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产率的五大误解

合集下载

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与所耗费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之比,是衡量一个企业或国家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生产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或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一、生产率的计算方法1. 单位时间生产量法: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与所耗费的资源之比,如每小时生产100个产品,每个产品需要耗费1元人力成本,则单位时间内人均生产率为100÷1=100。

2. 单位资源消耗量法:单位资源消耗量与所能够获得的总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之比,如每小时需要消耗2元人力成本才能够生产100个产品,则单位资源消耗量为2÷100=0.02。

3. 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减去该产品所需要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越高则说明该企业或国家在利润上越有优势。

例如,某企业每增加一个产品可以带来10元收益,但同时需要增加5元变动成本,则其边际贡献为10-5=5元。

二、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高技术水平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

2. 资源投入:资源投入是决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充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益。

3. 经营管理:良好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如科学的组织管理、合理的人员配置、优化的流程设计等都可以提高生产率。

4.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企业或国家是否需要增加生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需求旺盛,则需要增加生产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生产率与经济效益1. 生产率与利润:高生产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例如,某企业每小时需要消耗2元人力成本才能够生产100个产品,则每个产品成本为0.02元,如果该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提高每小时所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到200个,则每个产品成本为0.01元,利润率就会提高。

2. 生产率与竞争力:高生产率可以提高企业或国家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生产率

生产率

生产率生产率是一个广泛讨论的主题,在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产率涉及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在给定时间和能力下所完成的工作量。

提高生产率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产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生产力。

首先,让我们来定义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

这包括各种领域,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生产率的计算通常以产出与投入的比率来衡量,即产出除以投入。

例如,如果一家工厂在一小时内生产了100个产品,并且使用了10名工人和500台机器,则该工厂的生产率为100个产品/(10名工人+500台机器)= 0.18个产品/资源。

生产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高素质和熟练的工人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生产率。

其次是资本投入。

充足的资本投入可以提高设备和技术的品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是创新和技术进步。

新的技术和创新能够改进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第四是组织和管理。

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和延误,从而提高生产率。

为了提高生产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

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其次是加强资本投入。

增加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三是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

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支持,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第四是改进组织和管理。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改善沟通和协调,可以提高生产率。

此外,提高生产率还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协作来实现。

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可以提高效率和减少冗余。

另外,培养良好的工作文化和氛围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激励和奖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在改善生产力方面,每个人都可以为之做出贡献。

个人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保持身体健康也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增加能量和专注力,提高工作效率。

精益生产管理中六个错误认识

精益生产管理中六个错误认识

精益生产管理中六个错误认识引言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法论,它旨在通过最小化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生产的持续改进。

然而,在实施精益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些公司会因为对其理念的错误理解而导致效果不佳。

本文将介绍精益生产管理中常见的六个错误认识,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错误认识一:只注重成本控制有些公司错误地将精益生产管理理解为仅仅是降低成本的方法。

他们过分关注通过减少资源使用和削减员工数量来实现成本控制。

然而,仅仅只关注成本控制会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例如质量、交货周期和客户满意度。

纠正方法:正确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是平衡成本和质量,注重提高价值流程的流畅度和效率。

企业应该通过减少非价值增加的活动和浪费,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性能,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同时增加价值。

错误认识二:流程改进是一次性的有些公司错误地将流程改进视为一次性的项目,一旦实施完成后就不再继续优化流程。

然而,流程改进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识别和消除浪费,实现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

纠正方法:企业应该将流程改进纳入日常运营中的例行性工作,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

通过定期审核和改进生产流程,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改善机会,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错误认识三:精益是简单且快速的一些公司错误地认为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简单而快速的方法,只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调整和改变就能立即取得显著的效果。

然而,实施精益生产管理需要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投入,它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努力的过程。

纠正方法:企业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来面对精益生产管理的挑战。

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参与,建立一个团队共同推动持续改进的环境和文化。

错误认识四:只关注内部流程一些公司错误地将精益生产管理理解为只关注内部流程的优化,而忽视了供应链的重要性。

然而,供应链的优化对于整体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纠正方法: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优化供应链上的流程。

影响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影响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影响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分析生产率低下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较少,效率较低的情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生产率低下的原因: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首先,管理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水平低下、组织不善等因素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率。

例如,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容易造成重复劳动、资源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

此外,管理者若忽视员工的培训和激励,员工缺乏技能和动力,无法发挥潜力,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技术问题也是影响生产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就可能无法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的机会。

