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气沉丹田
如何做好“气沉丹田”
如何做好“气沉丹田”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谁都知道:“气沉丹田德润身”的口诀。
也都知道“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的道理。
即气沉丹田的炼精化气,是积累内气,以成内劲功夫。
然后炼气化神,以使内劲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
这样,内气、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刚发,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实施于较技攻防中。
这是一般的修练常识。
然为什么有的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内功功法很好,内劲修练的也很精纯,但一动手较技就出现气浮的气喘嘘嘘的现象,甚者喘满不止呢?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不知道运用内气的方法造成的。
也就是说,“气沉丹田”的精义,分为练、用之法式,练功时能够气沉丹田炼精化气,积累内气,形成内劲。
然在较技时内气分为两种而使用,一部分内气在周身运行,与外形匹配而成攻防拳势之用。
一部分就存留在小腹丹田中而不向它处转移。
而存留在小腹丹田中的内气,功夫好者可成球状景象存在,不管攻防较技多么激烈紧张,丹田中存留着内气,则不会产生喘满的。
这一点也不影响其另一部分内气在周身运行以成攻防拳势的。
而存留的这部分内气又可使自身松沉稳健,步步生根而又动变轻灵敏捷。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习拳者认为是我自己的杜撰,诚心的讲,确实是我在练、用功夫中切身体验到的。
经过多年实践的证验,确实在激烈的较技攻防过程中不出现喘气嘘嘘的现象。
而显气定神闲之态。
但偶然在我弟子借给我的《张氏短打拳》谱中,清楚的看到了“气法指要”的歌诀中,谈到了这方面问题。
现录此歌诀如下: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
翻复回旋身碾动,杀手休将气放怀。
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歌诀中的“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这句话,将此问题阐述的极为清楚了。
这很明显的看出来内气的运用之要妙,分为“存气常充腹”和“贯气通筋骨壮形骸”两种使用现象及方法。
而两种使用内气的方法及现象又同时存在身中。
贯气通筋骨壮形骸的方法,表明一撒通身皆是手的功效。
什么叫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
什么叫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
什么叫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
气沉丹田:
按道家的说法,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处,简单地说,就是在脐下腹内。
要把体外的空气通过呼吸道引入丹田是不可能的。
因为呼吸气只能通过呼吸道出入于肺脏,横膈膜阻断了呼吸气下行入腹去路。
所谓“气沉丹田”,是指练习武术或气功时,在采取腹式深呼吸的基础上,用意识引导气感继续下行而获得的一种对丹田的刺激。
此外,在深呼吸时,横膈膜下降,导至小腹充实,并能使人体重心有所下降,步稳根实,能改变上实下虚的现象,达到下盘稳沉,中盘灵活,上盘松柔,取得清脑健身的效益。
意守丹田:
《尚书》谓之“执中”,《大学》谓之“知止”,《黄帝内经》谓之“精神内守”,又叫“独立守神”,孟子谓之“不动心”。
等等道家之书。
说得很多,有的隐晦难懂,不如简单的说:排除杂念,全部把精神注意到丹田之内,耳无闻,目不见,心不外驰,一心一意体会真气之活动。
俗话说,“锁心猿,栓意马”也就是意守。
最简单的练气法
最简单的练气法1练丹田气最简的方法如果做不到气沉丹田,那么说话的时候会觉得没底气,声音单薄无力没有质感。
看过很多训练丹田发声的方式,但方法太过复杂,且赘述太多,让人越看越糊涂,更无法养成经常练习的好习惯。
下面这个方法只需简单几步,每日练习必有成效。
1.深吸一口气,尽量将气往下(即丹田位置)压,使小腹用力向外扩张。
2.屏住呼吸三秒左右(随着训练的进阶可逐步加长时间)。
3.上下牙微微闭合,舌尖抵住上齿背发si音,发声的强弱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气息均匀呼出,直到气息用尽、小腹感到胀痛为止。
4.每日早晚各练习四次,若发觉自己已经能够自由控制气息,可改发mi、ma音,进一步加强训练。
2丹田气怎么练1. 闭上双眼冥想一个点(或物品),想像那个点,在你头上,然后你开始发声,以「乌」声最为容易达到那个点,用「一」、「淤」也可以,当你一边想像那个点,一边发声让你的声音碰到那个点时,你会比较容易用丹田或鼻腔共鸣。
这时你可以用辅助姿势,伸出食指往那点指,会有助练习。
2. 另一个方法是,用你的食指跟中指在肚脐下两到三个手指头的位置(这里就是丹田),用力发出「喝!」的声音,当你是用丹田发声时,会感觉腹部手指触摸的地方变硬,不会是软趴趴的感觉。
