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欣赏趣为先

合集下载

李渔戏曲本体观与“本色”理论

李渔戏曲本体观与“本色”理论
二、清代李渔的“本色”说
李渔对曲文的探讨主要着手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曲词,一 个是宾白,跟明代戏曲家相比,他对戏曲的艺术特性及其本色 阐释的更加具体与深刻。在这里,他已然把宾白提升到与曲词 同等的地位,用辩证的态度审视戏曲中的两种语言。
“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何也?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 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在这 里,“贵显浅”是李渔对戏曲语言最先提出的要求。此款与 “戒浮泛”、“忌填塞”是一体两面。李渔的“显浅”包含三 重意思。其一:“显浅是要求戏曲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要完全 让普通百姓接受。其二:“显浅”既不是粗俗的语言,也不是很 直白的家常厘语,而是某种具有深厚韵味的词语,即“意深” 而“词浅”。其三,“显浅”是“忌填塞”。就是创作者在对 典故的运用时尽量要做到不留痕迹,让人读起来有种朗朗上口 的感觉。对于曲文的“显浅”,李渔的落脚点立足于观众的接 受层面,相较于明代的剧作家,它提出的通俗更接近戏曲的群 众性这一特征。
“本色”的另一个方面是“重机趣”。这一个观点的提出 既是对古典剧论“本色”理论,尤其是明代以来“本色”派理 论的继承,也是在曲文通俗化基础上的创造性见解。“机趣” 说是李渔关于曲文的性质的论述。李渔认为,无论什么角色演 唱的曲文都不能缺少“机趣”,即某种审美韵味。在这里,李 渔更多看到的是一种欣赏层面的美,一种形式与内容相结合 的美。他指出:“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 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马土,有生形而无 生气。因作者逐句凑成,遂使观场者逐段记忆,稍不留心,则 看到第二曲不记头一曲是何等情形,看到第二折不知第三折 要何作勾当。是心口徒劳,耳目俱涩,何必以此为苦,而复苦 百千万亿之人哉?……

京剧趣谈听课记录

京剧趣谈听课记录

京剧趣谈听课记录
在一次京剧课上,我听到了一些有趣的知识,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地区,由多种曲艺和戏曲发展而来。

它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也就是歌唱、念白、做功和表演,是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其次,老师还讲解了京剧的表演特点。

京剧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它注重动作和身段的表现,表演者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以及特定的唱腔和念白。

京剧的表演形式非常规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京剧中的经典剧目和著名角色。

比如《红灯记》中的女主角梅兰芳,他的表演风格独特,被誉为“梅派”。

还有《霸王别姬》中的程咬金,他是一位忠诚的
将军,勇猛无畏。

这些经典剧目和著名角色都是京剧艺术的精髓,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这次课程,我对京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京剧,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知识,也希望有机会去欣赏一场真正的京剧表演,感受其中的魅力与魄力。

京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

戏曲课堂心得体会

戏曲课堂心得体会

戏曲课堂心得体会戏曲课堂心得体会1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戏曲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一位戏曲课程的学习者,我有幸参与了大学中的戏曲课堂。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不仅收获了对戏曲艺术的更深入了解,还感受到了戏曲课堂给予我的启发和成长。

下面我将介绍对戏曲课堂的五个心得体会。

首先,戏曲课堂的多元教学方法为我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课堂上,老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演绎相结合的方式,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我们不仅学习了戏曲的基本知识,如角色分类、唱腔等,还有机会亲自参与到一些经典戏曲角色的表演中。

这种全方位的学习方式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戏曲的艺术特点,也帮助我加深了对戏曲的喜爱。

其次,戏曲课堂的艺术鉴赏让我领略到了戏曲的深厚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观看一些经典戏曲的演出录像,我们能够欣赏到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戏曲表演,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表演技巧。

与此同时,老师还详细分析了剧情、角色形象等,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戏曲作品的艺术内涵。

通过这种艺术鉴赏的方式,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戏曲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第三,戏曲课堂的团队合作让我学到了合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需要分组进行小剧场的演绎。

这要求我们与队友密切合作,共同讨论剧情、确定角色表演方式等。

这种合作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也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便达成共识。

通过多次的合作,我们学会了相互理解、包容与配合,最终呈现出一份完整的戏曲表演。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凝聚力。

第四,戏曲课堂的演绎让我体验到了艺术的创造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教授了演唱技巧,还引导我们通过表演手段塑造角色形象。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过表情、动作等细微之处来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思考如何激发角色的内心冲突、情感波动。

通过不断地排练和反复的演绎,我们能够在演出中找到角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共鸣。

从观众的三大分类析李渔戏曲理论之观众本位思想-文档资料

从观众的三大分类析李渔戏曲理论之观众本位思想-文档资料

从观众的三大分类析李渔戏曲理论之观众本位思想从北宋杂剧到金院本,到元杂剧,再到明清传奇,中国戏曲,这一民众趣味浓厚的民间型艺术,迎合民众的欣赏趣味是其不变的宗旨。

