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贝父子》中火车意象研究
《董贝父子》的精神生态学维度探析
收稿日期:2017-10-14
作者简介:方明(198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70467);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A201715)。
71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第 32卷 第 1期
金钱、名利的欲望几乎达到了癫狂的病态。在《董 贝父子》中,男主人公董贝与相关的各个人物之间 的故事情节就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失衡的群体生态。 首先,董贝对其子女的认知是出于利益考量的,功 利主义价值观造成了对骨肉亲情乃至血缘伦理的 错误认识。小说一开篇便介绍了董贝的儿子小保 罗出生,董贝对小保罗这个男性子嗣的降临感到欣 喜若狂,因为终于等到了有男性后人可以继承和发 展他的公司经营事业了。可见,董贝的喜悦不仅仅 源自后代的诞生,更多的是来自对后续公司事业发 展的利益考量。也正因如此,董贝随后便为儿子设 计并安排了宏伟的人生规划。他早早地将六岁的 小保罗送进当地知名的专门培养优秀绅士实则是 拔苗助长的特殊学校,迫切地希望他尽快成熟以至 于可以和他并肩工作。[5]而与之相反,董贝对自己 的女儿弗洛伦斯则是毫不关心。在当时的社会价 值观中男权主义盛行,女性几乎没有任何地位,更 谈不上继承家族事业等大事了。也正是由于女性 后人没有资格继承董贝的经营事业,长女弗洛伦斯 在董贝的功利价值观认识中更加失去了价值,并因 此使得作为父亲的董贝总是对自己的亲生女儿缺 乏关爱甚至置若罔闻。正如董贝自己所言:一个女 孩对董贝父子公司有何用处,她简直像一枚无法用 来投资的 劣 质 钱 币。[6]其 次,在 婚 恋 观 念 上,人 们 对金钱、名利贪婪的欲望造成人们对婚姻的错误抉 择。董贝与伊迪丝的婚姻就是最典型的例证。董 贝选择伊迪丝作为第二任妻子是出于对其家庭条 件、社会身份以及对自己事业的发展益处等的综合 考量。这些考量因素的背后无不透露着人对名利 的欲望,而在这些考量因素中唯独缺少了建立婚姻 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没有感情基础的利益 门第婚姻中董贝与伊迪丝无法互相包容,他们的婚 姻必然走向崩溃。其实伊迪丝也是受害者,她始终 受到其母亲的功利价值观和贪婪欲望的影响和左 右。为了使得她与富庶权贵联姻,从小就被灌输着 追名逐利的思想,她自然而然地习得这种名利婚姻 的观念,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伊迪丝会选择与负 有盛名的傲慢冷漠的董贝联姻。此外,作为董贝妹 妹路易莎好友的托克斯小姐对董贝的婚姻野心也 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财富、名利欲望的狂热追求。从 托克斯与路易莎的日常对话中便可以看出她对董 贝的盲目崇拜。托克斯曾感叹到:董贝的财产多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参考)提示:1、以下选题及方向仅供参考;2、论文选题最好与自己的考研方向和兴趣统一;3、学生可以与梁建东老师共同商讨选题方向;4、论文选题确定后,不要再轻易改变;5、论文准备阶段一定要认真查找资料,做阅读笔记,并在观点较成熟之后,写出写作提纲,并交梁建东老师审阅、批准,否则不能进入下一步写作;6、绝对不允许抄袭,否则后果很严重;7、论文写作讲究学术规范;8、梁建东老师邮箱:liangjd2011@9、一些与论文写作有关的资料,请查阅华为网盘:a)用户名:liangjd2011@b)密码:liangjd2011文学史系列(一)古代欧洲文学1. 希腊神话2.希腊悲剧3.希腊喜剧4.荷马史诗(二)中世纪欧洲文学1. 骑士文学2. 市民文学3. 但丁《神曲》(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拉伯雷2.蒙田3.《随笔集》4.塞万提斯5.《唐·吉诃德》6.莎士比亚(四)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弥尔顿2.《失乐园》3.莫里哀4.《伪君子》(五)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1.孟德斯鸠2.卢梭3.狄德罗4.伏尔泰5.《新爱洛伊斯》6.《忏悔录》7.《爱弥尔》8.笛福9.《鲁滨逊漂流记》10.菲尔丁11.《汤姆·琼斯》12.歌德13.《少年维特之烦恼》14.席勒(六)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1.拜伦2.《恰尔德·哈罗德游记》3.《唐·璜》4.雪莱5.济慈6.华兹华斯7.普希金8.《黑桃皇后》9.《青铜骑士》10.《叶甫盖尼·奥涅金》11.奥斯汀(七)十九世纪中期欧美文学1.《红与黑》2.巴尔扎克3.《欧也妮·葛朗台》4.王尔德5.《驴皮记》6.《道连·葛雷的画像》7.福楼拜8.《包法利夫人》9.狄更斯10.《大卫·考坡菲》11.《董贝父子》12.《双城记》13.海涅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5.果戈理16.《钦差大臣》17.屠格涅夫18.《处女地》19.爱默生20.惠特曼(八)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文学1.宪章派诗歌2.左拉3.《金钱》4.《妇女乐园》5.莫泊桑6.《漂亮朋友》7.《人生》8.哈代9.《德伯家的苔丝》10.《无名的裘德》11.易卜生12.《玩偶之家》13.肖伯纳14.《战争与和平》15.《安娜·卡列尼娜》16.契诃夫17.《哈克贝利·芬》18.马克·吐温19.杰克·伦敦(九)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文学1.高尔基2.《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3.肖霍洛夫4.《静静的顿河》5.罗曼·罗兰6.《伟人传》7.《约翰·克里斯朵夫》8.《巴巴拉少校》9.《苹果车》10.普鲁斯特11.乔伊斯12.卡夫卡13.《变形记》14.德莱塞15.《欲望》三部曲16.《美国的悲剧》17.海明威18.《永别了·武器》19.《老人与海》20.《丧钟为谁而鸣》21.加缪22.萨特跨学科系列(一)哲学与外国文学例:1.希腊神话特征的哲学分析2.《拉摩的侄儿》与辩证法3.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哲学基础(二)伦理学与外国文学例:1.《荷马史诗》的伦理基础2.罗尔斯《正义论》与当代美国文学3.《红与黑》的幸福观(三)美学与外国文学例:1.从莎士比亚剧作看作为美学范畴的“悲”2.荒诞派戏剧审美分析3.拜伦诗歌的审美魅力(四)历史学与外国文学例:1.《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哲学2.狄更斯对法国十八世纪历史的独特描绘(五)心理学与外国文学例:1.弗洛伊德视野中的希腊悲剧2.欧洲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发展3.作为心理小说的《红与黑》比较方法讨论例:1.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比较2.希腊文学对罗马文学的影响3.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后世史诗创作的影响4.“新新人类学”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学(一)比较文学史以中西比较文学的历史联系与平行比较研究为主,特别是对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的研究。
创伤理论视角下《董贝父子》中的儿童形象研究
创伤理论视角下《董贝父子》中的儿童形象研究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他的15部长篇小说一经出版便在读者和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狄更斯擅长通过描写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来揭露社会的黑暗。
其中儿童形象的刻画在狄更斯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国内外对其作品中儿童形象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等少数作品中。
本文选取的《董贝父子》主要围绕海外贸易公司老板董贝的悲惨生活来展开,并且成功的塑造了在英国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三个不同阶层的儿童形象。
这些儿童在其成长阶段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来自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
然而到目前为止,鲜少有学者从这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更多的着重于研究作者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以及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作为人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童年阶段的创伤经历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狄更斯出生于19世纪英国的一个贫困的小资产阶级家庭中。
幼年的艰难生活和苦难的经历使得狄更斯对于创伤性儿童形象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创伤研究最先起源于19世纪,其中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研究为以后的创伤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借助创伤理论中的心理创伤对小说中的三位小主人公的童年生活中所经受的创伤经历进行分析,着重关注他们在面对创伤时的不同态度和心理变化。
本文一共分为5个章节。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狄更斯,《董贝父子》、以及其主要作品中的儿童形象。
第二章是对国内有关这部小说的研究综述,同时对创伤理论进行了概述,包括创伤的定义,创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结合心理创伤分析,从创伤性事件出发,揭示了作品中对儿童产生较大的心理创伤的事件主要包括:亲人的死亡,父亲的虐待以及专制学校压抑的教学环境和学校暴力。
其次通过文本细读,论述了小说中儿童不同的创伤症状的表现。
并且依据创伤的基本定义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探讨了造成儿童创伤的原因。
探求一代人的艺术密码——读徐则臣的三部长篇
个 具有 隐喻 性 的物 象 : 车 , 为他 出走 和 反 抗 的欲 望 火 作
物 。但 是 , 的每 一次 说 “ ”都 给他 带 来 更 大 的不 幸和 他 不 ,
灾 难 。“ 种种 不 幸 ”在 陈木 年看 来 ) ( 给他 无 比的压 抑 , 外在
故事 连 缀 法 )“ ” 边 喝酒 , 边 向表 弟讲 述 红旗 、 一 ,我 ~ 一 孟
的天 赋 , 望通 过 自己 的栽 培 , 希 向学 术 界证 明 小城 市 、 三
明、 秀 、 纱 周子 平 、 陈子 午和 姑 父 们 这群 外 来 者 、 边缘 人 的 北 漂 故 事 , 回答 表 弟 的 父 亲 ( 中 的 姑 父 ) 何 宁 愿 在 来 文 为
他们 对 自我位 于 其 中的体 认 。可 以说 , 部 小说 的结 构 比 这
很 多研 究 者 习 惯 把 徐 则 臣 的 创作 整 体 上 做 三 类 划
分 : 一 是关 于外 乡人在 北 京漂 泊 的 “ 漂 ” 其 京 小说 ; 二 是 其 对 于远 去 故 乡回顾 的 “ 街 ” f , 说 ; 三 是 从 小说 l 花 系 Jj j, 其 , - 0 作 形 式 上进 行 探 索的 “ 团 ” 谜 系列 。研 究 的重 点 自然 落 在
事 整 体 情节 和 事 态的 发展 外 ,整个 叙 事 笼 罩充 溢 着原 欲
的氤 氲氛 围 , 毫不 让人 感 到 它们是 几个 中篇 的连缀 。从 丝
内心 深处 和 陈木年 一样 充 满恐 惧和 无奈 挣 扎。
通 过 故事 人 的讲 述 连缀 同质 故事 的方 法 让位 于 类似 现 代 作 家 福 克纳 和 奈保 尔 们设 置 一 个人 物 来 讲 述和 体 验 ( 窥 视 ) 个世界 , 一 以此 隐 喻这 一代 人 在世 界 中 的位 置 , 以及
狄更斯眼中的英美文化—《董贝父子》和《游美札记》中火车意象研究
狄更斯眼中的英美文化—《董贝父子》和《游美札记》中火车意
象研究
《董贝父子》是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金钱至上的大资本家董贝的故事,他对待任何事物都毫无感情可言,包括自己的妻女,最后惨遭破产。
狄更斯在该作品中对火车和铁路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使它成为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在同时期的《游美札记》中,狄更斯也着意描写了当时美国铁路及火车的相关内容,火车上的见闻让作家从一个侧面了解了美国文化。
火车和铁路无疑是19世纪工业文明的重要象征,含义丰富。
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的火车意象,本论文论述了火车背后狄更斯眼中的英美文化。
19世纪40年代,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追求与火车一样的快速。
通过铁路和火车看英国社会,《董贝父子》也反映了当时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英国。
半年的游美经历使狄更斯发现,正在大力修建铁路的美国同样对速度有一种执着的追求,火车为不同身份的乘客提供的不同服务也体现了与英国相似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
狄更斯当然也发现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总体而言,他在火车上的见闻使他对英国文化更有信心,持更肯定的观点,因此塑造了彻底改变的董贝,作为社会改良的标本。
美国人在狄更斯的作品里显得更粗鄙,美国文化也似乎还落后于英国,这固然与美国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也与作家的偏见和局限性有关。
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董贝父子》中伊迪丝的堕落女性形象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2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3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4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5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6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7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8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9 从人格结构论视角看《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10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11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12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3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1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5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对文学的影响——以白衣女人为例16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17 On the Function 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18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19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20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21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22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23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24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老人与海》看虚无主义中的抗争及其发展25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26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27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28 Scarlett: A Feminist Preacher in the Old Time29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30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31 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32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33 从美学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34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35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36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37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38 Discussion on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39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40 A Humanistic Study on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41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42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43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44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45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46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权主义主题思想及对中国女性文学之影响47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 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48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49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50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51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52 An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in Charles Dickens’ Critical Realism Reflected in Oliver Twist53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54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55 浅析《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悲剧56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57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58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59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60 非言语交际在“别对我撒谎”中谎言分析的作用61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62 《觉醒》中的爱与死亡63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64 