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归纳)
y=±
33x,
∴有- 33≤k≤ 33.
• 答案:C
• 【例1】 已知直线y=(a+1)x-1与曲线y2=ax恰有一 个公共点,求实数a的值.
解• 析分证:联结析立论:方程.先组用yy2==代(aax+数. 1)方x-法1,即联(1)立当 a方=0程时,组此解方程决组恰,有再一组从解几为何xy==上10.,验
两式相减可得yx11--yx22·yx11++yx22=-ba22,即 kAB=-ba22xy00
.
x2 y2 类似的可得圆锥曲线为双曲线a2-b2=1
时,有
kAB=ab22yx00.
2px0
圆锥曲线为抛物线 y2=2px(p>0)时,有 kAB= y0 .
求椭圆
x2 9
y2 4
1 被点
Q(2,1)平分的弦 AB
1.直线y=kx-k+1与椭圆 x2 y2 1 的位置关系为( A )
(A) 相交 (B) 相切 9 (C)4相离
(D) 不确定
2.已知双曲线方程x2-y2=1,过P(0,1)点的直线l与双曲线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的条数为( A )
(A)4
(B)3
(C)2
(D)1
3.过点(0,1)与抛物线y2=2px(p>0)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
a
为
4 0,-1,-5时,
直线 y=(a+1)x-1 与曲线 y2=ax 恰有一个公共点.
三、弦的中点问题
x2 y2 设 A(x1,y1),B(x2,y2)是椭圆a2+b2=1 上不同的两点,
且 x1≠x2,x1+x2≠0,M(x0,y0)为 AB 的中点,则xaxa212222++ybyb212222==11,.
直线与圆锥曲线知识点与题型归纳总结
直线与圆锥曲线知识点与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判断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将直线l 的方程0Ax By c ++= 代入圆锥曲线C 的方程(),0F x y = ,消去y (也可以消去x )得到关系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即()0,0Ax By c F x y ++=⎧⎪⎨=⎪⎩ ,消去y 后得20ax bx c ++=(1)当0a =时,即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则l 与C 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此时,若C 为双曲线,则直线l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若C 为抛物线,则直线l 与抛物线 的对称轴平行(2) 当0a ≠时,0∆> ,直线l 与曲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0∆=,直线l 与曲 线C 相切,即有唯一的公共点(切点); 0∆< ,直线l 与曲线C 二、圆锥曲线的弦连接圆锥曲线上两点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弦直线():,0l f x y = ,曲线():F ,0,A,B C x y =为l 与C 的两个不同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122,,,A x y B x y ,则()()1122,,,A x y B x y 是方程组()(),0,0f x y F x y =⎧⎪⎨=⎪⎩ 的两组解, 方程组消元后化为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 ,判别式24B AC ∆=- ,应有0∆> ,所以12,x x 是方程20Ax Bx c ++=的根,由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求出1212,B Cx x x x A A+=-= , 所以,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2AB x =-==即弦长公式,弦长 公式也可以写成关于y 的形式)120AB y y k =-=≠三, 已知弦AB 的中点,研究AB 的斜率和方程(1) AB 是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一条弦,中点()00,M x y ,则AB 的斜率为2020b x a y - ,运用点差法求AB 的斜率;设()()()112212,,A x y B x y x x ≠ ,,A B 都在椭圆 上,所以22112222222211x y a b x y a b ⎧+=⎪⎪⎨⎪+=⎪⎩ ,两式相减得22221212220x x y y a b --+=所以()()()()12121212220x x x x y y y y a b +-+-+=即()()()()22121202212120y y b x x b x x x a y y a y -+=-=--+,故2020AB b x k a y =-(1) 运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推出;若AB 是双曲线()22221.0x y a b a b-=>的弦,中点()00,M x y ,则2020ABb x k a y =;若曲线是抛物线()220y px p => ,则0AB p k y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题型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思路提示(1)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的判定:通常的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方程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其中0∆> ;另一方面就是数形结合,如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可通过判定直线的斜率与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的大小得到。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从几何角度看,可分为三类:无公共点,仅有一个公共点及有两个相异的公共点,具体如下: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离关系,常通过求二次曲线上的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解决.②直线与圆锥曲线仅有一个公共点,对于圆或椭圆,表示直线与其相切;对于双曲线,表示与其相切或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对于抛物线,表示直线与其相切或直线与其对称轴平行.③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相异的公共点,表示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割,此时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弦.(2)从代数角度看,可通过将表示直线的方程,代入二次曲线的方程消元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来判断.直线l 方程为Ax +By +C =0,圆锥曲线方程为f (x ,y )=0.由⎩⎪⎨⎪⎧Ax +By +C =0,f (x ,y )=0消元(x 或y ), 如消去y 后得ax 2+bx +c =0.若f (x ,y )=0表示椭圆,上述方程中a ≠0,若f (x, y )=0表示双曲线或抛物线, 上述方程中a =0或a ≠0.①若a =0,当圆锥曲线是双曲线时,直线l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或重合);当圆锥曲线是抛物线时,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②若a ≠0,设Δ=b 2-4ac .a .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于不同两点;b .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于一点;c .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相交:相交――→转化联立方程组有两组不等的实数解――→转化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解――→转化判别式大于零.2.弦长的求法求弦长――→转化求两点间的距离――→综合运用⎩⎪⎨⎪⎧消元,解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弦长:(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直线斜率为k ,一般地,弦长公式|AB |=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1+1k2|y 1-y 2|=⎝⎛⎭⎫1+1k 2[(y 1+y 2)2-4y 1y 2]. (2)若弦过焦点:可用焦半径公式来表示弦长,简化运算. 如x 2a 2+y2b 2=1(a >b >0), |AB |=2a -e(x 1+x 2) (过右焦点), |AB |=2a +e(x 1+x 2) (过左焦点).如抛物线y 2=2px (p >0), |AB |=x 1+x 2+p .3.中点弦问题设A (x 1,y 1),B (x 2,y 2)是椭圆x 2a 2+y 2b 2=1上不同的两点,且x 1≠x 2,x 1+x 2≠0,M (x 0,y 0)为AB 的中点,则⎩⎨⎧x 21a 2+y 21b21,x 22a 2+y22b 21.两式相减可得y 1-y 2x 1-x 2·y 1+y 2x 1+x 2=-b 2a 2,即k AB ·y 0x 0=-b 2a2.类似地,可得圆锥曲线为双曲线x 2a 2-y 2b 2=1时,有k AB ·y 0x 0=b 2a2.圆锥曲线为抛物线y 2=2px (p >0)时,有k AB =py 0.探究点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例1 已知双曲线C :2x 2-y 2=2与点P (1, 2),求过点P 的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使l 与C 分别有一个公共点,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例1 [解答] (1)当l 垂直x 轴时,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有一个公共点.(2)当l 不与x 轴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k(x -1)代入双曲线C 的方程中,整理得(2-k 2)x 2+2(k 2-2k)x -k 2+4k -6=0, (*) 当k 2=2,即k =±2时, (*)为一次方程,显然只有一解; 当k 2≠2时,Δ=4(k 2-2k)2-4(2-k 2)(-k 2+4k -6)=48-32k.令Δ=0,可解得k =32;令Δ>0,即48-32k >0,此时k <32;令Δ<0,即48-32k <0,此时k >32.∴当k =±2或k =32或k 不存在时,l 与C 只有一个公共点;当k <-2或-2<k <2或2<k <32时,l 与C 有两个公共点;当k >32时,l 与C 没有公共点.[点评] (1)为了设出直线方程,先讨论斜率是否存在.当斜率存在时,设出方程并与双曲线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去y 得到关于x 的方程.当二次项系数为零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当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时,若Δ=0,则有一个切点;若Δ>0,则有两个交点;Δ<0,则没有交点.(2)有关直线和圆锥曲线的范围问题,常常使用Δ来体现范围.探究点2 中点弦问题例2 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顶点为A (0,2),离心率e =63.(1)求椭圆的方程;(2)直线l :y =kx -2(k ≠0)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满足MP →=PN →,AP →·MN →=0,求直线l 的方程.[解答] (1)设c =a 2-b 2,依题意得⎩⎪⎨⎪⎧b =2,e =c a =a 2-b 2a =63,即⎩⎪⎨⎪⎧b =2,6a 2=9a 2-9b 2,∴a 2=3b 2=12,即椭圆方程为x 212+y 24=1.(2)∵MP →=PN →,AP →·MN →=0,∴AP ⊥MN ,且点P 是线段MN 的中点, 由⎩⎪⎨⎪⎧y =kx -2,x 212+y 241,消去y ,得x 2+3(kx -2)2=12, 即(1+3k 2)x 2-12kx =0,(*),由k ≠0,得方程(*)中Δ=(-12k)2=144k 2>0,显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设M(x 1,y 1)、N(x 2,y 2),线段MN 的中点P(x 0,y 0),则x 1+x 2=12k 1+3k 2∴x 0=x 1+x 22=6k1+3k 2, ∴y 0=kx 0-2=6k 2-2(1+3k 2)1+3k 2=-21+3k 2即P ⎝⎛⎫6k 1+3k 2,-21+3k 2.∵k ≠0,∴直线AP 的斜率为k 1=-21+3k 2-26k1+3k2=-2-2(1+3k 2)6k.由MN →⊥AP →,得-2-2(1+3k 2)6k ·k =-1,∴2+2+6k 2=6,解得k =±33,故直线方程为y =±33x -2.探究点3 相交弦长与面积问题例3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63,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22.(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坐标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32,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例3 [解答] (1)∵e =c a =63,a 2c -c =22,解得a =3,c =2,∴b 2=3-2=1, 椭圆C 的方程为x 23+y 2=1.(2)当AB ⊥x 轴时,⎝⎛⎭⎫3223+y 2=1,得y 2=34,AB = 3. 当AB 不垂直x 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则|m|1+k2=32,得m 2=34k 2+34. 由⎩⎪⎨⎪⎧y =kx +m ,x 23+y 2=1,得(3k 2+1)x 2+6kmx +3m 2-3=0,∴x 1+x 2=-6km 3k 2+1,x 1x 2=3(m 2-1)3k 2+1, |AB|=1+k 2·(x 1+x 2)2-4x 1x 2=1+k 2·36k 2m 2(3k 2+1)2-12(m 2-1)3k 2+1=12(k 2+1)(3k 2+1-m 2)(3k 2+1)2=3(k 2+1)(9k 2+1)(3k 2+1)2=3+12k29k 4+6k 2+1 =3+129k 2+1k2+6≤3+122×3+6=2(k ≠0),当且仅当9k 2=1k 2,即k =±33时,|AB|max =2,当k =0时,AB =3,综上所述|AB|max =2.∴当|AB|最大时,△AOB 面积最大值S =12×32×2=32.变式题:从椭圆x 2a 2+y2b 2=1(a >b >0)上一点M 向x 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F 1,且它的长轴端点A 及短轴端点B 的连线AB 平行于OM .(1)求椭圆的离心率;(2)当QF 2⊥AB 时,延长QF 2与椭圆交于另一点P ,若△F 1PQ 的面积为203(Q是椭圆上的点),求此时椭圆的方程. [解答] (1)如图,由题意知x M =-c , 故y M =b 2a .又△F 1OM ∽△OAB ,c a =b 2a b ⇒b =c ⇒e =22. (2)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2b 2=1(a>b>0),由(1)知a 2=2b 2,方程变为x 2+2y 2=2b 2.设直线PQ 方程为y -0=2(x -b),联立方程组,得5x 2-8bx +2b 2=0, x 1+x 2=8b 5,x 1x 2=2b 25.|PQ|=|x 1-x 2|=(x 1+x 2)2-4x 1x 2=26b5∵|y 2-y 1|=|2(x 2-x 1)|=2(x 1+x 2)2-4x 1x 2=43b5S △F 1PQ =12×||PQ ×||-22b 3=203⇒b 2=25,∴a 2=50,∴椭圆方程为x 250+y 225=1.探究点4 弦的定比分点问题例4 已知椭圆x 25+y 29=1,焦点F (0,2),又点A ,B 在椭圆上,而且AF →=2FB →,求直线AB 的斜率.例4 [解答] AF →=2FB →⇒A ,F ,B 三点共线. 设AB 方程为y =kx +2,与椭圆方程联立,得 (9+5k 2)x 2+20kx -25=0, x 1+x 2=-20k 9+5k 2,x 1x 2=-259+5k2.又AF →=2FB →⇒⎩⎪⎨⎪⎧x1=-2x 2,2-y 1=2y 2-4,所以-x 2=-20k 9+5k 2,-2x 22=-259+5k 2,消去x 2,解得k =±33. 探究点5 综合应用问题例5 已知双曲线C :x 21-λ-y 2λ=1(0<λ<1)的右焦点为B ,过点B 作直线交双曲线C的右支于M 、N 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OM →·ON →=0,其中点O 为坐标原点. [解答] 设M(x 1,y 1),N(x 2,y 2),由已知易求B(1,0). 当MN 垂直于x 轴时,MN 的方程为x =1.设M(1,y 0),N(1,-y 0)(y 0>0),由OM →·ON →=0,得y 0=1,∴M(1,1),N(1,-1). 又M(1,1),N(1,-1)在双曲线上, ∴11-λ-1λ=1⇒λ2+λ-1=0⇒λ=-1±52. ∵0<λ<1,∴λ=5-12. 当MN 不垂直于x 轴时,设MN 的方程为y =k(x -1).由⎩⎪⎨⎪⎧x 21-λ-y 2λ=1,y =k (x -1),得:[λ-(1-λ)k 2]x 2+2(1-λ)k 2x -(1-λ)(k 2+λ)=0. 由题意知λ-(1-λ)k 2≠0,∴x 1+x 2=-2k 2(1-λ)λ-(1-λ)k 2,x 1x 2=-(1-λ)(k 2+λ)λ-(1-λ)k 2,∴y 1y 2=k 2(x 1-1)(x 2-1)=k 2λ2λ-(1-λ)k 2,∵OM →·ON →=0,且M 、N 在双曲线右支上, ∴⎩⎪⎨⎪⎧x 1x 2+y 1y 2=0,x 1+x 2>0,x 1x 2>0⇒⎩⎨⎧k 2=λ(1-λ)λ2+λ-1,k 2>λ1-λ⇒⎩⎪⎨⎪⎧λ(1-λ)λ2+λ-1>λ1-λ,λ2+λ-1>0⇒5-12<λ<23.综上知5-12≤λ<23. 变式题:已知点P 1(x 0,y 0)为双曲线x 28b 2-y 2b 21(b 为正常数)上任一点,F 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过P 1作右准线的垂线,垂足为A ,连结F 2A 并延长交y 轴于点P 2.(1)求线段P 1P 2的中点P 的轨迹E 的方程;(2)设轨迹E 与x 轴交于B 、D 两点,在E 上任取一点Q (x 1,y 1)(y 1≠0),直线QB 、QD 分别交y 轴于M 、N 两点.求证:以MN 为直径的圆过两定点.[解答] (1)由已知得F 2(3b,0),A ⎝⎛⎭⎫83b ,y 0,则直线F 2A 的方程为y =-3y0b (x -3b),令x=0,得y =9y 0,即P 2(0,9y 0).于是直线QB 的方程为:y =y 1x 1+2b(x +2b),直线QD 的方程为y =y 1x 1-2b(x -2b),可得M ⎝⎛⎭⎪⎫0,2by 1x 1+2b ,N ⎝ ⎛⎭⎪⎫0,-2by 1x 1-2b . 则以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 2+⎝ ⎛⎭⎪⎫y -2by 1x 1+2b ⎝ ⎛⎭⎪⎫y +2by 1x 1-2b =0.令y =0得x 2=2b 2y 21x 21-2b 2,而Q(x 1,y 1)在x 22b 2-y 225b 2=1上,则x 21-2b 2=225·y 21,于是x =±5b , 即以MN 为直径的圆过两定点(-5b,0),(5b,0).规律总结本节问题的研究集中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求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问题涉及代数、三角、几何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直线与圆锥曲线有无公共点或有几个公共点的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否有实数解或实数解的个数问题,通过消元最终归结为讨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实数解的个数问题.应特别注意要分A =0和A ≠0的两种情况讨论,只有A ≠0时,才可用判别式来确定解的个数. 当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时,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些情况在解题中往往容易疏忽,要特别注意,对于选择、填空题,用数形结合往往快速简捷.2.斜率为k 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弦AB ,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1+k 2=|y 1-y 2|·1+1k 2(k ≠0),利用这个公式求弦长时,应注意应用韦达定理.3.与焦点弦长有关的问题,要注意应用圆锥曲线的定义.4.在给定的圆锥曲线f (x ,y )=0中,求中点为(m ,n )的弦AB 所在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A (x 1,y 1)、B (x 2,y 2),利用A 、B 在曲线上,得f (x 1,y 1)=0,f (x 2,y 2)=0及x 1+x 2=2m ,y 1+y 2=2n ,故可求出斜率k AB =y 1-y 2x 1-x 2,最后由点斜式写出直线AB 的方程.5.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判断的方法均是把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中,判断方程解的个数,从而得到直线与曲线公共点的个数,最终得到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般利用二次方程判别式来判断有无解,有几个解.1.