带,泥螺的出现和2003 年开始的生态修复有关;从外地引进沙蚕等生物时带来了泥螺卵,而该生物的强适应性造成了生物优势度的改变.第三,经济种类的过度采捕也是群落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四角蛤蜊是个明显的例子.四角蛤蜊是当地人喜爱的食物之一,2003 年调查时,四角蛤蜊的采获量很大,后来则大量减少,甚至某些时候不为优势种了.乐清湾和北仑河口潮间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过度采捕造成群落转化;大个体、价值高的种类被采捕[34-36].从定义分析,ABC 曲线适合反映这类行为引起的变化.最后,旅游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旅游很长时间内被称为“清洁工业”,几乎对环境没有副作用.但在地中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研究表明,旅游相关的活动影响了沙滩的小型底栖动物,造成一些生物缺失,丰度和多样性降低[34].由于食物链等关系[16],小型底栖动物的变化将会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实际上,除了食物链的间接影响,旅游者拿走生物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生物群落.本研究潮间带是天津海域重要的“赶海拾贝”旅游区,个别站位没有采集到生物,和旅游者采集生物有很大关系.在旅游者经过某站位之前或之后,采集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肯定存在较大变化.4 结语三次潮间带的调查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扰动的程度在增加,ABC 曲线和W 值表明2016 年11 月的生物群落受到明显的中度干扰,受扰动的程度最重、受扰动站位最多.ABC 曲线计算的W 值与Shannon 多样性指数及Pielou 均匀度指数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而且ABC 曲线能够展示出更多的信息,优于单一的多样性指数.干扰本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因素都与人类活动有一定关系,为了有效保护环境,建议控制沿海开发强度,控制赶海拾贝的人数,尤其是避免一次性大量人员的涌入,给生物适当的恢复期.同时,建议对于此类潮间带进行调查时,适当增加调查的次数,尤其是赶海前后的生物样品对比,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生物状况.备注:本文作者秦璐璐、李郁郁、蔡鹏飞、刘亚顺、申怡园为天津科技大学的本科生.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张青田,胡桂坤.塘沽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16-21.[2] Jourde J,Dupuy C,Nguyen H T,et al.Low benthic macrofauna diversity in dynamic,tropical tidal mudflats:Migrating banks on Guiana’s coast,South America [J].Estuaries and Coasts,2017,40(4):1159-1170.[3] Yang W,Li M,Sun T,et al.The joint effect of tidal barrier construction and freshwater releases on the macrobenthos community in the northern Yellow RiverDelta(China)[J].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7,136:83-94.[4]田伟,徐兆礼.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多样性的分布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2):358-365.[5]蔡文倩,林岿璇,朱延忠,等.基于大型底栖动物摄食群上的生态质量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6,36(9):2865-2873.[6] Arbi I,Zhang J,Liu S,et al.Benthic habitat health assessment using macrofauna communities of a sub-tropical semi-enclosed bay under excess nutrients[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7,119(2):39-49.[7] Warwick R M.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pollution effects on marin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J].Marine Biology,1986,92(4):557-562.[8] Clarke K R,Warwick R M.Change in Marine Communities:An Approach to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M].2nd ed.Plymouth:Primer-E Ltd,2001.[9]田胜艳,于子山,刘晓收,等.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监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6,25(1):92-96.[10]张平,俞存根,水玉跃,等.舟山近岸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及其变动趋势[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7,26(4):580-587.[11]沈公铭,黄经献,黄瑛.莱州湾渔业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J].海洋渔业,2017,39(3):277-285.[12]张春草,水玉跃,覃胡林,等.七星列岛海域春秋季游泳动物群落特征[J].水产学报,2017,41(3):382-391.[13]王娟娟,缴建华,马丹,等.围填海吹填淤泥及悬浮物对天津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急性毒性效应[J].渔业科学进展,2016,37(2):16-24.[14] Hu G K,Zhang Q T.Investigation of macrobentho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ianjin and discussion on bioremediation[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4,6(2):66-73.[15]张青田,胡桂坤,倪蕊,等.塘沽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营养结构的初步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5(3):73-78.[16] Zhang Q T,Wang X H,Hu G K.Evaluation of estimation methods for meiofaunal biomass from a meiofaunal survey in Bohai Bay[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0,28(1):82-87.[17]胡桂坤,张青田.天津海域自由生活线虫分类学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16,51(4):552-56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第7 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08. [19] Clarke K R,Gorley R N.Primer V6:User Manual/tutorial[M].Plymouth:Primer-E Ltd,2006.[20]王捷,冯佳,谢树莲,等.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微囊藻产异味物质成因[J].生态学报,2015,35(10):3357-3363.[21]党宏月,黄勃.一种简单有效的海洋污染监测手段:K-优势曲线[J].海洋科学,1996(1):2-5.[22] Clarke K parisons of dominance curv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1990,138(1/2):143-157.[23]于潇,刘晓收.青岛汇泉湾排污口附近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23(1):15-20.[24]刘晓收,赵瑞,华尔,等.莱州湾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历史资料的比较[J].海洋通报,2014,33(3):283-292.[25]李永祺,丁美丽.海洋污染生物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445-449.[26] Magurran A E.Measuring Biological Diversity[M].Oxford UK:Wiley-Blackwell,2004.[27]张青田,张桉途,史江江,等.采样方法对北塘河口浮游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7,38(2):70-75.[28]王瑜,刘录三,刘存歧,等.渤海湾近岸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4):430-436.[29]张壮壮,王琳,杨文波,等.渤海湾近海栖息地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5,22(1):106-112.[30]李晓静,周政权,陈琳琳,等.渤海湾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7,48(3):617-627.[31] Li K Y,Liu X B,Zhao X G,et al.Effects of reclamation projects on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ianjin Harbor Industrial Zone[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792-799.[32]张青田,孟迪,胡桂坤.由渤海海岸带生境修复谈泥螺[J].海洋信息,2006(1):12-13. [33]於宏,王一农,王国良,等.泥螺养殖滩面饵料生物的调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3):214-217.[34]彭欣,谢起浪,陈少波,等.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1,31(4):954-963.[35]许铭本,赖俊翔,张荣灿,等.北仑河口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及潮间带环境质量评价[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35(1):57-61.[36] Gheskiere T,Vincx M,Weslawski J M,et al.Meiofauna as descriptor of tourism-induced changes at sandy beaches[J].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5,60(2):245-265.。

