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_哈代的爱情诗解读

合集下载

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视域下重读哈代悼妻诗《一次旅行之后》

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视域下重读哈代悼妻诗《一次旅行之后》

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视域下重读哈代悼妻诗《一次旅行之后》托马斯·哈代的悼妻组诗(爱玛组诗)已被读者从韵律、长短句、修辞的角度广泛地研究;而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框架研究其中一首悼妻诗《一次旅行之后》,以期通过对诗歌中的六大过程类型的分析,重新解读诗人对亡妻的追思以及其惋惜、惆怅的悲观主义,并为诗歌的解读打开新的维度。

标签: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托马斯·哈代;《一次旅行之后》一、引言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小说家、诗人。

早、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以独特的触笔描绘维多利亚时代的旧有习俗观念和制度,他的性格和环境小说也冷静而深刻、细腻而优美,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他写的爱情诗语言质朴且深刻,字里行间表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恋,也最能体现哈代悲情主义的一面。

正如其第二位妻子弗罗伦斯·哈代所说:“要了解哈代,读他的一百行诗胜过读他的全部小说。

”这足以见得诗歌的创作更是哈代真实情感的迸发的细腻刻画。

在哈代的一百余首的爱玛组诗中,颇为突出的当推《一次旅行之后》(After a Journey),很多读者对哈代的爱玛组诗颇感兴趣,也深有研究,多从选词、长短句、韵律和修辞等方面进行解读。

这首诗描写了爱妻爱玛过世后诗人故地重游时的意念与现实情景的碰撞,勾起他对亡妻的思念和对过往生活的追忆,惋惜之情、惆怅之意于字里行间显现,而诗中运用各种手法表达的空间的无限性、时间的永恒性、审美的无穷性的意境美又更加烘托了诗人的悲悯〔1〕:同情于所思女人的遭遇;悲情于自己因爱还形单影只至今,读者不免因这种情怀深为震撼。

本文尝试运用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中的六大过程类型来分析诗歌的语篇,将语言学研究有机结合诗歌研究,以期为诗歌的剖析提供全新的视角,并进一步阐明作品的深层含义。

thomas hardy the darkling thrush 赏析

thomas hardy the darkling thrush 赏析

thomas hardy the darkling thrush 赏析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主题深邃,笔触细腻,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The Darkling Thrush》是他众多诗歌中的一首,通过对一只在冬日暮色中鸣叫的暗淡的知更鸟的描绘,传达了深沉而独特的情感。

《The Darkling Thrush》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伤与希望并存。

在寒冷的冬日,知更鸟在暮色中唱出凄凉的歌声,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世界的冷酷。

然而,这只鸟儿“不顾九月的苍穹已不再看顾它的歌”,坚持歌唱,仿佛在冷酷的世界中找寻着希望。

哈代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和人类的困境来映射社会的冷漠和人生的苦难。

在这首诗中,他运用象征手法,将知更鸟的歌唱与人类的困境和挣扎紧密相连。

知更鸟的歌声不仅仅是自然的声响,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渴望和对苦难的抗争。

此外,哈代的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世界。

他的诗歌往往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The Darkling Thrush》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和哲理,让读者在欣赏其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哈代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的诗歌分析
托马斯·哈代,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哈代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他的诗歌常常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深入探索人类的情感世界,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哈代的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是核心。

无论是哀怨、喜悦、低沉还是高歌,他都能以独特的笔触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更注重情感的真实与深沉。

他的诗明白易懂,亲切感人,朴素自然,在淡雅中蕴含着深沉的韵味和诗意。

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哈代的诗歌中经常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的体现。

这种乡土情感与他的诗歌主题紧密相连,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经常探讨命运、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意义。

除了抒情诗,哈代还写过一篇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的宏大的史诗《群王》。

这首诗以其宏大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而备受赞誉。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哈代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注。

总的来说,托马斯·哈代的诗歌是英国文学的一块瑰宝。

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无论是探讨人类情感、乡土情怀还是历史事件,他的作品都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托马斯哈代,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满了伤感情绪,描绘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

哈代的诗歌主题多为爱情、自然和死亡。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悲哀,也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无名的墓碑》这首诗中,哈代描绘了一座无名氏的墓碑,表达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人生的短暂。

他写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只有无言的墓碑和青苔/证明他曾经活过。

”哈代的诗歌也表现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在《别离》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对恋人的离别,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他写道:“我们分手了,在生命的最/甜美之时,在这个世界的/最残酷之日,我们的爱/像两条河流,分流而逝。

”哈代的诗歌还表现了自然的美妙和残酷。

在《晚风》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片湖光山色,晚风轻轻吹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残酷的感叹。

他写道:“晚风从湖面上吹来/带着甜蜜的湖水气息/和悲伤的草地上落英的芳香/而生命在这里又是什么/只是像一只蚂蚁/在沙滩上爬行/而大海的巨浪不断地冲刷/生命是多么的脆弱。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充满了伤感情绪,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爱情的痛苦,也揭示了自然的美妙和残酷。

哈代的诗歌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伤感诗歌的代表之作。

托马斯·哈代与鲁迅是两位分别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伟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和《祝福》却同样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悲剧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主题、人物和叙述风格。

《德伯家的苔丝》和《祝福》都揭示了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

苔丝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身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农村,因家庭贫困而遭受富家子的玩弄和欺骗。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则是一位更为悲惨的中国女性,她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饱受摧残,最终孤独地死去。

尽管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但它们都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悲剧。

浅析哈代的悼亡诗《一次旅行之后》

浅析哈代的悼亡诗《一次旅行之后》

浅析哈代的悼亡诗《一次旅行之后》一、引言托马斯•哈代,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以《德伯家的苔丝》、《还乡》等脍炙人口的名著而闻名于世。

