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④《大学》节选 经典课件 (共61张PPT)_2
合集下载
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④《大学》节选 课件(73张)
《 大 学 》 节 选
中 国 经 典 文 化 研 读
《大学》及作者
• 曾子,名参,著有《大学》、《孝经》。《大学》 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 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朱熹将《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 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 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 章。 “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 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 门也。”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 子留传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修德行的门 径。” 这句话指出了《大学》这篇文章的重要地 位。
八岁入小学及学习内容
• 古人八岁入“小学”。先由学习洒扫应对开始,渐渐地学 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洒扫,是人生基本的生活卫生和劳作。 • 应对,是人与人之间,所谓人伦之际的言语、礼貌、态度。
• “六艺”所包括内容很广: • 礼:是文化的统称。 乐:是生活的艺术,当然也包括了音乐。 射:是学习武功,上古远程攻击的武器,以弓箭为主,所 以用射箭的射字作代表。 御:是驾御马匹和马车等驾驶技能。 书:是指文字学,包括对公文的学习。 • 数:是指算术和数学,是上古科学的基本先驱。
• 西方存在主义强调:人类要面对四重天复 杂关系。 • 一,人与自我的关系。 • 文艺复兴以后,人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相信自己通过培养而具有伟大光辉,相信 自己能够把握自己。但是,人与自我也是 一个难题。因为弗洛伊德告诉人们,人不 是神,人也不是万物的灵长,人还有动物 的本性,人的本能使得人充满了欲望,最 后人与自我分裂了。
• 二,人与他人的关系。 • 自我只有一个,而他人则千千万万。放眼 社会,可以说损己利人的人比比皆是,但 另一方面贤者圣人却很稀少。人和他人构 成了社会的一个维度,但是很多人却破坏 这个维度,去损人利己,甚至是损人不利 己。这样一来,人和他人的关系就已然破 裂,而不再具有合作协作和谐发展的关系。
中 国 经 典 文 化 研 读
《大学》及作者
• 曾子,名参,著有《大学》、《孝经》。《大学》 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 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朱熹将《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 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 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 章。 “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 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 门也。”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 子留传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修德行的门 径。” 这句话指出了《大学》这篇文章的重要地 位。
八岁入小学及学习内容
• 古人八岁入“小学”。先由学习洒扫应对开始,渐渐地学 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洒扫,是人生基本的生活卫生和劳作。 • 应对,是人与人之间,所谓人伦之际的言语、礼貌、态度。
• “六艺”所包括内容很广: • 礼:是文化的统称。 乐:是生活的艺术,当然也包括了音乐。 射:是学习武功,上古远程攻击的武器,以弓箭为主,所 以用射箭的射字作代表。 御:是驾御马匹和马车等驾驶技能。 书:是指文字学,包括对公文的学习。 • 数:是指算术和数学,是上古科学的基本先驱。
• 西方存在主义强调:人类要面对四重天复 杂关系。 • 一,人与自我的关系。 • 文艺复兴以后,人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相信自己通过培养而具有伟大光辉,相信 自己能够把握自己。但是,人与自我也是 一个难题。因为弗洛伊德告诉人们,人不 是神,人也不是万物的灵长,人还有动物 的本性,人的本能使得人充满了欲望,最 后人与自我分裂了。
• 二,人与他人的关系。 • 自我只有一个,而他人则千千万万。放眼 社会,可以说损己利人的人比比皆是,但 另一方面贤者圣人却很稀少。人和他人构 成了社会的一个维度,但是很多人却破坏 这个维度,去损人利己,甚至是损人不利 己。这样一来,人和他人的关系就已然破 裂,而不再具有合作协作和谐发展的关系。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4单元 4 《大学》节选课件PPT
栏目导航
第 6 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判断句) 译文:_德__是__根__本__,__财__是__枝__末__。__ (2)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判断句) 译文:_这__就__是__修__养__自__身__品__性__必__须__要__先__端__正__自__己__心__思__的__道__理__。__ (3)尧、舜帅天下以仁。(状语后置句) 译文:_尧__、__舜__用__仁__爱__统__治__天__下__。__
栏目导航
[知经典] “四书”之首——《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 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 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 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 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 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 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栏目导航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 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 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 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 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 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此言得.之《六国论》形 容 词 , 正 确 、 合 适
栏目导航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动 词 , 修 养 (7)修乃 修 邹.重 守 忌战 修 修. .之 岳 八具 阳 尺楼 有 《余 过 《秦 岳 《邹 论 阳忌 》 楼讽 记 动齐》词王 动,纳词修谏,制》修建形 容词,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第4课《大学》节选 (共107张PPT)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抢走你的坚强。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为了向别人、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努力拼搏,而一旦你真的取得了成绩,才会明白:人无须向别人证明什么,只要你能超越自己。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我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4课《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 情、做法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 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 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 为“四书”。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 亲民(3),在止于至善。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4单元-《大学》节选
温馨
审美
名词,作用 名词,指织布机 名词,规律,命运
温馨
审美
三、词类活用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彰明
2.虑而后能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活用为名词,收获
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近
7.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为动词,推究 8.其所厚者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 9.如恶恶臭,如好好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厌恶;喜欢 10.上老老而民兴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11.上长长而民兴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温馨
审美
修身名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
记·大学》 赏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
洗涤干净,保持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指要让自
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温馨
审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赏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背
温馨
审美
名词,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大学》节选》课件(共15张PPT)
为不善 厌然 无所不至 著
虚词
句式
之
状语后置
而
诚于中,形于外
其
宾语前置
毋自欺
• 使意念真诚,不自欺不欺人,正确坦诚的对 •“诚意” 待自己的内心。
• 注:朱熹认为“诚意”是“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一丝不苟
”
。
小人
君子
原文
•“闲居为不善,无 所不至。掩其不善,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 《论》《孟》次之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
其不差矣
• 做学 问
•求学的人
•差不多 宋代·朱熹
实词 第一段
虚词
句式
实词
虚词
道 明明德 亲民
之
第一段 诚 厚 薄 至善
而
定 得 致 格物
其
壹是 至于
以
句式
状语后置 止于至善 明明德于天下
宾语前置 未之有
•修身的方法:
《大学》
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模块 第四单元(人教版)
•四书:
•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断句:
•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 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 《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 矣
宋代·朱熹
断句:
• 留下的书 •顺序、次序
《大学》孔氏之遗书 / 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
•1.“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的反省自己的行为; •2.“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 • 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一种对人生严肃负责 的精神和态度;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
实词 第二段
虚词
句式
之
状语后置
而
诚于中,形于外
其
宾语前置
毋自欺
• 使意念真诚,不自欺不欺人,正确坦诚的对 •“诚意” 待自己的内心。
• 注:朱熹认为“诚意”是“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一丝不苟
”
。
小人
君子
原文
•“闲居为不善,无 所不至。掩其不善,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 《论》《孟》次之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
其不差矣
• 做学 问
•求学的人
•差不多 宋代·朱熹
实词 第一段
虚词
句式
实词
虚词
道 明明德 亲民
之
第一段 诚 厚 薄 至善
而
定 得 致 格物
其
壹是 至于
以
句式
状语后置 止于至善 明明德于天下
宾语前置 未之有
•修身的方法:
《大学》
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模块 第四单元(人教版)
•四书:
•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断句:
•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 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 《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 矣
