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的应用-选择法

合集下载

C语言数组的五种简单排序,选择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交换法排序、插入法排序、折半法排序

C语言数组的五种简单排序,选择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交换法排序、插入法排序、折半法排序

C语⾔数组的五种简单排序,选择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交换法排序、插⼊法排序、折半法排序⽂章⽬录1、选择法排序选择法排序是指每次选择索要排序的数组中的最⼩值(这⾥是由⼩到⼤排序,如果是由⼤到⼩排序则需要选择最⼤值)的数组元素,将这些数组元素的值与前⾯没有进⾏排序的数组元素值进⾏互换代码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声明⼀个数组和两个整形变量,数组⽤于存储输⼊的数字,⽽整形变量⽤于存储最⼩的数组元素的数值与该元素的位置,在我的代码中实现为a[] temp position。

代码具体如下#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m,n,k;printf("please input the length of the array:");scanf("%d",&k);int a[k];int temp;int position;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array:\n");for(m=0;m<k;m++){printf("a[%d]=",m+1);scanf("%d",&a[m]);}/*从⼩到⼤排序*/for(m=0;m<k-1;m++){temp=a[m]; //设置当前的值为最⼩值position=m; //记录当前的位置for(n=m+1;n<k;n++){if(a[n]<temp){temp=a[n]; //如果找到⽐当前的还要⼩的数值,则更换最⼩的数值与位置position=n;}}a[position]=a[m];a[m]=temp;}for(m=0;m<k;m++){printf("%d\t",a[m]);}return 0;}结果如下2、冒泡法排序冒泡法排序就是值在排序时,每次⽐较数组中相邻的两个数组元素的值,将⽐较⼩的(从⼩到⼤排序算法,如果是从⼤到⼩排序算法就是将较⼤的数排在较⼩的数前⾯)排在⽐较⼤的前⾯在代码实现的过程中:声明⼀个数组与⼀个整型变量,数组⽤于存放数据元素,整型变量⽤于交换时作为中间变量。

C语言必背的典型程序设计题目 - 数组、函数-------参考答案

C语言必背的典型程序设计题目 - 数组、函数-------参考答案

1、使用选择法、冒泡法对10个数进行排序,并输出排序前后的数列。

nk=0; mt=0; //用于记录出列顺序while(t<n){if(num[i]==0) k++;if(k==m){t++;num[i]=t;k=0;}i++;if(i==n)i=0; //或者 i=i%n,构成循环}for(i=0;i<n;i++)printf("%4d",i+1);printf("\n");for(i=0;i<n;i++)printf("%4d",num[i]);printf("\n");}4、编程打印直角杨辉三角形前六行。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int i,j,a[6][6];for(i=0;i<=5;i++){a[i][i]=1;a[i][0]=1;}for(i=2;i<=5;i++){for(j=1;j<=i-1;j++){a[i][j]=a[i-1][j]+a[i-1][j-1];}}for(i=0;i<=5;i++){for(j=0;j<=i;j++){printf("%4d",a[i][j]);}printf("\n");}}5、编写程序,把下面的数据输入一个二维数组中。

25 36 78 1312 26 88 9375 18 22 3256 44 36 58然后执行以下操作:①输出矩阵两个对角线上的数;②分别输出各行和各列的和;③交换第一行和第三行的位置;④交换第二列和第四列的位置;⑤输出处理后的数组。