这时你就练习到了丹田发声了。
3. 还有,要测试你是不是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有个简单的方法能测试。
就是你在呼吸时,若你是用胸腔呼吸,你的肩膀会上下起伏。
若你是用腹式呼吸法呼吸,你会感到你肚子会起伏,而不是胸口或肩膀。
3如何练习用丹田音说话首先,练习丹田呼吸,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先全身放松躺在床上呼吸,这时候就是丹田呼吸。
丹田(位置在肚挤眼下方)呼吸和胸腔呼吸的不同在于前者腹部有缩紧膨胀的循环但是胸腔不动,后者相反,胸腔起伏而腹部几乎不动。
躺着体验一下然后就可以站着或者坐着练习丹田呼吸,诀窍是慢慢呼气,吐尽体内的空气腹部自然会缩进,然后慢慢吸气,腹部膨胀,胸腔不动,然后再呼气……注意这过程要全身放松,气息要和缓绵长。
气沉丹田方法
我在练,是武当拳,只告诉你基本功的方法,怕你使用不当坏气,四平大马(眼平,肩平,头平,腿成九十度角平)十指抓地(脚指),提肛实腹,收拳在腰间,拳不露眼(肚脐眼),放松胸口(切记!切记!!),自然呼吸,丹田自然下沉(这就是气沉丹田),到受不了的时候再撑一两分钟,把气全呼出来再休息,每天照样练习,三个月左右,就会感到肚脐下一寸地方(气海穴)跳动,这时就已经算是完成基本功了,千万别紧张,练习时切忌心烦气燥!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
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
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
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如何做到气沉丹田?
如何做到气沉丹田?太极拳是我国一套传统的武术练习,丹田的爆发力有助于练拳者在实战中运用,而且练好气沉丹田,对运内气有很大的帮助。
正身直立,双足分开,宽与肩齐;屈膝圆裆,口唇轻闭,舌舐上颌,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轻贴大腿中部;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松沉,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与足掌轻轻沉住;胸部宽舒,脐下腹部微觉充实。
目光平视,摒除杂念,意存丹田(脐下小脐部分),自觉心平气和,然后用意识引导缓缓将双手向前方举起,肘腕微屈,肘尖下坠,手心向下,以中指领劲上提,提至手与肩平;同时在意识引导下用鼻缓缓吸气,使有气体下行的感觉,徐徐送人腹部脐下。
当做到这个步骤的时候,横隔膜会自然的上升,腹部自然的向内收,使气聚集在丹田,稍停顿一下,这就是一吸。
随即继续用意识引导双手屈肘内收,缓缓下按于腹前,也是以中指领劲往下轻按;同时,肛门括约肌随即松开,缓缓以鼻呼气;这时横膈膜自然下降,小腹部自然地外凸。
这是一呼。
心要静,目光要照顾双手的起落,动作与呼吸要均匀协调,逐步做到呼吸“悠、匀、细、缓”,动作轻松,速度均匀。
这样反复练习数十下。
这种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与气功疗法的逆呼吸相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架式。
在陈家沟太极拳的发劲动作中,仅在单掌双掌或单拳前击时才配合呼气,使横膈膜下降,腹内轻轻做下沉动作;而在整套动作过程中。
特别是在一呼一吸的时候,气在腹内会做向左或者向右不等的弧形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配合臂和腿左右等的缠丝劲。
这种腹式呼吸法我们可以称作丹田内转法。
当每势定式时,腹内才轻轻做下沉动作。
因此,陈式太极拳腹式呼吸法是“丹田内转”法与“气沉丹田”法交互运用的。
后来从陈架发展的各种太极拳架式,都是臂、腿只作环形或弧形,不作螺旋形,腹式呼吸仅为“气沉丹田”法,不与“丹田内转”法相结合。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练法,骨节肌肉做弧形的旋转,外形上臂、腿做左或右大小不等的螺旋形动作,并根据学拳者功夫的加深而逐步加圈,是比后来发展的太极拳臂、腿只做弧形或环形较为复杂难练。
如何做到——真正的气沉丹田
如何做到——真正的气沉丹田
罗山主注:气是否能沉下去与脚能否踩实有直接的关系,在武学中,结构的合理是踩实的基础,身法摆正了,气自然就沉下去了,所以习武首重调形。
气沉丹田是太极拳的必具备的基础功夫。
1、找出和获得踩劲:两脚从预备式开始到拳架演练结束,都要保持两脚使劲下踩,以达到脚下生根,通过了脚下踩获得周身的整体力量。
您可以仔细体会,两脚一踩全身马上放松,四肢立刻有劲。
2、气归丹田:在两脚下踩获得踩劲的基础上,全身重量下沉到两脚至地球,从而做到真正的松沉,然后用意领气通过两腿回到丹田,使丹田充实,蓄力待发。
从而真正地做到空胸实腹。
3、路线:气沉丹田路线为全身力量通过两脚下踩获得踩劲,达到脚下生根,下盘稳固。
然后在松沉的基础上气劲上行归于丹田,使丹
田达到实腹、进而可以丹田鼓荡运劲打拳。
全身松沉——两脚下踩——气劲丹田——运劲打拳4、纠错:气沉丹田绝不是直接气到达丹田,一定要先通过两脚再气沉丹田!(本文完)。
气沉丹田的科学原理
气沉丹田的科学原理
