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导学案28.解决问题(例3)2013年秋doc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例3-人教版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例3-人教版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例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例3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含义,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4.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的标题和重点信息。

2.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重要的公式和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设计的类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教案教教案设计导教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1.在研究过程中的自主建立。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想以详细形象思想为主,所以,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经过察看与操作累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引学生自主研究剪的技巧,主动认识并掌握知识,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充足表现了“自主建立”这一理念。

如在剪连续的小人时,让学生经过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环节,经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能够在思虑、试试、实践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并理解知识。

2.在实践活动中训练思想。

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它自己拥有察看与猜想的特色。

教课中不单着重让学生着手做一做,还着重培育学生的察看、思虑、剖析等能力,进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

教课方案中层层推动,从剪 1 个小人到剪 2 个连续的小人,再到剪 4 个连续的小人,最后到剪自己喜爱的、美丽的连续图案,这样的设计按照了顺序渐进的原则,能够逐渐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彩纸剪刀学生准备:彩纸剪刀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创建情境,引入新知。

(5分钟)1.指引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特色。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出示 4 个手拉手的小人图案)引起怀疑:可否剪出这样的小人?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回想旧知。

2.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习新课,互相沟通。

1.填一填。

(1)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双侧的图形能够完整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二、合作研究。

(23 分钟 )1.指引学生察看 4 个小人的图案,并思虑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指引学生思虑应当如何剪,并着手剪一剪。

(1)先剪出 1 个小人。

(2)再剪出手拉手的 2 个小人。

(3)最后剪出手拉手的 4 个小人。

2013年秋季学期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

2013年秋季学期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

2.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P12-13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活动,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学习过程一、忆一忆:1、你能说出他的名称吗?(要求:自己先写出名称来,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2、上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呢?(要求:自己先数一数,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数法。

)二、学习新知(课本P12)1、仔细看窗格图案,观察窗格上有什么图形?(提示:我发现()边形()边形()边形,还可能会有()边形。

)2、从窗格图案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要求: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3、认识四边形○1、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3、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

(要求:自己先画一画图,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4、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看到的图形虽然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由()条边围城的,所以都是()边形。

()方形和()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所以也是四边形。

5、板书设计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三、巩固练习:课本P12-13想想做做2.2认识平行四边形P14-15学习目标:通过拼一拼、找一找、围一围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习重难点:体会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感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学习过程一、忆一忆:(要求:自己先想一想,后把自己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什么叫做三角边、四边形和五边形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学习新知(课本P14)(1)运用手中的笔、尺子等拼成平行四边形。

(要求:同桌合作,并一个做一个讲)(2)利用手上的绳子,圈出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三、试一试1、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要求:先把自己的画法和同桌说一说,后各自画一画)2、画一个由五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图形,并分别涂上五种颜色?(要求: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后各自画一画)四、小结: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五、巩固练习:课本P14-15想想做做XXX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主备人:学习时间:2013年月日小主人:课题:5的乘法口诀(P29-30)例6 课型:新知探究课学习目标:1.我会编5的乘法口诀,并知道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解答本节课的示范问题.2.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问题背景和所要求解题的内容.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解决问题.难点: 1. 在实际问题中准确把握关键信息.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三、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或游戏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例3)》。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示范问题,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所需的计算内容。

3. 教学示范老师通过示范解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个类似示范问题的新问题,并让各组小结成果,展示给全班。

5. 全班讨论全班就各组展示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探讨各种解题方法,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展延伸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相关问题,或者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7.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重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求解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应注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理解能力,多维度和多角度引导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解决问题(例3)》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本节课的导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导入问题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2.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来一起看看如何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了解解决问题的基
本步骤。

2.带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部分。

3.让学生合作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设计好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意见。

五、合作实践
1.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设计好的数学问题的解答。

2.鼓励学生合作,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六、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关于解决问题的习题。

2.每人选定一个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写一篇小结,包括问题的出现、解
决过程和解决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勇敢面对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用乘法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用乘法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用乘法解决问题(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

2.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灵活运用乘法口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确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总结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相同加数,运用乘法计算。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相互检查,共同进步。

5.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 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新课讲解和巩固练习环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新课讲解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解释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加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挑战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求两个数量的和。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找出关键信息,确定需要加的数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巩固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用加法计算。