身为戏曲理论家兼创作家的李渔,把观众的欣赏要求放在创作和演出的首位,这也正是他取得全面系统理论成果的前提。

观众是戏曲服务的对象,更是戏曲传承的关键性因素。

文章从戏曲的创作、表演和传承入手,将观众分为潜在的观众、在场的观众和不在场的观众,分析李渔的观众本位思想,试图折射出戏曲传承方面的一些可行之策。

、潜在的观众戏曲创作的轴心戏曲的舞台生命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李渔将戏曲可供上演作为编剧首务,大胆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

他说:"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此其所以观听咸宜也。

"①"口却登场"和"身代梨园"是手段,"观听咸宜"是目的,这正是从观众的立场出发的。

戏曲题材、语言和结构都要以潜在的观众为出发点。

在选剧上李渔提出"剂冷热" 的主张,把是否投合观众的情感和心理需要作为题材好坏的标准。

"予谓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

"②即便改编旧剧,也要依此原则。

他还十分关注题材的通俗性,也旨在拉进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李渔认为" 作文之最乐者,莫如填词;其最苦者,亦莫如填词" ,台词的创作十分艰难,要考虑演员是否上口、观众是否入耳,要准确地传情达意,更会影响情节的发展和剧作的成败。

因此,剧作家要"设身处地" ,先把自己变成剧中角色和不在场的观众。

而要为角色"立言" ,先得为其"立心" 。

" 言者,心之声也。

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 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 的境界。

从“幻梦”探究中国戏曲中的审美志趣——以东北二人转单出头《红月娥做梦》、明传奇《邯郸记》、京剧《春闺

从“幻梦”探究中国戏曲中的审美志趣——以东北二人转单出头《红月娥做梦》、明传奇《邯郸记》、京剧《春闺

艺林漫话 ┃ The art circles一、从中国美学的本质浅析中国审美志趣追求中的“志”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琼楼中,中国美学讲述的是中国人蔚为大观的民族哲思,历朝历代对于美的不同概念和追求。

具有深厚源流的中华美学,无疑是华夏民族美的结晶。

叶朗老师纵览中国美学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魏晋南北朝至明代;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清代前期[1]。

叶朗老师认为,生活在先秦时期的老子所主张的一系列理论,是整个中国美学的起点与发端。

“道”是老子哲学的一个贯串理念。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老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是万物的起始,也是繁衍万物的根本。

这种蕴含着巨大智慧的求“道”的哲思,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核心原则,也是中国美学区别于西方及世界各国美学的重要分水岭。

中国的画作是线条与空白之间的玄妙协同,是虚实结合的典型体现;中国戏曲艺术更是如此,一方舞台上简单的砌末便能将王侯将相、闺阁情愫、太平盛世通通表现出来。

到了孔子时期,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将美育加注在审美范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是孔子对于艺术应与道德、与教化联系起来的生动表达。

自此,中国人在美的方面,有了对于普度和教化的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老子这种追问“道”的高级追求和孔子将教育意义融入到艺术中的思想,最终使中国人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追求中包含了“志”。

二、从中国美学的本质浅析中国审美志趣追求中的“趣”老子美学中“道”的概念在指导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艺术发源和生长的同时,中国美学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形成了“趣”的概念,成为了中华民族审美中独特的对志趣的追求。

明朝时期,美学思想不断完善。

汤显祖在《玉茗堂尺牍之四•答吕姜山》中对其做了独到的阐述:“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着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4]说明了汤显祖认为撰文需要意、趣、神、色,需要恣意挥洒的灵感与神趣的境界。

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

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

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戏曲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它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的唯一存活体,葆有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世界三大爱情经典剧作之一《西厢记》(与《沙恭达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其舞台综合性发展到精淳的地步,其美学原则使之成为人类写意型艺术的典型代表,得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欢迎浏览。

在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悠久历史中,戏曲一直在孕育、变化和茁长。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史的后期,戏曲活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方式,戏曲在它的肌体中挟带了中国文化的众量因子,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了解戏曲。

广袤的覆盖率。

戏曲对于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

从空间意义上说,经过繁衍生息而形成的众多地方剧种,对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靡有孑遗的覆盖。

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中华大地上可说凡有入居处皆有戏曲,这在世界文化中是一大奇迹。

从时间意义上说,遍布城乡的勾栏戏馆、街台庙台上丝弦锣鼓终日不绝的演出,成为民俗文化生活的主要景观。

从介入深度上说,戏曲文化几乎是地覆海涵、包罗万象,民间年节庆典酬神许愿、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被戏曲垄断,几乎一切生活工艺都围绕戏曲内容制作——建筑雕塑、居室装饰、器物装饰、绘画、年画、泥塑、剪纸、刺绣、瓷器、漆器、金银玉器皆如此。