事实上,哈代的诗歌和他的小说一样精彩。

诗在哈代看来是“所有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的文学的精华所在”(张中载,1982:71)。

特别是他晚年所写的悼念亡妻爱玛的诗,更是哀婉动人,字字沁着哀切悲伤,处处透着深情思念。

诗人笔下一幕幕的美好时光,不断地重复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爱。

也许是“思”,也许是“悔”迸发了哈代深埋心底的情感火花。

“死亡使诗人完成了他在妻子生前所没能做到的事情:他一生中最好的爱情诗歌并非创作于他三十岁追求心上人的热恋之时,也不是三十四岁新婚燕尔的幸福时光,而是在七十二岁的风烛残年”(沈弘,1999:282)。

二、诗作分析哈代的诗何以如此动人呢?哈代的悼亡诗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迥异的美感。

他的诗不像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诗人那样热情洋溢,其诗不仅仅只是表达情感,更是诗人心灵最深情、最真挚的倾诉,是诗人最深沉的思绪的情感化和白热化。

其诗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意象,不是简单的供人物生活其间的三维空间, 而是提供人们自由想象和迸发情感的心理空间, 是一种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虚幻之境。

寥寥几句表面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词浅情深,意境悠远。

“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客观存在相遇契合,二者融为一体,互为表里”。

例如在《一次旅行之后》一诗中:我来此看望一个无声的幽灵,/去何处,哦,这幻影要带我去何处?/但你处处都出现在我的身旁/你那栗色的头发,灰色的眼睛,及脸上泛起的红晕,/是的:我终于回到了你的故土,/我追随你穿越年岁和死去的场景,/环顾我失去你的那个漫漫黑夜——你现在对于我们的往昔还有何可说?/夏日给我们带来甜蜜,而秋季则造成隔阂?/但一切都已经结束,任凭时间的嘲弄。

/我知道你在干吗:/你正在引导我去年轻时我们流连此地的常玩之处,/那个在过去美好天气的浪漫时刻/被美丽彩虹所笼罩的瀑布,/还有瀑布下面的洞穴。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歌的研究内容和基本观点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歌的研究内容和基本观点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歌的特点分析在美丽的大不列颠之岛,在阴雨天气之中的英格兰人或许有着天生的一种浪漫气质,而这种浪漫气质又是有别于法兰西人和意大利人的,她似乎是种保守,是种有些东方韵味的含蓄。

而诗歌更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气质吧。

托马斯哈代的爱情是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一、现实性爱情诗在英国文学中有着深厚的传统。

“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期,爱情是抒情诗人最重要的主题。

”这个时期的诗人多以抒情诗的形式歌颂爱情,歌颂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诗人更多关注的是爱情的丧失。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托马斯·哈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在歌颂爱情的纯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的同时,另一方面以冷峻的目光观照现实,揭示出现代社会中爱情丧失的悲剧,因而具有现代主义诗歌的思想情绪。

哈代的爱情诗通过对生活的反思,揭示出爱情给人们带来的无穷欢乐和精神充实,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

而爱玛组诗真实地讲述诗人的恋爱经过,婚后的不和谐,爱玛去世后对她的眷恋以及因反思过去而产生的悔恨之情。

二、叙事性叙事与抒情的有机结合是始终如一的,尤其贯穿着民谣的叙事风格。

他逐渐摆脱了过于直露的抒情方式,而更加注重感情表达的含蓄性。

例如在在《比尼崖》(BeenyCliff)中,哈代描述了四十年前他同爱玛一起访游比尼崖的情景:“啊,西部大海上蛋乳石般的白浪,/蓝宝石般的碧波,/一位女人骑着马,/秀发飘风,/矗立在悬崖处,/那是我深深爱的女人,/她也深深地爱着我。

”多么真挚的情怀,多么令人惋惜的经历。

哈代的爱情诗之所以深受读者的喜爱,其重要的原因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用极强的画面感冲击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仿佛自己和哈代此刻不分彼此,眼前的爱玛便是自己的爱妻,这个打动人心的叙述在讲述一个故事的同时,用极富生命力的词汇描绘了内心的感受。

使用“蛋乳石”和“蓝宝石”这样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波浪的颜色。

爱玛在临终前时常回忆起她与哈代相见的情景以及他们访游的经历,并对当时美妙的时光充满了眷恋之情。

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

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

2018年32期总第420期文艺研究ENGLISH ON CAMPUS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文/安璐璇一、诗歌中的生态审美19世纪的英国,动物保护思潮兴起,同时,又受到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的思考,哈代的诗歌饱含了动物伦理学思想,他的诗歌关注了各类动物,例如:猫、狗、鸟类等。

哈代最早对狗表现出关爱,另外,他也是一位爱猫者,在1901年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一只猫丢失,他难过的写到“The violent death of dumb creatures always makes me revile the contingencies of a world in which animals are in the best of cases pitiable for their limitations”(Millgate,2004)哈代认为猫和拥有者之间不是物品和主人的关系,动物不应该受到人类的支配,否则,他们就会生活在胆怯和压力之下。

还有一些诗歌描写鸟类,批评人类对鸟类缺乏关心,人与鸟的不平等关系以及人类的野蛮行为,并强调由此可能造成的恶果,表达了诗人对鸟类的关心和爱护。

Around the house the flakes fly faster, And all the berries now are gone. From holly and cotoneaster. Around the house. The flakes fly!—faster这首诗写于寒冷的冬天,鸟儿在此时很难觅到食物,诗人也因为大雪而无法出去给鸟儿喂食,因此,他非常焦急,担心鸟儿挨饿受冻,最后创作出这首诗。

