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紧扣语境,挖掘“情”“意”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乌镇美,美在水。
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
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河。
京杭大运河抵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
乌镇宛在水中央。
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
碧水清荡,似有鱼儿在游,看得见的是各种绿,软泥上有青荇在招摇,望不见的是水乡的根。
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
西市河宽不过20米,鸡犬之声相闻。
隔河人家,轻唤一声儿,对岸便探出头来回应。
石板路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故事。
墙根躺三两排木椅,支三两根木柱,下八九级石阶,便有渡船荡着波儿在候着。
河埠系舟,水畔勒马,到处有码头,随地是水口,出门便上船,起岸就进店,乌镇人随时可以出发,哪里都能生根。
船工或者船娘慈善地坐着或者蹲着,不招徕你,只等你的借问,或者谦和地纠正你,这不叫乌篷船,乌镇不是一切都姓乌。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
的心灵震撼。
④小村里的人“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享受到些许乐
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冬天再难掩饰的“造化的穷凶极恶”形成对
比,说明小村严冬生活之艰难。
答案
点拨关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准确探究有四个关键: 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内寻找依据。 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 不可对文本只做粗略肤浅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从而犯 误解文意的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效果应当得到尊重。 2.善于选择不同角度。 要想获得丰富意蕴,就必须善于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散文的切 入角度主要有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其中内容、主题角度是最 主要的角度,要打开它们,须讲究不同的方法:
要挖掘出上述纵深层面的东西,除了具备较深的语文素养外,“由 表及里”是一条重要途径。所谓“表”,是指探究题涉及的文本中的基本 内容,以此为立足点,建立起与上述深层意蕴的联系,从而不断地向 更深更广的意蕴开掘。如探究民族心理常常是由此及彼,通过文本中 的“这一个”,见出“一类”和“一批”,从而揭示出具体形象的典型意义; 探究人文精神,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升华,从而折射出人、物、事、理 的本质特征。
(4)借助语言。抓住散文中的议论抒情性语言,探究其内涵。
3.善于由表及里探究。 文本的意蕴一般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说的言 外之意、弦外之音。而深层意蕴则既包含文本的深层含义,更指向民族 心理、人文精神以及哲学、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有: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主静,中庸, 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 ⑦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 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 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核心是人 的关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四、整体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半局 张晓风 1.大家都叫他杜公——①虽然那时候他才 三十几岁。
第一步:关注标 题 标题是个棋语, 用在写人散文中 肯定有暗喻。
2.他和我有十几年之久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 候甚至是在一间办公室里——但是我不喜欢说他 是“同事”。 说他是朋友吗?我始终不敢将他列 入朋友类。 他这人毛病甚多,带棱带刺,在办公 室里对他敬而远之的人不少,就连我自己,跟他 也不是没有斗过嘴,使过气,但我惊奇我真的一 直尊敬他,喜欢他。
哑,猛听起来简直有点凶恶,细听之下才 点明了杜公
性格中的可 发觉句句珠玑,令人绝倒。后来我读到唐
太宗论魏征(那个凶凶的、逼人的魏征),却
说其人“妩媚”,几乎跳起来,这字形容 杜公太好了。——虽然杜公粗眉毛,瞪凸 眼,嘎嗓子,而且还不时骂人。
爱。 外凶内善。
5.他住的屋子极小,大约是四个半榻榻米, 宿舍人又杂,他种了许多盆盆罐罐的昙花,不时 邀我们请赏,夏天招待桂花绿豆汤、郁李,冬天 是腊八粥或猪腿肉红煨干鱿鱼加粉丝。我一直以 为他对昙花深感兴趣,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他只 是想用那些多刺的盆盆罐罐围满走廊,好让闲杂 人等不能在他窗外聊天——穷教员要为自己创造 读书环境真难。
6.“这房子倒可以叫‘不畏斋’了!”他自 嘲道,“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其亦不足畏也— —孔夫子说的。”
侧面描写。
7.他那一年已过了四十岁了。 8.杜公能写字,也能作诗,他随写随掷,不 自珍惜,却喜欢以米芾自居。 9.“米南宫哪,简直是米南宫哪!” 10.杜公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人或事他非 爆出来不可。有一次他极讨厌的一个人调到别处 去了,后来得意洋洋地穿了新机关的制服回来, 他不露声色地说:“这是制服吗?” 11.“是啊!”那人愈加得意。 12.“这是制帽?”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能力
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
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
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
写,形成反差对比,目的是突出作者所要描述的景色。再如:拟人法。为了
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把所描述的景物直接当作人来叙述,赋予其动作、
行为、语言等,来反映景物的变化运动过程。
②动静结合,交相辉映。
③写景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按景物的类别来写。
3.哲思文化类散文 哲思文化类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 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震撼性的审 美效果。 (1)达到与人的思想性情相通、灵气往来的境界,使读者获得理性的醒 悟和精神的畅快。 (2)哲思文化类散文经过联想,拥有丰富的内涵,把自然、社会、人生 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思文化类散文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蘸满了审美情感的汁液。 (4)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文学色彩浓厚。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4)语言美妙,风格各异 写景散文不仅语言美妙,还风格各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 格,如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 (5)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使得景物特征更加突出。例 如:对比法。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景物,或者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五
一、探究主旨 小说好读而难懂。好读在于小说中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难 懂在于故事背后的主旨,它是意义点,也是我们理解的难点,因为 作者并不会直接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 来爆裂的巨响:“砰——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第七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探究文本意蕴
——两种意蕴,发掘深广
内容索引
主旨意蕴类探究策略 审美意蕴类探究策略 探究文本意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掌握关键能力
主旨意蕴类探究策略
小说主旨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 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 创作意图。它既可以要求直接探究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 性或深刻性,表现为三类探究题:探究主旨、探究思想意蕴、探究情 感意蕴。
答案
备练试题: (1)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 ①叙写“阴城”的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 ②渲染荒凉冷落的氛围,暗示人物处境的艰难。
答案