覆盖率还可以作另外一种层面的理解。

例如戏曲创作对于中国传统题材的全面覆盖:积累起来的数万个剧目,其内容从上古开辟神话到全部24史几乎敷衍净尽,一直延伸到现当代生活。

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

戏曲小品搞笑大全

戏曲小品搞笑大全

戏曲小品搞笑大全
戏曲小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戏曲形式,它以简短的情节、生动的表演和幽默的台词为特点,常常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戏曲小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笑声。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部经典的京剧小品《捉放羊》。

这个小品讲述了一个放羊的老汉因为一只羊不听话,最终被逗得哭笑不得的故事。

这个小品中,演员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幽默的动作,将这个简单的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引人捧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越剧小品《打醋坛子》。

这个小品讲述了一个妇人因为丈夫偷喝了她的醋,而在家中大闹的故事。

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夸张的台词,将这个家庭琐事演绎得活灵活现,让观众忍俊不禁。

除了京剧和越剧,粤剧也有许多经典的小品。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就是一部经典的粤剧小品,讲述了一个卖油郎因为爱慕一位花魁,而与其他人争风吃醋的故事。

这个小品中,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动作和幽默的对白,将这个爱情故事演绎得轻松愉快,让观众捧腹大笑。

除了以上提到的戏曲小品,中国的各个地方戏曲中都有许多经典的搞笑小品,比如评剧的《卖炭翁》、黄梅戏的《打雪仗》等等。

这些小品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幽默的台词,将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演绎得活灵活现,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笑声。

总的来说,戏曲小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宝贵遗产,它以简短、生动、幽默的表演形式,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放松。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欣赏这些经典的戏曲小品,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高中关于戏曲的魅力作文素材整理

高中关于戏曲的魅力作文素材整理

高中关于戏曲的魅力作文素材整理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高中关于戏曲的魅力作文素材整理】大家好啊!我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最喜欢的戏曲。

戏曲真是太棒了,它融汇了唱歌、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看起来是那么的绚丽多彩、别有一番风味呢!我最喜欢看京剧了。

京剧的脸谱可真漂亮,一张张画着夸张而生动的神情,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身份地位。

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身穿绣花戏服的演员,扮相威武得像武大郎一样,或者俏皮可爱像小丫环一般。

戏服上绣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好像一件件艺术品呀!京剧的表演可真是精彩纷呈。

只见演员在台上挥舞长鞭,姿态优雅好看极了;或挺着胸膛,昂着头颅,神态骄傲矫健;或装小丑卖萌,逗得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

最酷的还要属"武打",演员们举起长剑、棍棒你来我往,打得有声有色,看着真过瘾!不过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演员们那恍如天籁的唱腔。

有的高亢激越,有的缓缓婉转,像是诉说着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

偶尔还夹杂着小旦们那婉转动听的唱段,像一首首清澈的小曲,让人如痴如醉。

除了京剧,我也很喜欢看其他地方戏曲,比如越剧、黄梅戏等。

它们与京剧的表演风格大不相同,但同样精彩绝伦。

越剧以柔美性情见长,舞台上的女子们个个仪态万千、娴雅动人;黄梅戏则活泼straightforward 风趣,不时会有滑稽的小品穿插其中,逗得观众们捧腹大笑。

不知不觉,我已经沉浸在这绚丽多彩的戏曲世界里无法自拔了。

每当一台好戏落幕,我总是百看不厌、意犹未尽。

戏曲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正是因为它包罗万象、融合了诗词歌赋、武术技击、服饰美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粹。

欣赏戏曲,不仅是在欣赏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曲调,更是在欣赏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瑰宝。

我真希望有一天能亲自走进剧院,亲身体验一番这视听盛宴,领略戏曲魅力所在!好了,这就是关于戏曲魅力的一些心得体会。

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我真心爱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希望通过分享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戏曲哦!篇2戏曲真是太有趣啦!它不但有漂亮的服装、精美的化妆,还有动听的唱腔和曲调,令人看了就入迷。

喜欢戏曲的说说

喜欢戏曲的说说

喜欢戏曲的说说我喜欢戏曲,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启发。

戏曲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戏曲给我带来了欣赏的乐趣。

每当我坐在剧场的观众席上,静静地欣赏着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戏曲的音乐、唱腔、舞蹈、造型等元素相互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演员们的身姿优雅、音调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剧情的推进和扮相的精致更是吸引着我。

每一出戏曲都有着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剧情的起伏和角色的情感。

其次,戏曲给我带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研究的机会。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历史、哲学和道德等内容。

通过观看戏曲,我了解到了古代的礼仪制度、宫廷生活、故事传说等方面的知识。

我欣赏戏曲中的歌词和唱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研究戏曲的过程中,我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戏曲给我带来了表演和表达的方法。

通过学习戏曲,我可以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观察能力。

戏曲表演要求演员有良好的音乐感和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

通过模仿演员的动作和声音,我可以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戏曲也教会我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观看和演绎戏曲,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总的来说,我喜欢戏曲,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欣赏的乐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研究的机会,以及表演和表达的方法。

