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

合集下载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成为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一模式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更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本文将就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探讨。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

传统的技工院校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随着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和技能。

因此,引入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选择,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技工院校不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壁垒,还需要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整合资源,推动课程融合。

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践,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质量。

同时,技工院校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也促进了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技工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更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促进了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各技工院校能够进一步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稿)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稿)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稿) 标题: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草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在技工院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教育模式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为了规范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制定了以下建设标准。

二、工学一体化课堂建设标准1.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应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实用: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方法多样: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4.教学设施完善:教室设施应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需求,配备必要的实训设备和教具。

5.教学评价多元: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标准1.课程设置合理:课程设置应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更新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保持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3.课程资源丰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课件、案例、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4.课程评价有效: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品评价、实际操作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标准1.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定位应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2.专业课程模块化:将专业课程分为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和综合素质模块,以实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3.专业教学资源充足:提供充足的专业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4.专业评价机制完善:建立完善的专业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以全面了解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探究

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探究

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探究摘要: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方法。

本文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探究,规范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定义,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定义特点出发,结合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分析并探究了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学方法一体化课程教学技工院校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现行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教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9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进,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专门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肯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指出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的有效方法;是探索中国特色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技工院校如何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细致研究的课题。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定义及实施条件1.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定义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定义很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想的职业技术教学模式,实际上在现在的实践当中很难实现。

狭义的一体化教学是一体化课程教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那么,根据此定义,简单地说:一体化课程教学就是实施并完成一体化课程的一系列有目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多环节所构成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进行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一、我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导读篇P001)作为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徐工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导读篇P001)1.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3.学习工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和展示区于一体的学习工作站;4.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5.评价体系:创新对学生和对教师的师生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1.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转化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4.描述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一体化课程;5.开发学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工作页);6.准备课程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7.实施与评价:一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8.改革管理模式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9.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改革的背景(P003~P006)1.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2.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3.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人力资源价值定位。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方案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方案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技工院校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改革方案1. 课程整合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不同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跨学科融合。

例如,将机械制造与电气工程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2. 实践教学强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更多的实训课程和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师资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方式。

4. 学校资源整合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等,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三、实施方案1.在某一技工院校选取一些专业,作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

2.设立改革小组,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和相关教育专家组成,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课程整合方案、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师资培训计划等。

4.定期组织评估和调整方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四、预期效果1.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得到加强。

2.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3.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提高办学质量。

五、风险和对策1.学生和教师对新模式的接受程度不一,需要加强沟通和引导,及时解决问题。

2.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及时调整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以上就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方案,希望能够得到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技工教育的发展。

特殊应用场合及对应条款和说明1. 区域合作办学针对不同技工院校之间资源不足的情况,可以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作办学,共享教学资源,丰富课程设置。

为此,需要增加以下条款:•加强区域院校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制定相关策略和规定。

关于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关于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为 了 培 养 高 素质 、 高 技 能 人 才 , 为 …。 化 教 学 提 供 体
基 本 保 障 , 学 校 积 极 调 整 办 学 思 路 , 加 大 投 入 ,不 断 完

体化教学 IN E R TO E C Ia T G A I N A HH l T
善 实 习 实 训 场 所 。 2 0 年 ,投 入 了 几 百 万 元 , 引 进 了 一 08 批 数 控 操 作 实 训 设 备 , 建 立 了 实 习 实 训 车 间 和 数 控 加 工 仿 真 实 训 机 房 , 2 1 又 构 建 了 一 体 化 教 室 ,包 括 资 讯 0l 年
础 能 力 为 核 心 , 以发 展 迁 移 能 力 为 最 高层 次 。 实 践 教 学 设
立 基 本 技 能 、 专 业 技 能 、 创 新 技 能和 职 业 技 能 四 大 模 块 。
5. 体 化 课 程 教 学 方 法 的 选 用 一
区 、 工 具 区 、 教 学 区 、 研 讨 区 等 区 域 ,采 取 多 种 措 施 ,