论英汉成语翻译65 An Analysi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6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67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68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69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70 中西方对"死亡教育"之态度的对比研究71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72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on Cosmetic Marketing based on Female Consumption Psychology73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74 中英文新闻标题对比研究75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人物形象分析76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77 On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Copies78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79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80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81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82 《榆树下的欲望》中艾比•普特曼悲剧的根源83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84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85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86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87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88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89 <<格列佛游记>>写作风格分析-杰出的寓言讽喻体小说90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91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92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93 对《绝望主妇》中加布丽尔的解读与阐明9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wo English V 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95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96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97 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98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99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100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01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102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103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颜色的象征意义10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105 《瓦尔登湖》与陶渊明作品中的自然观简析106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107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108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09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110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111 从女性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堕落与升华112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13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 alue114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115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116 苔丝形象浅析117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18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119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120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121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122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123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124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25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126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127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128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129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130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131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32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133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134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135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136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探究137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138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139 《永别了,武器》的存在主义解读140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141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42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143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144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145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146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147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148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149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150 中美幽默的比较151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152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53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154 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155 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156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157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158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159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60 论《觉醒》中艾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161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162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163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164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165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66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16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168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169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170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171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172 小说《蓝色城堡》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173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174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175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176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177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178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179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180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18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182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183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184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185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186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187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188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189 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色彩190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91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192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研究193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194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95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196 中美之间宴请礼貌原则的差异以及其产生原因197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198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199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200 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董贝父子》中伊迪丝的堕落女性形象。
《董贝父子》中火车意象研究
《董贝父子》中火车意象研究作者:李央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07期摘要: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而作为工业化代表的火车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生活并创作于该时期的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作品《董贝父子》中,深刻、细致地描述了火车这一意象。
通过对《董贝父子》中火车意象的分析,表现出狄更斯批判资产阶级、同情劳苦大众的人文主义关怀。
关键词:狄更斯《董贝父子》火车人道主义一、英国火车发展史1776年,英国著名发明家詹姆斯·瓦特(1736年~1819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同时,蒸汽机的出现也促使世界进入了火车时代。
英国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希克(1771年~1833年)受其父亲影响,于1804年2月,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6公里。
由此,瓦特的蒸汽机技术开始应用于铁路牵引动力。
1808年,特里维希克在伦敦建造了一条圆形轨道,他用自己制造的蒸汽机车牵引一列满载乘客的车厢在轨道上作了运行表演,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列真正的载客火车。
这次运行试验虽然成功,但由于蒸汽机车及其牵引的货物太重了,以至于生铁铸成的铁轨发生断裂,所以特里维希克的蒸汽机车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
“火车之父”乔治·史蒂芬逊(1781年~1848年)天生对机械具有非凡的技能。
1814年,他制成了第一台名为“布鲁克”号的蒸汽机车,以每小时6.4公里的速度牵引装载30吨煤的八节车厢试行,但结果不理想。
在这次运行中,煤矿上的居民看到烟囱中不断冒出火来,因此把机车命名为“火车”,并一直沿用下来。
经过11年的研究与改造,世界上第一台客货运蒸汽机车“旅行号”终于诞生了。
其于1825年9月27日试车,载客450人,速度每小时24公里,取得了成功,开辟了路上运输的新纪元。
董贝父子 悲剧原因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文)对《董贝父子》中主要人物性格以及造成其悲剧原因分析(外文)An Analysis of Mian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 in Dombei and Son姓名:***An Analysis of Mian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 in Dombey and SonAbstractThe paper makes an attempt to touch on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 .First,it gives som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is project,mainly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about Charles Dickens and his famous novel Dombey and Son by reviewing the main plot of this novel.Nest,it goes on analyzing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is novel from Dombey,his wife Edith and his son Paul.The paper will explore the character of Dombey from his arrogance,snobbery,greed and also indifference and analyze Edith from her arrogance and coldness,but strong emotion ,and her kindness to Florence.It will analyze Paul from his innocence and imagination and his fragile and weak health.And then,it focuses on exploring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 in details.It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Mr.Dombey 's tragedy from the value of that time and hid poor education,and the causes of Mr.Dombey's second wife's tragedy from the influence of her moth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at that time,It also goes to Paul's from the influence of his father and his poor health.Finally ,it will give a conclusion on this proje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novel and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not only aiming at having a better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ought of this famous novel in some aspects,but also,to some degree,being of great importance to get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riting style of Dickens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Victorian Age.