戏曲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小学音乐戏曲入门学习

小学音乐戏曲入门学习

小学音乐戏曲入门学习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在小学阶段引导孩子们接触和学习戏曲,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艺术素养,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开启戏曲学习的大门呢?首先,激发兴趣是关键。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可能不太容易长时间集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来引起他们对戏曲的兴趣。

比如,播放一些精彩的戏曲片段,像《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戏曲的魅力。

这些片段中,演员们精美的服饰、独特的妆容以及生动的表演,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同时,可以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戏曲背后的故事,比如戏曲名角的成长经历,或者某个经典剧目的创作背景,让戏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简单易懂。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介绍戏曲知识时,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

比如,讲解戏曲的行当,不要只是生硬地说“生、旦、净、丑”,而是可以结合具体的角色形象,比如让孩子们看看诸葛亮(老生)、杨贵妃(旦角)、包公(净角)、时迁(丑角)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再解释每个行当的特点。

对于戏曲的唱腔,也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比如告诉孩子们,有的唱腔像小鸟唱歌一样清脆,有的像老牛走路一样沉稳。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戏曲曲目也非常重要。

一开始,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歌词易懂的曲目,像《说唱脸谱》《女驸马》等。

这些曲目容易学唱,能够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戏曲的信心和积极性。

同时,可以将戏曲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戏曲歌曲,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喜欢。

除了欣赏和学唱,还可以让孩子们参与一些简单的戏曲表演活动。

比如,组织小组表演,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戏曲表演的乐趣。

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表演动作和表情。

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戏曲道具,如脸谱、头饰等,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戏曲文化。

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热爱戏曲艺术

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热爱戏曲艺术

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热爱戏曲艺术要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热爱戏曲艺术,就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对于戏曲艺术可能存在陌生、困惑、误解等情况,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要首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戏曲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在班级里定期组织戏曲欣赏活动,邀请戏曲专家教授为学生讲解演出的文化内涵和专业知识,让学生逐渐了解戏曲的魅力和艺术魄力。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戏曲表演,让他们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偏好,开设多样化的戏曲课程,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可以设置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蹈等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还可以开设一些有趣的戏曲艺术社团或俱乐部,让对戏曲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有一个互相交流和探索的平台。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认同感。

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产生认同感,才会愿意去投入和努力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认同感,我们可以加强戏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戏曲的存在和价值。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戏曲剧目进行欣赏和解读,使他们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文化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戏曲艺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对戏曲的认同感。

注重实践操作。

让学生参与戏曲的实践操作,是培养他们热爱戏曲艺术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以邀请戏曲专家或老师为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还可以组织学生排练和表演小型戏曲节目,让他们亲身体验表演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要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热爱戏曲艺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对戏曲的认同感,并注重实践操作,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沉浸于戏曲的世界,享受戏曲艺术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小学三年级作文传统戏曲节戏曲表演趣味剧竞演

小学三年级作文传统戏曲节戏曲表演趣味剧竞演

传统戏曲节戏曲表演趣味剧竞演传统戏曲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不同地方的传统戏曲表演,其中最有趣的要数趣味剧竞演了。

早晨,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来到了节日举办的地方。

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一阵阵奇妙的乐曲声在空中飘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我听着这些乐曲,不禁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爸爸妈妈也被这美妙的音乐吸引,摆动着身体,跟我一起跳起舞来。

真正的戏曲表演将在下午开始,我们找了个好位置坐下,准备欣赏这场盛大的戏曲竞演。

舞台上放着一个漂亮的红色帷幕,偶尔还有一些演员进出,让人好奇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

随着红色帷幕的缓缓拉开,舞台上出现了一幅幅精美的布景。

这些布景都描绘着古代的场景,有的是宫殿,有的是山水画面。

这时,演员们一个个走进了舞台,穿着华丽的戏装,面带微笑。

他们首先行礼,然后以独特的语言开始唱戏。

唱戏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说唱结合,有的是全程唱词。

虽然有的词句我听不懂,但是通过演员们丰富的表情和精彩的动作,我能够理解整个故事。

其中有《白蛇传》、《红楼梦》等经典剧目,这些戏剧不仅有趣,而且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在戏曲节上,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趣味剧竞演。

这一环节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包括我在内。

演员们穿着各种特殊的戏装,摆出奇特的造型,一出场就引来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他们互相之间较劲,比拼才艺,有时还会和观众互动。

整个演出轻松而有趣,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传统戏曲节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戏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戏曲的唱词曲调独特,舞台的布景充满了艺术的享受。

通过这些表演,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学到哲理和智慧。

在这个传统戏曲节上,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戏曲表演,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观看,并且发现了团结友爱的力量。