在生活中,哈代甚至连择友,也要考虑对方是否爱护动物。

他用自己的诗歌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尊重动物的权力,反对人类对动物的野蛮行径。

Neutral Tones100首英语爱情诗迻译(二十三)

Neutral Tones100首英语爱情诗迻译(二十三)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 – 1928) 英国诗人、小说家,他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191 0年,哈代获得英国文学成就奖,哈代创作诗8集,共918首。

哈代在妻子Emma Gifford去世后,尽管又续娶小其39岁的秘书,但念念不忘前妻,写了大量诗歌悼念她。

哈代死后其心脏同葬于前妻墓穴。

诗歌选辑(一)Neutral TonesWE stood by a pond that winter day,And the sun was white, as though chidden of God ,And a few leaves lay on the starving sod,---They had fallen from an ash, and were gray.Your eyes on me were as eyes that roveOver tedious riddles solved years ago;And some words played between us to and fro---On which lost the more by our love.The smile on your mouth was the deadest thingAlive enough to have strength to die;And a grin of bitterness swept therebyLike an ominous bird a-wing....Since then, keen lessons that love deceives,And wrings with wrong, have shaped to meYour face, and the God-curst sun, and a tree.And a pond edged with grayish leaves.注:1.chidden:责备2.sod:草皮3.ash:ash tree,岑树,白蜡树4. rove:(指眼睛) 环顾5.thereby:从而,由此6. ominous:不祥的7. wrings:绞,拧,折磨8.God-curst:受上帝诅咒的汉语七言译诗灰色调寒冬伫立池塘边,日色似遭天谴白,岑树飘零灰叶来,三两坠落枯草甸。

巴斯特的歌谣深度解析

巴斯特的歌谣深度解析

巴斯特的歌谣深度解析巴斯特的歌谣是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复杂的结构、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描写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度解析:诗歌结构、主题思想和文学风格。

一、诗歌结构巴斯特的歌谣共有127个节,每个节四行,最后一个节是六行。

韵脚规律是ABCB(即第二和第四句押韵),后半句还有内部押韵,形成了复杂多变的韵律。

此外,诗歌采用了许多重复、对偶和问答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体现了哈代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诗歌的结构不仅仅是作者对于音乐美的追求,也是为了呈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篇诗歌被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冬、春、夏、秋,这种结构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断衰老的主题,同时也描绘了英国法国的自然景观。

二、主题思想巴斯特的歌谣探讨了深刻的主题思想,主要是关于时间和自然的思考和对生命和爱情的感悟。

首先,诗歌探讨了时间的意义和暗示。

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致和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时间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时光的流逝带来的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其次,诗歌探讨了自然的意义和暗示。

自然是诗人所崇尚的美的来源,诗中不断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壮观,强调了自然的奇妙和力量,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和感悟到生命和自然的联系。

最后,诗歌探讨了生命和爱情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是短暂的,因此每一刻都尤为重要,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呈现出生命中的价值。

同时,作者还深刻地探讨了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表达了深沉的人类情感和对爱情真谛的探讨。

三、文学风格巴斯特的歌谣的其他主要表现形式是其文学风格,特别是抒情和隐喻的表达。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歌歌颂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同时还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沉思,以至于掩盖了表面上的自然描写和实际上的哲学思想和情感体验。

在隐喻方面,诗歌使用了各种自然隐喻,如银白的日光、藤蔓奔涌等,是的作品更具丰富的文学价值。

结语总之,巴斯特的歌谣是一首有着深层次意义的诗歌,融合了多种文学手法,探讨了深刻的主题思想,通过它表达对生命、自然和爱情的深沉思考和感悟,它的美学价值是不可忽略的。

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精选文档

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精选文档

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精选文档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元素反映出的现实主义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大师,他不仅以小说闻名于世,在诗歌领域里的成就也很卓越。

一些学者给哈代冠以悲观主义者的称号,在了解了他的生活,解读并分析他的诗歌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的诗歌里面确实含有一些悲观的元素。

然而,因此断定哈代是一位悲观主义者,还是有失偏颇。

哈代并不承认自己是悲观主义者,他曾写到:“所谓悲观主义实际上只是对现实的探索,只是为了改善人们身心的第一步”。

通过了解哈代的文学生涯可以得知他并非一直都很悲观。

在他的诗歌里的确存在一些悲观的因素,但这一点恰好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爱。

正如颜学军指出的,“哈代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位对人生悲剧性和可能存在的希望有充分认识的作家。

”二、托马斯?哈代诗歌中通过悲剧因素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在文学范围里,现实主义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描写方式的客观性,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揭露的批判性以及人道主义的体现。

现实主义的作家通常不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而是以一种更隐晦的方式去表达。

这些特征都可以在哈代诗歌的悲剧元素中找到痕迹。

(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其现实主义托马斯?哈代经常描写黄昏、黑夜、寒冬、落叶、鸟等自然景物,并将其作为载体来暗示命运和爱情的不幸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黑暗中的鸫鸟》就是哈代通过对悲观意向的刻画表现其现实主义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倚在以树丛作篱的门边,寒霜像幽灵般发灰,冬的沉渣使那白日之眼在苍白中更添憔悴。

纠缠的藤蔓在天上划线,宛如断了的琴弦,而出没附近的一切人类都已退到家中火边。

在第一节中,哈代就用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现自然的萧瑟景致,他似乎想从自然中寻求安慰,因为自然一直被描述为“美的源泉”,但是看到自然所呈现的那副萧条的景象之后,哈代反而更加沮丧。

