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早期诗歌的修辞手法——兼与《诗经》表现手法的异同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好逑(hǎo )(qiú )寤寐(wù )(mèi )溯洄(sù )(huí )坻(Chí )荇菜(xìng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
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导语:《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多运用的艺术手法大家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欢迎借鉴!《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扩展阅读:诗经名句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3、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矣。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译: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
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是我无过失。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
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4、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5、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6、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7、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8、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10、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
卫风。
氓》。
试论_荷马史诗_的战争观_兼与_诗经_中的王事诗相比较_杨阳
加的一份时,却遭到希腊人的拒绝。荷马借狄奥墨 得 斯 之 口交代:“不要让人 接 受 阿 勒 珊 德 罗 的 财 产 或 是 海 伦。 人 人知道,连蠢人也知 道,毁 灭 的 绳 索 套 在 特 洛 伊 人 的 脖 子 上。”由此,我们不难看 出,所 谓 夺 回 海 伦、为 希 腊 人 雪 耻, 不过是他们表面上的借口,实际上希腊人的意图在 于 彻 底 占领特洛伊,夺取财 富 与 荣 誉。 出 于 同 样 的 道 理,奥 德 修 斯回乡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得财物藏于山洞之中,可 见 其 对于财富的重视。
(二 )环 境 影 响 下 的 民 族 性 格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希腊人形成了具有 鲜 明 民 族特色的海洋性格。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一 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人乐观自信、渴 望 实 现 个人价格。在《荷马史 诗》中,不 管 是 人 还 是 神,他 们 都 活 得有滋有味,大 胆 追 求 个 人 的 欲 望 。 在 追 求 财 富 的 方 式 上,他们对于金钱的占有欲毫不掩饰。将通过战争 掠 夺 财 富视为天经地义甚至是光荣的事情。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大陆性格则比较明显。农 业 社 会 的一成不变,使得他 们 安 土 重 迁、崇 德 尚 义。 在 对 财 富 的 追求上,主张“不以利害义”、“君子爱财,取之 有 道”。 古 代 中国处于农耕社会,封建统治者发动的战争主要是 为 了 稳 固或扩充疆土,防止 外 族 入 侵,以 及 镇 压 人 民 的 需 要。 这 与希腊人为荣誉而战的情形是大相径庭的,从而也 导 致 人 们对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 通过阅读与比较这两部民族史诗,我们能得出 一 些 有 益的结论。《荷马史诗》中的战争保留了较多的 原 始 色 彩, 战争的目的 并 非 开 辟 疆 土,而 是 为 获 取 个 人 的 荣 誉 和 财 富。其时希腊 处 于 城 邦 初 期,国 家 对 公 民 的 约 束 力 并 不 强。同时希腊人的个人意识已经开觉醒。我国周代初年, 大小诸侯国原有一 千 八 百 之 多,到 了 春 秋 时 代,只 剩 下 三 十几国,由此可见其间各诸侯国兼并战争的剧烈 残 酷。 此 外,周人还常常受到 四 夷 的 侵 扰,抵 抗 外 侮 的 战 争 也 时 有 发生。《诗经》中的 王 事 诗 多 是 表 达 对 统 治 者 和 战 争 的 不 满情绪。然而二者的战争观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 是 这 两 个民族性格的重要 展 示 面。 正 如 海 德 格 尔 说:“所 有 诗 歌 的功能都是去蔽,所有的历史中,只有诗歌是真的 ……”诗 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真切地反映人类早期的历史。
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在《诗经》中,作者们使用了许多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展现文学中的情感。
一些典型的诗经艺术手法包括:
1、押韵:押韵是诗经的重要特点之一,诗人会采用不同的韵脚,使诗歌表达更加清晰有力。
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回声:回声是一种诗意表达方式,通过重复词句来表达思想,以更深刻地描述感情,把美丽感觉的印象深深地划入读者的心灵。
3、比喻:比喻是一种表达诗意的常用手法,它可以帮助作者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4、抒情:抒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的目的是以充满修辞的歌谣,表达作者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
5、对偶:对偶是一种形式上的技巧,具有理性思考和审美结构的结合体。
