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 7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ppt课件
4.只有用一种疾病难以解释当前的症状和体征时,才考虑 同时存在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结束语
病史采集、 神经系统检查法、基本操作 技能是临床神经科医生的基本功。
只有密切联系临床和病人,在病房中认 真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人变化,肯 在临床实践中花费“笨功夫”,才能真 正在枯燥繁琐的临床工作中体味到乐趣。
收集资料---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的查体顺序
1.精神状态:意识、言语、智能(理解力、判断 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情感;
2.脑神经 3.运动:肌体积、不自主运动、肌张力、肌力、
共济运动、联带运动、步态; 4.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5.反射: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6.脑膜刺激征; 7.植物神经
收集资料---病史采集
病史询问的原则
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举手投足、面部表情 或在叙述病史过程中的言语动作提出问 题;
根据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如头痛、 瘫痪、麻木等提出问题;
根据患者病史中提供的某些要点提出若 干问题请其详细描述;
医生根据在初步检查时所发现的某些表 面现象,再提出问题请其详细回答。
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神经病损的临床特点
3.脊髓病变: ①横贯性损害(受损部位以下的双侧瘫痪,呈完全的或不
完全的四肢瘫或截瘫,传导性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 ; ②单侧损害(出现Brown—Sequard综合征); ③系统性损害(可仅有锥体束症状、前角及锥体束症状、 或锥体束及后角症状,可仅有节段性痛温觉障碍)。 4.脑干病变: ①一侧脑干损害(常有病变侧的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出现 脑神经支配区的肌肉麻痹或感觉障碍,病变对侧的肢体瘫 痪或感觉障碍。即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②双侧脑干损害(双侧的脑神经、锥体束和感觉传导束受 损的症状)。

神经病学(第8版)第七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病学(第8版)第七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二)脑干病变
➢ 脑干一侧损害 ➢ 脑干双侧或弥漫性损害
一、定位诊断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三)小脑病变
神经病学(第8版)
(三)变性疾病
二、定性诊断
➢ 起病及进展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 依据疾病不同,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各有不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四)外伤二、定性诊断➢ 外伤史,急性或慢性起病 ➢ 明确外伤时间、经过及与症状发生的先后关系 ➢ 行X线、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血管性疾病
二、定性诊断
➢ 起病急骤,短时间内症状可达高峰 ➢ 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失语等 ➢ 危险因素: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 行CT、MRI、DSA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二、定性诊断
☑ 不同性质病变的临床特点
➢ 血管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 ➢ 变性疾病 ➢ 外伤 ➢ 肿瘤 ➢ 脱髓鞘性疾病 ➢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其他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最新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ppt课件

最新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ppt课件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二、定性诊断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在全身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症状 ➢代谢和营养障碍常引起较固定的神经症状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二、定性诊断
其他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患 ➢急性或慢性发病 ➢病史调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方能确定
神经系统遗传病 ➢儿童及青年期发病 ➢家族中可有同样疾病 ➢其症状和体征繁多,部分具有特征性
枕叶损害:视野缺损和皮质盲。 基底节的损害:肌张力障碍、运动异常和震颤等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定位诊断
脑干病变
一侧脑干病变 ➢交叉性瘫痪 ➢交叉性感觉障碍
脑干两侧或弥漫性损害 脑干的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转移性脑瘤、缺氧) 往往引起双侧多数脑神经和双侧长束受损症状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脊髓病变
横贯性损害 受损部位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 半切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同侧上运 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减退或丧失 部分性损害
锥体束和前角损伤症状(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 ➢锥体束及后索损害症状(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后角、前联合受损(脊髓空洞症) ➢后束及脊髓小脑束损害(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一节 诊疗程序
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PPT课件

确认损害神经的分布方式
✓ 诊断步骤中重要的一环是判定神经受累分布的特点 ✓ 病史询问和体检初步确定是哪些神经受累,分布的特
点如何 ✓ 再通过电生理检查来延伸体检获得的印象,明确最
终的神经损害的分布特点
确认损害神经的分布方式
不同病因的周围神经病其受累神经分布模式不 尽 相同,对病因判定有一定意义
代谢性、中毒性,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损害常为 对称性分布 感染性,血管性或外伤等病因常为不对称性损害 分布 同时远近端损害则多为脱髓鞘性病变
➢ 长期或自幼难以跑、跳,运动技能不佳,体育成绩不好 ➢ 高足弓、锤状趾或鹰爪趾 ➢ 爪型手 ➢ 肌萎缩 ➢ 足病,足溃疡 ➢ 使用支俱 ➢ 曾被误诊诊断为关节炎或小儿麻痹 ➢ 用足跟足趾行走困难 ➢ 从跪位站起困难
周围神经病运动、感觉损害分布
急性
• GBS • 卟啉病 • 血管炎 • 药物性,砷中毒性神经病 • 副肿瘤性感觉神经病 • 急性感觉性神经病 • 病危后周围神经病
迷走
11