直线0=++C By Ax 椭圆)0(12222>>=+b a by a x 的位置关系: 将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消元转化为关于x 或y 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1)⇔>∆0直线和椭圆相交⇔直线和椭圆有两个交点(或两个公共点);(2)⇔=∆0直线和椭圆相切⇔直线和椭圆有一个切点(或一个公共点);(3)⇔<∆0直线和椭圆相离⇔直线和椭圆无公共点.2.直线0=++C By Ax 和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的位置关系: 将直线的方程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消元转化为关于x 或y 的方程.(一)若为一元一次方程,则直线和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直线和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但不相切不是切点;(二)若为一元二次方程,则(1)若0>∆,则直线和双曲线相交,有两个交点(或两个公共点);(2)若0=∆,则直线和双曲线相切,有一个切点;(3)若0<∆,则直线和双曲线相离,无公共点.注意:(1)⇒>∆0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不一定有0>∆,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故0>∆是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2)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不平行时,⇔=∆0直线与双曲线相切;(3)如说直线和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则要考虑两种情况:一个切点和一个交点;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只有一个交点;(4)过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外一点),(00y x P 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如下:①P 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且不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分别与双曲线两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②P 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且包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只与双曲线一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③P 在两条渐近线上但非原点,只有两条:一条是与另一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一条是切线;④P 为原点时不存在这样的直线;3.直线0=++C By Ax 和抛物线)0(22>=p px y 的位置关系: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消元转化为关于x 或y 方程.(一)若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则直线和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直线和抛物线有一个交点,但不相切不是切点;(二)若为一元二次方程,则(1)若0>∆,则直线和抛物线相交,有两个交点(或两个公共点);(2)若0=∆,则直线和抛物线相切,有一个切点;(3)若0<∆,则直线和抛物线相离,无公共点.注意:(1)⇒>∆0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但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不一定有0>∆,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或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故0>∆也仅是直线与抛物线相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2)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不重合或平行时,⇔=∆0直线与抛物线相切;(3)如说直线和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则要考虑两种情况:一个切点和一个交点;当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也只有一个交点;(4)过抛物线外一点总有三条直线和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条切线和一条平行于对称轴的直线.知识点二:圆锥曲线的弦1.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弦.当直线的斜率k 存在时,直线b kx y +=与圆锥曲线相交于),(),,(2211y x B y x A ,两点,把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中,消元后所得一元二次方程为02=++c bx ax .则弦长公式:2121x x k AB -+=其中aa c ab x x x x x x ∆=--=-+=-4)(4)(22122121 当k 存在且不为零时, 弦长公式还可以写成:21211y y k AB -+=.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弦长公式解决问题,21y y AB -=.2.焦点弦:若弦过圆锥曲线的焦点叫焦点弦;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弦公式α221sin 2p p x x AB =++=,其中α为过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3.通径:若焦点弦垂直于焦点所在的圆锥曲线的对称轴,此时焦点弦也叫通径.椭圆和双曲线的通径为ab AB 22=,抛物线的通径p AB 2=. 知识点三: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 ①在椭圆12222=+b y a x 中,以),(00y x P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0202y a x b k -=;②在双曲线12222=-b y a x 中,以),(00y x P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0202y a x b k =; ③在抛物线)0(22>=p px y 中,以),(00y x P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0y p k =. 注意:因为0>∆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的必要条件,故在求解有关弦长、对称问题时,务必别忘了检验0>∆!知识点四:求曲线的方程1. 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标),(y x 所满足的方程0),(=y x f 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就是坐标法.2. 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因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通过坐标法,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对象,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讨论;最后再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3.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等.规律方法指导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研究方法可通过代数方法即解方程组的办法来研究.因为直线与圆锥曲线有无公共点或有几个公共点的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是否有实数解或实数解的个数问题,此时要注意用好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弦长、弦中点、对称、参量的取值范围、求曲线方程等问题.解题中要充分重视韦达定理和判别式的应用.3.当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涉及弦长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法”设而不求计算弦长(即应用弦长公式);涉及弦长的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同时还应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寻找量与量间的关系灵活转化,往往就能事半功倍.解题的主要规律可以概括为“联立方程求交点,韦达定理求弦长,根的分布找范围,曲线定义不能忘”.4.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时,对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必须讨论二次项的系数和判别式,有时借助于图形的几何性质更为方便.。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从几何角度看:要特别注意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与抛物线也只有一个交点。
(2)从代数角度看:设直线L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联立得到ax°+bx+c=0.①.若a=0,当圆锥曲线是双曲线时,直线L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或重合;当圆锥曲线是抛物线时,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
1、圆锥曲线的范围问题有两种常用方法:(1)寻找合理的不等式,常见有△>0和弦的中点在曲线内部;(2)所求量可表示为另一变量的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2、圆锥曲线的最值、定值及过定点等难点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从几何角度来看,直线和圆锥曲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和相交,相离是直线和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相切是直线和圆锥曲线有唯一公共点,相交是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并特别注意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有唯一公共点时,并不一定是相切,如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与双曲线有唯一公共点,但这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直线平行(重合)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时,与抛物线有唯一公共点,但这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故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有唯一公共点时可能是相切,也可能是相交,直线与这两种曲线相交,可能有两个交点,也可能有一个交点,从而不要以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但由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公共点的个数.(2)从代数角度来看,可以根据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确定位置关系.设直线l的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得到ax2+bx+c=0.①若a=0,当圆锥曲线是双曲线时,直线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或重合;当圆锥曲线是抛物线时,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②若当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于不同两点,相交.当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于一点,相切.当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相离.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若直线l与圆锥曲线F(x,y)=0相交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可用下列两种方法:(1)求交点法:把直线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联立,解得点A,B 的坐标,然后用两点间距离公式,便得到弦AB的长,一般来说,这种方法较为麻烦.(2)韦达定理法:不求交点坐标,可用韦达定理求解.若直线l的方程用y=kx+m或x=n表示.。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规律提示:通过直线的代数形式,可以看出直线的特点::101l y kx =+⇒过定点(,):(1)1l y k x =+⇒-过定点(,0):2(1)1l y k x -=+⇒-过定点(,2)证明直线过定点,也是将满足条件的直线整理成以上三种形式之一,再得出结论。
练习:1、过点P(3,2) 和抛物线232--=x x y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 )条。
A .4B .3C .2D .1分析:作出抛物线232--=x x y ,判断点P(3,2)相对抛物线的位置。
解:抛物线232--=x x y 如图,点P (3,2)在抛物线的内部,根据过抛物线内一点和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和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可知过点P(3,2) 和抛物线232--=x x y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一条。
故选择D规律提示:含焦点的区域为圆锥曲线的内部。
(这里可以用公司的设备画图)一、过一定点P 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的条数情况:(1)若定点P 在抛物线外,则过点P 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3条:两条切线,一条和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2)若定点P 在抛物线上,则过点P 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2条:一条切线,一条和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3)若定点P 在抛物线内,则过点P 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1条:和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和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
二、过定点P 和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的条数情况:(1)若定点P 在双曲线内,则过点P 和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2条:和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2)若定点P 在双曲线上,则过点P 和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3条:一条切线,2条和渐近线平行的直线;(3)若定点P 在双曲线外且不在渐近线上,则过点P 和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4条:2条切线和2条和渐近线平行的直线;(4)若定点P 在双曲线外且在一条渐近线上,而不在另一条渐近线上,则过点P 和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2条:一条切线,一条和另一条渐近线平行的直线;(5)若定点P 在两条渐近线的交点上,即对称中心,过点P 和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不存在。
高三二轮复习:圆锥曲线(教师)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交;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切;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离.(2)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①若a≠0,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离.②若a=0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①当a≠0时,用Δ判定,方法同上.②当a=0时,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只有一个交点.二、有关弦的问题(1)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有关焦点弦长问题,要重视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以简化运算.①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1(x1,y1),P2(x2,y2),则所得弦长|P1P2|=1+k2|x2-x1|或|P1P2|=1+1k2|y2-y1|,其中求|x2-x1|与|y2-y1|时通常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作如下变形:|x2-x1|=x1+x22-4x1x2,|y2-y1|=y1+y22-4y1y2.②当斜率k不存在时,可求出交点坐标,直接运算(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2)弦的中点问题有关弦的中点问题,应灵活运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法”来简化运算.三、圆锥曲线中的最值(1)椭圆中的最值F1、F2为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的任意一点,B为短轴的一个端点,O 为坐标原点,则有 ①|OP |∈[b ,a ]. ②|PF 1|∈[a -c ,a +c ]. ③|PF 1|·|PF 2|∈[b 2,a 2]. ④∠F 1PF 2≤∠F 1BF 2. (2)双曲线中的最值F 1、F 2为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上的任一点,O 为坐标原点,则有 ①|OP |≥a . ②|PF 1|≥c -a . (3)抛物线中的最值点P 为抛物线y 2=2px (p >0)上的任一点,F 为焦点,则有: ①|PF |≥p2.②A (m ,n )为一定点,则|PA |+|PF |有最小值. 小题一览例1、(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3,0),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方程为( ) A.x 245+y 236=1 B.x 236+y 227=1 C.x 227+y 218=1D.x 218+y 29=1 答案 D 解析 设A (x 1,y 1)、B (x 2,y 2),所以⎩⎪⎨⎪⎧x 21a 2+y 21b2=1x 22a 2+y22b 2=1运用点差法,所以直线AB 的斜率为k =b 2a 2,设直线方程为y =b 2a 2(x -3),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得(a 2+b 2)x 2-6b 2x +9b 2-a 4=0, 所以x 1+x 2=6b 2a 2+b 2=2;又因为a 2-b 2=9,解得b 2=9,a 2=18. 例2、 (2013·江西)过点(2,0)引直线l 与曲线y =1-x 2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当△AOB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斜率等于( ) A.33B .-33C .±33D .-3答案 B解析 ∵S △AOB =12|OA ||OB |sin ∠AOB=12sin ∠AOB ≤12. 当∠AOB =π2时,S △AOB 面积最大.此时O 到AB 的距离d =22.设AB 方程为y =k (x -2)(k <0),即kx -y -2k =0. 由d =|2k |k 2+1=22得k =-33. (也可k =-tan ∠OPH =-33).例3、 (2013·大纲全国)椭圆C :x 24+y 23=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点P 在C 上且直线PA 2斜率的取值范围是[-2,-1],那么直线PA 1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34]B .[38,34]C .[12,1]D .[34,1]答案 B解析 利用直线PA 2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点P 变化范围的边界点,再利用斜率公式计算直线PA 1斜率的边界值. 