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Their Tragedirs in Dombey and SonOutlineThesis Statement:The novels and makes an attempt to touch on the main characters,and goes on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 further.Ⅰ.IntroductionⅡ.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A.Dombey's Character1.Arrogance2.Snobbery and Greed3.IndifferenceB.Edith's Character1.Arrogance and Coldness2.Strong Emotion and Rebelloin3.Kindness to FlorenceC.Paul's Character1.Innocence and Imagination2.The Different Thoughts from His FatherⅢ.The Causes for Their TragediesA.The Causes for Mr.Dombey's Tragedy1.The Value of money and Social Status in Capital Society2.Poor EducationB.The Causes for Edith's Tragedy1.The Influence of Her mother2.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C.The Causes for Paul's TragedyⅣConclusion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 in Dombey and Son Ⅰ.IntroductionCharles Dickens,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of Victorian Age,was born in 1812 at Landport, a district in the city of Portsmouth,Hampshire,Due to his poor family,he got little education.When he was 12,he left school to make living and,with the help of a relative,and found a job pasting the labela on bottles in a blacking warehouse.He was poorly clothes and fed.At fifteen,he began to work as a lawyer's office boy,studying shorthand and reading a lot in his spare time.His first poblished sketch appeared in 1833,and a series of stories and sketch followes.And they were collected in 1836 as Skeches by Boz. Dichens spent his whole life in writing and created many famous novels.His literature care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first period is from 1836 to 1841.The main works of this period are Oliver Twist,Old Curiosity Shop,The Pickwick Paper an so on.Dockens exposed many shortcomings of the society and wrote many novels based on the social backgroud of that time.The marked feature of this period is youthful optimism,This optimism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tty bourgeois humanitarians of his time.He also believes that all the evils of capitalist world would be remedied if only men treated each pther with kondness,justice,and sympathy.The second period referred to 1842-1850.It is marked for excitement and irritation,In this period,he made a trip to America.And then,hid optimism towards the capitalist society was profoundly shaken.However,his writing skills changed a lot.The structure was more logic.Dombey and Son belongs to this period.The thirdperiod tended to be intensifying pessimism.The main work of this period is A Tales of Two Cities,Hard Times and so on.Dombey and Son is a work created by Charles Dickend in his second literature career and the satire to the bourgeoisie is more poblic and fiere.The main conflict of this novel is love and money.The hero,Mr.Dombey,in Dombey and Son,is a capitalist but selfish,greedy and indifferent.To protect his wealth and his occupation,he wants a son.He regards his wife as a tool to produce an heir.His wife gives birth to a son and dies,but the baby is fragile and weak.What's worse,he takes all joys of child away and soon the bgagby dies.He has a daughter and also neglects her because she is just a girl.Mr.Dombey is shaken by the death of his son and he gets married soon.And his second wife,Edith,is a beautiful,arrogant,but poor woman.Mr.Dombey does not show concern to her.What all he wants is a beautiful wife and a tool for producing a son.Edith elopes with Carker,who is a villain and then leaves him.Dombey persuades Edith.Carker who is refused by Edith now is very shocked and falls froms the trains station platform,and is killed.And soon Mr.Dombey gets bankrupt,However,he is moved by his daughter and gets forgiveness from Edith.Of all Dickens'snovels,Dombey and Son has been the least adapted for the film and television.This is surprising,given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of the subject matter-the need to balance family with business,and self-image with human interaction.It has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by many scholars.Yin Qipin pointed out the images of train in Dombey and Son1.Dong Yan ,a teacher ,analyzed th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of Edith2.Gao Yuan once made a comment from criticizing the realism of Dombey and Son3.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fing that many works deal with this famous work in details,In other words, a few points of the novel has just researched and an overall research has not been found.Dortunately,this thesis makes an attempt to research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causes of their trsgedies from many aspects.It giv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and its author.Ⅱ.Analysis of Main Chzracters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roles in this story.They are Mr.Dombey,Paul,Edith and so on.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re appeared different kinds of chzracters and values.A.Dombey's CharacterMr.Dombey is the hero of this novel.He is rather bald,rather red,and though a handsome well-made man,too stern and pompous in appearance to be prepossessing,He is the owner of a shippping house.What all he wants is heir to keeo his company and fortune,depite of his money,he does not know how to love others,including his families.All in all,he is an arrogant,snobbish,greedy,and indifferent man.1.ArroganceThe first impression what Dombey gives us is arrogance.Apassage of this book gives a good performance to the character of Dombey .In the Dombey's view:The Earth was made for Dombey and Son to trade in ,and the sun and the moon were made to give them light.Rivers and seas were formed to float their ships;rainbows gave them promise of fair weather;winds blew for or against their enterprises;stars and planets circled in theie orbits to preserve inviolate a system of which they were the Center.Dombey shows arrogance to all people,and shows his pride to his wife,Fanny.He is at the top of the world,while Fanny,his wife ,is just a tool to give birth to an heir.In his mind ,"a matrimonial alliance with himself must,in the nature of things,be gratifying and honorable to any woman of common sense."Mr.Dombey also shoes arrogance in the battle with his second wife,Edith.Dombey ,a cold gentleman,just knows how to trade,but does not know how to love others.Though Edith is a beautiful woman,she is cold and proud.Therefore,their marriage becomes a cold war.The importance conflict between them is that Dombey requires Edith absolute obedience,but she does not,which also results in their tragedies.Also when he finds a nanny for Paul,he looks down upon her and also tells her that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and the little baby is justa trade,has no any affection.2.Snobbery and GreedAs a typical capitalist in nineteenth century,Mr.Dombey is a rich capitalist and owns a big company,but he can't get rid of snobbery and greed.He thinks that money is everying and he can't live without money.His wife is just a tool to give a son.When he wants to find his second wife,he just wants to fing a woman who is beautiful ,accomplished to fit his position and benefits his reputation,He is always eager5 for making money and tries all his best to earn more money.When Paul asked what the use of money is,his answer is that money is everything.When he chooses a teacher for Paul ,he thinks that the expensive is the best.He does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his son,and so the little boy dies soon.Thus,his greed reveals clearly, 3.IndifferenceMr.Dombey is a cold gentleman,He does not show concern to others.His house is cold and his office is miserale.He regards his wife as a tool to bear a son. When his wife gives birth to a son,she is weak and going to die.However,he does not pay any attention to her and just cares about his heir.When she dies ,he just has a sense of loss,for he thinks of his wife as goods.As for his second wife,Edith,he also hardly shows concern to her.In his points of view,it is her great honor to marry him and obey him absolutely."Here again,Mr.Dombey's assent is qualified:because he is going to confer a great distinction on a lady,and doubt,she is going ti be envied most.'In his mind ,she is a asset,not a wife.When he meets Edith and asks some questions about her,he hurts her self-esteem,but does not care about this.What all he cares about is his dignity,furtune and atatus.The reason why he marries her is that Edith seems to the woman who could brings him great occupation and furtune.As for Paul,he thinks of him as an heir of his firm,not his child,The boy does not get love from his father but is driven to groe up quickly.There is another matter"His young gentleman has to accomplish a destiny.A destiny, little fellow."It can be seenthat Mr.Dombey does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his little son and only regards the little boy as a tool to take over his company .It also can be seen that he also has a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his only daughter,because she is just a girl and she cannot inherit his fortune.Hpwever,he lives with his daughter after his bankruptcy at the end of story.The two makes a sharp contrast.To the lower class people,he shows no respect at all.When he is looking for a nanny for Paul,waht he say is different to Polly,when he finds her.He says to her :"When you go away from here,you will have concluded what is mere matter of bargain and sale,hiring and letting:and willl stay away.The child will cease to remember you;and you will cease ,if you please ,to remember the child.'He does not care about whether his saying will hurt Polly.After Polly becomes Paul's nanny,the little baby gets stronger and stronger.When Polly leaves,the scene is very touching .Polly shows a lot of affection to two children and the little boy cries so sad.However,Dombey is very angry and hates Polly as if he has something lost,because he thinks that Paul is his son,his nelongings.Besides,he likes flattery.He thrusts Edith's lover Carker absolutely and thinks that what Carker says is from his inner heart.However,what Carker and does id absolutely Dombey and his money.All these and some other factors lead to his bankruptcy.However, he gets a surprisingly happy ending at the end of story.He lives in his daughter's family ,becomes an amiale grandpa,and gets forgiveness from Edith.B.Edith's CharacterAfter Paul's death,Dombey marries Edith soon.In fact,the marriage between Dombey and Edith is just a trade between money an occupation,without love.Therefore,their combination is doomed to be a tragedy.1.Arrogance