另外,技术设备的故障和维护问题也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停滞和效率低下。

第三,人力资源问题也会影响生产率的水平。

员工素质低下、工作动力不足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比如,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工作,或者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工作敷衍了事,都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此外,缺乏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也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最后,环境问题也可以影响生产率水平。

企业所处的环境不良,如交通拥堵、供应链不畅等,都会增加生产的困难和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此外,严重的污染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也会导致员工身心不适,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可能包括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应注重科学的管理、及时引进先进技术、注重员工培训和激励,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1. 管理能力差异管理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的管理能力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

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层能够科学地规划和组织员工的工作,并能够有效地控制工作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那么这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会相对较高。

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无法有效地规划和组织工作,或者缺乏对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那么这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就容易偏低。

2. 技术水平差异技术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劳动生产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那么其生产效率就会明显高于采用落后技术的企业。

此外,技术水平不同也导致产品质量的不同,进而影响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因此,提升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工人素质差异工人的素质差异也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高素质的工人能够更加熟练地完成工作,减少出错率,提升生产效率。

相反,素质低下的工人则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企业需要优先考虑工人的招募和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水平,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

4. 生产资料配置差异生产资料的配置差异也会对劳动生产率造成影响。

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设备、工具等,不同的企业使用的生产资料种类、规格不同,生产效率也不同。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合理配置生产资料,那么其劳动生产率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反之,如果企业生产资料的配置不合理,或者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效率低下,那么其劳动生产率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管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人素质、优化生产资料配置等方面,以此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法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误解和争论

Malmquist指数法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误解和争论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13
优技术 的变化 ,而不 反映决策单位 ( 厂 如
内容 摘 要 :近年 来运 用 Ma us指 数 l i mq t
商、 国家或地 区 ) 的真实技术水平变化。 换 句话说 ,技术变化指数和真实 的技术水平 变化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而大量 的文献采 用 了这 种方法进 行研究 。 如颜鹏飞 和王兵( 0 4)采用若干人力资 20 ,
对 技 术变 化 指 数 的 理 解
Mamq it l us 生产率 指数可以被分解为 技术变化 ( 进步 ) 数 ( C) 指 T 和技术效率
变化指数 ( E 但很 多采用 D A方法探 TCo E 讨 中国 经 济 问 题 的 研 究 忽 视 或 曲 解 了
素投入 比例 ( / 或 和产出比例 ) 及其变化决 定 了其在技术 前沿 上的投影 ,从而影 响到 技术变化指数 , 但是这种联系较 为复杂, 并 非线性 ,还被外生 因素所支配。 下文使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更直观地
说 明这 一 问题 。 一 般 来 说 ,在 进 行 宏 观 经
Mamq i l us t
中 全 素 产 研 :解 争 国 要 生率 究 误 和 论
吴 磊 ’博 士生 周 洁2( 、武汉大学金 融 系 武汉 1 2 、国家开发银 行深圳 市分行 广 东深圳 5 8 3 ) 1 0 1

济体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时 ,劳动力和资
本被 作为投入 , 国内生产 总值被作 为产 出。 因 此 ,考 察 一 个 两 时 期 规 模 报 酬 不 变
T EC =
警 l
(】 1
改 革 开放 以 来 ,中 国 经 济取 得 了 世 所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概述精益生产是一种通过最小化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

在精益生产中,有七种被广泛认可的浪费,被称为七大浪费,它们分别是:过度生产、等待、运输、不良品、库存、过度加工和不必要的动作。

本文将介绍和解释这七个浪费的概念和原因,并提供一些减少浪费的方法。

1. 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指的是生产超过实际需求的产品。

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不会被及时使用或销售,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造成过度生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生产计划不准确和不平衡的生产线。

生产计划不准确可能是由于需求预测错误或者生产计划和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所导致的。

而不平衡的生产线指的是生产线上不同工序的生产速度不一致,导致某些工序产能过剩,而某些工序产能不足。

为了避免过度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生产计划,准确预测需求。

-调整生产线的平衡,使不同工序的产能相匹配。

-采用拉动式生产方式,即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生产。

2. 等待等待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停滞和延迟。

这可能是由于零件不齐全、设备故障、人员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等待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并增加生产周期。

为了减少等待浪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确保零件供应充足,避免零件不齐全导致的等待。

