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合集下载

【刘禹锡】刘禹锡个人资料

【刘禹锡】刘禹锡个人资料

【刘禹锡】刘禹锡个人资料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刘禹锡详细介绍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年 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贬谪生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十首关于刘禹锡的诗

十首关于刘禹锡的诗

十首关于刘禹锡的诗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官员,他的祖先为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

后人对他有“诗豪”之雅称。

大唐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一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最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跟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苏州刺史、加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务。

卒年七十一岁,赠户部尚书。

下面是关于刘禹锡的十首古诗: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6、《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7、《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8、《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9、《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0、《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刘禹锡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刘禹锡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刘禹锡古诗大全

刘禹锡古诗大全

刘禹锡古诗大全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文叔,号稽山,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豁达、洒脱、清新著称,被誉为“唐代豪放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作大多描写了自然风光、人生百态和政治风云,深受后人喜爱。

在他的诗作中,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人世间沧桑的感慨,更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刘禹锡的经典诗作。

1.《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他认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只要有仙有龙,就能成为名山大川。

这种豁达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2.《竹枝词》。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中尚有女,容与妾同床。

心心相印,两心同牵。

这是一首婉约的词,表现了刘禹锡对家庭和乡土的眷恋之情。

他通过对君家和妾家的对比,展现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和对乡土情怀的深厚感情。

词中的“心心相印,两心同牵”更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草木黄落兼轻肥,百虫候后更纷飞。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首词是刘禹锡对秋天的赞美之作,他认为秋天是一个寂寥而美丽的季节,胜过春天的朝朝暮暮。

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现了他对秋天的清新和高远的向往,而“双袖龙钟泪不干”更是表达了对故园乡愁的深切感伤。

4.《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大全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大全

【导语】刘禹锡的诗⼤多⾃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这些诗以简洁的⽂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刘禹锡的诗句,欢迎阅读!【篇⼀】 【篇⼀】 1.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刘禹锡《杨枝词⼆⾸》 2.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刘禹锡《聚蚊谣》 3.巫峡巫⼭杨柳多,朝云暮⾬远相和。

——刘禹锡《杨枝词⼆⾸》 4.因想阳台⽆限事,来君回唱⽵枝歌。

——刘禹锡《杨枝词⼆⾸》 5.花⾯丫头⼗三四,春来绰约向⼈时。

——刘禹锡《寄赠⼩樊》 6.酒后⼈倒狂,花时天似醉。

——刘禹锡《曲江春望》 7.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刘禹锡《曲江春望》 8.千⾥江蓠春,故⼈今不见。

——刘禹锡《重⾄衡阳伤柳仪曹》 9.⽊落汉川夜,西湖悬⽟钩。

旌旗环⽔次,⾈楫泛中流。

——刘禹锡 10.帘前疑⼩雪,墙外丽⾏尘。

——刘禹锡 11.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声化为⽯。

——刘禹锡《九华⼭歌》 12.九华⼭,九华⼭,⾃是造化⼀尤物,焉能籍甚乎⼈间。

——刘禹锡《九华⼭歌》 13.君不见敬亭之⼭黄索漠,兀如断岸⽆棱⾓。

——刘禹锡《九华⼭歌》 14.悠悠亿万年,⽓势不死如腾屳。

——刘禹锡《九华⼭歌》 15.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

——刘禹锡《萋兮吟》 16.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

——刘禹锡《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 17.从此期君⽐琼树,⼀枝吹折⼀枝⽣。

——刘禹锡《吟⽩乐天哭崔⼉⼆篇,怆然寄赠》 18.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9.处处闻弦管,⽆⾮送酒声。

——刘禹锡《路傍曲》 20.有此倾城好颜⾊,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篇⼆】 【篇⼆】 1.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资料

刘禹锡资料

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苏州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

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目录生平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他19岁前的少年时期;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从他20岁到34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从他56岁到71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家世及早年刘禹锡先世为匈奴人,七世祖刘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随北魏孝文帝迁入洛阳,改汉姓,故自言系出中山(治所今河北省定州市)。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寓居嘉兴。

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

刘禹锡幼年即开始学习写诗,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

[1] 出仕与改革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

此时刘禹锡锐意仕途,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病死,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在皇帝支持下,为解决当时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

刘禹锡深受王叔文器重,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对当时的朝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两度贬谪唐宪宗即位,由于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压力,王叔文改革宣告失败,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共有八人,史称“八司马”。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在被贬期间,刘禹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辞》十余篇,并深感不得志,创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

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

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你对拥有“诗豪”之称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有怎样的了解呢?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位诗人,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由小编我整理的文章,希望这些相关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诗人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著作评价《新唐书》: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

