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ppt课件1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节选)ppt实用课件

呼兰河传(节选)ppt实用课件
(节选)
萧 红
1911-1942
萧红
(1911--1942),现代女作家,原名张 迺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 “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 国四大才女(卢隐、张爱玲、石评梅)中命 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曾 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 《马伯乐》
•现代小说家。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 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 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 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 1933年自费出版。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 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 《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 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 并写了序言。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 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 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 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 红的个性化独立写作,注定成为 “主流”文化的“他者”,得不 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第三层次
• 对国民性的思考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传》
•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 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 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 在这被动的生与死中,“一切都是自然 的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 木和漠然,彻底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 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出彻骨的 生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 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 (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 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 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 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 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 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 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 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 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 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 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 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 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 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 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 《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 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 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 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萧红的作品还有一系列回 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 《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21
读片段 析形象
22
他的鞋子,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 跟。 他自己前边掌掌,后边钉钉,似乎钉也钉不 好,掌也掌不好,过了几天,又是掉底缺跟仍然 照旧。走路的时候拖拖的,再不然就趿趿的。前 边掉了底,那鞋就张着嘴,他的脚好像舌头似的, 每一迈步,就在那大嘴里边活动着,后边缺了跟, 每一走动,就踢踢趿趿地脚跟打着鞋底发 响。 …… 他虽然作弄成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 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 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冬冬地响, 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
15
小团圆媳妇
她天天牵马到井边上去饮水, 我看见她好几回,中间没有什么人 介绍,她看看我就笑了,我看看她 也笑了。我问她十几岁?她说: “十二岁。”我说:“不对”。 “你十四岁的,人家都说你十四 岁”。她说:“他们看我长得高, 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十四16
祖父
他长得很高,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 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 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 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 伸出手去把那个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的 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 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啦。” 孩子 们都知道了他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 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 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17

呼兰河传ppt

呼兰河传ppt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 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 七十了。
拟写一个题目
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 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重新为课文 拟写一个诗意的题目。
人间可以有不幸, 但爱永不缺少。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5分钟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 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 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 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 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萧红《呼兰河传》
感受一段时光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 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 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 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 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 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 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 知道。
溜平 liū píng 韭菜 jiŭ cài 谷穗 gŭ suì
倭瓜 wō guā 玩腻了 nì 蚯蚓 qiū yĭn
蝙蝠 biān fú
走进一个园子
通过阅读课文2-6节,你觉得这个园子 里有什么?其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为什么?
3分钟后与大家一起交流,开始吧。
结识两个人物
我和祖父在这个新鲜漂亮的大花园中 发生了许多趣事。阅读课文7-27节,说说 都有哪些趣事?通过这些趣事,我们结识 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认识了一个怎样的 祖父?

《呼兰河传》课件

《呼兰河传》课件

5
第五章 温情的岁月
呼兰河保护的成效逐渐显现,生态文明建设开始主动引领未来的环境保护之路。
结语
环境问题的现实意义
通过《呼兰河传》,我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个人应当做出的贡献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采取行动,用实际行动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是一部描写呼兰河流域环境变迁的文学作品,通过表达环境问题的 重要性,唤起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简介
作者简介
刘洁民,中国作家,呼兰河传的作者,关 注环境问题,致力于传达生态保护的理念。
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以呼兰河流域变迁与 环境问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揭示人类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破坏的故事。

