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试讲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2

合集下载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掌握内容蛋白质、糖和脂类物质在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化;肝胆疾病生化检查指标的种类;血清蛋白质、胆红素、胆汁酸和常用酶类等检测临床应用熟悉内容肝功能实验的目的、项目选择与组合原则及其结果评价,黄疸实验室鉴别诊断要点了解内容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重点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肝细胞损伤时肝功能实验及临床意义难点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一)蛋白质代谢异常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慢性肝病时----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A/G比值降低、倒置。

----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

----血氨增高。

----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二)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血中丙酮酸含量可显著上升严重肝病时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失常血糖浓度异常糖耐糖曲线异常血清半乳糖浓度增高(三)脂代谢脂类消化吸收不良糖代谢异常,脂肪动员增加,导致酮血症血浆CE/FC的比值下降血浆脂蛋白电泳谱异常,出现LDL积累可出现异常的脂蛋白X(Lp-X)肝内脂肪氧化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或磷脂合成障碍,不能有效合成脂蛋白输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而形成脂肪肝。

黄疸黄疸定义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皮肤、巩膜和粘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

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小于17.1μmol/L(1mg/dL)未结合胆红素占80%。

隐性黄疸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在34.2μmol/L (2mg/dL)以内,肉眼难于察觉。

显性黄疸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黄疸发生的主要机制胆红素形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入血肝细胞性黄疸成因胆红素摄取障碍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转运障碍胆红素排泄障碍代谢特点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

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可升高:从肠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素原增加;可减低: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胆素原减少。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1. 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通过糖异生、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 解途径,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 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14
肝病(disease of the liver)
糖原合成障碍 glycogenesis disorder 糖原贮存减少 glycogen storage decreased
17
fatty liver (当肝内脂类含量超过肝重的5%时,称为脂 肪肝)
正常肝脏 脂肪肝
18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 生物转化的概述 (一)概念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二.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三. 药物的生物转化
19
一、生物转化的概述
(一)概念 1、非营养物质
【定义】 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又不能氧化 供能的物质。
41
一、胆红素代谢及异常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二)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 (三)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四)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42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胆汁(Bile): 由肝细胞分泌,金黄透明,稍偏碱
性,通过胆道系统流入胆囊,循总胆管而至十二 指肠。 ① 分类: 肝胆汁(500-1000ml/d),胆囊胆汁 (浓缩5~10倍)。 ② 主要成分:胆汁酸式盐(干重的50%以上)、胆 色素、CHO,PL、粘蛋白、血浆蛋白、脂肪、尿 素、无机盐等。 ③ 功能:1)作为消化液,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2) 作为排泄液,排泄各种代谢产物至肠道。(均和 它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的代谢密切相关。)
9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 (一)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1. 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正常人每天合成10g左右蛋白质:肝本身的蛋白质, 合成除Ig以外的血浆蛋白质。 2)合成多种酶:肝内酶,血浆功能酶等。 3)进行转氨基、脱氨基、转甲基、脱硫和脱羧等反应; 合成尿素(解除氨的毒性);合成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嘌呤类、嘧啶类、胆碱、GSH等)。 4)调整血液中氨基酸的比例:为其它脏器运送搭配比 例合适的氨基酸混合物,多余的则被降解(代谢芳香 族氨基酸)。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ppt课件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ppt课件

药理活性不变
甲基安非他明------安非他明(N-脱甲基)
觉醒作用
(苏醒作用)
ppt课件
37
肝损伤类型
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
典型药物或毒物
肝细胞死亡 脂肪肝 胆汁淤积 胆道损伤 肝硬化 血管损伤 肿瘤
对乙酰氨基酚、二甲基甲酰胺、乙醇 四氯化碳、乙醇、丙戊酸钠 氯丙嗪、环孢素A、乙醇 阿莫西林、二苯氨基甲烷 乙醇、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维生素A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雄激素、黄曲霉素
18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类型
氧化
第一相反应(改变某些基团) 还原 水解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增加极性基团)
某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某些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 不大,还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 进行 第二相反应,才能最终排出。
ppt课件
19
1. 第一相反应
未结合胆红素 (UCB)
细菌(还原) 中胆素原 粪胆素原 尿胆素原
胆汁
95%
10~20% 80~90%
肾 (尿胆素原)
尿胆素 (尿排)
体循环