-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停机时间。

-合理安排人员,避免人员不足。

3. 运输运输浪费指的是不必要的物料、成品和设备的运输。

这种浪费可能是由于工厂内部物流流程不合理或者供应链中的运输环节存在问题所导致的。

运输浪费会导致生产时间延长和生产成本增加。

为了减少运输浪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物料存放位置,减少不必要的运输。

-合理规划生产线布局,减少物料和成品的运输距离。

-与供应商合作,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

4. 不良品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

不良品可能是由于工艺问题、材料质量不合格、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

不良品会增加返工和废品处理的成本,并降低生产效率。

生产率相关概念方法汇总

生产率相关概念方法汇总

生产率相关概念方法汇总
一、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是衡量生产系统运行效率的指标,它反映出资源的使用效率,是评价及分析一个生产系统运行状态的基本指标。

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生产率=产出总量/投入总量/时间,它有多种表示方法,可以是比率形式表示,也可用数量形式表示。

二、生产率计算方法
1、按量计算法:根据生产的产品单位的数量,通过计算出生产率的数值;
2、按时间计算法:根据生产一段时期内,所奉行的产品数量,通过计算出生产率的数值;
3、按物质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数量,通过计算出生产率的数值;
4、按能耗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能源数量,通过计算出生产率的数值;
5、按劳动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所招聘的员工数量,通过计算出生产率的数值。

三、生产率提高方法
1、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科学配置劳动力,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劳动力的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2、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合理调配物资,优化运输管理;
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完善技术研发,科学管理生产。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经济学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是评估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开始,通过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回顾其理论模型,以及分析其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一、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生产的产品数量。

简单来说,它可以衡量一定劳动投入所实现的经济产出,是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资源配置、生产工具和管理方式等。

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使得工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重复性劳动可以被机器替代,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会对个体的劳动创造力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人和国家应该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生产效益的高低。

资源的流动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工具的升级和改进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采用更高效的机器设备、创新的生产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生产力水平。

二、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该模型描述了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关系,揭示了劳动生产率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联。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理论,及模型一、概念发展是主题,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

由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推动的生产率分析使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新阶段.对经济增长进行生产率分析,探求增长源泉,不仅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而且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府库。

生产率在当代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一般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开发利用的效率.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角度看,生产率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看,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总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它反映资源配置状况、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劳动力的素质等各种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本质上说,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发达国家无不以生产率作为考核本国增长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且也作为与他国的经济增长进行比较的主要参数之一,国际竞争力评价就离不开它。

生产率分析不仅是探求增长源泉的主要工具,而且是确定增长质量的主要方法。

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与生产率分析紧密相关的,牵涉到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单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研究,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是分析的中心内容.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有时候又被翻译为“总要素生产率"或“总和要素生产率”。

一般来说,TFP是指除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物质要素之外,其它所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抛弃了生产率分析中的劳动力和资金两大要素.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等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考虑的要素资源包括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学进步等。

二、生产率的理论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生产率概念指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的产出量进行计算,其本质上是单要素生产率或局部生产率,是由产出量与单一投入量之比计算的单要素生产率,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效率。

1942年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他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中,只包括劳动与资本的投入,而没有考虑诸如研究与发展,教育与训练等无形要素的投入。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探讨影响生产效率的表象之一——生产车间的原因1、人员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员的熟练程度不高,员工结构不合理,员工稳定性较差,员工士气低落,纪律松散,总之都可以总结为:不会做或不愿做。

2、设备工装问题:集中表现设备维护保养不善导致故障率高,机修人员的工作重心是维修而不是保养预防,坏哪才修哪,修好了这里坏那里,一天忙个不停,必然会导致设备生产时的停停敲敲。

3、现场物流问题:仓库与收发衔接不好,配料效率低;收发人员对生产开始与中途生产配合度不高,导致待料;物料整理不好,标识不清,导致停工会翻找等等。

4、工艺品质问题:生产工艺,品质标准不明确,经验错误未加预防而重犯,成功经验未能总结推广。

这些现象不但导致没有生产效率,还会导致错误作业。

5、现场管理问题:现场混乱导致物料的大量查找与重复搬运,工作场所与工作台面混乱阻碍生产作业顺畅进行,任务分解不合理,很多作业员上班时间内并未有效的工作。

影响生产效率的表象之二: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原因1、计划管理问题:出货计货——生产计划——物料进度/外协进度计划,各种计划间缺乏衔接,生产负荷,车间负荷,工序负荷间缺乏平衡,必然导致生产停停走走。

