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变质期次划分.
地球科学概论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地球科学概论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横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而纵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且纵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参考答案:错误2.下列人类活动不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是()参考答案:植树造林3.列叙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平均经圈环流是指在东西方向的环流,平均纬圈环流是指南北方向的环流4.下列有关地下水的叙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_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时,采取措施不当,则很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_地下水能够软化或溶蚀边坡岩体,导致崩塌或滑坡5.下列褶皱类型中,哪些是根据褶皱两翼关系进行分类的()。
参考答案:对称褶皱_不对称褶皱_倒转褶皱6.陆地水主要包括冰川和冰盖、湖水、洋流水、沼泽水和地下水等()参考答案:错误7.全世界河流每年运入海洋的数亿吨的溶解物质中大部分来源于地表水()参考答案:错误8.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根据气旋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为热带气旋和寒带气旋。
()参考答案:错误9.植物无效水指的是()参考答案:吸湿水10.土壤有效水与无效水的分界点()参考答案:萎蔫点11.下列生物中能够改变土壤结构的是()参考答案:蚯蚓12.土壤的组成部分包括()参考答案:空气_水分_生物群_固体成分13.土壤通气性取决于()参考答案:充水孔隙比例_孔隙比例_孔隙度1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1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参考答案:生物圈16.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已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7.纵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而横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且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正确18.云南西双版纳许多地方地表有厚达40多米的土壤层,局部发育有氧化型铁锰矿床,根据矿床的成因可将该矿床划为分下面哪一类矿床()。
13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2 变质作用
★ 基本类型 高级区域变质伴随的部分熔融 ☆ 区域变质作用 产生的低熔物质与变质岩混合
形成混合岩的大规模变质作用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征性的矿物,这些矿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熔岩高原:由陆地 裂隙喷发从大断裂 中涌出的黏度非常 小、流速非常快、
很稀薄的玄武质熔
岩泛流堆积而成, 覆盖面积广大的台 地状火山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洋中脊:沿着洋中脊峰顶中 央裂谷正在进行海底裂隙喷
发,流出枕状玄武岩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有时上升的岩浆达到 地表迅速减压引起溶 解气体强烈膨胀,以 强烈横向喷射的横向 冲击波形式释放能量, 形成由炽热气体和火 山碎屑混合物组成的 惊人速度紧贴地面横 扫而过的火山碎屑流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主要爆炸性喷发后, 由于岩浆中溶解的气 体大为减少,能量大 为降低,喷发转变为 熔岩流从喷出口流出
★ 火山作用
火山口 类型
裂隙喷发 岩浆从伸长的裂隙喷出口喷发 中心喷发 岩浆从一个管道状中心喷出口喷发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岩浆性质:玄武质 ☆ 非爆炸性喷发 地质环境:洋中脊和洋岛
熔岩喷泉:岩浆中气体溶解度降低,形成气泡上 冒,迅速上升冒出地表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非爆炸性喷发
熔岩席:玄武质岩浆流黏度非常小、流速非常快,流出的熔 岩迅速大面积泛滥,形成覆盖面积大而厚度薄的熔岩席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第六章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3、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方法4、划分古板块的标志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2、板块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 (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王鸿祯,1990)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简表(任纪舜等,1999)大陆法拉龙板块Cocas板块菲律宾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澳洲-印度板块纳兹卡板块预测:50Ma后预测:150Ma后预测:250Ma后一个新的泛大陆形成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3、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方法4、划分古板块的标志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2、板块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张子敏(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_张子敏
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张子敏1 吴 吟2(1.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2.国家能源局 北京 100824)摘 要:在编制了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10种类型,从而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29个区,其中有16个高突瓦斯区,有13个瓦斯区。
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
有望为更加深入地揭示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机理,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奠定可靠的基础和依据。
