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特殊人群管理策略
老年患者
在考虑老年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 共病情况时,应谨慎选择药物种
类和剂量,避免过度治疗。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应在 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脂管理 ,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 响。在必要时,可选择安全性较
高的药物进行治疗。
者进行血脂管理至关重要。
02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现状
尽管近年来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许多挑
战和问题,需要专家共识来指导临床实践。
03
共识制定的必要性
制定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糖尿病患
者血脂管理的认识和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共识制定过程
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
深入研究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机制
进一步探索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 据。
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现有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证 据支持。
关注新药物和新技术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关注新药物和新技术的研发动态,及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断提升我国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水平
01
完善血脂管理指南与共识
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不断完善相关指南和共识,为医务
工作者提供更科学、更实用的指导建议。
0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在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方面
的能力水平,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制度的落实。
03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模板
CCMR‑3B
25817
42%
55%
42.9%
一项横断面研究
4807
67.1%
55.9%
39.4%
我国T2DM患者的血脂异常还表现出地域差异
目 录
糖尿病患者的ASCVD危险分层与治疗目标
风险分层
评估指标
超高危
合并ASCVD
极高危
不合并ASCVD,但存在以下任一情况:(1)≥40岁(2)<40岁,合并长病程(T2DM病程≥10年,T1DM病程≥20年)(3)<40岁,合并≥3个危险因素a(4)<40岁,合并靶器官损害b
谢谢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特点及心血管危害
三、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ASCVD风险
1. LDL‑C 水平
2. 非 HDL‑C 水平
95%CI 1.70~2.30
95%CI 1.35~1.96
目 录
糖尿病患者合并ASCVD相关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
一、T2DM患者
二、T1DM患者
研究
病例数
血脂异常比例
调脂治疗比例
C级
表2 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预靶点及目标值推荐建议
(一)血脂干预靶点
二、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干预靶点及目标值
糖尿病患者的ASCVD危险分层与治疗目标
二、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干预靶点及目标值
(二)潜在调脂靶点
目 录
糖尿病患者的降脂治疗策略
序号
推荐建议
推荐级别
1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作为降脂治疗的基础
高危
<40岁,不具备以上极高危特征
表1 糖尿病患者的ASCVD危险分层
a危险因素
b靶器官损害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非致死性心梗
14741
1.82(1.64–2.03)
37(19–51)
卒中亚型
缺血性卒中
3799
2.27(1.95–2.65)
1(0–20)
出血性卒中
1183
1.56(1.19–2.05)
0(0–26)
未分类的卒中
4973
1.84(1.59–2.13)
33(12–48)
其他血管死亡
3826
1.73(1.51–1.98)
0(0–26)
高血压一旦合并糖尿病,即为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人群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1):1-44.
RF=危险因素;TOD=靶器官损害;CKD(mmHg)
健康中国行动
厚德 博爱 敬业 尚廉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
logo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病人群基数庞大
糖尿病: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目前我国 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高血压: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我国 ≥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啊
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
2/3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高
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对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更明显
Chobanian AV et al. JAMA. 2003;289:2560-2572.心脑血管病治.2019,19(1) 1-44
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心脑血管风险增加更明显
I-I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FG,空腹血糖受损;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T2DM,2型糖尿病;CVD,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专家共识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前言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努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总体风险水平应成为防治糖尿病的主要目标。
除糖调节异常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均为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
当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显著增加。
STENO-2研究发现,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所存在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还应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
近年来陆续揭晓的多项临床研究为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提供了许多新信息,正确认识这些新研究结果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对于提高T2DM防治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共同制定此共识,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T2DM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规范其临床防治。
一、T2DM患者常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T2DM患者通常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可分为不可控性与可控性两类。
不可控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增龄、男性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种族;可控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缺乏运动以及精神紧张。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T2DM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后者亦被视为预防T2DM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2,3]。
肾脏也是T2DM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
近年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可靠标志,并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
在T2DM患者中加强微量蛋白尿的筛查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降低肾脏并发症以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具有积极意义[4,5]。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社会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态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敌人。
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与检后跟踪管理是贯彻落实该办法的具体举措及有效途径。
一、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健康状态(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具有重要归因危险或通过基本的健康干预手段能够改变,并且在人群中比较容易观察测量的那些健康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
表1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主要(传统)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年龄* 超重/肥胖教育程度(偏低)家族史*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职业类型及倒班男性* 血清载脂蛋白增高经济收入水平高血压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不健康饮食吸烟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增高)缺乏运动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慢性炎症(超敏CRP升高)过量饮酒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精神压力血清骨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性格类型糖尿病注:* 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二)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流行特点(1)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2)男性吸烟率高。
(3)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4)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10余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
