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4
三、《寻隐者不遇》教案:古诗背诵
三、《寻隐者不遇》教案:古诗背诵古诗背诵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寻隐者不遇》并了解诗歌背后的含义。
2、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寻隐者不遇》的原文,并正确读出每个字的音。
同时,教师可以将同音字和多音字讲解清楚,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2、诗歌赏析:教师可以分析《寻隐者不遇》背后的意思和文学特点。
同时,也可以结合唐代文学的特点来讲解这首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3、文化内涵理解: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作品与当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相互关系,以增强对这个时代的理解。
4、与生活结合:善于将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从诗文中学习人生哲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体悟人生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其中难点在于对于唐代文学及其特点的介绍,让学生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环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2、对于学生来说,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需要耐心地讲解,让学生对每个语言点都有更好的理解。
四、教学作业1、作业一:阅读《寻隐者不遇》,理解意思,并朗读一遍。
2、作业二:查找唐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并对其中一篇作品进行阅读和赏析。
3、作业三:与唐代文学相结合,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发表到课堂上。
五、教学方法1、阅读法:教师通过阅读让学生逐步了解《寻隐者不遇》的意义和词汇含义。
2、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诗歌的有关背景和文学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3、讨论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体会在教学《寻隐者不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古代文学作品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因为这些作品中充满了人文、智慧、美和温情,能够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精髓。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寻隐者不遇》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
完成目标1、2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
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
(学生小组合作学*,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3、完成《补充*题》三三、质疑问难,讨论释疑完成目标5、6、71.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云深不知处”中的“深”是什么意思。
(2)诗中的隐者到底是何许人也?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寻隐者不遇教案导入(优秀5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导入(优秀5篇)寻隐者不遇教案导入篇一《寻隐者不遇》是部编版一下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中的一首古诗,贾岛所作。
这是一首问答诗,诗人采用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的焦急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隐者的无限仰慕之情,教学中课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懂古诗,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对本次教学实践,我做了以下反思:一是我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二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这些目标?我是用教授法、示范法、角色扮演法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的。
第四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首古诗:《静夜思》,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对于划分节奏已有初步的感知,对于本首诗的节奏已有一些基础。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
通过示范朗读,可以再次强化学生读出节奏感,再通过角色扮演法,学生演读古诗,可以身临其境,入境入情,在自然中由景到情。
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诗境,走进诗人。
也正是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一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二是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意味着什么?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还有一些孩子的后鼻音ong读不清,容易和后鼻音eng混淆,平翘舌音有些分不清,比如“师、只、山、中、知”是翘舌音,“下、采、在、此、子”是平舌音。
对于读出清幽的山中意境,有些学生还是达不到这个目标,学生的感情并不能全然表达。
这意味着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将教学内容做删减,可以减少识字环节的反复交流,点到为止,识字环节精简一些。
在错音的时候需要及时纠正并且可以采用同音字去强化,或者通过后鼻音的字去区分。
对于诗意不需多讲解,一年级的诗歌教学重在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喜爱,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可以打节拍读,可以同桌合作互读,可以更多形式的朗读去实现教学目标,寓难点突破于无形中。
这需要慎重设计教学。
一是我的课堂教学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二是我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一些调整?我认为我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有90%。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寻隐者不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和隐喻,培养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诗中的哲理,思考人生和自然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解释诗歌“寻隐者不遇”的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理解隐者形象的塑造。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如“松下”、“高峰”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与背诵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3.2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陶渊明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4.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3 内容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学生准备一段朗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寻隐者不遇》与其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如《饮酒》等。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诗歌对隐逸生活的不同表现和态度。
6.2 文化探究学生了解隐逸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4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4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4篇引导语: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一)初读感知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考虑,小组交流。
一、《寻隐者不遇》教案:唐诗精选
一、《寻隐者不遇》教案:唐诗精选唐诗精选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王之涣及其代表作品《将进酒》、《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
2.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和创作唐诗的能力。
4.提供拓宽思路、促进思维发展的途径。
5.强化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唐代两位著名诗人李白、王之涣及其代表作品《将进酒》、《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为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鉴赏和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韵脚、语言、意境和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8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并询问学生对唐诗的印象和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接着,教师通过幻灯片和相关资料,向学生简要介绍唐诗的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重点解释韵律、韵脚、语言和意境等方面。
此外,还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李白、王之涣及其代表作品《将进酒》、《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和主题意义等。
3.学习案例(30分钟)在此环节,教师将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兴趣挑选部分唐诗进行讲解和欣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逐句默读原诗,感受诗歌的韵律、音韵、语言和意境,分析探讨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和形式。
学生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简述出来,通过课堂交流,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诗歌之美。
4.个人创作(30分钟)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选择一首唐诗,进行个人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例如如何挑选主题、如何运用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如何通过语言营造意境等。
创作结束后,教师会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朗诵出来,并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交流。
结束教学环节后,教师将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总结。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引导幼儿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寻找隐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朗读教学:引导幼儿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创意表达: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和背景。
2. 讲述一个寻找隐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3. 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4. 引导幼儿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古诗韵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倾听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幼儿的绘画和表演作品,评价幼儿对古诗意境的创造性表达。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 准备绘画和表演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3.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主题,引发幼儿对寻找隐者的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与古诗《寻隐者不遇》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3. 朗读古诗:带领幼儿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4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4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研题1、寻?隐?遇?2、想想题目的意思3、引导质疑二、研读课文1、反复读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3、议:什么意思?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三、探究问句1、出示答句2、想问句3、分组汇报4、对话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药、深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给古诗题画板书: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媒体运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
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
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5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
3、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是诗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结合书下注释等方式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想象力,体会诗人情感变化,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MP3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经过了2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认识了不少诗人吧,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位诗人么?2、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新的诗人给大家认识,在星河灿烂、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中,他既没有李白的豪情壮志,也没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更没有王维的恬淡闲适,他就像一颗绚丽的流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出课件2)他是谁呢?他———就是贾岛。
(板书:贾岛(唐))3、同学们,你们了解贾岛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贾岛的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