(2)赏析画线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答案 ①灵活运用淳朴自然的口语,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 ②选取“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拟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 鞭的不同凡响。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 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 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 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2019届语文复习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_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
核心突破五探究文本意蕴——两种意蕴,发掘深广小说主旨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既可以要求直接探究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表现为三类探究题:探究主旨、探究思想意蕴、探究情感意蕴。
另外,主旨意蕴类探究还有间接形式,像标题意蕴探究、重要句子意蕴探究、创作意图探究都是此类。
一、探究主旨小说好读而难懂。
好读在于小说中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难懂在于故事背后的主旨,它是意义点,也是我们理解的难点,因为作者并不会直接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三只虫草阿来①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②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③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④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⑤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⑥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⑧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⑨“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_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
核心突破五分析概括形象——由表及里,察情悟理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某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故称作“意象”也无妨。
散文中的物象受文本语境的制约,因此阅读时需要依文定意,也就是说,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体味景、物所蕴含的意义。
这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同。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就无所谓“意象”了。
(2017·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叶梅《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留在窑洞安宁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
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第七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二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
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
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答案
3.感知形象:邮差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邮差先生是一位年纪大、头发花白的小城邮递员,他善良友好, 亲切温和,悠闲自得,认真敬业。 4.探知主题:请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答案 小说通过对小城邮差先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送信的经历描写, 展现了在日本侵华战争历史大背景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宁静的画面, 表达了对小城安逸、祥和、淳朴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喜爱,以及对 和平安宁的生活出来的“慢”生活,某种程度上给今天被快节奏裹挟着生活的人 们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描写这方面的文字比较分散,需要努力捕捉字里行间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归类:社会环境概括题 对应考点:C—(3)
答案
真题训练·(10~15分钟)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首先,应准确理解题干“小城生活”这个题眼,它包括生活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自然环境或氛围,居民的生活特征、人际关系及生活节奏等。小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微专题二
微专题二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一、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阐释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是小说构成的四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小说的命题重点也正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
当我们透过林林总总的答题步骤和方法而试图寻找小说答题的规律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小说的答题也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
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可以迅速切入思路,保证基本不遗漏要点,因此,称之为“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一)情节结构题例题1 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7年山东卷第19题)答案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解析第①点是从读者效果回答,第②点是从情节结构自身角度回答,③④两点是从人物角度回答。
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情节、人物两个要素。
例题2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17年浙江卷第13题) 答案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解析①②两点是从情节自身角度回答,第③点是从读者角度回答,第④点是从结构角度回答。
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情节一个要素。
(二)人物形象题例题“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6年全国卷Ⅲ第11题(2)题]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_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故事讲述,关注其方式、效果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57页PPT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源自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推荐K12学习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_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
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赏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描写艺术、叙事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一、描写艺术小说中的描写从描写对象看分为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是赏析的重点。
(一)景物描写艺术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同散文的景物描写艺术一样,可以从技巧和作用(效果)两方面进行:1.技巧方面(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6)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
主观描写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
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状貌,而不带有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2.效果方面(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照应标题或首尾。
(4)主题:①揭示或暗示主题,②具有象征意蕴。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二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同第三章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要求”。
