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直进率控制计划
国办发[2006]44号--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银监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六年六月十三日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银监会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总体形势良好。
但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特别是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规模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反弹压力加大。
1-5月,全国新开工项目6.7万个,同比增加1.1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3%,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
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加剧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大金融风险,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一、全面清理新开工项目各地区要从是否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项目审核程序、用地政策、用地标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对今年以来的新开工项目在自查基础上进行全面清理。
对不符合上述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新开工项目,要认真进行整改,该停止建设的要停止建设。
对清理工作搞形式、走过场的地方,一经发现,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各地区清理工作的跟踪指导。
二、严格审查各类拟建项目对各类拟建项目,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严格审查,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程序;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按照土地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规定从严把关。
解析2006年中国税收制度与政策的重要调整
解析2006年中国税收制度与政策的重要调整2006年,为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外贸进出口,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发展经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中国在税收政策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重要措施:宏观政策和重大改革1月1日,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开始施行。
4月10日,根据修改以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从当年1月1日起,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每年19200元或者每月1600元。
由于工薪收入者、承包经营者、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税前基本扣除额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的税负得以免除或者大幅度下降,部分中等收入者的税负也明显下降。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2005年税收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对2006年税收工作的要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认真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合理调整消费税;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运用税收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依法严惩偷逃骗税行为,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2006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重要
2006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大风大浪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
一、调控开幕2006 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政策指向。
二、央行加息2006 年4月28日,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 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
这是央行在加息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再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
三、国六条2006 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包括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
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拉开了2 006 年房地产调控序幕。
四、90平方米、70%2006 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 )37号),人称9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而且在套型面积、小户型所占比率、新房首付款等方面作出了量化规定,提出90平方米、达70%的标准。
五、二手房征收营业税2006 年5月31日,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74号文件),对“国六条”中二手房营业税新政策的具体执行问题予以明确。
要求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营业税税收政策。
2006 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
六、存款准备金率上调7月5日,继4月底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后,中国人民银行16日晚间又宣布自7月5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抑制今年以来出现的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
七、整顿交易秩序2006 年7月6日,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16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10日内开始销售商品房。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
业经济运行工作, 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 为指导 , 真贯 彻 落实 党 的十 六 大和 十 六届 五 中全会 精 认
神,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
国信息 产业 工作 会 议 的部 署 , 力 推进 结 构调 整 和 战略 转 着
型,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着力推
— —
全球经济继续保 持平 稳发展 , IC 计 20 全球 据 D预 06
经济增 长将达到 3 5 .%。随着经 济全 球化 深入 发展 , 生产 要
( ) 1继 续 排 名 首 位 四 出: 2
素流 动和产业 转移 步 伐加 快 , 国际投 资逐 步复 苏 , 有利 于我
■ 垫 垒 蔓塑
维普资讯
僵■拄木 与僵一亿
国电子信息产 业 吸引 外商 投 资并 参 与国际分 工 、 争 与合 竞
作。
— —
行垄 断 ; 四是一些 国家 贸易保 护主义抬 头 , 采取 各种 “ 障措 保
( 固定 资产投 资稳步增长 六) 20 05年 , 全行业 50万元 以 上项 目完成投 资 16 亿 元 , 0 48
同比增 长 2.% , 17 增速 比去 年 同期 下 降 了 1. 24个百 分 点。 三资企业仍 是投资 主体 , 其投 资所 占比重达 6 .% ; 34 内资企 业投 资增 速上升 , 全年增长 了 3 .%, 7 9 比上年增 速高 了 l. 57 个 百分 点。投资领域 集中于电子元 器件行业 , 占全部投资 的
存。
增 长 2%, l 比全行业 增速 高 了 1 个 百分 点。企业 不 断加 快 6 新品开发和 市场拓 展 的步 伐 , 品结构逐 步 升级 , 端产 品 产 高
2006:宏观调控使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2006:宏观调控使经济稳定快速发展2007-3-16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形势最好的年份之一。
针对经济增长出现偏热苗头,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以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使经济偏热得到遏制,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社会事业发展也取得明显进步。
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日臻完善,驾驭经济能力日益提升。
落实“三农”政策见实效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
中央和地方财政为此共安排1030亿元转移支付。
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
二是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
2006年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减轻了柴油、化肥等农资涨价对种粮农民的不利影响,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根据油价调整情况,拨付渔业等行业补贴资金84.8亿元。
