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市政学经典课件与讲义第七章 市民与市民参政
《市政管理学》课件
介绍环境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如 污水处理技术、垃圾焚烧技术等,分 析其对环境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经济管理实践案例
经济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济管理案例,如香港的自由港经济模式、纽约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等 ,分析其经济发展背景、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
经济管理创新
探讨经济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分析其对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
介绍国内外公共服务管理的实践案例,如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纽约市的垃圾 分类政策等,分析其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公共服务管理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等,分析 其对公共服务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实践案例
环境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管 理案例,如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治 理、杭州市的“五水共治”等,分析 其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和实施效果。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行政法
规和地方性法规。
02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内容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环保、交通、公共安全等多个
领域,包括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
03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作用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障城市发展和保护公共利益
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措施,以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提供方式
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方式,如政府 直接提供、外包等。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政策
城市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如大 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政策。
环境治理措施
城市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如垃圾 分类、绿化建设等。
自考“市政学”全书所有简答(6)
第七章市民与市民参政 1、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要件是: ①具有城市户⼝ ②居住在市区内 ③从事⾮农业⽣产劳动的合法公民 2、现代社会主要可以划分为(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
3、城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 ①在职业上,乡村以农业⽣产为主,⽽城市则以⾮农业⽣产为主。
②在环境⽅⾯,乡村以⾃然环境为主,城市则以⼈造环境为主。
③在⼈⼝密度和规模上,乡村规模⼩,⼈⼝密度低,⽽城市则相反。
④在居民构成上,乡村具有同质性和稳定性特点,⽽城市则以异质性和变动性为特点。
⑤在社会关系⽅⾯,农民的空间相对狭⼩,在彼此的效中往往采取直接的、情感的、连续的、朴素的、内向的⽅式进⾏交往;⽽市民则是以间接的、理性的、继续的、复杂的、外向的⽅式进⾏交往。
4、市民构成的三个层次:⼈格构成、社团构成和⽂化构成。
在⼈格构成上,农民的⼈格具有同质性,具有宗法主义和权威主义倾向;⽽市民在⼈格上则具有异质性,具有个⼈主义和平等主义倾向。
市民⽂化具有继承性、统⼀性、规范性、和谐性特点。
5、市民在⼈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 ①理性重于情感。
②时尚重于传统。
③个⼈主义倾向。
④消费主义倾向。
⑤较强的⼼理调试与平衡能⼒。
6、影响市民素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市民素质构成市民参政和城市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 ①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现实⽣活的基本态度。
②市民素质状况取决于市民的语⾔、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
③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化、价值、知识和能⼒素质状况。
④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道德⽔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
7、市民素质的特点: ①市民素质具有整合性特点。
②市民素质在⼀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
③市民素质在其发展中具有可塑性特点。
8、试述市民参政与市民素质提⾼的关系: 第⼀,市民素质的提⾼,取决于市民参政意识的培养和提⾼。
第⼆,市民素质的提⾼,取决于市民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的频度和程度。
①市民参政过程是市民相互学习和沟通的过程,通过学习和沟通,扩⼤市民间的交流和认同,从⽽刺激市民树⽴更⼴泛地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活动的⾃觉意识。
市政学5-8章
第五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区市的政党组强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1、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在城市的延伸,国家政体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
2、市政体制一方面与国家政体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与国家政体相比较,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市政体制的作用:1、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增强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的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关系,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3、市政体制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统治阶级在城市的统治地位;4、市政体制驼过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机构,适应城市政权行使统治和管理职能的需要;5、市政体制通过促进城市政权有效地行使统治和管理的职能,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1、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2、政党在城市的组织通过竞选,在市议会拥有多数议席,主导城市的议决权,当选市长,主导城市的行政权;3、西方国家的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一般分别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各自对选民负责,并且相互制衡。
4、城市一般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都直接受省、州政府的领导;5、西方国家城市的利益集团比较活跃,既直接向城市的国家机构表达利益,又通过动员选民投票,制约着政党组织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影响力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第一、市议会制;(1)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2)由市议员和名誉参议员选举他们中的一位为市议会长,即市长;(3)市议会的委员会相当于市政府的工作部门;(4)市议会选举任免若干行政长官,聘任一些行政职员。