#include<>#define SIZE 4void main(){inta[SIZE][SIZE]={{25,36,78,13},{12,26,88,93},{75,18,22,32},{56,44,36,58}};int i,j,t,sum;//输出二维数组printf("二维数组:\n");for(i=0;i<SIZE;i++){for(j=0;j<SIZE;j++){printf("%5d",a[i][j]);}printf("\n");}printf("\n");printf("主对角线上的数:");for(i=0;i<SIZE;i++){printf("%4d",a[i][i]);}printf("\n");printf("副对角线上的数:");for(i=0;i<SIZE;i++){printf("%4d",a[i][SIZE-1-i]);}printf("\n\n");//各列的和for(i=0;i<SIZE;i++){sum=0;for(j=0;j<SIZE;j++){sum+=a[i][j];}printf("第%d行的和=%d\n",i+1,sum);}printf("\n");//各列的和for(j=0;j<SIZE;j++){sum=0;for(i=0;i<SIZE;i++){sum+=a[i][j];}printf("第%d列的和=%d\n",j+1,sum);}printf("\n");//交换第一行和第三行的位置for(j=0;j<SIZE;j++){t=a[0][j];a[0][j]=a[2][j];a[2][j]=t;}//输出二维数组printf("交换第一行和第三行后的二维数组:\n"); for(i=0;i<SIZE;i++){for(j=0;j<SIZE;j++){printf("%5d",a[i][j]);}printf("\n");}printf("\n");//交换第二列和第四列的位置for(i=0;i<SIZE;i++){t=a[i][1];a[i][1]=a[i][3];a[i][3]=t;}//输出二维数组printf("交换第2列和第4列后的二维数组:\n"); for(i=0;i<SIZE;i++){for(j=0;j<SIZE;j++){printf("%5d",a[i][j]);}printf("\n");}} 6、求一个5×5矩阵中的马鞍数,输出它的位置,所谓马鞍数是指在行上最小而在列上最大的数。

python对数组进行排序的方法

python对数组进行排序的方法

python对数组进行排序的方法Python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它提供了许多方法来对数组进行排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并给出相应的Python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这些算法。

一、冒泡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组,比较相邻的元素,并按照规定的顺序交换它们。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遍历来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一端。

下面是使用Python实现冒泡排序的代码:```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for j in range(0, n-i-1):if arr[j] > arr[j+1]:arr[j], arr[j+1] = arr[j+1], arr[j]```二、选择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通过每次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并将其放置在已排序的部分末尾。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遍历来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并将其放置在已排序的部分的末尾。

下面是使用Python实现选择排序的代码:```pythondef selection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min_idx = ifor j in range(i+1, n):if arr[j] < arr[min_idx]:min_idx = jarr[i], arr[min_idx] = arr[min_idx], arr[i]```三、插入排序算法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并将其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遍历来选择未排序部分的元素,并将其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下面是使用Python实现插入排序的代码:```pythondef insertion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1, n):key = arr[i]j = i-1while j >= 0 and arr[j] > key:arr[j+1] = arr[j]j -= 1arr[j+1] = key```四、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小于基准元素和大于基准元素的两部分,并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递归排序。

数组实验报告反思心得

数组实验报告反思心得

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数组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赋值、引用等方法,以及数组的操作和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数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编程思维和算法设计有了更全面的提升。

二、实验过程1. 实验一:一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实验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如何定义一维数组,以及如何对数组进行初始化。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一维数组的定义格式:类型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2)一维数组的初始化方法:在定义数组时,可以在方括号内指定数组的长度,并为数组元素赋初值。

2. 实验二: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在实验二,我学习了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二维数组的定义格式:类型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1][常量表达式2];(2)二维数组的初始化方法:可以在定义数组时,指定数组的行数和列数,并为数组元素赋初值。

3. 实验三:数组元素的引用与赋值在实验三,我学习了如何引用数组元素,以及如何为元素赋值。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数组名[下标];(2)数组元素的赋值方法:使用赋值运算符“=”。

4. 实验四:数组的操作与应用在实验四,我学习了数组的操作与应用,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冒泡排序算法: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交换到后面,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2)选择排序算法: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数组的起始位置,然后继续对剩余的元素进行排序。

三、实验反思1. 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

数组作为一种数据结构,可以有效地存储和操作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

通过对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我学会了如何创建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数组,并为数组元素赋初值。

2. 数组元素的引用与赋值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引用数组元素,以及如何为元素赋值。