它可以把抽象的情感表达为对立、相反的形象。
6、象征:象征是一种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客观的表达形式的手段,象征诗句可以使读者联想到特定的形象,把情感得到更深刻的联想。
通过使用这些艺术手法,《诗经》中的作品时而悲怆、时而喜悦,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激发深刻的情绪感受。
诗经作品鉴赏
诗经作品鉴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承先启后之作,由上古至春秋时期的约311篇民间诗歌组成。
这些诗歌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内容,表达了古人对于生活、爱情、社会和自然等各种主题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诗经》的作品鉴赏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赏角度和方法:1. 音韵格律:《诗经》中的诗歌大多采用五言古体诗,诗歌的格律和音韵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和音节等,可以理解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并进一步揭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情感表达:《诗经》是古代民间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以爱情、离别、哀思、感恩等一系列情感为主题。
通过读懂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念,并从中感受到共通的人类情感。
3. 社会风貌:《诗经》的诗歌描写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俗习惯,如婚嫁礼仪、田园生活、朝廷政治等。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社会细节和场景,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4. 自然描写:《诗经》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关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如风、雨、雪、山、水、花等。
通过细读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可以领略到古代中国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5. 修辞手法和意象:《诗经》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可以揭示诗歌的深层意义和表达方式。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世界。
诗经的修辞手法
诗经的修辞手法《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俗、历史和思想等方面。
为了表达这些内容,诗经中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传神达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些诗经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拟人拟人也叫拟物,是指把无声无形之物比拟成有人性的动物或人物,以便更好地表现众生之情。
例如:“羊车之车,騑騑者”,这句话把羊车比作一个骑在上面的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羊车行驶时的情景。
二、比喻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这种方法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比如:“薄言采笑”这句话,用柳枝比喻女子的身姿逸美,形象朴实易记。
三、比拟比拟是指把不同种类的事物进行类比,找到共同点,以便更好地衬托主题或表达思想。
例如:“河出图,洛出书”,将河与洛比拟,以凸显两地的文化地位和价值。
四、运用反复运用反复是指在作品中多次提及某一词语或句子,以突出其意义或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情感色彩。
比如“彼出于幽,迈迈何远兮”这句话,用反复的句式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五、排比排比是指把同类事物列举出来包成一组,以突出其暗示的意义。
例如:“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排比的结构使得作品更具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六、对仗对仗是指在诗歌中使用同音、反义或互补的词语相对应,以达到更加优美的效果。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种对仗的结构让诗歌更加和谐,更加清新。
七、象征象征是指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使读者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来领会抽象的概念。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和鸿鹄都是一种鸟,但前者小巧玲珑,后者雄伟壮观,借此象征社会上人们的雄心壮志。
浅谈《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浅谈《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更在文学手法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其中,赋、比、兴是《诗经》最常用的三种艺术手法,它们在表现手法和修辞功能上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三种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进行一番浅要的探讨。