(5)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6)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7)不合理膳食。
(三)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点据2008至2009年涵盖我国北方和南方7个省份的244万余人群体检数据资料分析显示,多个与心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
2024“糖心”共病管理:从指南和共识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
2024〃糖心〃共病管理:从指南和共识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摘要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球首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慢性病是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风险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和《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糖尿病和心脏病(简称"糖心")共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笔者基于上述指南和共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即"糖心"共病管理进行阐述,在“糖心"共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机制和相互影响、防治、多重干预和综合管理进行总结,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思路。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
预计到2040年,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约37.5%[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1ardisease,CVD)是造成我国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一项纳入多国T2DM患者的非干预性横断面研究(CAPTURE研究)发现,在中国亚组研究数据中,T2DM患者的CVD患病率为33.9%,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1eroticcardiovascu1ardisease,ASCVD)占比高达94.9%[3]。
我国CVD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欧美人群不尽相同,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慢性病是导致我国CVD患者死亡的风险之一[4]。
因此,制定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十分重要。
2023年11月,我国首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发布,强调了糖尿病等CVD危险因素的检出和诊疗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5]。
2023年发布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糖尿病和心脏病(简称“糖心")共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了进一步参考[6]o笔者基于上述指南和共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即"糖心"共病管理进行阐述,在“糖心"共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防治、干预和综合管理进行总结,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思路。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要点
综合考虑风险与获益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重慢性疾病,血脂管理需综合考虑药物 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强调饮食调整与适量运动对血脂控制的重要性,针对老年患者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药物选择
在药物选择上,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 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03
血脂管理目标与原则
血脂管理目标设定依据
指南推荐
依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及国内外相关临床证据,结合 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血脂管理目标。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程度,进 行综合风险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血脂管理目标。
目标值设定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设定不同的血脂管理目标值,包括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具体指标。
部分临床医生在糖尿病治疗中过于关注血糖控制,而忽视了对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 合管理。
共识制定目的与意义
规范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
01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规范化指导
,以提高血脂控制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弥补现有指南不足
02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本共识对现有指南
血脂管理与整体治疗策略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关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兼顾血脂控制与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
定期随访与监测
加强患者随访与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及慢性疾病进展情况。
07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9)2
【摘要】@@ 1前言rn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努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总体风险水平应成为防治糖尿病的主要目标.除糖调节异常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均为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显著增加.
【总页数】6页(P91-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3.不能盲目以控制血糖为中心,而应综合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AHA/ADA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预防科学声明解读
4.《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出台
5.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前言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努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总体风险水平应成为防治糖尿病的主要目标。
除糖调节异常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均为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
当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显著增加。
STENO-2研究发现,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所存在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还应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
近年来陆续揭晓的多项临床研究为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提供了许多新信息,正确认识这些新研究结果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对于提高T2DM防治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专家共同制定此共识,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T2DM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规其临床防治。
1 T2DM患者常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T2DM患者通常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可分为不可控性与可控性两类。
不可控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增龄、男性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种族;可控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缺乏运动以及精神紧。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T2DM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后者亦被视为预防T2DM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2,3]。
肾脏也是T2DM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
近年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可靠标志,并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
在T2DM患者中加强微量蛋白尿的筛查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降低肾脏并发症以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具有积极意义[4,5]。
2 生活方式管理积极有效的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改善包括T2DM患者在的所有心血管高危人群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课件
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总结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综合管理策略的制定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研究 推广成功经验 提高公众认知
WATCHING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 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 中国专家共识课件
目 录
•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估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contents
目 录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管理的临床实 践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管理的未来展 望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降糖、降压、调脂等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
非药物治疗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适等,以减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
CHAPTER
抗血小板治 疗
阿司匹林
其他抗血小板 药
其他危险因素的管理
01
02
03