and ColdnessEdith's family is poor and her mother sales for wealth regardless of her feelings.She lives as she says to her mother:"There is no slave in a market,there is no horse in a fair,so shown and offered and explained and paraded, mother,as I have been,for ten shameful years."She lives a miserable and cruel life since her childhood.Therefore,she becomes arrogant and cold after many sufferings.She is forced to marry Dombey.However,their marriage is not happy.Dombey is arrogant and occupation.He demands her to obey him absolutely.As for Edith,it is impossible and it is a destiny for them to make a conflict.2.Strong Emotion and Rebellion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 but also versatile.The reason why she marries Dombey is that she is forced by her mother for wealth.Although her husband provides her a rich life,she wants to be free and pursues a peaceful and happy life.Edith has a pure inner heart and a unremitting character and is rager for freedom,true love,equality and happiness.Therefore,she tries to change her terrible situation that she betrays her husband and elopes with Carker who is a bad person in the whole story.Nevertheless,in the end,Carker meets Dombey in the raliway station and falls in front of a train.In the story,Edith not only destroys Dombey's family,but alsohis furtune.And she pursues her own life in her own way.At the end of the story ,she lives her rest life in an isolated way.She forgives Dombey after his finding the way to his heart and also hopes to get forgiveness from him .Although she does not regret what she does ,she also decides to meet Dombey again.According to Dong Yan,"If a person is not satisfied with his presence situation,he pursues a better life and then pays a large price for it .The price and the present result produce harmony.This kind of harmony can be called tragedy."And then according to this famous remark,Edith's life can be clearly as a tragedy,for she tries to be free,but since then she is notorious for her elopement and her behavior,which is not permitted at that time.3.KondnessFlorence is only daughter of Dombey .She is a beautiful and kind girl.Nevertheless,she cannot get love from her father because she is a girol and she cannot inherit the fortune,She is ignored by her father.While from her stepmother,she can get love.Although Edith is arrogant and cold ,she shows kindness to Florence and gives her love as a mother,also as a friend.Therefore,Florence shows a deep affection to her.From this short describle,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can be seen:She led Florence to a chair beside her ,and sat down;Florence looking in her face,quite wondering willingly at its beauty,and willingly leaving her hand in her hand.Have you been alone,Florence,since Iwas there last?Oh,yes!smiled Florence hastily.She hesitated and cast down her eyes;for her new mamma was very earnest in her look,and the look was intently and thoroughly fixed upon her face.Edith is an arrogant and cold woman for others,but she shows her love and kindness to Florence.It can show her strong emotion.C.Paul's CharacterPaul is born with tragedy ,because he lives in such a family.His mother dies at his birth leaving him a weak and poor health.His father is expecting his birth,not for love but for an heir to briong up.Paul is an innocent boy.However,his childhood is deprived of by his father,because he is the heir of Dombey and Son.He is also an imaginative boy,He can see the tiger and lion from the wallpaper and make faces towards the wall,but others can't.Paul has a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es money/When he asks his father what the use of money is .Dombey's answer is that money is everying and money can get them honor and status.When Paul asks why money can not make his mother alive,Dombey avoids his question and says that money can make others fear and respect us.It can ben seen that two different values exist between them and how innocent Paul is.He is sent to school at the agr of 6,which can train a child to be a talented adult soon.And this school is famous for its dead ter,the little boy can't bear such kind of burden and suffers his fragile health a lot.At last ,this leads to his early death.Ⅲ.The Causes for Their TragediesEdith lives a tragic life and suffers a lot,The marriage between Mr.Dombey and Edith is fragile and will break sooner or later.Then,a blow strikes Dombey .It not only strikes Dombey's belongings but also his family.A.The Causes for Mr.Dombey's TragedyIn the story,Dombey loses his furtune and his family breaks down after the accident.His tragedy is not only owing to his own character but social background of that period and his education.1.The Value of Money and Social Status in Capital SocietyAt that time ,the society develops quickly becaus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society came to Capitalism.The train has been appeared at that time and it had a remarkable significance.According to Altick,he said:"The train makes speed widely apread.In this aspect,the work of the train is more than any other inventions of Victorian Age."The "train'is the sig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It showed the change of the society and also hints the character of people at that time.At the same time,Dickens shows us all aspects of that society.In the novel,various characters can be found.In that capital society ,the social class was divided sharply.The rich pursued fortune,honor and higher social status and was arrogant and indifferent to the poor,which was full of fierce competition.Mr.Dombey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period.He is not only arrogant and snobbish,but also indifferent and shows no concern to others.He just knlws how to pursue assets and fame.Obviously,h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is social atmosphe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his way of thinking.Suck society strives him to change hi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ursue more thihngs.Therefore,it also leads to Dombey tragedy.2.Poor EducationAt that time ,the economy of England developed quickly,however ,its education did not.There were many reasons :the country paid no attention to it and did no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many children went to study in church;some poor children could not pay the tuition and went to make a living in the factory.Dombey dies not receive a good education and he dies not know how to educate his only son.When his son is very little ,he sends him to a boarding school,which can cultivate a child into a versatile man and is famous for its deadly teaching method.The school ign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thenselves and just pursues the results.After all, Paul is a little child and can't suffer much.Howeer ,Dombey just wants the little boy to grow up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can take over his furtune.From Paul's education,it can be seen that Dombey has a poor knowledge on education.Therefore,id leads to his tragedy,also Paul's.B.The Causes for Edith's TragedyEdith is another tragedy. In the story ,Edith pursues a happy and peaceful life,but she could get it and suffers a lot.In the end ,Edith leaves Dombey.From then on ,she lives in an isolated life.Her tragedy is owing to both her mother's influ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in that society,also her own character.1.The Influence of Her MotherWhen her family goes to bankruptcy,she lives a terrible life and has a unhappy childhood.The only thought in her mother mind is let Edith cater to the rich people and marry them.Her aim is to get more money.With the influence of her mother,she becomes cold and arrogant.When Edith marries Dombey, she was young ,she was just a tool for her mother to make money.Her mother sells her for money just like sells an animal.2.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of this Period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some extent, the Feminism has not been developed thoroughly.The sicial class of women was very low.It is impossible that women can get away from a terrible marriage in a common way.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largely depends on men.In such a society,she finds her own life in her own way.What she does absolutely can revenge on her mother and Dombey.C.The Causes for Paul's TragedyWhen the little Paul is born ,his mother dies and leaves him a fragile and poor ter,his father's wrong education leads to his early death.Mr. dOMBEY WANTS A SON AS AN HEIR OF HIS COMPANY AND IS VERY SURPRISED AT pAUL'S birth,Mr.Dombey is eager to bring him up and let him inherit his fortune.However,he neglects that Paul is just a child and takes Paul's childhood away.Paul is sent to go to a school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dead method without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child.In fact ,the little Paul is innocent and kind and likes his sister and nanny.He is cuious about the world.Unfortunately,under the burden of the study and the weak health,to some extent,his death in early age is doomed.Ⅳ.Conclusion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their tragedies.Dickens criticizes the notorious behavior of the capitalists and describes the people of every social class.And Chaeles Dichens civers the society widely. It reflects the images of that society in nineteenth century,At first ,Dombey is a selfish arrogant,cold and indifferent.He thinks of money as everything;he regards his wife as a tool to give a birth;he accelerates Paul's capitalist in that ter a blow strikes him and he loses everything except his daughter who is neglected by him all the time.Dombey is the center figure of this novel.Due to his character and social background,he loses everything except his daughter.The tragedy of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is novel almost is resulted by him.Besides,Edith is also influenced by her moth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Paul's health condition can't be neglected.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novel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u money but happiness,love and health.Notes殷企平,<<董贝父子》中的铁路意象《外语与外语教学》。
女性自我超越的悲剧--评《董贝父子》中的伊迪丝
女性自我超越的悲剧--评《董贝父子》中的伊迪丝
董燕
【期刊名称】《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10)004
【摘要】在十九世纪女权运动蓬勃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董贝父子>中的女主人公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激烈反抗和自我超越,但由于时代和历史条件,这种反抗无法摆脱悲剧性的结局,其原因发人深思.