这让我明白了传统戏曲节背后的意义,也让我铭记于心。

幼儿园艺术欣赏戏曲之美教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

幼儿园艺术欣赏戏曲之美教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

幼儿园艺术欣赏戏曲之美教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幼儿园艺术欣赏戏曲之美教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通过艺术欣赏戏曲之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从幼儿园艺术欣赏戏曲之美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教学内容1.引导幼儿欣赏经典戏曲在幼儿园艺术欣赏戏曲之美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幼儿欣赏经典的戏曲作品,例如《红楼梦》、《牡丹亭》等。

通过播放音、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幼儿感受戏曲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培养幼儿对戏曲的兴趣和好感。

2.学习传统戏曲表演技巧在艺术欣赏戏曲之美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幼儿学习传统戏曲表演技巧,包括面积的使用、身段的活动、表情的变化等。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戏曲表演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演天赋。

3.了解戏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除了欣赏和表演,幼儿还应该了解戏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老师可以讲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介绍一些著名的戏剧家和戏曲作品,让幼儿在欣赏戏曲之美的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艺术欣赏戏曲之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比如编排角色扮演游戏、设计戏曲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等。

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戏曲的理解和记忆。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展示戏曲的魅力。

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的戏曲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的美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实地体验组织幼儿参观戏曲表演或戏曲展览,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戏曲文化的魅力。

通过实地体验,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的表演艺术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戏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园戏曲文化教育活动创意方案

幼儿园戏曲文化教育活动创意方案

《幼儿园戏曲文化教育活动创意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幼儿园戏曲文化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在幼儿园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活动主题1.1 观赏传统戏曲表演观赏戏曲表演是幼儿园戏曲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通过邀请专业的戏曲表演团体来幼儿园进行表演,让幼儿零距离接触戏曲,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1.2 戏曲鉴赏体验通过专门设计的戏曲鉴赏课程,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感知京剧、黄梅戏、越剧等不同戏曲形式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1.3 戏曲文化艺术手工制作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与戏曲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制作,如脸谱画、皮影戏剧场制作等,让幼儿们在动手制作中感知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1.4 戏曲传统游戏体验通过戏曲传统游戏的体验,如扇子舞蹈、戏曲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戏曲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活动内容2.1 拓展戏曲文化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戏曲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历史渊源、不同戏曲形式的特点、著名戏曲剧目介绍等,拓展幼儿的戏曲文化知识面。

2.2 角色扮演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和小型戏曲表演,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3 戏曲美术创作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与戏曲主题相关的美术创作,如舞台布景绘制、服装设计等,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4 戏曲文化游戏体验设计与戏曲文化相关的游戏环节,如“戏曲知识问答”、“戏曲趣味游戏”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知戏曲文化。

三、活动形式3.1 主题活动日在特定的主题日举办幼儿园戏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精心策划的活动流程,让幼儿深度参与并享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3.2 精品课程将戏曲文化教育活动融入到幼儿园的精品课程中,结合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打造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戏曲文化课程。

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1000字作文

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1000字作文

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1000字作文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1000字作文篇1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

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1000字作文篇2我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我觉得它非常有意思!戏曲艺术有很多种类,比如京剧、豫剧、越剧等等。

每种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曲调。

我最喜欢的是京剧,因为它的表演非常精彩和震撼!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化着浓妆,表演时动作夸张,声音高亢。

戏曲趣味互动活动方案策划

戏曲趣味互动活动方案策划

戏曲趣味互动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同时提供一个有趣的互动平台,我们策划了一场戏曲趣味互动活动,旨在通过参与者与戏曲互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戏曲,并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目标1.通过互动的方式增加对戏曲的了解和认知;2.激发参与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提供一个有趣的互动平台,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三、活动内容1.戏曲基础知识讲座为了增加参与者对戏曲的了解,我们将先进行一场戏曲基础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不同剧种的特点、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等。

参与者可以通过讲座了解到戏曲的丰富性和独特之处。

2.戏曲体验区在戏曲体验区,我们将设置不同的互动体验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包括以下互动活动:(1)学习基本动作:参与者可以向专业的戏曲演员学习各种基本动作,如梨园基本步法、手势、眼神表情等。

(2)化妆试戏:参与者可以体验戏曲角色的妆容,学习化妆的技巧,并尝试在镜前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戏曲化妆的艺术魅力。

(3)长衫体验:参与者可以穿上传统的长衫,感受古装的风范,并跟随老师学习如何走路、如何举手投足,体验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4)学习说白:参与者可以学习基本的说白技巧,跟随老师一起学习角色的台词表演,并进行模拟演出,感受角色表演的乐趣。

(5)武术动作体验:参与者可以学习戏曲中的武术动作,如刀、剑、枪的基本动作,并与老师进行模拟对战,感受戏曲中的格斗场面。

3.戏曲互动表演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将邀请专业的戏曲表演团队进行一场精彩的戏曲互动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手势、口头回应等方式与演员互动,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四、活动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活动宣传:1.制作海报和电子宣传册,通过社交媒体和活动网站发布;2.联系学校、社区、文化机构等相关部门,邀请他们参与和宣传活动;3.通过新闻媒体、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戏曲演讲稿