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

”《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杜工部草堂诗话》: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

《唐音癸签》:禹锡有诗豪之目。

刘禹锡十大经典名句

刘禹锡十大经典名句

刘禹锡十大经典名句
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动京城。

出自《赏牡丹》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2、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出自《始闻秋风》
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飕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出自《陋室铭》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4、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

出自《杨柳枝词九首》
译文: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5、人生几回仿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出自《西塞山怀古》
译文:人的一生有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只有那高山靠着寒流没有变化。

6、长恨人心不古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出自《竹枝词》
译文: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出自《浪淘沙·其八》
译文: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9、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出自《竹枝词九首》其五
译文:江两岸怒放的山花洁白如雪;村庄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10、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出自《金陵怀古》
译文: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高山大河的危险不足为据。

刘禹锡PPT课件

刘禹锡PPT课件
早期教育
在家庭熏陶下,刘禹锡自幼便开 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儒家经 典、诗词等。
政治生涯与贬谪经历
政治生涯
刘禹锡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曾担任多职,表现出色。
贬谪经历
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至偏远地区,历经多次贬 谪。
晚年生活与文学创作
晚年生活
刘禹锡晚年在洛阳过着简朴的生活, 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交友。
独特的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刘禹锡在诗歌中运用了大 量的象征手法,通过具体 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和情感。
对比手法
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对比 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事 物的特点和表达情感。
讽刺手法
刘禹锡的诗歌中也不乏讽 刺的元素,他通过讽刺来 批评社会弊端和揭露人性 的弱点。
03
刘禹锡的代表作赏析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生活态度:刘禹锡通过《秋词》 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即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要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
04
刘禹锡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与影响
对唐代诗歌的贡献
创新诗歌形式
刘禹锡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他善 于运用民歌体裁进行诗歌创作,丰富 了唐代诗歌的表现形式。
反映社会现实
推动唐诗发展
刘禹锡的诗歌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他的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 深远影响。
与白居易的比较
主题和风格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都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然而,刘禹锡的诗歌更注重个 人情感的表达,风格更倾向于豪放不羁;白居易的诗歌则更注重于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风格平易近人。
语言运用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善于运用民间语言和白话,使诗歌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然而,刘禹锡的语言更生动形象,常常使用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白居易的语言则更注重于明晰和准确,力求让读者一目了然。

刘禹锡豪放的诗

刘禹锡豪放的诗

刘禹锡豪放的诗1、《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秋风引》唐代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3、《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4、《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唐代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浪淘沙九首》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6、《和乐天春词/春词》唐代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忆江南·春去也》唐代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8、《踏歌词四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9、《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代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10、《视刀环歌》唐代刘禹锡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才华横溢,文学成就颇高,曾经任职于唐宪宗、唐敬宗、唐文宗等皇帝的宫廷,以及历任宗室、边境典籍等职务。

在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刘禹锡的简介以及他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

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魏州(河南省卫辉市)人,出生于唐朝初唐文帝贞观元年(628年)。

他少年聪明,才华横溢,自幼喜爱文学,受到了负责人的引导和培养。

唐太宗开元十三年(725年),他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刘禹锡在唐朝官场上历任兵部侍郎、诏令参军、赞善大夫、金吾卫元帅府长史、左拾遗、集贤殿学士等职务,他的才华得到了唐宪宗、唐敬宗等皇帝的赏识,甚至被誉为“求仙论第一人”。

除了仕途之外,刘禹锡还是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曾经发表过《陇西道中行》、《柳毅传书》、《竹枝词》等诗歌和散文作品,被称为唐代“双才之一”。

刘禹锡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二、与李白的关系刘禹锡与李白是唐代文学界两位闻名于世的诗人。

在他们的时代,文学繁荣,以诗歌为主,许多诗人都专攻某一流派。

刘禹锡擅长写抒情短篇诗,而李白则善于写长篇叙事诗。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各有卓越成就,成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虽然两人的诗歌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亲密的交往。

据传说,李白曾在刘禹锡的府上留宿,听刘禹锡谈论诗句,探讨文学艺术。

另一次,刘禹锡还邀请李白到自己的七宝殿,共同饮酒作乐,品尝美酒佳肴,两位诗人的友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三、与韩愈的关系刘禹锡与韩愈是唐代文学界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文学”和“理学”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

韩愈推崇“文必正、理必明”的思想,注重文字表达的规范,以此来塑造品格和表达立场。

而刘禹锡则注重诗歌、散文的艺术性,重视诗歌表现的情感和形式之美。

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分歧,韩愈与刘禹锡曾经产生过冲突。

具体来说,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在文学审美、诗歌形式、传承规范等方面。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文才和政治才能而著称于世。