【总页数】1页(P109-109)
【作者】董燕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一曲人文主义的悲歌——评伊迪丝·华顿的《伊坦·弗洛美》 [J], 李俊宇
2.是《董贝父子》,还是《董贝父女》?——狄更斯笔下的“进步”和异化 [J], 殷企平;;
3.从《欢乐之家》窥伊迪丝·华顿的悲剧意识 [J], 吴苏明
4.评伊迪丝·沃顿《伊坦·弗洛姆》的描写特色 [J], 潘建
5.评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另两个》中叙事视角的局限性 [J], 吴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狄更斯小说中伦敦的城市意象解读
2532020年35期总第527期ENGLISH ON CAMPUS狄更斯小说中伦敦的城市意象解读文/孙雅楠利弗、大卫·科波菲尔和匹普等,虽然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但在其人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却都是发生在伦敦这个城市。
因此,狄更斯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城市艺术的表现,对狄更斯作品中伦敦这个意象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狄更斯小说中伦敦的特点分析首先,伦敦是一个城市。
“上帝创造乡村,而人类创造城市”,因此城市之于乡村就等同于人文景观之于自然景观。
城市的人文景观是人把自己变成了什么,即城市是人造的城市,城市的样貌取决于人类的需求。
自然与城市环境的不同,在与狄更斯同时期的丁尼生(Alfred,Lord Tennyson)的诗作中直观地体现出来。
丁尼生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生于乡下,且发现自己的想象力从乡间生活中得到激发和滋养,因此对于丁尼生来说,落叶松上一缕缕粉红的绒毛就能在诗人心中迸发出美丽的诗句。
而狄更斯作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自孩提时代开始,只要有人城市是人类的生活空间,政府及学校等管理机构所在的建筑物,不同阶层甚至不同国家的人们工作和生活所在的聚集场合,连同城市与人之间产生的习俗及情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活生生的、不断产生变化的人间场景。
芝加哥学派将城市定义为“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
因此,城市在文学作品中应如何表征,不同的作家从自身的感想和生活经历出发,投射出文学创作中的异彩纷呈的城市意象。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Pickens)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文学成就斐然的作家。
在狄更斯一生的著述中,又尤以小说的成就令读者叹为观止。
阅读其小说作品时,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一座城市——伦敦。
伦敦是狄更斯小说中最主要的场景,除了《艰难时世》(Hard Times )的场景设置在焦煤镇外,其他小说几乎都是以伦敦为主要场景。
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
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实用版】目录1.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概述2.火车在文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3.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发展历程4.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5.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和价值正文【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概述】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顾名思义,是以火车为创作主题的各类艺术创作。
从文学、电影到音乐,火车都作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元素,吸引着无数创作者。
火车象征着远方、冒险和未知,这种特殊的意象使得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艺术价值。
【火车在文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在文艺作品中,火车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火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它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其次,火车象征着空间的转移,它穿越城市和乡村,连接着不同的地域文化。
最后,火车还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它载着旅客驶向他们的目的地,象征着人生的起起伏伏和命运的无常。
【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发展历程】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火车的普及和发展,火车开始逐渐进入文艺作品中。
早期的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主要以描写火车的速度和效率为主题,强调火车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情感和命运,火车成为了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的载体。
【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代表作品包括电影《火车上的男人》、《火车司机》,小说《火车上的邂逅》等。
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以火车为背景,通过描绘火车上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人生的百态和社会的变迁。
【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和价值】火车题材的文艺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展现火车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描绘火车上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真相,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深刻的影响。
FR利维斯论狄更斯[权威资料]
FR 利维斯论狄更斯摘要:F・R利维斯作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英国小说家进行评价时,对查尔斯・狄更斯的研究前后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关键词:利维斯狄更斯F・R利维斯是上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对英国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他以《细察》为阵地着眼于英国小说的批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伟大的传统》被公认为是其小说批评的代表作,并奠定了利维斯在英国小说批评界的地位。
此后,他陆续出版了《小说家劳伦斯》(1955)、《安娜・卡列尼娜及其它论文》(1967)及与其夫人合著的《小说家狄更斯》(1970)等小说批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利维斯对英国小说家进行了梳理。
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自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836)问世以来便备受瞩目,一直是英国文坛上不可忽视的巨匠。
虽然曾经一度他的作品遭到批评界的质疑,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狄更斯又重新获得批评界的青睐,声望急速上升,而在捍卫狄更斯声誉的战斗中,利维斯对修正人们对狄更斯的误解和成见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英国小说批评家的利维斯,在重估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时,无论如何也不能绕过狄更斯。
而利维斯对狄更斯的评价常常是前后矛盾,并总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第一章中,对狄更斯的评价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充份肯定了狄更斯对位于“伟大的传统”之列的小说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狄更斯影响了乔治・艾略特的人物刻画;在亨利・詹姆斯的《卡萨玛西玛公主》中也可找到狄更斯的影子;同时其影响力所及还到了D・H劳伦斯笔下的《迷途的姑娘》中。
在评价康拉德时,利维斯高度肯定了狄更斯对其艺术创作方面的影响,在康拉德的《特务》中可以看到其身影:“狄更斯也许推动了康拉德在其艺术中发挥他俩那相近相似的非凡想象力和表现力”。
利维斯一方面肯定狄更斯是个大天才,恒居经典文豪之列,但同时他也指出狄更斯的天才却是一个娱乐高手之姿,并称“成熟的头脑在狄更斯那里,都找不到什么东西要求人去保持一种持久而非同寻常的严肃性”。
查尔斯狄更斯《董贝父子》中董贝形象解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2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3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4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5 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6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7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8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9 The Process of Anna’s Spiritual Integration in D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10 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11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12 探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3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14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主义15 田纳西•威廉姆斯《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7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18 英汉文化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不可译性19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20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21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22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23 The Reflec 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rlando24 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25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26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27 (英语系经贸英语)解读国际知名度假村产业创新模式—以地中海俱乐部为例28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29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30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31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32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33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34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35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旅游翻译36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恋母情结分析37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38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3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40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41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2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43 消费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嘉莉妹妹》44 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45 从对等功能理论看《卡斯特桥市长》中的比喻修辞46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47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48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49 