2.呈现(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3,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关键信息。

如:“小华有3个红球,又捡到了2个红球,请问小华现在有几个红球?”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系列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用乘法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用乘法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用乘法解决问题(二)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用乘法解决问题(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乘法的基本性质。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5个苹果,然后我会问学生,如果有10个苹果,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如果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小朋友,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我会引导学生使用乘法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概念: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乘法的性质: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改变因数的个数,积改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如果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个小朋友,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答案:30个小朋友。

2. 题目:小明的书架上有4本书,如果每本书有3个故事,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故事呢?答案:12个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除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还可以尝试用乘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如果一个小组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3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乘法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教案设计导教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1.加深对数目关系与除法意义的理解,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数目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课过程中,设计借助着手分一分、画一画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数目关系的理解与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剖析数目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育学生灵巧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选择正确的数学方法是翻开数学宝库的钥匙。

所以,本节课的教课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把对数目关系的剖析与均匀分联系起来,进而让学生确立用除法解决问题。

最后在解决问题以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去查验解答的结果能否正确,进而指引学生学会用乘法查验的方法。

这样不单能使学生不停累积查验的经验,还可以培育学生灵巧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5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6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23 页例 3 情境图,指引学生认真察看,想一想依据情境图能提出什么数学识题。

2.想想,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1.认真察看,沟通并提出问题:(1)15 只蚕宝宝,均匀放到 3 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个?(2)15 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 5 只,要用几个纸盒?2.议论沟通后明确:这是我们学过的均匀分问题。

1.填一填。

18÷3= ()想: 3×()= 18口诀:()2.依据“四六二十四”写出 4 道算式。

二、研究新知,解决问题。

(20 分钟 )第2页/共5页1.指引学生察看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同样?2.指引学生思虑均匀分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试试解决,并沟通解决方法。

3.组织学生查验解答的结果能否正确。

在学生着手解决的基础上小结:能够用乘法查验除法。

4.指引学生总结发现。

1.小组议论,并报告。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1.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练习一”第8题
1.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题。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2.师生给予合理评价。
课后链接
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预习下一节新课,明天我们课堂中再交流、质疑。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旗杆高度13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1
学科
数学
年级
2
主备人
备课时间
9.4
授课时间
9.6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精读Βιβλιοθήκη 点拨深化理解
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测,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适。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一)教材第7页“做一做”。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学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导学案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201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201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201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2013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李玲玲审定人:肖咸清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愉快的春节,公园里组织一次游园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游园地点,你们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你想知道什么?2、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所发现所提出的问题3、引入课题师:游园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教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导教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充足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质,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稳固克与千克的质量观点。

在此基础上研究预计方法,解决实质问题,进而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徙,培育了学生灵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习的克和千克下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件约重1克,哪些物件约重 1 千克,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旧知作铺垫,在研究中实现知识的迁徙。

在复习的过程中,经过学生说出 1 千克的苹果、鸡蛋、梨各有多少个,使学生进一步稳固了 1 千克的质量观点,同时为学生供给了研究新知的方向。

而后引出问题“20个苹果重几千克”,让学生在合作中研究问题的解法。

因为有了复习题的铺垫,学生很自然地就找到认识决问题的方法,使旧知到新知的迁徙瓜熟蒂落。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苹果学生准备:苹果鸡蛋梨弹簧秤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活动引入,累积经验。

(15 分钟 )1.指引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质量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指引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件约重1 克,哪些物件约重 1 千克。

3.启迪学生思虑: 1 千克苹果有几个? 1 千克梨有几个? 1 千克鸡蛋有几个?4.分组活动:称一称,考证猜想。

1、2 小组称苹果; 3、4 小组称鸡蛋; 5、6 小组称梨。

要求: (1)把小组同学所带的物件按大小分类。

(2) 分别称量大小不一样的物件。

5.发问: 20 个苹果重几千克?6.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回想旧知。

2.思虑并回答下列问题。

3.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睁开思虑,回答下列问题。

4.称量、沟通、报告。

(1)把大小相同的放在一同分红一堆。

(2)用弹簧秤分别称量。

(3)记录每次称量的结果。

5.思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6.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4000克= ()千克400 克+ 600 克= ()千克1700克- 900 克= ()克2.在()里填上适合的质量单位。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导教案设计导教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的整体目标是“运用数学的思想方式进行思虑,加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本设计侧重指引学生在剖析题意的过程中,依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同时依据题意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指引学生灵巧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引学生初步学会剖析问题的方法,培育剖析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经过指引学生察看情境图获守信息,知道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指引学生思虑“由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培育学生从问题下手,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即让学生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剖析法剖析问题。