气沉丹田是一种在瑜伽和太极中常提及的概念,指的是在呼吸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中,将注意力聚焦在身体的下腹部,即丹田的位置。
其科学原理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控制:气沉丹田的概念强调呼吸的重要性。
通过深度和慢速的呼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紧张感,并增强身体和心理的稳定性。
深度呼吸还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氧气供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2. 肌肉控制:将注意力聚焦在丹田,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核心肌群的活动。
丹田所在的区域包括腹肌、腰背肌群、以及盆底肌肉等。
当我们集中注意力在这些区域时,可以更好地调控这些肌群的收缩和放松,增强核心稳定性,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
3. 心理集中:气沉丹田的概念还与身心连接相关。
通过集中注意力到丹田区域,可以减少外界干扰,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并增强意志力和专注力。
这有助于达到冥想和放松的状态,减轻压力和提升自我意识。
虽然气沉丹田在瑜伽和太极等实践中有广泛应用,但并没有大量科学研究直接证明其效果。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呼吸调节、肌肉控制和心理集中等方面对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因此,可认为气沉丹田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这些科学原理
的。
图文详解按这几步走,初学者也能气沉丹田
图文详解按这几步走,初学者也能气沉丹田丹田原是道家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武术内功、各派气功广为引用。
《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内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
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
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
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
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
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
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
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
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
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
《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很多内家拳师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
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问题一: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气沉丹田。
要求通俗易懂先站好,(或坐好)吸一口气,意念中感觉天地间的灵气都吸进你的肺部了,身子有一种气球充满了气要往上飞的感觉。
吸到不能再吸了,慢慢地呼出来,随着呼气,意念中感觉有一种沉甸甸的能量顺着从下巴到肚脐的一条直线流入了你肚脐以下、耻骨以上的一团部位,形成一个气团。
这就是气沉丹田。
在气功、武术、书法、戏剧、养生中都讲究气沉丹田。
循环训练,妙用无穷。
时间长了,你会觉得丹田温暖发俯,有气流的跳动感;生病的时候,意念让丹田气在病灶区转几转,就会有一定的神奇疗效;搏斗的时候,用丹田气瞬间鼓荡,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唱歌的时候,用丹田气可以又宏亮有悠扬.....好处多了!问题二:最有效气沉丹田的方法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田(关元穴),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说法。
练功重点:意守丹田所侧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思想与行为(这里特指呼吸)相统一、协调。
练功方式: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
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
