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2

合集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
思考: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人们对“物质”有着不同的回答,到底什么是“物质”呢?它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什么关系?
教学提示:由于受时代所限,只能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万事万物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把水、火、原子等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本原,不懂得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把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3.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2.1世界的物质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内容是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落脚点是坚持辩证唯物论。学习本课,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有重要意义。
2.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能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2-4-1世界的物质性

2-4-1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主干知识梳理
典题导析
探究提示
课堂巩固训练
疑难突破
课后强化作业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学海导航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1.识记物质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 过程与方法 物质性 2.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 无神论思想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导学线索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主干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形成和发展 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2.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 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已经进入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在我们顺利度过高中的适应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自我学习模式,初步拟定人生规划后,要将自我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应将自己的学业做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了。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高中政治文化与哲学学案《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与哲学学案《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点汇总

2-1世界的物质性60级高二政治组(一)课程标准2.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以“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价值观”为议题,探究价值判断的依据和意义。

可讨论媒体中关于事实和观点陈述的内容,调查不同人群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看法,分析其价值取向的差异及成因。

结合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的言论,分析影响其价值判断的时代因素。

本框题需要理解记忆领会的重要问题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2、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4、人类社会的产生5、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6、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的阶段(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对意识形成的作用7、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8、从内容与形式看意识的产生9、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10、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其方法论(二)本框思维导图----今天的收获(三)探究过程【总议题】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分议题1】自然界的物质性※情景探究一:阅读课本P18方框中阅读与思考,并回答1、古代哲学家为什么把水、火、原子等看做世界的本原?2、从哲学家的角度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什么共性?3、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4、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知识补充:*知识补充:客观实在”≠“客观存在”(1)“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完整版)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完整版)

B
Page 19
1964年科学家预言物质质量之源——希格斯玻色 子的存在,本世纪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该粒子 存在的证据,从而完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解 释了粒子为何拥有质量。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进 一步证实了( ) A.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人的认识总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 (客观的经 地位和相互关系 济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Page 13
客 观 的
人们如果一定要凭主观愿望去选择生 产关系,只能以失败告终。我国在 20世纪50年代实行人民公社化制度, 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跑步进 入共产主义",脱离了当时实际,造成 严重的恶果。
Page 14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 人口因素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生产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第十一课)
Page 12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 方式
(客观的物 质力量)
客 观 的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D
Page 7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义上的原子。二者都( ) 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和前提都需
Page 10
3、自然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 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 提醒:不能说征服自然 和谐相处。

【课件】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2022年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教材解读与拓展(统编版必修4

【课件】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2022年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教材解读与拓展(统编版必修4
(2)“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
思考:桌子、太阳、粮食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答案:桌子等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一种物质现象。但它们不是哲学上的物质。
动物
共性
水果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
物主动有义物太具哲多体学的形的不态同观:点。 个性
水果具体形态: 有许多的不同
人脑的结构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生理
同样是人,为什么东西方的人对神的想象不同?













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耶稣的外貌像西方人,释迦牟尼的外 貌则与印度人相像,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
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准确把握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

“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
“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受到或是不承认它的存在,它者 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 映、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末认识的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性
集中 体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知识归纳: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构成要素(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五课)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
知识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学习规律。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从人们改造自然 物来看,自然物 人工化的基础和 前提,则是客观 存在的自然物及 其属性与规律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 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 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物质(客观实在) 意识
物质和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只有物质是客观实在
动物
抽象
具 体表 现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概括了万事万物 区 的共同本质,是
共性 别 既不能创造,也
不能消灭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2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2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区别
角度 含义 宇宙中一切 事物的变化 和过程 特点 无条件 的、绝 对的、 永恒的 有条件 的、相 对的、 暂时的
联系
运 整个物 动 质世界
Hale Waihona Puke 物质的 静 具体形 止 态
性质相对稳 定;位置或 运动状态相 对稳定
静止是运 动的特殊 状态,动 中有静, 静中有动。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
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 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 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 “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
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 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 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 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 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 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 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 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 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 是……的要素。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中伴随…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世界观原理)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物质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强化直观教学:利用图表、实物等教具,增强学生对物质性的直观认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基本概念解析:详细讲解物质、精神、主观、客观等概念,并举例说明。
3.案例分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可以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阐述自己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一篇与物质性相关的哲学文章或时政评论,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理论素养。
-学生在阅读后需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3.情感升华:强调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节,学生可能对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等概念的理解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1 世界的物质性(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优质课件及课后培优(统编

2.1 世界的物质性(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优质课件及课后培优(统编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 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2021·福建·高考真题)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

这表明五年规划是()①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②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过程③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五年规划是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①③正确。

②:五年规划属于意识范畴,不能是客观过程,②错误。

④: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1·湖北·高考真题)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

这表明()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④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因此,意识的内容并不能还原社会生活,①错误。

②:人的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需求。

因此,意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人的情感需求,②错误。

③: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是通过社会历史体现出来,说明了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③正确。

④:人们通过对湖北武汉的历史的认识,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说明了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④正确。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PPT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件2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PPT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件2

构造

人脑皮层面积的1/4
人脑机能区包括运动区、 机能 感觉区、语言区,形成网络 动物脑没有语言区
系统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4.物质统一性原理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物质 的,人类社会的产 解析:A项错误,意识不是人脑的自然分泌物;C项错误,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D项“决定性的作用”的表述错误;材料表明人类社会是物质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动物有意识吗?为什么? 答案:动物没有意识。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决定了人 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感觉、 心理不能称之为意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整个世界的统一性是在于物 质还是意识?物质和意识何者处于决定地位?
答案: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 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这一物质器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政治作业世界的物质性

政治作业世界的物质性

2.1世界的物质性随堂练习一、考点梳理1、什么是物质?2、世界物质性原理?3、什么是意识?二、单项选择题1.(2022·河南·林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②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的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依赖的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2·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二课时练习)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

“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

这表明()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

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

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

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

”材料说明()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④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2·河北·深州长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提到夸张,李白曾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诗句。

语文老师在教我们写作文时,也鼓励我们发挥想象力。

其实,人的任何想象()A.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C.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臆造D.都来源于人脑5.(2022·河南·修武一中高二开学考试)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讲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重点讲了真理是客观的;第二目是讲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第三目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知识结构:探索世界与追求真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三、单元导语“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揭示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把握思维的奥妙 求索真理的历程 意识的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求实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课文导语】: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第十七课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

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

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2.什么是物质。

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

◇课堂探究:(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提示:(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

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课堂练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R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故选D;第2题,②④⑥都是主观的,①③⑤符合题意。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课堂探究:(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探究提示:(1)人类社会形成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包括必要的生存空间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