12
舌下
不属周围神经系统 中脑 桥脑
延髓
脊神经
成分
躯体运动 躯体感觉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后正中线两侧 的肌肉和皮肤
除胸神经外,其余 脊神经前支交织 成丛→相应部位

组成
神 经
颈丛 C1-C4
前 支
臂丛 C5-T1
胸神经
前支 T1-T12
腰丛 T12-L4
骶丛 L4-L5 腰骶干 全部S ,CO
• 部分周围神经病在病程上可以有交叉和重叠。 急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虽少见
• 但可危及生命,急性出现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必 须查找病因
运动与感觉在判断病程中的意义
➢ 慢性病程多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并且以 运动障碍为主,病史和体征有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感染性疾病
二、定性诊断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或数周内症状可达高峰 ➢ 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广泛,伴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行外周血、脑脊液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变性疾病
二、定性诊断
➢ 起病及进展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 依据疾病不同,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各有不同
一、定位诊断
➢ 肌肉是运动效应器,分为肌肉本身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 ➢ 常见症状:肌无力、病态性疲劳、肌痛与触痛、肌肉萎缩等 ➢ 无明显感觉障碍
二、定性诊断
➢ 在定位基础上,确定疾病病因(性质)的诊断 ➢ 结合全面资料,综合分析 ➢ 需重视疾病的起病急缓和病程特点
二、定性诊断
☑ 不同性质病变的临床特点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神经病学》(第8版) 配套课件
主编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第8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三)小脑病变
➢ 小脑蚓部损害 ➢ 小脑半球损害
一、定位诊断
(四)脊髓病变
➢ 脊髓横贯性损害 ➢ 脊髓单侧损害 ➢ 脊髓部分性损害
一、定位诊断
一、定位诊断
(五)周围神经病变
➢ 周围神经是混合神经,不同部位所含神经纤维种类和受损程度不同,出现症状、体 征亦不相同
➢ 以运动症状和/或感觉症状为主
(六)肌肉病变
(四)外伤
二、定性诊断
➢ 外伤史,急性或慢性起病 ➢ 明确外伤时间、经过及与症状发生的先后关系 ➢ 行X线、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五)肿瘤
二、定性诊断
➢ 多起病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 临床症状:癫痫发作、肢体瘫痪、麻木等局灶定位症状,可伴颅内压增高征象 ➢ 注意区分原发肿瘤与转移肿瘤 ➢ 脑脊液、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 血管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 ➢ 变性疾病 ➢ 外伤 ➢ 肿瘤 ➢ 脱髓鞘性疾病 ➢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其他
(一)血管性疾病
二、定性诊断
➢ 起病急骤,短时间内症状可达高峰 ➢ 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失语等 ➢ 危险因素: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 行CT、MRI、DSA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定性诊断
(六)脱髓鞘性疾病
➢ 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缓解和复发倾向 ➢ 部分病例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 ➢ 行MRI、脑脊液和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定性诊断
(七)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缓慢起病,病程长 ➢ 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在全身症状基础上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 行组织、体液中相应酶、蛋白质、脂质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一、定位诊断
☑ 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
➢ 大脑病变 ➢ 脑干病变 ➢ 小脑病变 ➢ 脊髓病变 ➢ 周围神经病变 ➢ 肌肉病变
(一)大脑变的临床症状的特点 ➢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基底核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脑干病变
➢ 脑干一侧损害 ➢ 脑干双侧或弥漫性损害
一、定位诊断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孙思邈
第7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诊疗程序 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第一节
诊疗程序
概述
☑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 应首先判断某种疾病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变是否主要累及神经系统 ➢ 强调整体观念 ➢ 以定位为主线,再以定性串联各种疾病
一、定位诊断
➢ 依据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多方知识确定病变部位 ➢ 依据病损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和系统性病变 ➢ 分析病变分布及范围后,需进一步明确具体部位 ➢ 遵循一元论原则
概述
☑ 经验建议
➢ 集中分析主要的、可靠且肯定的症状和体征 ➢ 避免过早下结论和作出诊断 ➢ 临床表现不符合所考虑疾病特点时,考虑为另一种疾病的可能 ➢ 判断的基础为临床现象,不依据自己的经验性认识作出判断 ➢ 尽可能行组织活检,获取病理学资料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实践中对医师的知识掌握 、诊疗思维等方面有极高要求。通过详尽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和有关的辅 助检查等临床资料的收集,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的定位、定性作出初步判断 。因此,遵循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其他
二、定性诊断
➢ 中毒:急性或慢性起病,有明确毒物接触史 ➢ 遗传性疾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发病,有家族史,症状和体征繁多
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概述
☑ 培养临床思维的步骤
➢ 收集翔实、全面的临床资料,剔除无关紧要或不可靠资料 ➢ 综合分析,运用多方知识进行定位诊断 ➢ 进一步明确定性诊断 ➢ 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 判断疾病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