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
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
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
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
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
什么是气沉丹田
什么是气沉丹田温馨提示:有同学反应不知什么是气沉丹田等相关的技巧,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验一下,这是我们发声的基础,一定要加强练习!1、气息下沉:【测试】气息是否下沉了,就是看你吸气吸得深不深用嘴快速吸气:咬住手指、快速吸入气息用鼻慢慢吸气:闻花香、慢慢吸入气息2、沉到丹田:【测试】气息是否沉到丹田了,就看你的腹部有没有往外凸起,两肋有没有向两边扩张3、丹田发力:【测试】是否是用丹田发力、推回气息,可以用打嘟噜嘴来检测,如果不是丹田力,嘟噜嘴打不起来4、推动气息发出声音:【测试】声音里是否有气息支撑,就是听声音发出来后够不够圆润、洪亮再来分享一下[爱心]⭕什么叫气沉丹田?深吸一口气,腹部隆起,两肋向外扩张,说明气息沉到了丹田,再通过丹田推力慢慢到胸腔,到喉腔,放松声带,通过口腔发出a~声音⚠⚠⚠丹田在哪儿我们的丹田就在关元穴位在我们的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的地方,假装咳嗽一下,小肚子能感觉到㊙涂老师说:气沉丹田有绝招可以找面墙,背靠着墙,往下蹲马步,膝盖跟地面九十度,背对墙,腿酸了以后再大声发出啊~可以快速把丹田发力的位置找到,这种就是丹田发力,带气发声。
气息练习最经典的就是珊珊老师的这一套,适合所有人所有时间,随时随地练习起来[鼓掌][鼓掌]另外,再分享两种锻炼气息的方法1.吹纸巾,取一层干纸巾贴墙上,吹气让它不掉下来。
还有一种让纸巾有一定的角度,吹起来让它飘起来不掉下来。
2..吹蜡烛,放离你1.5米距离,猛吹一口气把它吹灭,每天吹10次,练习爆发力和指向性,用腰部力量带气出去。
第二种方法把蜡烛放你面前5-10厘米,烛心不小于1厘米,让蜡烛不灭,练习气息的平稳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家可以常练习。
村里新开一条渠(绕口令)村里新开一条渠,弯弯曲曲上山去,河水雨水渠里流,满山庄稼一片绿。
这个绕口令,多注意口部肌肉们的合作愉快拆解绕口令:1、读音要准,不能让人觉得朗读者的普通话差。
比如四,拼音是si ,成字呢是后鼻音2、攻克自己的卡壳点,如果舌头在哪打结就反复练,先慢速,把音发饱满3、得记住内容,因为绕口令速度很快,所以大脑反应要速度,记不住就别谈顺、快啦平舌音和翘舌音都需要我们在外部的口腔开度上展唇用力,它们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在内部操控上。
教你三步学会气沉丹田,初学者必看!
教你三步学会气沉丹田,初学者必看!气沉丹田是练拳者或演唱者经常提起的一个词。
丹田指的是脐下5厘米的气海穴至脐下12厘米中极穴,是人体真元贮聚处。
中国医学认为气海穴乃全身气之所聚处,此处伤则气滞。
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伤则血枯,因而这一地带是主持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
太极拳的特点也是要气沉丹田,那么究竟如何做到气沉丹田?小编带着大家来看看。
正身直立,双足分开,宽与肩齐;屈膝圆裆,口唇轻闭,舌舐上颌,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轻贴大腿中部;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松沉,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与足掌轻轻沉住;胸部宽舒,脐下腹部微觉充实。
目光平视,摒除杂念,意存丹田(脐下小脐部分),自觉心平气和,然后用意识引导缓缓将双手向前方举起,肘腕微屈,肘尖下坠,手心向下,以中指领劲上提,提至手与肩平;同时在意识引导下用鼻缓缓吸气,使有气体下行的感觉,徐徐送人腹部脐下。
当做到这个步骤的时候,横隔膜会自然的上升,腹部自然的向内收,使气聚集在丹田,稍停顿一下,这就是一吸。
随即继续用意识引导双手屈肘内收,缓缓下按于腹前,也是以中指领劲往下轻按;同时,肛门括约肌随即松开,缓缓以鼻呼气;这时横膈膜自然下降,小腹部自然地外凸。
这是一呼。
心要静,目光要照顾双手的起落,动作与呼吸要均匀协调,逐步做到呼吸“悠、匀、细、缓”,动作轻松,速度均匀。
这样反复练习数十下。
这种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与气功疗法的逆呼吸相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架式。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
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
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