“寒霜”被描述为“幽灵般发灰”,冬日最冷的时节在哈代眼里却是“冬的沉渣”,而太阳则是“更添憔悴”的“白日之眼”。

隽情于爱——浅析哈代的抒情诗

隽情于爱——浅析哈代的抒情诗

003 ) 50 1
他 的感 情 伴 随 着想 象 力 自由驰 骋 。 哈 代 强 调 人 与 人 之 间 的爱 与 同情 .抨 击 损 害人 际之 爱 的 种 种 罪 恶 。 于对 人 类 的 深切 之爱 , 痛恨 战争 。他 在一 战时 基 他 期 创 作 的 抒 情 作 品 中将 深 刻 的 反 战 之 情 融 于 其 对 普 通 民众 、 普 通 士 兵 的浓 浓 的爱 意 之 中 。
碑。 虽然 提到 他 , 们 更 多 地 想 到 的 是《 伯家 的苔 丝 》 《 名 人 德 、无 的裘 德 》 《 斯 特 桥 市 长 》 《 乡 》 、卡 和 还 等一 部 部 可谓 传 世 之 作 的 小 说 , 在 其 整 个 文 学 创 作 生 涯 中 , 是 以诗 歌 创 作 为 开 端 , 但 他 又是 以诗 歌 创作 为终 止 的 , 歌 被 他 看 得 比小说 更 重 要 。 他 诗 在 的眼 中 ,诗 才是 所 有 富有 想 象 力 和 感 情 的文 学 的 精 华 所 在 ” “ 。 这 也 就 无怪 乎在 12 年 8 。哈 代 在 给 克 莱 夫 ・ 兰 的 信 中 说 93 月 荷 道 :如 果 你 读 我 写 的 《 “ 诗集 》 你 从 中获 悉 的 有 关 我 个 人 的 详 , 细 情 况 将胜 过 我 们 的 会 晤 : 中表 达 的事 情 比小 说 明 朗 。 ( 诗 ” 克 莱 夫 ・ 兰 ,托 马 斯 ・ 荷 《 哈代 》伦 敦 ,9 3 2 9 ) , 13 :4 页 在 哈代 的小 说 中 .读 者 领 略 到 的 是 埃 格 顿 荒 原 的 狂 风 暴 雨 和夜 的 昏 暗 . 而他 的诗 却 闪 耀 着 炽 烈 的 光 和 热— — 隽情 于 爱 的 温 暖和 希 望 的火 花 。 哈 代 的 思 想 发 展 经 历 了 一个 复杂 的 过 程 : 从 信仰 上帝 发展 到抛 弃 上 帝 ; 最初 受 达 尔 文 的 生 物 他 他 进 化论 和斯 宾 塞 的 社 会 进 化论 的影 响 ,后 来 又受 叔 本 华 的 内 在 意 志力 论 的影 响 .最 后 形 成 了他 自己 的进 化 向善 论 和社 会 向 善论 。 哈代 的创 作 时期 正 是 英 国工 业 迅 速 发展 的时 期 , 建 封 宗 法制 的社 会 经 济 秩 序 正 在逐 步被 资本 主义 的工 业 化 和商 业 化 替代 。 静 的乡 村 田园 风光 不断 被 破 坏 。 感 情 上 哈代 对 此 逸 在 无 法 理 解 , 不 能 接 受 ; 在 理 智 上 , 又 认 识 到这 是 社 会 发 更 但 他 展 的必 然 性 。 种 理 智 与情 感 的 相 互 摩 擦 , 生 了 哈代 式 的宿 这 产 命 论 。 以诗 人 特 有 的浪 漫 主 义 激 情 和 现实 主义 的创 作 手 法 , 他 将 其 要 表 达 的感 情 全 部 融 人 到 他 对 人 、 物 、 自然 的 热 爱 之 对 对 中 。 以 , 们得 以看 到 诗 人 敞开 窗 扉 的 心灵 — — 对 逝 去 爱 妻 所 我 的怀 念 、 年 少 时 一 往 情 深 的少 女 的 眷 恋 、 生 物 的 爱 护 、 对 对 对 友 人 的 思 念 、 生 灵 苦难 的 呐 喊 、 人 的 讴 歌 、 战争 的憎 恨 、 为 对 对 对 未 来美 好 生 活 的憧 憬 、 宇 宙神 秘 的 困惑 、 上 帝 或 造 物 主 对 对 的失 望 , 等 。 等 哈代 是一个 宿命 论者 。 但他 又不 甘屈 服 , 以他 并没 有消极 所 对 待 , 是极 力奋 斗 。 于是 , 以一 种 悲观 无奈 的奋 斗延 续 了 而 哈代 他生 命 的火种 。《 希望 之 歌》 表达 了他对 人 类和 生活 的热爱 。 就 啊。 美好 的明天 !/ 从今 后 / 也 不会 有 / 再 朝这 番 忧 愁 。/ 让 我 们借 助 / 望 , 希 因为 光 明 即将 来 临 ,再 也 不 会 遮 住 光 明 的 黑 暗— — / 有 黑 暗 !/ / 没 风 儿 载着 我 们 / 载 着过 眼烟 云 的往 事 , 向黎 明飞 驰 / 速 地 象 / 迅 靠 近黎 明: 云 雀为 我们 歌 咏 / 烂 的曙 光 / / 灿 曙光 即将 来 临— — 即将 来 临 !/ 掉 黑 暗 的记 印/ 上 红 色 的鞋 / 理 好 、 抹 穿 修 重 新拨 正 / 了弦 的 六 弦琴 .用 琴 声 掩 盖 / 伤 的话 语 声 , 夜 空 断 / 哀 / 的 浮云 已经 露 出光 明, 明朝 的曙 光 即将 来 临—— / / 即将 来 临 ! 这 里 没 有 哀伤 和 怨 恨 。 有 失 望 和 悲怆 ; 的是 对 未 来 的 没 有 翘 首等 待 。 的是 火 一 般 的 热 情和 坚实 的信 念 。 有 哈代 的诗 在 思 想 上 最 大 的特 点 就 是 隽 情 于 爱 。 诗歌 中 , 在