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

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

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潮间带本身的特殊性使潮间带生物资源调查研究成为研究自然因素或环境因素和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2010年4~5月(春季)和9~10月(秋季),对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水生生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研究,调查区域涉及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包括东兴市)及涠洲岛沿岸,共设置34条调查断面200多个站位,获得了大量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

主要结果如下:1.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调查采集到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其它类动物共13门178科324属525种。

其中:软体动物门记录了73科151属269种;节肢动物门记录了39科77属110种;环节动物多毛类记录了18科34属59种;棘皮动物门在调查中记录了12科13属15种;四大门类以外的其它无脊椎动物、尾索动物共计36科49属72种。

调查中沙滩记录的无脊椎动物、鱼类及其它类动物种数最多,为283种;泥沙滩/沙泥滩次之,为266种;岩礁记录了184种;泥滩记录的种类最少,为160种。

2.春季调查区平均生物量为375.4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69.64ind/m2;秋季调查区平均生物量为194.7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57.14ind/m2。

春季平均生物量高于秋季,而平均栖息密度则低于秋季;春秋两季中软体动物都是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主要贡献者。

春季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趋势都是高潮&gt;中潮&gt;低潮,秋季的分布趋势则都为高潮&gt;低潮&gt;中潮。

3.根据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可得,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高、中、低潮带均已受到污染影响。