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
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
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
“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
“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全面掌握“ 气沉丹田”的基本要领,是保证演唱者形成艺术风格的基础和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气沉丹田”的学理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一向重视气息生机,“ 文以气为主”,绘画以“ 气韵生动”为上,演唱亦以气与声谐,达到声韵形式浩然的境界。
“ 气沉丹田”是戏曲界练声的基本要领,声腔演唱的基本功,掌握了它就会有较高的成才率,因为它符合大自然为技巧性发音配备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和祖国医学、经络学原理。
每个演唱者的发音器官条件各异,但是养气、用气的基本方法相同。
艺术家具备灵性贯通之气,才可发扬嗓音光采,留下垂世的艺术演唱成果。
(一)“气沉丹田”的经络学依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认为,“经络相贯布全身,通过有规律的联络交汇,构成了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气血。
”根据这一医学原理,我们可知人的“丹田”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 先天元气”和后天吸纳的“清气”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汇集于“ 丹田”。
所以,“丹田”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原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地,更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
“ 丹田”与真气循环生生不息,生命活动因此得以维持。
所以它在生命医学上有“生命之祖”、“ 十二经之根”和“ 五脏六腑之本”之称。
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的发源地,还是全身气血的汇集之处,所以中国医学又称之为“气海”穴。
如果此穴充实,就能固本强体,从而为从事其它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丹田”是人精气汇集之地,是人体内力的发源处,是“ 经络之气”的发源地,是气源动力的能量库,也是良好发音的生理物质基础。
(二)“气沉丹田”的解剖生理学依据“气沉丹田”作为演唱界公认的一种成才的“基本方法”,不仅有祖国医学经络学的依据,还有解剖生理学的依据。
从演唱方法系统看,丹田气息深沉笃实,是声带发音声贯顶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
“丹田”与技巧性发音最相关的呼吸肌———膈肌密切相关。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导语:练习太极拳时,都会做到一个动作——气沉丹田,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怎样做到气沉丹田丹田一般指中丹田,即是以脐下10厘米(相当于现代经络学说所指关元穴)为圆心的小腹内一个小范围。
气功学上又将丹田分为上、中、下3处。
气沉丹田是指中丹田。
过去有人认为肚脐(经络学说称之为神阙穴)即为丹田,原因大抵是指它为人体先天的(胚胎时在母体中)呼吸通道。
又有人认为腹部即是丹田。
丹田既不是腹壁表面上的某一点,也不是全腹部。
丹田指的是脐下5厘米的气海穴至脐下12厘米中极穴,是人体真元贮聚处。
中国医学认为气海穴乃全身气之所聚处,此处伤则气滞。
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伤则血枯,因而这一地带是主持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
胞中穴是经络、五脏六腑之海的策源地,古人将这比喻为生产长生不老药的田地,称为丹田。
这一名称自古沿用至今。
气沉丹田是在呼吸(从形式上说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匀长细缓的腹式呼吸)动作配合下,小腹充实,全身劲力集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要做到气沉丹田,必须先要做到全身舒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腰胯放松。
初学时不易体会气沉丹田,经过一个时期腹式呼吸的锻炼,慢慢体会到呼吸时有内气的存在。
鼻孔吸气时,自然中的大气自鼻腔向内经呼吸道而下,同时又会感到丹田有气上逼腹中。
而呼气时,残气自鼻腔上出,但反觉腹中有气降逼丹田,使其充实。
过去练拳的人称这种现象为气通。