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
良种补贴资金40.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3.7亿元和3亿元。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财政财务政策,及时拨付补贴资金57亿元。
三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长远发展。
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并积极探索建立“民办公助”机制,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中央财政投入资金70.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等,取得了较好效果;以投资参股经营为重点,积极扶持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投入资金35.8亿元,吸引带动社会投入140亿元。
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四是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率先进行改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执行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对部分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学校,受益学生达到4880万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20•【字号】津政发[2006]16号•【施行日期】2006.0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06]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天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
做好2006年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要求,树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努力完成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全市“十一五”良好开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二月二十日天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5年,全市各方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加大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五大战略举措,保持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6年底(11~12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特点
重提 高投 资效 益 , 坚持 区别对 待 、 保 有压 ; 努 有 将
力 扩大 居 民 消 费 , 进 城 乡 居 民收 入 进 一 步 增 促 加 , 理调 整并 严 格 执 行 最低 工 资制 度 , 力 提 合 着 高低 收入 者收入 水平 和消 费能 力 。在 2 0 0 6年单 位 G P能耗 将有 所 下 降 的 基 础 上 ,0 7年 发 改 D 20 委 将 以节 能降耗 和污染 减排 为抓 手 , 促进 经 济结 构调 整 、 进增 长 方 式 转 变 、 进 质量 和 效 益 提 促 促
20 0 7年 l 2月 1 日中储 粮 总 公 司 在 黑 龙江 0
国最低价 稻 谷 库 存 仅 为 24万 吨 , 麦 库 存 约 8 小 30 30万 吨 。最 低 价 稻 谷 的这 点 库 存 量 可 能 到
20 0 8年初 即将 基本 ? 耗 完 毕 。如 果 明年 新 稻 谷 肖 上 市前粮 食价格 继续 上涨 , 小麦 继续 维 持 目前 的 强势 局面 ,0 8年 国 家 调控 粮 食 市 场 也 将 捉 襟 20
民消费 价格 上涨 幅度 将 回落 到 4 5 左 右 , 约 .% 大 比 20 0 7年下 降 0 2个百分 点 。 . ( 笔人 : 执 曾红颖 、 琼 、 邱 张香 君 )
半年加 大 最 低 收 购 价 粮 食 的销 售 数 量 , 2 0 仅 07
年 1 月至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2月 2 日国家 就 向市 场 投 放 、 卖 0 拍
正做 到 又好 又快 发 展 。 ( ) 观 调 控 : 持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连 续 二 宏 保
性和 稳定性 。
年 是经 济工 作 , 全 面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要 构
中国财政政策2006-2011年
2006-2011
2006年财政政策
经济状况 政策改革 政策特点
2006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十一五的计划的开始年, 也是继05年起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第二个年头。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 10.7%。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 速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国际收支延续 “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 本和金融项日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 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
速增长势头
2008年财政政策主要措施
√ 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 √ 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 定期 √ 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 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 √ 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 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
2006年政策改革
1.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大
2006年政策特点
2.科技投入资金规模加大,鼓励自主创新
2006年政策特点
3.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大
2006年政策特点
2007年财政政策
方针:继续实行稳健财政政策 重要标志:
“双减”——即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 模和财政赤字规模
财政政策五大取向 财政效果
2010年面对通胀问题
1.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与宏观调控思路 2.构建“审慎灵活”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系 3.推进供给管理,完善积极财政政策体系
2010年针对通胀的对策
2011年财政政策
财政状况 总体特征 应对措施
中国需求管理适时调整,实行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自主
建设部部署2006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 国建设工作会议消息 ,0 6 2 0 年我 国继续贯 彻落实加强房地产
】 控 政 措 ,进 地 业 康 展 r 调 的 策 施促 房 产 健 发 。
一 建 设 部 部 长 汪 光 焘 说 ,0 5 房 地 产 市 场 调 控 初 见 成 20 年
编制和审批 , 国家发展改 革委关于规 范煤炭矿 区总体规划 审批管 按《
圈
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048 1 ) ( 20 19号 要求执行 。
二、 严格执行煤炭项目建设 程序
各产煤省( 市 ) 企业要严格执行《 区、 和 企业投资项 目核准暂行办 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第l 号令 ) ( 9 的有关规定 , 规范煤炭项 目的期 工作 及核准程序。 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开发项 目申请 报告, 由项 目 所在 地省 ( 、 ) 区 市 发展改革委、 目所属 中央管理企业集 团初审后 上报 国 项 家发展改革委,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直接核准或报请国务院核准 。其 中, 建设规模 小于6 万吨/ o 年的煤炭项 目 , 国家发展 改革委将 视具体
加强煤炭基本建设管理 ,做好煤炭总量平衡 , 促进煤 炭工业健康发
展划
各产煤 省( 市 ) 区、 和企业 要根据全国煤炭工业 “ 十一五 ” 发展规 划的总体 部署, 从全 局出发 , 合资源条件 、 结 市场 需求和外部 建设条 件, 抓紧完善本 地区和本企业煤炭 发展规 划 , 优化 煤炭建设布局 . 合 理安排建设规模 , 指导煤矿有序建设。 各产煤省( 市) 区、 要抓紧组织编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 批准的 经 矿区总体规 划 , 区勘探开 发、 是矿 单项工程建设的 基本依 据 , 煤矿建 设项 目必须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 划和矿 区总体规划 。矿 区总 体规划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人大议事【发布部门】101【发布日期】2007.03.16【实施日期】2007.03.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工作文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