宋代·朱熹
断句:
• 留下的书 •顺序、次序
《大学》孔氏之遗书 / 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
•1.“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的反省自己的行为; •2.“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 • 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一种对人生严肃负责 的精神和态度;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
实词 第二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精选ppt课件
4.分古今 (1)大.学.之道 古义: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 修身、治人之道。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 学院。 (2)此之谓自.谦. 古义:自我满足。今义:自己表示谦虚。 (3)小人闲.居.为不善 古义:独处。今义: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4)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古义:越出自己的家族。 今义: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 一起读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相对“ 而言,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 “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秦汉儒家学 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 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 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 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 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多义 如恶恶臭(厌恶) 彼恶知之(怎么)
(1)恶 则思正身以黜恶(奸邪之徒)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罪恶)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怎么样,如何) 欲修其身者(修养)
(2)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长)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施行)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2.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写读后感、小论文宣 活动,调动自我学习与探究的热情,认真思考分析《大学》《 中所论述的思想,探讨它们在历史上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论述 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 一起读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相对“ 而言,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 “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秦汉儒家学 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 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 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 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 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多义 如恶恶臭(厌恶) 彼恶知之(怎么)
(1)恶 则思正身以黜恶(奸邪之徒)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罪恶)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怎么样,如何) 欲修其身者(修养)
(2)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长)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施行)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2.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写读后感、小论文宣 活动,调动自我学习与探究的热情,认真思考分析《大学》《 中所论述的思想,探讨它们在历史上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论述 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第4课《大学》节选 (共107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4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2021/9/42021/9/42021/9/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42021/9/4September 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42021/9/42021/9/42021/9/4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5:33:44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42021/9/42021/9/4Sep-2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4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4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2021/9/42021/9/42021/9/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42021/9/4September 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42021/9/42021/9/42021/9/4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5:33:44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42021/9/42021/9/4Sep-2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4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④《大学》节选 课件(64张)
前一个“明”, “使……显明”。 后一个“明” ,美好。
“亲”应为“新”,使天 下人去旧更新。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 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善 的最高境界。
“亲民”
程颐:“亲,当作新。”
亲民是在明晓
朱熹:“新者, 革其旧之谓也。言 既自明字‘明德’ ,又当推以及人, 使之亦有以去其旧 染之污也。”
东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厦门大学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节 选
一、《大学》来源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 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 作品。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 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 《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 合称为“四书”。
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
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 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节 选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 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 说:“孝哉,闵子骞!”(《论语· 先进》)。他 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 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 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 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 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 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 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 “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 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 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 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 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 子述之;
▪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 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 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 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
▪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 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 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 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 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 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 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 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课题释疑
▪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 文。
▪ 1.大人之学 ▪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
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 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 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 学问。
▪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第 Nhomakorabea段(3)
▪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14)!
▪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 (13)厚:重视。薄:轻视。
▪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第一段参考译文
▪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 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 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 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 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 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 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 《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 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 作用,应当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 的合理性。
1.文化背景