法 。通过
‘ 化 教 学 , 可 以达 到 以 下 几 个 转 变 : 教 学 从 体
“知 识 的 传 递 ” 向 “知 识的 处 理 和 转 换 ”转 变 ; 教 师 从 “单 一 型 ” 向 “行 为 引 导 型 ” 转 变 ; 学 生 由 “被 动 接 受
的模 仿型 ” 向 “ 动实 践、手 脑 并用 的创新 型 ”转变 ; 主
施 是:
教 育 者 的综 合 素 质 , 采 用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往 往 由 一位 教 师 或 一 组 教 师 在 共 同 制 定 教 学 内 容 、 教 学 方 法 与 进 度 内 容 的 情 况 下 实 施 教 学 , 使 受 教 育 者 能 将 所 学 的 理 论 知 识 及 时 消 化 吸 收 ,这 是 一 种 立 竿 见 影 的 教 学 方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我国技工教育一直存在基础薄弱、与市场需求不符等问题。

为了提高技工教育的水平,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1.提升技工院校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2.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4.推动技工教育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5.教育教学改革应以服务社会、适应市场需求为原则。

6.教育教学改革应与学生学科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紧密结合。

7.教育教学改革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考虑。

任务分工整体策划负责整体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组织实施验收。

课程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基本功要求,制定适应工业化、信息化要求的技工课程架构,重视技术创新、质量控制等。

教材编写编写适应课程需求的技工教材,配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教师培训开展教师培训,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和素养。

实践合作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等实践机会。

实施方案阶段一:课程建设1.设计技工课程架构,制定基本功要求。

2.编制教学大纲,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设计。

3.研发适应课程需求的技工教材。

阶段二:实践操作1.搭建实验场地,配备必要设备。

2.开展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配合教材使用。

3.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阶段三:教师培训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2.组织教师实践活动,鼓励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阶段四:推广实施1.对试点院校实行收益分享机制,鼓励试点院校积极推广。

2.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

评价指标1.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

2.实践能力和经验积累增强。

3.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

4.学校产学研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风险控制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2.与相关企业充分沟通,确保实践操作、实训机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字号】豫人社职业〔2015〕 33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豫人社职业〔2015〕33号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各技工院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精神,按照《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要求,结合我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增强办学实力,经研究,从今年9月起,在全省具备条件的技工院校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范围(一)课改专业汽车维修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钳加工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焊接加工、汽车钣金与涂装、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广告制作、服装制作与营销、烹饪、通用职业素质课共15个专业。

(二)课改院校全省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具备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技工学校。

(三)课改对象1新启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院校,可依据自身条件,从2015年秋季入校新生中选择不少于3个专业、每个专业按照不少于2个班级的规模开展中级工或高级工的教学工作。

2我省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5所院校和17所省级试点院校原则上应创造条件全面推进15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

二、课改内容(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

各课改院校要严格按照人社部制定的15个专业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安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一体化教师管理办法

一体化教师管理办法

一体化教师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一体化教师培养、考核、激励措施,建立一体化教师管理制度,引导教师成长为一体化教师,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人社部人社职司便函[2013]37号),结合我校一体化课改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一体化教师定义一体化教师是指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参与一体化课程开发,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

二、一体化教师分级一体化教师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对应的能力要求、履行对应的工作职责,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别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

三、一体化教师评定标准(一)基本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职业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近2年年度考核合格。

(二)认定及分级条件1、一体化教师认定认定标准详见《一体化教师认定审核条件》(附件1)。

2、一体化教师分级分级标准详见《一体化教师分级审核条件》(附件2)。

说明: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条件要求。

(三)评定范围适用于学校所有在编专业教师(含合同制)。

四、一体化教师分级评定程序(一)评定时限1、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一体化教师认定及分级评定工作。

2、学校于2020年7月组织一体化教师初次认定工作。

(二)工作流程1、申报:由教师本人提出申请,报所在学部审核。

2、初审:学部按本办法所规定条件进行初审,填写初审意见,将初审合格的申报审批表及相关佐证材料(装订成册,各类证书还需提供原件)报教务处。

3、校级审核:教务处汇总学部初审意见、个人申报佐证材料、各部门审核数据后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根据各部门审核数据进行最终审核、认定或评定。

相关部门会审数据及佐证材料的提供如下: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按企业标准完成所讲授一体化课程对应的所有学习任务。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训总结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训总结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训总结
一、培训概述
工学一体化培训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技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技工院校积极开展工学一体化培训,为学员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

二、培训实施过程
1. 课程设计: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设计了涵盖多个专业领域的工学一体化课程。

课程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际操作,确保学员在学习中能获得全面的技能提升。

2. 师资力量: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3. 培训设施:为了保障培训质量,我们配备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和模拟系统,为学员提供了真实的操作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技能。

4. 实践教学:我们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培训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学一体化培训,学员们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了熟练的操作技能。