CHAPTER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 险 因素管理的临床实践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血糖检测和OGTT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 起的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的评估
通过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血糖控制情况、 心血管疾病风险、肾功能等。
血压控制
血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以下。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共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注意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血压升高反应及憋气用力时心血 管的负荷增加,轻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系统疾 病的患者应慎做抗阻运动训练。
注意事项
暂停运动训练 感冒、发热、腹泻、乏力时暂停运动训练,糖尿病患者禁止空腹运动训练 。 运动终止情况 运动中出现症状、血压反应异常、心电图异常、呼吸功能受限时需立即停 止运动,必要时进一步处理。 转诊标准 共病患者在基层医院进行运动康复时,出现阵发性胸痛、胸闷、新发生心 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明显加重、低血压或者血压波动较大、PCI术后需 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应及时转诊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03
DAPT方案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 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方案,但需 注意出血风险。
卒中预防风险
65岁以上老年患者采用DAPT可降低 卒中复发率,但会增加主要出血风险
。
05
04
老年患者策略
对于共病老年患者中的稳定性冠心病 患者,目前的推荐策略是联合应用阿 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康复治疗管理
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
物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老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老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需进行综合评 估,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种类和剂
量,以降低出血风险。
上消化道出血预防
上消化道出血是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 常见并发症,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
行预防。
氯吡格雷使用建议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 共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雪柳PPT模板
目录
01 血脂管理 02 血糖管理 03 血压管理 04 抗血小板治疗 05 康复治疗管理
血脂管理
血脂管理
血脂管理目标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体重管理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基础。
糖尿病患者需及早进行体重评估并进行积极管理,以期实现体重管理的广泛获益。
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代谢手术,是目前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主要手段。
具有体重获益的降糖药物,尤其是新一代肠促胰素类药物的问世,为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带来新希望。
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依据体重管理的最新理念与循证证据共同撰写了《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从对超重肥胖的全面评估、个性化减重目标的设定以及分层管理策略等多个层面分别给出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诊疗中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提供全面指导,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体重管理的持续获益。
肥胖是糖尿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比例高,超重和肥胖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控制。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可以带来血糖改善、降糖药使用减少,甚至糖尿病缓解。
生活方式、药物和代谢手术是目前体重管理的主要手段,在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广泛使用。
由于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具有显著的减重作用,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这类药物治疗。
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依据已发表的相关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及最新研究进展,共同撰写了《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以期为临床诊疗中从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工作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本共识制定过程中,工作组对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
基于检索结果,执笔专家汇总循证医学证据,综合我国诊疗现状和临床实践经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给出推荐意见,后经专家讨论商议,确定推荐意见及共识具体内容。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读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糖尿病前期诊断与评估 •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 药物干预策略 •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庞大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50.1%,即每2-3个成人中就有1个处于糖尿病 前期。
效果评价指标设置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效果评价指标
设置包括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等在内的多项效果评价指标, 以全面评估干预效果。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 掘和分析,以揭示干预措施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长期随访挑战和应对策略探讨
,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过敏, 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应立即
停药并就医处理。
05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随访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频率、检查项目、评估指标 等。
执行情况回顾
对随访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回顾,包括随访率、检查完成率、数据记录准确性等,以确保随访质 量。
01
02
03
04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 、性别、病程、并发症等,选
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安全性
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 物,避免使用对患者有害的药
物。
有效性
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的药物,确保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B降压疗效与 ARB降压疗效与CCB/ACEI相当 降压疗效与CCB/ACEI相当
厄贝沙坦 收缩压<140mmHg 收缩压< 患者比例 患者比例(%) ACEI CCB
1个月 个月
Hale Waihona Puke 3个月 个月6个月 个月NEVRES KOYLAN, et al. Blood Pressure. 2005; 14(Suppl 1): 23–31
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血压管理
治疗时机: 治疗时机: 所有血压≥140/90 mmHg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 所有血压 的 型糖尿病患者均应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有诸多特殊性,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有诸多特殊性,选择药物需考虑 -降压疗效 -心肾脑靶器官保护作用 -对糖代谢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β-受体阻滞剂 - α-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 – 钙通道阻滞剂(CCB) 钙通道阻滞剂
ARB可显著改善糖代谢 可显著改善糖代谢
P< 0.0001
P< 0.0001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07, 6:36
共识对于降压药物选择的建议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RB和ACEI 和 基于大量临床试验证据ARB与ACEI被推荐为治疗糖尿病 - 基于大量临床试验证据 与 被推荐为治疗糖尿病 伴高血压的基石药物 不仅有效降压, - ARB/ACEI不仅有效降压,而且有效改善糖代谢,并可 不仅有效降压 而且有效改善糖代谢, 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泌、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等, 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泌、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等, 因而被推荐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 虽然ARB与ACEI 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迄今在 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 虽然 与 2型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与相关并发症(特别是肾脏损害) 型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与相关并发症(特别是肾脏损害) 型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与相关并发症 类药物具有更为充分的研究证据, 的防治方面, 的防治方面,ARB 类药物具有更为充分的研究证据,推荐 首先考虑选用
HR (95% CI)
0.89 (0.73-1.07) 1.07 (0.85-1.35) 1.06 (0.74-1.52) 0.87 (0.68-1.10) 0.63 (0.41-0.97) 0.59 (0.39-0.89)
P
0.20 0.55 0.74 0.25 0.03 0.01
208 (1.87) 150 (1.28) 60 (0.52) 126 (1.13) 34 (0.30) 36 (0.32)
ACCORD研究 研究 强化降糖治疗显著提高全因死亡风险
25
HR 1.22 (1.01-1.46) P = 0.04
全因死亡的患者比例 (%)
20 15 强化治疗 10
5 0 0 1 2 3 时间(年) 时间 年 4 5
标准治疗
6
ACCOR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2545-59.