一、赋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它通过直接叙述和描绘的方式,将诗歌的主题或情感以清晰、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诗经》中,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自然景观《诗经》中有很多描绘自然景观的篇章,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叙述人物形象《诗经》中也有很多描绘人物形象的篇章,如《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这里通过对妻子思念丈夫的描写,展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3.抒发情感《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发情感的篇章,如《静女其姝》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里通过直接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情厚爱。
二、比比是《诗经》中的又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诗歌的主题或情感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诗经》中,比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喻《诗经》中有很多运用比喻的篇章,如《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这里通过比喻将剥削者比作大老鼠,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憎恶和不满。
2.象征《诗经》中也有很多运用象征的篇章,如《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这里以鹤鸣象征贤者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贤明君主的渴望。
三、兴兴是《诗经》中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之一,它通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方式,将诗歌的主题或情感以更加含蓄、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诗经》中,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联想《诗经》中有很多运用引起联想的篇章,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论《诗经》中修辞手法
论《诗经》中修辞手法作者:武新虹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武新虹(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分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摘要:《诗经》的创作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朵奇葩,优美的语言,精湛的修辞手法几千年来都是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诗经》最具魅力的地方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修辞手法;诗歌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5-0101-02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拥有着后人无法超越的辉煌成就,并在人类文明史上镌写了辉煌的篇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人不断研究与模仿着《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常用的比兴修辞手法就是源自于《诗经》。
根据研究表明,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相较于现代汉语语言修辞手法而言显得相对冷清。
然而在修辞领域的研究上,并没有学者专门针对《诗经》的修辞手法展开探讨,因此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研读经验,就《诗经》中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叠音词的运用叠音指的是具有相同音节的词语重叠,通常情况下我们又称为叠字。
《诗经》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在于拥有生动形象的语言,而叠音词的大量使用是优美语言的最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
根据研究发现,《诗经》中叠音词的总数为654个,其中重复的为279个。
正是这654个叠音词的使用将《诗经》中的音乐美和形象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对《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叠音词做了精彩的评论:“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艳,‘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嘤嘤’学草虫之韵。
……两字穷形。
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里程碑,其中涉及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
一、用象征性的文字:象征着抽象概念,丰富了文字内涵和表达方式,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例如,《吴钩》中“纤细柔肠断,虚浮波澜壮”用象征性的文字形象地描述了吴钩剑身折断时处处奔动的波澜不宁;《竹石》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象征性文字表述了作者追忆故乡景物的情思。
二、运用夸张的手法:夸张的手法能够表现出极强的感情色彩,有助于激励作者的情感,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引发思考,动摇读者的心灵。
例如,《离骚》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外出漂泊中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大明》中“山多雨润多草木茂,禽兽栖遍多有情”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大明宫廷的繁荣富丽。