市政学全套培训课件 【珍藏版】
市政客体(或市政对象),即市政主 体管什么,管哪些事务。
市政客体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市政客体即包括市辖区内的各 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 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 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 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从狭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客体和内容,主要 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3、市政的含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对市政的含义作 如下概括,即: 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 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 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 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 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二、市政的特征
政治性。市政既代表市民的最大公共利益, 又体现国家的根本利益,反映统治阶层的意 志。 整体性。市政管理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 节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综合性。市政管理涉及城市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以及自然界活动的各个方面。
城市政权说; 城市政治说; 城市政策说;
城市行政说; 城市职能说;
这几种说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揭示了市政的内涵或内容,对我们认识和 把握市政的含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如何理解和把握市政概念? 应从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去考察 市政概念: 一是市政主体; 二是市政客体(或市政对象); 三是市政目标; 四是市政体制;
第三节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的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市政目标,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 市政管理目标。
我国的市政目标,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 为根本导向,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 断满足城镇居民对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 神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市政学全套精品课件
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某一层级的中心地 位的地理区域。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狭义:
从市政学的角度看,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
市建制的城市区域才称为城市。在此,“市” 与国家的行政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
2.我国市政 的发展
1.西方市政 的发展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1.2.2现代市政的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市政问 题复杂
化
2市政职 能的变
化
3政府的 角色改
变
4市政管 理手段
现代化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 市政学的研究
1.3.1市政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1.市政学的含义
市政学就是研究城市公共权 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 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 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想一想: 你知道上面五幅图片分别是哪几个城市吗?你对这些城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 市政的含义与特征
1.1.1 城市的形成与设置
1. “城”与“市”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分离的,属于两个 不同的概念。
“城”是指四周有城墙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区域。 “市”则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1、狭义的市政主体指城市政权机关中的城市各级()A.行政机关2、狭义的市政客体是城市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对象和内容B.社会管理1、市政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
√2、市政是由城市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3、城市政治系统包括城市权利政治系统和非权力政治系统。
×4、城市国家机关属于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5、城市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城市权利政治系统。
√1、我国的中等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
B.50-100万2、城市最初形成的根本性内在动力是()B.工业革命的产生4、世界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达到高潮的时间是D.1925年前后5、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最常用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A.低度城市化8、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被称为()A.逆城市化9、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B.逆城市化1、中心城市是地理位置处于区域中心的城市。
×2、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农业占较大的比重。
√3、资本扩张是城市化的原动力。
√4、近现代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5、市场机制是促进资源向城市集中的基础性机制。
√6、城市化的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
√7、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8、城市的经济结构决定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
√三章城市的结构、功能和体系1、城市的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称为()A.城市结构2、以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的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呈环状集中分布的城市体系称为()的城市体系A.金字塔型3、在任何城市体系中,都有一个城市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是()A.中心城市4、根据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广州市应划分为()A.全国性中心城市6、决定一个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功能是()B.城市主导功能7、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C.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8、一个城市的工业生产中心功能叠加上商业中心的功能后,不仅增强其工业中心功能的能量,而且其商业中心功能的能量会迅速放大,被称为城市功能的()B.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10、城市规模过大往往造成居民远距离上班,再加上交通拥挤会延长居民的乘车行路时间,从而会增加居民的通勤费用,这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的()D.疏解成本14、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D.社会经济效益1、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属于中心城市,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