由题意可得A 1(-2,0),A 2(2,0), 当PA 2的斜率为-2时,直线PA 2的方程式为y =-2(x -2),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化简得19x 2-64x +52=0,解得x =2或x =2619.由点P 在椭圆上得点P ⎝ ⎛⎭⎪⎫2619,2419,此时直线PA 1的斜率k =38. 同理,当直线PA 2的斜率为-1时,直线PA 2方程为y =-(x -2), 代入椭圆方程, 消去y 化简得7x 2-16x +4=0,解得x =2或x =27.由点P 在椭圆上得点P ⎝ ⎛⎭⎪⎫27,127,此时直线PA 1的斜率k =34.数形结合可知,直线PA 1斜率的取值范围是⎣⎢⎡⎦⎥⎤38,34.例4、 (2012·四川)椭圆x 24+y 23=1的左焦点为F ,直线x =m 与椭圆相交于点A 、B ,当△FAB的周长最大时,△FAB 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 3解析 直线x =m 过右焦点(1,0)时,△FAB 的周长最大,由椭圆定义知,其周长为4a =8,此时,|AB |=2×b 2a =2×32=3,∴S △FAB =12×2×3=3.例5、(2012·北京)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且与该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在x 轴上方,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则△OAF 的面积为______.答案3解析 ∵y 2=4x 的焦点F (1,0), 又直线l 过焦点F 且倾斜角为60°, 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3(x -1),将其代入y 2=4x 得3x 2-6x +3-4x =0, 即3x 2-10x +3=0.∴x =13或x =3. 又点A 在x 轴上方,∴x A =3.∴y A =2 3.∴S △OAF =12×1×23= 3.综合题演练:题型一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例6、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 的右焦点为(2,0),实半轴长为3.(1)求双曲线C 的方程; (2)若直线l :y =kx +2与双曲线C 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求k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0与y 轴交于M (0,b ),求b 的取值范围. 审题破题 (2)直接利用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k 的范围;(3)寻找b 和k 的关系,利用(2)中k 的范围求解.解 (1)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 (a >0,b >0),由已知,得a =3,c =2,b 2=c 2-a 2=1,故双曲线方程为x 23-y 2=1.(2)设A (x A ,y A ),B (x B ,y B ),将y =kx +2代入x 23-y 2=1,得(1-3k 2)x 2-62kx -9=0.由题意,知⎩⎪⎪⎨⎪⎪⎧1-3k 2≠0,Δ=361-k 2>0,x A +x B=62k1-3k2<0,x A x B=-91-3k 2>0,解得33<k <1.所以当33<k <1时,直线l 与双曲线的左支有两个交点.(3)由(2),得x A +x B =62k1-3k 2,所以y A +y B =(kx A +2)+(kx B +2)=k (x A +x B )+22=221-3k 2,所以AB 中点P 的坐标为⎝ ⎛⎭⎪⎪⎫32k 1-3k 2,21-3k 2.设l 0的方程为y =-1k x +b ,将P 点的坐标代入l 0的方程,得b =421-3k 2,∵33<k <1,∴-2<1-3k 2<0,∴b <-22.∴b 的取值范围是(-∞,-22).反思归纳 求最值或求范围问题常见的解法有两种:(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这就是几何法.(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这就是代数法.变式训练(2013·广东)已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F (0,c )(c >0)到直线l :x -y -2=0的距离为322.设P 为直线l 上的点,过点P 作抛物线C 的两条切线PA ,PB ,其中A ,B 为切点.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当点P (x 0,y 0)为直线l 上的定点时,求直线AB 的方程; (3)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求|AF |·|BF |的最小值. 解 (1)依题意知|c +2|2=322,c >0,解得c =1.所以抛物线C 的方程为x 2=4y . (2)由y =14x 2得y ′=12x , 设A (x 1,y 1),B (x 2,y 2),则切线PA ,PB 的斜率分别为12x 1,12x 2,所以切线PA 的方程为y -y 1=x 12(x -x 1),即y =x 12x -x 212+y 1,即x 1x -2y -2y 1=0.同理可得切线PB 的方程为x 2x -2y -2y 2=0, 又点P (x 0,y 0)在切线PA 和PB 上,所以x 1x 0-2y 0-2y 1=0,x 2x 0-2y 0-2y 2=0,所以(x 1,y 1),(x 2,y 2)为方程x 0x -2y 0-2y =0 的两组解,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x 0x -2y -2y 0=0. (3)由抛物线定义知|AF |=y 1+1,|BF |=y 2+1, 所以|AF |·|BF |=(y 1+1)(y 2+1)=y 1y 2+(y 1+y 2)+1,联立方程⎩⎪⎨⎪⎧x 0x -2y -2y 0=0,x 2=4y ,消去x 整理得y 2+(2y 0-x 20)y +y 20=0, ∴y 1+y 2=x 20-2y 0,y 1y 2=y 20,∴|AF |·|BF |=y 1y 2+(y 1+y 2)+1=y 20+x 20-2y 0+1=y 20+(y 0+2)2-2y 0+1=2y 20+2y 0+5 =2⎝⎛⎭⎪⎫y 0+122+92,∴当y 0=-12时,|AF |·|BF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92.题型二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例7、(2012·福建)如图,等边三角形OAB 的边长为83,且其三个顶点均在抛物线E :x 2=2py (p >0)上. (1)求抛物线E 的方程;(2)设动直线l 与抛物线E 相切于点P ,与直线y =-1相交于点Q , 证明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y 轴上某定点.审题破题 (1)先求出B 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p 的值;(2)假设在y 轴上存在定点M ,使得以线段PQ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M ,转化为MP →·MQ →=0,从而判断点M 是否存在.(1)解 依题意,|OB |=83,∠BOy =30°.设B (x ,y ),则x =|OB |sin 30°=43,y =|OB |cos 30°=12.因为点B (43,12)在x 2=2py 上,所以(43)2=2p ×12,解得p =2.故抛物线E 的方程为x 2=4y .(2)证明 方法一 由(1)知y =14x 2,y ′=12x . 设P (x 0,y 0),则x 0≠0,y 0=14x 20,且l 的方程为 y -y 0=12x 0(x -x 0),即y =12x 0x -14x 20. 由⎩⎪⎨⎪⎧y =12x 0x -14x 20,y =-1得⎩⎪⎨⎪⎧x =x 2-42x 0,y =-1.所以Q 为⎝ ⎛⎭⎪⎫x 20-42x 0,-1. 设M (0,y 1),令MP →·MQ →=0对满足y 0=14x 20(x 0≠0)的x 0,y 0恒成立.由于MP →=(x 0,y 0-y 1),MQ →=⎝ ⎛⎭⎪⎫x 20-42x 0,-1-y 1, 由MP →·MQ →=0,得x 20-42-y 0-y 0y 1+y 1+y 21=0,即(y 21+y 1-2)+(1-y 1)y 0=0.(*) 由于(*)式对满足y 0=14x 20(x 0≠0)的y 0恒成立, 所以⎩⎪⎨⎪⎧1-y 1=0,y 21+y 1-2=0,解得y 1=1.故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y 轴上的定点M (0,1). 方法二 由(1)知y =14x 2,y ′=12x . 设P (x 0,y 0),则x 0≠0,y 0=14x 20, 且l 的方程为y -y 0=12x 0(x -x 0),即y =12x 0x -14x 20. 由⎩⎪⎨⎪⎧y =12x 0x -14x 2,y =-1得⎩⎪⎨⎪⎧x =x 20-42x 0,y =-1.所以Q 为⎝ ⎛⎭⎪⎫x 20-42x 0,-1. 取x 0=2,此时P (2,1),Q (0,-1), 以PQ 为直径的圆为(x -1)2+y 2=2, 交y 轴于点M 1(0,1)、M 2(0,-1);取x 0=1,此时P ⎝ ⎛⎭⎪⎫1,14,Q ⎝ ⎛⎭⎪⎫-32,-1,以PQ 为直径的圆为⎝ ⎛⎭⎪⎫x +142+⎝ ⎛⎭⎪⎫y +382=12564,交y 轴于点M 3(0,1)、M 4⎝⎛⎭⎪⎫0,-74.故若满足条件的点M 存在,只能是M (0,1).以下证明点M (0,1)就是所要求的点.因为MP →=(x 0,y 0-1),MQ →=⎝ ⎛⎭⎪⎫x 20-42x 0,-2, 所以MP →·MQ →=x 20-42-2y 0+2=2y 0-2-2y 0+2=0.故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y 轴上的定点M (0,1).反思归纳 定点、定值问题必然是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的量,那么就可以用变化的量表示问题的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这些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不受变化的量所影响的一个点、一个值,就是要求的定点、定值.化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引进变的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 变式训练 已知直线l :y =x +6,圆O :x 2+y 2=5,椭圆E :y 2a 2+x 2b 2=1(a >b >0)的离心率e =33,直线l 被圆O 截得的弦长与椭圆的短轴长相等.(1)求椭圆E 的方程;(2)过圆O 上任意一点P 作椭圆E 的两条切线,若切线都存在斜率,求证:两切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1)解 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61+1=3,∴b =5-3=2.由题意得⎩⎪⎨⎪⎧ca =33a 2=b 2+c2b =2,∴a 2=3,b 2=2.∴椭圆E 的方程为y 23+x 22=1.(2)证明 设点P (x 0,y 0),过点P 的椭圆E 的切线l 0的方程为y -y 0=k (x -x 0),联立直线l 0与椭圆E 的方程得⎩⎪⎨⎪⎧y =k x -x 0+y 0y 23+x22=1,消去y 得(3+2k 2)x 2+4k (y 0-kx 0)x +2(kx 0-y 0)2-6=0, ∴Δ=[4k (y 0-kx 0)]2-4(3+2k 2)[2(kx 0-y 0)2-6]=0, 整理得,(2-x 20)k 2+2kx 0y 0-(y 20-3)=0,设满足题意的椭圆E 的两条切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 则k 1·k 2=-y 20-32-x 20,∵点P 在圆O 上,∴x 20+y 20=5,∴k 1·k 2=-5-x 20-32-x 20=-1.∴两条切线的斜率之积为常数-1. 题型三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例8、如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O ,离心率e =22,且a 2c=22.(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动点P 满足OP →=OM →+2ON →,其中M 、N 是椭圆上的点,直线OM 与ON 的斜率之积为-12.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F 1,F 2,使得|PF 1|+|PF 2|为定值?若存在,求F 1,F 2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审题破题 (1)列方程组求出a 、c 即可;(2)由k OM ·k ON =-12先确定点M 、N 坐标满足条件,再根据OP →=OM →+2ON →寻找点P 满足条件:点P 在F 1、F 2为焦点的椭圆上. 解 (1)由e =c a=22,a 2c=22,解得a =2,c =2,b 2=a 2-c 2=2,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2=1.(2)设P (x ,y ),M (x 1,y 1),N (x 2,y 2), 则由OP →=OM →+2ON →,得(x ,y )=(x 1,y 1)+2(x 2,y 2)=(x 1+2x 2,y 1+2y 2), 即x =x 1+2x 2,y =y 1+2y 2.因为点M 、N 在椭圆x 2+2y 2=4上,所以x 21+2y 21=4,x 22+2y 22=4, 故x 2+2y 2=(x 21+4x 22+4x 1x 2)+2(y 21+4y 22+4y 1y 2) =(x 21+2y 21)+4(x 22+2y 22)+4(x 1x 2+2y 1y 2)=20+4(x 1x 2+2y 1y 2).设k OM ,k ON 分别为直线OM ,ON 的斜率, 由题设条件知k OM ·k ON =y 1y 2x 1x 2=-12,因此x 1x 2+2y 1y 2=0,所以x 2+2y 2=20. 所以P 点是椭圆x 2252+y 2102=1上的点,设该椭圆的左、右焦点为F 1、F 2,则由椭圆的定义|PF 1|+|PF 2|为定值,又因c =252-102=10,因此两焦点的坐标为F 1(-10,0),F 2(10,0).反思归纳 探究是否存在的问题,一般均是先假设存在,然后寻找理由去确定结论,如果真的存在,则能得出相应结论,如果不存在,则会由条件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变式训练 已知点P 是圆O :x 2+y 2=9上的任意一点,过P 作PD 垂直x 轴于D ,动点Q满足DQ →=23DP →.(1)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2)已知点E (1,1),在动点Q 的轨迹上是否存在两个不重合的两点M 、N ,使OE →=12(OM→+ON →)(O 是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MN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设P (x 0,y 0),Q (x ,y ),依题意,点D 的坐标为D (x 0,0), 所以DQ →=(x -x 0,y ),DP →=(0,y 0), 又DQ →=23DP →,故⎩⎪⎨⎪⎧x -x 0=0,y =23y 0,即⎩⎪⎨⎪⎧x 0=x ,y 0=32y ,因为P 在圆O 上,故有x 20+y 20=9, 所以x 2+⎝ ⎛⎭⎪⎫3y 22=9,即x 29+y 24=1,所以点Q 的轨迹方程为x 29+y 24=1. (2)假设椭圆x 29+y 24=1上存在不重合的两点M (x 1,y 1),N (x 2,y 2)满足OE →=12(OM →+ON →),则E (1,1)是线段MN 的中点,且有⎩⎪⎨⎪⎧ x 1+x 22=1,y 1+y22=1,即⎩⎪⎨⎪⎧x 1+x 2=2,y 1+y 2=2.又M (x 1,y 1),N (x 2,y 2)在椭圆x 29+y 24=1上,所以⎩⎪⎨⎪⎧x 219+y 214=1,x 229+y224=1,两式相减,得x 1-x 2x 1+x 29+y 1-y 2y 1+y 24=0,所以k MN =y 1-y 2x 1-x 2=-49,故直线MN 的方程为4x +9y -13=0.所以椭圆上存在点M ,N 满足OE →=12(OM →+ON →),此时直线MN 的方程为4x +9y -13=0.例9、抛物线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焦点在y 轴负半轴上,过点M (0,-2)作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且满足OA →+OB →=(-4,-12).(1)求直线l 和抛物线的方程;(2)当抛物线上一动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 规范解答解 (1)根据题意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2,抛物线的方程为x 2=-2py (p >0).由⎩⎪⎨⎪⎧y =kx -2,x 2=-2py ,得x 2+2pkx -4p =0.[2分] 设点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2pk ,y 1+y 2=k (x 1+x 2)-4=-2pk 2-4.所以OA →+OB →=(-4,-12),所以⎩⎪⎨⎪⎧-2pk =-4,-2pk 2-4=-12,解得⎩⎪⎨⎪⎧p =1,k =2.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2,抛物线的方程为x 2=-2y .[6分](2)设P (x 0,y 0),依题意,知当抛物线过点P 的切线与l 平行时,△ABP 的面积最大. 对y =-12x 2求导,得y ′=-x ,所以-x 0=2,即x 0=-2, y 0=-12x 20=-2,即P (-2,-2).此时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2·-2--2-2|22+-12=45=455.[9分]由⎩⎪⎨⎪⎧y =2x -2,x 2=-2y ,得x 2+4x -4=0,则x 1+x 2=-4,x 1x 2=-4, |AB |=1+k 2·x 1+x 22-4x 1x 2=1+22·-42-4·-4=410. 于是,△ABP 面积的最大值为12×410×455=82.[12分]评分细则 (1)由OA →+OB →=(-4,-12)得到关于p ,k 的方程组得2分;解出p 、k 的值给1分;(2)确定△ABP 面积最大的条件给1分;(3)得到方程x 2+4x -4=0给1分. 阅卷老师提醒 最值问题解法有几何法和代数法两种,本题中的曲线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可以转化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代数法求最值的基本思路是转化为函数的最值. 课后练习:1. 已知抛物线C :y 2=2px (p >0)的准线为l ,过M (1,0)且斜率为3的直线与l 相交于点A ,与C 的一个交点为B ,若AM →=M B →,则p 等于( )A .1B .2C .3D .4 答案 B解析 如图,由AB 的斜率为3,知α=60°,又AM →=M B →,∴M 为AB 的中点.过点B 作BP 垂直准线l 于点P ,则∠ABP =60°,∴∠BAP =30°. ∴||BP =12||AB =||BM . ∴M 为焦点,即p 2=1,∴p =2.2. 已知双曲线x 2-y 23=1的左顶点为A 1,右焦点为F 2,P 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PA 1→·PF 2→的最小值为 ( ) A .-2B .-8116C .1D .0 答案 A解析 由已知得A 1(-1,0),F 2(2,0).设P (x ,y ) (x ≥1),则PA 1→·PF 2→=(-1-x ,-y )·(2-x ,-y )=4x 2-x -5.令f (x )=4x 2-x -5,则f (x )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 =1时,函数f (x )取最小值,即PA 1→·PF 2→取最小值,最小值为-2.3. 设AB 是过椭圆x 2a 2+y 2b 2(a >b >0)中心的弦,椭圆的左焦点为F 1(-c,0),则△F 1AB 的面积最大为 ( ) A .bcB .abC .acD .b 2答案 A解析 如图,由椭圆对称性知O 为AB 的中点,则△F 1OB 的面积为△F 1AB 面积的一半.又OF 1=c ,△F 1OB 边OF 1上的高为y B ,而y B 的最大值为b .所以△F 1OB 的面积最大值为12cb .所以△F 1AB 的面积最大值为bc .4. 已知点A (-1,0),B (1,0)及抛物线y 2=2x ,若抛物线上点P 满足|PA |=m |PB |,则m 的最大值为( ) A .3B .2C.3D.2答案 C解析 据已知设P (x ,y ), 则有m =|PA ||PB |=x +12+y 2x -12+y 2=x +12+2x x -12+2x=x 2+4x +1x 2+1=1+4xx 2+1=1+4x +1x,据基本不等式有m = 1+4x +1x≤ 1+42x ×1x=3,即m 的最大值为 3.故选C.5. 直线3x -4y +4=0与抛物线x 2=4y 和圆x 2+(y -1)2=1从左到右的交点依次为A 、B 、C 、D ,则|AB ||CD |的值为( )A .16B .116C .4D .14答案 B解析 由⎩⎪⎨⎪⎧3x -4y +4=0,x 2=4y得x 2-3x -4=0,∴x A =-1,x D =4,直线3x -4y +4=0恰过抛物线的焦点F (0,1),∴|AF |=y A +1=54,|DF |=y D +1=5,∴|AB ||CD |=|AF |-1|DF |-1=116.故选B. 6. 过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顶点A 的斜率为k 的直线交椭圆C 于另一个点B ,且点B 在x 轴上的射影恰好为右焦点F ,若13<k <12,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 .(14,94)B .(23,1)C .(12,23)D .(0,12)答案 C解析 点B 的横坐标是c ,故B 的坐标(c ,±b 2a),已知k ∈(13,12),∴B (c ,b 2a).又A (-a,0),则斜率k =b 2a c +a =b 2ac +a 2=a 2-c 2ac +a 2=1-e 2e +1.由13<k <12,解得12<e <23. 7. 已知抛物线y 2=4x ,圆F :(x -1)2+y 2=1,过点F 作直线l ,自上而下顺次与上述两曲线交于点A ,B ,C ,D (如图所示),则|AB |·|CD |的值( )A .等于1B .最小值是1C .等于4D .最大值是4 答案 A解析 设直线l :x =ty +1,代入抛物线方程, 得y 2-4ty -4=0. 