他早年曾受苦学,后为官多年,任过很多重要的职务,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刘禹锡的诗歌多姿多彩,表现了他深入民间,关注社会人民疾苦的一面,也有抒发情感,咏史古题的一面。

下面将介绍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代表性古诗。

一、刘禹锡的简介资料(一)早年经历刘禹锡,字梦得,襄州襄阳(今河南省襄城县)人。

生于唐朝肃宗年间,卒于唐朝宣宗年间。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早年在家乡深受良好教育,后前往洛阳求学,攻读经史,受到大量文化熏陶。

刘禹锡的文才受到早期的书院教育和经史知识的梳理而培养,为以后他的自由创作扫清了许多障碍。

(二)官场生涯刘禹锡成名后,曾经历了多次官场考试,成为了唐朝的一名官员。

他的职位相当于现代政治领袖,经历过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

历任太子中舍人、鸿胪卿、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务,晚岁谢病归隐。

刘禹锡在官场上的职位很高,他不仅知书识礼,而且熟谙官场规矩,能够在利益和政治实际上都做出相对合适的决策。

他的建议和意见也是多次被唐朝诸帝采纳,为国家的进步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文学创作刘禹锡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风清新婉约,曲笔摩写,不落俗套。

他除写诗外,还有书法、文学、音乐、地理等广泛的兴趣爱好。

他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博大,包括现存的五十余卷诗集和六卷散文。

其中《陋室铭》、《行香子·其一》、《竹枝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尤为脍炙人口,至今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刘禹锡古诗鉴赏(一)《陋室铭》钱钟书曾评价《陋室铭》是“唐代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名的古体诗”。

全诗两百一十一个字,写了刘禹锡居住的深居简出的小木屋。

较深刻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虚怀若谷的形象。

第二至第六句,第十四到第十六句,表现了一个文化深度的平民思想,表达了人心、教育和人生等问题,是一篇极具人文关怀价值的文章。

(二)《行香子·其一》《行香子·其一》是一首小令,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之作。

刘禹锡(共9篇)

刘禹锡(共9篇)

刘禹锡(共9篇)刘禹锡(一): 刘禹锡被称为刘宾客刘梦得刘中山诗豪刘禹锡生平贡献刘禹锡(公元772-824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耳灞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22岁中进士,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他29岁入仕,先后任过节度使掌书记、主薄、监察御史、监察史、州司马、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太子宾客,死后受赠兵部郎中.他在从政之余笔耕不辍,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政治上关心国家命运刘禹锡同情人民疾苦,坚持整肃官吏,主张“功利存乎人民”.他做地方官时更是守政不阿,重土爱民,兴教重学,深得人民爱戴.哲学上朴素唯物主义刘禹锡的此类文论不少,如《天论》、《问大钧赋》等.其《佛衣铭》更有极好的表述:“初必有终,传岂无已.物必归尽,衣胡持久.” 文学上与白居易齐名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堪称“四海齐名白与刘”.其诗歌题材广阔、取境优美、词藻瑰丽、精炼含蓄、思出常格、开朗流畅、可语可歌而又不流于平浅.刘禹锡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以论说文的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二是杂文,词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传世.刘禹锡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散文家、诗人和朴素唯物论者,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贬任连州刺史.清乾隆本《连州志.名宦传》说:“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刘禹锡牧连州4年半,政绩斐然,著作甚丰.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刘禹锡生逢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宦官擅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政权陷入严重危机之中,朝中改革与保守力量发生激烈对抗.刘禹锡与王叔文、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以惩酷吏、罢宫市、免欠赋、禁额外加征为主旨.革新失败后,改革派遭到了无情打击,参与“永贞革新”的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被贬放外地,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后,途至荆南(今湖北江陵)时,朝廷又以刺史“不足偿责”为由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没有到达连州任职.10年后,他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游玄都观时写了首题为《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的诗,因这诗“语涉讥讽、执政不悦”,刘禹锡再被贬为连州刺史.身心受到重大打击的刘禹锡来到了“天下山水,非无美好”的连州时,发现这里是一个适宜发挥政治能力和文学才华的地方.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刘禹锡(二): 刘禹锡为什么要去望洞庭《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刘禹锡(三): 刘禹锡的词都有什么「魏宫词二首」刘禹锡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杨枝词二首」刘禹锡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竹枝词二首」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堤上行三首」刘禹锡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踏歌词四首(第二首一作张籍《无题诗》)」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步虚词二首」刘禹锡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三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阿娇怨」刘禹锡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扇词」刘禹锡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杨柳枝词九首」刘禹锡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刘禹锡】刘禹锡(四): 刘禹锡的代表诗是什么蜀先主庙刘禹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刘禹锡杨柳清清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五): 刘禹锡是什么朝代的唐朝刘禹锡(约772 —约842),字梦得,汉族,唐代文学家、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 ,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2]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3] ,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4]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5] ,故刘禹锡又被誉为中唐“诗豪”,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刘禹锡(六):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 )清人王夫称他为(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因参加“永贞革新”集团,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年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如果帮到您的话,(右上角采纳)刘禹锡(七): 刘禹锡的陋室铭与他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刘禹锡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但这一次的政治革新活动没有成功,所以在革新活动失败后刘禹锡从监察御史贬为连州刺史.在连州刘禹锡的住所缩小成只有三间房(个人认为三间房一个人住也够大了),但刘禹锡的生活依旧过得舒适惬意.之后刘禹锡又被贬为朗州司马,住所缩小成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写下了陋室铭.刘禹锡(八): 唐刘禹锡有哪些诗【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刘禹锡前陪看花处,邻里近王昌.今想临戎地,旌旗出汶阳.营飞柳絮雪,门耀戟枝霜.东望清河水,心随艑上郎.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刘禹锡山阳昔相遇,灼灼晨葩鲜.同游翰墨场,和乐埙篪然.一落名宦途,浩如乘风船.行当衰暮日,卧理淮海边.犹期谢病后,共乐桑榆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九): 12.刘禹锡浪淘沙(其一)《浪淘沙九首》(其一)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赏析:《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徐俊)刘禹锡的诗杜牧。

