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方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区别;(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2)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5.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消化道、呼吸道、血液循环等跨膜运输的生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跨越细胞膜的。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穿过细胞膜,而有些物质却不能穿过?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3.案例分析(15分钟)以胆固醇跨越细胞膜为例,通过分析胆固醇在细胞膜中的转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具体过程和区别。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需要通过跨膜运输来获取所需物质。
4.实验设计(30分钟)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个实验环节。
a.主动转运实验设计:学生将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含有不同浓度的溶液,通过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设计实验验证物质跨膜运输是需要能量的,并观察主动转运的动态过程。
b.被动转运实验设计:学生通过将不同大小颗粒溶质放入不同大小孔的膜中,观察溶质在膜中的穿透过程,设计实验验证溶质的跨膜运输是否受到被动力的驱动。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溶质可以通过膜穿透,有些溶质却不能通过。
5.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特点。
6.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生活中物质跨膜运输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细胞膜在生活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释其他相关现象。
7.课堂小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机制。
3. 让学生能够应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 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3. 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渗透作用、载体蛋白、能量消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机制及实例。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植物吸水,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边讲边展示PPT课件。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如人体吸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强调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工程中的基因转染、药物输送等。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进展,如纳米技术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应用。
七、教学活动1. 进行一个小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教案(详案)
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及运用建模思想构建生物学数学模型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课程标准: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图表数据解读。
(2)我的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三种跨膜运输和胞吞胞吐方式,这与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描述这些运输方式的基本特征,并且与之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训练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学会分析资料及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下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探究,说明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d、能正确解读柱形图。
(2)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思考,总结归纳出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b、通过学生对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的探究和对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
c、通过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
d、通过学生绘制概念图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e、通过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关的生活中的实例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a、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物质交换的功能,本章前两节也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提出猜想。
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数据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与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讨论,感悟并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学生在尝试运用物理化学原理讨论物质进出细胞时,对生命的物质性以及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获得一定的感悟和体验。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膜模型、物质跨膜运输动画、PPT课件。
2.学具: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解释自由扩散的特点,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1.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解释协助扩散的特点,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1.3主动运输:展示动画,解释主动运输的特点,如氨基酸、离子的跨膜运输。
2.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2.1物质浓度梯度:讲解浓度梯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2膜的通透性:讲解膜的通透性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案例二:展示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六、教学拓展1.进一步讲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第一章:物质的跨膜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意义。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膜泡运输。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类型。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细胞膜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情况。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情况。
第二章:被动运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被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被动运输的类型:扩散、渗透、滤过。
2.2 教学内容被动运输的定义和特点。
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渗透和滤过的原理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被动运输的概念和类型。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扩散、渗透和滤过的过程。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验演示的情况。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
第三章:主动运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主动运输的类型:原发性主动运输、次发性主动运输。
3.2 教学内容主动运输的定义和特点。
原发性主动运输和次发性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类型。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的意义和应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情况。
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
第四章:膜泡运输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膜泡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膜泡运输的类型:内吞作用、外泌作用。
4.2 教学内容膜泡运输的定义和特点。
内吞作用和外泌作用的原理和特点。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膜泡运输的概念和类型。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内吞作用和外泌作用的过程。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验演示的情况。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
第五章:物质跨膜运输的调节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调节机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物质通过不同方式跨越细胞膜的过程,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对细胞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例如水果脱水变干、呼吸时氧气进出体内等。
2.知识讲解(15分钟)2.1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介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如何跨越细胞膜。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分为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教师通过示意图展示离子泵的作用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方式。
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依赖载体介导的运输、细胞吞噬和胞吐,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运输的方式。
3.实验展示(20分钟)3.1到实验室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3.2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植物叶片的渗入实验、观察离子泵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并进行总结,并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提供一些案例,如细胞对营养摄取和废物排出的调节、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响应等,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对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6.思考提问和总结(1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如何解释水果脱水变干的机制?为什么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响应如此重要?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回答和总结。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2.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3.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4. 能够解释细胞内外环境变化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如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膜的跨膜运输来滋养植物,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磷脂双层结构、膜蛋白和胆固醇的作用。
3. 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4. 详细讲解被动运输的两种形式:扩散和渗透压。
案例分析:5. 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如细胞内外浓度差异导致的物质跨膜运输,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6.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使用鸡蛋进行蛋白质跨膜运输的观察实验。
学生可以在蛋壳上涂抹不同浓度的染色液,观察染色液是否能够跨膜进入蛋白质内部。
讨论与总结:7.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8.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细胞内外环境变化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形式的物质跨膜运输,如细胞吞噬和胞吐。
10.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评估:11. 设计一个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2. 鸡蛋、染色液和刷子等实验材料。
3. 相关阅读材料,如科学杂志文章或科普读物。