这使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数组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编程实践打下了基础。

快速排序算法c语言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c语言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c语言实验报告冒泡法和选择法排序C程序实验报告实验六:冒泡法排序物理学416班赵增月F12 2011412194日期:2013年10月31日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程序编写步骤;2.学习使用冒泡法和选择法排序;3.熟练掌握数组的定义和输入输出方法。

二·实验器材1.电子计算机;2.VC6.0三·实验内容与流程1.流程图(1)冒泡法(2)选择法 2.输入程序如下:(1)冒泡法#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10]; int i,j,t; printf(请输入10个数字:\n); for(i=0;i10;i++)scanf(%d,&amp;a[i]); printf(\n); for(j=0;j9;j++)for(i=0;i9-j;i++) if(a[i]a[i+1]) { t=a[i]; a[i]=a[i+1]; a[i+1]=t; } printf(排序后如下:\n); for(i=0;i10;i++) printf(%d,a[i]); printf(\n); }(2)选择法#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10]; int i,j,t,k; printf(请输入10个数字:\n); for(i=0;i10;i++)scanf(%d,&amp;a[i]);printf(\n); for(i=0;i9;i++) {k=i;for(j=i+1;j10;j++) if (a[k]a[j])k=j;t=a[i];a[i]=a[k];a[k]=t; }printf(排序后如下:\n); for(i=0;i10;i++)printf(%d,a[i]); printf(\n); }四.输出结果(1冒泡法)请输入10个数字:135****2468排序后如下:12345678910 (2)选择法输出结果请输入10个数字:135****6810排序后如下:12345678910五.实验反思与总结1.冒泡法和选择法是一种数组排序的方法,包含两层循环,写循环时,要注意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

《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指南

《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一、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掌握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对于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日后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知识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资源建设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教师全程授课视频、期末辅导光盘、网络交互平台、教材和参考资料。

还提供了一些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扩展的资源,如在每一章中都提供了扩展知识供有能力的学生学习,在一些知识点链接了一些课外阅读资源,从深度和广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1)立体化教材及学习资源建设和研制了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为基础,知识点导学系统、电子教案、全程课程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考试系统和试题库、资源库、网上教学支撑软件平台等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媒体互相补充,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远程计算机专业学习者的需求。

学习资源全部放在教学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帐号,实现网上交互答疑和交流。

尤其是资源库应用系统,将已有的各种数字媒体资源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导学;同时还为教师提供教学帮助。

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的信息索引快速找到要学习知识点的所有资源列表,从中选择所需媒体。

(2)基于课程知识体系的视频讲授结合网络教育的教学对象为成人、学习方式为业余学习的特点,网络学习者学习时间不连贯、不固定的特征,网络课件的设计都是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采用化整为零的思想,按照课程的每个章、单元、知识点进行课程视频的录制,每个知识点设计10~20分钟左右的时长,保证学习者能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

(3)增加交互性和案例教学考虑到远程教学师生分离,学生以自学为主,因此在教学资源设计上注意增加交互性。

例如,专门做了媒体资源库,包括大量动画演示和视频录像,使课件更加生动。

Excel VBA编程 数组的排序

Excel VBA编程  数组的排序

Excel VBA编程数组的排序排序是将一组数按升序或降序(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

数组的排序算法有很多,常用的有选择法、冒泡法。

1.选择法排序选择法排序是最简单、易懂的排序算法。

例如,有5个数分别为3、1、7、9、5,如图5-8所示,按照降序(递减)的顺序排序,则在数组中,首先让第一个位置的数和其他位置的数进行比较,如果其他位置的数比第一个数大,那么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图5-8 原始顺序首先让第二位置的1和第一位置的3比较,则发现1小于3,则继续向下比较而不交换位置,接下来让第3个位置的7和第一个位置的3比较,7大于3,所以将它們的位置互换,如图5-9所示。