生产前期工作缺乏充分准备,生产指令缺乏合理性,让生产流程的衔接性,平衡性遭到破坏,生产过程与进度缺乏有效控制,导致作业计划无法落实,也无法针对异常进行有效的补救。

2、运作问题:运作流程经常脱节,计划和车间,车间与班组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大大妨碍了管理效率;各单位间缺乏协调,配合,服务意识,也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人力的给生产效率带来障碍。

3、工作方法与习惯:管理干部未能在工作中摸索,总结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水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立法(如:工作优先级原理,报备管理,抗干扰管理)未能科学分权与分责管理,有效分挥下属的作用,必然导致:忙,盲,茫(匆忙,盲目,茫然)4、异常处理:各种异常未能及时终止,(尤其是品质异常),并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生产陷于停顿,管理人员未能认真进行生产巡查,无法大巡查中发现问题,就更谈不上指导与解决问题了,生产瓶颈总是得不到补强,同样的生产障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理论,及模型一、概念发展是主题,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

由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推动的生产率分析使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新阶段。

对经济增长进行生产率分析,探求增长源泉,不仅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而且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府库。

生产率在当代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一般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开发利用的效率。

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角度看,生产率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看,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总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它反映资源配置状况、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劳动力的素质等各种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本质上说,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发达国家无不以生产率作为考核本国增长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且也作为与他国的经济增长进行比较的主要参数之一,国际竞争力评价就离不开它。

生产率分析不仅是探求增长源泉的主要工具,而且是确定增长质量的主要方法。

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与生产率分析紧密相关的,牵涉到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单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研究,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是分析的中心内容。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有时候又被翻译为“总要素生产率”或“总和要素生产率”。

一般来说,TFP是指除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物质要素之外,其它所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抛弃了生产率分析中的劳动力和资金两大要素。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等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考虑的要素资源包括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学进步等。

二、生产率的理论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生产率概念指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的产出量进行计算,其本质上是单要素生产率或局部生产率,是由产出量与单一投入量之比计算的单要素生产率,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效率。

1942年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他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中,只包括劳动与资本的投入,而没有考虑诸如研究与发展,教育与训练等无形要素的投入。

对过渡到450mm有5个误解

对过渡到450mm有5个误解

所有参加者向研究项 目提供专有知识。 蒂森克虏泊 V M 公司提供材料生产及加工方面 D 的经验,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进行材料的实验室测试并开发材料模型,而 R WE电厂则对 电厂 设备的设计和材料最佳应用条件等操作经验进行分析。
( 杨英惠 摘译 )
1 6
燃煤 电厂应用材料开发
德国蒂森克虏泊 V M 公司和 R D WE发电厂签署了一项协议并委托弗劳恩霍夫材料力学 研究所进行一项研究。 在实验室, 高级材料通过模拟进行表征以便对主要受力部位的行 为进 行研究。主要任务是对燃煤电厂如何改进能效、减少 C : O 排放加以研究。新材料可在 7O 0 ℃下工作 。 到恰当位置,使它们能像在硬性硅片上一样工作。
( 英 惠 摘 译 ) 杨
对 过 渡 到 4 0 有 5个 误解 5 mm
半导体工业界里似乎每个人都认为:晶片直径越大,生产效率越高,收益越好;晶片直 径每 1 年就要增大一次;较大直径晶片的产量至少是原来小直径晶片的两倍。然而,业界 O 许 多专家认为 ,这种 “ 人 皆知 “ 人 的看法 并 非现 实 。这方 面存在 5方面 的认 识上 的误 区 : ①每 l 年晶片尺寸增大 5% 0 0 。过去 4 年中,大体上是按这一时间段 “ O 运行 “ 的。随着 工业增长放慢,这一时间段会比 l O年长得多,还必须认真进行成本一收益综合分析,考虑 下一次尺寸增大是否有实际意义。 ②增大芯片尺寸促使我们使用 40m晶片 。 5r a 过去增大芯片 尺寸一直是使用较大晶片的驱动力, 而现在来 自相关机构的分析认为:目前芯片尺寸 已保持 不变甚至会减小。③晶片加工成本推动整个芯片成本下降。现行器件的成本构成分析表明: 40m晶片的使 用对 最终产 品成 本 的正面影 响不到 1% 5r a 0 ,但 却 同时出现一些 严 峻的技术 、经 济问题 ( 涉及组装、封装、试验等方面) 。④增大晶片尺寸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到 30m晶 0r a 片 ,从这方 面得到 的好 处事 实上 与 晶片尺寸没 有关系 ,因为许 多工 具 ( 备 )单位 时间 内能 设 加工多大面积是有限度的。 ⑤增大晶片尺寸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唯一方法 。 现实的分析评估认 为,靠晶片尺寸增大来推动发展是风险极大的方法, 它将使研发费用捉襟见肘,减缓甚至抵 消在 30m时代所取得的技术进展,增加循环时间 (0 以上 ) 0r a 5% ,并会使工业偏离 “ 顾客驱动 市场 ”的趋势 。 过渡到 40m是极其 “ 5m 昂贵”的,需投资 20 5 亿美元 以上,在进行客观的成本、收益分 析以前, 业界不会进行如此巨大的投资。为了判定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最佳方式,设备生产率 工作集团 (PG 两年半以前由 SM 和 IM 公司组建的)对半导体工业将来的 “ EW )( EI SI 经济现 实性 ”进 行 了分析 ,结 果表 明:现在 不是转 向 40m的适 当时期 ,何时 “ 向 ”也许遥 遥 无 5m 转 期。 ( 志杰 摘 译 ) 邓