一般的说,作拳势呼吸时,向前或向下完成动作,全身劲力集中时容易体会气沉丹田。
事实上动作向上向后或动作由实而虚,吸气时也有气沉丹田的成分,但不明显,似乎气贴脊背。
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内外合一的表现。
气沉丹田不必过分强求,以免产生不良效果。
只要正确按太极拳要领和方法练拳,朝松静自然的目标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水到渠成。
“气沉丹田”的学理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一向重视气息生机,“ 文以气为主”,绘画以“ 气韵生动”为上,演唱亦以气与声谐,达到声韵形式浩然的境界。
气沉丹田的正确方法
气沉丹田的正确方法
气沉丹田是一种古老的内容修炼方法,以实现身心健康、心灵清
净与精神状态平衡为目标。
气沉丹田又称“六神无主”,是中国古代
医学和练功界有名的修炼方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低压、失眠、烦躁
不安、缺乏动力、焦虑不安等情况,也可以用于改善年龄、饮食、情绪、身体状况和内心的深层调整。
具体而言,气沉丹田的正确方法是:
1、站立式:将双脚四分五裂,将脚尖稍稍内翻,站立较宽的姿势,将胸部放低,腰部抬高,保持身体放松,肩部分开,腰肢紧致,眼睛
直视前方,眉宇微挑,嘴角微撇,吐气深呼吸,将呼吸聚集在丹田部位。
2、手势:此时右手伸至丹田部位后,握拳,左手用中指、食指和
无名指合十状,贴在右拳上,双手置于丹田部位上,保持自然放松的
状态。
3、调节呼吸:将意识定在肚脐部位,收紧腹部肌肉,然后慢慢吐气,每次吸气使腹部充满气息,吐气徐徐,尽量使腹部在吐气过程中
进行尽量大范围的“波动”,坚持10-15次呼吸。
4、安放丹田:循环完一个呼吸后,焦点落在丹田,把心思安放在
此处,并随着吸气时的腹部波动而形成心理状态,调节丹田的气量,
将腹部内的温暖和放松感感知,感知丹田中的能量流动,感受腹部的
舒适柔顺的感觉。
5、收获收获:练习结束,慢慢收臂,闭上双眼,安静感受,将全
身的状态感受一遍,体会到不同部位的改变,以及全身的放松、宁静、愉悦之感,反复体会,体验无论深沉与精致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加深
它对你的印象。
气沉丹田的顺口溜
气沉丹田的顺口溜
气沉丹田的顺口溜: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捋吸挤呼;腹式呼吸,深沉长匀,气沉丹田,自然顺随。
掌宜微伸,掌心内含,虎口圆撑,指缝稍离;坐腕立掌,沉肩坠肘,塌腕舒指,鱼际用力。
拳要握实,四指卷曲,拇指弯压,拳面要平。
1、所谓气沉丹田的实质:气沉丹田的实质上就是松,在人体外面,“松”表现为垂肩坠肘、松裆园胯;在人体里面,“松”表现为不执著,放得下,胸腹松开了,气自然就下沉了。
如果气没有下沉,说明没有松开,体内还在用力提着什么东西。
2、关于气沉丹田的感觉:一旦胸腹松开了,就会感觉小腹部有微微的充实感、膨胀感,而胸部反而有空寂的感觉。
锻炼时间长了以后还会有其他的感觉,这里暂时不说了。
3 、心法:上面的东西说的容易,其实很少有人做到,需要借助某些感觉、甚至想像力进行引导。
想像胃部吊着一个圆形皮囊,口朝上,当你呼气的时候,全身松开,想像吊着皮囊的绳子也松开,皮囊松松软软地落到腹部(肚脐以下),同时略膨胀,以后每次呼气,都想像从肺部出来的气部分从鼻子出去,另一部分下行到皮囊中。
而皮囊就开始膨胀。
整个过程不许用力,一切顺其自然,时间长了习惯后就可以不用心法也能够做到胸空腹实。
声乐技巧:什么是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
声乐技巧:什么是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
相信“气沉丹田”这个词一直在困扰着大家学习唱歌,其实这个词并没有那么神秘。
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出来,气沉到丹田处,丹田就在肚脐眼下三指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的气要沉到深一些。
我们经常会看一些选秀节目,海选的时候评委总会点评这个选手声音不稳,气没有沉下来,所说的就是气没有沉到丹田。
我们又要回顾一下之前讲的呼吸方法,吸气,气息吸到肺部,它只能到这,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气息根本吸不到肚子,给我们造成吸到肚子假象的是横膈膜,吸气时横膈膜会下移,下移以后会挤压腹腔,所以肚子一圈都会鼓起来,造成了气吸到肚子的假象。
什么是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
所以我们得知“气沉丹田”时是横膈膜在下沉,横膈膜沉到一个低位置就是“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时你的肚子和腰是慢慢扩张的,那很多人在吸气时下面扩张不起来,怎么办呢?
1.我们可以双手叉腰,然后找找上厕所拉粑粑的感觉,用劲时看看你的腰是不是在扩张。
2.同样双手叉腰,然后咳嗽一下,看看你的腰是不是在扩张。
以上两个方法可以很好的让我们找到“气沉丹田”的感觉哦。
其实唱歌并没有那么的困难,很多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你能发现。
微言微行213:何谓气沉丹田?