《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50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51 托马斯·哈代《还乡》中的时间与叙事52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53 修辞手法在TED演讲中的运用54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55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56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57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58 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主题思想59 《简•爱》的女性主义解读60 从皮普的身份扭曲浅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人文主义的“不道德”61 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62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63 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64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65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66 电影《超人:钢铁之躯》中的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体现67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68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析69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70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71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72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73 《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74 从模因论角度下谈广告语的仿译75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76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77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78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79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80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81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82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83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84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85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86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87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88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89 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90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91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两性意象的象征研究92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93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94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95 论“黑”字所体现的对美国黑人的种族歧视96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97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98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99 《在路上》:垮掉一代的反叛与追求100 解析斯嘉丽的性格及其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借鉴意义101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102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103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10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05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06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107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08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109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110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111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11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113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114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115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116 试论高中英语学习者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117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18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19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120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121 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122 The Travel of Freedom—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23 我们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式英语124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125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26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127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28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12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30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131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132 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133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134 《金色笔记》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135 美国西部文学中的牛仔形象所体现出的美国英雄主义136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137 美国广告语中的会话含义研究138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39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140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4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从抗拒到妥协的精神之旅142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143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144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145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146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147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48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149 挣脱世俗枷锁,定义自我人生意义——解读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人生哲学150 网络微博语言特征151 分析《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二重性格152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153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54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155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156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157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158 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159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160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161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162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163 “误译”现象的合理性探析164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16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166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67 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168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169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170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171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72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173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174 讨论型课堂与英语学习175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176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177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178 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179 中英颜色词及象征意义18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181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82 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183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184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85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186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187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188 花园小径句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189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90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191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192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93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194 论《荆棘鸟》中德罗海达的寓意及其对命运的影响195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96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197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198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199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200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