(课件2,师介绍)4、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
(板书:寻隐者不遇)二、识字1、同学们,诗题中的这个字(遇)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2、“遇”字去掉偏旁就变成了这个字(出课件3,禺),你知道它的读音么?(课件3,出读音)生读几遍。
3、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上的笔顺动画,记住“禺”字的笔顺!4、师板书范写“禺”,生认真看,“禺”上窄下宽,第七笔为竖,与第八笔的提不要连成一笔,要求学生看清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动笔写在练习本上。
“禺”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可以组词:(y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的地方),∽强(古代传说中的神)。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寻隐者不遇》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接受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虑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您的确定与共享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过,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过,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示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确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出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
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找寻,不遇:没碰到。
5、完整地请同学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同意他的解释吗?6、是谁在找寻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师相机增补,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同学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从前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做过和尚,法号无本。
后来还俗了,由于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导语: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来默写。
实在不行,看老师黑板。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比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
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
初中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寻隐者不遇》的文意,掌握生字词。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解读《寻隐者不遇》的背景和诗意。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3.2 学生准备预习《寻隐者不遇》,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收集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寻隐者不遇》的学习。
4.2 教学内容朗读《寻隐者不遇》,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理解。
5.2 作业布置完成对《寻隐者不遇》的课后阅读,加深对诗的理解。
选择一首相关的诗歌进行鉴赏练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寻隐者不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6.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寻隐者不遇》的理解和喜好程度。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章:拓展学习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与《寻隐者不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5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5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
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
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童子:小徒弟。
师:老师。
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2)在哪儿采药?(3)你能找到他吗?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
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4.指导书写。
“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二《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古诗的教学重在悟情,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难点。
这首诗,我紧扣隐字引导学生来领悟诗情。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他独自一人来到深山老林,想要寻找一位传说中的隐士。他历经艰辛,却始终没有找到这位隐士。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诗人的心情。”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寻隐者不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导入:通过讲述有关隐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寻隐者不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诵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寻隐者不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提高文学素养。
4.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发展水平,关注学生对诗中情感、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悟诗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分享的学习态度。
4.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针对诗中的生僻字词,如“樵”、“烟”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选择松树、童子等元素,体会这些意象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2.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寻隐者不遇》。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体会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通过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敬畏和欣赏,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寻隐者不遇》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对诗中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寻隐者不遇》。
(2)收集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和解读文章。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寻隐者不遇》。
(2)收集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景色。
(2)引导学生思考与自然的关系,引发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寻隐者不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3. 内容理解:(1)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隐喻,探讨诗人的创作意图。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寻隐者不遇》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可以创作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表达和情感传递。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案-寻隐者不遇》
设计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游戏,如猜谜语、对对子 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如作者的生平 、古诗的创作背景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古诗的主 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 通能力。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
分析与理解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歌所表 达的情感和主题,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
拓展与延伸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介绍贾岛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更多贾岛的 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巩固练习
总结词
背诵与默写
详细描述
要求学生背诵诗歌,默写重点 诗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记 忆能力。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02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与隐者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隐者的生 活和诗歌产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03
总结词:温故知新
04
详细描述:回顾之前学过的与隐者有关的诗歌,引导学生理解隐者的 文化背景和诗歌主题。
讲授新课
总结词
朗读与感知
详细描述
教师范读诗歌,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感受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诗中隐者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隐者形象
诗中的隐者被描绘为一个高洁、超脱的人物,居住在深山之中, 与世隔绝。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之美。
象征意义
隐者在诗中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摆脱尘世的纷扰和束 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贾岛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表达了 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隐者也代表着一种独立、 超脱的精神境界,是贾岛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其中会写“诗、欲、寻、者、药、此”。
2.能够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画,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
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两首古诗?谁来背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
4.这两道都是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
今天,再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新闻记者理解诗句。
(板书:登鹤雀楼)1.释题:鹳(guàn)、雀(què)(拼读)是一种鸟儿,样子很像鹤。
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
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题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范读全诗。
3.指名读诗。
4.出示图画,看图,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教学生字。
(1)教师描述:一天傍晚时分,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象。
(指图)你们看,诗人看到了什么?(太阳.黄河)(2)太阳又称为什么?(日)(3)快要落山的太阳称什么?诗人看到太阳怎样落下去?落日,诗中称为“白日”。
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
(4)“靠着”是诗中哪一个词?(依)(5)这句中的“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尽”是“完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太阳完全落下山去了,完全消失了。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
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
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
初中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寻隐者不遇》。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能够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介绍: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诗文背景:描写作者寻找隐士的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2 诗文结构:前四句为第一节,描述作者寻找隐士的过程。
中间四句为第二节,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和品质。
四句为第三节,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遗憾。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诗中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3.2 难点:诗中隐逸思想的内涵。
诗文背景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4.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诗文背景和历史资料。
图片教学:展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文背诵和练习题目,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作文和思考题进行评价,了解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PPT和图片资料。
6.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隐逸文化的讨论,激发学生对《寻隐者不遇》的兴趣。
展示PPT,简要介绍陶渊明和诗文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厉庄镇小学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年级
一
学科
语文
周次
研讨内容
研讨人
钻
研
记
录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