2.小组合作,研究新知。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指引学生选用自己所需的信息,让学生按“察看情境图——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踊跃动脑,经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在剖析、比较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 10 根小棒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1.指引学生着手摆一摆。

(1)把 8 根小棒均匀分红 2 份。

(2)10 根小棒,每 5 根分红一份。

2.引入新课。

1.按教师提出的操作要求,着手分一分,摆一摆。

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答。

4×6=5×7=6×3=8×7=35÷5=18÷3=42÷6=24÷6=二、借助已有经验,研究新知。

(15 分钟 )1.课件出示例 3 情境图,指引学生仔细察看,沟通信息。

2.指引学生剖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3.组织学生试试解决问题。

(赛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doc

(赛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doc

2. 3.2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木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笫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笫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探究案一、自学释疑•到你的班级里找一找,结合班级里的物品,•找到其中有•关加减的两步计算的故事, 并说说它们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郊外写生。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①你知道了什么信息?②问「题是什么?探究点二、解决问一题(1)的方法。

小刖友们,根据前面你所掌握的信息,你能说说怎样计算吗?交流后,讨论方法①要求男生的人数,就是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14-5 = 9 (人)②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用加法计算。

9+14 = 23 (人)③解答正确吗?检查一下。

.探究点三、解决问题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

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小朋友们,有了上面的经验,你说一说解决问题(2)的方法吗?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②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我知道了,应该用加法计算。

③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33 + 4 = 37 (人)33 + 37 = 70 (人)④检验算式是否正确。

解答正确吗?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吗?①解决问题吋,我们要先弄清信息,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它们之问的关系;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把两个数合到一起时,用加法计算。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时,用减法计算。

③最后还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22~6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充分借助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自主尝试解答。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两道题中都有4和5,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两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都表示出来,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

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图表示的意思,进而突出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将其同运算联系起来,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积累检验的方法。

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会检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检查,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学设计中,在学生明确题意,正确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先检查画图是否正确,再看所列算式是否正确地表示了图意。

在整个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画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画图用的彩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

(10分钟)1.对比练习。

4+5=3+6=4×5=3×6=2.观察对比,揭示课题。

1.独立完成练习题,小组内订正答案。

2.认真观察题目的异同,教师指名后发言。

1.同桌对口令,背诵1~6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5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63页例7,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道题目的异同。

2.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

3.引导学生思考: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所求的问题也一样,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4.引导学生检查列式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答:小明一个星期睡 ★ ★★ 我们全家人一共要花多少钱?
小时。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自主反思:本节课,我参与了 还不错。 ( )
次,我的表现:很棒,积极参与。 胆子小,不敢说。( )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导学过程
1、看口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八二十四 四五二十 二七十四
备 注
2、4 个 3 是( 3 个 8 是(
) ,乘法算式: ) ,乘法算式: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 78 页例 3。
合作探究:
一、小组组学、互相交流:
1、看这幅主题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问题是:
3、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1 个文具盒( )元,问题求的是买(
)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也就是(
)个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 用( 4、
) )法,列式为: 口答:一共

5、你还能提出其他乘法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 列式是:
课堂达标 ★
一套《童话故事》共有 8 本,每本 7 元。小亮买一套,需要多少钱? 列式是:
口答:需要 ★ ★
元。
小明每天睡 8 小时,小明一个星期睡多少小时? 列式是:
本周课堂规范:认真聆听 大胆展示
芙蓉学校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 级: 二(1) 科任老师: 梁拱铭 预习情况: (优秀 一般 差) 学案编号: 家长签名: 【数 28】
主人姓名:
课题:解决问题(例 3)
学习目标:A、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B、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难点:A、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B、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复习检测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