董贝父子_中的_铁路意象_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简介:殷企平(1955 - )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小说,西方文论收稿日期:2002 - 08 - 262003年第1期总第166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3 ,№1Serial№166《董贝父子》中的“铁路意象”殷企平(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浙江杭州310028)摘要:威廉斯和马库斯在探讨《董贝父子》中的“铁路意象”时没有对以下问题作出充分的回答:狄更斯关注的焦点是什么?铁路意象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对该意象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清它的背后是挥之不去的忧患意识,是对伴随工业革命而盛行的社会价值观的质疑,是拯救人类灵魂的努力。
关键词:狄更斯;铁路;社会价值观Abstract :Raymond Williams and Steven Marcus have failed , in their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the railroad in Dombey and Son , to giveadequat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 What is the focus of Dickens’concern ? What profound thoughts are hidden in the depth of therailroad image ? A close2up look at its immediate and socio2cultural contexts reveals that behind the railroad image lie the haunting anxietyover and the challenge to the social values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re also lie the attempts to resuscitate the hu2man soul.Key words :Dickens , railroad , social values中图分类号: I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6038 (2003) 01 - 0037 - 04“铁路”是狄更斯名著《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 ,1848)中的主要意象之一。
《董贝父子》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董贝父子》简析介绍赏析鉴赏《董贝父子》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的长篇小说。
伦敦大商行老板董贝一心追逐金钱,毫无人性。
他对长女芙洛伦丝十分冷酷,视同路人。
妻子生了个儿子,董贝欣喜万分,因为儿子可继承他的事业。
妻子产后暴病身亡,董贝无动于衷。
他热心地按照自己的模式强制性地教管儿子,导致儿子夭亡。
芙洛伦丝被一女骗子骗走,幸亏青年职员瓦尔特将她找回。
数月后,瓦尔特被董贝派往西印度群岛任职。
董贝续娶年轻寡妇爱狄丝为妻,目的是让她生育继承人。
爱狄丝对芙洛伦丝非常关心、爱护,却引起董贝的不满和压制。
爱狄丝忍无可忍,愤然出走。
芙洛伦丝也不堪歧视,逃离家门,与回到伦敦的瓦尔特结合。
董贝终因独断专行,众叛亲离,在商业竞争中失败而宣告破产。
正当他准备自杀时,芙洛伦丝来到他身边,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兴趣。
董贝终于醒悟,和女儿、女婿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小说通过董贝的生平遭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利润高于一切的原则,也透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董贝是个浑身充满铜臭味和血腥气的大资产阶级典型形象。
他冷酷傲慢,把商业利润看得高于一切;他爱儿子,仅因儿子是他事业的继承人;他的再婚,也只是为了使巨额财产后继有人。
对爱情,他也认为可通过金钱来购买。
董贝还狂妄之极,自认为是统治全世界的社会力量的代表;地球、太阳和月亮都在为董贝公司的贸易活动而运转。
除了金钱,董贝对一切都毫无感情。
对他后来身陷绝境的描写,反映了作家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象的憎恶,也表明作家对资本主义秩序的永恒性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爱狄丝改嫁董贝,表明金钱已渗透到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领域,婚姻也服从于精明的金钱计算。
但作为一个努力维护人格独立的年轻寡妇,爱狄丝的人性尚未泯灭;表现在她给芙洛伦丝的温暖与关怀。
为了报复董贝,她的出逃闪现着个性尊严的火花。
小说的结局,董贝父女团聚、和解,仍留有作家企望通过道德说教使善战胜恶的思想痕迹。
小说充分显示出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
(doc)“火车”意象的影像文化内涵——影片《周渔的火车》和《安娜·卡列尼娜》情爱观读解
“火车”意象的影像文化内涵——影片《周渔的火车》和《安娜·卡列尼娜》情爱观读解卡列尼娜》文学史上永恒不灭的爱情主题,根据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分,有追求精神之恋的”神性之爱”,也有贪图物欲的”世俗之爱”,这有如天平的两极,很难找到”黄金分割点”.精神与物质,神性与世俗难以两全,在爱情的十字路口,人们将如何抉择?本文以《周渔的火车》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作品中主人公一周渔与安娜的爱情历程为例,通过共同意向与不同命运的阐释期待给人们一些启示.一,周渔与安娜周渔是北村,孙周编剧,孙周导演的电影《周渔的火车》里的女主角.她的爱情在诗情画意中充满了浪漫,她因为陈清的诗爱上了这个清贫而有些忧郁的”诗人”.陈清是一个终日与书为伍的图书管理员,会写一些缠绵而伤感的诗歌,而周渔则具有艺术气质,她的工作是在瓷器上画画,可见爱情的双方都是富有诗意的人.共有的艺术审美潜质使他们在那诗意的夜晚进发出爱的火花,周渔热烈而执着地开始了她对诗意爱情的追求,她每周坐两次火车到重阳看望陈清,将一次次劳顿的旅程化作幸福的颠簸.为了立刻能收到陈清的新作,周渔买了两个13P机,让诗人写好后能马上传给她.她决定为诗人出诗集,开诗歌朗诵会,于是倾尽所有,卖掉自己收藏的所有瓷器,希望能帮助诗人在这个社会争取”成功”.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周渔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爱情,是一种远离了世俗,发自内心,纯粹的爱情,是一种神性之爱.然而,爱情也需要面包的.周渔的奔波劳累使得她在火车上晕倒,陈清除了几句安慰外,他无能为力,无法改变这一切.此时诗人甚至还面临着下岗的危机,最终参加了援藏.周渔追求的爱在现实生活中一次次遭到无情的打击,这种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滋润的土壤.这种精神上的爱情不断遭受世俗爱情的挑战.她在火车上遇到了粗矿幽默的兽医张强.”兽医是一个工作安定,能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的人.这种人不但能为女人付出感情,也能付出汗水.相比而言,诗人并不准备为女人做事.他们一般比较习惯于让女人为他们做事.周渔在火车上流产(如果我没理解错)之后,诗人并不到周渔家里看望,只是用BP机发了安慰的留言,自己留在住地看电视消磨时间.这使周渔十分失望,也促使周渔(在复原之后)在火车上和兽医接近.并且摔掉了和诗人恋爱时画的瓶子.毫无疑问,女人如果想生儿育女,建立家庭,需要兽医这样的男人.诗人在这方面是没有用的.”张强告诉她”命运就在你的手中”“浪漫的诗情画意谁都喜欢,可要过日子就不行”“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兽医睿智的现世哲学让周渔暂时游离于神性之爱的追求.但现实的张强以为生活就要现实,他不知道如何带给周渔想要的精神生活.他对周渔的神性之爱充满困惑,周渔和张强的爱,如果有的话,也只能是世俗之爱.而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也面临着周渔一般的爱情抉择.她年纪很轻就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官僚政客卡列宁,这个冷酷无情,醉心功名的人根本不懂爱情.正如安娜说的:”卡列宁’是一架官僚机器,当他生气的时候简直就是一架凶狠的机器’,’他们不知道8年来他是怎样摧残了我的生命,摧残了我体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过我是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安娜不仅美丽,且内涵丰富.”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微笑中显现出来.”安娜的激情一直在世俗家庭生活中遭到压抑.长达8年不知何以为爱的婚姻生活使安娜在身心方面受到了巨大的煎熬.安娜邂逅了沃伦斯基.他外表温文尔雅,聪明,勇敢,有教养,而且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他蔑视传统观念,有着维特式的不顾一切的热情,这是他和安娜的共同性格特征.他热烈而深情地追求安娜,安娜也渐渐对沃伦斯基心动,两人由此产生了爱情.这种爱使安娜不顾一切投身于沃伦斯基的怀抱,可见这种爱也是远离世俗,完全发自内心纯粹真挚感情是神性之爱.为了两个人之间甜美而又充满激情的爱,她选择了爱情,决然地背叛了家庭,义无反顾地与卡列宁决裂,去追求和享受爱情的幸福.二,周渔与安娜的困境:神性爱与世俗爱的冲突周渔在一次次的劳累,失望之后身心交瘁,神性之爱给予她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带给她身心的疲惫与痛苦.张强的出现,恰能缓解她的苦楚.张强的现实让周渔对自己对神性之爱充满了困惑和怀疑,但这并没有泯灭周渔内心对神性之爱的渴望.理想与现实,两股背道而弛的力量纠缠着她.因此,对于张强,周渔先是拒绝,继而投怀送抱,最后还是离开.周渔在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摇摆不定,其实质是在神性之爱与世俗之爱之间的游弋.与周渔不同的是,安娜是从世俗之爱的失落追寻神性之爱的,体现在她身上的冲突则是家庭与爱情的矛盾.逾越传统道德的藩篱之前,安娜不无犹豫.她久久不敢应答爱情的呼唤,因为那模糊的意识到的幸福与她从小就受到的教养相抵触.她用笼罩着传统道德观念阴影的心去迎接爱情的降临,首先感受到的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爱情的痛苦.卡列宁为人伪善,为了使安娜就范,几乎用尽了一切手段,如家庭的羁绊,宗教的感化,舆论的谴责,法律的制裁等.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舆论压力下,安娜充满着愤恨和痛苦.与沃伦斯基结合时,安娜内心充满了惊慌和绝望,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咎无可辞,除了俯首求饶以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不仅对丈夫,对儿子,她对吉提,对杜丽,甚至对仆人,对门房,都感到问心有愧.但安娜依然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现实生活中,沃伦斯基受到的窘迫令两人经常为小事斗嘴怄气,这使安娜以为沃伦斯基不再爱她了.在安娜方面是由于”要的是爱情,但是却没有”,而发出了”一切都完了”这种绝望的哀叹;而在沃伦斯基方面则是”懊悔为了她而使自己置身于苦恼的境地”以及因安娜的猜疑,嫉妒和对他的苛求而感到”简直是无法忍受”,想重修旧好已是无法做到.三,爱情火车的脱轨周渔在经历了世俗之爱和神性之爱的游移之后,终于还是选择含泪告别了张强,告别了世俗之爱,搭乘着蕴含神性之爱的这辆爱情的火车去追寻陈清,去追寻一种诗意的生命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带着刹车的,但周渔的这辆爱情的火车没有刹车.对于周渔而言,只要爱还存在,追求还存在,她就一定是在路上;当她停下来的时候,生命便不在了.周渔最终因为车祸而停下了脚步,其实这样的结果对周渔来说是必然的.周渔所追求的神性之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生存的土壤,”周渔只得再次整理行装去寻找自己心中的乌托邦.尽管这时的陈清能给她的已不再是诗歌,不再是初识时的那份喜悦冲动,激情洋溢,而仅仅是人去屋空后的冷漠凄清,伤感惆怅,是那漫漫无期的旅途”.周渔所搭乘的这辆精神之爱的火车已经严重偏离了现实生活中的轨道,最终只有脱轨而亡.安娜在挣脱了世俗之爱之后,执着地追寻着神性之爱.安娜搭乘的这辆神性之爱的火车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存在的空间.”19世纪后半期的沙皇俄国正值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革新是自上而下的转变过程,而不像法国大革命是自下而上的彻底革命.资产阶级人文思想在当时的俄国起的作用仅仅是’给社交生活中的勾引和通奸大开方便之门’,上流社会允许人们偷情,甚至鼓励公开的打情骂俏——只要无损于封建思想所推崇的’神圣家庭’关系及封建道德准则,一切行为都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一切只不过是’上流社会的风流韵事’.但’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一旦突破这个范畴,升级为追求婚姻自主时,虚伪的上流社会就对其所为加以残酷扼杀’.”为了爱情,安娜以极大的耐力忍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爱情成为她生活的惟一希望和寄托,她满腔热情地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量投入对沃伦斯基的爱.