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血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伴高血压需要更严格的治疗目标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降压 目标值 <130/80mmHg
2007ESH/ESC指南 指南 2007 NKF-KDOQI 指南 2008ASH指南 指南 2010ADA指南 指南
ACCORD研究 研究 强化降压未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 但更有效卒中风险
– – – – –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超重/肥胖或缺乏运动 超重 肥胖或缺乏运动 吸烟 精神紧张
不可控性危险因素
-增龄 -男性性别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种族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 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
– 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至关重要1,2
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血糖管理
降糖治疗目标值 对于病史较短(特别是新诊断 型糖尿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型糖尿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对于病史较短(特别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无明显靶器官损害、预期寿命较长的较年轻患者, 无明显靶器官损害、预期寿命较长的较年轻患者,在安全和容易 控制血糖的糖尿病人群中将HbA1c<6.5% 控制血糖的糖尿病人群中将 对于病史较长、一般健康状况较差、已发生严重大血管并发症、 对于病史较长、一般健康状况较差、已发生严重大血管并发症、 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史和独居者,宜采 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史和独居者, 取较为宽松的降糖目标值 治疗干预措施 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受损,以饮食控制、 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受损,以饮食控制、合理运动与降低 体重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此类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 不能坚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 不能坚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或虽经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满意控 制血糖者, 制血糖者,可以考虑应用药物干预
STENO-2研究:多重危险因素干预 研究: 研究 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任何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 累计死亡率(%)
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
P<0.001
强化治疗
P=0.02
强化治疗
随访时间(年)
随访时间(年)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降压、降糖、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降压、降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 型糖尿病患者 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 血糖管理 血压管理 血脂管理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 抗血小板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改善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改善包括 型糖尿病患者在内 的所有心血管高危人群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 合理饮食:以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为主 合理饮食:以低碳水化合物、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性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 控制于19.0-23.9kg/m2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控制于 控制于 限制饮酒、戒烟 限制饮酒、 矫治不良情绪
主要复合终点: 死亡、非致死性心梗、 主要复合终点:复合 CV 死亡、非致死性心梗、 CABG、PCI、非致死性卒中、因PAD截肢或手术 、 、非致死性卒中、 截肢或手术 N Engl J Med 2008;358:580-91.
2型糖尿病患者 型糖尿病患者 需干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可控性危险因素
ARB降低 型糖尿病患者 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 降低 心肾终点事件优于CCB 心肾终点事件优于
心衰风险
厄贝沙坦 vs 氨氯地平
肾脏终点事件
厄贝沙坦 vs 氨氯地平
心肾终点事件降低比例
0% -10% -20%
-23%
-30% -40%
-35%
P=0.004
P=0.006
Tomas Berl,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3;138:542-549.
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对于降压药物选择的建议
CCB 具有可靠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 -长效CCB 具有可靠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且对 长效 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可用作不能耐受ARB/ACEI治疗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可用作不能耐受 治疗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的首选药物,或在单用 的首选药物,或在单用ARB/ACEI 治疗血压不能达标时 与之联合应用 利尿剂 -不推荐将此类药物作为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首选药物 对糖代谢的影响甚微,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25 mg)对糖代谢的影响甚微,联合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对糖代谢的影响甚微 应用ARB/ACEI+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显著增进降压效果,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显著增进降压效果, 应用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显著增进降压效果 提高血压达标率, 提高血压达标率,降低低血钾发生率
肾脏也是2型糖尿病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 肾脏也是 型糖尿病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
– 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可靠标志,并与患者心 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可靠标志 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可靠标志, 血管预后密切相关3,4
1. Buse JB, Ginsberg HN, Bakris G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7;30:162-172. 2.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ATT) Collaboration. Lancet 2009;373:1849-1860. 3. Garg JP, Bakris GL. Vasc Med 2002;7:35-43. 4. Klausen K, Borch-Johnsen K, Feldt-Rasmussen B, et al. Circulation 2004;110: 32-35.
共识编委会成员
专家委员会主席:胡大一 专家委员会主席: 核心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核心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迺绳 胡大一 陆菊明 徐 标 朱建华 执 笔: 郭艺芳 谌贻璞 陆菊明 谌贻璞 霍 勇 潘长玉 严晓伟 董吁钢 李 焱 孙宁玲 曾正陪 高 李 妍 勇 郭艺芳 林善锬 谢良地 周晓芳
吴平生 张宇清
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血糖管理
血糖管理包括 – 糖代谢异常高危人群的识别与一级预防 – 糖尿病的早期筛查 – 高血糖的非药物与药物干预 – 血糖水平监测与疗效评估 – 患者随访与健康教育等 我国现行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此均进行了系统阐述, 我国现行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此均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临床实践中应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