设A (x 1,y 1),D (x 2,y 2),根据抛物线定义|AF |=x 1+1,|DF |=x 2+1, 故|AB |=x 1,|CD |=x 2, 所以|AB |·|CD |=x 1x 2=y 214·y 224=y 1y 2216,而y 1y 2=-4,代入上式,得|AB |·|CD |=1.故选A.8. 设F 1,F 2分别是椭圆x 2a 2+y 2b 2=1 (a >b >0)的左,右焦点,若在直线x =a 2c上存在P 使线段PF 1的中垂线过点F 2,则此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0,22B.⎝ ⎛⎦⎥⎥⎤0,33C.⎣⎢⎢⎡⎭⎪⎪⎫22,1D.⎣⎢⎢⎡⎭⎪⎪⎫33,1解析 设P ⎝ ⎛⎭⎪⎫a 2c ,y ,F 1P 的中点Q 的坐标为⎝ ⎛⎭⎪⎫b 22c ,y 2,当kQF 2存在时,则kF 1P =cya 2+c 2,kQF 2=cyb 2-2c 2,由kF 1P ·kQF 2=-1,得y 2=a 2+c 2·2c 2-b 2c 2,y 2≥0,但注意到b 2-2c 2≠0,即2c 2-b 2>0, 即3c 2-a 2>0,即e 2>13,故33<e <1.当kQF 2不存在时,b 2-2c 2=0,y =0, 此时F 2为中点,即a 2c-c =2c ,得e =33,综上,得33≤e <1,即所求的椭圆离心率的范围是⎣⎢⎢⎡⎭⎪⎪⎫33,1.9. 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22,0)和F 2(22,0),长轴长是6,直线y =x +2与此椭圆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________.答案 ⎝ ⎛⎭⎪⎫-95,15解析 由已知得椭圆方程是x 29+y 2=1,直线与椭圆相交有⎩⎪⎨⎪⎧x 2+9y 2=9,y =x +2,则10x 2+36x +27=0,AB 中点(x 0,y 0)有x 0=12(x A +x B )=-95,y 0=x 0+2=15,所以,AB 中点坐标是⎝ ⎛⎭⎪⎫-95,15.10.点P 在抛物线x 2=4y 的图象上,F 为其焦点,点A (-1,3),若使|PF |+|PA |最小,则相应P 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 ⎝⎛⎭⎪⎫-1,14解析 由抛物线定义可知PF 的长等于点P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所以过点A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14即为所求点P 的坐标,此时|PF |+|PA |最小.11. 斜率为3的直线l 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且与该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则|AB |=_______.答案 163解析 如图,过A 作AA1⊥l ′,l ′为抛物线的准线.过B 作BB 1⊥l ′, 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F (1,0),过焦点F 作FM ⊥A 1A 交 A 1A 于M 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所以|AF |=|AA 1|=|A 1M |+|AM |=2+|AF |·cos 60°,所以|AF |=4,同理得|BF |=43,故|AB |=|AF |+|BF |=163.12.已知抛物线y 2=4x ,过点P (4,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y 21+y 22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 32 解析 (1)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4,代入y 2=4x ,得交点为(4,4),(4,-4),∴y 21+y 22=16+16=32.(2)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k (x -4),与y 2=4x 联立,消去x 得ky 2-4y -16k =0,由题意知k ≠0,则y 1+y 2=4k ,y 1y 2=-16.∴y 21+y 22=(y 1+y 2)2-2y 1y 2=16k 2+32>32.综合(1)(2)知(y 21+y 22)min =32.13.(2013·天津)设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为F ,离心率为33,过点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433.(1)求椭圆的方程;(2)设A 、B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过点F 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C ,D 两点.若AC →·DB →+AD →·CB →=8,求k 的值. 解 (1)设F (-c,0),由c a=33,知a =3c .过点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为x =-c , 代入椭圆方程有-c 2a 2+y 2b 2=1,解得y =±6b3, 于是26b 3=433,解得b =2,又a 2-c 2=b 2,从而a =3,c =1,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3+y 22=1.(2)设点C (x 1,y 1),D (x 2,y 2),由F (-1,0)得直线CD 的方程为y =k (x +1),由方程组⎩⎪⎨⎪⎧y =k x +1,x 23+y22=1消去y ,整理得(2+3k 2)x 2+6k 2x +3k 2-6=0.求解可得x 1+x 2=-6k 22+3k 2,x 1x 2=3k 2-62+3k 2.因为A (-3,0),B (3,0),所以AC →·DB →+AD →·CB →=(x 1+3,y 1)·(3-x 2,-y 2)+(x 2+3,y 2)·(3-x 1,-y 1)=6-2x 1x 2-2y 1y 2=6-2x 1x 2-2k 2(x 1+1)(x 2+1) =6-(2+2k 2)x 1x 2-2k 2(x 1+x 2)-2k 2 =6+2k 2+122+3k 2.由已知得6+2k 2+122+3k 2=8,解得k =±2.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e =23,且椭圆C 上的点到点Q (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 (1)求椭圆C 的方程.(2)在椭圆C 上,是否存在点M (m ,n ),使得直线l :mx +ny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OA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及对应的△OAB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e 2=c 2a 2=a 2-b 2a 2=23,∴a 2=3b 2,∴椭圆方程为x 23b 2+y 2b 2=1,即x 2+3y 2=3b 2.设椭圆上的点到点Q (0,2)的距离为d ,则d =x -02+y -22=x 2+y -22=3b 2-3y 2+y -22=-2y +12+3b 2+6,∴当y =-1时,d 取得最大值,d max =3b 2+6=3,解得b 2=1,∴a 2=3. ∴椭圆C 的方程为x 23+y 2=1.(2)假设存在点M (m ,n )满足题意,则m 23+n 2=1,即m 2=3-3n 2.设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d ′<1, d ′=|m ·0+n ·0-1|m 2+n 2=1m 2+n 2.∴|AB |=212-d ′2=21-1m 2+n 2.∴S △OAB =12|AB |d ′=12·21-1m 2+n 2·1m 2+n 2=1m 2+n 2⎝ ⎛⎭⎪⎫1-1m 2+n 2.∵d ′<1,∴m 2+n 2>1,∴0<1m 2+n 2<1,∴1-1m 2+n 2>0.∴S △OAB =1m 2+n 2⎝ ⎛⎭⎪⎫1-1m 2+n 2≤⎝ ⎛⎭⎪⎫1m 2+n2+1-1m 2+n 222=12, 当且仅当1m 2+n 2=1-1m 2+n 2,即m 2+n 2=2>1时,S △OAB 取得最大值12.由⎩⎪⎨⎪⎧m 2+n 2=2,m 2=3-3n 2得⎩⎪⎨⎪⎧m 2=32,n 2=12,∴存在点M 满足题意,M 点坐标为 ⎝ ⎛⎭⎪⎪⎫62,22,⎝ ⎛⎭⎪⎪⎫62,-22,⎝ ⎛⎭⎪⎪⎫-62,22或⎝ ⎛⎭⎪⎪⎫-62,-22,此时△OAB 的面积为1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去一个变量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 =0).(1)若a≠0,可考虑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有①Δ>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②Δ=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③Δ<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2)若a=0,b≠0,即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则直线l与圆锥曲线E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①若E为双曲线,则直线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②若E为抛物线,则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重合.2.圆锥曲线的弦长设斜率为k(k≠0)的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AB|=1+k2|x2-x1|=1+1k2|y2-y1|.【知识拓展】过一点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过椭圆外一点总有两条直线与椭圆相切;过椭圆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椭圆相切;过椭圆内一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2)过抛物线外一点总有三条直线和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条切线和一条与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过抛物线上一点总有两条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一条切线和一条与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过抛物线内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一条与对称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3)过双曲线外不在渐近线上的一点总有四条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两条切线和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过双曲线上一点总有三条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一条切线和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过双曲线内一点总有两条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抛物线y2=2px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与抛物线相切.(×)(2)直线y=kx(k≠0)与双曲线x2-y2=1一定相交.(×)(3)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直线与椭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椭圆相切.(√)。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一、教材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类比直线与圆的关系,探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与双曲线有关的中点弦问题,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2.内容解析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圆锥曲线知识应用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及方程思想的运用.学生可以类比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从代数的角度归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弦长公式的推导使用了两点间距离公式,从公式本身可以发现弦长与交点的确定坐标无关,因此可以大大简化计算.中点弦问题考查的内容较为综合,点差法是学生需重点掌握的方法.与弦长有关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点差法等知识在判断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坐标法作为连接“形”与“数”的桥梁,集中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圆锥曲线的方程”一章,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数学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圆锥曲线的性质以及直线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双曲线和抛物线由于图形不是封闭的,学生容易完全借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认为有一个交点就是相切.直线斜率与双曲线渐近线斜率的关系对交点个数的影响,学生容易讨论不完全或斜率范围取错.中点弦问题中,学生在已知信息中只能发现中点坐标与斜率的一部分关系,难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3.问题解决策略通过改变直线斜率,直观感受它对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影响;中点弦的问题中,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带领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发现交点、中点、斜率彼此之间的关系. 4.教学难点点差法求中点弦问题,体会直线斜率和中点坐标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使用GGB 软件作图,展示直线斜率对交点个数的影响 五、课堂活动设计 【本课时教学流程图】【一】复习回顾【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并且探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那么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r 之间的关系.生:代数法,将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通过判别式化为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生:利用几何性质,当直线过定点,定点在圆的内部,此时直线与圆一定相交. 请你回忆并补充下表: 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图形判断方法(几何)判断方法(代数)相交 2d r < 0∆>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数和形的角度探究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探究求弦长的两种方法探究中点弦问题,体会“点差法”探究抛物线的最值问题相切1d r =0∆=相离d r >0∆<师:在初中,我们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看公共点的个数,这种判定是直观地定性描述,当直线与圆无限接近时,从图形上我们无法判断,因此我们无法做到严格地定量刻画.现在我们应用了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判别式的情况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它们是否可以推广应用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我们继续来研究下面的例题.直线与圆锥曲线也有相应的位置关系,是不是一样可以从数和形的角度来判断呢?来看下面的例题.【二】例题导学任务一:探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例1】 判断双曲线22136x y -=与过其右焦点2F ,倾斜角为30︒的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1:如何判断二者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想法. 师:如果此时直线的斜率是2,你有什么发现? 生: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师:前面我们知道了,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双曲线只交与一点.若此时直线的倾斜角变为30︒,斜率为33,你能从图形上说说这一变化吗? 生:直线倾斜角变小,又经过右焦点,所以与双曲线左右两支各交于1点.追问1:当直线仍过右焦点,请你结合图像,讨论直线斜率与交点个数的关系?(GGB 演示) ① 2个交点:当b b k k aa<->或时,与右支双曲线有2交点;当b b k aa -<<时,与两支各有1交点;设计意图:复习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再一次明确位置关系可以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判断,提出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问题.当二次项系数为0时,此时bk a=±.追问2:这时直线的斜率会对位置关系产生什么影响?生:直线斜率与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相等,因此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师:需要注意,直线与圆,直线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是相切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时,有一个公共点,此时我们叫做直线与双曲线相交.追问3:你能说说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般方法吗?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判断位置关系,既可以从代数角度:联立方程组→判断Δ与0的关系→公共点的个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特别需要注意,当二次项系数为0时,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还可以数形结合,当直线过定点时,根据定点位置和直线斜率和双曲线渐近线斜率的大小关系确定其位置关系.课下思考题:探究直线y kx m =+与抛物线22y px =的位置关系. 当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时,就有了弦,那么如何来求弦长呢? 任务二:探究弦长公式, 体会“设而不求”【例2】 如图,过双曲线22136x y -=的右焦点2F ,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双曲线,A B 两点,求AB .问题3:当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时,如何求两点间的弦长?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动手实践】生:直接求出交点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求解.方法一: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分别为12(3,0),(3,0)F F -, 因为直线AB 的倾斜角是30︒,且直线经过右焦点2F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3(3)3y x =- 由223(3)3136y x x y ⎧=-⎪⎪⎨⎪-=⎪⎩消去y ,得256270x x +-=. 解方程,得1293,,5x x =-=将12,x x 的值分别带入直线方程,得122323,,5y y =-=- 于是,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923(3,23),(,),55---所以22222121923163||()()(3)(23).555AB x x y y =-+-=--+-+=(3,1)A-当3k=-4故所求直线方程为师:(若学生没想到,教师适当引导)③弦解法二(点差法):设1122(,),(,)M x y N x y ,,M N 均在双曲线上,221122221414x y x y ⎧-=⎪⎪⎨⎪-=⎪⎩,两式相减,得2222212121212121,44()x x y y x x y y x x y y --+=-∴=-+, A MN 点平分,12123=6,4x x y y k ∴++∴=-,=-2, 31(3),3450.4y x x y +=--+-=即经验证,该直线MN 存在.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1(3),3450.4y x x y +=--+-=即师:我们又一次发现,虽然设了交点坐标,但并没有解出它们,而是在它们与我们需要的直线斜率之间搭了一个桥梁,“设而不求”解决中点弦问题.