5%
门V
胆素 (粪排)
ppt课件
48
胆红素代谢
ppt课件
49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定义
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
药物(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区域 总量的% 70kg人的体液(L) 给1g化合物后血浆浓度(mg/L)
血浆
4.5
3
总细胞外液 20
14
总体液
55
38
组织结合 ---

试讲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试讲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畸形性骨炎 成骨肉瘤 骨软化症 骨转移癌 佝偻病 骨折愈合
疾病因素
呆小症 ALP过少症
维生素C缺乏症
6/21/2020
五、小结
1.概述 2.组织分布 3.ALP测定方法 3.参考范围 4.临床思路
6/21/2020
下节预告。。。。。。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ALP由肝细胞合成,胆道排泄。
6/21/2020
主要居住地
6/21/2020
二、碱性磷酸酶的检测
对硝基苯磷酸为基质的速率法 对硝基苯磷酸盐+H2O ALP 对硝基苯酚+磷酸盐
黄色的对硝基苯酚在410nm波长吸光度增加的速率即可测定 ALP的活性
6/21/2020
三、参考范围
年龄 成年 1-30d 1月-1岁 1-3岁 4-6岁 7-9岁 10-12岁 13-15岁 16-18岁
四、临床思路
生理性因素
非疾病因素
妊娠 年龄和性别 饮食、药物 运动
干扰因素
胆红素:浓度≥257umol/L
样本采集:在枸橼酸钠、EDTA、 草酸盐血浆中、ALP受抑制
溶血和高脂血症:标本溶血和乳糜可 导致ALP活性假性下降
6/21/2020
疾病因素
6/21/2020
肝胆疾病
骨骼疾病 其他
阻塞性黄疸 胆汁性肝硬化 肝内胆汁淤积 肝占位性病变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
女(U/L) 20-105 75-316 82-383 104-345 93-309 86-315 53-362 74-390 52-171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讲课文档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讲课文档
养物质进行生化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 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2.生物转化作用的类型: 生物转化的作用分为两相反应, 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为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 相反应。 3.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肝脏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对非营养物
质进行改造,可增加其溶解度,降低毒性,有利于排出体外。 生物转化作用具有解毒与致毒双重性。
(四)胆碱酯酶(CHE): 一般各型肝病患者 都会发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或纤维化。病变 程度越重,肝细胞合成CHE越少,CHE活力下 降越明显。
(五)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 肝细胞损害时,LCAT合成减少,血清中LCAT 降低程度与肝损害严重程度相平行。
慢性肝炎、肝脏有占位性病变和肝硬化时,由于
病程较长,肝脏合成清蛋白能力降低。A/G比值发生 变化。
第十五页,共58页。
(二)血清前清蛋白
血清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快速转运蛋白之一,正 常人血清中PA含量为0.28~0.35g/L,约占全部血清蛋白 的0.4%。
PA的检测可特异性的反映肝损伤,是药物中毒引 起肝损害的敏感指标。
第五页,共58页。
三、胆汁的生成及组成
单核- 吞噬细胞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胆红素

胆素原
尿
血管
胆红素 清蛋白 复合物
肝细胞 胆红素
Y 蛋白 Z 蛋白
胆红素 - Y 蛋白 胆红素 - Z 蛋白
2UDPGA 内质网
葡萄糖醛酸 基转移酶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肝门静脉
胆管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LD同功酶的测定用于肝病的诊断确很有价值
4.谷氨酸脱氢酶(GD)
GD升高时间较短,且升高幅度较转氨酶小,故作为肝病诊断 指标不特异,但 GD活力的测定可作为反映酒精性肝病的良好 指标。

