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主要让学生在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力,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还不够熟悉,对图形的组合和拼接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

2.教学难点: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图形组合和拼接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组合和拼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图形的组合拼接过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实物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梳理及易错点汇总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梳理及易错点汇总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本单元知识盘点:
1.长方形。

长方形有4条边,都是直直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2.正方形。

正方形有4条边,都是直直的,4条边都一样长。

3.三角形。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3条边首尾顺次连在一起,有3个尖尖的角。

4.圆。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边缘没有棱角。

温馨提示:圆是平面图形,球是立体图形。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易错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不能区分。

误区点拨:
长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是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

易错点2:数图形的个数时,经常漏数或者重复数。

误区点拨:
数图形的个数时,为了避免漏数或重复数,一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从内到外或从大到小。

如果是组合图形,先从单个图形开始数,再
数组合图形。

一定要避免不按照规律乱数。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能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重点)。

2.建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空间表象(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各种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的构成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一起进行观察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和识别。

3. 立体图形的构成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识别。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构成和特点,尤其是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知立体图形。

2. 观察:让学生观察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他们注意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认识,引导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 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5. 应用:通过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立体图形2. 内容: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和识别方法,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制作或找到一些立体图形,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并能够正确命名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描述,展示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测试卷(实验班)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测试卷(实验班)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可以分成()个小正方形。

A.5B.3C.42.我们上课用的黑板是()。

A.圆形B.三角形C.长方形3.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B.三角形C.正方形4.下面图形中,属于圆柱的有( )。

A. B. C. D.5.这是什么图形? ()A.长方形B.正方形C.三角形6.拼成的图形中没有用到哪种图形?请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A. B. C. D.7.用三个图形拼出的图形不可能是()。

A. B. C.8.这是什么图形? ()A. 平行四边形B. 三角形C. 正方形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七巧板可以拼成很多个三角形。

( )2.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3.这是个平行四边形。

()4.七巧板中没有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

( )5.一个正方形可以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6.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7.这是一个四边形。

()8.这是个圆形。

()三.填空题(共8题,共26分)1.有_____个长方形,有_____个三角形,有_____个平行四边形。

2.下图用了()个()形和()个()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评出一个()。

4.数一数、填一填。

这两幅图中一共有______个长方形,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______个圆。

5.如图,一共有_____个正方形。

6.看图填空。

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7.分一分,填序号。

正方形有(),长方形有(),三角形有(),平行四边形有(),圆有()。

8.数一数,填一填。

(包括复合图形)图中有________个三角形,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________个长方形,________个梯形。

四.作图题(共4题,共18分)1.把不一样的图形用“”划去。

2.找规律,画一画。

_______ _______ _______3.按要求涂色。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详解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详解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图形的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主动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小黑版、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日期: 2015 年 3月10日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0的各项要求。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二)合作学习:课本20页的这些图形每一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看书20页实践活动第二题。

回答下列问题。

看一看,说一说。

(1)这些图片中的图形你见过吗?(2)第一个图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3)第二个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4)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四、点拨升华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填空。

(1)三角形具有()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性。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一年级下数学纲要-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一年级下数学纲要-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知识概述】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两点,一是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上的面,以及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直观认识各种平面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二是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

【经典考题】
1.
【课外扫描】
1.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是什么图形?
分成3个三角形分成4个长方形
4.照样子接着再画一组。

(1
(2
5.(1)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请你动手在方框中画
一画。

三角形长方形
(2)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请摆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动手画一画!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

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通过搭积木活动产生兴趣。

学生分别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剖析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剖析
突破重点的策略:
1、用三角板的直角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比较,度量,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2、通过操作量角,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从而总结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3、让学生小组合作量学具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比较并发现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4、让学生在小组内操作,折叠已准备好的学具三角形,探究三角形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通过折叠比较,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原因分析: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的认识模糊,在脑里没形成严谨的数学语言概念,对概念含义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解决策略:
1、补充练习题,特别是一些判断题。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2、加强作图练习,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
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1.教学重点:
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明确“内角”的含义、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3.与其它重点的联系: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此性质适用于所有所有三角形。为探索并发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打下基础。
3.解决策略:
1复习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并用教具演示;②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③了解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边和角的特征。④体会分类的标准。
第二课时《认识各种三角形》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能区别三类三角形。2、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4.突出重点的策略:
①课前先让学生准备4组(每组3根)长短不一的小棒,上课时提出问题:哪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钉子板。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第20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体到面”的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利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然后通过围、画、折、拼等操作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时,所形成的一些常见几何体表面的经验;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经验。