解读哈代诗作《灰色调》之张力美

解读哈代诗作《灰色调》之张力美

解读哈代诗作《灰色调》之张力美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歌作品主题包罗万象,内容极为丰富,浸透着浓厚的色彩。

他的早期爱情诗《灰色调》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萧瑟多变的意象以及深厚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英语爱情诗中不朽的佳作。

本篇论文通过从艾伦·泰特的“張力说”的角度对诗歌中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进行细致解读,旨在挖掘出诗歌内饱满的张力美。

标签:哈代灰色调张力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国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小说和诗歌创作成就卓著而享誉世界文坛。

他的小说,丰富和发展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

和他的小说一样,哈代的诗歌感情真挚,用词古拙朴实。

近年来,随着对哈代研究的逐渐深入,读者和评论家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他的诗歌。

本篇论文中涉及到的是哈代早期的作品《灰色调》(Neutral Tones)。

这首诗载于1989年出版的《威塞克斯诗集》。

本诗典型地体现了哈代爱情诗的的特点,即通过环境的烘托和对往事的凄迷回忆,表达诗人对爱情的精辟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本文以“张力”这一理论术语为视角,认为此首诗歌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意象和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都揭示了张力美的存在。

对诗歌中张力的研究,始于新批评派的理论家艾伦·泰特(Allen Tate,1899-1979)。

他在1938年的一篇文章《论诗的张力》(Tension in Poetry)中写道:“我们公认的许多好诗——还有我们忽视的一些好诗——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为这种单一性质造一个名字,以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诗。

这种性质,我称之为张力。

”这个概念后来又被其他新批评派成员延伸,成为诗歌中各种矛盾因素对立统一的泛称。

但是“张力”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远远超越了新批评的理论范畴。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文学本体论观点把批评的目光放在文本内部,把文本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完全和时代、社会、作者绝缘的超时空的永恒的实体。

哈代诗歌创作特色

哈代诗歌创作特色

哈代诗歌创作特色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特色。

一、主题方面。

1. 悲观与命运的无常。

- 哈代的诗歌常常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他就像一个看透人生百态的老者,总是在诗中诉说着命运的无常。

比如说,他笔下的人物常常被命运捉弄。

在他的诗歌世界里,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长久。

就像一朵娇艳的花朵,刚刚盛开就可能被风雨摧残。

他可能会描写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夫,尽管努力劳作,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而失去一切。

这种对命运无常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残酷,就好像命运是一个调皮捣蛋却又无比强大的小恶魔,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搞破坏。

2. 爱情与失落。

- 爱情也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不过他写的爱情可不是那种甜得发腻的浪漫爱情。

他笔下的爱情往往伴随着失落和痛苦。

他会描写恋人间的离别、背叛或者是因为社会现实而无法在一起的无奈。

比如一对恋人,因为家庭地位的差异,不得不分开。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女子在离别时的哀怨眼神,男子心中的苦涩与挣扎。

这种爱情中的失落感,就像吃了一口苦涩的巧克力,虽然也有一丝甜蜜的回忆,但更多的是那种难以消散的苦涩味道。

3. 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变迁的感慨。

- 哈代对传统的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乡村的田园风光、古老的习俗和淳朴的村民。

他也看到了乡村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迁。

他会描写曾经宁静的乡村被铁路、工厂所破坏的景象。

那些古老的农舍被拆除,传统的农耕方式被现代机械所取代。

他就像是一个守旧却又无奈的守护者,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东西一点点消逝,心中满是惆怅和感慨。

二、风格方面。

1. 简洁质朴的语言。

- 哈代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辞藻。

他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用最直白的话语讲述着深刻的故事。

他的用词简单易懂,即使是没有太多文学素养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例如,他描写乡村景色时,可能就直接说“那片田野,绿草如茵,牛群在吃草”,简单的几个词就勾勒出一幅乡村画面,不需要堆砌那些生僻华丽的形容词。

从《不见自己》,看哈代逝去的爱情

从《不见自己》,看哈代逝去的爱情

从《不见自己》,看哈代逝去的爱情每晚9点036期《不见自己》△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这是哈代的一首爱情诗。

诗人站在和心爱的人有过共同回忆的地方,看不见的是当年那个和爱人在一起享受幸福快乐的自己。

整首诗,是诗人对曾经美好幸福生活的追忆,两个人享受快乐和甜蜜时,这栋房子的一切都在,而如今两人分开了,房子里面的一切依然如故,可谓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等。

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点击收听▾The Self-Unseeing 来自种草英语00:0000:53The Self-Unseeing《不见自己》作者|哈代主播|DannyHere is the ancient floor,这就是当年的地板,Footworn and hollowed and thin,磨得又光又薄还有坑,Here was the former door,这里当初有个门扇,Where the dead feet walked in.死者进来留下了足痕。

She sat here in her chair,她就坐在这边椅子上,Smiling into the fire;望着炉火盈盈地微笑;He who played stood there,他奏着琴儿站在一旁,Bowing it higher and higher.琴弓越拉调儿越高。

Childlike, I danced in a dream;我如稚儿在梦中舞蹈,Blessings emblazoned that day;喜悦给那天披上了盛装,Everything glowed with a gleam;一切都闪烁着光耀,Yet we were looking away!而我们却移开了目光!。