教学延伸:1. 将物质跨膜运输与其他生物学概念(如细胞分裂、免疫反应等)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深入探究物质跨膜运输在特定生物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高中生物课程
引言物质跨膜运输是生命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由于其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能够对不同物质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理解其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本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 总体介绍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总体介绍,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通过音视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物质跨膜运输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2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无需能量消耗的情况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动画等方式生动地展现这个过程。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例子,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在人体内被被动扩散的情形。
2.3 主动运输相对于被动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的供应,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动。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生动地展示这个过程。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例子,比如钠离子、葡萄糖等物质在人体内的主动运输过程。
2.4 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是细胞对外界物质的摄取和释放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动画等方式展示这个过程,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例子,比如单核细胞摄取病毒、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2.5 比较分析通过对各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各自的特点和原理。
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让学生将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分类和总结,以促进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3.1 任务导向式学习针对每一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问答或小组讨论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中物质运输机制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扩散解释扩散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扩散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扩散的速率和因素。
3. 渗透解释渗透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渗透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渗透的速率和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细胞需要跨膜运输物质?”;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使用PPT或板书,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使用模型或实验现象,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3.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解答;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评价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PPT或板书使用PPT或板书,清晰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的讲解;使用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2. 模型或实验器材使用模型或实验器材,直观地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提供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延伸1. 比较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的异同分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条件;讨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适用情境。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在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
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示,观察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利用模型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物质的定义和特点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2. 第二节:扩散扩散的定义和过程扩散的速率和平衡影响扩散的因素3. 第三节:渗透渗透的定义和条件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半透膜的选择和应用4. 第四节: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定义和过程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机制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5. 第五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讨论和解释实例中的现象和问题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投影片: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图示和实例。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半透膜、不同物质的溶液、测量工具等。
3. 参考资料和书籍: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教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课件和投影片,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主要方式。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理解,并进行交流和解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掌握情况。
六、第六节: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概念和功能。
讨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高中生物跨膜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跨膜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理解跨膜运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 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2. 跨膜运输的机制;
3. 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举例引入跨膜运输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1. 讲解跨膜运输的定义和分类: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2. 介绍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和特点。
三、探讨跨膜运输的机制
1. 分组讨论跨膜运输的机制,汇总结果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引导学生理解跨膜运输的机制:扩散、载体蛋白和ATP驱动。
四、分析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
1. 讨论温度、浓度梯度和膜通透性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2. 分组讨论实例,展示不同因素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五、总结
通过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跨膜运输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加深学生对跨膜运输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跨膜运输的概念、机制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和案
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公开课)(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3节的内容,本模块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交流和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重点】①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②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 说出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 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5.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6. 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章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 入和输出,第 3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章节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延伸,又是必修 3 稳 态和环境的只是基础。因此,本章节主要要让学生掌握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学会图表数据 的解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以及细胞膜的结果的知识,对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 的了解, 并且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一些物质吸水和失水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思维活跃, 但是对微观的现象却缺乏想象的能力。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 教室 (4)校园网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4)多媒体资源库 (7)网络课程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由导入新课,讲述新课,小结知识点,练习巩固和课外拓展 5 个部分组成。导入新课上,采 用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以及图片,引发同学们对 跨膜运输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对扩散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复习,让学生对 跨膜运输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认识。 讲授新课这部分内容,通过对三种跨膜运输的学习以及对比,以及对胞吞胞吐的学习,让同 学们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有一个形象生动的了解。 小结知识点这一部分,主要还是列举了框架知识点。练习巩固也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进行编排,还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实例分析,题型比较多样。 至于课外拓展,以解读图表的方法以及诺贝尔奖与跨膜运输的小故事,让同学们得到能力的 锻炼,并且通过诺贝尔奖,引发同学们对生物的向往,让他们培养研究的精神。 (2)工具 (5)案例库 (8)其它 (3)专题学习网站 (6)题库 (2)局域网 √(5)Internet (3)城域网 √(6)其它(家里)
主动运输的 概念及特点
比较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异同
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以及胞吞胞吐的学习
形成性练习 小结知识点 结束
3
图符说 明 开始、结束 六、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网络应用
学生利用网 络学习
判断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2.测试内容 1、 三种跨膜运输的实例; 2、 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 3、 读图表的技能。 (2)书面练习 (5)合作完成作品 (3)达标测试 (6)其它
4
2
开始
实例 图片
墨水的实验演示 细胞膜结构的观察
讨论物质进出细胞 的异同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图片
红细胞不同 浓度下形态
问题
葡萄糖进入红 细胞如何解释
问题 图片
丽藻对离子的 吸收
演示
水分子进入细胞 动画
演示
葡萄糖进入人体 红细胞动画
演示
钾离子进入细胞 的动画
简单扩散的 概念及特点
协助扩散的 概念及特点
姓名:赖进铭 20082501112
陈晓霞 20082501040
1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3)虚拟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1、(真实情境)墨水在水里的扩散; 2、(真实与问题性情境)细胞膜的结构与物质透过细胞膜的物质引发的一些问题:葡萄糖分子是 如何进入细胞的? 3、 (虚拟情境)各种扩面运输方式的讲解; 4、(真实情境)课外拓展:获诺贝尔奖的通道蛋白的研究; 五.学习活动组织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2)问题性情境√ (4)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