图5-9 3和7交换位置然后再让第4个位置的9和第一個位置的7相比,由于9大于7,所以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互换,如图所示图9和7交换位置最后让第5个位置的5和第一个位置的9相比,由于9大于5,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如图5-10所示。

图5-10 9为最大数经过排序之后,可以确定9为最大的数9,并且已经在第1个位置了。

下面,依次将其余的数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结果如图5-11所示。

图5-11 最后排序效果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来,要实现选择法进行排序必须两个循环才能实现,即在内循环中比较出最大数,并将数组按顺序排列,然后在外循环中确定其他数在数组中的位置。

相反的,若按照升序(递增)顺序排列,则每次选择出最小数即可。

例如,在数组s中有6个元素,利用选择法进行降序排序,如图5-12所示。

排序图5-12 按降序排序其代码如下:Option Base 1Sub 选择排序()'声明数组和变量Dim s%(1 To 6), m%, n%, i%, j%, t%n = 6'对数组进行赋值s(1) = 6: s(2) = 9: s(3) = 3: s(4) = 5: s(5) = 2: s(6) = 8Debug.Print "开始顺序"'显示数组开始顺序For i = 1 To nDebug.Print s(i);Next i对数组中其余元素进行比较For i = 1 To n - 1''对第i次比较时,假定第i元素最大m = i'在数组i到n元素中选择出最大For j = i + 1 To nIf s(j) > s(m) Then m = jNext j'i到n个元素中选择出的最大元素和第i个元素位置交换t = s(i)s(i) = s(m)s(m) = tNext iDebug.Print vbLf;Debug.Print "按降序排序后顺序"'输出排序后的数组For i = 1 To nDebug.Print s(i);End Sub2.冒泡法排序冒泡法排序和选择法排序类似,选择法排序在进行比较时,遍历每个数组元素,选择出最大(按降序排序)或最小(按升序排序),然后,再交换元素的位置。

本题要求采用选择法排序将给定的n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序后输出数组最大长度为10

本题要求采用选择法排序将给定的n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序后输出数组最大长度为10

本题要求采用选择法排序将给定的n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序后输出数组最大长度为10本题要求采用选择法排序将给定的n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序后输出数组最大长度为10选择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每次从待排序的元素中选择最小(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的序列的末尾,直到全部待排序的元素排完为止。

下面是使用选择排序法对给定的n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序的步骤:1.输入数组的长度n(n<=10);2.输入n个整数,保存到数组中;3.从数组中找到最小的元素,并将其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4.在剩下的元素中找到最小的元素,并将其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序完毕;6.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下面是使用选择排序法对给定的n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序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selection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min_idx = ifor j in range(i+1, n):if arr[j] < arr[min_idx]:min_idx = jarr[i], arr[min_idx] = arr[min_idx], arr[i] # 交换最小元素和当前位置元素的值n = int(input("请输入数组的长度:"))arr = []for i in range(n):num = int(input("请输入第{}个整数:".format(i+1)))arr.append(num)selection_sort(arr)print("排序后的数组:", arr)```通过以上代码,你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选择排序程序,输入一组整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c语言课程设计数组

c语言课程设计数组

c语言课程设计数组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中数组的概念、声明、初始化、访问以及数组排序等基本操作。

1.理解数组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数组的声明和初始化。

3.学会使用循环语句访问数组元素。

4.掌握数组的排序算法。

5.能够正确声明和使用一维数组。

6.能够对一维数组进行排序。

7.能够使用循环语句遍历数组并打印元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组的概念、声明、初始化、访问以及数组排序。

1.数组的概念和作用。

2.数组的声明和初始化,包括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

3.数组的访问,包括使用循环语句遍历数组并打印元素。

4.数组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数组的概念、声明、初始化、访问以及数组排序的基本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组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践数组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

2.参考书:《C语言编程思想》。

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教程。

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在数组学习方面的掌握情况,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验操作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数组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对数组操作的掌握情况。