关健词:瓦斯地质图,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构造逐级控制,高突瓦斯区中图分类号: TD712. 2 文献标识码:AGas Occurrence Tectonic Level Controlled Law and Zoning inChina's Coal MiningZHANG Zi-min 1 WU Yin 2(1. College of Safety and Engineering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Henan, China; 2.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824)Abstract: Based on the mine gas-geological map including 2792 mines, 173 mining areas and 22 provinces (area city), the Chinese coal mine gas occurrence geologic tectonic level controll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route were further deepened, also putting forward 10 types about the theory. Therefore, China coal mine gas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was divided into 29 areas which contained 16 high process gas areas and 13 gas zones. In addition, 1:2500000 China coal mine gas geological map was compiled. What has done is to deeply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China's coal mining gas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to lay a reliable foundation and basis.Key words: gas geological map; gas occurrence tectonic level control;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 evolution; high-process gas area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1.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现今煤矿瓦斯分布和赋存状态是含煤盆地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现今地球构造应力场演化作用的结果,都可归结为挤压剪切构造活动或拉张裂陷构造活动作用的结果,图1所示。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
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 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 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 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 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 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 赋居全国中游
截止2007年,全省已发现146个矿种、183个 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 229个亚矿种的%、%。全省已查明资源 储量的各类矿产89种、亚矿种111种,包括 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8种,有色金 属矿产12种,贵金属矿产5种,稀有稀土及 分散元素矿产19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种,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材料及其 它非金属矿产38种
三、 变质岩
南部扬子变质区:变质作用发生于前南华纪 变质基底中。太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和元 古代岩浆岩经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形成从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 相的递增变质带和无分带性的混合岩类高 级变质岩;中元古—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 岩,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千枚 岩
与区域变质作用相关的矿产有金、银、铁、 磷、石墨、金红石等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 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 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 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 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 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 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 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 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 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 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 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 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 钼、硫等内生矿床
中国构造期次
中国构造期次一、迁西构造期迁西构造期,简称迁西期,是古太古代(3600-3200Ma)期间的构造期。
迁西运动(Qianxi movement)是发生于中国北方中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因河北迁西得名。
冀东,表现为迁西群遭受强烈的变形、以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以钠质花岗岩为主的岩浆事件。
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各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具有广泛性和一定代表性,应属一次主要的构造运动。
铁架山运动、兴和运动与之相当。
迁西期是今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第一个构造期,是古陆块形成和陆壳克拉通化的时期。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目前的研究还极不充分。
二、阜平构造期阜平期构造期是新太古代期间阜的构造期,时限为2900(+-)——2600Ma,其时限距今约26亿年。
阜平运动是新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
阜平县位于中国河北省西部,属保定市,与山西省接壤。
划分依据:由五台—太行山区新太古界阜平群上亚群(龙泉关群)与上覆五台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
五台群与阜平群无论在构造形态、构造方向、混合岩化作用、变质作用以及沉积建造上都有明显差异。
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