外国文学欣赏_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

外国文学欣赏_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

3. 哈代的理想社会是农村宗法制田园社会。 他看到农村宗法家长经济必定衰亡的趋势, 描写它的灭亡过程。
三、诗人的哈代
插曲的尾声
我们再也不会沉浸在 这段酸甜的过去的时光里; 爱情的光圈那时罩在 你,亲爱的,和我中间。 再也找不到当初 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 当时看见我们相爱 相聚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气, 他们此时会不会想起我们的来临? 那些夜鸟会不会尖声鸣叫 发现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连?
她的父亲约翰· 德北刚才听本村 的牧师说,德皮菲尔德其实是古老骑 士名门德伯维尔的直系子孙。穷极潦 倒的约翰听后信以为真喜出望外,赶 紧把这喜讯告诉了老婆乔安娜。乔安 娜想起了在德兰特山那边,住着一位 姓德伯的有钱的老太太。于是他们决 定让苔丝去认这门本家。苔丝为了想 帮助家里度过苦日子,勉强答应了, 但心里很忧郁。
小说体系
性格和环境小说
《绿荫下》《远离尘嚣》《还 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 居民》《德伯家德苔丝》《无 名的裘德》
威塞克斯小说
机敏和经验小说
《计出无奈》《一个冷淡的女 人》《晚餐及其他故事》
一、复活了威塞克斯的哈代
哈代小说都是乡村题材,故 事发生在他的家乡,但是他 从来没有用过他家乡的真名 “多塞特”(Dorchester) 来称呼他所描写的乡村,而 是统一用“威塞克斯” (Wessex)这个古老的名 称。1874年,哈代在《远离 尘嚣》中第一次再现了威塞 克斯。他复活了一个被人遗 忘了的古老王国。
《德伯家的苔丝》讲的就是农民阶级毁灭后 的威塞克斯破产农民在新环境中的命运。 旧的还在约束着她们的行动,新的观念也 已经蠢蠢欲动,正是这种新旧交替的过渡 时期,使苔丝的形象也显得模糊而多义。
基本情节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南部的德瑟特。傍 晚,暮色笼罩着辽阔的田野,一群少女穿 着白色的连衣裙,戴着白花编成的花冠, 踏 着明快的乡村舞节奏,在草坪上跳舞。 她们中间有个姑娘叫苔丝,生得秀丽、端 庄,周围没一个姑娘比得上她。然而,就 从这一天起,厄运一直追随着她。

外国爱情诗赏析:《灰色调》〔英国〕托马斯·哈代

外国爱情诗赏析:《灰色调》〔英国〕托马斯·哈代

外国爱情诗赏析:《灰色调》〔英国〕托马斯·哈代〔英国〕托马斯·哈代那个冬日,我俩站在池边,太阳苍白得象遭了上帝责备,枯萎的草坪上几片树叶发灰,那是一棵白腊树落下的叶片。

你看我的双眼,仿佛是在看多年前已猜破了的沉闷的谜;你我间交换的几句文字游戏,把我们的爱损得更加惨淡。

你唇上的微笑充满死的滋味,它的活力刚刚够赴死之用,其中掠过了苦涩的影踪,像一只不祥之鸟在飞……辛酸的一课啊:爱情善欺善毁,这一课从此为我画出你的面目,画出上帝诅咒的太阳,一棵树以及灰色落叶镶边的一池水。

(飞白译)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怀念埃玛的。

全诗以悲凉凄楚的意象、哀婉低回的格调,表达了诗人对前妻埃玛的深切同情、怜悯和无限的爱恋。

诗中充满了人生的悔恨和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他发自内心的无力自拔的悲观情绪。

全诗完全笼罩于哀伤、低沉、清冷、孤寂和追悔莫及的氛围之中。

首先,在诗的开头,作者选取了冬日的小池。

苍白的太阳,枯萎的草坪,稀稀落落的发灰的树叶,点染出冬日凄凉萧索的景象,从而衬托出男女主人公灰色的心情。

一切都失去了生机,一切都没有了乐趣,他们的心情像冬天的一池水,像苍白的太阳。

人生没有爱的激情,没有快慰,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两个人,两颗心不能构成一个爱的世界,更不能融在一起。

这是难以形容的哀伤。

第二节,作者回想起她看他的眼神,从那眼神里,似乎她已经把他看透,象是多年前已猜破了的沉闷的谜,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喜悦,只有冷漠。

他令她大失所望。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悔愧的心情。

他们之间的书信来往或是言不由衷的谈话,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有利于爱情的巩固与发展,其实已“把我们的爱损得更加惨淡。

”这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造新词强说愁”的一种人生体验。

如今已懂得了什么是爱,但被爱的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怎样的悔恨交加的感情啊!第三节,作者又想起了她的微笑。

那是万念俱灰的微笑,是濒临死亡的苦涩绝望的笑容。

那笑容已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亡妻之赞——析哈代的爱情挽诗

亡妻之赞——析哈代的爱情挽诗

亡妻之赞析哈代的爱情挽诗
《亡妻之赞》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为纪念亡妻埃玛·戈尔德曼而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被认为是哈代最具个人色彩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妻子逝去的痛苦和哀思。

哈代的妻子埃玛于1874年去世,当时哈代只有34岁。

他非常爱妻子,两人结婚不久,就因为妻子患有急性妇科疾病而逝世,给哈代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亡妻之赞》就是他在妻子去世后写下的挽歌。

这首诗描绘了夫妻间的感情,哈代在诗中表达了他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在诗中,哈代把自己比作荒漠中的旅人,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他的灵魂伴侣,生命仿佛失去了意义。

他说:“我是旅人,漫步于荒原,/ 风吹沙丘,夜晚漫天繁星,/ 我的灵魂一直在那里寻找你。


这首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哈代的感情和痛苦,它表达了一个人在失去了爱人之后所面临的巨大的痛苦和无助感。

