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平衡协调机制探究_吴长军

合集下载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经济法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是一套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改善和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而经济法可以通过法规制约和引导经济行为,从而保护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经济法中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例如,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以要求企业在排放污染物前经过审批,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超过国家标准。

同时,经济法还规定了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力度。

2. 经济激励措施经济法可以通过激励措施来引导企业和个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对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或者税收优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此外,经济法还可以设立环保基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项目的开展。

3. 环境信息公开经济法规定了企业和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义务,使公众有权了解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环境治理情况等信息。

这种信息公开机制可以让企业和政府面对舆论监督,增加环境保护的透明度和效果。

三、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面临的挑战尽管经济法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制定和执行不够严格一些地方在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时存在松散和不严格的情况。

此外,一些企业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也存在问题,监管力度不足。

这就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长期存在。

2. 利益冲突环境保护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法需要权衡不同利益,寻找平衡点,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

论经济法与环境环境保护法的关系摘要: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被普遍认同为社会法域的两部法律,公法、私法贯穿其中,许多学者甚至将环境保护法划为经济法范畴之内,它们之中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从其基本理念着手对两部法律在公法以及私法领域的联系和调整对象、方法的区别上对其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联系;区别;社会法;调整。

一、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1、经济法的基本理念经济法是国家协调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其重要使命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克服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不足,协调各种比例关系,使社会经济快速、稳定、高效、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与民法、商法不同,经济法追求在协调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基础上,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法益结构。

经济法承认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性并将其作为自身保护的首要利益,具有进步性。

经济法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自己法益结构中的首要利益,适应了通过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实现从总体上保护自然人、法人利益的需要。

因此,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亦或“社会本位”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

相应于法的理念,经济法的理念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经济法对于公平正义自有其独特的追求,经济法的正义观,在于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实质性、社会性的正义和公平。

这种正义观,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之福祉的、社会主义的正义观。

所以,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

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近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界提出了新颖而科学的“环境定义”,主要有两要点:第一,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第二,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另外在环境科学领域,人类的环境分为两大方面:一,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二,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通环境。

在法学领域,我认为还是采用狭义的环境观,即只指自然环境,不包括社会环境,如果采用列举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

为了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很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经济法与环境法来加以规范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与环境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在实践中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法对环境法的支持经济法作为调整社会经济行为的一种法律体系,对于环境法的制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首先,经济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手段。

例如,税收法可以利用税收政策来鼓励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财政法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经济法律框架下的企业法律责任制度,也为环境法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企业必须承担环境法规定的责任,否则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制裁。

其次,经济法为环境法的规范提供了法律保证。

经济法的法律制度为环境法的实施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规范,确保其合法、公正和有效。

例如,市场经济法的规范作用可以保护环境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防止滥用和浪费。

合同法的规定也可以保护环境合同的履行,维护环境主体的合法权益。

此外,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还可以激励企业研发和创新环保技术。

二、环境法对经济法的引导环境法作为一种专门调整和规范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体系,对经济法的发展和执行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环境法通过立法对经济活动实施了限制和约束。

例如,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在进行污染排放之前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这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制约,迫使企业采取更环保的措施。

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要求企业在进行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时,必须经过评价和审批,保证其对环境影响的可控性。

其次,环境法通过法律责任制度的建立,对经济法的执行和落实起到了指导作用。

环境法规定了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罚款、刑事处罚等手段,来约束社会经济行为,维护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这些法律责任可以强化经济法的执行效果,促使违法者承担违法成本,从而达到维护环境秩序的目的。

吴长军博士应邀出席国家行政学院研讨会并发表演讲20131023

吴长军博士应邀出席国家行政学院研讨会并发表演讲20131023

吴长军博士应邀出席国家行政学院学术论坛并发表演讲2013年10月22日,吴长军博士应邀出席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的专题学术论坛。

吴长军博士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兼任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重光律师事务所反垄断法律事务部主任律师、北京易可诺美咨询服务中心执行主任。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人员出席会议,并就社会管理、经济改革、法制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国家行政学院冯俏斌教授题为《展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演讲,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新任务;并就经济增长、行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提出我国需要不断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吴长军博士发表了题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的主题演讲。

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制度对保障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有效维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实质正义价值观指导下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制度的内涵、特征、现状及瓶颈;阐述国外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制度立法及实施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

我国需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相关立法,明确参与公益诉讼社会组织的类型,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公益诉讼;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的社会支持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发挥司法机关能动司法功能,保障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研究成果是对社会组织及公益诉讼相关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为社会组织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与智力支持。