主要内容
1
第一章 希望的曙光
改革开放背景下,呼兰河治理初期,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开始逐渐觉醒。
2
第二章 巨变的岁月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问题凸显,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3
第三章 毁灭的预兆
呼兰河流域的环境问题逐渐加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4
第四章 抗争的岁月
物种灭绝问题的引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呼兰河保护运动的开展为环境保护注入 了新的力量。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23
有二伯:
穷困麻木、虚荣、 好面子。
24
他在家里边,他一看见他的女人端一个大盆, 他就说:你这是干什么,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他看见他的女人抱一捆柴火,他也这样阻止着她: 你让我来拿不好么!”可是他媳妇,却一天比一 天瘦,一天比一天苍白,她的眼睛更大了,她的 鼻子也更尖了似的。他说,过后多吃几个鸡蛋, 好好养养就身子好起来了。他家是快乐的,他把 窗子上挂了一张窗帘。这张白布是新从铺子里买 来的。他的窗子,三五年也没有挂过帘子,这是 第一次。他买了二斤新棉花,买了好几尺花洋布, 买了二三十个上好的鸡蛋。A还是照旧的拉磨,媳 妇就剪裁着花洋布做成小小的衣裳。 。
14
冯歪嘴子
他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他 算完了。他扔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 五岁,一个刚生下来。看吧,看他可 怎样办!……可是他自己,并不像旁 观者眼中的那样的绝望,好像他活着 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他不但没有感到 绝望已经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 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 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 得牢牢洞的。
11
掀开《呼兰河传》的面纱 A、人物素描
1、《呼兰河传》有这样的一群人是 悲哀的、落寞的。我来描述,你来猜 猜他是谁 。
12
读情节 道人名
13
有二伯
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 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我不吃这个, 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 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 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 骂的……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我 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
21
读片段 析形象
22
他的鞋子,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 跟。 他自己前边掌掌,后边钉钉,似乎钉也钉不 好,掌也掌不好,过了几天,又是掉底缺跟仍然 照旧。走路的时候拖拖的,再不然就趿趿的。前 边掉了底,那鞋就张着嘴,他的脚好像舌头似的, 每一迈步,就在那大嘴里边活动着,后边缺了跟, 每一走动,就踢踢趿趿地脚跟打着鞋底发 响。 …… 他虽然作弄成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 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 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冬冬地响, 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
(节选)
萧红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 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 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地点:大花园
童话的王国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自 由
快 乐
人物:祖父和我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 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 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 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文 体风格和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是“萧红 体”小说最显著、最潜在的美 质。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 构成了富于抒情气息的情境、 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 美。 “非常”的语言:用自然的 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 悉的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 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具一格的“萧红”
萧红作品虽没直接描述 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 悟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 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 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 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 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 的呼唤”。

第11课《呼兰河传》课件(共44张PPT)

第11课《呼兰河传》课件(共44张PPT)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
成就了一种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
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
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
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 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 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 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荡荡的。老人低着花白的头,正在凝
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
观者如潮。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
有一把青菜。我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
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 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拯救( zhěnɡ ) 感喟( kuì) 荒谬( miù)
答案
(2)多音字 扎破( zhā )
扎 扎彩铺( zā ) 通红( tōnɡ)
通 一通( tònɡ)
蒙骗( mēnɡ) 蒙 蒙起来( ménɡ )
蒙古(Měnɡ )
答案
2.辨形组词 婉 婉约 惋 惋惜 蜿 蜿蜒
裸 裸露 踝 脚踝
倔 倔强 崛 崛起 掘 挖掘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呼兰河传》 ppt课件

《呼兰河传》  ppt课件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小城人的生 活空间局促、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 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 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磨房,几家豆腐 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 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 里的清真学校。
ppt课件
7
“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 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 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呼兰河人虽然深受 其苦,但一直没有想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 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 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 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 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在呼兰河畔,人们对 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 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1940年,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完成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
1941年,在医院检查出患有肺结核,因庸医误诊为喉瘤 而错动喉管,手术导致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享年31岁。
ppt课件
4
关于作品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 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 传性的散文体小说。
结尾处,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 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原本 的幸福生活因为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使冯歪嘴子 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后媳妇因难产死去。
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 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 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呼兰河传》到 此结束。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写 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时生活压 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 社会现实的否定,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苦闷。