像这样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端点)坐标1122(,),(,)A x y B x y ,将这两点带入圆锥曲线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得到一个与弦AB 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存在中点弦的区域:事实上,如图,双曲线和渐近线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成如下3个区域,若点M 在区域①内,不存在以该点为中点的弦;若点M 在区域②或③,存在以该点为中点的弦.因此对本题而言,如图,当3x =时,渐近线上32y =-,双曲线上52y =-,因此点(3,1)M -在双曲线右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方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问题.,在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感受点差法“设而不求”的巧妙,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使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训练.支内部,存在以M 为中点的弦.思考题.已知双曲线2212yx -=过点(1,1)P 的直线l 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 P 能否是线段AB 的中点?为什么?解: 假设存在过点(1,1)P 的直线l 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 设过(1,1)P 的直线方程为1(1)y k x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A x y B x y ,则221122221212y x y x ⎧-=⎪⎪⎨⎪-=⎪⎩,①,② ①-②得12121212()()()()02y y y y x x x x +-+--=.由P 为AB 的中点,则12122,()2,x x y y +=+=则12122y y x x -=-, 即直线AB 的方程为12(1)y x -=-,即21y x =-,代入双曲线2212y x -=,可得22430,x x -+=检验判别式16240∆=-<,方程无解.故不存在过点(1,1)P 的直线l 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拓展:(1)证明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中,以00(,)P x y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20020(0)b x k y a y =-≠,22OP b k k a⨯=-(P 不是坐标原点).(2)证明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中,以00(,)P x y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20020(0)b x k y a y =≠.设计意图:点差法来解决中点弦问题时计算量较少,但有一个弊端,不能保证直线与圆锥曲线一定有两个交点,因此需要用判别式加以检验.⊥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OA OB已知抛物线22=y x6。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直线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直线一般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椭圆方程:22221x y a b +=焦点在x 轴或22221y x a b +=焦点在y 轴双曲线方程:22221x y a b -=焦点在x 轴或22221y x a b-=焦点在y 轴抛物线方程:22y px =焦点在在x 轴或22x py =焦点在y 轴两点间距离公式: A (x 1,y 1),B (x 2,y 2),则|AB |=x 2-x 12y 2-y 12二、知识讲解本节课主要知识点解析,中高考考点、易错点学习考点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将直线l 的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代入圆锥曲线C 的方程F (x ,y )=0,消去y (也可以消去x )得到一个关于变量x (或变量y )的一元方程.即⎩⎪⎨⎪⎧Ax +By +C =0,F x ,y 0,消去y 后得ax 2+bx +c =0.(1)当a ≠0时,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判别式为Δ,则 Δ>0 直线与圆锥曲线C 相交; Δ=0 直线与圆锥曲线C 相切; Δ<0 直线与圆锥曲线C 无公共点.(2)当a =0,b ≠0时,即得到一个一次方程,则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此时,若C 为双曲线,则直线l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若C 为抛物线,则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平行.考点2 圆锥曲线的弦长(1)圆锥曲线的弦长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有两个交点时,这条直线上以这两个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的弦(就是连接圆锥曲线上任意两点所得的线段),线段的长就是弦长.(2)圆锥曲线的弦长的计算设斜率为k(k≠0)的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A,B两点,A(x1,y1),B(x2,y2),则|AB|=x2-x12y2-y12=1+k2|x1-x2|=1+1k2·|y1-y2|.(抛物线的焦点弦长|AB|=x1+x2+p=2psin2θ,θ为弦AB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三、例题精析考向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例题1】【题干】设抛物线y 2=8x 的准线与x 轴交于点Q ,若过点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2,12 B .[-2,2] C .[-1,1] D .[-4,4]【答案】设直线l 的方程,将其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Δ≥0解得.由题意得Q(-2,0).设l 的方程为y =k(x +2),代入y2=8x 得k2x2+4(k2-2)x +4k2=0,∴当k =0时,直线l 与抛物线恒有一个交点;当k ≠0时,Δ=16(k2-2)2-16k4≥0,即k2≤1,∴-1≤k ≤1,且k ≠0,综上-1≤k ≤1. 答案 C【解析】研究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般转化为研究其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但对于选择题、填空题,常充分利用几何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考向二 弦长及中点弦问题 【例题2】【题干】若直线l 与椭圆C :x 23+y 2=1交于A 、B 两点,坐标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2,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解 设A (x 1,y 1),B (x 2,y 2). (1)当AB ⊥x 轴时,|AB |=3;(2)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由已知,得|m |1+k2=32,即m 2=34(k 2+1).把y =kx +m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3k 2+1)x 2+6kmx +3m 2-3=0. ∴x 1+x 2=-6km 3k 2+1,x 1x 2=3m 2-13k 2+1. ∴|AB |2=(1+k 2)(x 2-x 1)2=(1+k 2)·⎣⎢⎡⎦⎥⎤36k 2m 23k 2+12-12m 2-13k 2+1=12k 2+13k 2+1-m 23k 2+12=3k 2+19k 2+13k 2+12=3+12k29k 4+6k 2+1. 当k ≠0时,上式=3+129k 2+1k2+6≤3+122×3+6=4,当且仅当9k 2=1k ,即k =±33时等号成立.此时|AB |=2;当k =0时,|AB |=3,综上所述|AB |max =2.∴当|AB |最大时,△AOB 面积取最大值S max =12×|AB |max ×32=32.【解析】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后代入弦长公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弦长的最大值即可.方法总结 当直线(斜率为k)与圆锥曲线交于点A(x1,y1),B(x2,y2)时,则|AB|=1+k2·|x1-x2|= 1+1k2|y1-y2|,而|x1-x2|=x1+x22-4x1x2,可根据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代数式,然后再进行整体代入求解.考向三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例题3】【题干】已知椭圆x 22+y 2=1的左焦点为F ,O 为坐标原点.(1)求过点O 、F ,并且与直线l :x =-2相切的圆的方程;(2)设过点F 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G ,求点G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答案】解 (1)∵a 2=2,b 2=1,∴c =1,F (-1,0), ∵圆过点O ,F ,∴圆心M 在直线x =-12上.设M ⎝ ⎛⎭⎪⎫-12,t ,则圆半径r =⎪⎪⎪⎪⎪⎪⎝ ⎛⎭⎪⎫-122=32, 由|OM |=r ,得⎝ ⎛⎭⎪⎫-122+t 2=32,解得t =±2,∴所求圆的方程为⎝ ⎛⎭⎪⎫x +122+(y ±2)2=94.(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k ≠0),代入x 22+y 2=1,整理得(1+2k 2)x 2+4k 2x +2k 2-2=0.∵直线AB 过椭圆的左焦点F 且不垂直于x 轴, ∴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如图,设A (x 1,y 1),B (x 2,y 2),AB 中点N (x 0,y 0),则x 1+x 2=-4k 22k 2+1,x 0=12(x 1+x 2)=-2k 22k 2+1,y 0=k (x 0+1)=k2k 2+1,∴AB 的垂直平分线NG 的方程为y -y 0=-1k(x -x 0).令y =0,得x G =x 0+ky 0=-2k 22k +1+k 22k +1=-k 22k +1=-12+14k +2,∵k ≠0,∴-12<x G <0,∴点G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12,0. 【解析】(1)求出圆心和半径,得出圆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AB的点斜式方程,由已知得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利用求值域的方法求解.方法总结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有关圆锥曲线弦的问题等能很好地渗透对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焦点弦和中点弦等问题,涉及中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技巧和方法,也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热点题型.考向四 定值(定点)问题【例题4】 【题干】椭圆有两顶点A (-1,0)、B (1,0),过其焦点F (0,1)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C 、D 两点,并与x 轴交于点P .直线AC 与直线BD 交于点Q . (1)当|CD |=322时,求直线l 的方程.(2)当点P 异于A 、B 两点时,求证:O P →·O Q →为定值.【答案】(1)解 因椭圆焦点在y 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2=1(a >b >0),由已知得b =1,c =1,所以a =2,椭圆方程为y 22+x 2=1.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与题意不符.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将其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k 2+2)x 2+2kx -1=0. 设C (x 1,y 1),D (x 2,y 2),则x 1+x 2=-2k k 2+2,x 1·x 2=-1k 2+2, |CD |=k 2+1·x 1+x 22-4x 1x 2=22k 2+1k 2+2.由已知得22k 2+1k 2+2=322,解得k =± 2.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1或y =-2x +1. (2)证明 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与题意不符.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k ≠0且k ≠±1),所以P 点坐标为⎝ ⎛⎭⎪⎫-1k,0.设C (x 1,y 1),D (x 2,y 2),由(1)知x 1+x 2=-2k k 2+2,x 1·x 2=-1k 2+2, 直线AC 的方程为y =y 1x 1+1(x +1), 直线BD 的方程为y =y 2x 2-1(x -1),将两直线方程联立,消去y 得x +1x -1=y 2x 1+1y 1x 2-1. 因为-1<x 1,x 2<1,所以x +1x -1与y 2y 1异号. ⎝ ⎛⎭⎪⎫x +1x -12=y 22x 1+12y 21x 2-12=2-2x 222-2x 21·x 1+12x 2-12=1+x11+x 21-x 11-x 2=1+-2k k 2+2+-1k 2+21--2k k 2+2+-1k 2+2=⎝ ⎛⎭⎪⎫k -1k +12.又y 1y 2=k 2x 1x 2+k (x 1+x 2)+1=21-k 1+kk 2+2=-21+k 2k 2+2·k -1k +1,∴k -1k +1与y 1y 2异号,x +1x -1与k -1k +1同号, ∴x +1x -1=k -1k +1,解得x =-k . 因此Q 点坐标为(-k ,y 0).O P →·O Q →=⎝ ⎛⎭⎪⎫-1k ,0·()-k ,y 0=1.故O P →·O Q →为定值.【解析】(1)设出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弦长公式可求出斜率从而求出直线方程;(2)关键是求出Q 点坐标及其与P 点坐标的关系,从而证得OP →·OQ →为定值.证明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等价转化.方法总结 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的基本思路很明确:即定值问题必然是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的量,那么就可以用变化的量表示问题中的直线方程、数量积等,其不受变化的量所影响的一个值即为定值,化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引进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数量积等,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讨论直线斜率的存在情况,计算要准确.四、课堂运用【基础】1.若直线mx +ny =4与⊙O :x 2+y 2=4没有交点,则过点P (m ,n )的直线与椭圆x 29+y 24=1的交点个数是( ).A .至多为1B .2C .1D .0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4m 2+n2>2,即m 2+n 2<2,∴点P (m ,n )在椭圆x 29+y 24=1的内部,故所求交点个数是2个.【巩固】1.椭圆ax 2+by 2=1与直线x +y -1=0相交于A ,B 两点,C 是AB 的中点,若AB =22,OC 的斜率为22,求椭圆的方程.答案:椭圆方程为x 23+23y 2=1.解析:解 法一 设A (x 1,y 1)、B (x 2,y 2), 代入椭圆方程并作差得a (x 1+x 2)(x 1-x 2)+b (y 1+y 2)(y 1-y 2)=0.而y 1-y 2x 1-x 2=-1,y 1+y 2x 1+x 2=k oc =22, 代入上式可得b =2a .再由|AB |=1+k 2|x 2-x 1|=2|x 2-x 1|=22, 其中x 1、x 2是方程(a +b )x 2-2bx +b -1=0的两根, 故⎝⎛⎭⎪⎫2b a +b 2-4·b -1a +b =4,将b =2a 代入得a =13,∴b =23.法二 由⎩⎪⎨⎪⎧ax 2+by 2=1,x +y =1,得(a +b )x 2-2bx +b -1=0.设A (x 1,y 1)、B (x 2,y 2), 则|AB |=k 2+1x 1-x 22=2·4b 2-4a +bb -1a +b2.∵|AB |=22,∴a +b -aba +b =1.①设C (x ,y ),则x =x 1+x 22=ba +b,y =1-x =aa +b,∵OC 的斜率为22,∴a b =22. 代入①,得a =13,b =23.∴椭圆方程为x 23+23y 2=1.2.已知过点A (-4,0)的动直线l 与抛物线G :x 2=2py (p >0)相交于B 、C 两点.当直线l 的斜率是12时,AC →=4AB →.(1)求抛物线G 的方程;(2)设线段BC 的中垂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求b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 (1)设B (x 1,y 1),C (x 2,y 2),当直线l 的斜率是12时,l 的方程为y =12(x +4),即x =2y -4.由⎩⎪⎨⎪⎧x 2=2py ,x =2y -4得2y 2-(8+p )y +8=0,∴⎩⎪⎨⎪⎧y 1y 2=4, ①y 1+y 2=8+p2, ②又∵AC →=4AB →,∴y 2=4y 1,③由①②③及p >0得:y 1=1,y 2=4,p =2, 得抛物线G 的方程为x 2=4y .(2)设l :y =k (x +4),BC 的中点坐标为(x 0,y 0),由⎩⎪⎨⎪⎧x 2=4y ,y =k x +4得x 2-4kx -16k =0,④∴x 0=x C +x B2=2k ,y 0=k (x 0+4)=2k 2+4k .∴线段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2k 2-4k =-1k(x -2k ),∴线段BC 的中垂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2k 2+4k +2=2(k +1)2,对于方程④,由Δ=16k 2+64k >0得k >0或k <-4. ∴b ∈(2,+∞).解析:(1)主要考察的是直线的点斜式及圆锥曲线的结合应用,加入向量的关系使得题目更加综合。
高中解析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答案:x2 y2 1。
25 75
练习一:已知椭圆C:x2 y2 1 的右焦点为F,直线l:x=2,点A∈l,线段AF交椭圆C 2
于点B,若FA 3FB ,求 AF 。
答案:AF 2 。
练习二:已知动点P(x,y)在椭圆 x2 y2 1上,若A点坐标为(3,0),AM=1,
25 16
注意:1、因为圆锥曲线与直线存在两个交点,所以联立曲线和直线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 程时,△>0;
2、若中点在x轴(非原点),根据椭圆对称性可知直线斜率不存在。
例八:已知点P(4,2)是直线l被椭圆 x2 y2 1 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36 9
答案:直线l的方程为x+2y-8=0.
例九:已知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0,50 )的椭圆被直线l:y=3x-2截得的弦的中 点横坐标为1 ,求此椭圆的方程.
用第二种设法。
例三: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椭圆 x2 y2 1 的右焦点F1,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
54
求弦AB的长.
答案:AB 5 5 3。
x2 y2 例四:椭圆 a2 b2 1(a b 0)的离心率为
3 ,且椭圆与直线x+2y+8=0相交于P,
2
Q,且|PQ|= 10 ,求椭圆的方程。
圆锥曲线系列: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从几何角度看,可以分为三类:无公共点,仅有一个公共点及有两个公共点。
(2)从代数角度看,我们可以将表示直线的方程代入椭圆的方程,经过消元后得到一元二 次方程,再判断解的情况来确定公共点的个数。
由直线和圆锥曲线联立后消元,消去y后得 ax2 bx c 0。 当a不等于0时,设 b2 4ac 。 ①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于不同两点,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 ②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于一点,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 ③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锥曲线相离。 当a等于0时,ax2 bx c 0为一元一次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于一点,直线和圆锥曲 线相交。曲线是双曲线时,直线斜率等于渐近线斜率;曲线是抛物线时,直线斜率为0。
第3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b=1,∴所求椭圆方程为x32+y2=1.
(2)设 A(x1,y1),B(x2,y2). ①当 AB⊥x 轴时,|AB|= 3. ②当 AB 与 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m.