这首诗既是哈代的悼念,也是他对爱情的赞颂。

简论哈代女人诗歌

简论哈代女人诗歌

简论哈代\女人\诗歌摘要:该文探讨了英国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和他一生中几位重要女人之间的关系乃至情感纠葛,是她们丰富了哈代的感情生活,并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动力和源泉。

关键词:哈代情感纠葛创作源泉英国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在世的八十八个春秋中,有诸多女人对他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其祖母、母亲、妹妹、发妻艾玛、续弦之妻弗罗伦斯、儿时倾慕对象哈盯初恋情人伊莱扎,表亲恋人特里菲娜、红颜知已亨尼卡夫人、晚年朋友艾格尼丝等不一而足。

本文将着重探讨和哈代有过感情纠葛并进入他诗作的女人。

哈代不仅是位才子,亦是个“情圣〞,这使其感情生活注定与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进入哈代感情生活的第一个女人,更确切地说是女孩,是露伊萨·哈丁,哈代儿时的倾慕对象。

哈丁是哈代的邻居,但内向的哈代却羞于向哈丁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他们之间唯一的交流便是哈代的一句见面应酬。

不过纵使哈代勇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两者之间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因为哈代出身贫寒,而哈丁却是大家闺秀。

哈代内敛的性格和卑微的出身使一番本该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描述的爱情遭到扼杀。

后来哈丁去城里读书,哈代也曾试图去找过她,但无果而终,之后两人便断了联系。

哈丁终生未嫁,于1913年去世,被葬在离哈代的发妻艾玛坟墓不远的地方。

哈丁的去世激起了哈代往日的情思,他写了几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在?露伊?一诗中,站在斯丁斯佛墓地的哈代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亦忆起昔日活泼可爱的哈丁,叹只叹两个生前并不相识的女人,都在哈代的生命中走过,如今又都先其而去,长眠于同一块墓地。

哈丁在哈代的印象中一直是那个美丽可爱、楚楚动人的邻家女孩形象。

在?过路人?一诗中,哈代更是以哈丁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地位。

哈丁先是表达了哈代每天都穿戴整齐地从她的窗前走过,每当她对他微笑,哈代便像个女孩子似的羞红了脸。

可是后来哈代不再走过她的窗前,于是她认为他一定是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诗中的哈丁把哈代称为“我爱的那么真的少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英美文学评论与英文翻译和写作。
哲学含义是对夫妇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诠释。
编 辑:康 慧 E-mail:sxmzxs3@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诗文品鉴 127
认为,时间的流逝是自然规律,人们本不该为此而过分 耀。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真诚相待,爱情才可以经得起

悲伤。但是,从感情上,他对爱情的追忆却从不间断。 时间的考验。爱情生活中如果缺乏相互理解,往往会导
REVIEW
致爱情的失败。在《我们坐在窗边》中,哈代以自己的亲
二、借景生情,情景交融
身经历向读者讲述了当年他和爱玛婚后的一个生活片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诗文品鉴 126



不难发现,哈代爱情诗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往昔
哈代认为,爱情生活最值得珍惜,因为爱情是人类

的欢快时光同现在的凄凉生活进行对照,以此来表现 最深刻、最强烈的情感。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爱情