三、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诗经中多次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一种抽象的感情想象得淋漓尽致,从而让事物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东皇太一》中“王公出行遇百里雁,双双啼鸣随游子”用拟人手法将游子寂寞的心情生动表现出来;《燕昭》中“鹊窠在瓦上,谁言子归何时”用比喻手法将主人公回家的思念隐喻成鹊窠。
总之,诗经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用象征性的文字、夸张的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起到了深入人心的作用,让诗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浅论《诗经》中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
浅论《诗经》中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浅论《诗经》中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高超的修辞手法具备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为后来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源远故而流长,深远故而持久。
本文通过选取其中典型代表作品,对《诗经》中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诗经》比喻夸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涉及到守丧、征战、刺政、爱情等各个方面,在如泣如诉中为我们讲述了人间至诚至真的的情感。
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情感性格的一部分,发乎情,立于心,而行于言,这些跨越几千年的诗句,不仅在历史上的各朝各代产生回响,还在当代散发着无限的光辉。
相较于艺术手法上的抒写价值,《诗经》更为突出的是它高超的修辞手法。
本文通过选取其中的一些诗句来分析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
一、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所谓“比”即是比喻,比喻是《诗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以下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较为典型的作品。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小雅·大东》)(2)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大雅·小明》)(3)茑于女萝,施于松柏。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小雅·頍弁》)(4)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小雅·角弓》)(5)颙颙昂昂,如圭如璋。
(《大雅·卷阿》)(6)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大雅·常武》)(7)交交黄鸟,止于棘。
诗经的隔与不隔阅读理解
诗经的隔与不隔阅读理解《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收录诗歌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在先秦时代,《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是一种乐歌总集。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了《诗经》博士,使得《诗经》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并沿袭至今。
关于《诗经》的“隔”与“不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语言风格:《诗经》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多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经》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简单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自然、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纯真与美好。
2.内容题材:《诗经》的题材广泛,涉及劳动、爱情、战争、阶级关系等方面,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种真实、生动的题材使得《诗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一时期社会的风貌。
3.艺术手法:《诗经》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赋、比、兴等手法,这些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例如,《国风·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过生动的描绘,刻画出一个含蓄、羞涩的少女形象,使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甜美与苦涩。
4.文化价值:《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展现了那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诗经》,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那一时期社会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诗经》在语言风格、内容题材、艺术手法和文化价值等方面都具有“不隔”的特点,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思想。