与会研究人员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同时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在社会管理、经济改革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讨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法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智力支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14环境资源法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14环境资源法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14环境资源法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论述题(两题,共65分)1、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30分)2、论环境信息公开对公众参与制度的影响(35分)二、选作题,以下三道题目选作两题(共50分)1、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25分)第十章2、试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环境保护的影响(25分)当年热点3、试论生态补偿制度(25分)第六章第五节三、材料分析题(35分)材料:2006年10月,群众反映海南中海油气海湾精细化工厂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周围群众健康。

2008年4月后督察发现,海南中海油气海湾精细化工厂超标偷排废水,现场采样监测数据显示COD超过排放标准5倍。

企业安全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工作未完全落实,污泥凉晒场无防渗措施。

因此,环境保护部与监察部决定对海南中海油气海湾精细化工厂违法案件联合挂牌督办。

督办要求:责成澄迈县环保部门对中海油气海湾精细化工厂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督促当地政府及中海油气总公司尽快制度措施妥善解决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对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职责履行情况依法进行查处。

问题:试由该事件的处理分析我国环境问责制的完善(35分)3.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14环境资源法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论述题(两题,共65分)1、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30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主要来自于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价值取舍的结果。

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价值取舍,存在两种价值观,一种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一种是环境保护优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价值观普遍存在于当前的国内外立法和实践中,此原则的本意自然在于为了追求现实可行性而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进行有效地对接,然后从实行效果来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往往会导致为了追求利益而将经济发展优先。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两法衔接问题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两法衔接问题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两法衔接问题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执法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两法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执法效果不佳。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两法衔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部法律,主要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等内容,是《环境保护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三、两法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1.法律之间存在冲突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法》是相对较新的一部法律,与《环境保护法》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难度。

有时候,旧法适用的底线标准与新法中规定的标准产生冲突,导致执法者在操作中面临困难。

2.执法主体之间的分工不明确《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由环保部门执法,而《生态环境保护法》则增设了生态环境部门。

在实际执法中,由于执法主体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导致执法的协调和衔接存在困难。

3.执法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事务的特殊性,相对于传统的环境保护工作而言,需要更多的执法人员和专业资源。

然而,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执法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面存在短板。

四、解决两法衔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两法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

特别是对于存在冲突的地方,应该尽快进行修改,以确保执法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加强执法主体间的协作与合作环保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

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沟通交流,共同应对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问题。

3.优化执法资源配置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投入,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直被认为是一对矛盾的关系。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其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度原则、效率原则和公正原则等。

这些原则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存在内在联系。

例如,自由度原则要求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而环境保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规章来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是必然的。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保障。

通过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可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环境管理与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2. 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法能够通过税收、收费等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对于污染较大的企业可以实施排污费制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激励企业采取环保技术和措施。

3. 环境风险的防范与预防经济法可以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事故应急管理制度等,来预防和减少环境风险。

这些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利益。

4.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修复经济法可以通过制定资源征收与使用的管理办法,调控和管理资源的利用,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经济法还可以建立生态修复基金,用于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

三、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1. 利益平衡的难题在实践中,经济发展往往与环境保护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经济法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 法律执行与监督的不足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执行力和监督机制。

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法律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经济法中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机制

经济法中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机制

经济法中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机制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经济法领域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中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机制,并分析其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影响。

一、资源开发的法律规制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为了维护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经济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首先,资源开发必须依法进行,取得相应的开发许可证,确保开发行为合法合规。

其次,资源开发单位需要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对开发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资源的开采、利用、交易等行为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规范,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环境保护同样是经济法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首先,环境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范畴。

其次,环境保护涉及到环境监管和环境污染治理,经济法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执法程序和处罚措施,并设立了环境保护部门和机构来负责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问题也在经济法中得到了规范和保护。

三、平衡机制的构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平衡机制。

经济法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首先,经济法要求资源开发单位在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

这将引导资源开发单位采取切实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经济法设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对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赔偿或补偿,促进资源开发单位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此外,经济法还规定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鼓励开发单位合理利用资源,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四、平衡机制的意义和影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机制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和整合方法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和整合方法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和整合方法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点。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却常常面临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和监督体系。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关键。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来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关键。

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素质教育,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只有人们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参与其中,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对于寻找并推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可以在环境法规和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方法和策略。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境法调整对象中经济法论文

环境法调整对象中经济法论文

环境法调整对象中经济法论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各国陆续制定了许多环境法律法规。

然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通常是一些具体的环境污染源,而忽略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经济活动。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经济法领域探讨环境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关经济法调整环境的新思路。