生物化学检验 肝胆疾病第二讲

生物化学检验 肝胆疾病第二讲
转化
肝细胞
摄取
Y-蛋白-胆红素 Z-蛋白-胆红素
随胆汁排入肠道 排泄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水溶性,不通过 细 胞膜,可通过肾小球
(4)胆红素在肠道的变化及肠肝循环
大部分随粪便排出80%~90% 结合胆红素
肠道
细菌 还原
胆素原
胆素原 40~280mg
O2
胆素
少部分被重吸收10%~20% 大部分又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肠肝循环
三、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1)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的液体,正常人 每天分泌量500~1000ml,称为肝胆汁。 进入胆囊后水分被重吸收而浓缩,称为胆 囊胆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胆色素、 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酶、尿素和无 机盐等物质。其中胆汁酸盐占固体成分 50%以上。 胆汁既是一种消化液,也是排泄液。
胆红素 肾
胆素 胆素原 胆素 粪便 尿
胆素原
少量
胆素原 胆红素
肠道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1.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由于各 种原因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以致未结合胆红 素明显增加,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但结合 胆红素正常。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游 离胆红素易进入脑组织,与脑部基底核的脂 类结合,将神经核染成黄色,称为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
经门静脉入肝
少部分进入体循环通过肾随尿排出
胆素原 0.6~4mg O2 胆素
单核-吞噬细胞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肝细胞 血 液 胆红素 胞液
胆红素-清蛋白 复合物
清蛋白 内质网 Y蛋白 Z蛋白 胆红素-Y蛋白 胆红素-Z蛋白
血红素
CO
Fe
O NADPH
UDPGA
胆绿素

第八章试讲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2

第八章试讲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2
黄色的对硝基苯酚在410nm波长吸光度增加的速率即可测定 ALP的活性
4/9/2021
三、参考范围
年龄 成年 1-30d 1月-1岁 1-3岁 4-6岁 7-9岁 10-12岁 13-15岁 16-18岁
女(U/L) 20-105 75-316 82-383 104-345 93-309 86-315 53-362 74-390 52-171
4/9/2021
男 (U/L) 20-115 48-406 124-341 108-317 96-297 69-325 51-332 50-162 47-199
四、临床思路
生理性因素
非疾病因素
妊娠 年龄和性别 饮食、药物 运动
干扰因素
胆红素:浓度≥Βιβλιοθήκη 57umol/L样本采集:在枸橼酸钠、EDTA、 草酸盐血浆中、ALP受抑制
4/9/2021
五、小结
1.概述 2.组织分布 3.ALP测定方法 3.参考范围 4.临床思路
4/9/2021
下节预告。。。。。。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4/9/2021
Thank You!
4/9/2021
溶血和高脂血症:标本溶血和乳糜可 导致ALP活性假性下降
4/9/2021
疾病因素
4/9/2021
肝胆疾病
骨骼疾病 其他
阻塞性黄疸 胆汁性肝硬化 肝内胆汁淤积 肝占位性病变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
畸形性骨炎 成骨肉瘤 骨软化症 骨转移癌 佝偻病 骨折愈合
疾病因素
呆小症 ALP过少症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二、肝胆疾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一)蛋白质代谢异常
• 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 • 慢性肝病时
----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出现清蛋 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 ----血氨增高。 ----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PPT文档演模板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筛选的原则。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第一节 肝脏主要生化功能及其代谢紊乱
一、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
¨ 1. 合成与分泌功能 ¨ 2. 加工与储存功能 ¨ 3. 生物转化功能 ¨ 4. 激素的灭活
PPT文档演模板
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目的:既有利于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又限制其通过生
物膜而起到解毒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