由已知
|m| = 1+k2
23,得
2.连结圆锥曲线上两个点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弦
直线 l:f(x,y)=0,曲线 r:F(x,y)=0,l 与 r 的两个不同的交
点 A、B,A(x1,y1)、B(x2,y2),则(x1,y1)、(x2,y2)是方程组
fx,y=0,
Fx,y=0
的两组解.方程组消元后化为关于 x(或 y)的一元二
次方程 Ax2+Bx+C=0(A≠0).判别式 Δ=B2-4AC,应用 Δ>0,
题型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例 1】 已知椭圆 C:xa22+by22=1(a>b>0)的离心率为 36,短轴 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坐标原点 O 到直线 l 的 距离为 23,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
则 P(-4,0),显然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4), 如图设点 M(x1,y1),N(x2,y2),其中点 G(x0,y0). 将 y=k(x+4)代入x82+y42=1, 整理得:(2k2+1)x2+16k2x+32k2-8=0. 由 Δ=(16k2)2-4(2k2+1)(32k2-8)>0,
拓展提升——开阔思路 提炼方法 圆锥曲线与探索型问题包含两类题型,一是无明确结论,探索结论问
题;二是给定明确结论,探索结论是否存在问题.设置此类问题,旨在考 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 学会运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解决问题;3. 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粉笔或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第一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简介1.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个圆锥曲线(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何判断一条给定的直线与该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切线、平行、远离)?1.2 讲解讲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包括:(1)相交: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切线: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交点,且该交点为切点;(3)平行:直线与圆锥曲线没有交点;(4)远离: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没有交点。
1.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并解释原因。
1.4 小结总结本章内容,强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第二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2.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条直线和一个圆锥曲线(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何描述它们的交点、切点等特征?2.2 讲解讲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包括:(1)交点的坐标:根据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2)切点的坐标:根据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切点坐标;(3)斜率: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交点的切线斜率与直线的斜率的关系;(4)距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距离公式。
2.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切点等特征,并计算相关距离和斜率。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
(1 两曲线的交点坐标为( 解 : (1)两曲线的交点坐标为(x, y)满足方程组 x 2 sinθ + y 2 cosθ = 1 sinθ 2 2 x cosθ - y sinθ = 1 cosθ
2 2
x 2 = sinθ + cosθ sinθ 即 2 有4个不同的交点 有4 cosθ y = cosθ - sinθ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
直线与圆锥曲线交点个数的判定方法; 弦长公式;
一、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的方程为: 圆锥曲线的方程为f(x,y)=0, 圆锥曲线的方程为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圆锥曲线的方程为
y = kx + m 2 消去y 消去y得 : (b2+a2k2)x2+2kma2x+a2(m2-b2)=0 x y2 2 + 2 =1 a b 二次项系数不可能为0 二次项系数不可能为 y = kx + m 2 2 消去y 消去y得 : (b2-a2k2)x2-2kma2x+a2(m2+b2)=0 x y 2 - 2 =1 a b 二次项系数为0时 二次项系数为 时,L与双 与双 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或重合。 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或重合。 y = kx + m 消去y 消去y得 : K2x2+(2mk-2p)x+2m2=0 2 y = 2px 二次项系数为0时 二次项系数为 时,L与抛 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 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
∴ a ∈ (− 6, 6),
又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A(x1,y1),B(x2,y2), 又设方程的两根为
2a −2 , x1 x 2 = ∴ x1 + x 2 = 2 3−a 3 − a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基本计算
1. 如果直线的斜率为k,被圆锥曲线截得弦AB两 端点坐标分别为(x1,y1)、(x2 ,y2)则弦长公式为:
| AB | 1 k x1 x2
2
1 k ( x1 x2 ) 4 x1 x2
2 2
2.在与弦中点、弦的斜率有关的题型中,用韦达 定理是常见思路。
例1 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 y 4 x ,直线 l 过定点P(-2,1),斜率为 k ,k 为值时,直线 l 与抛物线 y 2 4 x :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 共点;没有公共点?
b|b 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为
2 若直线y=x+b与曲线
x 1y
2
恰好有一个
2或 - 1 b 1
3 在y轴上的截距为1的直线与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x2 y2 1恒有公共,则m的取值范围是 [1,5)∪(5,+∞) 变2.是否存在实数m,使在y轴上的截距为1的直
基本方法
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对直线方 程与圆锥曲线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的情 况的讨论来研究,即方程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 方程,利用判别式 来讨论。 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还可以利用数形 结合、以形助数的方法来解决。 3 特殊情形: (1)在双曲线中,当直线平行于其渐近线时,直 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2)在抛物线中,平行于其对称轴的的直线和抛 物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2 x2 y2 y 2 1 2x 1 )恒有公共 线与椭圆 (或 5 m m
点。若存在,则求出m;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2 x2 变3.不论k为何值,直线y=kx+b 与椭圆 1 9 4 总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为 -3≤b≤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学会运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运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2)灵活运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知识点,如直线、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总结规律;(2)每组派代表分享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3. 讲解:(1)讲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2)强调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进行解答;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2)学生运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2)提供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锻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程度等;(2)反思自己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如完成情况、解决问题能力等。
圆锥曲线:第五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1)
第五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从几何角度来看有三种:相离时,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公共点;相切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有______公共点;相交时,直线与椭圆有______公共点,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有一个或两个公共点.一般通过它们的方程来研究:设直线l :Ax +By +C =0与二次曲线C :f (x ,y )=0,由⎩⎪⎨⎪⎧Ax +By +C =0,f (x ,y )=0消元,如果消去y 后得:ax 2+bx +c =0, (1)当a ≠0时,①Δ>0,则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公共点,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__; ②Δ=0,则方程有两个相同的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__; ③Δ<0,则方程无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__. (2)注意消元后非二次的情况,即当a =0时,对应圆锥曲线只可能是双曲线或抛物线.当圆锥曲线是双曲线时,直线l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当圆锥曲线是抛物线时,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直线方程涉及斜率k 要考虑其不存在的情形. 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问题(1)直线l :y =kx +m 与二次曲线C :f (x ,y )=0交于A ,B 两点,设A (x 1,y 1),B (x 2,y 2),由⎩⎪⎨⎪⎧y =kx +m ,f (x ,y )=0得ax 2+bx +c =0(a ≠0),则x 1+x 2=________,x 1x 2=________,||AB = . (2)若弦过焦点,可得焦点弦,可用焦半径公式来表示弦长,以简化运算. 3.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弦的中点问题中点弦问题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或“点差法”求解.(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中点坐标公式建立等式求解.(2)点差法:若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有两个交点A ,B ,一般地,首先设出A (x 1,y 1),B (x 2,y 2),代入曲线方程,通过作差,构造出x 1+x 2,y 1+y 2,x 1-x 2,y 1-y 2,从而建立中点坐标和斜率的关系. 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忽视对判别式的考虑. 【答案】1.无 一个 两个 (1)①相交 ②相切 ③相离 (2)平行或重合 平行或重合 2.(1)-b a ca1+k 2||x 1-x 2=1+k2b 2-4ac||a【基础自测】1 双曲线x 24-y 2=1与直线y =kx +1有惟一公共点,则k 的值为( )A .22B .-22C .±22D .±22或±12解得k =±22.综上知D 正确,故选D.2 已知直线x =1过椭圆x 24+y 2b 2=1的焦点,则直线y =kx +2与椭圆至多有一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A .k ∈⎣⎡⎦⎤-12,12 B .k ∈⎝⎛⎦⎤-∞,-12∪⎣⎡⎭⎫12,+∞ C .k ∈⎣⎡⎦⎤-22,22 D .k ∈⎝⎛⎦⎤-∞,-22∪⎣⎡⎭⎫22,+∞解:易知椭圆中c 2=a 2-b 2=4-b 2=1,即b 2=3,∴椭圆方程是x 24+y 23=1.联立y =kx +2可得(3+4k 2)x 2+16kx +4=0.由Δ≤0可解得k ∈⎣⎡⎦⎤-12,12.故选A. 3 已知两点M ⎝⎛⎭⎫1,54,N ⎝⎛⎭⎫-4,-54,给出下列曲线方程:①4x +2y -1=0;②x 2+y 2=3;③x22+y 2=1;④x 22-y 2=1.在曲线上存在点P 满足|MP |=|PN |的所有曲线方程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解:∵点P 满足|MP |=|PN |,∴点P 在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l 上,l 的方程为y =-2x -3. 解法一:曲线①是直线,且与直线l 平行,故点P 不在曲线①上; 曲线②是圆心(0,0),半径为3的圆,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35<3,即直线l 与圆相交,故存在点P在曲线②上;将直线l 的方程代入曲线③的方程得9x 2+24x +16=0,Δ=0,即存在点P 在曲线③上; 将直线l 的方程代入曲线④的方程得7x 2+24x +20=0,Δ>0,即存在点P 在曲线④上. 综上所述:曲线②③④满足题意.解法二:易知曲线①是直线;曲线②是圆心为(0,0),半径为3的圆;曲线③是椭圆;曲线④是双曲线.作出它们的图形,用数形结合来验证.故选D.4 过点(2,4)作直线与抛物线y 2=8x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有________条.解:注意到点(2,4)是抛物线上的点,用数形结合知满足题意的直线有两条,其一是过该点的切线;其二是过该点且与对称轴平行的直线.故填2.5 已知直线y =a 交抛物线y =x 2于A ,B 两点.若该抛物线上存在点C ,使得∠ACB 为直角,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典例】类型一 弦的中点问题例一 (1)已知一直线与椭圆4x 2+9y 2=36相交于A ,B 两点,弦AB 的中点坐标为M (1,1),求直线AB 的方程.解法一:设通过点M (1,1)的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9k 2+4)x 2+18k (1-k )x +9(1-k )2-36=0. 设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x 1,x 2, 则x 1+x 22=-9k (1-k )9k 2+4=1,解之得k =-49. 故直线AB 的方程为y =-49(x -1)+1,即4x +9y -13=0. 解法二:设A (x 1,y 1). ∵AB 中点为M (1,1), ∴B 点坐标是(2-x 1,2-y 1).将A ,B 点的坐标代入方程4x 2+9y 2=36,得4x 21+9y 21-36=0,①及4(2-x 1)2+9(2-y 1)2=36,化简为4x 21+9y 21-16x 1-36y 1+16=0.②①-②,得16x 1+36y 1-52=0,化简为4x 1+9y 1-13=0. 同理可推出4(2-x 1)+9(2-y 1)-13=0.∵A (x 1,y 1)与B (2-x 1,2-y 1)都满足方程4x +9y -13=0, ∴4x +9y -13=0即为所求.解法三:设A (x 1,y 1),B (x 2,y 2)是弦的两个端点,代入椭圆方程,得⎩⎪⎨⎪⎧4x 21+9y 21=36, ①4x 22+9y 22=36, ②(2)设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过点P (-1,0)的直线l 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点Q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FQ =2,则直线l 的斜率等于________.解:设A (x 1,y 1),B (x 2,y 2),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联立⎩⎪⎨⎪⎧y =k (x +1),y 2=4x ,得k 2x 2+(2k 2-4)x +k 2=0,x 1+x 2=-2k 2-4k 2=-2+4k 2,y 1+y 2=k (x 1+x 2)+2k =4k ,设Q (x 0,y 0),则x 0=x 1+x 22=-1+2k 2,y 0=y 1+y 22=2k,即Q ⎝⎛⎭⎫-1+2k 2,2k ,又F (1,0),∴||FQ =⎝⎛⎭⎫-1+2k 2-12+⎝⎛⎭⎫2k 2=2,解得k =±1.故填±1. 【评析】(1)本题的三种解法很经典,各有特色,解法一思路直接,但计算量大,解法三计算简捷,所列式子“整齐、美观,对称性强”,但消去x 1,x 2,y 1,y 2时,要求灵活性高,整体意识强.(2)本题解答看似正确,但细想会发现:缺少对“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这一几何条件的检验(这是易出错的地方,切记),即⎩⎪⎨⎪⎧k ≠0,Δ=(2k 2-4)2-4k 4>0,解得k ∈(-1,0)∪(0,1),而当k =±1时,直线l 恰好与抛物线相切,似与题意不符.本节课时作业第8题对本题已知条件数据作了修改,使满足题意的直线l 是存在的,进而可求得直线l 的斜率.变式 已知双曲线2x 2-y 2=2.(1)求以M (2,1)为中点的双曲线的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2)过点N (1,1)能否作直线l ,使直线l 与所给双曲线交于P 1,P 2两点,且点N 是弦P 1P 2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以M (2,1)为中点的弦两端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4,y 1+y 2=2.又∵A ,B 两点在双曲线上,∴2x 21-y 21=2,2x 22-y 22=2,两式相减得2(x 1+x 2)(x 1-x 2)=(y 1+y 2)(y 1-y 2).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x 1≠x 2, ∴k AB =y 1-y 2x 1-x 2=2(x 1+x 2)y 1+y 2=4.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1=4(x -2),即4x -y -7=0.类型二 定点问题例二 已知动圆过定点A (4,0),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2)已知点B (-1,0),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解:(1)如图,设动圆圆心O 1(x ,y ),由题意,||O 1A =||O 1M ,当O 1不在y 轴上时,过O 1作O 1H ⊥MN 交MN 于点H ,则H 是MN 的中点,||MH =12||MN =4,∴||O 1M =x 2+42.又||O 1A =(x -4)2+y 2,∴(x -4)2+y 2=x 2+42,化简得y 2=8x (x ≠0);当O 1在y 轴上时,O 1与O 重合,点O 1的坐标(0,0)也满足方程y 2=8x ,∴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为y 2=8x .(2)证明:如图,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k ≠0),P (x 1,y 1),Q (x 2,y 2),将y =kx +b 代入y 2=8x 中,得k 2x 2+(2kb -8)x +b 2=0,其中Δ=(2kb -8)2-4k 2b 2=64-32kb >0,得kb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 1+x 2=8-2kbk 2,① x 1x 2=b 2k2,②∵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y 1x 1+1=-y 2x 2+1,即y 1(x 2+1)+y 2(x 1+1)=0,(kx 1+b )(x 2+1)+(kx 2+b )(x 1+1)=0,2kx 1x 2+(b +k )(x 1+x 2)+2b =0,③ 将①②代入③得2kb 2+(k +b )(8-2bk )+2k 2b =0, 化简得k =-b ,此时Δ>0,∴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且过定点(1,0).