首先,经济法可以通过调节市场机制来促进环境保护。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透明的经济体制,在其中,价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果能够将环境问题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利用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就能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我国实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是通过将污染排放权交易化,使污染排放成为一种商品,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其次,经济法可以通过环境税制的设计来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税是指对环境破坏者征收的一种税费,其目的是在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采取环保措施的同时,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

例如,美国对碳排放实行高额税费,通过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另外,经济法还可以通过绿色金融的支持来促进环境保护。

绿色金融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金融服务,旨在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运营管理。

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和支持能源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绿色金融项目,如可再生能源、清洁水处理等。

最后,经济法还可以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来推动环境保护。

企业是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范,可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保责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例如,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经济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市场机制、环境税制、绿色金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手段的调整,可以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更多的经济法学者参与其中,提出更多创新性、实用性的环保方案,为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

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

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1.引言1.1 概述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是指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协调机制,实现各相关部门、地区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环境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单一部门或地区的分散性、片面性的管理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通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可以避免因分散管理导致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有助于解决跨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再者,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可以减少利益冲突,形成共识,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定义以及其重要性。

下面的文章结构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和分析这一机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享,我们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认识,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具体内容如下: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讨论: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统筹协调机制的研究,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分为若干小节。

首先,我们将对统筹协调机制进行定义,阐明其涵义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平衡协调机制探究_吴长军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平衡协调机制探究_吴长军

国际商报/2009年/11月/24日/第012版理论研究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平衡协调机制探究吴长军我国已经历了较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毋庸讳言,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也日益严重。

迫切需要加强经济法与环境法治建设,以期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协作关系的法律部门;而环境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制度体系。

经济法和环境法都属于社会法范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各自或协调发挥着重要的调整作用。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主要联系1.从法律部门的性质和调整原则上看,都属于社会法范畴。

二者皆坚持社会责任本位,以平衡协调原则为指导。

“为一般社会福利而立法。

”二者所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虽然角度不同,但法的宗旨相通。

经济法重在平衡协调集中与民主、管制与自治、整体利益与个别利益等之间关系,以达到最佳社会效益;环境法基于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和外部性问题,重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维持等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2.从调整的具体社会生活领域看,法规暨内容具有交叉性。

经济法与环境法同属经济的管理和经济活动领域。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及开发中产生,现代法律对经济的调整,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计划和产业政策、国土规划和城乡建设、企业审批和贸易管制、土地、森林、草原、矿产资源、水等资源等经济法律制度中,都包含着环境规划和保护的内容;而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又与财政预算、税收、投资、公司环境社会责任等相关,环保亦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经济法与环境法的交融更加突出。

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是其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其对产品的循环利用调整、对政府、企业、公民权义设定来看,可谓典型的“循环经济法”、“绿色经济法”。

不断完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基于《环境保护法》修正草案的思考

不断完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基于《环境保护法》修正草案的思考

作者: 蘑恕辉
作者机构: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53
出版物刊名: 行政管理改革
页码: 23-2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2期
主题词: 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法律保障
摘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是长期以来贯穿我国环境立法工作的基本主题。

新近出台的《环境保护法》修正草案,在理念和制度等方面对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了不少新的规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体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和环境优先原则,建立完善法规环评和区域限批制度,明确公众环境权益,落实政府环境责任。

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践

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践

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愈加引人注目。

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而环境法律制度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法律的起草还是执行,都对环境保护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如何完善环境法律制度,提高环境法律的执行效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完善环境法律制度的必要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环境事故的发生,也使得环境问题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

而这些问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的范围,而是对全球产生了影响。

因此,各个国家都应该加强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完善环境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1、强化立法提高立法的制定水平,制定更加完善、科学、严格的环境法律。

应该加强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实现高质量的立法进程。

通过加强环境法律的立法进程,可以有效的规范环境保护的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升级执法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应该加强对环境执法技术的升级,积极探索高科技手段应用在环境执法中,例如采用遥计、遥感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的全覆盖。

3、提高行政处罚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者的惩罚力度,提高环境违法行为者的违法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和居民自觉遵守环境法律,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法律制度的实践环境法律制度的实施和执法是检验其成效的关键。

要想真正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益,必须切实践行环境法律制度。

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积极引导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从业活动。

企业和居民应该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改善系统加强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改善环境执法机制和管理制度,树立法律执法者的良好形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效果。

3、权责分明建立一个明确的生态环境领域的责任体系,在各级政府和环境执法者以及企业和居民之间明确财产权利和环境责任,配合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使各界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经济法与环境污染治理

经济法与环境污染治理

经济法与环境污染治理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不断突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经济法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在环境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与问题。