生产率悖论的原因

生产率悖论的原因

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引言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的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生产率悖论的情况:投入越多,产出反而越低。

为了深入探讨生产率悖论的原因,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进步与工作效率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之一。

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效率,节省时间和资源。

然而,技术进步也可能导致生产率悖论的发生。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1.需要学习和适应新技术,这可能导致一段时间内的生产力下降。

2.人员和设备的替代性增加,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

3.技术进步并不是普遍受益,某些行业或个人可能会被技术优势淘汰。

组织与管理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策略没有清晰的目标和策略,组织或企业很难有效地组织和调配资源,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这可能导致生产率悖论的发生。

管理层的激励机制问题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可能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某些激励机制可能更注重短期利润而非长期增长,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降低。

组织结构的刚性组织结构过于刚性,不适应变化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也是导致生产率悖论的一个原因。

刚性的组织结构可能导致流程僵化、决策拖延,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人员素质和技能不匹配人员素质和技能的不匹配往往会导致生产力下降。

如果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不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他们很可能无法高效地完成任务,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不合理的激励机制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过于强调量化指标的激励机制可能会导致忽视质量和创新,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缺乏员工发展和培训机会员工发展和培训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果组织缺乏对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将无法得到提升,从而限制生产效率的提高。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生产率悖论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在保证生产过程稳定的前提下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产率偏低的原因

产率偏低的原因

产率偏低的原因
产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劳动力素质低:如果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往往会导致产业的技术含量低和生产效率低下。

2. 技术水平滞后:如果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于时代潮流,没有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就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3. 组织管理不合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不合理,决策效率低、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都会影响到产业的生产效率。

4. 市场竞争不充分:如果市场竞争程度不高,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较小,缺乏激励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

5. 投入要素不足:如资金、原材料、人力等投入不足,会导致企业生产能力受限,产出量无法满足需求,进而影响到产业的产能和产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实际情况可能因各行各业而异。

要提高产业的产率,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提升。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对于理解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劳动生产率?经济学又是如何来解释它的呢?简单来说,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所付出的劳动量的比值。

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或者提供多少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数控机床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机床,不仅提高了加工的精度,还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

同样,在农业领域,新型的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农民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种植和收获更多的农作物。

其次,资本投入也对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里的资本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还包括人力资本。

更多更好的机器设备可以使劳动者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生产效率。

而人力资本的提升,例如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例如,一个经过专业培训的程序员能够比一个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更高效地完成编程任务。

劳动分工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详细阐述了劳动分工的好处。

通过将复杂的生产过程分解为简单的、专门的任务,每个劳动者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

比如在汽车生产线上,有的工人专门负责安装轮胎,有的专门负责安装发动机,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

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样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能够合理地安排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良好的管理可以避免生产中的混乱和浪费,提高生产的协调性和计划性。

生产率悖论的原因

生产率悖论的原因

生产率悖论的原因
生产率悖论是指当技术水平提高时,劳动生产率却没有随之提高,甚至可能下降。

这种现象看似与常理相悖,但其实有其原因。

首先,新技术的引入需要时间来学习和适应。

员工需要重新学习新技能,才能发挥新技术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生产率可能会有所下降,直到员工能够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其次,新技术的安装和调试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停机,并影响生产率。