春季高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防城港市天堂坡,中、低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钦州市龙门镇;秋季高、中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铁山港市白龙村,低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铁山港石头埠。

4.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得出,主要经济种类中鱼类有鲻、前鳞鮻、棱鮻、褐篮子鱼、弹涂鱼和青弹涂鱼等6种,软体动物有香港巨牡蛎、马氏珠母贝、泥蚶、毛蚶、文蛤、杂色鲍等6种,节肢动物中有新对虾、锯缘青蟹,棘皮动物花刺参,其他动物有裸体方格星虫和多室草苔虫;并根据资料和调查结果列出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18种,棘皮动物2种和鱼类1种,共计33种重点保护物种。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主题“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二零一四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2)1.1 编制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1.3 指导原则 (2)1.3.1 科学实用原则 (2)1.3.2 因地制宜原则 (2)1.3.3 循序渐进原则 (2)1.4 引用文件 (2)1.5 术语与定义 (2)1.5.1 河流River (2)1.5.2 水生态环境质量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 (3)1.5.3 生境Habitat (3)1.5.4 着生藻类Periphyton (3)1.5.5 底栖动物Macroinvertebrate (3)1.5.6 参照环境Reference Condition (3)1.5.7 生物指数Biotic Index(BI) (3)1.5.8 生物完整性Biological Integrity (3)1.5.9 生物完整性指数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IBI) (3)2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素 (3)2.1 评价要素的类别 (3)2.2 生物类群的选择 (4)3 参照状态的确定方法 (4)3.1 特定位点参照状态 (4)3.2 生态区参照状态 (4)4 评价方法 (5)4.1 水质评价 (5)4.2 生境评价 (5)4.3 生物评价 (5)4.3.1 水生生物评价方法适用性 (5)4.3.2 评价方法 (7)4.3.3 水生生物指标赋分标准 (15)4.4 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15)4.4.1 综合评价方法 (15)4.4.2 标准与分级 (16)5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16)5.1 报告内容 (16)5.1.1 前言 (16)5.1.2 监测/评价区域 (16)5.1.3 野外调查工作状况 (16)5.1.4 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 (17)5.1.5 流域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分析 (17)5.1.6 图集 (17)5.1.7 质量计划实施情况报告 (17)5.2 编写要求 (17)附录 (18)前言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河流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及变化状态。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水环境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科学评价和监测水体质量,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和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目前常见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1.物理化学指标评价法物理化学指标评价法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并通过与相关的水质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价水体的质量等级。

2.生物学指标评价法生物学指标评价法是通过对水中生物群落的结构、数量和生态功能进行研究,来评价水体质量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学指标包括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鱼类等。

这些生物指标反映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平衡程度,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水质信息。

3.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是将多个水质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有水质类别划分法、质量综合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多个水质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综合评定,得出一个综合的水质类别或质量评价结果。

综合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提供全面而客观的水质评价结果。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1.实地监测法实地监测法是通过直接实地采样和分析水样,来监测水环境质量的方法。

实地监测可以得到真实、准确的水质数据,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实地监测需要配备专业的采样设备和分析仪器,确保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过程科学可靠。

2.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水体进行远程监测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水质信息,并且能够实现长时间连续监测。

遥感监测方法还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提取水质参数和水环境特征,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传感器监测法传感器监测法是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对水体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

传感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水质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监测系统,实现对水环境的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

《潮间带生态简介》课件

《潮间带生态简介》课件

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和来自蜥蜴等。这些 爬行动物通常在潮间带的岩石和 沙滩上活动,利用这些地方作为
庇护所和繁殖场所。
潮间带植物多样性
01
红树林
一种适应潮间带环境的植物群落,能够抵御海水和风暴的冲击。红树林
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并为沿海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防
风固沙、净化水质等。
02
藻类
包括绿藻、褐藻和红藻等。潮间带的光照、盐度和水流的条件适合多种
强执法力度。
建立保护区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潮间带生 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禁止或
限制人类活动。
生态修复
采取人工增殖、底栖生态修复 等措施,恢复潮间带生态功能