戏曲演讲稿

戏曲演讲稿各位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者,我的演讲题目是《戏曲的魅力》。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

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多样的剧情故事,吸引着无数观众的喜爱。

首先,戏曲的音乐美令人陶醉。

戏曲中的音乐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在音色、节奏、韵律等方面都独具匠心。

著名的京剧、豫剧等各地的戏曲,其音乐旋律悠扬、婉转动听,使人仿佛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戏曲中的唱腔更是各具特色,如京剧的慢板、快板,刚柔并济,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其次,戏曲中的表演艺术引人入胜。

戏曲表演以“唱”、“念”、“做”、“打”为基本手段,具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

戏曲演员通过脸谱、衣袂飘飘的舞蹈以及精致的动作,将角色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鲜明,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观赏价值和欣赏乐趣。

每一个面具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故事,每一次身姿变化都传达着情感的流转,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曲中的剧情故事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戏曲以其独特的编剧和剧本创作方式,刻画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内涵的人物形象,塑造了各种丰富多样的剧情。

戏曲作品中的经典故事,如《白蛇传》、《红楼梦》等,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迪和思考。

戏曲还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作用。

它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戏曲的表演和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许多方面,如礼仪、音乐、舞蹈、美术等。

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传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戏曲是一种需要用心去理解和欣赏的艺术形式。

它不同于现代流行的音乐、电影等形式,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欣赏。

但是,只有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戏曲的独特魅力,才能真正体会到戏曲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普世价值。

戏曲唱腔的特点

戏曲唱腔的特点

戏曲唱腔的特点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表达形式和戏剧性的演唱方式,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围绕戏曲唱腔的特点展开阐述,带您一起了解戏曲唱腔的魅力。

首先,戏曲唱腔注重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

演唱戏曲唱腔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声乐技巧,他们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等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这种声音的变化常常与戏曲的剧情和人物形象相呼应,能够更好地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戏曲表演的感染力。

其次,戏曲唱腔强调音乐与舞台表演的结合。

在戏曲演出中,唱腔往往与舞台动作、形体语言等紧密结合,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演员通过合理运用手势、眼神、身体的动作等,与唱腔的节奏和旋律相协调,使得演出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双重享受。

戏曲唱腔还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

不同的角色在唱腔表演中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男性角色的唱腔多为豪迈、雄浑,充满阳刚之气;女性角色的唱腔则多以柔美、委婉为主,展现出女性的温柔和细腻。

通过唱腔的表现手法,演员能够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进行生动地刻画,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此外,戏曲唱腔还有独特的曲调和音律体系。

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戏曲有着各自独特的曲调和音律,如京剧的梆子、黄梅戏的“长调”等。

这些曲调和音律丰富多样,有的激昂慷慨,有的婉转柔美,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剧情的紧张、激烈或是缠绵、柔情之感。

戏曲唱腔的音律体系丰富多样,为戏曲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韵律美感。

总之,戏曲唱腔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它以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为基础,强调音乐与舞台表演的结合,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同时具有独特的曲调和音律体系。

戏曲唱腔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观众带入戏曲的世界,使人沉浸其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梨园寻趣 品味雅韵

梨园寻趣 品味雅韵

梨园寻趣品味雅韵梨园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梨园的舞台,不仅仅是演出文艺作品的场所,更是中国戏曲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文化价值的符号。

今天,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梨园的舞台,走进传统的文化世界,感受那些充满韵味的戏曲音乐。

进入梨园的殿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庄严而又典雅的舞台布景,随着演员的表演,不同的场景不断在舞台上变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梨园的戏曲音乐一般以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及歌唱为主,其中,辛德瘤、板胡、琵琶、揭门、鼓子、锣鼓等乐器合作呈现出的音乐声音,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感染力,让观众产生共鸣。

梨园文化中最重要的便是传统剧目的演出。

这些剧目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岁月沉淀,逐渐形成了梨园的丰富文化内涵。

以《红楼梦》为例,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一,经过无数次的改编,已成为梨园中备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

在演出中,演员们将现代艺术元素与传统表演相融合,使得表现更加生动,其精湛的演技和精良的声乐演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

观看梨园演出,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方式,更是一种学术、历史及文化的追溯和传承。

梨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伦理道德,诸如孝道、忠诚、仁爱、信仰、敬老尊师等,这些思想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并以多种方式被传承至今。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一心追求与柳梢青的爱情,最终化为花,以爱情的伟大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而在《长生殿》中,唐婉经受种种磨难,照顾好筝的爱情亲人,讲述了忍辱负责、直言敢行的品德价值,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增强其文化认同感。