分布:五台山东北边缘龙泉关以西约5千米的铁堡村南见有明显的低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者之间尚保存有厚约1.5米的古风化壳,因之命名“铁堡运动”。
所造成的角度不整合还包括吕梁山区吕梁群与下伏界河口群之间、中条山区绛县群与下伏涑水杂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等。
阴山、燕山及辽东、吉南、山东、豫西以及小秦岭等地亦然。
阜平期是古陆块形成和陆壳克拉通化的时期。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目前的研究还极不充分。
三、吕梁构造期吕梁构造期是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
因为吕梁运动在山西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
我国各个成矿期
1.前寒武纪成矿期前寒武纪成矿期持续时间最长,也较重要,可再分为如下三期:(1)早太古成矿期(泰山期)(38—25亿年);地壳开始形成,薄而不稳固,故有大量来自上地幔的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形成重要的绿岩带及有关矿床。
本期末发生阜平运动,有广泛的火山和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并伴随一系列矿床的形成,重要者有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
(2)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18亿年)本期地壳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仍较普遍和强烈,火山和火山沉积建造,各种碎屑沉积建造及化学沉积建造大量出现,生物沉积建造开始出现。
在这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产有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滑石、菱镁矿、云母等。
(3)晚元古或震旦亚界成矿期(18—6亿年)本期属晋宁、澄江、扬子构造旋回成矿期。
这时稳定区与活动带区别明显,大气中CO2占优势,海水中CO2逐渐减少而变成硫酸盐型,主要矿产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在北方产于长城、蓟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2.后寒武纪成矿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五个成矿期。
(1)加里东成矿期:此时我同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华北、西南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时期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铁、锰、磷、铀等外生矿床为主,如鄂、黔、滇等省的磷矿床等。
中期海侵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白云岩矿床。
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
祁连山、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铬、镍、铁、铜、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2)海西成矿期:与加里东相似。
我国东部处在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泻湖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如南方泥盘纪的宁乡式铁矿、二迭纪的泻湖相锰、铁、煤等矿床,北方石炭二迭纪的铁、铝、煤、粘土矿等矿床。
中国的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变质期次划分
中国的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变质期次划分一、地质构造与构造期:中国地质构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
分布于古亚洲构造域的断裂,多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南东向;分布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断裂,多呈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分布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断裂,则多呈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
根据各地质时代间存在的不整合接触、研浆侵入关系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并考虑其分布范围,划分为12个构造期。
迁西期时限为2900±Ma以前。
期末的构造运动,在河北称为迁西运动,在内蒙古称为兴和运动。
阜平期时限为2900±—26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又称为铁堡运动。
五台期时限为2600±—25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五台运动,在黑龙江称为麻山运动。
吕梁期时限为2500±—18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吕梁运动,又称中条运动,在黑龙江称为兴东运动,在安徽称为凤阳运动。
四堡期时限为1800±—10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四堡运动,在湖南称为武陵运动,在贵州称为梵净山运动,在黑龙江成为黑龙江运动。
在安徽称为皖南运动。
晋宁期时限为1000—85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晋宁运动,在新疆称为塔里木运动震旦期时限为850—6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在黑龙江称为张广才岭运动,在河南称为少林运动,在安徽称为霍丘运动,在湖北称为惠亭运动,在宁夏称为兴凯运动。
加里东期时限为600—405±5Ma。
包括寒武纪至志留纪,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加里东运动。
华力西期时限为405±5—250Ma,包括泥盆纪至二叠纪。
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华力西运动印支期时限为250—205Ma,仅含三叠纪。
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
燕山期时限为205—66±2Ma。
包括侏罗纪和白垩纪。
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燕山运动喜马拉雅期时限从66±2Ma起,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二、岩浆岩: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
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
十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一、迁西运动迁西运动是发生于北方始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及构造—热事件。
因河北迁西得名。
在冀东,表现为迁西群遭受强烈的变形、以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主的作用和以钠质花岗岩为主的岩浆事件。
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各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最具有广泛性和一定代表性,属于一次主要的构造运动。
