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格致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doc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doc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试题共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分别为132分和18分。

所有答案都答在答题卷上。

凡单选题多选都不给分。

不在规定位置答题不给分。

第一部分必考题(1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中药能遏制寄生虫抗药性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一种基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素研制出的药物能有效遏制疟疾寄生虫的抗药性,他们认为这种新药也许能革命性地改变疟疾的治疗方法。

世界上每年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100万人因此死亡。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氯喹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之一,但在非洲和亚洲,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药物越来越具有抗药性。

青蒿素是植物青蒿的提取物。

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还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原虫的机理。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

这种药只需要服用三天,它简单的结构让其生产成本比原来便宜80%。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Yuanqing Tang参与这种药物的研发,他说:“我们希望能证明RBx-11160对治疗疟原虫类的抗药性是有用的。

”Tang和同事的方法是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

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

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

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6分)1. (1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衰鬓舟辑修葺弃如敝屐B . 暝想戎马寂寥宵衣旰食C . 澹泊皓腕潦缩旌麾南指D . 缛暑乌骓剽掠斩将骞旗2. (2分) (2019高二下·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的南湖书院,书香弥漫,静谧安然。

书院正门有一副笔力遒劲的楹联:“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

”历经________的岁月,隽永的联句仍似甘霖点点,滋润心田。

徽州莘莘学子如一颗颗莲子,绽放成一朵朵璀璨的莲花。

将来搏古通今的学子们走出徽州,展翅高飞,擎天地日月,度人世沧桑。

此处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儒风雅韵,美不胜收。

________于徽州,如痴如醉,真想在这片书香氤氳之地诗意栖居。

(1)文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弥(mí)漫静谧(mì)笔力遒劲(jìn)B . 莘(xīn)莘学子璀(cuǐ)璨隽(juàn)永C . 搏(bó)古通今曲(qǔ)径通幽徽(huī)州D . 氤氲(yūn)栖(qī)居擎(qíng)天(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庄严幽远徘徊B . 庄严悠远徜徉C . 庄重幽远徜徉D . 庄重悠远徘徊3. (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 . 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2020年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意外铁凝①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

镇上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

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②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

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

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

③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

从春天到秋天。

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

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④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

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

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⑤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鞋。

妈说:“咱不,照相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

”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

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

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⑥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⑦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

“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

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

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

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

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

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的灯也跟着灭了。

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⑧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详解版)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详解版)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 ( )
A.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为了铁路的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2( )。
“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摄影理论的核心,是世上众多的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金科玉律。它讲求的是被摄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在某一时刻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和谐、达意的画面。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布列松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
①认为在再小的事物上也能发现伟大的主题
②这本影集中收入了他126张摄影作品
⑧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1月06日)
④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尼采曾对报纸的出现怒不可遏,认为这意味着忙乱、廉价的“短暂之物”取代了“永恒之物”。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惠”“和畅”“羲”“幽愁”“伊”“消”“憔悴”,理解字义去记忆。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沙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沙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沙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节选,完成小题。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

1. 文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2. 在第二节空格处填上合适的称谓。

3. 结合文本,理解画线句子“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的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一个兵张中杰刘局长退休后,与别人的门可罗雀相比,他家门庭若市。

而且,来来往往的不仅有战友,同事,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普通百姓。

刘局长在部队上当连长时,总是冲在最前。

一次,他去新兵班为战士们做战前动员。

卫生员说丢了6片抗敏药。

战斗在即,班长铁青着脸挥着枪骂娘,说查出哪个胆小鬼偷的,按临阵脱逃军法处置。

且不说军令如山,就一个胆小鬼的名声被遣返原籍,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十几个新兵个个噤若寒蝉、忐忑不安。

刘连长对班长耳语后让临时指挥办的人都出去,然后对大家说:“想查一查一个准!第一回上战场胆怯也很正常。

今天大家要珍惜改过机会。

每个人进指挥办一下,拿了药片的放在办公桌上再出来。

咱既往不咎!”6片抗敏药完璧归赵。

这个班的新兵个个英勇杀敌,拿了药片的三个战士表现尤其勇敢,成了战斗英雄,没有一个孬种。

升了团长后,他参加团部例行工作会。

有位士官带病坚持工作,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军报记者写好了英雄事迹报道:加班是常态,母亲病危不回家,爱人临产把休假让给战友。

感人泪下,准备发通稿在全军上下宣传。

2020届上海格致中学奉贤校区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上海格致中学奉贤校区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上海格致中学奉贤校区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鸭名家汪曾祺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

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

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

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

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

东北风。

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

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

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

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

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

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

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

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

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

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

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

余大房养他。

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

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

他整天不离一步。

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

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

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

2020年上海市格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格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格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念重庆的烟火味儿杨康①只要稍稍离开几天,我就会想念重庆。

不管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无法减轻分毫。

②离开重庆不久,我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呈现出一幅火锅画面。

三五好友,相约嘈杂街边,满桌毛肚、鸭肠、藕片、土豆、茼蒿……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摆龙门阵。