3.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题目将涵盖数组的概念、声明、初始化、访问以及数组排序等知识点。

4.平时表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准确,讨论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5.作业:编程作业要求正确实现数组相关功能,代码规范,注释清晰。

6.考试: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

VB实验8 数组及其应用

VB实验8 数组及其应用

第15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8-3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实验步骤】 (1)界面设计 请参照图8-7所示的界面设计窗体。 (2)完善程序代码 (3)运行工程并保存文件 运行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最后将窗体文 件 保 存 为 F8-3.frm , 工 程 文 件 保 存 为 P83.vbp。
第11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8-2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分析】 二维数组的输入和输出一般利用二重循环实现, 外循环控制行的变化,内循环控制列的变化。 标准输出格式是在 Print语句的输出项之间用逗 号分隔。为了产生 4 行 3 列的效果,还要在内外 循环之间添加无参数的Print语句来实现换行。
实验8-3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题目】 编写程序,建立并输出一个 10×10的矩阵,该 矩阵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元素均为0。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第14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8-3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分析】 在Visual Basic中矩阵常用二维数组来处 理,首先要定义一个二维数组 A(1 To 10,1 To 10 ),接着可以用二重 For 循环实现二维 数组的输入和输出。 处在正对角线上的数组元素,它的行列下标 相同,即i = j,处在副对角线上的数组元素, 它的行列下标之和等于11,即i + j=11。
第20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C++程序设计:第5章 数组

C++程序设计:第5章 数组

• 数组元素是组成数组的基本单元。数组元 素也是一种变量。
• 数组元素的一般形式为:

数组名[下标]
• 其中的下标只能为整型表达式或为字符型
表达式。
相当于a[5]
• 例如:a[5], a[i+j], a[i++], a[‘A’-60]
• 都是合法的数组元素。 元素也称下标变量。
• 设有:int b[5],a[5]={1,2,3,4,5}; • 如果想要将数组a赋值给数组b,则:
78 99
for (j=1; j<=n-1; j++) for (i=1; i<=n-j ; i++)
第五趟 比较1次 4到位
{ if (a[i]>a[i+1]) { t=a[i]; a[i]=a[i+1];
将小的交换 到前面
a[i+1]=t; }
}
由于元素的序号从0开始,程序可以变动如下:
for (j=0; j<n-1; j++) for (i=0; i<n-1-j; i++) { if (a[i]>a[i+1]) { t=a[i]; a[i]=a[i+1]; a[i+1]=t; } }
333 3
665 5 556 4 444 6 777 7 999 9
第一趟 比较5次
9到位
第二趟 比较4次
7到位
第三趟 比较3次
6到位
333 554 445 666 777 999
第四趟 比较2次 5到位
33
总结:
44 55 66
共有6个数
n

c语言几种数组排序方法

c语言几种数组排序方法

常用的c语言排序算法主要有三种即冒泡法排序、选择法排序、插入法排序。

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从第一个数开始,依次往后比较,在满足判断条件下进行交换。

代码实现(以降序排序为例)#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array[10] = { 6,9,7,8,5,3,4,0,1,2 };int temp;for (int i = 0; i < 10; i++){//循环次数for (int j = 0; j <10 - i-1; j++){if (array[j] < array[j+1]){//前面一个数比后面的数大时发生交换temp = array[j];array[j] = array[j+1];array[j + 1] = temp;}}} //打印数组for (int i = 0; i < 10; i++) printf("%2d", array[i]); return 0;}}二、选择排序以升序排序为例:就是在指定下标的数组元素往后(指定下标的元素往往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然后依次往后),找出除指定下标元素外的值与指定元素进行对比,满足条件就进行交换。

与冒泡排序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冒泡排序是相邻的两个值对比,而选择排序是遍历数组,找出数组元素与指定的数组元素进行对比。