刘禹锡

刘禹锡

浪淘沙(其一)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乐府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秋词二首(其一)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注释】 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①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名,离乌衣巷很近。 ②王谢:指东晋大臣王导和谢安。 ③寻常:平常,普通。
/Ancient/12/mydoc003.htm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赏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 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 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 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作者刘禹锡,其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 唐朝形成了宦宫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 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 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 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 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 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 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的自明 。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 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 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今 天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 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 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 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

刘禹锡的著名诗

刘禹锡的著名诗

刘禹锡的著名诗
1.《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秋词·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浪淘沙·其一》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简介资料

刘禹锡简介资料

刘禹锡简介资料【诗人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刘禹锡的古诗句

刘禹锡的古诗句

刘禹锡的古诗句
刘禹锡的古诗句: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代·刘禹锡·《秋词》)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词人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代·刘禹锡·《秋词》)这句诗的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代·刘禹锡·《陋
室铭》)
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龙就显得神灵。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代·刘禹锡·《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句诗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刘禹锡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

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

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

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

次年任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

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

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

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

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

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

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

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

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

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

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

《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

宋初亡佚10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百科名片刘禹锡像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中文名:刘禹锡别名:字梦得国籍:中国唐朝出生地:彭城出生日期:西元772年逝世日期:西元842年职业: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主要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代表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尊称:诗豪享年:70岁目录[隐藏]一.人物生平汉寿城春望二、刘禹锡与《乌衣巷》诗三、刘禹锡诗风四、刘禹锡诗集五、浪淘沙九首六、竹枝词九首七、竹枝词二首一.人物生平汉寿城春望二、刘禹锡与《乌衣巷》诗三、刘禹锡诗风四、刘禹锡诗集五、浪淘沙九首六、竹枝词九首七、竹枝词二首∙八、杨柳枝词九首∙九、刘禹锡墓∙十、刘禹锡故居∙十一、刘禹锡籍贯[编辑本段]一.人物生平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朗州司马刘禹锡周新国先生[编辑本段]汉寿城春望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编辑本段]二、刘禹锡与《乌衣巷》诗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

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

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此外,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中另有说法,云:“若作燕子他去,便果。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里,提出了“王谢堂”与“寻常百姓家”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的问题,但感慨系之,似亦无关大局。

但是,离奇怪诞的是,有人曾从此诗本事上偷梁换柱,别出奇说。

刘斧《青琐摭遗》引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云:“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

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

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

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

至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谈到华胥国上来,至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

‟及来春,燕复飞来,榭见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皆冥数,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燕飞‟。

至来岁,燕竟不至。

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故刘禹锡有诗云………乌衣巷口……‟也。

”这样,以“木”字偏旁换“言”字偏旁而以榭代谢,则分明是王姓,谢姓两家族族姓便轻松地变成“王榭”一人;加之又塞进了子虚乌有的燕翼传书,使原本寄帅古兴怀感慨的诗意彻底变了味,变成了刘禹锡追恋旧欢的情歌。

倘此偏偏又被素有诗豪称谓的刘禹锡闻见,真不知其感慨又将如之何?奈之何?[编辑本段]三、刘禹锡诗风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

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

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

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

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

……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

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

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

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

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