每每想到这里,口齿生津。

到了外地我也吃火锅,但看着服务员身着职业装端来一盆红艳艳的锅底,总觉得缺点味儿。

我根深蒂固地认为,火锅这玩意儿,只有在嘉陵江和长江滋养的重庆才是有灵魂的。

在重庆,火锅沸腾起来,那股麻与辣,散在空气里入胃入心。

久不相见的朋友聚在一起,只管尽兴。

③带着些许醉意穿过灯火辉煌的不夜城,长江和嘉陵江汩汩流淌的江水会勾起许多记忆。

有多少次如梦如幻地在火锅飘香中穿城而过,味蕾就有多少次的记忆和苏醒。

想重庆,最先是舌尖上的回味吧。

麻辣鲜香是其永恒的底色,如果说火锅是重庆的阳春白雪,那么小面则是重庆的下里巴人。

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面店,几乎十步一家。

当然,味道也是各有千秋。

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各家有各家不对外透露的绝技。

从面条的初始原料,到辣椒花椒的选用,再到面条的下锅起锅,都有讲究。

新店和老店琳琅满目,但只要用心经营的店,几乎都有自己的回头客。

小面制作讲究,也因此总会在清晨聚集大量食客。

“老板,一碗小面,多海椒,加煎蛋!”重庆的一天,在食客们的叫喊声中逐渐开始。

④在重庆呆久了,便不再愿意去磁器口、洪崖洞这些似乎专为外地游客而准备的地方,这些旅游景点似乎更符合外地游客的口味。

想重庆,更是一种视觉上的想。

漫步南滨路或者北滨路,对岸的灯火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一座梦幻城堡。

⑤重庆的起伏和错落,就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尤其在灯火辉煌的夜色中,重庆的美更是一览无余。

高楼与高楼比肩而立,公路与公路盘旋交织,错综复杂中又井然有序。

我喜欢闲情漫步,走哪儿算哪儿。

上海市2020〖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试卷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

上海市2020〖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试卷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

上海市2020年〖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试卷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难.(nàn) 诡谲.(jué) 绿.(lù)林好汉戎马倥偬.(cōnɡ)B.昭.(zhāo)彰悭.(jiān)吝怆.(chuànɡ)然涕下纤.(xiān)毫毕现C.逡.(qūn)巡戕.(qiānɡ)害面面相觑.(qù) 不谙.(yīn)世故D.恫.(dònɡ)吓挑衅.(xìn) 暴殄.(tiǎn)天物时乖命蹇.(jiǎn)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我们生活在大地上,对于宇航员的辛苦无法感同身受....,顶多在飞机下降时略微体验一点失重的感觉。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B.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组是()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致中学二O一九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测验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测试150分钟内完成,总分150分,试后交答题卷)友情提示:昨天,你既然经历了艰苦的学习,今天,你必将赢得可喜的收获!祝你:诚实守信,況着冷静,细致踏实,自信自强,去迎接胜利!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天朗气清,_____ . (作者: 《兰亭集序》) (2分)(2)《琵琶行》中诗人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

(1 分)(3)《人间词话》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 (2分)A.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育,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为了铁路的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项是( )。

(3分)“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摄影理论的核心,是世上众多的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金科玉律。

它讲求的是被摄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在某一时刻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和谐、达意的画面。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布列松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

①认为在再小的事物上也能发现伟大的主题②这本影集中收入了他126张摄影作品③而书中所有照片,都作为布列松自己实践的案例,来支撑这摄影美学观念④在该书的前言里,布列松引用“世上万物皆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来阐释自己的观点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①新技术当真是最伟大的“改变者”。

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了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②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脑残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③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的..,亦生野稗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在失去文化之肺;地铁上的“低头一族”,看的不是书报而是手机……商业和消费主义冲刷之下的大众审美河床,最低水位正在下降,有些地方甚至裸露出干涸的河底。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④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尼采曾对报纸的出现怒不可遏,认为这意味着忙乱、廉价的“短暂之物”取代了“永恒之物”。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⑤这样的感叹固然有其价值,但放宽视野却会发现,从印刷术的普及,到声光电的传播,再到信息技术的兴起,任何一次传媒工具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文化话语权的转移。

新中国“17年文学时期”全国仅发表长篇小说200部左右,谁又能想到如今某一文学网站号称有123万个作者,其中很多以每天1万至3万字的速度写作?正是报纸、影像、网络等技术手段的普及,让人类的文化空间拓展了而不是枯萎了,让知识和文化更能服务大众而不是被一小群精英所垄断。

⑥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有人做过统计,在当代中国,活跃在网上的知识分子只是知识界的表层,更庞大的群体基本不在网上发声,比例甚至低于领导干部。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⑦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对于有数千年文化的中国来说,信息化和技术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更为猛烈,产生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⑧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01月06日)3.第③段中的加点词“繁花”和“野稗”在文中分别指4.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5.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新技术转移了我们的文化话语权,也让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很肤浅。

C.当代文化人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这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C.当代文化人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这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D.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因为时代变迁和技术条件升级而改变。

6.阐释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3 分)7.联系文章标题,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评析本文最具特色的论证方法。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最重要的羊粪(节选)李娟①我们这里的人,形容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大,总是说:“跟啃奶疙瘩一样!”奶疙瘩就是酸奶煮沸后沥制的奶酪,很硬。