一、经济法的重要作用经济法是依法管理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包括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经济行为的规范、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经济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经济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污染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使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同时,在环境保护税收、环境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的引入下,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也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升环境意识。

2. 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在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建立,对一些环境敏感型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建立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3. 提供经济手段促进环境治理在环境治理中,经济法通过引入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收、排污权交易等,有效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排污费制度通过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费用,迫使企业控制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费用负担。

二、经济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效果与问题经济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1. 效果:(1)推动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经济法的实施,通过法律的威慑作用,使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推动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2)促进了企业的环保投入。

通过环境法规的规范和经济手段的引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考虑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环保投入,减少污染排放。

2. 问题:(1)法律执行不严格。

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监管机制,一些环境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有效处罚,法律执行效果不理想。

(2)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矛盾。

在一些地方和行业,由于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环境保护意识较弱,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环境法视域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

环境法视域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

环境法视域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
张瑞萍
【期刊名称】《兰州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3)003
【摘要】环境法的基本落脚点在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环境法治的框架下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探索和运用有效的手段加强环境保护.通过以西部区域为研究对象,完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创建绿色技术支撑系统,强化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优化环境金融财政制度政策.健全环境经济的立法制度体系,创新环境执法协作机制,推进环境执法能力,构建环境司法救济机制,提升环境司法水平,完善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等,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页数】9页(P109-117)
【作者】张瑞萍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6;F062.2
【相关文献】
1.呼吁国家设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促进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J], 曹毅
2.环境法视域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 [J], 张瑞萍;
3.二次大开发中的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区际生态补偿 [J], 盖凯程
4.环境与经济——谈环境法的协调发展原则 [J], 姜渊;黄海燕
5.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J], 常巧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评估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需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相协调。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核心在于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的管控。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通过立法,政府可以规定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规则,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鼓励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然而,在实践中,环境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环境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往往不相匹配。

有些法律被制定出来,但由于执法力度薄弱,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其次,环境保护的成本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环境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保护与扶贫减贫等社会经济问题相比,容易被放在次要位置。

此外,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需要不断跟进和完善。

新的环境问题和技术变革的出现,可能使得原有法律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为了更好地协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执行。

这可以通过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实现。

其次,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实施绿色生产和消费,促进清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这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财政补贴、加强环境税收等手段来实现。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行动的共识和合力。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也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

在制定法律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限制和不合理的要求。

同时,应当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

此外,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法律相协调,避免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使环境法治真正管用——我国环境法治40年回顾和建议

如何使环境法治真正管用——我国环境法治40年回顾和建议

如何使环境法治真正管用——我国环境法治40年回顾和建议孙佑海
【期刊名称】《环境教育》
【年(卷),期】2013()8
【摘要】40年过去了,我们在环境法治方面一直很努力,但环境形势还是这样严峻!为什么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环境保护取得同步成就呢?我认为,现在到了认真反思我国环境法治,研究如何使环境法治真正管用的时候了。

【总页数】4页(P46-49)
【关键词】环境法治;环境形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作者】孙佑海
【作者单位】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2
【相关文献】
1.论我国环境法治保障体系的完善——以环境法治理念的发展为视角 [J], 戴俊哲
2.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自由竞争,才会有真正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法治是保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器 [J], 马一德;
3.诠释与路径: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社会资本之维——读《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国环境法治考察》 [J], 戴茂华
4.中国环境法治失灵的因素分析——析执政因素对我国环境法治的影响 [J], 汪劲
5.如何使环境法治真正管用?——环境法治40年回顾和建议 [J], 孙佑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商报/2009年/11月/24日/第012版
理论研究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平衡协调机制探究
吴长军
我国已经历了较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毋庸讳言,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也日益严重。

迫切需要加强经济法与环境法治建设,以期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协作关系的法律部门;而环境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制度体系。

经济法和环境法都属于社会法范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各自或协调发挥着重要的调整作用。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主要联系
1.从法律部门的性质和调整原则上看,都属于社会法范畴。

二者皆坚持社会责任本位,以平衡协调原则为指导。

“为一般社会福利而立法。

”二者所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虽然角度不同,但法的宗旨相通。

经济法重在平衡协调集中与民主、管制与自治、整体利益与个别利益等之间关系,以达到最佳社会效益;环境法基于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和外部性问题,重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维持等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2.从调整的具体社会生活领域看,法规暨内容具有交叉性。

经济法与环境法同属经济的管理和经济活动领域。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及开发中产生,现代法律对经济的调整,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计划和产业政策、国土规划和城乡建设、企业审批和贸易管制、土地、森林、草原、矿产资源、水等资源等经济法律制度中,都包含着环境规划和保护的内容;而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又与财政预算、税收、投资、公司环境社会责任等相关,环保亦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经济法与环境法的交融更加突出。