一、(2014 •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走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
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
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
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
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
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
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
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
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
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
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
给客人添茶。
”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
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
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
赵老板低头深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 ②纯真清澈; ③一次次的新生; 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留在窑洞 安 宁 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 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
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可恰恰是这样单
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外界再怎样喧哗
骚动,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
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
大山,守着这几十年住过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
2.概括窑洞的生活环境特点。
答案 ①杏林掩映,破旧但干净,庭院开阔平坦。
②安静,遗世独立,如世外桃源一般。
③富有生机。
④与自然融为一体。
答案
3.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趣味。 ②文章先后用 “ 杏林 ”“ 黄杏果 ”“ 腐烂的杏果 ”“ 杏树 ”“ 美味极 了的杏果”等隐隐串起全文内容,起到结构文章的线索作用。 ③具有象征意味(或暗示文章主旨),说明留守村庄中的人们,与大地的 关系亲密,默默无声地生活,就像山杏一样,即使腐烂、坠落, “也 要投入大地的怀抱”“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
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
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
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
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而更多的杏,因
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
(2017· 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 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 原本的名字 “ 葛根高勒 ”,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 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 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节选自叶梅《根河之恋》) 注 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 尔草原。
答案
①抓住山村典型事物,突出乡野气息,为文章增添了一份田园
点拨关键
1.分析物象特点、作用的前提——圈点阅读 圈点阅读是一种跳跃式、筛选式阅读,即只阅读与物象有关的文字。 对描写物象相对集中的文字,要细读,作圈点式阅读,即圈点勾画出那 些点明物象特点的文字,以及与它有关的议论抒情性文字。 2.分析物象特点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 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 神);三是物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山下开
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
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尽管
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 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 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臵。
②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托作者感情。
③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形象更加鲜
明突出。
掌握关键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 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 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 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 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 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 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 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 会意义两个方面。
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多了,拿去山下
卖掉。
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
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的大山。日复一日地
安静过着,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
和永恒不逝的美。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
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 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棵质朴、 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他们在蜂拥 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 听着车外不时传来的汽车急促的不耐烦的喇叭声,在车灯到处闪烁 的疲惫、烦躁且拥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样的窑洞,如果老人 们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那它能留得住未来老去的少 年的父亲、老去的少年吗?那它还能留得住美味极了的有小虫子的杏果 吗?(选自《散文》2017年第2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改动)
3.分析物象作用
(1)分析主体物象作用
主体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穿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作用:①线索作用,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②象征作用,它象征某种意
蕴,隐含主旨;③衬托作用,在写人散文中借物写人,衬托人物形象;④ 寄托作者感情。 (2)分析次要物象作用 ①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
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分析概括形象
——由表及里,察情悟理
内容索引
分析物象特点、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分析概括形象
掌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景,景物;物,某自然物和人 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 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 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故称作“意象”也无妨。 散文中的物象受文本语境的制约,因此阅读时需要依文定意,也 就是说,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体味景、物所蕴含的意义。这与古典 诗歌中的意象不同。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 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 ( 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 就无所谓“意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