【评析】第(1)问设动圆圆心坐标,利用圆的半径、弦的一半和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第(2)问设直线方程y =kx +b 和轨迹方程联立,再设两个交点坐标,由题意知直线BP 和BQ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导出k 和b 的关系,最后应用方程特点证明直线过定点.解析几何解答题的一般命题模式是先根据已知的关系确定一个曲线的方程,然后再结合直线方程与所求曲线方程把问题引向深入,其中的热点问题有:参数范围、最值、直线或曲线过定点、某些量为定值等.在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不同两点的相关问题中,一般是设出点的坐标,然后确定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直线是动直线时这个方法是必需的),再进行整体处理(通常是利用韦达定理处理这类问题).变式 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C :x 24+y 23=1相交于A ,B 两点(A ,B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 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式得(4m 2-12)(k 2+1)4k 2+3-8km (km -2)4k 2+3+4+m 2=0,整理得7m 2+16mk +4k 24k 2+3=0,即(7m +2k )(m +2k )4k 2+3=0.解得m =-27k 或-2k .当m =-27k 时,y =kx -27k =k ⎝⎛⎭⎫x -27,过定点⎝⎛⎭⎫27,0; 当m =-2k 时,y =kx -2k ,过定点(2,0),即过椭圆右顶点,与题意矛盾. 所以直线l 过定点⎝⎛⎭⎫27,0. 类型三 定值问题例三 已知直线l 与椭圆C :x 23+y 22=1交于P (x 1,y 1),Q (x 2,y 2)两点,且△OPQ 的面积S =62,其中O 为坐标原点.证明:x 21+x 22和y 21+y 22均为定值.证明: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a |<3),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a 23+y 22=1,即y 1,2=±2⎝⎛⎭⎫1-a23,∴|PQ |=|y 1-y 2|=22⎝⎛⎭⎫1-a 23. ∵△OPQ 的面积S =62, ∴12|a |·22⎝⎛⎭⎫1-a 23=62,解之得a 2=32. ∴x 21+x 22=2a 2=3,y 21+y 22=2.由韦达定理得x 1+x 2=-6km3k 2+2, x 1x 2=3(m 2-2)3k 2+2.∴|PQ |=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1+k 2)⎣⎢⎡⎦⎥⎤36k 2m 2(3k 2+2)2-12(m 2-2)3k 2+2=1+k 2·26·3k 2+2-m 23k 2+2.∵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m |1+k 2,△OPQ 的面积S =62,∴12·1+k 2·26·3k 2+2-m 23k 2+2·|m |1+k 2=62. 令3k 2+2=t ,化简得t =2m 2,即3k 2+2=2m 2.x 21+x 22=(x 1+x 2)2-2x 1x 2=⎝⎛⎭⎫-6km 3k 2+22-6(m 2-2)3k 2+2 =3.y 21+y 22=(kx 1+m )2+(kx 2+m )2 =k 2(x 21+x 22)+2km (x 1+x 2)+2m 2=3k 2-12k 2m 23k 2+2+2m 2=2.综上知,x 21+x 22=3,y 21+y 22=2,即均为定值.【评析】(1)繁难的代数运算是定值问题的特点,设而不求方法、整体思想和消元的思想的运用可有效地简化运算;(2)对题目的两个几何特征的代数形式要有合理的预判,以便设计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变式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的右焦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OA →+OB →与a =(3,-1)共线. (1)求椭圆的离心率;(2)设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OM →=λOA →+μOB →(λ,μ∈R ),证明:λ2+μ2 为定值.解:(1)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F (c ,0),则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c ,代入椭圆方程得(a 2+b 2)x 2-2a 2cx +a 2(c 2-b 2)=0. 设A (x 1,y 1),B (x 2,y 2),(2)由(1)知,a 2=3b 2,故椭圆方程可化为x 2+3y 2=3b 2.设M (x ,y ),则OM →=(x ,y ),由已知得(x ,y )=λ(x 1,y 1)+μ(x 2,y 2),即⎩⎪⎨⎪⎧x =λx 1+μx 2,y =λy 1+μy 2.∵M (x ,y )在椭圆上,∴(λx 1+μx 2)2+3(λy 1+μy 2)2=3b 2,即λ2(x 21+3y 21)+μ2(x 22+3y 22)+2λμ(x 1x 2+3y 1y 2)=3b 2,①由(1)知,x 1+x 2=32c ,x 1x 2=38c 2.∴x 1x 2+3y 1y 2=x 1x 2+3(x 1-c )(x 2-c ) =4x 1x 2-3c (x 1+x 2)+3c 2=0.∵A ,B 在椭圆上,∴x 21+3y 21=3b 2,x 22+3y 22=3b 2,代入①式得λ2+μ2=1,故λ2+μ2为定值1.类型四 与弦有关的范围与最值问题例四 已知曲线C :y 2=-4x (x >-3),直线l 过点M (1,0)交曲线C 于A ,B 两点,点P 是AB 的中点,EP 是AB 的中垂线,E 点的坐标为(x 0,0),试求x 0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可知,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可设l :y =k (x -1),代入曲线C 的方程得k 2x 2+2(2-k 2)x +k 2=0(-3<x ≤0),①由方程①得x A +x B =2(k 2-2)k 2,x P =12(x A +x B )=k 2-2k 2,y P =k (x P -1)=-2k, ∴直线EP 的方程为y +2k =-1k ⎝⎛⎭⎫x -k 2-2k 2.令y =0,得x 0=-1-2k 2.∵34<k 2<1, ∴-113<x 0<-3,即x 0的取值范围是⎝⎛⎭⎫-113,-3. 【评析】对于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要能从几何特征的角度去分析参数变化的原因,谁是自变量,定义域是什么,这实际是函数问题,要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这类问题.变式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63,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坐标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2,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 解:(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依题意⎩⎪⎨⎪⎧c a =63,a =3,得c =2,b 2=a 2-c 2=1, 所求椭圆方程为x 23+y 2=1.(2)设A (x 1,y 1),B (x 2,y 2). 当AB 与x 轴垂直时,|AB |= 3.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 由已知|m |1+k 2=32,得m 2=34(k 2+1).=(1+k 2)⎣⎢⎡⎦⎥⎤36k 2m 2(3k 2+1)2-12(m 2-1)3k 2+1=12(1+k 2)(3k 2+1-m 2)(3k 2+1)2=3(1+k 2)(9k 2+1)(3k 2+1)2=3+12k 29k 4+6k 2+1=3+129k 2+1k2+6≤3+122×3+6=4(k ≠0).当且仅当9k 2=1k 2,即k =±33时等号成立.当k =0时,|AB |= 3. 综上所述:|AB |max =2.∴当|AB |最大时,△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S =12×|AB |max ×32=32. 类型五 对称问题例五 已知抛物线y =ax 2-1(a ≠0)上总有关于直线x +y =0对称的相异两点,求a 的取值范围.解:设A (x 1,y 1)和B (x 2,y 2)为抛物线y =ax 2-1上的关于直线x +y =0对称的两相异点,则y 1=ax 21-1,y 2=ax 22-1.联立直线AB 与抛物线的方程并消去y ,得 ax 2-x +1a-1=0.依题意,上面的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 ∴Δ=1-4a ⎝⎛⎭⎫1a -1>0,解得a >34. ∴a 的取值范围是⎝⎛⎭⎫34,+∞. 【评析】应用判别式法解决此类对称问题,要抓住三点:(1)中点在对称轴上;(2)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3)两点连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故Δ>0.一般通过“设而不求”、“点差法”得到对称点连线的方程,再与曲线方程联立,由判别式不等式求出参数范围.变式 已知椭圆C :x 24+y 23=1,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椭圆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关于直线y =4x +m 对称.解:设P (x 1,y 1),Q (x 2,y 2)是椭圆C 上符合条件的两点,M (x ,y )是PQ 的中点,则有⎩⎪⎨⎪⎧3x 21+4y 21=12,3x 22+4y 22=12, 两式相减,得3(x 1-x 2)(x 1+x 2)+4(y 1-y 2)(y 1+y 2)=0. ∵x 1≠x 2,x 1+x 2=2x ,y 1+y 2=2y , ∴3x4y =-y 1-y 2x 1-x 2=-k PQ . ∵k PQ =-14,∴y =3x .【名师点睛】1.在给定的圆锥曲线f (x ,y )=0中,求中点为(m ,n )的弦AB 所在直线方程或动弦中点M (x ,y )轨迹时,一般可设A (x 1,y 1),B (x 2,y 2),利用A ,B 两点在曲线上,得f (x 1,y 1)=0,f (x 2,y 2)=0及x 1+x 2=2m (或2x ),y 1+y 2=2n (或2y ),从而求出斜率k AB =y 1-y 2x 1-x 2,最后由点斜式写出直线AB 的方程,或者得到动弦所在直线斜率与中点坐标x ,y 之间的关系,整体消去x 1,x 2,y 1,y 2,得到点M (x ,y )的轨迹方程.2.对满足一定条件的直线或者曲线过定点问题,可先设出该直线或曲线上两点的坐标,利用坐标在直线或曲线上以及切线、点共线或共圆、对称等条件,建立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或方程组.为简化运算应多考虑曲线的几何性质,求出相应的含参数的直线或曲线,再利用直线或曲线过定点的知识加以解决. 以“求直线l :y =kx +2k +1(k 为参数)是否过定点?”为例,有以下常用方法:①待定系数法:假设直线l 过点(c 1,c 2),则y -c 2=k (x -c 1),即y =kx -c 1k +c 2,通过与已知直线方程比较得c 1=-2,c 2=1.所以直线l 过定点(-2,1).题中“k”不仅可以是一个参数,还可以是一个由参数组成的表达式.②赋值法:令k=0,得l1:y=1;令k=1,得l2:y=x+3,求出l1与l2的交点(-2,1),将交点坐标代入直线系得1=-2k+2k+1恒成立,所以直线l过定点(-2,1).赋值法由两步构成,第一步:通过给参数赋值,求出可能的定点坐标;第二步:验证其是否恒满足直线方程.③参数集项法:对直线l的方程中的参数集项得y=k(x+2)+1,令k的系数为0,得x=-2,y=1,k的取值是任意的,但l的方程对点(-2,1)恒成立,所以直线l过定点(-2,1).若方程中含有双参数,应考虑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3.给出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长)距离或求动点到直线的最短(长)距离时,可归纳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也可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公理、对称性等)求解.4.圆锥曲线上的点关于某一直线对称的问题,通常利用圆锥曲线上的两点所在直线与已知直线l(或者是直线系)垂直,圆锥曲线上两点连成线段的中点一定在对称轴直线l上,再利用判别式或中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5.要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提炼,以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1)方程思想解析几何题不少以方程形式给定直线和圆锥曲线,因此把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问题利用韦达定理进行整体处理,就能简化运算.(2)函数思想对于圆锥曲线上的一些动点,在变化过程中会引入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量,从而使一些线段的长度及a,b,c,e,p之间构成函数关系,函数思想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很有效.(3)对称思想由于圆锥曲线和圆都具有对称性,所以可使分散的条件相对集中,减少一些变量和未知量,简化计算,提高解题速度,促成问题的解决.(4)参数思想参数思想是辩证思维在数学中的反映,一旦引入参数,用参数来划分运动变化状态,把圆、椭圆、双曲线上的点用参数形式设为(x0,y0),即可将参数视为常量,以相对静止来控制变化,实现变与不变的转化;另外,对于有些参数,视具体情况可在解题过程中将其消去,达到“设而不求”的效果.(5)转化思想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要充分注意直角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联系及转化,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除上述常用思想方法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思想、构造思想也是不可忽视的思想方法,复习时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训练】1.若双曲线x2-y2=1的右支上一点P(a,b)到直线y=x的距离为2,则a+b=()A .-12B .12C .±12D .±1解: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a -b |2=2,即|a -b |=2. 又点P (a ,b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P 点在直线y =x 的下方,a -b >0.∴a -b =2. 又a 2-b 2=1,即(a -b )(a +b )=1,∴a +b =12.故选B.2.设斜率为2的直线过抛物线y 2=ax (a ≠0)的焦点F ,且和y 轴交于点A ,若△OF A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4,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 A .y 2=±4x B .y 2=±8x C .y 2=4xD .y 2=8x解:焦点F 坐标为⎝⎛⎭⎫a 4,0,设直线的方程为 y =2⎝⎛⎭⎫x -a 4,则A 点纵坐标为-a2,△OF A 的面积为 S =12·⎪⎪⎪⎪a 4·⎪⎪⎪⎪-a 2= a 216=4,解得a =±8.故选B. 3.直线y =2k 与曲线9k 2x 2+y 2=18k 2||x (k ∈R ,且k ≠0)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 A .1B .2C .3D .4解:将y =2k 代入9k 2x 2+y 2=18k 2||x ,得9k 2x 2-18k 2||x +4k 2=0,∵k ∈R ,且k ≠0,∴9||x 2-18||x +4=0,即9(||x -1)2-5=0,解得||x =1±53,x =1±53或-1±53,因此公共点的个数为4.故选D.4.已知椭圆mx 2+ny 2=1与直线x +y -1=0相交于A ,B 两点,过AB 中点M 与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22,则mn =( ) A .22B .322C .1D .25.若直线mx +ny -5=0与圆x 2+y 2=5没有公共点,则过点P (m ,n )的一条直线与椭圆x 27+y 25=1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A .0B .1C .2D .1或2解:由已知得5m 2+n 2>5,即m 2+n 2<5.又m 27+n 25≤m 25+n 25<1,所以点P 在椭圆内,因此过点P 的一条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故选C.6.椭圆C :x 24+y 23=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点P 在C 上且直线P A 2斜率的取值范围是-2,-1],那么直线P A 1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2,34 B.⎣⎡⎦⎤38,34 C.⎣⎡⎦⎤12,1D.⎣⎡⎦⎤34,1解:由题意知点P 在第一象限,设P 点横坐标为x ,则其纵坐标y =32·4-x 2,由P A 2的斜率知-2≤32·4-x 2x -2≤-1,∵2-x >0,2+x >0,∴上式可化为1≤32·2+x 2-x ≤2,即23≤2+x 2-x ≤43.∴P A 1的斜率k =32·4-x 2x +2=32·2-x 2+x ∈⎣⎡⎦⎤38,34.故选B. 7.已知P (4,2)是直线l 被椭圆x 236+y 29=1截得线段的中点,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线段两端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8,y 1+y 2=4. ∵A ,B 在椭圆上,∴⎩⎨⎧x 2136+y 219=1,x 2236+y 229=1,8.设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过点P (-1,0)的直线l 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点Q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FQ =23,则直线l 的斜率等于________.解:设A (x 1,y 1),B (x 2,y 2),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联立⎩⎪⎨⎪⎧y =k (x +1),y 2=4x ,得k 2x 2+(2k 2-4)x +k 2=0,由⎩⎪⎨⎪⎧k ≠0,Δ=(2k 2-4)2-4k 4>0,解得k ∈(-1,0)∪(0,1),x 1+x 2=-2k 2-4k 2=-2+4k 2,y 1+y 2=k (x 1+x 2)+2k =4k ,设Q (x 0,y 0),则x 0=x 1+x 22=-1+2k 2,y 0=y 1+y 22=2k,即Q ⎝⎛⎭⎫-1+2k 2,2k ,又F (1,0),∴||FQ =⎝⎛⎭⎫-1+2k 2-12+⎝⎛⎭⎫2k 2=23,解得k =±22.故填±22.9.如图,M 是抛物线y 2=x 上的一点,动弦ME ,MF 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且MA =MB .若M 为定点,证明: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证明:设M (y 20,y 0),直线ME 的斜率为k (k >0),则直线MF 的斜率为-k , ∴直线ME 的方程为y -y 0=k (x -y 20).联立⎩⎪⎨⎪⎧y -y 0=k (x -y 20),y 2=x ,消去x ,得ky 2-y +y 0(1-ky 0)=0.解得y E =1-ky 0k ,∴x E =(1-ky 0)2k 2.同理,y F =1+ky 0-k,∴x F =(1+ky 0)2k 2.∴k EF =y E -y F x E -x F =1-ky 0k -1+ky 0-k (1-ky 0)2k 2-(1+ky 0)2k 2=2k -4ky 0k 2=-12y 0(定值).∴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 10.设动直线l :y =kx +m 与椭圆E :x 24+y 23=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 ,且与直线x =4相交于点Q .试探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定点M ,使得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若存在,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联立方程⎩⎪⎨⎪⎧y =kx +m ,x 24+y 23=1,即x 1=-4km,代入直线l 的方程得y 1=-4k 2m +m =3m.由图形的对称性,假设存在点M (t ,0),则MP →·MQ →=0,根据题意得Q (4,4k +m ),∴MP →=⎝⎛⎭⎫-4k m -t ,3m ,MQ →=(4-t ,4k +m ).∴MP →·MQ →= -4(4-t )k m -t (4-t )+12k m +3= (4t -4)k m -t (4-t )+3=4k (t -1)m +(t -1)(t -3)=0,当t =1,等式恒成立.∴坐标平面内存在定点M (1,0),使得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0,-1),B 点在直线y =-3上,M 点满足MB ∥OA ,MA →·AB →=MB →·BA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2)P 为C 上的动点,直线l 为C 在P 点处的切线,求O 点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 解:(1)设M (x ,y ),∵MB ∥OA ,∴B (x ,-3). 又∵A (0,-1),∴MA →=(-x ,-1-y ), MB →=(0,-3-y ),AB →=(x ,-2). ∵MA →·AB →=MB →·BA →, ∴(MA →+MB →)·AB →=0, 即-x 2+(-4-2y )·(-2)=0, 即y =14x 2-2.∴曲线C 的方程为y =14x 2-2.∴O 点到直线l 的距离d =|2y 0-x 20|x 20+4.∵y 0=14x 20-2,∴d =12x 2+4x 20+4=12(x 20+4+4x 20+4)≥2(当且仅当x 0=0时等号成立). ∴O 点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2.12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经过点A (2,1),离心率为22,过点B (3,0)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BM →·BN →的取值范围;(3)设直线AM ,AN 的斜率分别为k AM ,k AN ,求证:k AM +k AN 为定值.