尤其是完全脱脂的陈年奶酪,硬得简直不近人情!任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留下几溜白牙印。

吃这种硬奶酪,得先在火炉上烤软了,或在滚烫的奶茶里泡软了,才啃得动。

加玛的一块奶疙瘩会啃三四道茶,从头一天泡到第二天,每道茶喝饱了就捞出奶疙瘩揣回口袋,到了下一道茶继续再泡。

做这件事时,她不但有耐心,而且有乐趣。

总之,奶疙瘩实在太难啃了。

②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

③我们到了。

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

但我们生活的这一小块沙丘间的凹地却漆黑、深暗。

这就是羊的功劳。

羊在这个沙窝子里生活过许多个冬天,羊粪一年年堆积,粉化,把这块弹丸之地反复涂抹成了黑色。

④尤其羊圈里更是堆积了又厚又结实的粪层。

居麻说,这些粪层每个月都会增厚半尺,一个冬天得清理好几次呢。

其中初冬刚到达时的第一次清理和离开前的最后一次清理最为重要,劳动量也最大。

第一次主要是为了挖出最底层的干粪层。

最后一次是趁春日暖和,把最表面那层厚厚的软粪层铲起,砌在羊圈周围晾晒。

这些粪块又黑又纯,一块块大小适中,是冬天里最好的燃料。

⑤最底层的粪层因靠近地表,沙土多,又硬又结实。

加之又平摊着晾了一个夏天,撬起时跟预制板一样整齐。

这些结实的粪板虽不能用做燃料,却是荒野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用这种粪板围筑起来的羊圈整齐又结实。

否则的话,又能用什么来盖呢?野地空旷,一棵树也没有,一把泥土也没有,一块石头也没有,只有低矮脆弱的枯草稀稀拉拉地扎在松软的沙子地上。

⑥就连我们人的饮食起居之处——地窝子,也多亏了羊粪这个好东西。

地窝子是大地上挖出的一个深两米左右的大坑,沙漠地带嘛,坑壁四周不垒上羊粪块的话,容易塌方。

然后在这个羊粪坑上架几根椽木,铺上干草,压上羊粪渣,便成了“屋顶”。

最后修一条倾斜的通道伸向这个封闭的洞穴。

当然了,通道两壁还得砌上粪块挡一挡。

连我们的睡榻也是用粪块砌起的,我们根本就生活在羊粪堆里嘛。

⑦“生活在羊粪堆里”——听起来很难接受,事实上羊粪实在是个好东西。

它不但是我们在沙漠中唯一的建筑材料,更是难以替代的建筑材料——在寒冷漫长的冬天里,再没有什么能像动物粪便那样,神奇地,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

——最深刻的体会是在那些赶羊入圈的夜里,北风呼啸,冻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脸像被揍过一拳似的疼。

但一靠近羊圈厚厚的羊粪墙,寒意立刻止步,和平的暖意围裹上来。

⑧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傍晚时分风雪交加,根本没工夫好好整理。

很快夜深了,大家非常疲惫,于是和衣躺在几乎什么都没铺的粪堆上凑合着睡了一宿。

大家的脑袋统统抵着粪墙,翻个身,羊粪渣子就簌簌掉得满脸满脖子。

要是有咧着嘴睡觉的习惯就惨了!不过即使是闭着嘴睡觉,第二天,还是……⑨好在经过休息,第二天大家都精神焕发,开始大力规整。

垮塌的粪墙被重新砌起,裸露的粪墙上挂满了壁毯和绣毡(最麻烦的事是往这样的“墙”上敲钉子,哪能敲得紧呢……),到了下午,地窝子终于焕然一新,体面极了!羊粪块们被挡得结结实实,统统退居到幕后。

⑩原先的羊圈只有居麻一家使用。

现在与新什别克家合牧,陡然多了两百只羊,羊圈必须得扩张。

居麻用十字镐把羊圈坚硬的粪地砸开,新什别克和小伙子胡尔马西(新什别克的弟弟)用尖头锨用力撬起粪板,加玛用方头锨把碎粪渣抛到墙外,我和新什别克的老婆萨依娜则徒手抱起大块的粪层递给嫂子,嫂子砌新墙。

墙砌好后,多余的粪块都得运出去,我们几个女人用塑料编织袋一袋一袋地往圈外扛。

干了整整一天。

那个累啊!而且粪尘漫天,呛得满鼻子满嘴都是。

大家不停咳嗽。

脖子里也全是粪渣。

这次清理,至少往下挖了一尺半深。

(11)虽然劳动辛苦,值得安慰的是,这两天的伙食开得特好!每天都有肉吃!还有肉汤熬的麦子粥喝,而且麦子粥里还拌了酸奶糊……还有土豆白菜炖的风干肉,而且肉是用羊油煎的……还有一顿焖了肉块的抓饭。

最重要的是,这几天的所有茶水里都煮了黑胡椒和丁香粒!哎哟——香喷喷!(12)羊粪地板是撬完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却是羊的“褥子”太薄了,地气太寒,体弱的羊可能过不了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