沃伦斯基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一旦失去他的爱,或这种爱和理想有一些距离,她就会难以接受,痛苦不堪,以至于趋于丧失理性的地步,导致绝望和自毁.当安娜怀疑沃伦斯基不再爱她时,她选择了和沃伦斯基最初相遇时的火车站卧轨自杀,表明她与世M风OV格IE与LIT特ER色AT俗之爱的彻底决裂,至死对神性之爱的追求.安娜搭乘的这辆神性之爱的火车在现实生活中亦没有存在空间,所以这辆爱情的火车最终也只有脱轨而亡.四,火车的意象《周渔的火车》里,周渔每周两次乘坐火车去看陈清,这时的火车只是一个联系三明和重阳的交通工具.随着周而复始的火车旅行,周渔感悟到了生命的某些奥秘,使周渔乐于搭乘这辆爱情的火车,永不以为旅途有终点,在奔跑中拓宽了自己的生命视野,也因此认识了张强,感知了另一种俗世的人生,理解了张强所说的人生哲理:”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后来陈清去了西藏,周渔仍然不改每周坐火车去重阳的习惯,”我要赶火车”蕴含的是周渔对神性之爱的执着以及周渔在现实的无奈下,在神性之爱与世俗之爱之间的徘徊和选择.因为车祸死亡,周渔终于停下了奔跑的脚步.这样的结局之于周渔是一个必然,火车蕴含的意义着是周渔搭乘的神性之爱的火车在现实的轨道上的脱轨,也蕴含着周渔对神性之爱的至死追求,对世俗之爱的最终摒弃.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疾驰的火车为安娜完成了对苦难世界的诠释,也蕴含着安娜搭乘的神性之爱的这辆火车在现实的轨道上的脱轨而亡.死亡像家一样亲切,把安娜托人理想的纯净之界,作为她至死对神性之爱的追求.从《周渔的火车》和《安娜?卡列尼娜》中我们可以发现,爱情正如在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现实生活就如爱情这辆火车的轨道.只有爱情的火车和现实生活的轨道一致时,爱情这辆火车才不会出轨.周渔和安娜依然执着地追寻神性之爱,向死而生的追寻构成了爱情悲剧的本质.她们试图用生命去拥抱想象中的爱情,却与现实背道而驰.选择神性之爱,意味着伤痕累累;选择世俗之爱,则意味着堕落.她们的火车永没有刹车,最终她们搭乘的神性之爱的这辆火车在现实的轨道上的脱轨而亡.她们的追求虽然是带有悲剧性的,但正是这种悲剧性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审美力量.周渔和安娜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升华了生命的价值.然而精神和肉体高度融合的爱情还在理想之中,在追求的路上,周而复始,没有终点.她们没有走到爱情追求的终点,只展示了俗世中神性之爱追求的困惑,这是历史,人生,人性的困惑,深刻启发人们对爱情与人生追求的思考.人在这种迫求的磨难中不断完善,艺术也在这种困惑中不断生成.这是孙周对人的阐释.《周渔的火车》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作品都以深厚的哲理意蕴,以火车意象启示人们在俗世中追求诗意栖居,努力获得一个丰满完整的人生.[参考文献][1]宫竺风.周渔的时代另一种读解[J].电影艺术,2003(03).[2]王永奇.安娜悲剧综论[J].延安教育学院,2003(O1).[3][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1.【4]文九.美好爱情现世困惑——解读《周渔的火车》[J].电影文学,2003(05).[5]欧阳琼晖.永恒的冲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试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实质[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03). [作者简介]周红(1974一),女,曾用名周璇,江苏盐城人,文艺学硕士,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学研究.。
电影中的“火车”意象解读
作者: 齐燕敏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艺术科技
页码: 77-7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意象 火车 叙事性 表意性 文化内涵
摘要:轰鸣、摇晃和震荡的火车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电影中,不仅构成影片的故事空间,承担着叙事的功能,更具有丰富的表意性和象征性,成为导演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火车出现在电影中除了作为"象"和"意"的单纯意义之外,更在其作为具体形象与抽象情感的载体所构成的中间地带游移,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影片叙事氛围的营造和影片节奏的调度等方面发挥作用。
高速列车涂装设计的感性转向——车体涂装设计的文化与心理学视角
高速列车涂装设计的感性转向——车体涂装设计的文化与心理学视角王海霞;董宁;徐伯初【摘要】高速列车涂装设计与民族文化和乘客心理有密切关系,因此,设计中要彰显民族文化,适应乘客的心理感受.在设计选色时,应将乘客心理因素、民族文化与常规工业产品施色理论相结合,使基色与装饰色在色彩属性上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色彩运用应当彰显民族特征,适应乘客的心理需要,做到轻盈而不失稳重,快捷明快而兼具亲和力.在色带划分方面,应依照心理学原则化繁为简,同时符合视觉形式美感原则.【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3)004【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高速列车;涂装设计;感性设计;设计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色彩心理学【作者】王海霞;董宁;徐伯初【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5轨道交通车辆的涂装设计是列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车体选色、确定色块分割形式以及其它装饰图形的布局等。
众所周知,高速列车的造型“形式”更多地受空气动力学的束缚,而车体涂装则通常被认为是表面的、肤浅的设计,常被冠以“技术花纹”。
然而近年来席卷世界的“高铁热”以及强烈的民族品牌构建意识将车体涂装设计重新提上日程。
特别是面对如今设计界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状,人们强烈呼吁设计的现代感性转向,转向本民族灿烂的文化及心理情感的探索领域,认为唯此才能建立全世界多样化的设计格局,彰显世界各国迥异的璀璨文明。
一、车体涂装设计与民族文化(一)车体涂装以及设计的感性转向车体涂装设计是列车制造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涂装对车体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同时从审美功能讲,涂装具有美化车身、烘托造型、突显时代气息、增加乘客安全感及信赖感的增值感性功能。
20世纪80年代,感性工学的提出标志着以包豪斯的功能主义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时代开始转向感性、情感化设计,呈现感性显现而理性式微的局面。
英国道德文化的旗帜_浅议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
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
他生活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从自己艰难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文学创作揭露生活的真实。
他宣扬人道主义,把道德文化作为一面旗帜,引导人们博爱,共创一个美好的社会。
关键词:狄更斯;道德文化;旗帜;人道主义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
他生活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通过文学创作宣扬人道主义,从道德的角度对生活进行评判。
在他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中,都把人道主义作为作品的主导思想。
第一时期中受难的“小人物”最终赢得了富有资产者的资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第二时期中的有钱人在“苦难教育”和“温情感化”下开始帮助困难人;第三时期中,为了让人们弃恶从善,他创造了一个个完美的人道主义者形象,并强调人的道德与命运紧密联系。
他从来没有停止关于道德的说教,并用自己的作品当作道德文化的旗帜,呼吁富人和穷人克服各自的偏见,互谅互爱,引导人们共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
一、狄更斯艰难的现实生活经历,奠定了他人道主义思想的生活基础。
一八一二年,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兹茅斯的一个小职员家庭,他自12岁在作坊当学徒开始,从事过律师事务所的练习生,民事法庭的访员,报馆的新闻记者,为生活四处奔波,历尽艰辛和磨难。
这些经历使他广泛地接触到英国社会生活,了解下层人物的疾苦,熟悉资产阶级各种代表人物的嘴脸,初步萌发了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狄更斯生活的年代,正是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人道主义思想非常流行。
由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低下,他很容易就接受了这种思想。
他反对一切不人道的现象,并在实践中尽力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
他曾多次与朋友们一起筹款,帮助文艺界遇到困难的人士。
在他为《本特利杂录》当编辑的时侯,一个叫约翰·奥弗斯的木匠出身的业余作家引起了狄更斯的注意,他热情地与他通信,帮助他修改稿子,出资为奥弗斯诊治疾病,并在奥弗斯死后帮助他的寡妻和六个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 . 并一直沿用 下来。经过 1 1年的研究 与改造 , 世 界上 第一 台客货运蒸 更斯使图德 尔~ 家人越来越 富裕 。 可见他对 工业革命期 间出现的新技 术支 汽 机车。 旅行号 终于诞生了。其于 1 8 2 5年 9胃 2 7日试 车 , 载客 4 5 0人 , 速 持 与赞扬 的态度 , 它们使 图德 尔这样 的普通 英国公 民过 上了越来越好 的生
高效率的生活模式 替代 时 。 心里十分 自豪。 英国工程师理 查德 ・ 特里维希 克 ( 1 7 7 1 年~ 1 8 3 3 年) 受 其父亲影 响 , 条的交通 、 于1 8 0 4年 2月 , 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 时速 为 5~ 6公里。由 另一则 明显的例证为贯穿 整部作 品的司炉 ( 蒸汽机 ) 工—— 图德 尔的
、
界上 第一台有 实用价值 的蒸汽机 , 标志着 第一次 工业 革命 的开始。 同时 , 崇尚新技术 。狄 更斯亲 身经 历 了以火 车发 明并投入 使用 为代表 的新科 技
蒸 汽 机 的 出现 也 促 使 世界 进 入 了火 车 时 代 。 带 来 的 社 会 发展 与 生 活便 利 , 当他 看 到 原 来 脏 、 乱、 差 的 生 活 环 境 被 井 井 有
的技 能。1 8 1 4年 . 他制成了第一台名为“ 布 鲁克” 号 的蒸汽机车 , 以每小 时 因为火车 的出现与发展 , 使像 图德尔这样辛 勤工作的劳动阶级 有机会通过
不 难 看 出 狄 更 斯 很 眷 6 . 4公里 的速度牵引装载 3 0吨煤的八节 车厢试行 , 但结 果不理 想。在这次 自 己 的努 力 过上 宽 裕 且 幸 福 的生 , 卡克 经理难逃一死 的大背景下 , 狄 运 行中, 煤矿上 的居 民看到烟 囱 中不断 冒 出火 来 . 因此 把机车 命名 为“ 火 顾 图德尔一 家人 ,
一
这是他极 为习惯 的运输 方式 ) , 也不愿像 生铁铸成的铁轨发 生断 裂。 所 以特里 维希 克 的蒸汽机 车并 没有 真正投 入 己宁肯坐在火车后面的道钉后面 ( 现在这样乘坐在马车 中。 ” 也正是他对火 车的这份虔诚与信仰 。 在作 品接近 使用 。 “ 火车之父” 乔治 ・史蒂芬逊 ( 1 7 8 1年 一1 8 4 8年 ) 天生对机械 具有非凡 尾 声时, 提到 由于图德尔 当上了火 车司机 , 一家人 过上 了富裕 的生活 。正
生 活 的方 方 面 面 。 二、 查尔斯 ・ 狄 更 斯 简 介
从此 。 火车发展 迅速 , 到l 9世纪 3 0年代 。 其不 仅在长途运 输上摧 毁了 奶妈波利的大儿子拜勒送到一所慈善 学校读书 , 但事 实是拜勒遭到 了其他 其不仅 身心受到伤害 . 并染 上了撒谎 、 骗人 的毛病。波 长途马车公司 , 且在短途的市 内交通方面竞争力也越来越 强。 自伦敦 1 8 3 6 同学的谩骂与殴打 , 年开通第一条铁路后 , 到1 8 4 0年铁路已将 英国的主要城市连接在一起。整 利担心 自己的儿子 , 但董贝曾要求波利在照顾小保 罗期间不能见她 卑微 的 个4 0年代 , 火车发展迅猛 , 里程增加 , 票价降低 , 已经彻底 进入 了英 国人 民 家人 , 无奈的波利只能携带小保罗 、 董贝女儿弗洛 伦斯 以及保姆 苏珊 , 在未
度每小时 2 4 公里 。 取得 了成功 , 开辟 了路上运 输的新 纪元。1 8 2 9年 , 史蒂 活, 狄更斯为之欣喜 与自豪, 并在 自己作 品中明显地表达出来。
芬逊研制成功了“ 火箭 号” 机车 。 最高时速可达 4 6公 里 。 自此 , 火 车 正 式 用 于陆路运输。
四、 《 董贝父子》中对火车意象的消极描写 《 董贝父 子》中, 第一次火车意象描写出现在第六章。董 贝“ 善意 ” 地把
过对《 董 贝 父子 》中火 车 意 象 的分 析 , 表 现 出狄 更 斯 批 判 资 产 阶 级 、 同情 劳苦 大众 的 人 文 主 义 关 怀 。 【 关键词】狄更斯 《 董 贝父子》 火车 人道主义
一
车、 铁路 有关的生意 。火车 已彻底改善 了人 们的生活环境 和生活质量 。从 英 国火 车 发 展 史 1 7 7 6年 。 英国著名发明家詹姆斯 ・ 瓦特 ( 1 7 3 6年 ~1 8 1 9年 ) 制造 出世 这段描写中不难 看出狄 更斯对现代 技术 的肯定 与褒扬 , 其主张 社会 变革 ,
◆ ◆ ◆ ◆
董贝父子 中火车意象研究
◆李 央
( 北 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
【 摘要】 1 9世纪 中叶 , 英 国成为世 界上 " r, _ E 4 L 程度最 高的 国家, 一度被称 为“ 世界工厂 ” , 而作 为工业化代 表的 火车也深深地 影响 了人们 的生活。生活并创作于该时期的 1 9世 纪现 实主义作 家查 尔斯 ・ 狄更斯在 其作 品《 董 贝父子》中, 深 刻、 细致地描 述 了火车这一 意象。通
此. 瓦特的蒸汽机技术开始应 用于铁路 牵引动 力。1 8 0 8 年。 特 里维希 克在 生活轨迹。 当董贝的姐姐奇克夫 人与好友 托克斯 小姐 为小保 罗找来 奶妈
伦敦建造了一条圆形轨道 , 他 用自己制造的蒸汽机车 牵引一列满载乘 客的 波利时 。 图德尔第一次登场。他从没 受过 教育 。 由于长 时间在铁路 上工作 , 车厢在轨道上作了运行表演 。 这是 人类有 史 以来 第一列 真正 的载客 火车。 吸入过多的灰 , 嗓音粗哑 , 在他心 目中蒸汽 机就像 上帝 一样眷 顾着 图德尔 这次运行试验虽然成功 , 但由于蒸 汽机车 及其 牵引的货 物太重 了 , 以至于 家人 , 他对火车怀有深深的感情。当董贝用马车送他离 开时 。 他觉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