环境教育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潮 间带生态保护的意识,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潮间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维护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维护 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过度捕捞和无序采挖导致潮间带生物 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
围填海工程
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导致潮间带生境丧 失,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 酸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潮间带 生态造成严重威胁。
潮间带生态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 对潮间带生态的破坏行为,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潮间带生态简介》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潮间带生态概述 •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 潮间带环境与生态过程 • 潮间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潮间带生态研究与探索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水质评价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水质评价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水质评价摘要: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度都各不相同,可以利用底栖动物的这些特征来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帮助我们进行水质的评价与监测。

各类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的特点,研究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水质评价具有一定的历史,我国目前已熟练运用多重水质评价方法,对于我国的水质监测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水质评价前言底栖动物是一个庞杂的生态类群,其所包括的种类及其生活方式较浮游动物复杂得多,常见的底栖动物有水蚯蚓、摇蚊幼虫、螺、蚌、河蚬、虾、蟹和水蛭等。

主要包括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

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

同时,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量可以确切反应水体的质量状况。

对此,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在各类水体中做过测试和研究。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水质评价。

1.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1影响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的因素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不仅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还与环境条件有着一定的关系。

虽然不同的时空尺度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起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不尽相同,但各种环境因子基本上可归纳为3 类: 1) 物理因素,包括水深、温度和盐度等; 2) 富营养化因素,包括 N、 P 等元素以及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含量等; 3) 底质类型,如沉积物粒度参数等(廖等,2011)【1】。

从整个底栖动物群落来看,生物量和能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48.23gWW·m-2和241.16kJ·m-2,而数量的峰值则出现在5月,为40lind.·m-2。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附件3《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2015年10月目录1 项目背景 (27)1.1 任务来源 (27)1.2编制过程 (27)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7)2.1相关法律法规需求 (27)2.2相关环保工作的需求 (28)2.3国外相关发展状况 (28)2.4国内近岸海域环境评价及相关标准现状 (33)2.5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 (42)2.6 建立规范的必要性 (44)2.7 监测工作基础 (44)3 标准制定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45)3.1 制订目的 (45)3.2 编制依据 (45)3.3 编制原则 (45)3.4编制方法 (46)3.5技术路线 (46)4 导则主要技术内容 (48)4.1 适用范围与主要内容 (48)4.2 关于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48)4.3 引用标准 (48)4.4 名词术语 (48)4.5单项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 (50)4.6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66)4.7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 (69)4.8附录 (69)5对实施本导则的建议 (70)6参考文献 (70)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构建国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全面反映国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规范和统一国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评价要求,2013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下达2013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2013]106号)下达任务,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项目统一编号为2013-2),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参加项目的编写工作。