(以升序为例)#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array[10] = { 6,9,7,8,5,3,4,0,1,2 };int temp, index;for (int i = 0; i < 9; i++) {index = i;for (int j = i; j < 10; j++){if (array[j] < array[index])index = j;}if(i != index){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index]; array[index] = temp; }for(int i=0;i<10:i++) printf("%2d"array[i])return 0;}三、快速排序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最简单的排序

最简单的排序

最简单的排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些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

排序是一种常见的操作,它可以让事物更加有序,便于管理和查找。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简单的排序方法。

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具体步骤如下:-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 继续比较下一个相邻的元素,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2.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也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具体步骤如下:- 在未排序部分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 将已排序部分的末尾指针向后移动一位。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3.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未排序部分的元素逐个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将其视为已排序部分。

- 从未排序部分选择一个元素,按照大小顺序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通过以上三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我们可以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这些排序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效率。

然而,对于较大规模的数据排序,这些简单的排序方法可能会显得效率低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更复杂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排序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数字的排序,还可以应用于字符串、对象等的排序。

通过排序,我们可以使数据更加有序,便于查找和处理。

在编程中,排序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常用的排序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方法。

它们的基本思想简单易懂,通过比较和交换或插入操作,可以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

《MATLAB程序设计》第4章数组及应用

《MATLAB程序设计》第4章数组及应用
数组在内 存中的地 址
0x0012FF68 a[0] 0x0012FF6C a[1] 0x0012FF70 a[2] 0x0012FF74 a[3]
数组元素
0x0012FF78 a[4]
0x0012FF7C a[5]
8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
说明:
(1)数组名a表示内存首地址,是地址常量。
(2)数组a中每个数组元素占的内存空间根据 数组类型确定,整个数组占的内存为:数组元 素个数乘以每个元素所占内存空间如: int a[10]; 4×10=40 float b[20]; 4×20=80 double c[5]; 8×5=40 char d[8]; 1×8=8
第4章 数组
教学内容
数组的定义及应用
字符串处理函数
几个常用算法:排序算法(选择排序、
冒泡排序)
1
第4章 数组
重点、难点
数组的定义及应用
常用算法的设计(选择排序、
冒泡排序)
2
第4章 数组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数组的定义及应用
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及应用
掌握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
熟练掌握几个常用算法:排序
算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
分析:所谓转置就是将矩阵的行列互换,即将 a矩阵 的a[i][j]元素变成b矩阵的b[j][i]。
24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3][4] ={{1,2,3,4},{3,4,5,6},{5,6,7,8}}; int b[4][3],i,j; for(i=0;i<3;i++) //输出二维数组a[3][4] { for(j=0;j<4;j++) cout<<a[i][j]<<" "; cout<<endl; } for(i=0;i<4;i++) //将矩阵a转置给矩阵b for(j=0;j<3;j++) b[i][j]=a[j][i]; for(i=0;i<4;i++) //输出二维数组b[4][3] { for(j=0;j<3;j++) cout<<b[i][j]<<" "; cout<<endl; } return 0;}

vb中一维二维数组应用

vb中一维二维数组应用

2、 比较第(4+6)\2项,即第5项,则找到。
3、 若查找的是47,则接着在(6,6)之间查找,比较第(6+6)\2项,即第6项,然后在(7,6)之间比较,因区间左大于右,所以查找结束。
程序代码(b数组为从小到大排序):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tmp As Integer, bool As Boolean, n As Integer
Case Is > n
j = tmp - 1
Case Is < n
i = tmp + 1
Case n
bool = False
print a(i,j);
else
print spc(4);
end if
next
print ‘输出一行后换行
next
三、 矩阵转置
1、 只在输出时转置
For i=1 to 4
For j=1 to 4
print a(i,j);
next
print ‘输出一行后换行
next
二、 矩阵的对角线
For i=1 to 4
For j=1 to 4
If i+j=5 or i=j then
二维数组的应用:矩阵
一、 生成矩阵并显示(以4*4矩阵为例)
两重循环
Dim a(1 to 4,1 to 4) as integer ‘4*4矩阵,其值由行*10+列值组成
For i=1 to 4
For j=1 to 4
a(i,j)=i*10+j
For j=1 to 4