呼兰河传.ppt

呼兰河传.ppt

1938年萧红于西安公园 1938年萧红于西安公园
萧红(1911年 1942年 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 (1911 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人。 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人。曾因不满封建 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 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 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 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与作家肖军 结合,因性格不合离异, 结合,因性格不合离异,后来又与作家端木蕻 良结成夫妻。取名“萧红”是与萧军互相配合, 良结成夫妻。取名“萧红”是与萧军互相配合, 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的萧红, 年代的文学洛神”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 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 位传奇性人物, 位传奇性人物,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 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 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 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 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 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 了反叛、 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 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 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 挣扎、抗争的一生。作者在写完《呼兰河传》 挣扎、抗争的一生。作者在写完《呼兰河传》 两年后去世,具体地点不详。 两年后去世,具体地点不详。
1、《呼兰河传》是萧红久历人生,体验了民族劫难时代的种种不幸之 、 呼兰河传》是萧红久历人生, 后,由传统的人文主义者转向自觉的爱国主义战士和革命现实主义作 家的嬗变期对她深受无比、 家的嬗变期对她深受无比、眷恋至亲的东北平原故土乡亲的积极反思 和自觉重塑。 和自觉重塑。 2、在民族自觉意识复苏振奋时期,重新体验自身文化生态环境,深层 、在民族自觉意识复苏振奋时期,重新体验自身文化生态环境, 开掘国民性多层文化沉淀,重构新时代文化精神系统的解说。 开掘国民性多层文化沉淀,重构新时代文化精神系统的解说。 3、宗旨在于复活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精神,矫正被专制文化和宗法 、宗旨在于复活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精神, 传统压扁扭曲的文化人类的本体意识及其历史定位,以唤醒民众, 传统压扁扭曲的文化人类的本体意识及其历史定位,以唤醒民众,开 辟自我反省革新之路,引导并“ 辟自我反省革新之路,引导并“激励劳苦大众走向平等自由和民主新 生。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ppt课件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16
相关链接: 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绪 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遭受感情挫 折,病魔缠身,她曾说过“若是那时能回呼兰我 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 的铁蹄下。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年 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 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 (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 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 1942年病逝于香港。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9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环境:大花园
颜色:白、黄、金、绿……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种小白菜 铲地(认错谷子) 摘黄瓜、追蜻蜓 人物:祖父和“我” 采花心、绑蚂蚱腿 浇菜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10
第三次先学后教:探究课文,品味感悟。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1
呼兰河传
(节选)
萧红
学 习 目 标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掌握文章的主旨。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3
感 动 中 国 的 作 家 萧 红
作者介绍
画 忆 萧 红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 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 散文集《跋涉》1933年自费出版。她的代表作《呼兰河 传》,1935年12月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亲自 校阅并写了序言。1942年1月22日病殁于香港,年仅31 岁。
谎( huǎng )花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6
第二次先学后教: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PPT课件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 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 (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 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
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
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 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 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 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 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 逝于香港。
呼兰河传
萧红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学 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习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 目 的语言描摹事物。 标
作者介绍
画 忆


萧红故居 感


PPT

模板

下载 /mo

ban/

行业
萧 红
PPT 模板 /han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 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 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 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 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 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 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 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 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 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 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
萧红
泗店镇中心小学 孙安丽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作品简介:
小说共有七章,每章内容 并没有密切的关联。第一、 二章,分别是对呼兰城人们 生存环境的描写,对其生活 状态的揭示,从宏观上展示 呼兰城的总体印象,落墨于 风土和人情,突出的是“大 泥坑”和“精神盛举”。从 第三章开始陆续有人物出场: 祖父,园里各样的邻居,小 团圆媳妇,有二伯,磨倌冯 歪嘴子……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野台子戏:呼兰河人为了感谢天地每年 都要唱野台子戏,一唱就是三天。亲朋 好友借看戏之机互相叙旧,年轻男女借 机相亲,小商小贩热闹非凡,台下甚至 打起架来。透露出这个落后的小镇极为 庸俗和精神空虚的一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娘娘庙大会:四月十八这一天,男女老 幼都去逛庙会,通过描写走丢的男孩、 先到老爷庙去烧香,再去娘娘庙求子求 孙,反映出旧社会教育的落后和重男轻 女的封建思想。烧香求子之后买带子, 买不倒翁,表现出作者的深刻记忆和怀 念之情。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四娘娘庙大会)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 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 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所以 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 里报个到似的,然后才上娘娘庙去。 反应出旧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 和无处不在的。
萧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跳秧歌 :正月十五的跳秧歌是唯一为活 人准备的。作者一笔带过,这样反差强 烈的比重安排,表现出呼兰河人重视 “鬼神”远远胜过活人的思想状态。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从每件 “盛举”中,你学到了什么?

呼兰河传赏析ppt课件

呼兰河传赏析ppt课件

主题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 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 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 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 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第三层次 对国民性的思考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河传》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 自然地长去;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在这被动的生与死 中,“一切都是自然的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木和漠然, 彻底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出彻骨的生 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 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 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 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自从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人最 关键的是要继续生存下去,还要有一种 自由。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样,快乐 的生活,每天天亮就起床,天黑就睡觉, 从小无拘无束,就像小猴在森林里玩耍, 就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是什么?是 自由,也是一种享受。 在这个村里, 有一种自私的精神,村里有一个大坑, 别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 点钱财;而这个坑,害死了多少人?就 连鸡、鸭、牛、羊它都不肯放过,都要 结束他们的生命。
创作历程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 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 ,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 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 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 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 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 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 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 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二呼兰河传(一)课件