自考00292市政学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章市政主体第二章市政体制第三章市政职能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绪论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难点难点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1.2.3.4.1.2.3.4.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3.4.5.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城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2.市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4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113.4.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4.里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谢谢第二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22.(123 3.(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3.4.二、市政的沿革法国18841894二、市政的沿革1.2.3.4.5.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谢谢第三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2.3.4.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2.3.4.1.(123(456 2.(123.(1(2(31.(12(345 2.(1(2(3(4谢谢第一章市政主体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第一节城市政党组织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1.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2.3.4.。
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
思考:
试述当前研究市政学的现实意义。
4
第一节:市政管理的涵义
一、“市政”中“市”的含义
1、基本含义—城市:与乡村脱离的,人口和贸易密集的 地方。
2、行政建制含义:国家为了管理的需要,根据规定的标 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而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 区划。 3、广域型行政建制含义:包括了农村
5
6
7
美国的亚瑟 ·W .邓恩( Arthur W . Duwn ) 1909 年的《社区与 市民》。这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初级教科书。
14
(2)20年代左右,这种研究进一步细化,开始在城市财政税
收、司法、教育等方面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其中,美国芝加 哥大学社会学系对城市社区的研究最为出名。对中国影响最 大的是美国学者孟洛( W . B . Munro )于 1921 年和 1923 年分 别出版的《美国城市的市政府》和《市政府及管理》。这两 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标准教材。同时也是市政学学科形 成的标志。 ( 3 ) 30 年代以后,关于城市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 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 了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主张居住区应该建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不同的 地段采取不同的人口密度;应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 居住的关系;新建筑区应多保留空地以便绿化,在 市郊保持良好的风景地带,以备市民去游憩;应将 交通视为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拓宽城市的交通道 路,减少交叉口过多的现象,以避免交通拥挤和减 少交通事故;大城市办公大楼、商业服务、文化娱 乐设施不应过分集中分布,应适当分布;城市发展 应强化保持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等意识。
4、我国的市建制包括以下几种:
直辖市、副省级市、省辖市、县级市
参与民主政治ppt课件
1.上述材料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2.非正常上访活动有什么危害? 3.公民在上访反映问题时应该如何做?
14
1. 要切实做好信访工作 这是应为:人民的国家需要人民共同管理,我国宪 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参政议政的广泛的民主权 利,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
<4>我们还可以参加政府举办的各 种活动行使我们的知情权,建议 权和监督权等
12
2.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在北京召开。与会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了 《政 府工作报告 》 ,审查和批准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 报告,批准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 批准了《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 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了2015年中央预算;审议并通 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 告》 (1)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当前,除了互联网人民群众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其他渠 道
<3>执政者对网络民意日益尊重,网络问政成为中国政治文 明不
断进步的表现 <4>网络问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 A<1><2><3> B<1><2><3> C<1><3><4> D<2><3><4>
11
能力闯关
1.我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的途径有哪些?
B<1><3><4>
市政学课件第七章新教材总结
❖2、城市公共卫生的分类管理 ❖具体内容: ❖(1)医事管理。 ❖(2)卫生防疫管理 ❖(3)药政管理 ❖(4)妇幼卫生管理 ❖另外:还包括中医药管理、医学教育与科技
❖ (2)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 业化转制,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 术产业化集群和产业化基地。
❖ (4)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
❖ (5)大力发展科技服力中介机构。
❖第三节 城市文化和体育管理 ❖(一)城市文化及城市文化管理的含义 ❖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
❖中国城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实现“四个结合” ❖(1)有利于科技与经济想结合 ❖(2)有利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 ❖(3)有利于军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4)有利于发展科技事业与人才培养相结
合。
❖ 中国深化城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 (1)继续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全面提高 企业创新能力。