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方法

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方法

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方法以下是关于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50种方法,并且展开了详细描述:1.普通遍历法:使用三重循环遍历三维数组,对每个元素进行比较,找出最大值。

2.空间迭代法:创建一个一维数组,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复制到一维数组中,然后在一维数组中找到最大值。

3.递归法:使用递归函数遍历三维数组,比较每个元素的值,找到最大值。

4.深度优先搜索法:使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三维数组,记录每个元素的值,找到最大值。

5.广度优先搜索法: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三维数组,记录每个元素的值,找到最大值。

6.二叉堆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构建成二叉堆,然后进行堆排序,得到最大值。

7.选择排序法:遍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每次选择出最大值,移动到该维的最后位置,然后继续比较剩余元素,得到最大值。

8.冒泡排序法:遍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值,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交换位置,一次遍历可以得到最大值。

9.插入排序法:遍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将每个元素插入已排序区间的正确位置,得到最大值。

10.快速排序法:选择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中的一个值作为基准,将小于基准的元素移到基准的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移到基准的右边,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个子数组进行排序,得到最大值。

11.归并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分成两个子数组,递归地将两个子数组排序,然后再将排好序的子数组合并起来,得到最大值。

12.希尔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然后对每个分组进行插入排序,最后缩小间隔并再次分组,直到间隔为1时进行最后一次插入排序,得到最大值。

13.堆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构建成一个大顶堆,然后依次将堆顶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并调整堆,得到最大值。

14.计数排序法:统计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元素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最大值。

15.桶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划分成多个桶,每个桶内进行排序,然后合并所有桶的结果,得到最大值。

用选择法对10个整数按从小到大排序(数组)

用选择法对10个整数按从小到大排序(数组)

⽤选择法对10个整数按从⼩到⼤排序(数组)⽤选择法对10个整数按从⼩到⼤排序,要求使⽤数组。

算法思想:第⼀次选择:从10个整数中挑出当中最⼩的整数,拿出来;第⼆次选择:从余下的9个整数中挑出当中最⼩的整数,拿出来,放到上⼀次挑出的数的后⾯。

第三次选择:从余下的8个整数中挑出当中最⼩的整数。

拿出来,放到上⼀次挑出的数的后⾯。

…………以此类推。

直到所有挑完。

#include "stdafx.h"#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cout<<"请输⼊10个整数"<<endl;int a[10],i,b[10],j,n=0;for(i=0;i<10;i++){cin>>a[i]; //输⼊10个数,依次放到数组a⾥。

}for(j=1;j<=10;j++) //共要进⾏10次选择{for(i=0;i<10-j;i++) //这个循环将挑出余下数中最⼩的数{int t;if(a[i]<a[i+1]){t=a[i];a[i]=a[i+1];a[i+1]=t;}}b[n]=a[10-j]; //将挑出的数依次放到数组b⾥n++;}for(n=0;n<10;n++){cout<<b[n]<<" "; //按顺序输出数组b⾥存放的数}return 0;}。

选择法算法

选择法算法

选择法的算法:假设需要对10个数进行排序,那么首先找出10个数里面的最小数,并和这个10个数的第一个(下标0)交换位置,剩下9个数(这9个数都比刚才选出来那个数大),再选出这9个数中的最小的数,和第二个位置的数(下标1)交换,于是还剩8个数(这8个数都比刚才选出来的大)..依次类推,当还剩两个数时,选出两个数的最小者放在第9个位置(下标8),于是就只剩下一个数了。