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二呼兰河传(一)课件

《呼兰河传》节选
春 自由自在
冬 耐心细致
无拘无束
祖父-童年-“我”
真心陪伴
无忧无虑
天真烂漫 夏
后花园
亲切关怀
温暖有爱 秋
“第三章的后花园是《呼兰河传》,也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最明艳的斑点,一抹几乎刺得人睁不开眼的强光带。”
参见段从学:《呼兰河传》的“写法”与“主题”[J],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7)。
第二节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 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 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
第三节
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 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 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 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他(父亲)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
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九岁时,母亲死去。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
温暖和爱。
——XXX:《永久的向往和追求》
鲜活可爱、自然逼真的环境描写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 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 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 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
自然逼真的环境
新鲜漂亮的大花园:明亮、自由、闲静、生机 极小极暗的蕴藏室:冬日里的探秘寻宝之地 看热闹的社会氛围:很多人看热闹包括小孩

呼兰河传中的民俗现象ppt课件

呼兰河传中的民俗现象ppt课件
8
盂兰会,农历七月十五的上元节, 是古人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佛教

zhongguofeng
徒追念在天之灵的祭日,称"盂兰盆 会"或"盂兰盆斋"。




信 仰 民

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9


呼兰河上放河灯了。

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

和尚、道士吹gguofeng
卷首语 呼兰河传中的民俗现象

题 扎彩铺 跳大神 盂兰会 野台子戏 娘娘庙会 其他
2
扎彩,又叫纸扎,是一种用篾条扎成骨架,再用彩 纸、丝绢裱糊成形的用于民俗祭祀活动的传统工艺 品。旧时,云南鹤庆的扎彩艺人,多集中于县城, 便于四乡八寨的群众前来购货和邀请前往到用户家 制作。扎彩工艺品分为冥品和神品两大门类。
订婚酒,已经吃过了,眼 前就要过“小礼”的,所 谓“小礼”就是在法律上 的订婚形式,一经过了这 番手续,东家的女儿,终 归就要成了西家的媳妇了。
15
谢谢观赏
--赖梦圆
16
扎扎彩彩铺铺
“ 扎 彩 铺 ”
扎彩铺
“ 扎 彩 铺 ”
6
zhongguofeng
跳 大 标

神 信
仰 民 俗
跳大神儿'发源于东北辽源黑土中的萨满巫教文 化,是一种活人与死人邪祟沟通的方式,而官 面儿的解释则多半是归于封建迷信一类,充满 了神秘的民间怪诞色彩
7
呼兰河传中的跳大神
大神是会治病的,她穿着奇怪的衣裳,那衣裳平常的人不穿;红的,是一张裙子,那裙子一 围在她的腰上,她的人就变样了。开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超常规的语言:用自然的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悉的 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 诗化的风格: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构成了富于抒情气 息的情境、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美
独特的“萧红体”
与她作品独特的悲剧意蕴相对应,萧红的小说也具有 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 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 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 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的文体风格和悲剧性主 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生命的沉睡——《生死场》



《生死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封闭乡村农民混 沌、蒙昧、原始的生存状态:动物性的生,动物性的 死(“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小说中一再出现的人与动物生殖的对照性描写,揭示 了二者的“同质性”,即人的生育的非人化和动物 性——以动物的方式支配人的生命; 强化描写农村生命死亡的普遍性、农民对生命毁灭的 极度麻木:“孩子的死,不算一回事……” 表现农人对自然、环境的变态性依附和臣服:“农家 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 —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轻贱和生命意识的漠视背后,体 现出的是人的主体性的完全丧失和人的异化 萧红笔下的乡土世界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 人们以群体的方式动物性地存在,沿袭并加固着传统 习惯的积淀,在自我毁灭的同时毁灭着他人,看不到 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创造,只是一片生命的荒原