❖本章重点: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及其效益关系; ❖中国城市教育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城市文化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内涵、意义及基本内容 ❖中国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一)城市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1、城市公共事业:是以满足全体城市居民 的共同需要为基本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 关系全体城市居民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特定的城市公共服务。
公民与政府专题复习PPT课件 通用
上 页
下 页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专 题 复 习 与 考 前 模 拟
解析:此题注意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答政府为什么要有 所作为;第二步答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回答政府为什么 要有所作为应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进行论述;回答政 府应该如何作为应从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组织文化 建设职能以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答起。 答案:(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 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物联网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物联网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2)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制定发展规划、拟定 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 推广应用;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拓展教育事业,加 强物联网人才培养;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护 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
上 页
下 页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专 题 复 习 与 考 前 模 拟
解析:选D。①②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③④属于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6.(2010年高考安徽卷)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 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 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 言、广集众智。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 )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行使国家立法权 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上 页
下 页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专 题 复 习 与 考 前 模 拟
解析:选A。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将农村与城市每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数字教材版)PPT第7章-课件
第7章 城现市代市规政划学管(理第二版)
市政公用事业管理
7.1城市规划的概念 7.1.1城市规划的
定义 7.1.2城市规划的
功能定位 7.1.3城市规划的
基本原则 7.2城市规划的理论 7.2.1城市规划理
第7章 城现市代市规政划学管(理第二版)
市政公用事业管理
7.1城市规划的概念 7.1.1城市规划的
定义 7.1.2城市规划的
功能定位 7.1.3城市规划的
基本原则 7.2城市规划的理论 7.2.1城市规划理
论的历史缘起 7.2.2城市规划理
论的现代革新 7.3我国城市规划的 管理实践 7.3.1我国城市规
论的现代革新 7.3我国城市规划的 管理实践 7.3.1我国城市规
划管理的演变历 程 7.3.2我国城市规 划管理面临的困 境 7.3.3我国城市规 划管理的趋势
7.3.3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趋势
健全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
• 在城市规划有关法律法规中应增加公民参与的明确规定,包括公民参与 的程序、权利、义务等内容。
论的历史缘起 7.2.2城市规划理
论的现代革新 7.3我国城市规划的 管理实践 7.3.1我国城市规
划管理的演变历 程 7.3.2我国城市规 划管理面临的困 境 7.3.3我国城市规 划管理的趋势
7.3.3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趋势
完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 要注重城市规划法制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法制体
基本原则 7.2城市规划的理论 7.2.1城市规划理
论的历史缘起 7.2.2城市规划理
市政学教程ppt学习教案
市政决策通常包括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方案选择、实施与评估等阶段。
特点
市政决策具有公共性、权威性、复杂性和民主性等显著特点,旨在解决城市公共问题, 促进城市发展。
市政执行的原则与方式
原则
市政执行应遵循合法性、合理性、效率 性和公正性等原则,确保政策得到有效 实施。
VS
方式
市政执行方式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等,根据具体情况灵 活选择。
作用
对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为政府决策和市民参与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市政体制与职能
市政体制的概念与类型
市政体制概念
市政体制是指城市政权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配备和法规制度的总和,是 城市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组织保障。
市政体制类型
包括市议会制、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等,各种类型具有不同的特 点和适用范围。
市政监督与评估的作用
提高市政决策水平
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市 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 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促进市政执行效果
监督和评估可以促使市政执行 部门更加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 和政策要求执行市政任务,提 高执行效果。
增强政府公信力
公开、透明的监督和评估可以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提 高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 度。
多元化参与
市民参与意识增强,市政 管理趋向多元化参与,加 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 通。
市政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政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城市安全等。
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市政学发展迎来机遇,如智慧城市、城 市更新、公共设施建设等。
法哲学原理市民社会需求PPT课件
2021/3/7
3
近代的市民社会概念
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源于洛克的学说。洛克将市民社会 视为从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文明社会。 社会先于 国家而存在, 国家只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人为达致某种目的而形 成的契约的结果。市民社会是以一定的法律秩序所维护的个体 私有制社会。