这个数已经在最后一位(下标9),不用再选择了。

所以10个数排序,一共需要选择9次(n个数排序就需要选择n-1次)。

//从大到小排序By mischeme#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15];int i,temp;printf("input 15 numbers:\n");for(i=0;i<15;i++)scanf("%d",&a[i]);for(int i=0;i<15;i++){for(int j=i+1;j<15;j++){if(a[i]<a[j]){temp=a[i];a[i]=a[j];a[j]=temp;}}}for(i=0;i<15;i++){printf("%d ",a[i]);}printf("\n");}错误解析:第一,几个变量申明没使用第二,if(a[i]>a[i+1])始终是在判断当前数组和后一个的大小,而不是全部的大小。

第三,k=a[i]; a[i]=a[14-i];这句,是我最不理解的。

难道是倒序数组?如果是的话,估计我再重写一下了。

好吧,那我再重写一个。

当然。

我没用重新写一个数组来存放新的,而是用之前定义的a来存放新数组。

//倒序#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15];int i,temp;printf("input 15 numbers:\n");for(i=0;i<15;i++)scanf("%d",&a[i]);for(int i=0;i<8;i++){if(a[i]<a[14-i]){temp=a[i];a[i]=a[14-i];a[14-i]=temp;}}for(i=0;i<15;i++){printf("%d ",a[i]);}printf("\n");}折半查找法也称为二分查找法,它充分利用了元素间的次序关系,采用分治策略,可在最坏的情况下用O(log n)完成搜索任务。

找出无序数组中位数的方法

找出无序数组中位数的方法

找出无序数组中位数的方法无序数组中位数的求解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分别是排序法、快速选择法和堆法。

一、排序法:排序法是最直观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首先对无序数组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数组的长度奇偶性来确定中位数的位置。

算法步骤:1.将无序数组进行排序,可以使用任何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2.判断数组的长度,若为奇数,则中位数的位置为(n+1)/2,其中n 为数组长度;若为偶数,则中位数的位置为n/2和n/2+13.根据中位数的位置返回相应的元素。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排序算法的性能,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二、快速选择法:快速选择法是一种优化的方法,它借鉴了快速排序的思想,不需要对整个数组进行排序,而只需要通过一次划分操作即可确定中位数。

算法步骤:1. 随机选择数组中的一个元素作为划分元素,记为pivot。

2. 将数组划分为两部分,小于pivot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pivot 的元素放在右边,相等的元素可以放在任意一边。

3. 根据划分后左右两部分的长度与中位数的位置进行判断,若左半部分长度等于中位数位置,则中位数即为pivot;若左半部分长度小于中位数位置,则中位数在右半部分,反之亦然。

4.有选择地在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进行递归,直到找到中位数为止。

快速选择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但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即当每次划分都选择到最小或最大元素时。

三、堆法:堆法通过构建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来实现,最大堆与最小堆的根节点分别是堆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中位数就是整个数组中第n/2个(奇数个元素)或第n/2和第n/2+1个(偶数个元素)。

算法步骤:1.将无序数组中的前n/2或n/2+1个元素构建成最大堆或最小堆。

2.将剩余的元素逐个与堆的根节点进行比较,如果比根节点小(最小堆)或比根节点大(最大堆),则交换元素。

3.重复上一步,直到所有元素都被遍历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数组的应用(选做)-选择法
【试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目的要求】
1、理解数组的概念和应用范围。

2、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方法和与数组相关的基本操作。

3、使用一维数组解决基本问题。

【实验环境】微机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VC++6.0
【内容提要】
选做题:定义一个函数,将一维数组a中n个整数按冒泡法排
序,在main函数中输入数组值,然后调用这个函数,
最后将排好的数组值输出。

【源程序清单】
【调试过程和实验结果】
一、调试过程:
二、实验结果
【实验小结】
1、在分析综合问题时,要选将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复习一下。

2、注意含有数组的函数的调用和其它不含数组的函数的调用不太一样,区别在于变量的设置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