会议决定,批准《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位代表: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6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10.7%。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01•【字号】川府函[2006]66号•【施行日期】2006.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资利用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川府函[2006]66号二○○六年四月一日)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印发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和实施。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保持“十五”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繁荣服务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认真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生态建设,搞好环境保护,努力做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6个方面的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关键领域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改革开放促发展。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等突出问题,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2006年着重抓好深化统计制度改革等工作
2006年着重抓好深化统计制度改革等工作中新网12月27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全国统计工作会议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总结了近几年统计工作的主要经验,分析了当前统计工作的形势,部署了2006年的工作。
2006年是实施统计改革和建设的关键一年,各级统计机构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着重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省级统计局对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
二是认真做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精心准备第二次农业普查,认真做好经济普查资料和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和服务业统计。
加快推广实施GDP下算一级制度。
试行服务业重点行业抽样调查方案。
四是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建立和完善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不同功能区域的评价指标和划分标准,健全对各地区、各行业节能降耗的统计发布制度。
五是努力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
加大对部门统计工作的协调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职能的划分,健全资料交换的渠道,着手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六是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努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落实基层统计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七是认真修改《统计法》。
国家统计局明年将提出《统计法》修改送审稿上报国务院。
启动“五五”统计普法工作,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研究推行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
八是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制定统计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统计信息工程扩建项目。
在构建统一规范的统计信息平台、拓宽信息高速公路和延长网络节点三个方面要取得重大突破。
九是全面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实施好各项专项调查和社情民意调查,启用国家统计资料馆,办好各级统计信息网。
十是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加强各级统计机构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人才工作规划(2005—2010年)》,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统计文化建设活动。
2006年我国的财政政策
2006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分析从2005年起,我国连续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式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
2005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决定。
所谓稳健财政政策,就是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的情形,是介于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实行的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而言的,财政部门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反映了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增量平衡取向,主要措施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
调整结构,反映了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控”的结构优化取向,这轮宏观调控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要防止通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避免通缩的阴影卷土重来;既要间接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控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推进改革,反映了财政政策促进“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的取向,就是要转变以往主要依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财政自身的改革以及有利于改革的财政收支安排,实现推进整体改革的目的。
增收节支是指财政部门要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006年,财政支出政策的基本特点是调整支出结构,在压缩一般性开支的同时,保障公共支出需要。
财政支出重点投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
其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本年度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内容。
为了配合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了103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
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
“三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188.7亿元。
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法规类别】预算管理【发文字号】国发[2005]37号【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2005.11.09【实施日期】2005.11.0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5]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现就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问题通知如下:一、2006年财政经济形势和编制2006年预算的指导思想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但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同时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问题仍比较突出,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偏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初步分析,预计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
由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较重,已定减收增支政策较多,2006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比较突出。
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值税转型试点,继续降低关税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完善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收入政策的调整,将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2006年度以及“十一五”交通工作计划
2006年度以及“十一五”交通工作计划“十五”时期,江苏交通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向未来,江苏交通已站在一个很高的发展平台上,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必须正确判断形势,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