许多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成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总结与展望
工学一体化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它能够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我们将继续完善工学一体化培训体系,为更多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与分析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与分析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与分析发布时间:2023-07-18T08:07:23.46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作者:秦婉[导读]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这一概念涉及领域众多,但同时说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也说明这类课程实施的难度不小。

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这一概念涉及领域众多,但同时说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也说明这类课程实施的难度不小。

例如智能制造学科当中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这个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就非常广泛,看起来只有电气和机械两个方面,实际上在它当中还涉及很多相关学科,因为当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相当广泛,牵扯到装配、搬运、码垛、焊接、点焊、涂胶、喷涂等各领域,如何建立这门课程的一体化体系,同时考虑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是需要经过大家同心协力、仔细研究、逐步打磨的艰难过程,下面以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例,做进一步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与分析。

一、一体化课程开发要依靠科学的数据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课程开发要着眼于这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家现在大力推行工业4.0,让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智能制造、智慧生活。

例如技工院校要开发工业机器人这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就需要教师到企业一线做好调研,能够与企业一线工程师在专业领域实现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深层次了解企业一线的生产文化与生产标准,充分掌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应用标准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是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教育规律,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根据新专业的一体化建设特点,制定完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

二、一体化课程开发要明确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开发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而职业能力是指真实的工作情景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专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

通过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分析,明确培养目标的方向,初中起点和高中起点的学生要实现分层次教学,让其都能够拥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工学一体化教育是一个融合了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工学一体化教育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我将从技工院校的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和院校建设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工学一体化课堂工学一体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应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凸显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教师应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课堂教学还应强调跨学科融合,多门类共同课程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工学一体化课程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应包含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基础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理基础知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则包含工程设计、工程制图、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工学一体化课程还应设置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管理思维和法律意识。

同时,课程设置还应紧跟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灵活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三、工学一体化专业工学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备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和较强工程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技师和中级管理人才。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应全面掌握工程设计、工程制图、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社部积极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

人社部积极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

材料1人社部积极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一体化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

一体化教学抓住技工教育教学规律,促进了技工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

日前,人社部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召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介绍说,2009年7月,人社部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区、市)30所试点院校64个班级中开展了第一学年的教学试验工作,共有2336名学生参加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次会议既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会,同时也是启动焊接加工等10个新专业课程改革工作部署会。

”张斌说,加快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是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历经了试点启动、课程开发和试验推动三个阶段。

张斌表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试点院校已经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雏形,为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学生工作页和教学实施方案是相互配套的教学材料,也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斌说,试点院校组织开发完成的这些课程教学材料凸显了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特色。

首先,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相连,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关课程、学习任务,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

其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张斌告诉记者,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干中学、学中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江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赣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二、工作目标1、确定粮食工程、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在学习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

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文件

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文件

附件: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文件编制规范一、《一体化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封面)一体化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级专业《一体化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填写说明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按国家规定填写。

培养目标应说明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或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一体化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以表格形式编制。

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一体化课和其它。

公共课按照部颁《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开设。

公共课教学也应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数学、语文、体育等课程应配合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做合理调整,有的放矢并学以致用。

其学时调整不大于公共课规定总学时的百分之三十。

专业基础课属一体化课的组成部分,可独立开设,可根据学生基础不同,或分解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教学中,或穿插在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进行。

其他的内容,包括入学教育、就业指导和企业实践等。

《一体化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是课程认证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每届试点班新生学前一个月编制完成,并随课程认证报告一同上报。

二、《一体化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体化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以表格形式编制。

一体化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学年第学期系部主任(签字): 年月日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月日《一体化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填写说明1、《一体化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以每个试点班为单位独立填写。

2、以校历所制定教学周为标准填写周次栏目。

3、教学地点需详细注明,如(一体化教室、仿真机房、实验室、实训车间等)。

4、周学时数应填写完成本周学习任务所需学时。

如有跨越教学周,学习任务学时应分别填于各教学周。

例如:第m 周学习任务A为20学时,周学时数记为20;第n周学习任务为A和B, A=12学时,B=8学时,则周学时数记为12+8。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以表格形式编制,由《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二)》和《一体化课程学习活动策划表》组成。