铁架山运动、兴和运动与之相当,为迄今中国境内确定之最早的。
迁西构造期,简称迁西期,是始古太古代(4500-3600Ma)期间的构造期,迁西期是今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第一个构造期,是古陆块形成和陆壳克拉通化的时期。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目前的研究还极不充分。
二、阜平运动阜平运动是古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其时限置于3600-3200Ma。
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
三、五台运动五台运动(Wutai orogeny)由马杏垣等于1955年创名,是新太古早期的一次褶皱运动。
是根据新太古界五台群与古元古界滹沱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
广义的五台运动应包括甘泉不整合、探马石不整合及金洞梁不整合等3个褶皱幕。
在华北除太行、吕梁及中条山等地发现不整合界面外,阴山、燕山、辽东、吉南及豫西等地皆已获得与之有关的构造—热事件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在新疆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地区,达格拉格布拉克群与上覆古元古界的不整合应与之相当。
在扬子古陆西缘康定群中麻粒岩相层位取得2451百万年的锆石U-Pb 年龄,可能亦属五台运动的构造—热事件之反映。
四、吕梁运动是(2500-1800Ma)期间的,在此期间,在今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
因为吕梁运动在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
与此同时,山西地区也有比较强烈的,学术界称之为滹沱运动(以命名),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吕梁期称为滹沱期。
吕梁运动的其他名称尚有(晋南)、兴东运动()、凤阳运动()和中岳运动(河南登封)等。
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表
表3-1 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简表岩浆岩中国岩浆活动频繁,自早至晚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10个岩浆活动期,延续时限大于2 500 Ma(表3-1)。
各期尚可分出早、中、晚或早、晚亚期。
华南地区,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可细分出3个或2个阶段。
形成方式有侵入、喷溢、喷发、喷发-沉积等。
侵入岩分布广泛,出露总面积1 037 432 km2,单个岩体的规模及形态不一,多期或同期岩浆多次侵入或喷发叠加所成的复式岩体甚多。
岩浆活动强度、岩体产状、规模和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
岩石类型从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到碱性岩均有。
每一类型尚有多种岩石和岩石组合(岩石分类、命名按国际地科联1989年推荐的QAPF分类及其命名方案)。
不同的岩浆期、岩浆成因、产状、岩性组合、岩石类型往往形成特定的矿产。
超基性岩出露面积约3 921 km 2,大多数是构成蛇绿岩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卡拉麦里、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地区,甘—青的祁连山、青海祁曼塔格山、阿尼玛卿山,陕西勉县—略阳地区。
西藏地区主要见于两带:北带(班公错—改则—班戈—那曲—丁青沿澜沧江进入云南),南带(由师泉河、象泉河沿喜马拉雅山北坡向东至仲巴,又自藏东洞嘎向北东至墨脱向南东至中—印边境),云南哀牢山西侧以及澜沧江一带。
此外,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黑龙江新林和完达山,皖东南—赣东北以及台湾省东部也有超基性岩出露。
基性岩出露总面积约14 590 km 2,除了在基性—超基性岩带产出者以外,较为集中分布的有山西中条山、五台山,陕南秦岭,鄂北和鄂西北部出露的早、中元古代辉长辉绿岩墙群,川中、川南、滇北、黔西北、桂西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冀北、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白音图嘎的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内蒙古东北、黑龙江北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侏罗纪—白垩纪基性火山岩,黑龙江五大莲池、牡丹江镜泊湖、吉林敦化—通化—长白—临江北东向分布的新近纪玄武岩,以及台湾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新近纪—第四纪玄武岩(图3-1)。
中国几大构造期次
中国几大构造期次加里东期5.7—4亿年,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狭义的指志留纪末期的运动(早古生代末期)早古生代末古大西洋关闭,从而使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俄大陆”。
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
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古老地台更趋向于稳定。
海西期410~250Ma;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晚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
中石炭世开始海退,接着在中石炭世和晚石炭世之间,就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
这个造山运动在二叠纪结束,从石炭纪末到二叠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
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乌拉尔山脉和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
海西褶皱运动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至此,亚洲大陆的面积又一次扩展,而地槽却又一次缩小了印支期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
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印支期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
具体过程是: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二者之间则形成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
几乎与此同时,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也与之碰撞拼合,之间形成金沙江碰撞带的南段。
晚三叠世,保山-中缅马苏地块拼合到华南板块之上,之间形成澜沧江碰撞带的南段。
最后,华南板块与在印支期之前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中朝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之间形成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其东段为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
由于印支期的构造活动相当剧烈,在发生碰撞的各板块内部都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变形。