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按照中央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定位特别是对江苏的最新要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延续和发展“十五”时期的增长势头,到“十一五”期末以省为单位达到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指标的目标值,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十一五”期间江苏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交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推进城市化、经济国际化战略,以及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增强交通设施与经济布局、产业集聚的配套互动性,进一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脆弱的特殊省情,要求我们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统筹兼顾好交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绿色江苏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等等。
因此,江苏交通发展任重道远,“十一五”必将是江苏交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省委、省政府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地区竞争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江苏的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方便程度和交通成本,要形成最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
为此,“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方针,保持江苏交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两个率先”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十一五”时期,江苏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以全力推进交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两个率先”的中心任务,全面推进交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积极推进公路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同时,继续加大对航道、港口发展的倾斜力度,努力实现水路与公路的协调发展;精心构筑能力充分、衔接协调、管理先进的基础设施体系和便捷、高效、安全、优质的客货运输体系,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和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强交通行政能力建设,深化改革,全面履行好交通行业管理的各项职责。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皖政[2006]27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06.03.24【实施日期】2006.03.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皖政〔2006〕2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我省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一年。
各级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为此,省政府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6年8个方面工作,确定了28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具体工作,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
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落实。
重点工作涉及到的其他部门和有关市县,都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今年政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一五” 发展的良好开局,我们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6年8个方面任务作出细化和分解,确定28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具体工作。
安排意见如下: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保持工业快速增长势头深入推进“861”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汽车、家电、化工等产业发展,支持生物质能源开发。
加快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推进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
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节,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
根据2006年发布的
根据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我国与高新技术相关的概念有“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前沿技术” 等。
其中,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
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据此,我国确立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11个重点领域和62项优先主题。
前沿技术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选择前沿技术的主要原则:一是代表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二是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三是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具备较好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开发基础。
我国先后于1999年、2001年、2004年、2006年颁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我国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行了动态调整。
比如,与2001年相比,2004年版“指南”新增了30项重点领域,删除了37项重点领域,调整了75项技术变化了的领域,对29项内容作了简要文字修改。
2006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我国又对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进行了再次修订,与2004年相比,2006年“指南”新增了海洋领域,删除了现代交通领域,并对各领域产业化重点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此外,我国《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也是经常进行调整的,列入《目录》中的高新技术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享受出口优惠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车间提高下线直进率控制计划为逐步提高车间的整车的装配过程质量控制和下线直进率,结合近期车间各工段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计划如下:顶岗现象严重,整车装配一次下线合格率(排故前)不高,工段每天都要加班排故,给调试工段增加了很大负担,影响整车交付的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提升一次下线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针对目前形式减小同竞争对手间存在的差距,全体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在满足生产节拍的前提下确保整车交付一次下线合格率,由年初的每月87.5%——年末90%以上不断提升,来满足市场需求。
1、当前直进率基线水平:38%
1、人员操作问题,针对目前各工段岗位人员不稳定,顶岗人员多的问题,工段首先要做好自我培训工作,对新上岗和临时顶岗的人员,工段班长必须在其上岗操作前做好培训指导工作,工长要督处班长的培训工作,并要亲自对新上岗和顶岗员工的装配质量进行确认,对关键、重要岗位,工段班长、工长在经常检查的同时,工段还要要安排增设临时互检工位,以保证装配质量。
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工段应按要求将每天人员有变化得工位报到桥头定验处,由桥头定检安排相关的定检联系主管工艺对顶岗人员的操作进行培训和确认,培训后桥头定检要根据情况安排定检和终检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查。
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员工,相关定检要立即将问题反馈给工段,并要对操作者进行教育和纠正,对重复出现质量问题的员工要重点进行监控和并根据情况加大质量处罚力度。
3、新车型培训,提前准备新车型、特殊车型的状态跟踪单。
明确新车型、不常见车型及特殊车型相应的变化情况,提前提醒操作者、工艺、检验等相关人员注意跟踪检查,以免由于车型不熟练产生错装、漏装影响整车质量。
4、加强对上到工序的检查,对1号升降段吊车体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外观质量的控制,对上道工序传递过来的车体问题、协调问题发现后立即与责任单位联系处理,上
报质保部,制定现场临时处理解决方法,确定长期控制措施。
5、要求员工装车前必须认真检查零件,生产中出现成品问题立即同主管部门、检验等联系制定解决方案,并以日报、周报的形式反馈给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以寻求尽快协调解决的途径。
2、
六、直进率目标值:从2006年3月起每月递增不低于1.2个百分点,确保年底前达到50%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