情绪型、体验型、自传型作家的还原:萧红研究最初局限于“抗 日文学”和“左翼文学”的角度,存在较多的误读。近年以来, 研究更结合萧红个人的悲剧性身世,及其作为一个注重个人感受 和生存体验,具有相当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作家,其个人性 创作审美特质的完整呈现,对萧红小说的独特意蕴及文体风格: 情绪化、体验化和自传性特色有了较多的认识。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 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儿”的性别原罪,决 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的命运。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 乏,使“无家”情结成为萧红的宿命; – 坷坎的爱情——“失爱”之痛: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受 骗,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及最终失败,来自男权社 会的冷漠与欺凌贯穿了萧红落寞而痛苦的一生; –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 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 注的萧红的个性化独立写作,注定成为“主流”文化的“他 者”,得不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在民族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双重压迫下,寂寞情绪和无 家情结困扰了萧红一生,也造就了她独特的艺术世界。 萧红的创作中,也因此有了深刻的悲剧体验和刻骨的 人生悲凉,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底层卑贱人生的现实书写——超越自我


对个人悲惨经历的超越:不自哀自怜,而以自我的悲 剧性生命体验去冷静观照周围的熟悉人生,将目光投 向底层劳动人民和现实的人生世界,抒写人的悲剧、 女性的悲剧及普泛的人类的悲剧,具有更深广的现实 意义和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对女性创作的超越:突破了恋爱、婚姻及知识分子等 女性作家的传统题材,率先以先觉者的苦难焦灼姿态, 关注乡土社会中最普通、最卑贱者的苦难命运,在揭 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同时,又体现出强烈的悲悯情 怀。萧红与其他现代女作家关注点的差异:
《呼兰河传》节选导读
兼萧红创作评析
萧红:“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红: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天才却寿 夭,以11年的创作生涯,共出版有11部集子,近百万字,分别为:
– 《跋涉》(与萧军合作) 《生死场》 《商市街》 《桥》 《牛车上》 《旷野的呼喊》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散文》 《小城三月》 《呼兰河传》 《马伯乐》 – 其中其成名作为《生死场》,分别由鲁迅和胡风作序和跋,被誉为 “最早出现的抗日小说”。
– 陈衡哲(现代文学第一位女作家):由亲情、性爱滋生的个 人情智困扰推及人生和社会问题,刻划“五四”初期的青年 心象 – 冰心:探索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出路;童真、自然、母爱 的“爱的哲学” – 庐隐:性爱的苦闷 – 凌叔华:尽现“世态的一角,高门望族的精魂” – 丁玲:现代女性的精神困惑和内心苦闷
凄美的“童年记忆”——祖父、后园和 我




创作《呼兰河传》的1940年,作家萧红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 难和情感挫折,内在病痛的折磨和精神上的荒凉与寂寞令她拿起 笔,试图从童年的记忆中寻找到精神的慰藉,或许更是为了从自 己熟悉的生活中再一次发现人生的悲凉。 教材节选的这部分“祖父、后园和我”也成为小说中最温暖最美 好的部分,它是萧红一生中唯一体验过爱和温暖的时期。但这一 短暂的温暖对应着全书中人生体验的荒凉和痛苦,显得那么的微 不足道,那么地脆弱,而我们也从作家的痴迷和沉醉中感受到了 更多的人生的悲哀。 儿童视角成为作家最成功使用的一种叙事手段,经历了太多人生 丑恶的成人视角里,不会再出现这么温馨美好的人生,更多的是 理性的审视中,看到人生的残缺;儿童眼中的“爱”和“美”在 更高的叙事者看来,亦潜伏着如此多的危机和冷漠。 两种基调的共存:虽然节选部分无疑充满了孩子般的热闹和童趣, 但贯穿小说全篇的成人叙事者那悲凉、荒原般的气息在节选部分 是潜隐的,它体现在孩子“我”在雨雪天、冬季及无人陪伴日子 里的孤单和寂寞里,体现在家人的漠视中,也体现在后园热闹的 景致的反衬中。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河传》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 就算了”,在这被动的生与死中,“一切都是自然的 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木和漠然,彻底 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 出彻骨的生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萧红正是通过这群“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 的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极度冷漠与无视,来直戮其灵 魂深处的痼疾:传统文化的桎梏,而这正是《呼兰河 传》悲剧意蕴的深刻价值所在:它揭示了强大而愚昧 的历史文化背景(集体无意识)对人性的异化及扼 杀——呼兰河人认同环境,认同现存的一切秩序及道 德,实际上是认同它所体现的所有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念,所以当这群古老中国的子民以真诚而善良的出发 点去残忍扼杀别的生命时,才更震撼地体现出我们病 态民族麻木的魂灵来,于鲁迅先生的”吃人“与”被 吃“的轮回中,体现出无尽的人生悲凉和深沉的悲剧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