1.2编制过程2013年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各单位进行了分工。

同时,委托海南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青岛环境监测中心站作为试用单位,为标准适用性验证提供支持。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主题“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二零一四年六月目录前言 .........................................................................1 总则 .......................................................................编制目的.............................................适用范围.............................................指导原则.............................................科学实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河流 River .......................................水生态环境质量 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 .....生境 Habitat .....................................着生藻类 Periphyton ..............................底栖动物 Macroinvertebrate .......................参照环境 Reference Condition .....................生物指数 Biotic Index(BI)......................生物完整性 Biological Integrity ..................生物完整性指数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IBI)..................................................2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素......................................................评价要素的类别.......................................生物类群的选择.......................................3 参照状态的确定方法..........................................................特定位点参照状态.....................................生态区参照状态.......................................4 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生境评价.............................................生物评价.............................................水生生物评价方法适用性...........................评价方法.........................................水生生物指标赋分标准.............................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标准与分级.......................................5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报告内容.............................................前言.............................................监测/评价区域....................................野外调查工作状况.................................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流域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分析........................图集.............................................质量计划实施情况报告.............................编写要求.............................................附录......................................................前言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河流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及变化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c i e n c e s , Na n n i n g 5 3 0 0 0 7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0 r d e r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r t i d a l ma c r o b e n t h i c a n i ma l s i n Be i l u n e s t u a r y , t h e s u r v e y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No v e mb e r 2 0 1 1 . T h r e e i n t e r t i d a l s e c t i o n s we r e s e t . e a c h c o n t a i n e d 3 q u a d r a t s i n r a n d o m .6 3 s p e c i e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l t o g e t h e r ,i n c l u d i n g 2 9 s p e c i e s o f mo l l u s c s .1 8 o f
第3 5卷
第1 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Oc e a n Uni v e r s i t y
V_ 0 l _ 3 5 NO . 1
21 5
北仑河 口北岸潮 间带大型底栖 动物生态特征及 潮 间带环境质 量评价
a v e r a g e t o t a l d e n s i t y o f ma c r o b e n t h i c a n i ma l s we r e 1 5 5 . O 6 g / mz a n d 3 4 38 i n d / me T h e a v e r a g e v a l u e o f
Qu a l i t y o n t h e No r t h S h o r e I n t e r t i d a l Zo n e o f Be i l u n Es t u a r y
XU Mi n g - b e n , L AI J u n — x i a n g , D O NG D e — x i n , Z H ANG R o n g - c a n , J I ANG F a - j u n ( G u a n g x i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Gu a n g x i A c a d e m y o f
受到 了一定程度 的人为活动干扰。 关键词 :北仑河 口;大型底栖动物 ;A B C曲线 ;MP I 中图分类号 :Q1 7 8 . 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9 1 5 9( 2 0 1 5)0 1 — 0 0 5 7 . 0 5
Ec o l og i c a l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a c r o be n t hi c Ani ma l s a nd Env i r o nm e nt a l
许铭本 ,赖俊 翔 ,张荣灿 ,董德信 ,姜发 军
( 广西科 学 院广 西近 海海 洋环 境科 学重 点 实验 室 ,广西 南 宁 5 3 0 0 0 7 )

要 :调查北仑河 口北岸竹山岛沿岸 3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 ,共采 集到大型底栖动物 6 3种 ,
其 中软体动物 2 9种 ,甲壳动物 1 8 种, 多毛类 1 2种 , 其他类 4种 。 优势种 为珠 带拟蟹 守螺 ( C e r i t h i d e a c i n g u l a t a) 、 长腕和 尚蟹 ( Mi c t y r i s l o n g i c a r p u s ) 、智利巢沙蚕 ( Di o p a t r a c h i l i e n i s )和艾 氏活额寄居蟹 ( Di o g e n e s p e n i c i l l a t u s o 平均生物量为 1 5 5 . 0 6 g / m ,平均栖息密度为 3 4 3 . 8 i n d / m2 。香农. 维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 为 2 . 2 7 ,种类 均匀度指 数 平均值为 O . 4 8 ,丰富度 指数 平均值为 3 . 5 3 。A BC曲线分析结果表 明,3 条 断面的潮 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均受到了中 等程度 的扰动 。 I ~ I I I 断 面的大型底栖 动物 污染 指数 ( MP I 值 )分别为 2 . 6 1 、0 . 1 6和. 1 7 . O 8 。该海 域的潮间带环境
c r u s t a c e a ns ,1 2 of pol yc ha e t e s ,a n d 4 o f o t h e r s .The d o mi na n t s pe c i e s we r e Ce r i t h i de a c i n gu l a t a, Mi c t y r i s l o n gi c a r pu s ,D i o pa t r a c h i l i e n i s a n d Di o ge n e s pe n i c i l l at u s .Th e a ve r a g e t o t a l b i o ma s s a 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