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施流程浅析

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施流程浅析

OCCUPATION 2019 10SKILLS教学探索编辑 王 雪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施流程浅析文/赵启文摘 要:本文以工学一体化课程提倡的“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步法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实施流程,为一体化课程课堂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课堂 教学实施流程技工院校实施的一体化教学已经经过了三个轮次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主导的教学思路、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企业代表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感性构建的教学环境、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深受师生喜爱。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谈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实施流程。

一、明确任务明确任务环节是要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学习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完成的学习任务名称,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完成学习任务应达到的学习目标、质量要求和时间要求。

其基本实施流程如下。

第一,课前准备。

其工作内容包括: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实训室卫生、组织学生晨读等。

第二,学生分组。

学生分组遵循学生自愿组合与教师协调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优良差搭配。

一般一组人数以6~8人为宜。

第三,教师布置并解读学习任务。

在本环节教师一般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教师通过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来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二是教师带领学生逐条分析学习目标;三是教师解读学习要求,包括质量要求和时间要求。

第四,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任务。

在本环节要求学生讨论三方面内容:一是该学习任务在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完成学习任务要达到的质量标准;三是完成学习任务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学习讨论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小组现场讨论、小组在工作页引导下讨论、在资讯区查阅学习资料等。

在完成讨论任务后,小组内要相互解读学习任务,并实施小组内互评。

第五,教师检查各学生小组对学习任务及学习要求的理解。

在本环节,教师组织各小组代表展示对学习任务的认识,本组同学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
作者:郭晓丹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7期
【摘要】近几年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从启动到实施经历了较为艰难的适应阶段,校方及教育主管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经过试点实施阶段,发现其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仍有较多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基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现状展开论述,点明其办学方向,剖析一体化课程教学在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与改善意见,以期为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及管理过程提供可行的依据。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一体化课程改革方面,技工院校不断创新思想,改换教学模式,并且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圆满完成了国家教育部门及各级组织所共同期盼的教育改革与评价研究工作。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对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内容仍需继续推进,将其具体操作规范不断完善,直至形成一套具有独立教学模式与完善科学教育体系的制式标准课程,以便在今后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及岗位能手。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实施一体化课程的教学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令其有序运作,并取得教学成果。

首先,技工院校对于教育改革的思路要明确,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创新,这将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的实施效果;其次,教师技能要提高;最后,改换技工院校课程的教材。

这三点内容是技工院校在其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育管理的策略分析
针对目前国内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育的现状,以及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剖析一体化课程教育的几点基础管理策略[1]。

2.1重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管理
教育改革需要思想先行,技工院校需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提前深造专业技能知识,提高教学技巧,以便在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2.2技工院校需完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所需的教学场地应该是多功能的。

它要同时兼顾理论认知与实践训练的两项教育培养过程,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产品开发和制作过程等内容。

可见,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所依赖的教学设备的种类繁多,只有完善了教学器材的配置,才能保障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场所需要具备学习、讨论、观摩与实践等几个方面内容,借助多个环节的教育过程与教学管理的协同操作才能完成。

所以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场地划分为四个模块:首先是多媒体显示及理论学习区的应用,旨在让学生记忆与吸收传统理论知识;第二是学习讨论区,让学生通过沟通来解决实际问题、探讨技能操作与训练;第三是仪表与设备存放区,让学生对科学仪器有直观的认识;第四是生产与制造区域,此区域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2]。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变记忆理论知识变进行观摩生产,这就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因为某些电子元器件较为抽象,如果能在生产线上直观的了解产品的形态,对于学生今后走到工作岗位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一体化课程教学所需的教育场地非常庞大,但其内容较为丰富,而且在教学课堂各环节执行起来较为便捷。

2.3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成果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无论从教材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需要一定的改变与创新,学生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进度[3]。

笔者在研究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通信班的学生做了一份教学评估调查问卷,针对部分在校学生的学习体会做以统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效果。

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效果是比较认可的,可能少数学生还没有找到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优势所在,期待其能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在一体化课程模式下学习方法的突破口。

结束语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与社会各行各业基础平台的搭建都息息相关。

毕业生只有具备了真正的职业能力,才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与职业生涯。

而技工院校目前所执行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正是针对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职业能力而推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推广型,它能够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文化素质水平,合理的运用技工院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祁永芳.打造技工院校品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J].职业,2010,11(06):156-157.
[2]辜东莲,陈彩凤.有了职业能力才有更好未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结果发布[J].职业,2013,4(03):162-163.
[3]吴多万.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学习资源库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6):133-137.
【作者简介】
郭晓丹,女;出生年:1986.8;籍贯:广东从化;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