同时,《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提升。
诗经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
标题:诗经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喂喂喂,朋友们,集合啦!今儿个咱们得聊聊那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诗经》。
这玩意儿可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有诗,有远方,还有咱今天要聊的重头戏——最突出的表现手法。
你们准备好了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世界,看看那古人的智慧和才华。
首先啊,咱们得说说《诗经》里的那些手法是咋样的。
你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多花哨的修辞手法,但人家用简单的方法也能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最常见的手法之一就是“赋”。
这个“赋”可不是赋税的“赋”,而是赋予事物的“赋”。
就是直接叙述,比如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啥的。
你看《关雎》里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不就是直截了当地说嘛,简单明了,一下子就把美好的画面展现在你面前。
再来说一个牛气的手法,叫做“比”。
这个“比”就是比喻啦,用一件事物去比拟另一件事物,比如说“心如鹿撞”,就是把那种紧张激动的心情比作小鹿乱撞。
在《诗经》里,这种比喻多得很,像《蒹葭》里面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就是用蒹葭和白露来比喻思念之情,你说美不美?还有一个手法叫“兴”,这个兴可不是兴奋的兴,而是起兴的兴。
就是说,诗人先写一些自然景物或者历史故事,然后引出自己的真正意图。
比如说《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前面两句写桃花开得旺盛,后面两句才说到重点,就是女子出嫁。
这种手法就像咱们现在说话先扯点别的,然后慢慢引出正题一样。
除了这些,还有“讽”、“喻”、“叹”等等手法,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诗经》里的诗,虽然距离咱们现在好几千年,但是它们用这些手法表现出来的情感,到现在还能让人感同身受。
这些手法不仅让诗更美,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古人的心思。
当然了,这些手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往往一首诗里会混着用好几种手法。
这就使得《诗经》里的诗既丰富又多变,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咱们说了这么多,其实《诗经》的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些。
简述诗经艺术特色
简述诗经艺术特色:
1、兼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周南·葛覃》注),即铺陈直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设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感物起兴.
2、写实的手法和浑朴自然的风格.
如《卫风·硕人》第二章写卫庄公夫人的美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
①句式以四言为主,但又灵活多变.
②多重章叠句.
③押韵方式灵活多变.大体有三:
a、隔句押韵;
b、句句押韵;
c、交叉押韵.。
《诗经》的分类以及表现手法
《诗经》的分类以及表现手法《诗经》的分类以及表现手法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经》的分类以及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诗经》的分类以及表现手法篇1体例分类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雅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楚辞异同
诗经楚辞异同《诗经》用的是赋、比、兴的手法,比较委婉含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
而楚辞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手法上更直接。
“比”,顾名思义,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
《诗经》取材生活化,语言朴素平实、不事雕琢,即使比喻也呈现出和谐中正的修辞特点;而《楚辞》运用楚地方言词语,取材奇花异草,气势恢弘的长句与短句交错,平稳中求变化的节奏使其呈现出恢弘奇丽的修辞特点。
楚辞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本身具有形象美和意境美,体现出了诗人的人格。
《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
《诗经》中的比喻词语构成语言美——双音节词的大量出现,许多赋予词语以临时性功能的修辞学说法,往往会随着人们的反复运用而使临时性功能固定化,原来的修辞用词也会转化为一般用词。
而《楚辞》则没有这个特点。
《诗经》中的比喻,此物和彼物的界线是分明的,二者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和主体,而到了《楚辞》,比兴的主体和客体大量融合,近乎我们现在的借喻。
在《诗经》中,比的彼物往往是草木虫鱼鸟兽等具体的事物,而《楚辞》除了用香草美人,还引用大量典故、神话传说、虚拟故事、寓言,使比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此外,《楚辞》中的比喻的喻体也具有了褒贬之意,而《诗经》则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诗为现实主义源头,骚为浪漫主义滥觞诗,颂祭祀,雅燕飨,有怨刺,风,里巷民歌,爱情拉,婚姻拉,战争,农事.... 楚词,受楚地巫乐文化影响大,多巫祭内容,人神恋爱......诗,当然赋比兴楚辞(离骚)用象征手法楚辞的语言比诗华美,向汉大赋过度,句式也更灵活只要从诗是中原文化产物,楚辞受楚文化影响大来分析就行了《诗经》在文学上对后世的影响是抒情为主,楚词继承了其的这一点。