解:(1)由题意得⎩⎨⎧4a 2+1b 2=1,a 2=b 2+c 2,c a =22,解之得a =6,b = 3. ∴椭圆C 的方程为x 26+y 23=1.(2)由题意显然直线l 的斜率存在,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3). 由方程组⎩⎪⎨⎪⎧y =k (x -3),x 26+y 23=1消去y 整理得(1+2k 2)x 2-12k 2x +6(3k 2-1)=0. ∵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 ∴Δ=144k 4-24(1+2k 2)(3k 2-1)=24(1-k 2)>0, 解之得-1<k <1. 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12k 21+2k 2,x 1x 2=6(3k 2-1)1+2k 2,∴BM →·BN →的取值范围是(2,3]. (3)证明:由(2)知k AM =y 1-1x 1-2, k AN =y 2-1x 2-2,则 k AM +k AN =y 1-1x 1-2+y 2-1x 2-2=(kx 1-3k -1)(x 2-2)+(kx 2-3k -1)(x 1-2)(x 1-2)(x 2-2)=2kx 1x 2-(5k +1)(x 1+x 2)+4(3k +1)x 1x 2-2(x 1+x 2)+4=)21(424)13(6)21()13(412)15()13(62222222k k k k k k k k k ++--+∙++∙+--∙ =-4k 2+42k 2-2=-2.∴k AM +k AN 为定值-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教案第一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1.1 直线的基本概念直线的定义直线的性质直线的方程1.2 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圆锥曲线的定义圆锥曲线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方程第二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2.1 直线与圆的交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求解方法2.2 直线与椭圆的交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个数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求解方法2.3 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直线与双曲线的position 关系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坐标求解方法第三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切点3.1 直线与圆的切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切点性质直线与圆的切点坐标求解方法3.2 直线与椭圆的切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的切点性质直线与椭圆的切点坐标求解方法3.3 直线与双曲线的切点直线与双曲线的position 关系直线与双曲线的切点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切点坐标求解方法第四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距离4.1 直线与圆的距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圆的距离求解方法4.2 直线与椭圆的距离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的距离公式直线与椭圆的距离求解方法4.3 直线与双曲线的距离直线与双曲线的position 关系直线与双曲线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双曲线的距离求解方法第五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应用5.1 直线与圆的相切问题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直线与圆相切的应用实例直线与圆相切的解题方法5.2 直线与椭圆的相切问题直线与椭圆相切的条件直线与椭圆相切的应用实例直线与椭圆相切的解题方法5.3 直线与双曲线的相切问题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条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应用实例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解题方法第六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对称性6.1 直线与圆的对称性直线与圆的对称性质直线与圆的对称变换直线与圆的对称问题实例与解法6.2 直线与椭圆的对称性直线与椭圆的对称性质直线与椭圆的对称变换直线与椭圆的对称问题实例与解法6.3 直线与双曲线的对称性直线与双曲线的对称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对称变换直线与双曲线的对称问题实例与解法第七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弦7.1 直线与圆的相交弦直线与圆的相交弦性质直线与圆的相交弦公式直线与圆的相交弦问题实例与解法7.2 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性质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公式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问题实例与解法7.3 直线与双曲线的相交弦直线与双曲线的相交弦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相交弦公式直线与双曲线的相交弦问题实例与解法第八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焦点8.1 直线与圆的焦点直线与圆的焦点性质直线与圆的焦点问题实例与解法直线与圆的焦点应用8.2 直线与椭圆的焦点直线与椭圆的焦点性质直线与椭圆的焦点问题实例与解法直线与椭圆的焦点应用8.3 直线与双曲线的焦点直线与双曲线的焦点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焦点问题实例与解法直线与双曲线的焦点应用第九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9.1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直线与圆的交点、切点、距离的综合问题实例与解法直线与圆的对称性、相交弦、焦点的综合应用9.2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切点、距离的综合问题实例与解法直线与椭圆的对称性、相交弦、焦点的综合应用9.3 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直线与双曲线的position 关系的综合应用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切点、距离的综合问题实例与解法直线与双曲线的对称性、相交弦、焦点的综合应用第十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拓展与提升10.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拓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特殊位置关系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创新性问题实例与解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提升10.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解题策略与方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分类讨论方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数形结合方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构造法与方程法10.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直线与圆锥曲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直线与圆锥曲线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直线与圆锥曲线教学的评价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和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一、基础知识:(一)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1、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相交(两个公共点),相切(一个公共点),相离(无公共点)2、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步骤:通过方程根的个数进行判定,下面以直线y kx m =+和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为例(1)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222222y kx mb x a y a b=+⎧⎨+=⎩ (2)确定主变量x (或y )并通过直线方程消去另一变量y (或x ),代入椭圆方程得到关于主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222222b x akx m a b ++=,整理可得:()22222222220a kb x a kxm a m a b +++-=(3)通过计算判别式∆的符号判断方程根的个数,从而判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① 0∆>⇒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直线与椭圆相交 ② 0∆=⇒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根⇒直线与椭圆相切 ③ 0∆<⇒方程没有实根⇒直线与椭圆相离3、若直线上的某点位于椭圆内部,则该直线一定与椭圆相交 (二)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1、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2、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椭圆相同,可通过方程根的个数进行判定以直线y kx m =+和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为例:(1)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222222y kx m b x a y a b=+⎧⎨-=⎩,消元代入后可得:()()22222222220ba k x a kxm a m ab ---+=(2)与椭圆不同,在椭圆中,因为2220a k b +>,所以消元后的方程一定是二次方程,但双曲线中,消元后的方程二次项系数为222b a k -,有可能为零。
所以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当2220bb a k k a-=⇒=±且0m ≠时,方程变为一次方程,有一个根。
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2220b bb a k k a a ->⇒-<<时,常数项为()22220a m a b -+<,所以0∆>恒成立,此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当2220b b a k k a -<⇒>或bk a<-时,直线与双曲线的公共点个数需要用∆判断: ① 0∆>⇒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② 0∆=⇒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根⇒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③ 0∆<⇒方程没有实根⇒直线与双曲线相离注:对于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不能简单的凭公共点的个数来判定位置。
尤其是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时,如果是通过一次方程解出,则为相交;如果是通过二次方程解出相同的根,则为相切(3)直线与双曲线交点的位置判定:因为双曲线上的点横坐标的范围为(][),,a a -∞-+∞U ,所以通过横坐标的符号即可判断交点位于哪一支上:当x a ≥时,点位于双曲线的右支;当x a ≤时,点位于双曲线的左支。
对于方程:()()22222222220ba k x a kxm a m ab ---+=,设两个根为12,x x① 当2220b bb a k k a a->⇒-<<时,则2222122220a m a b x x b a k +=-<-,所以12,x x 异号,即交点分别位于双曲线的左,右支② 当2220b b a k k a -<⇒>或bk a<-,且0∆>时,2222122220a m a b x x b a k +=->-,所以12,x x 同号,即交点位于同一支上(4)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解释:通过(2)可发现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与直线的斜率相关,其分界点ba±刚好与双曲线的渐近线斜率相同。
所以可通过数形结合得到位置关系的判定 ① bk a=±且0m ≠时,此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可视为渐近线进行平移,则在平移过程中与双曲线的一支相交的同时,也在远离双曲线的另一支,所以只有一个交点② b bk a a-<<时,直线的斜率介于两条渐近线斜率之中,通过图像可得无论如何平移直线,直线均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且两个交点分别位于双曲线的左,右支上。
③ 2220b b a k k a -<⇒>或bk a<-时,此时直线比渐近线“更陡”,通过平移观察可得:直线不一定与双曲线有公共点(与∆的符号对应),可能相离,相切,相交,如果相交则交点位于双曲线同一支上。
(三)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1、位置关系的判定:以直线y kx m =+和抛物线:()220y px p =>为例联立方程:()2222y kx m kx m px y px=+⎧⇒+=⎨=⎩,整理后可得:()222220k x km p x m +-+=(1)当0k =时,此时方程为关于x 的一次方程,所以有一个实根。
此时直线为水平线,与抛物线相交(2)当0k ≠时,则方程为关于x 的二次方程,可通过判别式进行判定 ① 0∆>⇒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直线与抛物线相交 ② 0∆=⇒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根⇒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③ 0∆<⇒方程没有实根⇒直线与抛物线相离 2、焦点弦问题:设抛物线方程:22y px =, 过焦点的直线:2p l y k x ⎛⎫=-⎪⎝⎭(斜率存在且0k ≠),对应倾斜角为θ,与抛物线交于()()1122,,,A x y B x y联立方程:2222222y px p k x px p y k x ⎧=⎪⎛⎫⇒-=⎨⎛⎫ ⎪=-⎝⎭ ⎪⎪⎝⎭⎩,整理可得: ()22222204k p k x k p p x -++=(1)2124p x x ⋅= 212y y p =-(2)2212222222121k p p k p p AB x x p p p k k k ++⎛⎫=++=+==+ ⎪⎝⎭22221cos 22121tan sin sin p p p θθθθ⎛⎫⎛⎫=+=+= ⎪ ⎪⎝⎭⎝⎭ (3)()221112sin sin 2222sin 2sin AOBO l p p p S d AB OF AB θθθθ-=⋅⋅=⋅⋅⋅=⋅⋅⋅=V (四)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常用公式: 1、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特点:(1)题目贯穿一至两个核心变量(其余变量均为配角,早晚利用条件消掉),(2)条件与直线和曲线的交点相关,所以可设()()1122,,,A x y B x y ,至于,A B 坐标是否需要解出,则看题目中的条件,以及坐标的形式是否复杂(3)通过联立方程消元,可得到关于x (或y )的二次方程,如果所求的问题与两根的和或乘积有关,则可利用韦达定理进行整体代入,从而不需求出1212,,,x x y y (所谓“设而不求”)(4)有些题目会涉及到几何条件向解析语言的转换,注重数形几何,注重整体代入。
则可简化运算的过程这几点归纳起来就是“以一个(或两个)核心变量为中心,以交点()()1122,,,A x y B x y 为两个基本点,坚持韦达定理四个基本公式(12121212,,,x x x x y y y y ++,坚持数形结合,坚持整体代入。
直至解决解析几何问题“2、韦达定理:是用二次方程的系数运算来表示两个根的和与乘积,在解析几何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联立方程消元后的二次方程通常含有参数,进而导致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计算出来的实根形式非常复杂,难以参与后面的运算;二是解析几何的一些问题或是步骤经常与两个根的和与差产生联系。
进而在思路上就想利用韦达定理,绕开繁杂的求根结果,通过整体代入的方式得到答案。
所以说,解析几何中韦达定理的应用本质上是整体代入的思想,并不是每一道解析题必备的良方。
如果二次方程的根易于表示(优先求点,以应对更复杂的运算),或者所求的问题与两根和,乘积无关,则韦达定理毫无用武之地。
3、直线方程的形式:直线的方程可设为两种形式:(1)斜截式:y kx m =+,此直线不能表示竖直线。
联立方程如果消去y 则此形式比较好用,且斜率在直线方程中能够体现,在用斜截式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检验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是否符合条件(2)x my b =+,此直线不能表示水平线,但可以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经常在联立方程后消去x 时使用,多用于抛物线22y px =(消元后的二次方程形式简单)。
此直线不能直接体现斜率,当0m ≠时,斜率1k m=4、弦长公式:(已知直线上的两点距离)设直线:l y kx m =+,l 上两点()()1122,,,A x y B x y ,所以12AB x =-或12AB y y =-(1)证明:因为()()1122,,,A x y B x y 在直线l 上,所以1122y kx my kx m=+⎧⎨=+⎩AB ∴=1122y kx m y kx m =+⎧⎨=+⎩可得:AB ==12x ==-同理可证得12AB y y =-(2)弦长公式的适用范围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但如果,A B 为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即AB 为曲线上的弦),则12x x -(或12y y -)可进行变形:12x x -==5、点差法:这是处理圆锥曲线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适用于所有圆锥曲线。
不妨以椭圆方程()222210x y a b a b+=>>为例,设直线y kx m =+与椭圆交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则该两点满足椭圆方程,有:22112222222211x y a b x y a b ⎧+=⎪⎪⎨⎪+=⎪⎩考虑两个方程左右分别作差,并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则可得到两个量之间的联系:()()2222121222110x x y y a b -+-= ① ()()()()1212121222110x x x x y y y y a b⇒-++-+= ()()()()121212122211022x x y y x x y y a b ++⇒-+-= ② 由等式可知:其中直线AB 的斜率1212y y k x x -=-,AB 中点的坐标为1212,22x x y y ++⎛⎫⎪⎝⎭,这些要素均在②式中有所体现。
所以通过“点差法”可得到关于直线AB 的斜率与AB 中点的联系,从而能够处理涉及到弦与中点问题时。
同时由①可得在涉及,A B 坐标的平方差问题中也可使用点差法。
二、典型例题例1:不论k 为何值,直线1y kx =+与椭圆2217x y m+=有公共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1,+∞C. [)()1,77,+∞UD. ()0,7 思路一:可通过联立方程,消去变量(如消去y ),得到关于x 的二次方程,因为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所以0∆≥在x R ∈恒成立,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恒成立问题,解出m 即可 解:()2222171777y kx mx kx m mx y m=+⎧⇒++=⎨+=⎩,整理可得:()22714770m k xkx m +++-=()()()221447770k m k m ∴∆=-+-≥即2217071m k m k -++≥⇒≥-+()2max711m k ∴≥-+=7m ≠Q [)()1,77,m ∴∈+∞U思路二:从所给含参直线1y kx =+入手可知直线过定点()0,1,所以若过定点的直线均与椭圆有公共点,则该点位于椭圆的内部或椭圆上,所以代入()0,1后2217x y m+≤,即2111m m≤⇒≥,因为是椭圆,所以7m ≠,故m 的取值范围是[)()1,77,+∞U 答案:C小炼有话说:(1)比较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比较传统,通过根的个数来确定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进而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解;第二种思路是抓住点与椭圆位置关系的特点,即若点在封闭曲线内,则过该点的直线必与椭圆相交,从而以定点为突破口巧妙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