教材从学生这些已有经验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认识平面图形。

2.突出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形时,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他们“做”出需要认识的图形,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通过画一画等活动,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平面图形的共同特点,又能使学生体会到面和体的关系。

3.注重练习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适当安排了一些有较强实践性和一定开放性的习题,以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求异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面和体的关系,体会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树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树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树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3-5课时)-北师大版(无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3-5课时)-北师大版(无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认识图形(3-5课时)-北师大版(无答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三角形的特征3. 梯形的特征4. 图形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图形的分类。

2. 教学难点:图形特征的抽象与概括,图形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

a.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b. 三角形的特征c. 梯形的特征3. 巩固: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图形分类方法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充分观察、操作,形成对图形特征的直观认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教案根据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3-5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或场景,例如教室的窗户、书本的封面、学生的桌椅等,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事物中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1、图形分类2、三角形分类3、三角形内角和4、三角形边的关系5、四边形分类6、图形欣赏7、数图形中的学问共10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四变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课题第一课时图形分类(一)课型学案导学课年级四主备人刘芮鸽审核人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学生提供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比较中,我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我体会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习过程学案导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课本第22页内容以及相应的练习题二、揭示课题,认定目标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同桌互相交流)。

揭示课题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合作探究一、小组交流讨论:分一分,想一想1、把你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出示淘气的分法。

淘气为什么这样分?)3、引导学生找出每类图形的特点。

A组中的四边形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他们都是平行四边形;B组中的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

苏教[]版数学一下《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word教案
(3)启发: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为什么围不出来?
指出: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边是直的,所以在钉子板上能围出来,圆和他们不一样,它的边是弯曲的,所以在钉子板上市围不出来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插图,提问:这里理由很多图形,你知道有哪几种图形吗?
(2)提出要求:请你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这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同一种图形要用同样的颜色来涂。注意:涂色的时候,既要把每一个图形涂满,又不能把颜色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钉子板,介绍:这是一块钉子板,上面整齐排列着许多钉子,像这样(边讲解边演示)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各种不同的图形。你想在自己的钉子板上围一围吗?拿出自己的钉子板,试一试。
(2)提出要求:你能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吗?
要求学生自己围一围,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帮助。
教学内容
课 题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课 时
第1课时(教科书第16—18页)




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提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学生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指名用实物投影演示。
(2)提出要求:用六根小棒你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动手尝试,交流时指名演示。
(3)提出要求:用六根小棒你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尝试,交流时指名演示。
(4)提出要求:用8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试一试
学生动手尝试,交流时指名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图形的分类(第25-26页)[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5页“图形的分类”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走进乡村第 2 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分类(第27-29页)[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

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中的运用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三、练一练: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

第(2)题,可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第 3 课时:[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1(第30-32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重、难点]1、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

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一、动手做:1、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怎么办?2、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

3、引导总结:认识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

二、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由平行四边形的高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何得到的。

三、试一试: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高。

第2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怎样用三角板画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高的过程。

四、练一练: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边a的顶点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

第3题: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

五、实践活动: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 4 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第27-29页)[教学目标]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

[教学过程]一、分一分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按边分类: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

五、实践活动: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第 5 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0-32页)[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教材第30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

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

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º。

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º呢?小组活动探索方法。

5、得出结论。

三、试一试: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º,求出第3个角的度数。

四、练一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第 6 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生:走路线a最近。

因为……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

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

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

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

2、汇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板书设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第7 课时:[教学内容] 数学欣赏(第35-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

三、活动2: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四、活动3: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第8 课时:[教学内容] 数图形中的学问(第37-38页)[教学目标]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过程]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法。

可以先数出小正方形有5个,中正方形有5个,大正方形有1个,共11个。

做试一试:数长方形,如果不算正方形,共有16个长方形。

三、练一练:第3题: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就是中间的1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3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2个;由4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6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9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1个;共有16个。

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

四、数学游戏: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31次。

教学后记:本单元重点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不稳定性等图形的性质,都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体验的。

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先“量一量、算一算”产生猜想,再“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通过操作获得一些数据,并整理、分析数据,从中归纳得出结论,大多数学生都学得比较好,但有个别学生学的比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