人们在失去美好时光后的惆怅和悲哀。从理智上,他 的花朵需要用真诚的雨露去浇灌,用理解的阳光来照
彩十分敏感,总能捕捉到最能体现他心情的颜色和物 对爱情的恳切诠释对后人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体。在《最后的情话》里,哈代用到了“苍白的裹尸布”一
词,如下,“这是最后的情话;最后的情话!/从此,一切 都默然死寂,/只有苍白的裹尸布罩着过去/它在那时,/ 爱人啊,对我不会具有/任何价值!”
既然是最后的情话,也就是爱情的结束,哈代在这 里提到了裹尸布。在色彩上,它是灰白的,意指爱情已 到尽头,没有生机;在形状上,那是薄薄的一层布,说明 爱情的脆弱淡薄;在空间上,他为我们塑造了一种停尸 房或太平间的氛围,因为“一切都默然死寂”,而爱情也 消失了,如同人的死亡一样。哈代将此刻的绝望、哀伤 和无奈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盾,认为死亡是注定的(doomed),是天意,但他从感情 上又不愿接受,因而只能怀着遗憾与惋惜去思念。这
作 者:韩朝旭,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大学英语教学;李云
在《散步》及《她听到了暴雨声》中都有所体现,反映了
珠,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死亡给夫妇带来的分离,但是它对人类最有启发性的
托了男女主人公灰暗苍白的爱情。这样毫无生气的自 的对比手法,抒发“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然意象和池塘边一对男女爱情的悲哀和谐地统一在一 《临江仙》)的感情,在留恋过去的美好的同时又悲叹现
起,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表明爱情已画上了句 实的残酷;注重情景的交融,使读者身临其境,也使诗
号。哈代热爱大自然,他对自然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色 歌充满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底蕴;寓哲理于爱情,其中
引言 哈代生于英格兰多尔切斯特的一个小村,1856年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前往伦敦,在伦敦大 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他是横跨19和20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 文学传统,基本上是以小说创作为主,到了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1896年,他发表了最后 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此后开始转向写诗,整个晚年都潜心于诗歌的创作。作为诗人,哈代也 颇有声誉和影响。他二十五岁开始写诗,把诗歌看得比小说还要重要,1898年至1928年间,共出版八部诗集:《威塞 克斯诗集》《今昔之歌》《时间的笑柄》《环境的讽刺》《幻觉的瞬间》《中晚期抒情诗》《人性面面观》《晚岁之歌》,其中 包括感怀诗、哲理诗、爱情诗、咏物诗、讽刺诗、战争诗、悼亡诗等近千首短诗。此外,他还创作了《列王》和《康沃尔 王后的著名悲剧》两部诗剧。 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作为小说 家,哈代以其悲剧性的“性格与环境小说”驰名世界文坛,他的小说总是笼罩着浓郁的悲观主义色彩;同样,他的诗 歌总基调也是悲观忧郁的,透露着他的悲剧人生观。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 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他的爱情诗大多是与悼亡、追忆、爱恋联结在一起的。其杰出成就之一是悼念前妻爱玛 (Emma)的诗集,名为《旧焰余烬》(Moments of Vision,1917)。哈代与爱玛曾一度有过隔膜,爱玛死后,哈代回忆起往 日的爱情,思念难禁,写下了许多悼念诗,倾诉对妻子的深切怀念,感情真挚,情调哀婉,大有催人泪下之感。而哈 代在爱情诗上的成功不仅仅是出于对爱妻的深切怀念,还应该归功于他所运用的多种抒情手法。
哈代对大自然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他凭自己对 段:七月十五圣斯威辛日,天上飘着细雨,哈代和爱玛
自然的独特观察,抓住最能体现自己心情的某一点自 闲坐在窗边,“看来没有什么可读,没有什么可看”,然
然色彩,寻觅合适的诗体,将其入诗,以达到人与实景 而,在许多年以后,当回想起这段经历时,他意识到,当
的契合。在哈代的诗中,天地万物都能引起诗人对时 年“在我身上有那么多东西,/她可以猜想,/在她身上
枯萎的草坪上几片树叶发灰/那是一棵白蜡树落下的 能珍惜生活、珍惜爱情而后悔。
叶片”。
这里诗人把忧伤、凄凉的自然展示在读者面前:冬
结语
天,苍白的太阳,枯萎的草坪,灰色的落叶,这些暗淡的
总之,哈代爱情诗歌的动人之处,既在于个人的真
色彩加上凄凉的意象为整首诗打下了忧郁的底色,烘 实体验,又在于他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运用现在和过去
析看其人其诗 [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8,(03). [5] 朱炯强.哈代诗初析[J].山东外语教学,1986,(04).
三、寓情于理,爱情永恒
哈代哲理诗的主题是人的主观愿望与天意之间的
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剧。其爱情诗中,
哈代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怀念与死亡定格成一对矛
参考文献: [1] 邓永秀.哈代:被误解的唯美主义者[D].哈尔滨工程大学
论文,2007. [2] 聂珍钊.哈代的“悲观主义”问题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02). [3] 王竞.哈代诗二首[J].世界文化,1992,(04). [4] 李珠.质朴的语言 真挚的情感──从哈代三首诗的论
MASTERPIECES
/ 名 作 欣 赏
托马斯·哈代的爱情诗解读
⊙韩朝旭[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石家庄 050031] ⊙李云珠[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石家庄 050018]
摘 要:托马斯·哈代(Tho m a s Ha rdy,1 8 4 0 —1 9 28)是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他的诗作很多,其中,描写 爱情悲剧的诗篇占据了哈代爱情诗的大部分,这些诗表达了他高度凝练和深刻的个人情感,是他最优秀的文学成就。 在如今这个人心浮躁和物欲喧嚣的时代,读哈代的作品能够给人一种让灵魂安静的力量。本文试结合其诗作对其诗 歌特点作一简要分析,以体会其诗歌之优美。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爱情诗 赏析
间的感慨:黑暗前的黎明,下雪的寒冬,两三片飘零的 有那么多美德,/我应该崇尚,然而,/在七月的那个下雨
残叶,所有这一切都让诗人为之而悲。在他的诗中通 天,/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常是昏暗、阴沉的灰色调,如《灰色调》的第一节,“那
正是缺乏进一步的心灵沟通最终导致了他们后来
个冬日,我俩站在池边/太阳苍白得像遭了上帝责备/ 关系的冷漠和隔阂。晚年的哈代经常为自己年轻时未
一、今昔对比,今不如昔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作家将爱情永恒化。然而,在哈代的诗歌中,爱情不是永恒的,而是暂时的。哈 代时常沉湎于对过去的追忆之中,他总是把慰藉寄于昨天,把悲哀留给现在。他总是竭力美化和怀念昔日的爱情。 在《挡住那个月亮》中,他这样写道“: 那时节,生活就像在欢笑,爱情美好得如人们的描述!”可是,他笔锋一转,又回 到了他的悲剧人生观“: 人生初开的花朵何等芬芳,它结出的果实又何等辛酸!”从昔日的甜蜜到今日的苦涩,这就 是哈代的人生观。总的说来,他是从爱情、欢乐之中发现诗歌和人生的悲剧。《呼唤声》(Voice)一诗写道“: 莫非那真 是你的唤声/那就让我瞧瞧你/就像那时我走向小径/你站在那里等候我/啊,就像那时我熟知的你/甚至连你那身别 致的天蓝裙衣!” 诗人回忆过去爱妻穿着“天蓝裙衣”站在那里等他,那时是多么美好的生活!两人相亲相爱的情形如在眼前一 般,而现在却“已不像从前”,对爱妻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诗人抚今忆昔,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对比,从而引起读者 共鸣。尤其是天蓝衣裙的形象,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还有一首《插曲的尾声》,“再也找不到,当初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当时看见我们相爱相聚的地方,已经空 空荡荡”。当时那曾经山盟海誓的地方,竟已物是人非,这让读者感觉心中沉甸甸的,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诗经》 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里的今昔对比和景物变换真实地表达了欢乐的过去与今天的 哀伤给予哈代心理的创伤,如后一节所说:“虽然我们有过炽热的誓言,虽然我们有过忘怀的欢乐,可狂欢的极限 之后,苦难在今天判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