• 胆红素
•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葡糖醛酸

+
• UDP -葡糖醛酸
•UDP-葡糖醛 酸基转移酶
•UDP-葡糖醛 酸基转移酶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胆 素 原 与 胆 素 的 生 成 反 应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胆素原的肠肝循 环
胆素原肠肝循环的概念 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 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 入 肠 道 , 形 成 胆 素 原 的 肠 肝 循 环 (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2)胆汁酸生成及种类:
初级胆汁酸(肝细胞)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次级胆汁酸(肠道) 次级游离胆汁酸 次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3)胆汁酸肝肠循环:
(4)胆汁酸的功能:
①促进脂类消化
游离型胆汁酸
②促进脂类吸收 ③抑制胆固醇从胆汁中析出沉淀
结合型胆汁酸
(二)纤维蛋白原测定
(凝血因子Ⅰ) ①根据纤维蛋白原的生物学特性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分为三大类
②根据纤维蛋白原理化性质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③根据纤维蛋白原免疫学特点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2.22~4.22g/L(热沉淀比浊法)
(1) 纤维蛋白原增加:①感染;②无菌炎症;③其它。 (2) 纤维蛋白原减少: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其它疾病引起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疾病。
(2) 方法评价: BOD法测定总胆红素的准确性、精密度比改良J-G法好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癌常由各种化学物质所致,已确定至 少有约1700种化学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及灭活反应是转化 的两个方面,许多致癌物质是经过肝 细胞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 被代谢活化而变为终致癌物的。致癌 物质亦可经生物转化而灭活或被排泄, 因此,生物转化具有两重性
2、胆汁酸代谢障碍
1)胆汁酸合成障碍 2)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紊乱
测定血清胆汁酸可提供肝胆系统是否正常的重 要信息。肝胆疾病时周围血液循环中的胆汁酸水平 明显增高。
3)胆汁酸肠肝循环紊乱 在小肠疾病时,可引起胆汁酸代谢异常,如回肠切 除、炎症或分流(如造漏)等,因胆汁酸的肠肝循 环受阻,胆汁酸回到肝脏的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水 平降低;同时,由于胆汁酸返回肝脏减少,反馈抑 制减弱,致肝脏胆汁酸的合成加速,血清胆固醇浓 度减低。可见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是回肠功能紊乱 的一个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P由肝细胞合成,胆道排泄。
7/17/2020
主要居住地
7/17/2020
二、碱性磷酸酶的检测
对硝基苯磷酸为基质的速率法 对硝基苯磷酸盐+H2O ALP 对硝基苯酚+磷酸盐
黄色的对硝基苯酚在410nm波长吸光度增加的速率即可测定 ALP的活性
7/17/2020
三、参考范围
年龄 成年 1-30d 1月-1岁 1-3岁 4-6岁 7-9岁 10-12岁 13-15岁 16-18岁
畸形性骨炎 成骨肉瘤 骨软化症 骨转移癌 佝偻病 骨折愈合
疾病因素
呆小症 ALP过少症
维生素C缺乏症
7/17/2020
五、小结
1.概述 2.组织分布 3.ALP测定方法 3.参考范围 4.临床思路
7/17/2020
下节预告。。。。。。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7/17/2020
内容提要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7/17/2020
一、概述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是一组在pH9-10.5的碱性环境中催化有机磷脂水 解的酶,并且有转磷酸基作用。
四、临床思路
生理性因素
非疾病因素
妊娠 年龄和性别 饮食、药物 运动
干扰因素
胆红素:浓度≥257umol/L
样本采集:在枸橼酸钠、EDTA、 草酸盐血浆中、ALP受抑制
溶血和高脂血症:标本溶血和乳糜可 导致ALP活性假性下降
7/17/2020
疾病因素
7/7/2020
肝胆疾病
骨骼疾病 其他
阻塞性黄疸 胆汁性肝硬化 肝内胆汁淤积 肝占位性病变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
女(U/L) 20-105 75-316 82-383 104-345 93-309 86-315 53-362 74-390 52-171
7/17/2020
男 (U/L) 20-115 48-406 124-341 108-317 96-297 69-325 51-332 50-162 47-199
7/17/2020
Thank You!
7/17/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