▪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 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 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 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 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 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 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 的篇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重庆忠县中 学 谭道忠
一、单元简介
▪ 修:修身,即加强自身修养
▪ 齐: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家族。
▪ 治:治国,即治理国家 ▪ 平: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
二、单元目标
▪ 1.《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 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 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其中 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
▪ 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 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学生要明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 3.《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 以理解,学生要通过分析、讨论, 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 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 宏观图式。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 在一起,
▪ 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 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三、课文研读
▪ 1.疏通文义 ▪ 2.理解内容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 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 《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 这就是《四书集注》。
▪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 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 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 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 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
第一段(1)
▪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 (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 旨。
▪ 【注释】“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 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 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 思。
第一段(2)
▪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 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 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 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 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 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 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 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 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 【注释】(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 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 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
▪ (5)得:收获。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 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 子述之;
▪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 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 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 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
▪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 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 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 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 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 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 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 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课题释疑
▪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 文。
▪ 1.大人之学 ▪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
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 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 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 学问。
▪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第 Nhomakorabea段(3)
▪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14)!
▪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 (13)厚:重视。薄:轻视。
▪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第一段参考译文
▪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 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 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 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 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 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 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 《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 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 作用,应当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 的合理性。
1.文化背景
▪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 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 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 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 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 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 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 的篇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重庆忠县中 学 谭道忠
一、单元简介
▪ 修:修身,即加强自身修养
▪ 齐: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家族。
▪ 治:治国,即治理国家 ▪ 平: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
二、单元目标
▪ 1.《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 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 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其中 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
▪ 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 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学生要明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 3.《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 以理解,学生要通过分析、讨论, 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 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 宏观图式。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 在一起,
▪ 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 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三、课文研读
▪ 1.疏通文义 ▪ 2.理解内容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 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 《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 这就是《四书集注》。
▪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 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 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 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 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
第一段(1)
▪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 (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 旨。
▪ 【注释】“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 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 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 思。
第一段(2)
▪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 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 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 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 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 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 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 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 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 【注释】(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 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 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
▪ (5)得: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