总之,梨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其融合了各种艺术元素,不断地通过表演和传承造就出了各种各样的精妙作品,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仍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那些舞台上精湛的演技、动人的音乐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去领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梨园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第 $$ 期
・ $% ・
&- ! !
中小学音乐教育Biblioteka 乐理、 视唱、 听音的教学研究
!河南 刘光辉
以往在音乐教学中, 识谱可以说投入最多, 而最无 收 获 , 因 目标不明确, 常常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把工具作为能力, 使学生 被动地接受脱离生活和艺术的知识技能学习现状。 如 今中小学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体系是普及性的, 目的是培 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音乐家。 识谱的途径应是在音乐实践 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这种途径是把探求音乐美、 享受音乐 美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 而识谱则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附带着解 决问题的, 或者说识谱是探索音乐美、 享受音乐美时不可少的一件 工具, 这工具是在使用中经过磨励而日趋锋利、 得心应手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 那种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模仿 , 缺少 参与体验, 孤立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的激 发和培养等,这种教学方法有悖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 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教学中, 教师过分地强调了 “识谱和视唱听音” 教学的重 要性, 无论哪方面内容的教学, 都有意识地围绕着知识技能传授 的训练来展示。这就是把掌握知识技能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最主 要目的, 剥夺了学生表现与创造及享受音乐的机会, 使学生对知 识技能的教学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和畏惧心理。 那么如何改革、 改变这种现状呢? 以素质能力培养代替教学中专门知识技能训练,从单纯的 知识技能训练转位为对学生的兴趣、 能力、 个性、 创造性的培养。 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 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 是音乐的脉搏, 是音乐的生 命。 节奏感不是从乐谱中入手探讨音乐, 而是从音乐中入手探讨 乐谱的。因为节奏本身有艺术表现力, 是带情绪色彩的, 并非来 自音符时值。如果不是通过音响感觉、 通过身体运动来感知, 而 仅从音符时值的划拍来识别节奏, 就使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 毫无生命的东西。 世 界 各 国 的 音 乐 教 育 家 如 瑞 士 的 达 尔 克 罗 兹 的 “体 态 律 动” , 德国奥尔夫的综合教育, 匈牙利柯达伊的移动节奏 等 教 学 体系都研究节奏要素的单独练习, 培养重要的节奏能力。 重要环 节都是强调 “动” 。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 用脑理解, 更重要 的是在运动中去感觉, 促使儿童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的流动, 逐 渐理解节奏是充满生命、 感情和意义的。使学生有兴趣、 有创造 性地进行节奏活动。 节奏培养应遵循它自身发展的规律: —发现、感知节奏—— —发展多声部节奏 从体验稳定律动—— 能力。 拍子感和节奏感是节奏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稳定的拍感 是一种潜在的、 起组织作用的基础, 是构成节奏的基础, 但也 是 我们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唱奏中的节奏不 稳, 忽快忽慢的现象。 二、 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学习的各方面, 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 审美主体对于音 乐的各种听觉能力 (节奏感、 旋律感、 和声感、 结构感、 形象感 ) , 是审美能力的基础。 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如果总是 强调 “视唱” , 势必抑制了听觉的主动发展。在 “视唱” 、 “ 听音” 关 系上应该突出强调 “听” 的作用和培养。 听觉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发展对各种音乐要素的精细而敏 锐的感兴和反应。音乐中音高、 节奏、 速度、 音色等辨别, 音乐结构 的感知, 都要求听觉的敏锐性、 选择性和对音乐整体的感受性。
,-听觉能力的训练内容:
(, ) 感知并辨别音乐旋律、 节奏、 调性、 和声、 音色、 力度等基 本要素的一般能力。 (. ) 听辨并理解音乐语言的综合能力。
.-听觉能力的培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 注意力的集中、 稳定。 音乐作为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形式,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
滑稽、 风趣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声。 对戏曲音乐知识很感兴趣的同学,则准备搞个 《智力大冲 浪》 , “ 主办方” 还盛邀我借助 !"#$%&"’() 为其配上了相关的音响、 音像、 图文资料; 各小组参赛队员更是积极 “备战” : “ 蓝脸的窦尔 墩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哼不停…… 本感枯燥的锣鼓经 《急急风》 的演奏, 在我为其选配了 《闹天 宫》 录像片段后, 伴奏的同学们霎时找到了 “武场” 的感觉。一些 不善唱、 奏的同学抓耳挠腮乐开了怀: 眨巴着眼睛翻起了跟斗 、
音教畅想
戏曲欣赏 趣为先
!江苏 周丽娟