[精品]岩浆岩分期
岩浆岩分期中国岩浆活动频繁,自早至晚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10个岩浆活动期,延续时限大于2 500 Ma(表3-1)。
表3-1 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简表各期尚可分出早、中、晚或早、晚亚期。
华南地区,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可细分出3个或2个阶段。
形成方式有侵入、喷溢、喷发、喷发-沉积等。
侵入岩分布广泛,出露总面积1 037 432 km2,单个岩体的规模及形态不一,多期或同期岩浆多次侵入或喷发叠加所成的复式岩体甚多。
岩浆活动强度、岩体产状、规模和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
岩石类型从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到碱性岩均有。
每一类型尚有多种岩石和岩石组合(岩石分类、命名按国际地科联1989年推荐的QAPF分类及其命名方案)。
不同的岩浆期、岩浆成因、产状、岩性组合、岩石类型往往形成特定的矿产。
超基性岩出露面积约3 921 km 2,大多数是构成蛇绿岩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卡拉麦里、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地区,甘—青的祁连山、青海祁曼塔格山、阿尼玛卿山,陕西勉县—略阳地区。
西藏地区主要见于两带:北带(班公错—改则—班戈—那曲—丁青沿澜沧江进入云南),南带(由师泉河、象泉河沿喜马拉雅山北坡向东至仲巴,又自藏东洞嘎向北东至墨脱向南东至中—印边境),云南哀牢山西侧以及澜沧江一带。
此外,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黑龙江新林和完达山,皖东南—赣东北以及台湾省东部也有超基性岩出露。
基性岩出露总面积约14 590 km 2,除了在基性—超基性岩带产出者以外,较为集中分布的有山西中条山、五台山,陕南秦岭,鄂北和鄂西北部出露的早、中元古代辉长辉绿岩墙群,川中、川南、滇北、黔西北、桂西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冀北、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白音图嘎的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内蒙古东北、黑龙江北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侏罗纪—白垩纪基性火山岩,黑龙江五大莲池、牡丹江镜泊湖、吉林敦化—通化—长白—临江北东向分布的新近纪玄武岩,以及台湾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新近纪—第四纪玄武岩(图3-1)。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片状构造:大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呈现出的定向构造。
片麻状构造:大量粒状矿物和少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显示的定 向构造。
眼球状构造:刚性矿物(长石、黄铁矿等)呈透镜状、扁豆状沿定 向构造平行排列的一种构造。
板理
Class over. Thank you
根据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分类: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矿物颗粒大致相等。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悬殊,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 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往往结晶稍早,自形程度 高。 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相似,只是基质为显晶质。 连续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连续变化,分不出基质与斑晶。
安山岩中的斑状结构
岩浆活动与地热
2. 岩浆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作用:岩浆运移到地下不同深度冷凝成岩石的过程。 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根据侵入深度不同分为浅成侵入岩(深 度<3km)和深成侵入岩(深度>3km)。 浅成侵入体的类型: 1.岩床。2.岩墙。3.岩盆。4.岩盖。5.岩脉。
深成侵入岩的类型:
岩基:出露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岩,与围岩呈不协 调接触,平面上呈椭圆形。常由花岗岩类组成。 岩株:出露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体。平面上多呈近 圆形或不规则状。岩株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岩株可单独产出, 但下部常与岩基相连。
5. 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岩中保留原岩结构特点的结构,如变余砾状结构。 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由变质结晶和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与岩 浆岩结晶结构相比,不同在于:同一世代变晶矿物没有明显先后顺 序,矿物的自形程度取决于结晶能力,而不是先结晶的好)。
压碎结构:由于岩石和矿物变形变位形成的结构,可分为角砾状、碎 裂和糜棱结构。
岩浆喷出作用的产物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中国大地构造与地层区划介绍
中国大地构造与地层区划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中国《地层学杂志》第25卷增刊2001年5月发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肖藜薇撰写的文章《中国大地构造与地层区划》值得一读。
现将该文内容介绍如下,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下面是正文该文摘要根据中国大地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新进展,从全球构造角度,给出了中国中元古代一新元古代,南华纪-震旦纪、寒武纪一志留纪、泥盆纪一二叠纪.三叠纪一白垩纪早期、白垩纪中期一新近纪的地层区划。
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是由冈瓦纳和西伯利亚两个巨型大陆复杂大陆边缘的众多微陆和造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
元古代以来,中国及邻区的构造演化和地层发育依次受阿帕拉契亚一古亚洲洋(或称劳亚洋,古亚洲洋为其东段)、特提斯-古太平洋、印度洋一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控制。
三大动力体系的复合、叠加,使中国及邻区的构造格局和地层分区发生多次改组和变迁。
近十年来,在前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了新的研究,编制了1∶500万《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附简要说明书——《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等,1999)。
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从全球构造角度,根据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讨论中国地层分区问题,敬希读者指正。