亚当·斯密是黑格尔的直接思想先驱。他要解决的核心是如何 不借助于国家的强制自发地形成一种合理的社会秩序。他发现 ,人的自利心和市场的相互结合可以成为替代国家的一只看不 见的手。通过分工和交换,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可以自发地 实现人类的普遍福利。黑格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在现代基础 上成长起来的一门科学,它的目的是要在无数偶然的特殊行为 中找到规律性和合理性, “发现这种必然性的东西就是政治 经济学的对象。这门科学使思想感到荣幸,因为它为一大堆的 偶然性找到了规律。”(205)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来自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影
响,市民社会本质上就是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劳动社
会化的资本主义。
2021/3/7
2
古代的市民社会概念
“市民社会”( civil society) 最初 的含义指政 治共同体, 特别是古希腊时期所特有的城邦国家。 后来西塞罗用它表示“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 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随着古希腊城邦国家的衰 落, 到古罗马时期这一概念逐渐失去了它的实体性 内含。但作为自由和平等的公民结合而成的伦理政 治共同体这一层含义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并成为维 护公民在政治上自由、民主、平等的一种理论资源 。 这一市民社会概念与共和主义联系在一起。
,它揭示市场和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肯定了个人的欲望和利
益的合理性,在哲学上为自由主பைடு நூலகம்提供了合法性辩护。另一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课件
公民参与的背景与意义
公民参与是指公众在政府或 组织的决策过程中表达意见 、提出建议和参与决策的行
为。
公民参与的背景在于它体现 了民主、公正和透明的原则 ,能够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 合理性,同时增强公众对决
案例二:城市规划的制定
总结词
公民参与城市规划制定能够提高规划的 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VS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问 卷调查、公众投票、座谈会等方式参与, 提出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 会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制定出更加科学 、合理、符合公众利益的城市规划方案。
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公民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为它能够提高公民对政府 的信任和支持,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
03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实 践案例
案例一:环保政策的制定
总结词
公民参与环保政策制定有助于确保政策符合公众利益,促进环境保护。
详细描述
公民参与环保政策制定包括公众听证会、专家咨询、环保组织代表参与等方式,通过这些渠道,公众可以表达对 环保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了解公众对环保的关注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环保 政策。
01
提升决策的公正性和 合理性
公民参与能够为决策过程注入多元的 信息和观点,减少决策的片面性和不 公正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接受度。
02
强化政府的透明度和 责任性
公民参与能够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 沟通和互动,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 任性,促进政府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03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
公民参与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市民与市民参政
第一节市民与市民素质
市民,又称城市居民,通常是指具体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
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要求:具有城市户口(身份)、居住在市区内(地域)、从事非农业劳动(职业)的合法公民。
(1)从身份上看,城市居民的首要条件是持有有效
的城市户籍。
(2)从地域上看,市民是指居住和生活在市辖区或
城区范围内的居民。
(3)从职业上看,市民是指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
职业群体。
城乡之间的区别是:
(1)在职业上,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城市则以非农业生产为主。
(2)在环境方面,乡村以自然环境为主,城市则以人造环境为主。
(3)在人口密度和规模上,乡村规模小,人口密度低,而城市则相反。
(4)在居民构成上,乡村具有同质性和稳定性特点,而城市则有异质性和变动性的特点。
(5)在社会关系方面,农民的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主
要社会关系大都来自初级集团的第一层社会关
系,而市民通常都属于复数以上社会集团。
二,市民的构成
市民构成主要有三个层次:人格构成、社团构成、文化构成。
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
(1)理性重于情感
(2)时尚重于传统
(3)个人主义倾向
(4)消费主义倾向
(5)较强的心理调适和平衡能力
二.市民素质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市民素质状况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
(2)市民素质状况取决于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感情和意志特征
(3)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状况
(4)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
市民素质的主要特点有:
(1)市民素质具有整合性特点
(2)市民素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不轻易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3)市民素质在其发展中具有可塑性特点
三.市民参政对提高市民素质的意义
(1)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和提高
(2)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与城市公共事
务和公益活动的频度和程度
第二节市民的权利义务
一.市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市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
(1)市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2)市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市民享有人身自由方面的权利
(4)市民享有劳动、休息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
(5)市民享有文化教育的权利
(6)市民的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公民的法定义务:
(1)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必须严格遵守城市政府制定和倡导的各项城市管理法规
(3)必须遵守城市公共道德规范
二.市民参政的内涵和意义
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向有关部门进行揭发检举,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具体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社会参与。
(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2)市民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决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市民参政的意义
(1)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2)它是市民当家作主集中体现
(3)它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第三节市民参政的内涵与方式
一.市民参政发展的条件
(1)市政公开及其制度化
(2)创新市民参政的途径与方式
首先,市民意见表达方式的创新
其次,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