《音乐课程标准》 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 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 使 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 操。 ”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 戏曲艺术 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不断丰富与发展、沿革与创 新, 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京剧、 昆曲, 还先后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 代 表 作 ” 称 “世界遗产大会” 在苏州召开, 对多数 “只知梅艳芳, 而 号。 第!"届 不知梅兰芳” 的孩子们来说, 培养其审美情趣, 增进对戏曲 艺 术 的了解与喜爱,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戏校是培养演员的阵地, 那 么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应致力于培养观众、 戏迷、 小票友。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戏曲启蒙教学 的园地中, 进行了变 “厌学” 为 “乐学” 的探索与尝试。 —激趣—— —走向戏曲 一、 设疑导入—— “学海无涯 ‘乐作舟’ ” , 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京 剧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入手。以墙上挂着的大、 小、 三花脸及鬼 怪脸谱, 营造出独特的课堂氛围; 我带领学生在将通俗歌曲的演 唱风格及伴奏手法, 与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融合的 《说唱脸谱》 的 跑圆场进入教室。听着歌中 “生旦净末, 唱念做打, 手眼 #$%中, 身法, 工夫是不简单” 的念白, 看着动感十足、 千变万幻的戏剧造 型, 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着、 比划着、 欢乐着, 似乎想要穷尽其中的 奥妙! 接着, 我以音画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介绍京剧 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的同时, 渗透戏曲知识: “ 他男串女角, 擅长 青衣及刀马旦” , “他在京剧中的手势动作有 &’’ 余种,曾使广大 中外观众倾倒” , “他的代表曲目有 《穆桂英挂帅》 、 《 嫦娥奔月》 、 《霸王别姬》 、 《洛神》 等” , “他就是京剧泰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这节课使学生专注于饶有情趣 的音乐活动中, 初步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抛砖 引玉, 使其成为引导学生热爱京剧、 关注戏曲艺术的 “起跑线” 。 —促趣—— —走近戏曲 二、 寓教与放—— 《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 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让 每个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 参与音乐。 “授 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学 生 提 供 开 放 式、 自主式、 探究式的教学环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 在探索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 家庭、 社区环境、 传媒文化的 影响成就了很多 “追星族” 。由此, 我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办法, 针对学生实际成立 “合作小组” ,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 及 课 外 的 时间,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戏曲资料, 以便交流、 共享。 叶圣陶说过: “你若看不起小孩子, 你比小孩子还要小。” 孩 子们的 “战利品” 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喜爱脸谱的小组探寻了 “川 剧变脸” 的奥秘, 知道了京剧脸谱艺术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 惠山泥塑脸 传统 文 化 的 标 识 , 还 收 集 到 了 印 有 脸 谱 的 () 光 盘 、 谱、 脸谱 $ 恤衫、 扑克牌脸谱、 书签脸谱等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小网虫们则搜索到了诸如中华戏曲网、 (($%&& 戏曲频道的网络 电视版网址, 下载、 复印了各剧种的风格流派、 唱腔、 行当、 表演 程式等戏曲知识, 还列出了推荐的名家、 名曲、 名段表。一 盘 磁 带、 一张碟片、 一段录像资料的播放, 足以证明其为 “戏迷” 之传 人; 一句唱腔、 一声吆喝、 一段对白、 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自称 显示了 “唱而优则演” 小组的自信。 (*+,不走样, 《学记》 中说: “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 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 师勤而勤半, 又从而怨之” 。 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 良好的学习态 度、 方法, 可缩短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导趣—— —走访戏曲 三、 寓教与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介绍豫剧时, 我从感性入手, 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一生、 二熟、 三爱、 四迷, 让 学生在领略戏曲风采的同时, 更为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所倾倒。 由学说苏州方言、 听耳熟能详的苏州弹词 《新木兰辞》 入手, 让学生听听、 猜猜 《谁说女子不如男》 的唱腔属于何剧种, 在七嘴 八舌的争论中引出豫剧凭借着对这一唱段的兴趣,我为学生播 —常香 玉 专 访 》 的录像, 放了央视艺术人生栏目中 《戏比天大—— 以 “戏曲音乐故事” 的形式, 向学生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 “香玉号 飞机” 的由来, 使孩子们心中升腾起对这位 “当代巾帼花木兰” 的 无限敬佩之情。从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身上, 我们读懂了 “台 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 从外国友人学唱豫剧的镜头中, 心中感 到了无比的自豪; 当 “小香玉戏校” 的孩子们走上舞台, 《 谁说 女 子不如男》的音乐再次响起时,孩子们再也按耐不住了……我 想, 这就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希望! 没有说教, 没有灌输。 正如刘海粟所说的 “艺术家, 只有他个 人的悲欢与老百姓真正血肉相连的时候, 他的艺术才有力量。” —添趣—— —走进戏曲 四、 寓教于乐—— “乐 (音乐) 即乐 (快乐) ” 。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 跳出来, 变 “教书匠” 为 “活动设计师” 、 “ 指导者” 、 “ 合作伙伴” , 为 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 融洽的人际环境。 调动学生将课堂变 成展示自我的舞台, 积极参与欣赏、 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 动。 喜爱画画的女生把男生当模特, 在鼻梁上三下两下勾画出一 个, 浓淡有致、 生动有神的 “豆腐块” ( “小花脸” 脸谱) , 梳起 “朝天 椒” , 变成了一个惹人喜爱的 “小丑” ; 配上录音伴奏, 在同伴 “咙 个哩个、 咙个哩个” 念白声中, 来了个 “武大郎” 式的招牌动作, 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