微言微行213:何谓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以应对心念虚浮,意志薄弱,然须从作意开始。
初,须用力使气下压,突破喉胸呼吸,令气下沉入腹,而以提肛收尾上下配合。
可呼气时鼓腹,吸气时收腹。
继则心气合一。
气沉丹田不是鼓一口气停在丹田,而是呼吸下压之气,与提肛收尾向上之劲,相较于丹田。
较久了,自然产生电感。
持守此电感,可钩住人之心性。
将精神贯注于小腹和此电感,渐渐也将自己集中在这个点上,定住。
此可称抱元守一,可达心息相依。
如此,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依此而入神。
入神,则气和所处之地浑然一体,超越人体自我感觉。
似找不到五官和手脚,又觉每一处都有五官手脚的功能。
故,浑圆桩之浑圆,不仅是动作上手臂与身体的浑圆,更是内中气机的浑圆;不独是形感,更是电感。
降龙伏虎桩,亦不仅是练龙虎之象,更是练龙虎之能。
此能,可镇心神,可增意志,可解苦痛,可化气质。
此能,气沉丹田以得之。
--盛日。
气沉丹田的训练方法
气沉丹田的训练方法丹田在脐下三寸,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
呼吸要顺其自然。
腹稳,呼吸自然就顺,下盘就能稳固。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一时不易掌握气沉丹田,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
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
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宜。
2、取松静站立姿势,用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
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
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
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太极拳招式练习,如太极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等,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
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
静态下练习:先将全身放松。
上下口唇微闭,意守丹田,自然吸气入胸腔,然后将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鼻孔徐徐排出,另一部分内气松沉降于腹腔丹田部位。
再吸气时如上述重复循环,自然而然,毫不造作。
我们练拳起势或站桩时气的运化,一般来讲是将气沉在丹田部位,但并非绝对,功夫高深者实战中则随其需要,以意领气,带动气血运行,从而产生内劲,可以在周身运行。
然非修炼多年不能达到如此境界。
太极老人阴阳文化,太极养生,中医与功夫的结合。
气沉丹田知识
气沉丹田知识
气沉丹田是一种重要的身体内部运作方式,是指将呼吸和能量聚集于下腹部,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耐力和力量。
这种技巧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武术、瑜伽和冥想等实践中,以提高练习者的身体和精神能力。
在气沉丹田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深入呼吸和意念调控,将气息引导至下腹,激活丹田区域的能量,使其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运行。
这种技巧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调节情绪、提高专注力、增强自信等方面。
因此,了解气沉丹田知识并掌握相关技巧,对于提升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边已经提到过,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放呼。吸为提,气到中脘,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练上半年多(多练更好),即可进行第三步。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均可。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这时自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腿肚子很沉,双脚有入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在脚跟,经踝骨沿腿而上,两膝有力。但大腿与腰胯则松快自如,自腰以上,各处都轻松而灵活,动作幅度增大而灵敏迅速,整个身子好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踝处,鞭杆在腰脊,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无论练什么拳套,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同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娆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形意拳家马礼堂先生说:“清升浊降,气归脐下。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以笔者愚见,气沉丹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胸、背、肩和腰胯始终放松,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教“鹰熊斗智”的架子时,要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体现。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①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沉”则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怎样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什么叫气沉丹田?为什么要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在格斗中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自己则稳如泰山?欲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气沉丹田”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丹田二字,笼统地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它们统统包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是和肾息息相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增强后,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对运动员来说,还可提高竞赛成绩。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从练内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先从丹田结成气丘,然后即沿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所以练丹田者,可起“补肾”之功,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进。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可大大改善心脏的工作。从技击角度来看,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肺体大幅度向下膨胀,腹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以及肩之下沉,胸肌、腹肌、腰、胯之放松、全身肌松肉坠,腹部充实而沉重,可使人体重心降低,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在运动中易于作到中正安舒,桩步稳健,灵活而具有弹性,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进落空,得势时又便于腰为弓把的使用,发出丹田命门之力。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刘殿琛先生常说的“活泼于腰,涵蓄在胸,运丹田之力,发肾气以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