一、前言1959年,在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上,黄汲清首次论证了中国地层区划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综合地层区划的原则,提出了中国地层区划的初步建议(黄汲清,1962)。
1978年王鸿祯发表了“论中国地层分区” 一文,从整个亚洲的构造格局出发,对黄汲清的方案作了补充、修改(王鸿祯,1978)。
198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地层概论》给出了中国晚前寒武纪一第四纪的地层分区。
1996年以来,陆续出版的《中国地层典》亦给出了以纪为单位的地层分区。
最近(2001),在扩编的《中国地质学》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地层分区方案(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1999)。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_省略_0000_附简要说明_从全球看
第24卷 第1期2003-02/1-2 地 球 学 报ACTAGEOSCIEN TIA SINICA V ol .24 No .1Feb .2003/1-2改回日期:2002-7-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重点
3、线状构造的产状通常用什么来表示?答:线状构造用倾伏向和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来表示。
4、倾伏角、倾伏方向、侧伏角,侧伏方向各指什么?答: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其在水平面投影线的夹角;倾伏方向就是线状构造的水平投影线指向该线向下一端的方位。
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或其它几何参考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该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方向就是构成上述锐夹角的走向线的一端的方位。
层理的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
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
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3、剪节理的特征。
剪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砂粒的粒状物; (4)常形成共轭X型节理系,当发育良好时,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状; (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一般为5°—15°; (6)剪节理尾端常成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
4、 张节理的特征。
张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 (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砂粒; (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 (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的几何形状; (6)张节理尾端变化或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状。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大陆的裂解与重组是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已有资料表明,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大陆岩石圈的裂解与重组,使得在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超级大陆。
超大陆的裂解,形成新的洋陆格局。
这些裂解的古超大陆的块体,经过了离散和汇聚的演化过程,重新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超大陆。
这新的构造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我们见到的地壳中的构造现象。
我们研究大陆的地质历史或重建形成过程,首先就要恢复这些大陆形成演化的裂解与重组的构造旋回。
(1)前南华纪演化阶段中国太古宇—古元古代(18亿年以前)大地构造中国中元古代—新元古早期(18Ga~820Ma)大地构造(2)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Ma)演化阶段中国南华纪—震旦纪(820~541Ma)大地构造期中国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Ma)大地构造期中国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Ma)大地构造期中国泥盆纪—早二叠世大地构造期中国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Ma)大地构造期(3)晚三叠世—新近纪(227~2.6Ma)演化阶段中国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7~176Ma)大地构造期中国中侏罗世—白垩纪(174~65Ma)大地构造期中国古近纪—新近纪(65~2.6Ma)大地构造期一、中国太古宙—古元古代(1800Ma以前)大地构造中国太古宙—古元古代(1800Ma以前,习称早前寒武纪)的地质记录主要保存在于华北陆块区,在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区和泛大洋众多的地块中也有零星出露。
依据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中国早前寒武纪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
划分的主要原则和依据是:①前新太古代陆核特点;②具有弧盆系性质的岩石构造组合(划分早前寒武纪陆块边界的标志),如绿岩带和由侵入岩构成的岩浆弧(TTG和DMG组合)、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带等;③变质和变形作用特点(P-T-t轨迹的差异);④关键地质事件(Keyevents)的性质、序列和特点;⑤上覆的晚前寒武纪沉积盖层特点;⑥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
1、简述正断层的组合形式2、简述伸展构造类型3、剪节理的特征4、张节理的特征5、简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6、简述平行不整合的特征及构造意义7、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征及构造意义8、简述兰姆赛的褶皱几何分类9、简述逆冲断层的构造样式(组合形式)10、简述安德森模式11、简述断层的层次性12、简述流劈理的成因13、简述走滑断层的样式(组合形式)14、简述顺层断层的特点与标志15、简述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3. 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4. 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5.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6.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7. 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8. “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9.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0.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11.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12.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