诗经两首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经两首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诗经两首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两首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2、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
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3、重章叠句:《采薇》的前三节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叠句。
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
抒情主人公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极限。
诗经选集《关雎》(男子慕恋女子,想和她结成伴侣的恋歌。
《关雎》开头的“关雎和鸣”之景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9Sep.2012第33卷第9期2012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修辞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修辞学指的是形象思维,狭义的修辞学指现代修辞格。
本文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对蒙古族早期诗歌修辞特色与《诗经》赋、比、兴进行比较分析作为文学比较修辞学的尝试。
迄今为止,在诗歌的比较研究中,对修辞的比较研究是比较少见的。
事实上,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审美习惯之间的异同,更确切地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
赋、比、兴是诗歌修辞的基本类型,最早在《周礼·春官·大师》中提出:“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风、雅、颂是诗歌的分类,赋、比、兴是诗歌的艺术手法。
对赋、比、兴较为通行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1]。
从狭义修辞学角度来说,“比兴”包含在修辞学中。
那么“赋”是否包含在修辞学中?我国著名的美学专家蔡仪在他的《新美学》改写本中把形象思维归纳为6种形态:一为描述,二是譬喻,三是比拟,四是兴感,五是显现,六为夸饰。
描述就是直叙其事,是一种白描手法,也就是赋法。
可见赋与比兴一样包含在修辞学中。
蒙古族早期诗歌大量运用叙述、比喻、比兴手法,语言朴实自然,比喻新鲜奇特,与《诗经》手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区别,形成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风格。
蒙古族早期诗歌大多是口头流传的即兴之作,其中古老、优美的祝赞词至今仍是脍炙人口。
书面文学《蒙古秘史》与《史集》中也记载了大量的诗歌。
这些诗歌充分体现着蒙古族早期诗歌的修辞特色。
其中,祝赞词的数量多,内容丰富,是在庄重的场合、节日欢庆时吟唱,所以色彩绚丽,感情奔放,语意激昂,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民族风习和乐观豪爽的性格。
祝赞词进行祝攒的对象不同,所以运用的修辞就不同。
祝词则是从早期萨满教的祭祀歌中演变过来的。
主要是祝愿美好未来,象征吉祥,抒发思想感情与愿望,以叙述为主。
赞词是对具体存在的事物进行赞美,体现审美情趣。
主要运用具体形象的比喻,生动表现出被赞事物的的特色。
例如祝词《昂根仓》:富饶的阿尔泰杭盖山啊,在您那山谷的阳面,在您那群山环抱的摇篮里,栖居着鹿、貂和猞猁,养育着灰狼、山豹、松鼠和黄羊,请赐给我吧!浩瑞!浩瑞!浩瑞[2]!这首祝词是行猎之前向山神、猎神祈祷请求打开宝库赐予更多的猎物,使狩猎者满载而归。
诗中虽然没用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比喻,但表现思想感情更为直接强烈,更为明显。
直抒出猎人的美好愿望。
细细品味好似看到一幅画:在水草丰美的山谷阳面栖居着许多野生动物,它们的活动好像就在你的眼前展开,这种白描的手法似乎具有写实绘画的美。
在《迎接春水鸟祝词》中:天鹅飞来,冰水融化,花骡马生驹,迎接福禄来!浩瑞!浩瑞!浩瑞!这是一幅牧民的迎春图,牧民们辛勤劳作了一冬,送走论蒙古族早期诗歌的修辞手法———兼论与《诗经》表现手法的异同吴玉琴(中央民族大学蒙文系,北京100081)摘要:蒙古族早期诗歌修辞手法与《诗经》的赋、比、兴有相似之处,但在民族风格方面有很大区别。
蒙古族早期诗歌中的比、兴是以牧民生活中常见的或特有的大草原、山峦、湖泊、畜牧、弓箭、雄鹰、绸缎等物作为比、兴之物。
《诗经》中比兴艺术则以汉民族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田间地头、谷物瓜果等作比兴之物。
从两种诗歌的比兴之物来看也能了解蒙汉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审美观。
蒙古族早期诗歌与《诗经》扎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土壤,受不同民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原始信仰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比较修辞学;蒙古族诗歌;《诗经》中图分类号:I206.2;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181-03181--了严寒,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大地复苏,生机盎然。
诗从“天鹅飞来,冰雪融化”写起,再写花骡马下驹等一连串使牧民繁忙而喜悦的生活画面,把春天的特有景致与牧民生活、情感联系起来,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
《诗经》中赋的运用很多。
我们以《君子于役》为例: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3]?这首诗运用赋法表现妻子期待在外服役的夫婿归期的情感。
诗中通过情景结合、平铺直叙的方法表现战争时期女子思念在外服役丈夫的心情。
虽然没运用比喻、夸张,情绪似乎并没有跌宕起伏,然而全篇却自然流畅而明白易懂,充满乡村生活的气息。
通过描摹黄昏的三幅景色:鸡进窝里,太阳落山,牛羊归圈来衬托一位怀着真挚丰富感情的少妇,倚着家门,望着黄昏景色,联想起服役在外的丈夫。
情与景结合,全诗写得像绚丽多彩的一幅生活画面———思妇图。