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是其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其对产品的循环利用调整、对政府、企业、公民权义设定来看,可谓典型的“循环经济法”、“绿色经济法”。

3.从法的调整特点上来看,二者也不乏相通之处。

一是都具有经济专业性,经济法中诸如金融法、科技促进法、产品质量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经济性和专业性规范较多;而环境法特征之一即是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一些环境科技规范、操作规程等以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二是政策性特征明显。

经济法中的许多法律体现了国家竞争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环境法集中体现了国家制定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三是都具有综合性特征。

根据实践和调整需要,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专业性奖惩、司法程序等各种法律调整手段,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化调整。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主要区别
1.形成产生的实践背景及发展规律有所不同。

伴随着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垄断与竞争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实践中出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行政)失灵现象。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调整需要,以社会本位为基本价值趋向,国家之手和市场之手协调并用,集中与民主、自由与秩序并重,全面、综合、系统调整经济的现代法———经济法应运而生。

环境法产生与发展主要适应工业革命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类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法制调整实践需要,当代环境法目前已形成国际法和国内法双重法律调整与保护体系。

2.调整的具体生活领域不同。

经济法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解决动态的经济运行问题;环境法则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解决开发和经济过程中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的问题,与经济的联系
较为间接。

当代各国则设立了有别于经济运行管理、调控机构的环境部门和环保体系,从事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环保工作,环境法和和环境法学的发展方兴未艾。

有鉴于此,应当将环境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和法学学科来对待。

3.法律体系及法律制度有差异。

二者调整的具体社会经济领域有所不同,其法律体系及具体制度自然不同。

经济法的体系,按照经济关系和调整的内在逻辑,大致可分为经济组织法、经济管理法和经济活动法三个部分,经济组织法主要是指企业法,经济管理法包括综合管理制度和行业管理制度,经济活动法主要经济合同法、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等子部门。

而环境法基本体系包括综合性环境基本法和环境保护单行法,具体包括环境法、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地利用保护法和环境管理法等子部门。

完善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平衡协调机制
鉴于经济法与环境法二者的密切关系,在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经济法与环境法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整中要互相配合,协调并用,实现理想的法律调整功能。

1.尽力搞好二者之间的立法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统一。

“在经济法的宗旨中,要强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在经济法的原则中,无论是总体的适度原则或绩效原则,还是体现在具体部门法中的公平或效率原则,都要体现促进的精神。

”(张守文:《论促进型经济法》,载《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

)我国立法实践中,如中小企业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产业法,已然注意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协调问题,但今后应使立法协调制度化,制定科学规划,促进民主参预,全面评估立法理由,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

我国的经济立法,要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协调一致理念,如在制定竞争政策时可借鉴欧盟竞争法与环境立法的协调实践,对确能促进清洁产品生产、具有良好良好生态效益的独家销售、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发展的企业结合等行为制定合理的反垄断豁免条款,实现经济与环境政策的一体化。

另外,应借鉴国际立法经验,顺应实践需要,研究落实财政法、税收法、投资法、地区综合开发法等经济法律与环境法的协调问题。

2.加强经济与环境执法协调,建立必要协调机制。

经济调控和监管部门应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规划部门搞好协调合作。

“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WCED)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维持全面生活质量;维持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避免持续的环境损害。

”(转引自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500。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组织应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把环境标准、环境评估、环境效益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在具体执法中要制定法律及行政等措施减少、消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损害环境效益,造成公害的现象;严格落实经济及环境责任制度,违反经济及环境义务要依法追究责任,促使政府、企业、团体、个人能够履行法定环境管理、保护、治理义务。

3.完善经济及环境司法制度,提供公正、公平、及时的司法救济。

经济法暨环境法坚持责权利效结合的原则,对违反法律义务的政府、组织、企业等主体,都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司法法机关要切实担当起法律守护神的歙使命。

在当前民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程度不高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应从司法公开、加强监督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约束各级法院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不可沦为违法利益集团、强势部门的代言人,从而损害法治精神和原则。

应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业已进行的司法实践,建立经济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令公共部门、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依法追究侵犯公共利益、造成环境公害等违法者的责任。

综之,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甚为密切,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交叉,或有交融;两个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生动体现了现代法高度整合化与高度专业化的辩证统一。

因此,应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加强经济法与环境法之间的协调合作,分别或协同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综合调整功能。

国家要不断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保护标准,实行全面严
格的节能环保措施,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