这种技术上的停滞可能是由于物理限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技术设备出现故障或员工不熟练。

第三,新技术可能会导致生产线上的工作分工发生变化。

某些传统的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的机器所替代,而其他工作则需要更高技能水平的工人来完成。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员工不确定性和不满意,从而影响生产率。

最后,新技术可能会导致生产线上的生产流程发生变化,从而需要重新设计和规划。

这种变化可能需要重新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区域,从而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综上所述,生产率悖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通过对员工的培训、
设备的保养、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和管理的改进,可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经济学上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增长和企业利润的提升。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劳动生产率的定义。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能够创造的产出量。

具体而言,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

例如,假设一家工厂在一个小时内生产了100件产品,那么劳动生产率为100件/小时。

劳动生产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技术水平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自动化,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其次,劳动力素质也对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素质的劳动力更能够适应和掌握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投入、市场需求等因素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呢?首先,提高技术水平是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加强研发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提升劳动力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此外,合理配置劳动力和资源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生产流程规划和人员搭配,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最后,提高劳动生产率还需要注重激励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薪酬激励、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合理运用科技支持,使技术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其次,要坚持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此外,要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策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劳动生产率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区别

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区别

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区别-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生产率与生产效率的区别
2014-02-10>>>>IE微课堂 IE微课堂
ie_classroom想回顾IE基础知识吗?想学习IE理论方法吗?想借鉴IE实践案例吗?想聆听IE达人讨论吗?想跟踪IE前沿动态吗?想谋求IE职业发展吗? -- 微课堂,微分享,超乎你的想象!
很多时候在很多场合,我们都在说提高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更多的是在需要讲提高生产效率的时候说的是提高生产率或者指着生产率的指标说我们要提高生产效率。

亲,其实这两个不一样的!
以上可以看出,生产率是一个有单位的数值,是产量与时间的比,代表内在的生产能力(如UPH,UPPH)。

要提高生产率只有两条路径:一是提升设计水平,变革制造方式,工艺流程的简化优化,改善产品制造本身以降低标准时间;二是提高实施方面的效率,尽可能的缩小将实际完成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异。

通常,在制造方式已经固定的情况下,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实施方面的效率,即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反应的是时间的利用率(同一生产率指标相比可以反应效率情况)。

生产效率又可以拆分为作业效率和运转效率。

作业效率是作业标准化程度(与标准工时比较)的直接体现,运用通常的ECRS 和动作经济原则的改善可以提升作业效率。

运转效率则反应了异常损失时间在实际完成时间中的占比,体现的是整个制造系统对生产一线的支持和不良影响,更体现了一个制造系统在协作流程上的优劣;此部分运用八大浪费、流程优化等改善可以让辅助系统更加高效。

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

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

PC / P = 1 W
3.请分析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3.请分析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请分析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相对工资
依上例,本国专业化生产奶酪, 依上例,本国专业化生产奶酪,本国工人每小时的劳动能赚 磅奶酪的价值。外国工人专业化生产葡萄酒。 得1磅奶酪的价值。外国工人专业化生产葡萄酒。由于在外 国一个劳动者生产1加仑葡萄酒需要投入3小时, 国一个劳动者生产1加仑葡萄酒需要投入3小时,则外国工人 每小时的劳动能赚得1/3加仑葡萄酒的价值。 每小时的劳动能赚得1 加仑葡萄酒的价值。 假定1磅奶酪和1加仑葡萄酒的卖价都是12美元; 假定1磅奶酪和1加仑葡萄酒的卖价都是12美元;则本国 12美元 工人每小时将赚得12美元,而外国上人每小时将赚得4美元。 12美元 工人每小时将赚得12美元,而外国上人每小时将赚得4美元。 因此,本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3 因此,本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3。 相对工资并不取决于绝对价格,只要相对价格是1 相对工资并不取决于绝对价格,只要相对价格是1,相 对工资就是3 对工资就是3。 该工资率位于两国的两个工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 该工资率位于两国的两个工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 这使得两国各自在一种产品上拥有成本优势。 这使得两国各自在一种产品上拥有成本优势。
——相对需求的概念类似。 相对需求的概念类似。 相对需求的概念类似
*
* W
奶酪的相对 价格, PC/PW 价格 a*LC/a*LW 1 2 RD' RD
RS
aLC/aLW
O
Q'
L/aLC L*/a*LW
奶酪的相对数量
QC + Q*C QW + Q*W
贸易所得
葡萄酒 产量, 产量 QW T 葡萄酒 产量, 产量 Q*W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生产率的五大误解
随着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消除人们对生产率的一些误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2011年3月• Vikram Malhotra and James Manyika
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奥巴马总统最近在他的每周广播讲话中强调,只要美国能够“充分发挥美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那么,美国就能够在竞争中战胜地球上任何国家。