从《诗经》中赋的运用了解到,赋作为一种白描修辞手法,朴实无华,但读起来却生动亲切,有感人的力量,抒发感情直接、明确。
蒙古族早期诗歌中比喻的运用丰富而灵活。
与《诗经》相同,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用得很广。
但在喻体和风格上两种诗歌是截然不同的。
喻体都与本民族的生活环境、习俗、宗教信仰有关。
蒙古诗词比喻豪放奇特,《诗经》中的比喻细腻而委婉,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性格与审美情趣。
蒙古族早期诗歌中的赞词运用明喻为主,其中马赞是相当精彩的。
蒙古族对马的情感特别真挚强烈,对各种马如战马、烈性马、赶狼快马、走马、顛子马等等,都从不同角度,用最美丽、最亲切的语言进行赞美。
通过歌手与祝词家淋漓尽致的刻画,每匹马都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如琶杰在《平魔记》中,对战马形体就做了极其生动的夸赞:身高像一座山,耳大像一只船,脑袋如丘陵,后胯赛平原,眼睛像湖泊…这个例子用山、船、丘陵、平原、湖泊等崇高宏大之物作喻体,来形容战马形体之高大、勇敢无敌的气势,联想丰富,喻意明朗。
那么,对骏马则是以优美柔媚的事物加以描摹和体现骏马的俊美与神圣。
例如《骏马赞》中:它那飘飘欲舞的轻美长鬃,好像闪闪放光的金伞随风旋转,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眼睛,好像一对金鱼在水中游玩;它那宽阔无比的胸膛,好像滴满了甘露的宝壶;它那精神抖擞的两只耳朵,好像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它那震动山林的响亮回音,好像动听的海螺发出的吼声;它那宽敞而舒适的鼻孔,好像巧人编织的盘肠;它那潇洒而秀气的尾巴,好像色调炫目的彩绸;它那坚硬的四肢圆蹄,好像风驰电掣的风火轮[4]。
这一赞词语言流畅,比喻新鲜奇特而贴切。
作者满怀对骏马的衷心赞赏之情,驰骋想象,对马的体态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
用金鱼在水中游玩来比喻骏马的眼神的动态;用莲花瓣比喻两只耳朵,这两个比喻既形象又生动,精彩而给人一种超现实的美感。
通过联想把骏马的体态跟8件宝物联系起来,形象地体现骏马的优美与神圣不可侵犯。
史诗《江格尔》中被江格尔赶走的8万匹铁青马:马群奔腾扬起漫天尘埃,那尘埃又把马群惊动,惊动的马群疾驰狂奔,马鬃马尾铮铮响鸣,好像弹奏着琵琶,铿锵动听[5]。
对马的形体各部位没有一一作比喻,用两个精炼贴切的比喻从整体上刻画出一群神采飞扬的骏马,马鬃马尾发出悦耳声音与琵琶弹奏时发出的优美而节奏清晰的音乐联系起来,给人以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之感。
《诗经》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明喻也是以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喻体。
“彼其之子,美如玉”(《魏风·汾沮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秦风·小戒》),这几个例子都是明喻。
这是用玉石洁白柔润、玲珑剔透、光泽明亮的属性,刻画诗中人物的容貌美丽,性格温柔,光彩照人。
《卫风》中的《硕人》用了4个比喻句“手如葇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刻画出庄姜的美丽形象,用葇荑比喻手的洁白,用凝脂形容皮肤的细腻柔润,用蝤蛴描绘颈部的长而白皙,用瓠犀刻画牙齿的洁白整齐,比喻生动而细腻形象。
《蒙古秘史》中的诗歌大多运用隐喻与借喻,含蓄、间接地表达思想感情,象征义、暗示义更强。
如:“影子以外没有朋友,尾巴以外没有鞭子……”这是暗喻,象征也速该巴特尔去世后,铁木真兄弟无依无靠,处境艰难,处于孤立状态的情景。
“依山居住牧马的人可得帐房住,靠水居住牧羊的182--人可得饮食吃”,这是札木合用这一借喻暗示与成吉思汗分道扬镳的想法。
象征两个人要分手不能在一起,就像牧马、牧羊要分开草场,各得其所一样。
《秘史》中这种喻意深刻的比喻很多。
在《蒙古源流》中的短篇叙事诗《箭筒士阿尔戈嘎聪的传说》中,阿尔戈聪运用借喻劝谏成吉思汗:白海青在娑罗树上下蛋坚信娑罗树定能久安,花豹恶鹰破坏了它的巢穴,把它的卵雏全部吃得干净!天鹅在芦苇湖塘产卵,深信芦苇湖塘定然安全,缺德的胡拉图鸟毁其巢穴,把它的卵雏全部扫光吃完,请福详圣主细加体察明鉴[6]!全诗运用借喻,表现了深刻寓意。
用芦苇丛生的湖泊比喻成吉思汗的国家,天鹅指成吉思汗本人。
白超恶鸟指的是入侵的索伦古德国,卵和雏儿指成吉思汗的夫人和孩子,窝巢指的是成吉思汗的辽阔的国土,比喻含蓄而联想丰富。
借喻的特点是本物不出现,诗中只用喻体表现含蓄的情感。
成吉思汗的国土被敌人侵略,成吉思汗听完阿尔戈聪的劝谏明白了他的寓意,终于决定返回家乡。
《诗经》的借喻和象征意义有密切的联系。
《硕鼠》全篇运用借喻的手法。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人借田间的大老鼠来比喻贪婪无度的剥削者,象征性地抒发对剥削者的仇恨与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召南·摽有梅》中借树上的梅子由七分到三分最后全部飘落比喻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象征女子的青春美貌随着时间的流逝由盛转衰。
蒙古族民歌中兴的用法很多。
例如抒情歌《阿莱钦柏之歌》中:白色的卧牛石,虽然巨大又沉重,在汹涌的激流中,也得向前移动。
百姓的独生子,虽然那么年轻,在合汗的兵役中,一定要服役出征[7]。
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来哄托主人公多年征战所受的磨难,最后受伤被抛弃,表现了阿莱钦柏思念家乡、亲人的深厚感情。
《诗经》中有《桃禾》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两句起兴,通过描写桃花繁茂明媚的形象来歌咏下面出场的出嫁女子的美貌。
总之,蒙古族早期诗歌修辞手法与《诗经》的赋、比、兴有相似之处,但在民族风格方面有很大区别。
因蒙汉民族居住环境不同,民族心理、审美情趣上的差异促使两种诗歌在比兴的手法上尽管形式类似,但内容和风格上却完全不同。
蒙古族早期诗歌中是以牧民生活中常见的或特有的大草原、山峦、湖泊、畜牧、弓箭、雄鹰、绸缎等物作为比、兴之物。
《诗经》则以汉民族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田间地头、谷物瓜果等作比兴之物。
例如:同样是比喻剥削者时,《诗经》中用鼠类来比喻剥削者贪婪的本性。
老鼠是农业民族常见之物,家中田间常见,样子贼头贼眼,令人生厌,不劳而获,偷窃成性,这正是贪婪无耻的剥削者的绝妙象征。
蒙古族诗歌中“虽然包着草,但是牛也不吃;虽然包着油,但狗也不吃”,以朴素的语言含蓄的借喻来比喻令人生厌的剥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