13.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较新。
华夏地块显生宙的变质作用期次和特征
华夏地块显生宙的变质作用期次和特征于津海;王丽娟;魏震洋;孙涛;舒良树【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07(13)3【摘要】华夏地块主要存在四期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呈北东向展布于华夏的大部分地区,变质作用可达麻粒岩相,且麻粒岩断续分布平行于造山带,此期变质作用是在挤压造山构造背景下发生,很可能与扬子地块向冈瓦那大陆北缘聚合-碰撞,造成大陆边缘沉积物变形-变质有关.根据粤东梅县片麻岩和兴宁混合岩的LA-ICPMS 锆石U-Pb定年以及邻区独居石U-Pb年代学的研究,海西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260~280 Ma,年轻于欧洲典型的海西期造山时代.华夏地块的海西期变质作用分布局限,它们可能形成于拉张构造背景.印支期变质岩在华夏有较广泛的分布,西南端大容山-十万大山的印支期变质作用可达麻粒岩相,其他地区的变质作用具有中低压相系的特征,记录了造山后期伸展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华夏中部粤中地区的印支期变质作用发生在231~232 Ma.燕山期变质岩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台湾中央山脉,显示了双变质带的特点,表明与太平洋板块向东南沿海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从印支期到燕山期,变质带的方向发生了转变,说明影响华夏地块变质作用的构造域发生了改变.【总页数】10页(P474-483)【作者】于津海;王丽娟;魏震洋;孙涛;舒良树【作者单位】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P597.3【相关文献】1.Y1井火成岩特征及火山作用期次分析 [J], 张新华;唐诚;肖雪;王崇敬2.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的变质作用期次 [J], 蒋振频;吴雅梅;董永杰;胡荣泉;吴水林3.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J], 张拴宏;赵越;刘建民;胡健民;宋彪;刘健;吴海4.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特征以及深部地… [J], 赵风清;孙大中5.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年代构造格架 [J], 赵风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变质期次划分一、地质构造与构造期:中国地质构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
分布于古亚洲构造域的断裂,多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南东向;分布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断裂,多呈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分布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断裂,则多呈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
根据各地质时代间存在的不整合接触、研浆侵入关系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并考虑其分布范围,划分为12个构造期。
迁西期时限为2900±Ma以前。
期末的构造运动,在河北称为迁西运动,在内蒙古称为兴和运动。
阜平期时限为2900±—26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又称为铁堡运动。
五台期时限为2600±—25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五台运动,在黑龙江称为麻山运动。
吕梁期时限为2500±—18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吕梁运动,又称中条运动,在黑龙江称为兴东运动,在安徽称为凤阳运动。
四堡期时限为1800±—10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四堡运动,在湖南称为武陵运动,在贵州称为梵净山运动,在黑龙江成为黑龙江运动。
在安徽称为皖南运动。
晋宁期时限为1000—85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晋宁运动,在新疆称为塔里木运动震旦期时限为850—6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在黑龙江称为张广才岭运动,在河南称为少林运动,在安徽称为霍丘运动,在湖北称为惠亭运动,在宁夏称为兴凯运动。
加里东期时限为600—405±5Ma。
包括寒武纪至志留纪,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加里东运动。
华力西期时限为405±5—250Ma,包括泥盆纪至二叠纪。
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华力西运动印支期时限为250—205Ma,仅含三叠纪。
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
燕山期时限为205—66±2Ma。
包括侏罗纪和白垩纪。
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燕山运动时限从66±2Ma起,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二、岩浆岩: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
其中:超镁铁岩面积为16360km2,占侵入岩面积的1-6%;镁铁岩7044km2,占7-1%;中性岩(含中基性岩)47600km2,占4-8%;酸性岩(含中酸性岩)861690km2,占86-4%;碱性岩1300km2,占0-1%。
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近期都有发生。
岩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岩浆喷溢和爆发,又有岩浆侵入。
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吕梁、四堡、晋宁、震旦、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10个期。
前吕梁,吕梁、加里东和华力西在中国北部(昆仑一秦岭以北)最为强烈;四堡、晋宁期在中国南部较为强烈;印支和燕山期在中国东部最为发育;喜马拉雅期在滇藏地区尤为重要。
各期、各类侵入岩出露面积见表11。
中国多期次、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是岩石圈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内生矿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1、前吕梁期岩浆岩包括太古宙的迁西期、阜平期和五台期,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在豫西、小秦岭地区以及阿尔金山和佳木斯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岩在太古宙为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展布。