但是,对总统将生产率——每一
个工作小时创造更多或更好的价值——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这一主张,一些人却置若罔闻。

长期的误解依旧在继续削弱对劳动生产率的理性讨论。

以下是一些最为普遍存在的误解。

生产率不是优先要务。

为了推动GDP增长,美国比以往更加依赖生产率的提高。

近年来,生产率对于GDP整体增长的贡献达到了80%,而上世纪70年代却只有35%。

现在,由于美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在生产效率方面,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做得都好才行。

过去,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队伍的扩大对于经济增长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贡献。

但是,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退休和职业女性数量的减少,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果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像预计的那样放缓,而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为1960年以来的平均值——1.7%,那么,GDP的年增长率将从历史平均值3.3%下降到2.2%。

普通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慢于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生产效率的年增长水平应该提高到2.3%——而我们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没有达到过这种速度。

生产率的提高会减少工作岗位。

许多美国人怀疑提高生产率是减少工作岗位的罪魁祸首。

他们指出,自从2000年以来,美国生产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行业都出现了工作岗位大量减少的现象,比如电子行业和其他制造业。

但是,从整体经济来看,与个别行业的此长彼消相反,生产率和工作岗位几乎总是同步增长的。

自1929年以来,2/3以上的年份中二者都
有所增长。

在动态经济中,生产率与就业之间存在着你进我退、彼此抵消的关系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生产率只关乎效率,旨在提高企业的利润。

生产率的提升既可以来自于效率的提高(比如在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投入);也可以来自于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产出量和价值(在这方面,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因素)。

美国需要通过这两种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使增
长进入良性循环,在这种循环周期中,价值的提升会导致收入增长,而反过来,收入增长又会推动对于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实现了这两种方式带来的生产率提高。

两大行业——劳动力密集型的零售业和半导体与电子行业——共同对于该时期生产率的迅速提升贡献了35%,与此同时,还新增了200万个就业岗位。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自从2000年以来,生产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行业,也是就业岗位的减少最多的行业。

美国面临的挑战是,重新回到上世纪90年代生产率均衡增长的状态。

只有落后的行业和公司才需要提高生产率。

其实并非如此。

作为竞争力的一个至关重
要的要素,提高生产率对于美国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和财富积累以及美国的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即使绩效最为出色的企业和行业在提高生产率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们可以通过仿效其他人的最佳实践以及开发自己的创新实践和技术做到这一点。

比如,即使是生产率高的零售行业,也可以通过从仓库到店面扩大精益技术的采用,并不断继续创新,来提高生产率。

的确,在医疗行业这些目前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提高生产率的机会也许更大。

我们的医院由于缺乏竞争推动因素,才刚刚开始在采购和服务交付方面实施提高效率的实践和精益技术。

显而易见,公共行业的每一个层面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效率。

提高公共行业的生产效率,对美国在不降低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减少预算赤字至关重要。

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走到了极限。

有人说,美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我们的生产率引擎的动力已经耗尽。

对此,我们不敢苟同。

我们的研究表明,只需在各个行业运用最佳实践并利用新一波的创新浪潮,私营行业就能够贡献美国为达到历史发展水平所需的3/4的生产率增长。

但是,为了获得我们所需的另外1/4的生产率增长,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需
要打破在我们整个经济中广泛存在的、一直以来都在阻碍生产率增长的障碍——这包括每况愈下的基础设施和各种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

政府还应该确保,有创新力的企业能获得在美国国内扩大业务所需的人才和适当的激励。

公共和私营部门携手合作,就能在确保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与父辈一样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为生产率和竞争力制定新的全球标准。

作者简介:
Vik Malhotra是麦肯锡纽约分公司资深董事,James Manyika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兼旧金
山分公司资深董事。

本文是“生产率与增长:持久的联系”(Productivity and growth: The enduring connection)一文的再版,该文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的《华尔街日报》上。

©2011年,道琼斯公司版权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