前吕梁期侵入岩主要有超镁铁岩、镁铁岩和酸性岩,中性岩较少。
2、吕梁期岩浆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出露范围与早元古代地层基本一致,主要见于华北地区的北部,吉、辽、鲁、冀、晋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大青山,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东风山,以及西北部额木尔、塔河等地。
此外,还见于天山、昆仑一秦岭和川滇地区。
本期火山岩构成早元古代沱群、哀牢山群、那拉提岩群及其相当(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期侵入岩有超镁铁岩、镁铁岩、闪长岩类及花岗岩类。
3、四堡期岩浆活动主要发育于长城纪,至蓟县相对减弱。
长城纪火山岩出露于塔里木一华北地区的南、北缘和扬子区的北缘,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断裂活动带内。
四堡期侵入岩比火山岩发育程度相对较差,但岩类较多,包括超镁铁岩、镁铁岩、中酸性、酸性岩和碱性岩。
4、晋宁期岩浆在中国北方以侵入岩为主,在中国南方火山岩和侵入岩都较发育。
在黑龙江的马家街云和落马湖群中,分布有中酸性火山岩。
晋宁期侵入岩有超镁铁、镁铁岩类和中酸性、酸性岩。
5、震旦期岩浆主要出现于扬子区的北部和西部,以强烈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大规模花冈岩侵入为特征。
在华北地区的西南缘和苏北、浙江也有镁铁质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
黑龙江张光才岭和吉林珲春也发育有本震旦纪火山岩多出现于早期,主要分布于四川攀西、龙门山、米仓山,中祁连、西秦岭、南秦岭也有零星分布。
震旦期侵入岩多出现于晚期,以花岗岩类为主,分布于米仓山、龙门山及泸定一泸沽一带,岩体主要是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年龄值为608一816Ma。
6、加里东期岩浆岩主要发育于天山一兴安和昆仑一秦岭区,在塔吉克里木一华北地区、滇藏和华南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在天山一兴安区,从寒武纪至志留纪都发育有火山岩,但主要形成与奥陶纪和志留纪中晚期。
加里东期侵入岩分布较广,岩石类型多样。
7、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在天山一兴安区最为强烈。
在昆仑、藏北、藏东和三江地区较为强烈,塔里木一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也有本期待的岩浆活动。
华力西早、中期海相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在准噶尔和北天山分布最广,昆仑山、内蒙古贺根山、阿拉善和黑龙江境内也有发育,属实造山带产物。
华力西期待侵入岩在中国北部甚为发育。
8、印支期岩浆岩主要发育在中国的东北部和滇藏地区,其它地区仅有零星分布。
火山岩以晚三叠世陆相为主,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东部、柴达木盆地南缘、西秦岭和青海南部玉树一带,主要为流纹岩、英安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属钙碱性系列。
印支期侵入岩各岩类都有发育,以酸性岩分布最广。
9、燕山期是中国最重要的岩浆活动期,在东部、华南以及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本期火山岩从中国东北到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均有广泛出露,构成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外带。
燕山期侵入岩的发育特点与同期火山岩基本一致。
10、喜马拉雅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台湾省和滇藏地区。
中国东部从古新世开始直至近期都有基性岩键的喷溢。
喜马拉雅期主要有镁铁岩、中酸性岩和碱性岩,多为浅成岩和脉岩。
总结:上述中国岩浆活动的基本特点,构成一幅西北部和西部岩浆岩东西成带,东部岩浆岩北东一南西成行的鲜明线性图象。
中国区域变质岩系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
主要岩类有麻粒岩、片麻岩、变粒岩、片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变质镁铁岩及区域混合岩等。
这些岩类比均属不同的原岩建造遭受不同期次和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埋深变质作用等四类。
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受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在一定温度、压力范围内,形成各具特色的矿物和常见的矿物组合,并由此分别构成不同变质程度的麻粒岩相、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高绿片岩、低绿片岩相)、蓝闪石片岩相(蓝闪粶片岩相、蓝闪石-硬柱石片岩相)及次绿片岩相(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
中国的区域变质岩系,按构造期分为12期,按空间分布分为10个变质区。
1、太古宙变质岩系:(1)迁西期变质岩系(>2900±Ma):分布与华北变质区别的集宁、冀东、辽东和吉南等地区,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以麻粒岩相和部分高角闪岩相为特征,属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类型。
(2)阜平期变质岩系(2900± --2600±Ma):广泛分布于华北变质区,其次见于昆仑一一秦岭变质区的桐柏山地区。
以角闪厌相为主,局部为麻粒岩相,属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类型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
(3)五台期变质岩系(2600±--2500±Ma):主要分布于华北变质区中北部,在天山一兴安变质区的鸡西地区可能也有它相当的岩层。
主要形成低绿片岩相到高角闪岩项的递增变质带,局部有麻粒岩相,属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
2、元古宙变质岩系:(1)吕梁期变质岩系(2500±--1800±Ma):主要分布于华北、塔里木一阿拉善、昆仑一秦岭等变质区,其次见于天山一兴安变质区。
(2)四堡期变质岩系(1800±—1000Ma):主要分布于扬子变质区周边及昆仑—秦岭变质区东部,其次见于天山—兴安变质区及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区的部分地区。
(3)晋宁期变质岩系(1000—850Ma):主要分布于扬子变质区中部和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区南、北两侧,其次零星见于天山—兴安变质区、昆仑一秦岭变质区、华南变质区及高喜马拉雅一滇西变质区。
(4)震旦期变质岩系(850—600Ma):分布零星,主要见于天山一兴安变质区东部,其次见于塔里木一阿拉善变质区东部、昆仑一秦岭变质区东部及华南变质区。
3、古生代变质岩系:(1)加里东期变质岩系(600--405±Ma):主要分布于天山—兴安变质区的阿尔泰、额尔古纳、苏尼特—锡林浩特—四平—延边等地区。
(2)华力西期变质岩系(405±5--205Ma):广泛分布于天山—兴安变质区、昆仑—秦岭变质区和巴颜喀拉—唐古拉变质区,部分见于华南变质区。
4、中生代变质岩系:(1)印支期变质岩系(250—205Ma):主要分布于巴颜喀拉一唐古拉变质区,其次见于华南编制区别的政和一大埔断裂附近以及海南地区。
(2)燕山期变质岩系(205—66 Ma):主要分布于西藏变质区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5、新生代变质岩系:(1)喜马拉雅期变质岩系(66±2—2 .48Ma):主要分布于高喜马拉雅一滇西变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